时间:2023-05-26 08:55: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产业园景观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地方政府在以文化促发展的策略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社会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下,文化产业园建设量日渐增多,同时文化产业园景观规划建设在挖掘和发展文化、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设计简介
2.1 项目区位
本项目规划用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镇域范围内,西距市府所在地集宁区12公里。南临集张铁路,北靠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在园区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 发展条件分析
a.优势分析
a).自然资源优势:园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光、氧)极好,具有舒适的度假条件。有蛇图包山、磨子河、黄旗海、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
b).人文资源优势:集宁路古城遗址及文物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人文载体,诉说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园区有敖包祭祀文化,如长生天和崇石,以及独特的蒙族生活习俗、音乐、节庆等体现了特有的草原文明。
b.机遇
a).国家宏观经济导向: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政府实施多项政策、措施,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
b).地区政府发展策略: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地区政府以体制和政策的创新推动这一发展趋势,即以遗址文化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集群。
c.挑战
园区发展面临着自然、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挑战。
a).自然影响:项目所在地区旅游适宜季节仅5个月,园区内水源匮乏,如何延长旅游季,增加效益,以及如何解决园区内的水源问题,是园区发展的一个挑战。
b).人口影响:园区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对其市场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本地区内人口不到50万,市场潜力有限。
c).交通影响:G6横穿园区中部,绕城高速线纵向贯穿湿地草原,分别从东西南北割裂了园区景观。如何降低G6以及绕城高速线的景观破坏力,是园区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
3方案分析
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空间结构——一轴一带、双核、六区。
一轴:东西向园区发展轴
一带:南北向磨子河景观带
双核:以元代集宁路古城为核心的古城遗址文化区;以创意产业、商贸、会展为建设目标的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区
六区:高端度假区、草原生态休闲区、杨树林绿色营地区、山地运动休闲区、敖包祭祀区、草原风情区。
3.1北岸高端度假区
a.分区范围:该区北临110国道、南临草原风情区、西临巴音塔拉镇、东临汽车旅馆。
b.规划要点:整个高端度假区的形态设计构思是“丝路之舟”,利用周边建筑中水规划高端度假区水景;建设用地选择靠近巴音塔拉镇的区域,在巴音塔拉镇给高端度假区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带动巴音塔拉镇的发展;沿水布置面积较大的独栋式度假旅馆,临近110国道布置联排式度假旅馆,沿草原丝路布置度假区餐饮等商业设施。
3.2草原生态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邻商业区,西邻汽车旅馆的预留发展用地,南至草原丝路,便于车辆的进驻,北至110国道。
b.规划要点:汽车旅馆错落布置,以保证游客在休息时也能的观赏到壮阔的草原风光,使得游客即使行使于国道上依然能透过树林看到这些坐落于林间的精致建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建设用地的北侧设计了户外休闲运动场地,南侧沿草原丝路设计了公共广场和步行道路,便于游客休闲运动。
3.3杨树林绿色营地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敖包祭祀区,西临古城遗址文化区、南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以一条蜿蜒曲折的红色景观木栈道,由北至南串联汽车营地营地区,为游客提供观赏园区的休闲景观道;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地点选用原有废弃坑地,局部回填用作建筑用地,其余部分用作磨子河泄洪洼地,打造生态景观水景;利用入口广场与景观木栈道尽端的娱乐广场提供儿童娱乐、小型运动器械、集体活动等场地空间。
3.4蒙征运动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西北临磨子河景观带、南临集张高速铁路、东临敖包祭祀区。
b.规划要点:蒙征运动休闲区取材于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该区以此为故事背景,结合地形在旗杆山西北麓地势较平坦区域设置多项休闲运动;开发迷你高尔夫游戏,赛道布置以伐金战争的进程路线为依据,再现伐金战役的铁马金戈;以蒙古族崛起的主要历史情节为内容,以蒙古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发主题冰雕展示区,向人们讲述蒙古民族在马背上崛起的辉煌历史。
3.5敖包祭祀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559县道,西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南临集张高速铁路,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改造和增建二台沟民俗村沿街院落,打造商业民俗户,打造村庄商业街;
依附自然地势,充分利用河道平坦开阔地段打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户外演出场地,结合敖包祭祀、蒙古族民俗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以笔直宽阔的敖包之路串联入口广场、祭祀文化广场、敖包相会广场、雕塑步道,打造极具序列感与仪式感的空间,营造肃穆、崇高的祭祀氛围。
3.6草原风情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侧为遗址核心区,西侧为园区西边界,北接园区环路,南接集张高速。
b.规划要点:展示游牧民族生活习俗、民间竞技、民间戏曲等独特生活形式,展现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精神气质;用乡土花卉打造一座色彩绚烂的“丝路花海”,丰富草原湿地的景观,给其他区域和在风情区内游览的旅客高品质的视觉享受。
4结语
文化产业园在景观规划方面以现有景观生态格局为依据,建立覆盖整个规划区域的“全空间生态网络”,园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地网络系统主要由生态公园、生态绿地与各类廊道所组成。实现一轴统领、一带补充、两核并驱、六片联动、北拓西扩的景观空间发展。同时,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
集宁路文化产业园是以景观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反哺景观规划建设,这将提升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水平,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优化集宁路的景观生态结构,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吴晶星,黄建云.创意产业园的多义性场地规划解析[J].规划设计,2008,04.
[3] 颜琳. 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2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建设规划设计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多从原工业区转换而来,主要存在功能布局单一、空间结构不合理、开发强度大、绿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理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该融合工业、教育、科研、休闲、娱乐、社区、交流等为一体,而现阶段部分高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还缺乏部分功能,没有满足人们的内心诉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多建筑较多,而绿化面积与公共景观面积匮乏,容积率相对较少,没有满足建筑的规范要求。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时间较短,园区内各建筑物建设风格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各个建筑的色调也不尽一致,园区景观设计整体性不强,缺乏一定的人性化考虑。
2.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建设景观环境问题
伴随国内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的流动人口不仅仅局限于园区内部人员,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员到园区休闲娱乐、工作交流。在现代产业园区人群构成的多样化的背景下,产业园区的服务工作却还局限于服务园区内部人员,造成资源严重紧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功能一直是社会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一直致力于功能多层次化,复合化,但在实际建设中因为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造成景观建设功能仍然不尽人意,园区内部功能还未能齐全,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是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优美、独特的景观环境建设是激发人们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景观规划建设在独特设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景观设计技术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对接,景观设计技术相对滞后,导致景观环境不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的精神需求。
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3.1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园设计,强调现代高新产业园区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功能复合化,重视整体性。营建多功能,复合化的产业园区是原始工业园区建设的进步与创新。复合化、多功能的景观设计格局能够有效增加高新产业园区的知名度,提升室外空间的吸引力,有效解决高新产业园区活力不足的关键问题。第二,增加各环境因素的联系性与可达性。联系性与可达性的提升是决定高新产业园区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是重塑园区活力的必要条件。实践工作中通过联系性来建立园区空间秩序的综合结构,可达性是衡量景观环境共鸣性的重要标准。第三,激发创新,提升可辨识度。创新性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灵魂,专业的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超越了传统工业园区设计的自由度,同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了高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景观设计的可辨识度,从需求者自身的情感去体验,设计环境形象应便于需求者进行很好的记忆与辨识。
3.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设计的防灾减灾特性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园区公园与绿地系统是防灾减灾体系的核心。绿地系统在灾害发生的非常时期是城市重要的避难空间,是高新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净化空气、城市环境、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其减灾作用也是其他类型的城市空间所无法替代的,在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实践证明,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的较大面积的绿化场所均担负了救灾防灾、救援物资保管与发放、医疗急救基地等重要责任;规模较小的绿地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临时避难空间,供人民在特殊情况下应对自然灾害使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防灾公园的建设是城市整体规划与防灾规划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其是灾害发生后产业园区内部及相邻社区居民重要的避难场所。
3.3高新产业园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人文关怀
科学、系统、合理的景观设计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能够有力的宣传园区自身固有的相关特色,是对高新产业园区自身的一个重要宣传,能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重要标志与象征,代表着整个高新产业园区风格特色与内部企业的文化内涵,故高新技术产业园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创新性是产业园区设计的重中之重。高新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不仅需要高度的整体性,还要求“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当下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观整体性的规划建设与人文关怀主义精神的引入,为园区内部人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多层次、舒适度较高、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91-04
绿色化工产业园是一个新的产业园区概念,也是国家实施循环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新要求,更是实施两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对绿色化工产业的全面诠释。地区发展的生态平衡、人与环境和谐、产品可控、经济效益优良、城乡统筹一体、区域内物质与能量良性化循环、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等均是建立两型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地域综合体,是一种新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破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尤其对专类化工产业园区,工业生态化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园区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地系统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美化地方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绿地系统成为关键。
1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基本情况与产业规划
1.1 园区概述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前身云溪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园区位于岳阳市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境内驻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巴陵石化公司(原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华能岳阳电厂等三家中央大型企业,是湖南省重要的石化基地、火电基地和纸材基地。2013年6月由云溪工业园更名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进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1.2 产业发展定位
云溪发展目标定位:以原油、煤气资源为基础,发展石油炼制产业、催化与助化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产品、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延伸丙烯、碳四、芳烃、碳一化学四条产业链,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并借助大交通优势发展大型物流业及其它工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力争成为岳阳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点。
1.3 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园区现有产业空间分布及地区整体空间发展形态,将园区产业功能分为:“一园、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园就是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包含“三片”指云溪城片区(巴陵石化厂区、云溪精细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区),长岭片区(长炼厂区、长岭工业园区),儒溪片区的临湘滨江工业园区。
1.4 产业规模
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控制范围为230 km2,至2020年发展规模约52 km2,精细化工产业园核心区用地为26.77 km2,十二五末工业产值规模达2500亿元,总人口达10万人。初步建成一个工业与城市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1.5 产业园生境条件
1.5.1 区位优势
云溪区位于湖南北部,是省唯一沿通江达海的城市,园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岳阳市又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5.2 交通优势
境内公路成网,通衢四方。有多条国家级主干道在此交错经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杭瑞高速、随岳高速、107国道等横穿境内,有近30 km的长江水岸线,有岳阳城陵矶国家级直航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1.5.3 地形与水文气象
工业园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传统农耕文化发达。园区规划地多以低矮丘陵为主,穿插众多大小湖泊,在沿长江不到30 km的水岸线南侧,汇聚了芭蕉湖、松阳湖、白泥湖、洋其湖等较大的湖泊,还有白杨湖、枫桥湖、鲁家湖、莼湖、肖田湖等面积在300~500亩左右的小湖泊,区域内湖湖相连,水生湿地景观优良。
1.5.4 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绿色化工产业园区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资源。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历经千年。区内存有培风塔、寡妇矶、擂鼓台、五爪松、尚书墓、贞节牌坊等8处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众多,100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有坪田村岳飞手植松、有新华村700年的古银杏树、有荆竹村古树群落。园区传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人文环境特质优良。
1.5.5 区域劣势
环境现状:由于园区是传统的石油化工基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都不容乐观,化工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形势严峻。另外,区域内农村养殖业众多,猪鸡等畜禽粪便及水产养殖污染非常严重。生态环境较为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绿地现状:绿地总量严重不足,缺乏植物造景特色,自然山水条件未能充分利用,缺乏自然生态保护体系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
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与规划思路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破坏与修复的过程。一方面,工业发展要求土地成片集约化、高效化及配套节约化,在工业用地大量成片开发时原有地表植被资源被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失调。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又污染着周边大气水体与土壤,破坏着周边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改善区域环境,人们又不得不去改造和修复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破坏与修复在区域内循环。作为两型社会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应将生态保护与修复摆在园区绿地规划的首位。
2.1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2.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法建绿治绿
按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制定各类绿地的定额指标,创建多样化的绿色空间及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并按国家与地方相关的环保及绿化法规及条例,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严控绿地系统建设指标、治理和恢复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
2.1.2 区域协调,生态优先
按区域丰富的湿地生境条件控制生态基本构架,划定生态功能区,建立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做到绿地“斑点、廊道、基质”的有机结合,生态修复与保护结合,城乡环境统筹结合,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1.3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绿色化工产业园核心规划区现状河流污染严重,大量原有植被破坏,大气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弱化。应当努力加强河流污染治理,保护沿河植被及土壤原貌,建立河湖与园区间的生态缓冲体系,并加强园区道路、企业与园区周边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1.4 以人为本,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生产、经济及社会活动的需要,以人为本,为园区及其周边居民生活提供舒适、方便、实用、优美的绿色环境空间。规划中,按照“近细、远粗”的思路,远近结合,首尾相顾。使近期项目建设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远期规划发展又留出余地。
2.1.5 实地适树,景观多样
大力开发利用区域内乡土树种,有节制地引用外来物种,构筑有地域性的植被特征,构建园区生物多样性特性。
2.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思路
自然生态条件是区域生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景观规划的本底和基础,是大地景观的骨架。区域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相互耦合和镶嵌而形成的生态格局,即是“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镶嵌体。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沿长江岸线规划,一江多湖,具有浓郁的湖泊生态系统特征。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形成以企业附属绿地、园区公共组团绿地、古树及古建筑遗址绿地为斑点;以长江水线及岸线,多主干道、高压线通道、化工物料管线为廊;以多个湖泊及农林基地为基质的综合绿地体系。注重大环境绿地与园区中小型绿地结合,开放型绿地与经营型绿地结合,线型绿地与块状、带状绿地结合,绿地系统与园区水系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
3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3.1 多斑点绿地格局
斑块是景观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可以美化改善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生态中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应结合现状绿地斑块,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开辟新的绿地斑块,并使其均匀合理分布。
3.1.1 以企业附属绿地为斑点的绿地建设
园区各企业是园区规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绿地是一个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价值的体现,并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应结合各企业生产平面布局及工艺流程特点,以在降噪、除尘、防火、通风、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基本要求下,处理绿化与路、管、线之间的关系,合理营造人工植物景观群落。在企业主出入口、主体建筑、高大构筑物等作为工厂标志性景物前,营造起点缀、衬托作用的植物景观;在不够美观生产建筑前,用植物材料进行遮掩,用植物界面替代建筑界面,形成一个新空间,起到替代、分隔作用,达到视觉美化、转化目的;利用浓密树叶遮挡与吸附工业粉尘;利用乔木的高大树冠,为道路、广场等提供遮阴,避免夏季高温和阳光刺激,获得适宜的小气候和满意的光影效果。
3.1.2 以园区公共组团绿地,节点绿地为斑点绿地建设
在园区各个主要的交通对接口(如园区大门与临湖路接口处,云港路、长江路、临湖路交接处,园区规划的主次干道与园外交通干道的多节点处),园区边角余地,重要企业的主要出入口等景观节点处等,规划建设面积不等的开敞绿地空间,每一个景观节点都作为重要景点进行控制建设,形成与周边环境特征相协调的景观环境。
3.1.3 以古建筑遗址绿地及古树保护为斑点绿地建设
散落在园区规划地的八处古建筑遗址是地区人文景观的见证,要根据遗址大小及实地环境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可大可小的斑点绿地,或遗址公园、或绿地组团、或防护绿地等,要突出遗址特色,再现当年历史风貌。
古树名木承载了多个世纪的历史和风雨,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象征,是地区珍贵文化遗产,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的重要活物证。一颗树就是一道景,就是一片绿地。园区新华村古银杏树龄达700多年,高25 m,胸径达1.8 m,冠幅达35 m,树势雄伟苍劲,秋日满树黄叶,700年树龄还每年结实,极为绚丽壮观。要做好园区规划内的大乔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现状调查和保护方案,确定应保护树木位置、保护方案和景观利用设计,使古树这一不可再生的地区文化底蕴得以延伸。
3.2 多廊道绿地格局
3.2.1 以长江岸线为屏障的滨水景观廊
园区沿长江近30 km的水岸线既是园区对外水运物流的交通承载地,更是园区滨水绿地景观的营造本底。要合理布局岸线的港口,码头及仓储建设用地,将长江生态绿化带融为一体设计,合理营造防护林带、滨水景观带。在滨水景观规划中,设立滨水步行道,休闲观景平台、将护坡,草地和原有树木以及交叉口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变的亲水空间,为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开敞的,融绿树碧水为一体的自然滨水景观廊。
3.2.2 以园区多条交通干道为轴的道路景观廊
道路景观廊是园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道,也是区域内的景观廊与防护廊。既联系斑块,引导通风,使园区绿地形成连续的体系和网络结构,又为园区提供真正的氧气库和舒适的外部空间。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或建设了多条红线宽50 m的主干道(长江路、云港路、瓦窑路、白泥湖路、道云路等)。
长江路生态景观带:与长江岸线平行,规划有10 m宽的中央绿化带(环湖路―沿湖路)。在绿化设计上,应分段大规模的片植特色树木,要求全线特征段明显,形成“春、夏、秋、冬”植物季相,并进行轮替。中央绿化带上不设置步行道,避免行人从花园横穿马路的安全隐患。两侧人行道上栽植大中型乔木以形成林荫道,并与生态景观带形成生态廊道。
云港路、瓦窑路、长江路、白泥湖路、道云路设计为三块四带式,形成了东西或南北贯通的绿色景观脉络。路两侧沿企业用地红线规划了7~9 m宽的绿带,宜乔、灌与花草搭配,树木郁闭度尽可能达到90%,起到隔音降粉尘作用。规划人行道宽度为4~5 m,宜种植一排高大乔木,形成林荫道。规划2~3 m宽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绿带,宜小乔木与花灌木球或铺地植物搭配,形成一道分割空间。绿化种植形式可丰富多样,分段变化,使得林荫道四季绿意浓浓。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另外对贯穿园区南北向的随岳高速与东西向临湖高速过境公路两侧要规划30~50 m宽的防护隔离带,以自然植被为主,起隔音降尘与吸附汽车尾气作用。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对修路破坏的山体进行护坡与植被恢复,按要求种植行车道隔离带。对与园区交通干道接口形成的交通绿岛要高标准规划设计,宜树组景,宜园林雕塑或小品成趣,展现化工园区对外新貌。
3.2.3 以园区高压走廊及物料通道为线的防护景观廊
对园区规划或建设的高压走廊与物料管廊要设置防护绿地。对长江路西侧预留110 kV高压走廊及在临港铁路南侧及随岳高速公路西侧预留的220 kV高压走廊,都要设置不小于40 m宽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对接长练片区、巴陵石化片区及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的物料输送管廊要设置20~30 m宽的防护隔离带。防护隔离带绿化,近期以自然植被为主,远期可根据其不同功能选择不同植物及不同的种植方案进行人工生态化改造,形成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发挥绿带更大的生态效益。
3.3 多基地绿地格局
3.3.1 以松阳湖为生态恢复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与新材料园围绕松阳湖流域规划建设,松阳湖湖叉众多,为树根状,因承纳巴陵石化建厂初期化工生产水及过去云溪城区生活污水,河流污染严重,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湖泊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最终目标。一要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化工生产对湖泊的继续侵害;二要加大河湖改造,修建人工河道,实行清污分流,边治理边修复;三要在园区土地开发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现有的生态稳定,尽量做到不填湖汊,维护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四要利用多种绿地形式修复恶化的区域生态环境。
在松阳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时,要少填湖汊,对自然式河道予以控制保护,让自然湖叉伸入园区中心形成一条条楔型绿地,并沿湖岸线预留30~60 m宽的河道植被生境带形成生物通道。楔型绿地可有效起到降温、输送氧气、增加湿度、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生境的多样性,快速修复生态系统起着巨大作用。对松阳湖流域实行清污分流的清水区,要通过非生物化和生物化手段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非生物化方面:对河场多年污泥进行换填或去富营养化(换水或提高储水量),改变水质;生物化方面:加大水土保护,改造或改良保留地的植被,营造良好的陆地生态系,并沿湖岸低水位区逐步引进水生植物群落,营造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湖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对生态保留地与沿湖岸生物通道植被带的绿地建设,可根据园区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分期实施,逐步形成以松阳湖为基点的湖泊湿地景观与滨水景观。
3.3.2 以白泥湖为休闲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白泥湖区域是生态敏感带,植物、动物、微生物已经形成了合理的食物链。但近年来随着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如沿湖周边生猪养殖、河蟹养殖、茨实种殖等,严重影响了湖水水质。在规划建设中,近期:应以慎重保护为主,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是保护和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要大力控制农业生猪无序发展和无限扩张,特别是要控制禽畜粪便的乱排放现象;河蟹养殖要减少人工饵料喂养方式,多发展水草生态养殖;对水质直接造成恶化的茨实种植面积要严格控制,直到取缔,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中期:根据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要逐步取缔周边围湖造池,围湖造田等缩小水面的农业行为,扩大湖水面积,提高水位,保护自然水生生物群落,全面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并鼓励环湖周边进行荒山绿化,还绿于大地;远期:规划营造一个大型的环湖生态公园,建设环湖生态走廊,运用地形、自然河湖汊、丰富的植物群落、园林建筑小品等进行空间组织和分割,创造出不同的自然及人工小景,形成绿色化工产业园开敞的滨水空间。
3.3.3 以肖田湖、杨其湖为半农业的绿色景观空间规划
肖田湖和杨其湖湖泊区由园区浅山丘,湖泊和规划的城乡防护隔离林带共同围合而成,它直接的生态作用是保护和过渡聚居斑块与农田自然生境本底,形成园区的保护林带,同时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用地。规划将远期发展用地及长期保留的耕地、林地、园地等自然生态用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制定严格保护政策,控制居民区侵占。规划结合区内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保护区内山体林地和沿湖生态林地,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背景,重点引导和发展休闲性农业,控制禽畜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园艺与生产绿地等的种植,形成观光农业区,逐步建成园区的绿地保护与补偿地带。
3.3.4 以陆城古镇为修复性紫色景观空间规划
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至今还保留着古镇部分风貌,现已纳入国家古建筑修缮保护建设规划。在修复过程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保护、发掘和利用其历史人文景观遗存,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并合园区其它古建筑遗址,对外形成一条独特的古文化景观廊。
4 植物生态景观规划
4.1 地域植被调查
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区属低山丘陵地带,低矮的山丘地和河湖相连,地貌多样,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树木繁茂,自然植被丰富。经实地调查生境物种多样。
乡土乔木树种:香樟、杜英、榆树、朴树、枫香、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构树、栾树、白蜡树、乌桕、皂荚树、杉类、臭椿、香春、苦楝、棕榈、石榴、柿树、枣树、白花继木、竹类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树木,也有马尾松、山杉、桤木等人工林。此外还引进了雪松、樱花、红叶李、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柏类、铁树、柳类等外来乔木树种。
灌木类:红继木、珊瑚冬青、六月雪、迎春花、南天竹、胡枝子、夹竹桃、黄栀子、海桐、茶梅、红枫、茶花、龟甲冬青、十大功劳、黄杨类、杜鹃、女贞类、紫荆,木槿、花碧桃、火棘、月季类、梅花、五针松、海棠、含笑等。
藤本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等。
多年生花卉类有:美人蕉、紫茉莉、、鸢尾、月月红、黄花菜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等。
水生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菖蒲、野稗等多种水生植物。
4.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4.2.1 适地适树原则
一是根据地缘因素选择乡土树种,构建有地域特点的植物景观;二是根据种植地段的不同,选择适宜树种,达到绿化种植目的。
4.2.2 乡土树优先原则
乡土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性强、培育简单、生长快,成景效果好等,要优先考虑。
4.2.3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工业园园区绿化树种选择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兼顾景观美学价值。
4.2.4 乔、灌、藤、花、草复层混植配置原则
在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多层搭配混植,提高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指数,努力营造丰富植物景观的同时实行绿地生物量与系统的稳定性。
4.3 树种规划
4.3.1 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是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园统一基调的树种,应以本地区的适生树种为主。
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栾树、石楠、柚树、玉兰、红继木、冬青、夹竹桃、铁树、茶花、龟甲冬青、杜鹃、火棘、女贞类等。
4.3.2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一个地域的绿化支柱,对保护环境、营造植物景观、反映区域面貌等方面作用显著。下列树木宜在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作骨干树种选用。
庭院绿地树种有:香樟、杜英、榆树、朴树、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石榴、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栾树、棕榈、竹类、雪松、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乔木树木。
行道树有: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杨梅、国槐、三角枫、广玉兰、栾树、朴树、马卦木、水杉等。
防护林有香樟、杜英、三角枫、乌桕、马尾松、桤木、梓树、白杨、构树等。
抗大气污染的树种有柏树类、榆树、朴树、银杏、国槐、构树、白蜡树、臭椿、苦木等树种。
湿地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树等。
4.3.3 植物园林特性规划
观花与香类植物:桂花、紫薇、栾树、石榴、梅花、夹竹桃、黄栀子、茶梅、杜鹃、木槿、花碧桃、月季类、海棠、含笑、木芙蓉、茶花、紫荆、樱花等。
观果类植物:银杏、枸骨、火棘、栾树、柿树、枣树、柚树、石榴、红果冬青、杨梅、胡枝子、南天竹、皂荚树、海棠花等。
观叶与姿态植物:银杏、枸骨、三角枫、乌桕、棕榈、红枫、红叶李、铁树、红继木、五针松、竹类、十大功劳、龙爪槐、南天竹、金叶黄杨、石楠等。
藤本攀缘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凌霄花、爬山虎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四季青草皮等。
水生生态群落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藻类、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野稗、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
4.3.4 植物配置规划
根据植物形态(乔、灌)、喜光性(阳性、阴性)、季相(落叶与常绿性)、抗性(烟尘、毒气)、喜水性(耐旱与耐涝),生长势(速生与慢长)等生态习性,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等的比例关系。落叶树种中多选择色叶树,边坡绿化以地被植物和藤蔓植物为主,湖泊湿地选择耐水涝植物与水生植物,近期应适当增大速生树种比重,以加快绿地系统成形步伐。主要节点、交通岛、公共服务区等重点地段要选用园林观赏特性强的树种。植物布置总体上要丰富植物层次和季相变化,并且疏密有致,既有密林,又有疏朗草坪,既要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又要体现景观效果。在大面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幽径到林中开阔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要形成疏密、明暗、动静对比多元化空间,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感悟空间。
4.3.5 生产绿地规划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生产绿地面积要占建成区2%以上。要大力护持发展一批较大规模的绿化苗圃基地,中期使园林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不断加大园林科研力度,利用开发乡土树种的同时引进和驯化新品种,以丰富园区植物的多样性。
5 规划目标
以园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契机,通过规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的园林绿地建设与园区功能有机结合,营造出各种园林绿地类型齐全,分布合理,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生态稳定,游赏方便,城乡一体特色的山水园林工业园区。
(1)规划区至2020年绿地率达到15%,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2)在规划期内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和完善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修复和改善,进入良性发展阶段。(3)加强重点地区,包括沿江、河湖岸、主干道、城市门户等地区绿化建设,构筑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现代化化工园区风貌的生态绿地景观系统。(4)充分保护区内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及珍贵植物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乡村规划以现状农业资源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经济生产与景观观赏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合理配置,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1 乡村景观规划的主要构成要素
1.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景观是由乡居建筑和乡村生活环境组成,是乡村基础性的环境景观,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聚落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乡村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原有的村庄肌理,尽可能少破坏原始的村庄形态,在这个基础上,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村庄聚落的风貌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主要体现在庭院,街道,乡村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公园,户外体育、文化设施场所等等。这些环境是村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优美的景观能给村民带来最直接的积极感受。
1.2乡村生态性景观
植被、水系、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乡村生态性景观,是乡村的不可建设用地,以保护为主,规划为辅。植被包括道路绿化走廊,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以及大面积的植被斑块,在保护作为前提下,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将这些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宜人合理的开放空间,与乡村生活环境相协调。水系指的是河流、湿地等,通过对水系进行生态设计和规划布局,创造出优质灵动的水体景观。自然保护区通常是需要重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对于地域的生态平衡有很大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环境,规划设计上,尽量防止人的活动给它带来破坏。
1.3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景象上,除了表现农村的生产景象外还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乡村的生产性景观构成是由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过程的自然体现,它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过程决定了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特色。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农田可以看作一种斑块类型,它的设计内容有:大小、类型、数目、格局等,农田的整体风貌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让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2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
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突显特色产业园、休闲观光园、景观带、农家乐、景观节
点等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美丽乡村景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实际情
况出发,依托乡村自然环境、产业特色、历史文化,有针对性的提出各个乡村适宜的
发展线路。
2.1村落景观
村落,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介于此处是在乡村景观宜游性的表达,将其定义为狭义上的村落景观,即乡村范围内具有较高欣赏价值,能够吸引旅游者,使之获得美的享受的景观资源,如古建筑、古树名木、街道、小品及民俗文化等,这些元素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景观层次,从而形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节点之一。 形成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多样,若按照其构成物质的基本形态分,则可以得到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
1)点
点在村落景观中通常是指比较集中、规模不大的区域。点虽小,但无论在村落布局上还是景观效果上会形成强烈的中心感,具有向心性和标志性,点可以是一栋建筑、一座古桥、一口井,甚至是一棵树,通过一系列的点状空间形成的村落景观是村落外部序列空间的目标点或结束点,是整个乡村外部空间区域的视觉焦点。通过不同节点的组合,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是“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内容。
2)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由于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村落景观营造中,线性空间作为造景艺术的一个基本单元,不仅是决定空间形态的轮廓线,而且还可以刻画和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其中,道路、水系是乡村中最为常见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村落景观的各要素都是沿着线性空间展开,通过曲直变化、动静结合,形成优美、丰富的村落景观。
3)面
面是点与线的集合,即点的扩大或线的累加,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通性最好的景观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它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例如,乡村的色彩,色彩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区域形式不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如江南地区传统的乡村建筑多以黑、白、灰为主,正是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统一。
2.2农业观光园
乡村农业观光园是以休闲、观光为主题,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等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休闲游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农业观光园因其广泛的资源,多样的形式等,而吸引大批的游人观光,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使乡村现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在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围绕农业生产,结合休闲旅游和乡村发展,充分利用资源特征,策划各种参与性活动,并以农产品为出发点,科技为支撑,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营建地域性人文田园景观,突出“绿色旅游”、“体验健康”、“享受自然”、“传承文化”等特色,使主题特色鲜明,构建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浓、充满生机情趣的休闲农业园。
2.3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咨询中心、餐饮、超市、医务室、电话充值点、公厕、停车场、加油站等,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旅游标识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结束语
乡村景观规划是一门多领域、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体。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下引发了种种矛盾与问题,如何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乡村景观建设问题,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景观建设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难题。同时,对于现有乡村,如何延续传统村落肌理文脉,使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和谐发展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05).
[2]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模式[D].复旦大学,2012.
当我们从一个地方来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是从城市当中的地铁口出来,或是乘电梯来到一个不熟悉的楼层,片刻间让我们感觉茫然,失去方向感和安全感。这时我们会本能地四处张望,寻找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导视牌,我们会努力地辨认自己身在何处,找寻一切可以引导的线索。就像我们需要在网上收集素材一样,要找到某个关键词,而这时的“关键词”就是我们的导视设计。
1 导视系统设计
导视设计最早是受1851年万国博览会的影响,当时参展的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广,于是都在自己的标牌上做文章。再后来,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的繁荣带动城市的大发展,导视设计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导视设计就发挥着它的重要功能。“导视”来自英文中的“Sign”,Sign在英文中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痕迹、预示等。目前国际上把“Sign”的含义开拓成了一个学科,延展成了一个完整的导视系统。导视系统(Way finding System)是指在一个公共空间支撑人们且人们在其中有效行动需要的综合空间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整合了标识以及标识系统作为一个媒介去传达信息,如图形、符号、标识牌和地图元素,这些元素是在一个基础空间信息架构中发挥作用的。
2 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般通俗的解释和说法是: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从西方发展和引进来的,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讨论和研究也比较多。而根据我国国情,人们对它的说法是: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3 旧厂房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导视系统设计
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既保留了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风貌,又实现了工业园区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成功转型,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而导视系统设计是传统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中间学科。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对人与环境的信息关系要求越来越高,小到一幢写字楼,大到一个区域甚至城市都要求有科学和人性化的导视设计。作为城市的一个较小构成元素的旧厂房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更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过的导视,不露痕迹地起到指引和告知的作用。而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导视系统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一切以人为基本的设计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要从对环境的行为应激来说,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引起人的反应,如对噪音、拥挤作出反应。要是拥堵,人们会产生急躁和不安的情绪反应。再如,狭长和过多的弯道会给人带来心理的不安全和不稳定感。所以就更要求导视设计应该是以人为基本的人性化设计。要注意到人始终是设计的主体,要考虑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直觉等因素。还有安装和设置导视牌的位置高度,视觉信息量的多少和完善以及辨识度都应考虑在内。导视牌距离位置远近的放置,怎样做到导视方面的连贯性和科学性也是一个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在复杂的环境和空间中,除了考虑视觉、身高正常的人以外,还要考虑身体不便或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士,在关键的位置和信息点嵌入发声装置和触摸装置,来提醒一些弱势群体,从而提高公共空间的可介入性。导视信息的布局设置都应该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在设置方面,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人体工程力学的原理,控制导视牌的高度、规矩、间距以及字体大小等。一般认为25m~30m为远视距,4m~5m为中视距,1m~2m为近视距;悬挂高度为2m~2.5m;中英文字体的大小比例一般为3∶1;字体以标准中文的黑体为主,连续设置距离为50m。在国内,有时候英文导视信息的不规范、拼写错误、用词不当都会给阅读者造成误解和疑惑。导视信息的接收和识别还应该充分考虑它所处的环境位置,如在夜间和环境昏暗处需要增加照明设施,在雨季多发地区增加雨水保护措施,以保证在雨中的可识别性和可读性。
3.2 导视系统设计和环境相融
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人类和自然和谐一致的“天人合一”,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所以导视的设计也不例外。要求其融入环境,不显突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是优秀导视设计评判的一大标准。传递出“自然本位,人性回归”的哲学思想。
3.3 设计时要注意尊重历史和原味传承原则
在进行以旧厂房为延续项目的导视设计时,要注意尊重历史和原味传承。通过对历史的尊重、文化的传承,保留旧厂房结构的形式,保留原真性,低调地塑造一种语境“这里有故事,也有未来”,要找到当时的工业记忆和建筑肌理,让文化创意园再次焕发生命力和活力。在导视系统的设计时,要尽量让新的设计和材料同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利用以前精密、耐用、淘汰的机器来做景观雕塑,既能体现精神,又能唤回记忆。工业园区一般都保留修建时的最有代表性的标语和宣传画以及大喇叭,不仅采用了视觉还利用了人们的听觉。
以旧厂房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它不仅肩负着工业时代的文化特征,而且还希望把这种文化传承下来,做到经济与保护的均衡发展。还要求系统的、完善的导视设计。不仅体现出文化创意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还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来这里休闲娱乐的人们感觉舒适、愉快和安逸。笔者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却发现景观规划里讲的导视设计和视觉传达里面的企业形象设计有很多的交叉点,这种交叉上的重叠就导致了设计上的混乱和迷茫。然而想把这种混在一起的概念和观点理清又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将各个导视系统整合起来,强化导视系统之间的连接,充分反映空间的概况。关键问题还要探索导视系统与环境的结合程度以及传达的信息是否明确有效,是否通俗易懂。但目前仍然没有既可以解决视觉形象设计又可以符合景观导视设计的一个统一的理论标准和规范。这里说的系统的、完整的导视设计也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可能并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完整,达到某种深度。但却希望在此得到更多专业人士和学者的关注和研讨。
参考文献:
[1] 肖勇.看!导视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朱锷.消解设计的界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创意产业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科技、信息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在当前全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作为承担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引领文化重任的高校正好集合了知识、人才和科技成果,能够极大地顺应并适应这个总体形势。高校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1 高校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
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另外,高校普遍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游泳馆、音乐厅、博物馆等,这些均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高校也是新的文化消费和时尚的传播中心。
再者,高校汇聚了庞大的创意人才队伍,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源。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创意和文化营销,发展的核心是创新经营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依托大学城或大学科技园区,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促使大学科技园区为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如北京市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先后建成了海淀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雍和文化园、798文化基地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 创意产业的特性和定义
2.1 创意产业的特性
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四大特性:①创新性。它要求以无止境的创新为依托。②高附加值性。创意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和特殊需求,增加了产品的价值。③强融合性、渗透性。创意产品是多种知识的融合,多种学科交叉和多学科人才共同创造的。④高竞争性。创意不可再生,不可复制,创意产品就是在竞争中产生的。
2.2 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是从创造者、策划者、设计者出发的理念,它强调创意者的个人创造力,同时又倾向于各国政策性的设计、规划和推动。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2 国外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据联合国2004年举行的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创意产业已经占世界GDP的11%。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其中美国的速度最快,达14%,英国次之,达12%。我国的创意产业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英国现有科技园区53个,其中大部分是建在大学附近。科技园区内共有大约1500个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开发研究,其中从事计算机、通讯的公司占36%,生物技术的公司约占15%。园区内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平均每个公司不足20人,大约50%的公司员工不足5人,50人以上的公司只占7%。在科技园建设总投资额中,大约一半是来自公共资源,其中欧盟各项发展计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分为四大类,即: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一直遵循“高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理念,“利润最大化”永远是他们的第一信条。迪斯尼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迪斯尼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迪斯尼一般分五步提取最大赢利:票房收入是第一轮收入;发行录像带、DVD是第二轮收入;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是第三轮收入;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是第四轮收入;最后,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后一轮收入。据统计,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它是澳大利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该项目投资6000万澳币(其中1500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2001年开始筹建,于2004年5月正式启用,是澳洲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主要实体有三个企业事业中心、两个研究中心和一个创意产业学院。
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
3 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
“在英语中对景观规划有两种主要的定义,分别源于景观一字的两种不同用法。解释1:景观表示风景时(我们所见之物),景观规划意味着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解释2:景观表示自然加上人类之和的时候(我们所居之处),景观规划则意味着在一系列经设定的物理和环境参数之内规划出适合人类的栖居之地…第二种定义使我们将景观规划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4 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
4.1 形式
在环境设计的语境中讲,“形式”就有了一些限定的含义。它可以是非常具体的,如轮廓、植物的姿态、一块石头的外形或水塘的特征等等;也可以是非常抽象地指所有设计物体和空间的相互联系。
可见的形式是指那些有具体轮廓、外形、姿态和纹理的具体事物,比如说,对于景观形式来讲,包括植被、遮挡以及背景,主要景物(艺术品、建筑和家具)等等。不可见的形式可以被理解为在诸如地方物种和植被、地理特征等生态类型以及涉及到交通、生活和休闲等功能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下的景观组成部分和过程之中暗含的一种关系,但是在设计更为抽象的风景的时候,更多的无形因素会起作用:如思维方式、文化倾向以及其它一些社会因素。
4.2 形式与逻辑
形式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它来组织设计思想以及设计语言的逻辑,称之为设计语言的逻辑。
只选用一种设计准则、风格或强调可见形式的某些偏好绝不是真正的设计思想。只有注重设计场所的内在结构,在不可见形式的指导下发展可见形式及其关系、结构和平衡时,才有可能触及设计工作的根本。
4.3 形式与情感
因为人类环境存在着压力、不快和烦闷等密集的人为因素,当人们被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所困扰时,就产生了对原始、自然事物的向往,希望面对无伪装的自然环境,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规划设计的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随意的穿行、游憩工作和生活。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源。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的诞生地。
参考文献
[1]英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J].全球科技经济网,2009(12)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具体是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精心布置花卉展览、鱼类及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及相关配套娱乐设施等,[1]为非农村游客提供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复合型农业经营活动。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伴随“微度假”时代的到来,现代休闲农业掀起了发展热潮。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产业“膨胀式”发展,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尖锐问题:(1)盲目跟风,产业经营遍地开花;(2)档次不高,规模较小,缺乏特色,项目规划布局单一;(3)圈地运动,园区缺乏统一科学规划,打破原有的景观肌理和生态平衡,给生态和农业景观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建设”等等。而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良好的功能空间布局对休闲农业可持续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概括来说可持续休闲农业的注意点有: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这些要点中,科学规划的空间功能布局是生态、资源、人文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催化剂,在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功能空间布局既是贯穿休闲产业园区经营的始终,也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课题科研项目江苏泰兴虹桥滨江生态园(以下简称虹桥滨江生态园)结合实际土地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针对功能布局的重要性、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休闲农业空间功能布局。
1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景观空间功能布局设计的重要性
空间显示是研究景观可持续性必不可少的方法。[2]简要概括就是数年景观生态学实验对人类理解空间、认知关联过程提供依据,并将其纳入可持续性科学创建、评估的方法体系。而功能空间布局就是其空间显示体系中的首要工作。空间功能布局简单的解释就是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满足使用功能且具有一定美观的空间布局。人为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总体资源有效的链接分配,间接提高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形成延续性产业链条带。休闲农业中在生态农业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的地理地貌保留外,还应加入一些人文景观要素,并进行适当的景观设计与舍取。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景观生态系统,[3]其中景观不仅要以现在的格局,而且要探索新的格局为各种生命形式提供持续的生态生活条件。以虹桥滨江生态园园区滨水功能空间布局为例,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对水岸的综合利用,以生态驳岸为基础,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起来。遵照当地地势自然条件,采取有组织排水等工程技术措施,采用乔、灌、草等多层次植被营造生态型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生态体系。[4]虹桥滨江生态园配合植物种植,维护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生态驳岸,以此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从生态、观赏角度看,起到了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辅助作用。
2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设计原则
2.1坚持循环、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
休闲农业生态景观规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定的景观空间配置结构的多样化,既要有景观的生态功能,又要有美学功能,最终实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旅游观光活动的协调、平衡发展。[5]功能布局首先在整体规划中搭建景观结构框架,为后期的设计开辟良好发展空间。虹桥滨江生态园的森萱农庄(以下简称森萱农庄)在湖中三座岛开发利用及功能安排上,充分开发水域生态系统资源,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庄园,受到远近游人的赞誉。并且依托独特地理条件,生态资源转换经济资源,经济资源又参与农庄生态发展,形成可持续能量循环体,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
2.2坚持整体开发原则
合理的景观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态效益。正如本科研参考项目虹桥滨江生态园,功能遵从自然资源,将水域特色最大化,全面整体看待滨江资源利用与开发,以科学的规划思路分析景观功能布局,加强农庄整体的协调关系与连接关系;在景观功能布局及生态建设计划中,保持生态整体性与持续稳定发展弹性空间。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基点,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提高环境承载力。
2.3坚持空间功能布局传递性原则
园区空间布局不同于一般建筑功能布局,是自然、人文、经济交织的规划布局。位于扬州南郊的西江生态园(以下简称西江生态园)成功地构建了一座个性化的特色旅游园区,通过农业观光、现代农业技术的展示、农业科普以及农村生活体验等功能设计,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创造独特的生态体验园区。庄园各分区的有机组合、交流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后期维护,还降低了资金、时间的成本,吸引当地富余(农民)劳动力,使庄园的不同功能布局发展融于当地人文环境中,依托当地群众形成可持续发展效应,提高庄园经济、生态效益。
3以科研项目虹桥滨江生态园为例阐述景观功能空间布局思路
3.1主题性空间营造
站在区域全局视角下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本土文化及当地产业特色,提出适合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科学合理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突出独特性。设计开发生产、展览、贸易、服务等多种功能平台,以打造特色庄园功能布局,树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复建设。虹桥滨江生态园中森萱农庄就突出了渔业文化主题,现有旅游观光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江鲜美食区、果园采摘区五大功能区域。是一个结合实际地理位置总体规划垂钓、种植、养殖水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庄园。通过定义主题,多产业结合发展,体现功能空间布局对庄园的经营的便捷性和可持续性。
3.2空间连续性景观规划
结合功能区内在联系,规划连接空间功能布局景观轴线,功能区边缘要有延续性(连续性),多条景观带串联主要功能分区,形成整体规划,以促进园区各布局协调发展,相互呼应。宏观上做到全局把握,综合发展,微观上做到景观传递、移步换景。虹桥滨江生态园总体规划注重功能区相互延续性,例如:体验区与观光区形成游览轴线,花卉种植区与水产养殖区形成绿色生态区。功能区轴线分区分级排布,对游人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区域景观,同时不同轴线方便了内外部人员的交通,更好地提高区域使用效率,促进区域高效率利用开发。
3.3参与融合景观情景
这也是人文生态延续性的重要体现。虹桥滨江生态园功能区内有相应的体验功能,生态绿洲观光区、生态度假观光区、网箱养殖观光区以及特色农庄体验区等,在不完全改变功能区定义前提下,可以灵活运用使各个功能区相呼应,例如,观光区可以不单单是展示形式,换为实际参与体验,或结合道路设计,增加游览旅途的趣味性等。娱乐区也可以加入展示的部分,寓教于乐,让游人在玩乐的同时认识新的事物。而在位于生态度假区的森萱农庄庄园里,关于人文生态的景观就明显地表达了互动式功能布局这一特点,庄园景观节点、农作物生产基地、水产养殖水域等功能分区均有相关体验功能的设置,增加了功能分区的趣味性,丰富了功能空间的利用方式,拉近各个功能布局联系的同时,促进人文生态延续性的良性发展。功能空间布局设计理念除以上三个方向,还可以有其他角度,例如:分期分步规划布局建设,一个重点多个附加功能规划布局、单个功能空间布局内含多个下属功能布局等多种功能空间布局设计方法,在遵循布局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设想不同的规划理念,不同的理念结合不同的实际项目规划既能表达相应的独特性,同时也是相对应不同土地资源的利用体现。本课题研究的案例虹桥滨江生态园致力于彰显“渔业”文化特色,无论是生态园的空间布局、景观节点的细节、园中的雕塑小品、还是餐饮文化,都充分体现了庄园主打的产业文化主题。形成独特的度假渔村,展示自己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对不同分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鉴于实际自然资源及农业产业链条,实现旅游、生态和谐统一,进而发展和形成地方特色。综上,功能布局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地位非常重要。农业景观功能布局设计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鉴于此,必须将“可持续景观”“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等理念贯穿于布局规划中,在不破坏原有自然资源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的艺术加工设计,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景观格局才会给世界和人们带来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设计,这样的景观作品才能真正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赵文武,房学宁.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J].生态学报,2014.34(10):2453-2459.
[3]程星.浅析可持续发展下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6(7).
[4]范水生.休闲农业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规划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
(一)狠抓园区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园镇规划,争取示范区总规年内出台,强化示范区的规划管理职能;做好土地调规工作,强化土地保障;全力推进示范区立法工作,争取早日出台条例;整合优化一园四镇招商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项目落地。加快产业培育,推进__旅游产业园开发建设工作,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以__文化研究会为契机,加大文化产业产品开发力度。
(二)主攻项目建设。全力加速推进旅游干线公路进度,确保7月份建成通车;完成茶林、竹塅、中塘安置区建设。加快西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楼建设,完善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5月份泥坞西大门投入使用。努力建成__南大门,完成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加快南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公交车队,建成8大节点公交场站,完善游客休息亭、休息桌椅等配套设施建设,购置车辆,招聘培训专职人员,探索公司车队管理模式,出台车队管理制度。建成地质博物馆,完成布展工作,成功通过验收,并向游客开放。继续深化景区提质改造,完成龙须槽、船底窝景区提质改造,推进红莲寺景区改造,完善七星岭停车场等建设。
(三)突出节会营销。创新方式举办杜鹃花节、避暑节、登山节、滑雪节,打响“春赏花,夏避暑,秋登高,冬滑雪”四季品牌。加强宣传,开拓旅游市场,持续深挖长株潭市场,积极开拓江西、湖北市场,形成新的客源增长点;携手媒体,加强宣传推介,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完善官网,官方微信,完善网上订票系统,建设智慧信息化景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工作思路,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创建花园式工厂与发展生态化工业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培育和谐发展能力,改善综合配套环境,促使园区向园林化的方向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结合园区的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产业定位、企业特点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企业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制定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为基础,为入园企业设计效果图提供参考,做到厂区内外统筹兼顾,景观协调悦目。
(二)社会参与原则。硬件环境建设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和企业投资为主、园区统筹监管的建设模式;突出企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突出园区配套景观工程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包括构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水综合利用协调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
三、园林化园区总体目标
到2010年年底,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5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25%以上(新建企业当年绿化率达到10%),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65%,基本完成嘉东、嘉北、双泉工业园的绿化景观工程,进一步转变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园区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园区整体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花园式工厂建设标准
(一)企业重视绿化工作,有年度及阶段性规划,企业领导层及职工对绿化工作态度积极,按照规划投入资金有保障。
(二)绿地规划面积占单位用地面积的比率达到25%以上;绿化完成面积占绿地规划面积的比率达到100%。
(三)厂区苗木栽种不少于具体要求中的数量;乔、灌、花、草相结合,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养护管理到位,厂容整洁,花草树木生长繁茂,景观和绿荫效果俱佳。
(四)按照方案要求完成厂区周边硬化及透空围栏建设,厂区建筑物外墙粉刷色彩协调统一;同时做好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做到环境干净整洁,不留死角,不堆垃圾。
(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厂房及辅助设施,重视仓储用房建设,做到厂区原料、成品入库,不露天堆放。
五、具体要求
(一)生态环境建设
1、企业厂区绿化。(1)各企业厂区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的总数,按规划面积大小,绿化水平达到以下指标: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200株;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的,不少于400株;3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不少于600株;8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不少于2000株;厂区总体绿化率不低于25%。(2)各企业绿化区域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达到节水目的。(3)各企业可参考以下绿化模式:厂区道路两侧间隔种植乔木和长青灌木,并种植花卉对地表进行覆盖;专用绿化区域种植灌木或花卉植物;围墙内侧种植树冠高大的乔木,并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办公区周边种植花卉或草坪,室内摆放盆栽花卉。
2、企业厂区及周边硬化。(1)各企业厂区内露天场地(除绿化用地外),由企业自行实施硬化,总体达到覆盖全面、统一美观的效果。(2)各企业厂区围墙外侧至园区道路绿化带之间区域的硬化工作由企业投资实施,硬化方式按照具体情况由园区办统一规定。
3、透空围墙建设。(1)沿道路有围墙的企业,新建的必须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封闭式围墙的要进行改造,达到开墙透绿,绿化共享的目的;因生产因素确需挡土墙且已经建成的,在围墙内种植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2)各企业建设或改造后的透空围墙,需与周边已建成的透空围墙协调一致。
4、厂区及房屋建设。(1)企业准备建设未进行设计的,在设计阶段必须与园区办沟通衔接,设计方案参考园区办编制的《****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做到单体建筑与整体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2)已完成设计的,开工前必须将厂区及建筑物效果图报送市规划局和园区办进行审核。(3)厂区房屋除办公、生活用房外,生产用房要求建设标准化厂房(钢结构彩板,白墙蓝顶)。(4)2008年7月30日以前已动工的,参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进行外部装修。
5、选烧焦类、制造加工类、食品加工类企业相关建设要求见附件。
6、园区公共区域绿化美化。(1)园区内预留的专用绿化区域,按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突出绿网结构、组团隔离、绿线控制和节点景观,由园区办分年度组织实施绿化及美化建设;各种零星空地,按照节约成本、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思路,结合重点绿化景观工程的实施逐年完善。(2)按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绿化结构和目标,重点实施嘉东工业园创业大道和金港路、嘉北不锈钢产业园及双泉工业园部分道路和区域的绿化,基本构筑园区绿地系统框架,总体上形成布局合理、景观雅致的优美环境。
(二)环境保护
1、新建企业必须在入园建设前完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已建成的企业在2008年年底前补充完善环评手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造、使用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2、各企业在厂区内必须安装废水净化设备,中水回收用于绿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工业废渣实现梯级利用,气体、烟尘经回收利用后排放必须达标。
3、各企业产生的不可再利用的工业废渣,运送至市建筑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不得在厂区内堆积,不得随意倾倒。
六、实施阶段和重点工作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1、宣传摸底:将此方案下发至各企业,对业主进行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宣传,适时召开园区与企业联席会议。
2、调查摸底:采取边宣传边摸底的方式,园区办各部室按照分管区域和职责,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对各企业绿化完成量、绿化预留面积、硬化面积、废渣排放量、围墙建设等现状做好调查和数据统计,并造册登记。
3、上报方案:按照此方案要求,各企业编制花园式工厂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厂区总体规划图、效果图,绿化、硬化实施方案等),在2008年12月31日前报送园区办。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9月
1、加强督促落实力度。按方案要求,对各企业开展花园式工厂创建的工作进行督促落实,重点抓好企业硬化、绿化、美化、围墙改造、房屋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查找在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实施园区绿景工程。按《****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开始实施园区内主要道路、办公区及其他区域的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和零星空地的绿化美化工作。
3、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环境标志认证和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认证等。
到2009年年底年,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1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15%,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50%。到2010年9月底,基本实现方案制定的总体目标,完成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在2009、2010年的10月—12月,由园区办对企业建设花园式工厂进行检查验收。
2、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园区办在2009年、2010年对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进行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充分发挥园区办多年来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围绕创建花园式工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业主及社会各方面对生态工业园的认识,扩大花园式工厂建设的社会影响,带动企业踊跃参与。
(二)出台政策、以资鼓励。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以提高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积极性,对建成的花园式工厂示范性企业进行挂牌、奖励、重点支持等方式,推动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附:1、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2、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3、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附1:
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园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选烧焦类项目。
2、已建成的企业,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要进一步规范,各功能区要有明显的绿化隔离带。
3、办公区、生活区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作业区可保留实体围墙作挡土墙。
4、作业区内原料、成品、废渣等堆放有序,堆放高度不得超过挡土墙。
二、绿化、硬化
1、功能区之间的的绿化隔离带采用乔、灌木密集带(侧柏带、小叶榆带等)与高大乔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绿化、吸尘、隔音效果;实体围墙内侧种植攀援植物和高大乔木,达到立体绿化效果。
3、办公区、生活区内除必须硬化的场地(如道路、停车点等)进行硬化外,其余用地用于绿化;作业区内除绿化用地外实现全覆盖式硬化。
三、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2、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净化设备和绿化滴(喷)灌设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附2:
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要求,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和生产区域,生产用房必须建设标准化厂房。
2、生产区内建设仓储用房,各类原料、成品入库,不得露天堆放。
3、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企业沿街围墙必须进行改造。
二、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2、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净化设备和绿化滴(喷)灌设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附3:
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要求,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和生产区域;生产用房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建设,无特殊要求的建设标准化厂房。
2、生产区内建设仓储用房,各类原料、成品、废料实现全密闭式存放和管理。
3、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企业沿街围墙必须进行改造。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咨询;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engineering consult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78-01
0引言
为了加快城区的拓展和石材工业产业升级,结合调整地方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云浮市政府决定在云城区河口街云龙至马岗一带进行市政综合开发建设,打造产业性地标――“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园”。工程咨询公司承担着为各种项目规划和政策实施提供咨询的职能,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咨询实践推进项目建设?本文以“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园”为例,提出了一些促进工程建设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经验,和大家分享,共勉。
1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加强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
工程咨询公司的生命力源于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是基础、创新是源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台”方针指引下,工程咨询应该基于客现实际,勇于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优化完善方案,使其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产业集群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和规划是形成集群的两种基本方式。集群的发育与成长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环境。地方政府须着力培育这种适宜的集群生长环境。面对云浮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面对云浮石材产业“小、散、乱”布局,环境保护措施难以得到贯彻落实的状态,我们必须正视云浮石材产业基地建设的问题。项目的建设,不仅给云浮石材产业提供了一个发展壮大的平台,也解决了项目基地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云城区工业产业经济技术力量(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亦是河口街调整村镇产业结构及提升经济实力的需要,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可见,该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把“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放在首位
针对新的外部环境,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工程咨询领域必须全面更新咨询理念和咨询方法。投资体制改革所提出的项目核准咨询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项目评估,一是由项目的内部条件评价转变到项目外部影响评价;二是由项目的微观层次分析上升到国家和地区的宏观层次;三是由工程技术分析为主变为以经济、社会分析为主。工程咨询业必须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在咨询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和突破,牢牢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我们要通过科学论证,使这一项目的建设能推动广东云浮市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提升技术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3.1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整合工业园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的问题被提上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合理工业布局,积极发展大型工业园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地制宜不断对现有的工业区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使资源共享,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3.2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造提升石材加工、制衣等传统产业,使其借助高新技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优势互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施资本运营,发展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名牌战略。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企业体系。
3.3 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广东云浮工业园区的发展实际,学习和引进石材加工、清洁生产的先进经验,重视清洁能源的研究与推广,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企业准入条件,清洁污染和能源浪费企业。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使用能源和资源,提高其利用的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4坚持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的原则,加快推进环境友好型建设
在工程咨询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改变以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节约工程建设造价的传统理念,注重项目建设与自然环境、景观的协调发展,在工程咨询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使项目建设既能达到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又能与大自然和景观相融合,实现协调与平衡发展的目的。云浮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
4.1 增加生态保护投入,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要按照 “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环境经济政策,建设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制定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办法,设立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基金,促进并保证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同步发展。
4.2 提高区域绿地率绿化是园区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多种绿化,使园区内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憩息的生态环境更舒适、更宜人。总的要求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净化和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宜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16-03
1 引言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衰落,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也正在向城市外迁移,于是在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棕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使得棕地及与其相关的棕地更新活动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对棕地进行有效的开发治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实现棕地的土地价值,还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对城市空间格局予以优化,促进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因而,采用何种模式对棕地进行再次利用和开发,关系棕地的发展前途,也决定了棕地项目在利用过程的成败。
2 城市棕地的概述
2.1 “棕地”的定义
“棕地”意译自英文单词“Brownfield”,该词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官方用语中。“棕地”(Brownfields)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这一类型的城市土地开始了系统的探讨,以期找到最佳方法对其加以改造利用[1]。 至今为止,“棕地”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各国在其法律和政策中均对“棕地”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阐释。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环保署对“棕地”的定义:“指废弃的、闲置的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及设施,在这类土地的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因存在着客观上的或意想中的环境污染而比其他开发过程更为复杂”[2]。不管各国对棕地的定义如何,均反映了棕地的以下几个特征:①已经被开发过的土地,而不是完全没有开发的处女地;②部分或全部遭废弃、闲置或无人使用;③可能遭受(工业)污染,存在或潜在着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社会环境的危害;④其重新开发与再次利用可能存在各种障碍。
2.2 城市棕地景观更新及再利用的优势分析
2.2.1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棕地往往被形容为长期遭受工业污染而环境恶劣的地区,它使得棕地带给人一种焦虑的情绪,也影响了棕地及其周边用地未来的可用性。在快速城市化的地区,棕地更新项目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改造用地的机会,使目前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变化或者环境污染问题而被废弃的土地得以重新使用,从而平衡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过程,减少被掠夺的原始绿地的数量,也为充实城市核心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为城市未来的肌理的形成和新项目建设提供了可用之地,有利于城市的紧凑式开发和建设,从而在城市化“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中寻求了一条新的出路。
2.2.2 造福社区居民和社会
棕地的存在,使得周边的居民长期饱受污染的影响。重新利用这些土地,会为周边居民和社区带来诸多益处,如修复和治理工业中遗留下的污染,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发展;创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尤其是棕地上诞生的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有助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改造城市中肮脏、灰暗的角落,有利于减少犯罪,保障社会安全和秩序等。结合到更大的战略层面,棕地再利用可以应对更为广泛的社会挑战。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保障更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地以及从整体上减少碳足迹等[3]。
2.2.3 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棕地的再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机遇,对于其周边的土地用途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棕地一旦通过更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服务设施和活动项目,洗去了作为被废弃的前工业用地或者垃圾堆这个污点,能够使得场地本身的潜力和其便利的交通和空间优势被充分发挥,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商业和经济的投资,带动周边经济的繁荣。例如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New Bedford)和新泽西州的特伦顿市(Trenton)因为推进棕地再开发而享有国际声誉,城市因此出名并吸引和一批新型企业和经济活动到社区中[3]。
3 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的发展模式
棕地更新与再利用是一个放大的系统,其再利用的思路要依据其场地状况、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因素而选择[4]。以下主要介绍城市公共空间、创意产业园区、新型居住区以及工业遗产观光旅游四种棕地再利用的模式。
3.1 城市公共空g模式
3.1.1 可能性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模式是指在通过景观生态修复手段对棕地污染进行降解,通过对地面上遗留的工业元素设施的重组、改造、更新,形成具有新含义的公共空间的一种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原来的扩张型向紧缩性转变,而城市中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城市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就变得弥足珍贵。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城市棕地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中解决土地紧张和公共空间不足的有效手段[4]。现如今,这种棕地土地利用模式变得越来越多,尤其在城市的中心区,包括在老码头、港口、已封闭的垃圾填埋场等棕地上建设的城市绿道、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户外娱乐和体育场地等,将场地上独特的地表痕迹保留下来,成为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景观[5]。
3.1.2 典型案例
中山市岐江公园是一个典型的棕地改造成为城市公园的案例,岐江公园在废弃的粤中船厂的遗迹上兴建而成,主要采用了保留、再生和再利用的理念,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工业遗留下来的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同时,基本不改变场地原有的水体形式,保留古树名木,将自然元素和工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的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3.2 创意产业园模式
3.2.1 可能性分析
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是棕地中用艺术装饰手法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改造,使其空间利用满足艺术作坊、商店、餐馆等需求的模式。此发展模式是保留场所记忆、带动区域复兴的有效手段。对于一些地处城市中心地区,且周边人口密集、文化气息浓厚的棕地,创意产业园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类棕地一般厂房众多,建筑面积大,环境污染较轻,且员工人数多,场地与周边居民生活关系大,场地精神较多的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之中,而且场地遗留的建筑有着大跨度、空间广阔、采光良好的特点,租金相对低廉,可以吸引大量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成为艺术展示和经营文化创意的场所。将这些废弃建筑类的棕地改造成为艺术街区或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历史工业建筑的原貌,使得场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并与当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城市中具有活力的新的区域,增加城市文化品位。
3.2.2 典型案例
获得2011年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的美国普罗维登斯的钢铁工厂院落项目,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社区观念,不是简单的被动“再利用”,而是通过土地修复,雨水管理,空间改造实现积极的“再利用”改造的钢铁厂将被作为创业园引入艺术工作室和孵化小企业,激发当地的创意工业振兴。在项目的设计中,保留了三个遗留建筑,一个是以前的办公室和制造车间,被改建成为艺术家工作区和一间咖啡厅;第二个建筑是以前的办公大楼,这里将用来存储和停车;还有一栋是废弃的生产空间,将被改造成为艺术家创作车间。对遗留建筑的改造使得该产业园满足了其产业发展的功能。同时,原工厂的吊装机依然被保留,形成院落的一个明显的框架,加以传递身份识别,成为这里历史的地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建筑、遗迹改造措施,原先废弃的钢铁工厂成功转变成了一个社区组织的,拥有丰富公共空间和活动功能的工业艺术创意产业园。既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提供了艺术生产和展示的平台,延续了区域文化。
3.3 新型居住区模式
3.3.1 可能性分析
有些棕地处于城市较为核心的位置,周边的医疗设施、购物设施、交通等较为便利,有著相当完善的城市生活环境,而且一些工业设施、建筑只是被简单地废弃,场地污染情况较轻,在如今城市用地紧张,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类棕地可以被改造成为居住区,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将这类棕地开发整治为居住区功能的建筑,既可以提供居住空间,又可经济有效的保护棕地中的历史建筑,使社区恢复活力[6]。同时,将城市中的结构合理的安全废置工业建筑改造为城市经济适用房,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棕地中的历史建筑,使城市记忆得以延续,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政府财政支出,减轻土地利用压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资源,减少因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力消耗等问题。
3.3.2 典型案例
国外较多的是将工业建筑改造之后直接转化为居住建筑,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将一座旧羊毛仓库改造成提供给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在保持建筑外立面形式的情况下,改造了内部结构和功能,并且设计了庭院的景观,使得居住环境得以大大的改善[7]。
而中国的主要是在原有场地上新建住宅的同时保留部分工业元素和文化,使之成为居住区景观的一部分。我国的天津万科水晶城就是如此,在设计中将工业遗产作为景观元素,在保留场地记忆的同时又使得小区景观具有独创性,增加楼盘卖点。对于那些天津工业化进程标志性建筑,比如铁轨、老厂房、烟囱等,在场地的开发过程中被利用和保留了起来,最终能和谐地融入到居住区中。600多棵大树在新的规划中得以保留,在旧厂区形成花园和林荫道;扒掉大跨度钢结构吊装车间、水塔和货运铁轨的围护墙,使其成为标志性建筑,震撼着人们的内心,勾起对历史的回忆。同时设计师就地取材,利用工厂自己生产的耐火砖把广场上的高大山墙改造成了矮小的耐火砖墙;大门入口处用来填充半面围墙的材料是遗留下来的玻璃结晶体,作为景观材料,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原有建筑也通过合理恰当的改造变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其中吊装车间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成为了高档的社区会所[8]。
3.4 工业遗产观光旅游模式
3.4.1 可能性分析
工业遗产观光旅游模式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9]。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有着大量的厂房、庞大的机器设备、工业气息浓厚的棕地,工业时代所特有的老式建筑、历史痕迹浓厚的机器,最能够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主要是以大型机器、厂房为中心的棕地改造,在对这类构筑物进行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安全,做好安全检查,加固厂房、机器的结构,在排除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对建筑及构筑物的外立面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保持场地原有的基调和风格;同时可以改造内部景观,引导人们进入建筑内部观赏游览,或者将其改造成主题餐厅、音乐厅或者茶室,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文化和设施,建立工业博物馆,向游客诠释场地的精神和工业回忆[10]。
3.4.2 典型案例
德国的鲁尔区就是这种模式开发的典范。对于衰败的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四种开发方式:①博物馆开发模式,通过对原有棕地进行完善保存来向世人展示鲁尔区辉煌的过去,主要以亨利钢铁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工厂为代表;②对棕地进行休闲旅游观光开发,如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和活动功能,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而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也已经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别具生面的演出活动;③传统工业区转化为现代科学园区、服务产业园区等;④将工业设施改建为购物娱乐中心,典型代表为奥博豪森的中心购物区[11]。
4 总结
随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结构的转型,城市经济以及城市面貌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是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依然严重,在城市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城市棕地。在对城市棕地进行再次利用的过程中,必需要慎重对待场地再利用模式的选择,结合该地所在的产业政策,了解城市的总体规划,考察场地的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环境,选择合理的未来场地用途,赋予这些被废弃场地新的价值和功能,这是棕地景观更新与再利用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邓 位.城市更新概念下的棕地转变为绿地[J].风景园林,2010(1):93~97.
[2]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Brownfield Economic Redevelopment Initiative[M].Washington DC: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1997.
[3]Z斯汀・霍兰德,尼尔・柯克伍德,茱莉亚・高德.棕地再生原则:废弃地的清理・设计・再利用[M].郑晓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3.
[4]马 琳.国内外城市棕地景观规划设计比较研究[C]//佚名.第九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436~447.
[5]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8.
[6]朱明丽.关于城市棕地景观的恢复和思考[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1.
[7]朱福勇,张馨韵.生命记忆的再生:城市棕地不同改造思路的探讨[C]//佚名.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430~435.
[8]马 琳.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关键字:呼应性;整体性;设计效率
Abstract: China famous four except the Summer Palace in the suzhou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and lingering garden for jump out of the range of royal formats restraint, in the conformation scene on a more jump, and ancient Chinese prefer woodiness structure housing will be building harmony natural landscape, part of the wooden structure hale line in the corridor of the echo entertainment and landscape trees, make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one integrated mass.
Key word: echo sex; Integrity; Design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设计是一门与城市规划,人文自然地理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类复合型学科,景观设计又称“建筑景观学”,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对环境要整体考虑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使建筑使用更方便快捷,同时兼具艺术价值。
景观设计除了传统意义上包括有环境艺术设计外,还包含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和节日气氛设计。
相比起其他的设计门类,景观设计的概念相对抽象,一定概念下可以把景观设计理解成风景,作为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也可以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理解成独立的生态系统,一种寄回忆与过去,寄希望于将来的精神表达。
由景观设计衍生出的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义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科学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学强调土地的使用率,根据解决问题内容的不同,景观设计细分出两个相关的专业分支:即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特殊概念与属性决定了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决定了景观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设计。
例如在某景观设计制作公司的实际规划过程中突出的体现了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交互性。
项目位于北京通惠河南岸,西至东三环庆丰公园,南至京秦铁路,东至盛世龙源创业产业园。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本次规划用地在已建成的产业园一期东侧与东四环之间,总用地面积约17公顷。
从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出,在景观设计的实际规划中,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建筑设计与建筑策划,景观设计更多的将展览,办公,文化,娱乐和交流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混合,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交叉配合,在几乎所有的规划建筑实践中都能黏合不同功能属性的学科成为整体。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设想,拟定解决方案,做好文图表达,便于预定整个工程的投资预算与风险预设。
在古代,由于社会分工单纯,民间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同时进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相互分离,产业革命时期逐步发展成熟,在广义的景观设计概念下,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应该属于景观与建筑交互设计的典范。以下以颐和园为例,分析景观与建筑交互设计的实例展示成果。
景观与建筑交互设计实例之一:万寿山。
万寿山属于燕山支脉,建筑群依山而筑,以皇家最高典制,组成巨大的建筑群。依据山势的走向设置殿阁,形成自然的中轴线,后山建筑与中轴线上建筑相互呼应,万寿山难坡濒临昆明湖,湖与山相互掩映,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前山在建筑群体上运用了突出重点的规划手法,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殿堂掩映在山坡覆盖处,与山顶呼应,形成更加完整的中轴线,前山其余地段体量较小的建筑物自然布置在山麓上,院内风景尽收眼底。
后湖蜿蜒的河道有别于前山的开阔,通过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与后山的建筑物集合自成一体,与周围弯曲的河道与葱郁的林木组成精致的小园林。
除了万寿山之外,昆明湖,东宫门,乐寿堂,玉澜堂,大戏楼,佛香阁,排云殿,长廊,清晏舫,听鹂馆,画中游,十七孔桥,宝云阁,文昌阁,谐趣园,苏州街等建筑密集的建筑群点缀自然景观,朗润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又呼应着园中建筑。
古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特点显而易见:建筑风格由皇家制式统一,虽为封建皇权的象征,但是在制式统一的基础上,建筑物风格更为完整,形式美得到统一。
中国四大名园中除了颐和园外,苏州拙政园与留园因跳出了皇家制式的范围制约,在构景上更为跳跃,而中国古代惯用的木质结构住宅也将建筑物融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木质结构硬朗的线条呼应着院内游艺的长廊与山水树木,使得建筑物与景观浑然一体。
除了园内的建筑与自然景观,还以时令的植物点缀其中,以夏天湖心种植荷花为例,画龙点睛的形式点缀了建筑与景观组成的集合,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
景观与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
景观与建筑的相互融合,增强了具体景观单元的统一性,而景观与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则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可以增强景观单元景观与建筑的呼应行。
A,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可以增强建筑与景观颜色的呼应性。
在传统的色彩构成以及空间构成里,如果一组素描静物的主体物(如:啤酒瓶,陶罐,快餐盒如果要和谐的出现在画面里,一定要有其他的点缀物(如:水果,蔬菜,小型的装饰品)进行搭配,但是点缀物的颜色不能与主体物互斥,不能出现互补色关系(蓝色与橙色,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在色彩构成里被称为互补色关系颜色,以同样的面积出现在整个画面里会降低画面颜色的精致度。)而将景观与建筑交互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与景观背景颜色互斥的关系。
B,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可以增强建筑风格与当地气候特点的呼应性。
西北少雨,夏季凉爽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的民居特点,平顶,墙体厚。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夏季漫长,民居特点多呈现坡形顶,墙体薄。如果在设计建筑物时不能有效的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势必会带来相应的生活不便。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能有效的兼顾建筑与当地气候的融合与呼应性。
C,景观与建筑交互设计,可以增强建筑形式与当地地质条件的呼应性。
日本身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多发,所以房屋通常都使用木质结构,以最大限度的在地震的时候减少人员伤亡。如果在建筑设计中没有有效的考虑当地的地质结构势必产生相对严重的后果。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可以有效的兼顾建筑与当地地质条件的呼应性。
(2)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可以增强景观单元建筑与景观的互补性。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颐和园的实例,如果只有基础性景观而没有建筑,基础性景观会显的单调,如果建筑物在建设之初没有考量当地的实际环境而贸然兴建,兴建于不恰当的位置,不光会影响建筑物的便利与使用性,也会减弱景观单元的和谐感。而如果在建筑物兴建之初就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的客观条件,交互设计,从大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点缀其间,形成自然统一。
(3)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有助于设计师提高设计效率。
如果在先进行景观设计之后进行建筑设计,亦或是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后进行景观设计,势必会出现颜色搭配,风格与使用功能上的互斥,如果要改进缺点,很多项目势必重来,极大的浪费了资源,也降低了设计效率,而如果景观与建筑交互设计则极大的避免了为改进缺点而重新设计,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
(4)景观与建筑的交互设计可以增强景观单元的整体性。
景观和建筑在感官上作为一个整体,大到一座大楼,小到一只垃圾箱都是不容分割的整体,而交互设计,能更好的增强景观与建筑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