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26 08:55: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新生儿护理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生儿护理培训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38-02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YIN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in Ningxi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Ningxiang 410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tudy of the hospi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deepening, more and mor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has been increasing. As the neonatal immune function is not yet mature, so that newborns susceptible to infectious diseases easily, especially respiratory, gastrointestinal and skin infections which are the neonatal period the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o carry out infection to control nurs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Key words] Intensivecareunit; Neonatology; Infect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院内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发生率高达5%~25%。由于新生儿刚刚失去母体的保护,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生理功能尚未成熟,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因素之一[1]。医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院内感染,加强护理管理,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数量。现将本院对监护室内感染控制的护理培训与护理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1.1 室内环境因素

监护室内的空气不流通,人员随便进出,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增加患儿被感染的概率[2]。室内的医疗用品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监护室内的呼吸机、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裕池等一些辅助治疗的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消毒清洁工作,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室内物品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1.2 新生儿本身因素

新生儿离开母体的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由于NICU病室内的患儿中大部分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或者其他缺陷的患儿,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较娇弱,生长发育不完全,及易使细菌侵袭体内。由于新生儿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均低下[3],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对细胞的杀菌作用减弱,易造成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患儿在疾病状态下进一步消耗免疫活性物质[4]。监护室里较容易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

1.3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目前医院应用广谱抗生素非常普遍,存在滥用、误用现象,易产生耐药菌株。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当,造成菌群紊乱,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1.4 创伤性操作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加之NICU病房的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必要时进行创伤性操作如行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等最易引起感染。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降低呼吸道黏膜功能,增加了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机会,损伤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容易诱发感染。

1.5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通过接触患儿,给患儿带来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5],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低,不严格执行洗手制度等因素直接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另外,室内患儿应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如喂奶用具、尿布、包被、毛巾等护理用品未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或者未予重视管理,造成院内感染。

2 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2.1 改善室内环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监护室内的呼吸机、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浴池等一些辅助治疗的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容易被人们忽视,造成交叉感染。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室内的每一件物品都要严格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空气是新生儿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要严控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的温度湿度。室内硬件建设要到位,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必须落实NICU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护理消毒隔离常规及质量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信息反馈制度[6]。

2.2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新生儿离开母体的保护,体质娇弱加之NICU病室内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易感,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每天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耳后、颈周、腋下等皮肤褶皱处有无斑疹,破损、脓点;做好口、鼻、眼的护理:每天清理分泌物,眼睛保持清洁;做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爽,避免大小便刺激而引起臀部不适;做好脐部护理,每天用双氧水擦净脐部,用等渗盐水擦洗,再在脐部涂上碘伏,以防感染。用过的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避免再次污染。

2.3 规范化用药

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通过药敏培养选择正确的抗生素,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给药,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2.4 加强监护室内的无菌原则

监护室内大多是早产儿,体重偏低儿及身体发育不全儿,在监护室里的一切操作,都要时刻注意无菌原则。建立护理消毒隔离常规及质量标准。已感染的患儿要和未感染的区分放置。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任何操作前都要严格洗手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洗手意识,必须严格执行卫生洗手六步法[7],为新生儿护理用的一些护理用品及治疗器械要及时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制度执行,减少医源性感染。做到各项操作规范化。

2.5 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

加强业务培训,利用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手段规范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不断提高业务知识。一切以患儿为本,科学的护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要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如何控制及避免院内感染的知识讲座,消毒灭菌信念牢记于心,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使院内感染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8]。

综上所述,监护室是患儿院内或得性感染的高危病区之一,院内感染直接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时刻监测,要想使院内获得性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这就需要为医务人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完善监护室内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可以降低的。

[参考文献]

[1] 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2]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3] 张秋兰,董增义,魏淑珍,等.新生儿外周血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特点观察[J].新生儿杂志,2002,7(2):55.

[4] 张秋月,杨明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J].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52-53.

[5] 陈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的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11-213.

[6] 何伶俐,雷学忠.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83-285.

篇2

1.1生理机能的特殊性

对于出生未满28d的新生儿来说,其生理机能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病情特殊且复杂。新生儿机体防御性不高,生理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疾病,其娇嫩的皮肤容易被擦伤和抓伤。加上新生儿无法支配语言和意识,不能表达身体所出现不适症状,难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显然增加了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很多新生儿疾病具有发病快、急的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造成病情的延误,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

1.2护理差错

正是由于新生儿生理机能存在特殊性,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证护理质量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能力的技术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新生儿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和繁琐,护理人员承担着新生儿健康的重要责任,但是工作压力较大,加上其自身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查对和交接的过程中出现疏忽,病房巡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延误治疗时机。一部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生疏,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未能达到职业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护理风险。

1.3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不高

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承担着新生儿健康安全的重大责任,这无形当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对于其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护理质量。对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而言,需要根据护理的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安排。但是很多医院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护理管理水平不高,护理人员容易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既不利于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同时也会对临床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安排和搭配和不合理,难以应对繁琐且复杂的护理工作,无法做到有条不紊。病房和硬件设施亟待更新和完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感染及非感染等不同类型疾病的患儿,未能有效的予以区别,反而同住一个病房,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容易引发新的疾病[2]。

2 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防范办法

2.1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规范进行护理病历的书写,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生儿护理知识,加强技能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提升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冷静的应对和处理突况,不受个人情绪干扰。从细节着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有效诊疗,控制病情发展,进而确保新生儿护理的安全,保证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3]。

2.2建立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方案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3-02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都是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新生儿期既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这段时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强防范,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做好预见性护理,避免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不等,新进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接受专科培训时间较短。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只求完成任务,工作中缺乏思考。新生儿科护士不仅要求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护士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而且还需具有较强的慎独精神。以往发生的护理纠纷中,大多由于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家属沟通欠缺,应变能力不足。另外新生儿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得家属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增强。

1.2护理不周时有发生,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无陪护,患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各种需要和不适无法明确表达。在进行新生儿基础护理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红臀、尿布疹、鹅口疮、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时发生的烫伤、受凉;使用暖箱、蓝光箱、烤灯等设备不当引起烫伤。巡视患儿不及时或巡视时未发现问题引起的后果,如异物压伤、抓伤患儿自己,双足擦伤、输液渗漏,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3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交接班时和护理过程中以及患儿出院时不认真查对床头卡、胸牌、双手圈,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入院体查不认真,检查患儿不仔细就可能未发现患儿某些身体缺陷和异常,未及时与家属沟通就遗留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缺乏经验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从而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有时遗忘医嘱,甚至遗忘危重病人的特殊用药和护理从而引起不良后果。

1.4护理记录书写不认真,不规范。护理文件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医疗纠纷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护理记录更为重要。但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如记录不严谨、不及时、不准确、医护记录不吻合,不能体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甚至还存在刮,擦,涂等现象。

1.5新生儿病房工作风险高,压力大。病房护理工作琐碎、繁杂,事情较多,加上患儿病情变化快,要求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静脉输液频繁,液体滴数要求准确,静脉高营养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容易渗漏而需重新穿刺频率高。患儿易哭吵加上各种仪器噪音使护理人员心情烦躁,加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心理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定期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培训,对新进人员强化培训并严格考核,使她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新生儿科护士不仅需要有爱心、细心、同情心、耐心,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使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

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各班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及相关的护理法律及责任,尤其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巡视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如自己能力无法解决及患儿受到伤害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做相应处理。

2.3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患儿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提前10分钟到岗,执行床头交接班,认真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并核实患儿身份。患儿外出检查或出院时均由2名护士同时检查、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再与家属一起核实患儿身份后方可让家属抱离病房。

2.4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加强医护沟通,保持记录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书写护理文件。

2.5医院领导重视新生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对新生儿科护士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团结协作精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总之,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使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规范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完善自我。不断加强与家属沟通能力,不断强化新生儿住院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的得到家属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达到新生儿安全康复出院,家属对医院信任感增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生儿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1988,4:19-20.

[2]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余贵妍,王玉芬.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6.

篇4

【摘 要】目的:研究Orem 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Orem 自理模式;产科;新生儿

Orem 自理模式于1971 年由美国学者提出,该理论阐释了人的自理方面缺陷与机体健康、人的护理需求三个方面的关系,并经过不断的演绎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理论,并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本研究将Orem 自理模式运用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其中,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31.4±6.7)岁,文化程度:初中文化产妇20 例,高中文化产妇37 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1 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在产前均给予系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培训,均给予剖宫产术,直刀口者71 例,横刀口者27 例,所产新生儿均为健康婴儿,无缺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刀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孕妇产后护理卫生、新生儿护理常识等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同时若产妇或家属有困难时,护士应及时积极的提供帮助。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系统评估 相关责任护士应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技能等知识做一系统评估,根据每一产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和护理,使其系统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

(2)支持教育系统 在产妇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掌握和了解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心理需求,积极获得家属的配合,及时纠正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知识的偏差,详细并耐心示范和讲解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洗浴等知识。

(3)完全补偿系统 在产妇术后6h 内,身体较为虚弱,缺乏自理能力,应进行完全补偿护理,责任护士应定时为产妇进行基础、管道、专科、皮肤等护理工作,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1.3 指标观察

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0 例,良9 例,优4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18.4%,81.6%;对照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14 例,良35 例,优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71.4%,0%。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46 例,良3 例,及格0 例,不及格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3.9%,6.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9 例,良15 例,及格16 例,不及格9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4%,30.6%,32.6%,18.4%。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Orem 自理模式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的系统宣导及培训,不同阶段的系统护理,使其充分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