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5: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0日
一、城市综合体发展概述
1、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城市综合体,从功能业态视角观之即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公寓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通常星级酒店、商业写字楼、商业购物中心以及大型公寓是最基本的功能构成。
2、城市综合体的分类。近两年,房地产开发商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商业地产开发。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城市综合体也在不断发展,种类不断增多,概括有以下几类:以城市CBD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如北京的万达广场;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体(城市副中心,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如上海五角场、沈阳铁西城市副中心、重庆南坪商圈等;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如北京国瑞城;城郊结合部城市综合体,如世茂·蝶湖湾。
3、城市综合体的特征。城市综合体与一般建筑相比,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超大的空间尺度。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主要是人口、面积、经济规模等)相匹配的,与大尺度的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综合体的室内外尺度均是超大的。二是通道树形交通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将地下层、地下夹层、室内公共空间、地上的交通等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三是地标性建筑。由于城市综合体的规模较大,功能丰富决定了城市综合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在所在城市作为地标式建筑存在。四是高科技集成设施。城市综合体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可以说一个综合体就是一个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例如,室内交通方面有垂直高速电梯、步行电梯、自动扶梯等;通讯方面有电话、电传、电视、联网电脑等组成。
二、常州吾悦国际广场地块规划设计解析
1、项目概况。本项目地块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中心地带,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常州市地处常州三角洲金三角中心,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区。地块四至范围:延陵西路以南,早科坊以西,怀德北路以东,西赢里以北,总面积30,110平方米。住宅结合市场需求、结构形式等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城市运河等景观资源,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为城市居住刚性需求分担压力。商业部分地上六层、地下一层,以大型shoppingmall模式,形成新型城市购物体验中心,办公楼设计为满足常州日益增长的办公空间需求,建成后将成为常州市标志性建筑,并将承担起提升常州城市形象的责任。购物、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多种功能空间相互融合,结合城市交通换乘,树立居住、办公品质标杆,成为常州城市形象新窗口及新门户,实现便利交通与环境人居的完美结合。
2、建筑业态研究。本案紧邻常州市著名文化景点蓖箕巷,依托京杭大运河、古城墙等城市优质资源,从开始就具备了浓厚商业氛围与城市景观完美结合的特质,并注重传承与融合地方文化。规划将“商业活动、城市休闲、运河文化、择水而居”融合,打造集购物、休闲、文化、办公、居住、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档次商业中心和高品质新生活区。设计中充分利用运河资源,开发了和谐的河岸住宅,结合水街,加上商业和办公等配套因素,完美的诠释城市综合体的含义。整个项目造型简洁、自然,强调参与性,整体感和地标杆强,同时也填补了常州市高档综合项目的空白。
3、空间形态规划。单体体量变化丰富,城市立面有起伏,建筑轮廓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相邻地块单体通过连廊相互联系,城市立面更整体。本方案中,连廊结合两侧建筑形成取景框,视线从中穿过直达近端文亨桥,形成框景及借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形态,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多层次空间立体绿化为居民和城市提供了一个有大自然元素的绿化带,沿水街塑造一条有活力的体验性商业街,进入街区的人可以欣赏到花草树木、峡谷、流水及室外露台上人的活动。
4、户型设计导则。考虑到住宅自身组团的空间关系以及立面公建化等原则,要求住宅户型在满足内部功能的前提下做到形体规整,避免出现凹凸过大从而对城市风貌造成影响。南侧住宅为三个单元拼接而成,由于面宽较大,为满足规划要求,中间作开洞或局部断开处理,拼接单元出现少量20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户型。户型设计导则,为满足住宅退界、日照及间距等规划条件的前提下,住宅总体布局如左图所示。由于地形限制,为满足住宅相互间距,并且最大化利用城市景观。西侧及南侧住宅住宅各单元必须设计成小面宽大进深户型,北侧住宅由于贴近下部商业中庭及入口,宜设计为小进深户型,同时结合市场和周边环境影响的考虑,住宅户型设计如下:北侧:都市家园采用两梯三户及两梯四户;西侧:国际公寓(内廊式),南侧:城市豪宅;两梯两户及两梯三户。住宅户型设计尽量减小对下部商业的影响,户型轴线应该尽量拉齐,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减少凹凸,形体保持规整。
5、住宅结构研究与选型。住宅下部1~6层为商业,从使用功能考虑,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以增加重要结构构件的延性抗震性能,同时也能减少柱尺寸。地块内各住宅及公寓高度低于120米,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建议结构采用框架抗震墙体系为较经济结构方案。为使对上部住宅影响最小化,需尽量减少柱尺寸,现可采用方法包括:(1)较高表号混凝土(墙柱C60)在住宅起始层柱尺寸约600×900,此方案较成熟经济;(2)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住宅及公寓均采用框架抗震墙体系,经结构专业初算,结构布置如下:户型层高3米,混凝土强度等级:梁Cb=40,柱Cc=60,墙Cc=45,柱子最大尺寸约为600×900,主梁尺寸约为300×700,均沿户型外沿和横墙布置。剪力墙厚最大约为300,次梁高约500~600,能够满足室内空间对净高的要求。
6、消防设计。沿水街的应急消防通道最小宽度5米,购物中心的电影院设置在六层,根据高规4.1.5高层建筑内的一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平方米。国内的购物中心将影院放置在顶层已经是很成熟的做法,例如上海正大广场的星美影院在八层,上海八佰伴的新世纪影院在十层。本案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对常州的城市化建设的贡献将不可估量。但是项目地处市中心,用地紧张、商业业态复杂。在消防通道扑救场地和人流疏散方面,有待和消防部门沟通以满足使用要求。
7、景观与建筑风格。基地内引入水的概念:下沉水街设计前提:保持天然河道的水流畅通:下沉的商业入口和水街,创造多层次的商业体验空间,以确立项目的城市中心顶级购物中心地位,提升购物中心的档次:下沉商业水街,对通向文亨桥的视线毫无阻碍,与历史巧妙融合。下沉水街设计要素:光、风:下沉的商业街为地下商业带来光和风的通道,可提高商业的均好性,使地下商业同样具有明亮、宜人的购物环境,以提高购物中心档次;视线:下沉商业街的展示面与一层中空边缘的关系经过仔细考虑,保证该商业展示面的视线可达;广告牌:广告牌向外延伸以增强下沉商业街的整体形象;水景:动静结合的水景成为吸引人流汇聚的一大亮点。
三、展望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必然会成为一个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者,一个城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一个城市的明信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在城市圈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城市综合体在未来的前景将更好。作为一个建筑师也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研究运用最新的城市综合体理论,为我所在的城市、为国家建造更多更好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大型综合性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包含多种商业业态的综合性建筑群体。该类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商业核心地段或新兴规划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方便、人流量集中等特点。商业配套设施给周边人群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往往会使综合体中的其它物业随之增值,但要注意避免购物中心与其他物业类型的相互干扰。它涵盖了丰富而全面的业态,通过对不同业态的整合,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发挥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以下就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1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种类及特点
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可以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同时需要认清区域经济环境、项目规划定位、开发商的能力、后期运营等因素,才能保障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开发。
1.1单栋综合体建筑。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入口较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常以此来彰显标志性外观;可以将单栋综合体建筑看成是开放性内街空间郡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或具有节点型的中庭空间;空间结构是由回游式、穿越式和网络式组成的;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其是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进行设计的。
1.2多栋综合体建筑。多栋综合体建筑常应用于旧城区改造中,一般位于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为依托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为购物者创造自然、亲切的氛围;该综合体会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同时包括各种高档专卖店、普通综合性商店、步行街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2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
我国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上跟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设计理念。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工作,营造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需要把握以下方面:
2.1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建筑面积巨大,为人提供的居住休闲工作娱乐的空间,所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要本着“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并以人们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全方位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2与周边建筑谐性的规划设计分析.和谐性是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1)相似和谐。新建筑和旧建筑所呈现的风格要相一致,同时追求新建筑与旧建筑逻辑上的协调,主要做法是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使之发生联系,建立统一的面貌。(2)对比和谐。新风格建筑和旧风格建筑之间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以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统一。具体有垂直与水平、颜色的反差、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几何造型的对比、结构形式的对比、古典与高科技的对比等。(3)渐变和谐。在新建筑和旧建筑中可以使用中性元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和谐统一。那么,这类中性元素不仅能起到建筑的延接作用,还能开敞空间、绿化、自然的水面、地势,达到环境连续性的效果。
2.3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力也是那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是位于一个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就其本身渲染力而言,主要是由平面、立面、自然环境和环境等构成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协调好交通空间和城市的建筑环境,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建筑和地理环境;在环境上要协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形态上要协调功能与空间风格特色;在功能上必须以建筑为主体,构建城市内外相联系的空间;在地理环境上则与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
2.4使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不同的功能空间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价值互补的依存关系,并与城市景观和交通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复合、高效、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当下,城市商业综合体从产品形式上一般有五种: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和住宅。建筑师在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按照目的地、多样性、参与性三个基本思路,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通过公共空间将人流最大限度引导到商业空间,实现商业增值的目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大于单个功能房间的设计,只有通过公共空间的良好设计才能富有变化的吸引流动人员。开发策划时,做出的不同产品物业组合的最佳比例(比如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和公寓的面积比例),能够使整个综合体内部各功能紧密相关,相互作用。鉴于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整体设计,其中任何一项功能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建筑师应在空间组合的过程中,考虑其结构形式、防火要求与所需空间的尺度要求,进行有机的组合,使之达到最高的经济技术指标。
2.5经济性的分析。城市开发与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以商业利益为主的经济体系在城市发展当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规划设计当中,尤其是在交通空间设计中时更需要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深入评估。交通空间作为是城市综合体的辅助空间,虽交通空间不具备收利功能,但是交通空间对商业建筑经营有直接的影响,它能确保每个商铺都能拥有最大的临客流界面,来以吸引更多的人、客流。
2.6交通流线的引导。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需要良好的交通,使人流在巨大的体量当中,快键的到达任何一个内部空间。整个建筑的各出入口的数量要合理,位置要与客流流线相匹配。也可通过外部的天桥等连接,形成双首层设计。在建筑外部及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地下层与外部街道等紧密连接;在建筑内部,通过中庭天桥等实现内部交通的连接,竖向则通过扶梯、电梯、货梯等设施来实现,最终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商业形态从单个独立形态向综合化形态转变,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及城市商业综合体。近年来,空间巨型化、功能集约化和价值复合化的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新形象,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商业综合体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娱乐休闲等更高层次需求,符合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建等.浅论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发展及其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刘罡.某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
目前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市场的开发和设计,还面临着很多探索。如何将综合体和它内部各个子功能与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的联系有机结合;突出建筑特色;促进城市建设与综合体建筑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及开发新的科技技术,在建设技术上发展我国建筑综合体等众多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正视和研究的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并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世界中的特色标志性综合体方案中,吸收总结适于我国国情和发展的可行性因素,去探索我国未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之路。
1 城市综合体的含义及特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也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了飞跃。然而,就在城市开发和拓展需要更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有限土地资源局限城市发展产生的矛盾之下,如何将有限土地资源更大化合理开发利用成为了城市发展伴随的重要研究问题,因此,也孕育而生了“城市综合体”这样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国情和发展的高密度,多选择性的综合建筑体。
1.1城市综合体的含义
正如这个概念的名称一样,“城市综合体”的英文为HOPSCA,即为Hotel(酒店)Office(办公,写字楼)Park/Public(停车/公共空间)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Apartment(公寓)首字母的缩写。就是将商业、办公、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多种性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其中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融入一个大型的空间体态之中,而各部分之间建立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高密度且多选择的综合性建筑体。
1.2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1.2.1 开发定位点的中心性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和设计定位,有着明确的中心性。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城市经济、交通发展的承载体,其定位一般多选在经济、交通发展的密集点,如城市的交通枢纽附近;或城市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又称中央商务区或商务中心区)区域;商业街区或商铺密集区;经济开发区和城市新中心区域;新型交通区域,也是作为综合体选址的宠儿。
1.2.2 高密性
综合体的高密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交通的高密性。它不仅仅体现在综合体其外部交通网络的高密性,也体现在综合体内部的交通网络的高密性;其次综合体内的业态组合,往往是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功能有机组合,这种业态布局的密度,也是体现综合体高密性的关键之一。
1.2.3 “All in one”的“合一”性
正如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所述,将单一的商业、娱乐、居住、办公等功能空间以多种类、有机的组合形式,布局于一个新的综合式大型空间中,使其各个功能空间在这垂直式综合空间中各司其职,这恰恰体现的是综合体建筑中“All in one”的“合一”性。然而“合”的内涵,却不仅仅包括将这些能够提供收益的功能组织一体化。对于构成建筑整体每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功能的一体化,却是在综合紧凑利用土地使用的同时,满足各功能间的联系与交通不受干扰。
1.2.4 内部空间的渗透性与关联性
大型的综合体内部空间,由于多种功能空间的组合,使得综合体的总体交通联系必须保证各个功能的互相联系,从而可以使商业、娱乐、餐饮等功能之间有独立的交通方式却又互相渗透,相互联系。
1.2.5 空间的大尺度
1.2.6 高科技集成设施
1.2.7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2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跟风效仿带来的“千城一面”局面
近年来,城市建筑综合体的项目建设在中国大小城市中都开始有所效仿。跟风效仿随之带给大家的遍地神似的建筑形体和外表,缺少了建筑灵魂和心意的建筑,是造成当下“千城一面”局面的根源之一。
2.2 空间的不紧凑利用
我国国内的综合体建筑,存在着占地面积和体量庞大,而内部空间却不够紧密,内部交通流线冗长、散乱,空间浪费严重的问题。
2.3 城市综合体的交通流线与城市环境相脱节
我国目前的城市综合体从开发到建设时期缺乏考虑与城市整体环境的联系,造成综合体与城市交通联系不紧密或导致交通拥堵等局面。
2.4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封闭性与绿化的缺乏性
国内城市综合体建筑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一分为二,不论是室内的公共空间还是室外的开放性广场,多显得相对独立,都不能很好地与城市环境相融合,而绿化的缺乏性更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问题之一。
3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方法
3.1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绿化
日本作为世界上建筑领域的翘楚之一,在综合体的设计思想上,日本往往更多的注重综合体中公共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联系的开放性,日本大阪难波城,作为美国捷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综合体方案,设计方将难波城定义为难波公园。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和空中花园覆盖了几乎多半个综合体的屋顶,整个综合体流线自然,浑然天成。蜿蜒曲折的步行街贯穿整个商业区,身临其境带给人们一种悠远绵长,自在徜徉的感觉......
难波城作为新时代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示例,带给人们的是钢铁林立的冰冷都市中,一抹自然绿色的清新气息。这里,在购物娱乐的同时,可以尽情体验树木、岩石、花草、水面、露台给人们内心带来惬意、舒适的绿色心情。难波城的成功,正是建立于设计师渴求建筑公众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可以在可行的条件基础上,打破传统内外空间差异,从而建立一种二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关系。
3.2底部空间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开放性、合一性
日本大阪南海南塔酒店,是一座车站与商业结合的城市综合体范例,将城市中的车站功能,巧妙地渗透到综合体建筑的底部,从而开放了综合体建筑的底部空间,完美的将城市交通环境与综合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位于香港金钟道的太古广场综合体建筑,北览浩瀚海景,南对香港公园,地处香港黄金地段,许多香港的重要市政建筑都在此附近,且位于地铁交通网络站点上盖,是香港主要的交通换乘枢纽之一,途径80多条巴士线路,更有机场机场快线和机场穿梭服务在其中,交通便利,可达性高。
3.3综合体的紧凑性与“垂直城市”理念
对空间的紧凑利用,香港的“垂直城市”,作为全世界最节省能源的城市建造形式,却凭借着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发着这座经济繁荣的大都市。香港的垂直城市,体现在其城市的紧凑性――高密度的城市系统,高容积率的混合土地使用以及高效便捷的公共客运设施。它有效的避免了城市的蔓延和土地使用支离破碎情况的发生。
4 城市综合体设计的展望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必然会成为一个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者,一个城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一个城市的明信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在城市圈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城市综合体在未来的前景将更好。作为一个建筑师也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研究运用最新的城市综合体理论,为我所在的城市、为国家建造更多更好的城市综合体。
参考文献:
[1] 李晓刚.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以厦门为例[J].规划研究,2010,(12).
[2] 陈兵.浅析我国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福建建筑,2011,(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阶段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层出不穷,城市综合体又被称作“豪布斯卡”,即 H:Hotel(酒店)、 O:Office (写字楼)、P:Parking (花园、停车场)、S:Shoppingmall (商业)、C:Convention(会议会展)、A:Apartment(公寓)的首字母连写。 以上各项相互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功能复杂而又统一的建筑群落,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大型城市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城市合体是各成部分之间的优化合,共同存在於一个有机系之中,一般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合。在惠州有幸参与一个江北CBD区中轴线的片区设计,就此设计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研究。
1 项目背景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江北片南区作为城市新区,其发展目标为:提供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信息通达、生态环境平衡、空间景观独特的中心区。惠州江北CBD区以“一轴十区”为规划脉络。“一轴十区”建成后,江北中心区将成为市级服务的集办公、文化教育、商业、休闲、体育运动、居住等为主的一体化综合区。
1.1 区域需求
作为现代城市财富核心,每个CBD区应该拥有城市综合体。作为展示城市对外形象的载体―城市综合体使得空间利用最大化,人际交往更加开放,资讯交流更加便捷,是展示城市发展鼎盛的符号。
惠州市江北9#、10#地块位置绝佳,位居市政府中轴线上,与”一轴”一脉相承,南面东江、瞰西湖,北俯公园、观CBD,奢享整个江北核心资源。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跨约300米,总用地约19.5万,规划面积约32万,气势非凡。
因此,本案以在惠州市中央土地资源的无比稀缺性及气势磅礴的社区规模,必将成为惠州CBD区的核心区域,以城市综合体与中央居住区的完美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新地。
如图1所示。
图1 惠州市江北9#、10#地块
1.2 规划目标
(1)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2)成为丰富具有亲和力的市民活动焦点
(3)成为高端高效商务区域的核心
(4)成为热闹繁华愉悦的商业消费圈
(5)成为滨水中央居住区的典范
(6)成为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 (如图2所示)
图2 惠州江北CBD区
2 设计理念
2.1 中轴线城市客厅及地标式城市综合体
CBD区中轴线的延续与强调,引入 “城市客厅”的概念,把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未来、文化的东西都综合展现在此,提供给市民一可供交流、娱乐、活动、庆典、形象展示等的市政公共集散广场。
结合“城市客厅”,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的功能行合,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建筑群,打造惠州CBD区最有特色、最具活力、丰富而多样的地标式城市综合体。
2.2 东地块 CLD(中央居住区)顶级双景观地标性居所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CLD--中央居住区是CBD区内的顶级居所配套,拥有城市一流的生活资源和人文、生态环境,是地段、产品、生活精神的优势集合体。花最少的时间享受最精彩的生活--这正是中央居住区的精髓所在。东地块纯居住区以其规模宏大,产品等级高等多方面的超高端性将成为顶级双景观地标性居所。
2.3 西地块 CLD(中央居住区)配套完善高端品质商住区
西地块的规划重新,形成公建及配套区、集中商业与高端品质住宅区的格局。此地块功能的复合性,一方面可与与中轴线商业区形成不同定性的商业综合商圈,又可与顶级居住区形成互补,满足城市CBD区对于不同面积段户型的居住要求。
2.4 健康城市、通道树型的立体交通体系
在城市设计层面上控制合理的规模,创造健康步行环境空间。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平台层的有机规划,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 Tree)体系。
2.5 城市空间、自然景观的全局环境设计
区域所处位置为城市与自然环境交接的边缘,一方面延续城市空间尺度、汇聚人气,另一方面营造滨水社区氛围、与自然和谐交流,最大限度的创造出环境规划的多层面和谐性与社区生命力。
2.6 高端科技、绿色设计的全方位集成设施
城市综合体既有大众化的一面,同时又是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室内交通系统、通讯系统、安全系统的等高科技的运用将使整个社区运转的便捷。
规划中同时将“绿色设计”的概念融进整体规划中。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3规划设计
3.1 土地使用规划
在用地规划中,根据功能对地块边界范围进行了重整以更加合理的区分地块属性。
3.2 容积率规划
如何确定城市不同功能土地的最优比例和开发强度,是城市规划面临的核心问题。根据城市CBD区域对本案区域用地性质的界定与未来发展高度的预期,区域的地标性、稀缺土地资源的最优利用率、区域业态的合理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性及宏观性城市容积率规划,均需要高容积率来支撑。
3.3 建筑高度规划
建筑的高度规划从城市层面着手,凸显在城市中的前瞻性、整体性与昭示性,以丰富的天际线变化,营造整体的地标感及一气呵成的恢弘气势。
3.4 消防系统规划
消防系统基本结合用地周边道路环状连通,分地块、分区解决消防疏散及扑救问题。
3.5 竖向系统规划
竖向规划以中结合城市道路、江景资源及地块之间的联系贯通性为出发点,同时考虑不同空间多重功能的兼容性。细节上考虑上下空间的流通与交融,形成网状的竖向空间系统,营造优质生态的活动社区。
3.6 景观规划
以水为魂,以山为体,以自然为脉。把高质量的商务、商业、办公、休闲生活融入生态与自然景观的良好环境中,实现自然、城市与建筑共生的目标,创造绿色充盈的市民生活和交流舞台。
4 建筑设计
本案商务区以地标感的建筑单体形象和建筑群体天际线,创造出新型高端商务办公特征的商务区模式,营造出不可复制的滨江商务氛围,增强办公区的中央集约功能。
本案商业区面向不同消费层面,以品牌商家,国际一流旗舰店、小型步行商业街区的休闲广场形式,提供亲切的多重消费环境。强调商务区与商业的和谐融合,完善并发挥城市复合功能,实现真正、完全的对城市和市民开放。
本案居住区以顶级居住为项目定位,以 “滨江花园顶级居所”为主题,提供超大间距的绿化空间,与滨江景观带的城市绿化空间相协调共生。
单体户型平面组合更加集约高效,个别高端产品突破传统平面组合,出现空中别墅(叠加复式)、高厅平层(客厅、餐厅二层通高)、每层户外大阳台带室内游泳池及室内高尔夫练习场等创新户型,使局部空间组合有别墅的场景感。另外,在100米以上设置空中绿化会所大堂,为高端住户提供空中立体休闲交往场所。
5 绿色设计
当前社区规划的节能考虑在以下方面:屋顶技术、屋面技术、涂料技术,建筑保温节能、太阳能的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利用、遮阳系统完善、地辐热集中供热、新风系统等。户型设计提高通风、采光,统一精装修,绿色的垃圾分类等,以全方位角度创造生态和谐社区。
6 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城市越来越重视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越来越积极谋求大尺度的绿色空间,以寻求城市品质的提升。但同时城市又不得不考虑市场经济对土地价值的调节作用,以充分保证城市居民的共享权利。城市综合体代表着城市空间从被动消极控制到强调以生态为理念的综合性多元发展的转变,从单一的概念到城市功能系统思维的转变,是城市大型绿色空间发展的可选模式。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城市综合体设计概述
城市综合体实现了城市娱乐、工作、消费等城市生活空间至少三项功能的合理组合,并在综合体设计的功能中建立相互补充、相互激发的能动发展,从而形成功能丰富、效率较高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城市综合体是城市进程步伐加快、城市工程建筑日渐成熟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综合体的位置一般为城市的中心部分、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综合体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象征,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模式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 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特点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的是多功能的城市开发。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他只能作为附属配套,如纯住宅开发、纯商业开发或纯酒店或写字楼的开发等。而城市综合体是集中包括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商业街、公寓、高档住宅和市民广场于一体。将不同功能、时间段的城市功能组织在一起,各种功能互为补充,大型商业中心与商业街是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充满激情和商业气息;写字楼是人们的日常办公工作场所;酒店功能提升了消费的档次;公寓及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的空间,从白天到夜晚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市民广场又极大的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各种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满足了人们从工作到生活、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城市综合体以其多功能的特性、大面积的体量、高人气的社会地位,在城市中独树一帜,在城市中成为重要商圈。例如,我们做的贵州综合城项目,一河两岸,由4栋公寓,两栋写字楼,一个中大型商场组成。小河上的风情桥和广场成为连接生活、工作区域纽带。
3. 城市综合体规划要素分析
城市综合体发展到第3代的区域开发,已经无法用单一建筑思维去设计组织,通过以往城市综合体开发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必然需要规划控制,它不能无的放矢的随处建造,也不能毫无限制的膨胀开发,它存在的前提跟项目地域及城市需求关系极大。上面讲的贵州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整个区域是城市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旺地,区域本身的素质和氛围对综合体支撑很大,综合体的开发就顺势而成了。
下面是贵州项目的总鸟瞰。
4. 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要求
4.1城市综合体开发所在位置通常要求为城市的核心区,具有一定的人流和消费基础。
4.2 需要拥有交通便捷这一区位优势。
4.3 需要具备完善的生活系统。
5.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地将市场因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模式。
5.1 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把步行者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准则,使步行者容易接触公共活动区间或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昼夜营业带来的声、汽车流对居民区的干扰、光污染等。
综合体功能合理分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项目的整体运营。贵州项目在不大的市政开口情况下,把排洪渠利用蓄水形成风情小河,把两岸的地块通过小桥、便道连通,盘活整个地块的出入口,有效提高地块的整体经济效益,获得甲方和当地规划的好评。
贵州项目总规划:
5.2 合理的整合设计
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从商业综合体的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业综合体区域功能丰富,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城市功能区间:公共设施、办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娱乐功能、零售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停车设施、以及会议功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
贵阳项目的有效整合,使地块变成一个完整紧密区域,对项目的整体形象大大提升。
5.3 合理的结构规划
在一个城市综合体中功能复杂,各个功能的空间从跨度、净高各有不同,并且在同一个基础之上,必然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挑战。一般存在的问题是底层的商业规整的柱网和上部公寓酒店小开间结构的转换,及影城部分大空间、超高净高的要求。结构专业需要在考虑结构安全和合理性的同时,通过结构转换、梁上升柱并结合部分钢结构的设计,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各功能的使用及相互转化的需要。因为商业建筑是有变化性的,在销售过程中根据业主商业使用的要求经常会在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修改,运营过程中又会有一些的可变性,这更增加了结构专业的工作难度,有时就需要一些结构加固的工程来满足商业部分改造的需要。
5.4 城市综合体空间规划
对一个城市进行城市综合体开发前,要分析研究该城市的各种零售功能、商务办公功能以及其他具体功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分析各功能场所的空间选择习惯,结合所需的辅助配套条件(如交通方式、货物运输等)的要求程度,才能确定城市综合体规划中每一种功能的地价区位的位序,为了实现城市综合体内各个物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不同类型的物业依据其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空间组织。贵州项目的空间功能分布利用城市主干道的便利,把商业和办公设于紧邻主干道,公寓、住宅设于后面的河岸边,使建筑主立面和时尚空间均处于繁华地带,有效树立局部区域地标的概念,形成区域商业中心。
5.5 交通流线组织规划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以下是贵州项目商业和居住人流示意:
以下是贵州项目车流示意:
5.6城市综合体的4种发展模式和条件分析:
模式一:酒店、写字楼、商业、公寓等各种功能均衡发展的COMPLEX模式
模式二:以写字楼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模式三: 以酒店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模式四:以商业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发展条件分析
Abstract:With the cit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Urbanization is intensifying in many cities. At present, the state''s key projects carried out as an opportunit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new area. In recent years, Hang Zhou proposed the target that”20 new town and 100 HOPSCA” in order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city. Even standing on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great strength is still quite rare. This article takes Hangzhou as an example, studys on the new town and HOPSCA of Hang Zhou. There are comments on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 program, synthesi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the location, planning, transport, ecology, etc.
Key words:new town;HOPSCA;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8-22(5)
引言
当前,以国家重点项目为契机而进行开发建设的沿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新城建设中的一支主要驱动力。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新城区建设被看作城市扩展的标志。楼宇经济是指以功能性板块或区域的楼宇为主要载体, 通过开发、出售或租赁方式进行招商引资, 由多元主体或多元业态从事经营活动并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向品质化、集约化发展的一种现代城市经济形态。楼宇经济是“隐藏”在楼宇中的城市新兴经济和新的增长点, 也是城市经济追求“空间”和“高度”、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1],并已成为打破土地制约、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
1 必然性与必要性分析
1.1 楼宇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楼宇经济是指以功能性板块或区域的楼宇为主要载体, 通过开发、出售或租赁方式进行招商引资, 由多元主体或多元业态从事经营活动并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向品质化、集约化发展的一种现代城市经济形态。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利用城区新开发楼盘和闲置用房,通过出租、售卖、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现代服务经济、文创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楼宇经济”、“综合体经济”。现在城市间的竞争已进入以楼宇和城市综合体决胜负的时代,发展楼宇经济是城市推进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杭州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楼宇经济之路是杭州的必由之路。也是杭州打造20座新城和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必然选择。
1.2 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3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连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
当今世界已步入以城市综合体占重要地位的时代。城市综合体即有机组合3个以上城市功能空间,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有超大空间尺度,有“通道树型”交通体系,有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有高科技集成设施。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增点、制高点,城市综合体无疑将在杭州引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城市革命”。
2 新城规划
作者简介:范业宏(1972年-),男,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士,市政桥梁设计
吕 佳(1978年-),女,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士,市政桥梁设计
一、桥梁总体设计基本原则
1. 功能高于景观、经济等其他因素,一切为功能服务
作为城市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桥梁是实实在在的功能性建筑,进行桥梁总体布置、规划时,必须将满足通行使用功能这一要求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经济性、景观性等各项其他指标评价都应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前提下进行。
如笔者所见的一座北方城市人行天桥,将天桥落地梯道设计成为小半径螺旋型爬梯。虽然取得了相当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使用功能上,却出现了通行能力降低、通行感受较差等突出问题:。
2. 兼顾经济性同时,尽量注意景观效果及使用功能
城市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一般至少在50年左右,工程势必对周边地区景观及交通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项目初步设计规划时,务须进行长足考虑、慎重比较,务求令工程的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达到最优。这是作为城市交通工程的决策者、设计者所必须具有的认识,更是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起码要求。
很多城市立交桥受到场地限制,或者为了追求降低造价、减小工程量,设计时尽量加大桥梁纵坡、缩短桥梁长度,以期在满足城市立交桥净空要求、实现使用功能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性指标。
道路规范已经做出明确规定,桥梁纵坡不宜大于8%。而实际工程中,当桥梁纵坡大于5%时,雨雪天气正常行车就已经存在相当困难。
3. 桥梁选型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桥梁造型的选择上,古典与现代、简洁与繁复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唯一绝对必须坚持的原则就是桥梁造型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就是桥梁的结构形式选择必须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如城市立交桥周边一般高楼林立、建筑物组成纷繁复杂,从景观方面考虑,不应采用外观组成过于繁复的桥梁形式,往往以造型简洁明快的桥墩配合上部结构预制板或连续梁组成立交桥。
另外,在设置桥头堡、地下通道出口雨蓬等桥梁结构单体小品构筑时,更需要结合周边环境、结合桥梁结构总体风格造型,进行优化选择确定,才能保证不让小品成为失败作品。
二、桥梁规划的要点
现代城市立交桥的设计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最优化的桥梁规划已经成为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
在进行城市桥梁规划时,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引起重视:
1. 前瞻性
进行桥梁规划时,前瞻性显得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如下:
(1)对于桥梁设置必要性的前瞻性
在城市桥梁、道路规划设计中,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尽量敏感及时准确的预测到目标区域未来中期的交通流发展规律,令问题在萌芽阶段获得解决。
如我市一城市主干路,连接火车站、体育场、会展中心、大型医院、公园、学府区、高新园区等交通量集中的地区,车流量负担很重。
该条道路早期规划设计中,出现了大段较窄的规划断面、道路以外的土地已被军队、医院、居民楼等占据,而且与相交道路间存在多个平交路口,这些道口的存在对于直行车流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随着经济的发展,该道路部分路段交通量早已趋于饱和,但实际上已形成积重难返的困难局面。平时车辆堵塞排队已经是令人习以为常的难题,成为该区域城市发展的阻碍。
如果规划设计部门及早认识到该路段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调整规划红线、为主要平交路口预留立交桥平面布置占地,通过各种途径为交通量的发展预留出一定空间,目前处理该区域的交通问题,效果将会令人满意得多。
(2)对于立交桥平面布局、桥梁宽度等技术指标的前瞻性
如前文所述,城市桥梁的使用年限一般至少控制在50年左右。为保证建成投入使用后的一定阶段内,桥梁都能满足使用要求、不因断时间内交通量的增长而出现问题,在桥梁总体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交通量增长的要求和特性,相应做好立交桥平面布置、桥梁、隧道等构筑物使用宽度等的确定。
如现在的隧道设计中,如果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一次设置四车道断面时,一般也会在双车道隧道平面展线时设置预偏心,预备将来时机成熟时在隧道外另开辟一条双车道断面隧道,通过设置单向路的交通组织形式解决车辆通行量增长的要求。
在现在的很多地下通道设计中,也已经出现了单个梯道一期先设置一座上行扶梯,设置较宽人行步梯以预留远期扶梯宽度,待行人流量增长到需要时设置上下行两部扶梯的设计做法,该思路相信也有比较好的远期效果。
2. 全局观念
(1)充分考虑桥梁建设后对局部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
城市道路网是一个相互影响融合的整体,一处环境、条件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到相邻多处的情况。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时,必须通过调查分析把握全局,对解决局域交通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不能在完善单体工程时忽略了其对周边交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立交方案设计、道路桥梁加宽改造时,必须要时刻注意把握全局,对沿线周边可能相关联的区域进行统一分析调整,使得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确实对该区域交通环境的改善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以一个问题的解决引致其他问题的出现,导致面临新的困境。
(2)充分考虑局部环境对桥梁布置的要求
不同的局部交通环境,对于桥梁布置的细节也会有一些差异。在进行桥梁总体设计规划时,必须对局部环境的特征予以调查和充分重视。
如部分城市周边及开发区基础建设较为活跃的地区,或是码头、货运集散地附近,交通组成中往往有相当比例的超高、超大型车辆。这就要求进行道路桥梁设计时,必须对跨线桥净空、车道宽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得区域交通环境要求获得最大程度满足。
另外如通常的城市过街天桥和地道中,无障碍设计并不是必然要考虑的设计要素。但是当设计医院门前过街天桥时,考虑到进出医院人流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使用该过街设施的人群对无障碍设计必然有所要求,因此在该处过街天桥设计中必须引入无障碍设施。
3. 近远期有机结合
桥梁总体规划设计时可以适当考虑近远期结合,对于工程分清各组成部分建设的轻重缓急,确定好总体方案后分期、分批进行施工的规划设计思路。
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必须注意着眼长远,可能条件下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4. 重视工程建设其他相关问题
(1)减小动迁量
在现代城市立交桥、跨线桥建设中,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动迁已经成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工程投资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有时甚至成为项目是否能够付诸实施的主要决定因素。
地下大直径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的动迁,其费用都不容忽视,而且出于总体管网关系到居民生活方面的考虑,有些管线动迁、改线存在相当难度,甚至根本无法进行,这些都成为工程总体规划布局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客观因素。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房屋、地下管线动迁关乎居民日常生活,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在工程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在考虑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尽量减少动迁工程量,以期减低工程建设对周边居民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城市交通建设的社会成本。
(2)交通工程和桥下辅助路的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092-04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3+5”城市群中起着承东启西的辐射、纽带作用。是“泛珠三角”区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一极,湘潭市已成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改革创新的前沿重地。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行车难、停车难”等交通问题的日益凸显,湘潭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综合交通系统为其提供引导和支撑。因此,亟需进行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立适合城市发展和“两型社会”需要的高效率、高水平的综合性城市交通体系。
1 “两型社会”与城市交通综合体系之间的关系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正式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要求整个社会的发展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实现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两个领域提出了并童的发展要求。“两型社会”的内涵于规划行业而言,其聚焦点在于对规划“资源”对象的诠释,城市规划领域所面对的资源,无疑以城市用地这一作为重要生产因素的“空间资源”为核心,也是以城市规划工作最本质的“物质空间”为统筹对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的《北京市城市交通综合体系规划研究》中,首次揭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指出城市交通系统是由若干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包含若干构成要素。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每一个子系统同时又作为另一个子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而存在。交通规划的任务应当是运用系统的内外交互作用规律寻求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求得总体运行的最佳状态,就城市交通大系统而言,这种协同效应里指各个子系统的协调配置,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资源获取最大的运行效率。具体而言,子系统协调配置的关键之一在于把握客货运输子系统和运输载体子系统(道路轨道交通、场站等)之间的适配协调关系。
如何高效、集约的利用城市空间,统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匹配,是“两型”社会背景下对长株潭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此次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研究,分析了湘潭市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枢纽为核,通道为骨,整合与控制并举”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进行对外交通设施、中心城区道路网、公共交通专项、中心城区静态交通等各子系统交通规划研究,通过整合与控制并举,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外交互作用,提高了资源有效配置,制定了适合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发展对策,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交通资源,通过集约和综合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水平。
2 湘潭市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湘潭市目前交通设施内容比较齐全,北40km处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境内铁路、公路、水路纵横交错,湘黔铁路横贯湘潭,京广线在市区经过,107、320国道在市区交汇,京珠和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等级公路网密度居全国之首,湘江水路千吨级货轮常年基本可以通航。这些特点决定了湘潭处在长株潭向西辐射的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存在如下不足:
(1)交通系统资源配置不合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
湘潭市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高能耗、高占地、高污染的公路运输占据客货运绝对主体,而低能耗、低占地、低污染的铁路、水运方式未得到充分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货运量比值为12.3:73.7:14。这种单一为主的运输方式导致各类设施发展极不平衡,交通设施区域化程序极低,效益难以得到发挥。
(2)城市土地利用与对外交通设施协调性差
湘潭市为工业城市,现状工业用地特别是重工业企业的分散布局,严重制约对外交通设施的集约布局与充分利用,铁路专线多,切割城市严重,沿江岸线全部占用,均布着大小10多个货运码头,更为严重的是各类分散的工业企业集疏运输通道,穿越城市中心区,制约着城市功能的进一步集聚和提升。
(3)现状道路路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湘潭市中心城区被湘江东西阻隔,平行和垂直于滨江的道路构成基本方格路网体系,目前,河西旧城区已形成了“三横八纵”的主次干路方格网体系,河东地区已形成了“六横五纵”的主次干路方格网体系,但随着长株潭―体化,城市用地迅速向北、东北方向拓展。逐步形成了围绕湘江两岸的九个组团布局模式。已形成的方格网状路网,因缺乏骨干型交通干道,使得对接长株潭千道不明确,组团间通道不足。
(4)客运运输方式单一,公共交通体系不健全
目前,湘潭市仅有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交交通系统,公交覆盖仅限于城市规划区,公交线网密度偏低,城市中心城区仅为1.35km/km2(规范要求3-4km/km2)。城区区域线网密度仅为0.56 km/km2(规范要求2-2.5 km/km2),均低于规范要求。公共交通形式单一,网络和设施严重不足,通达性差,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仅占15.6%(规范要求达30%)。
(5)湘潭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
湘潭市2009年机动车停车泊位共有34956个,其中配建停车位31582个,占总停车泊位90.4%,路内停车2914个,占总停车泊位的8.3%,而公共停车位460个,仅占总停车泊位的1.3%。因公共停车场所极少,导致停车设施开放度低,停车矛盾非常突出。
3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总体思路
3.1 规划发展总体思路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运行方式、运载能力、单位能耗、环境影响、运行速度、运输成本、可达性、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城市交通结构。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是指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下,根据研究区域内现有交通形态和土地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改善和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此次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在原有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运用多种交通方式与手段。实现长株潭三市各种经济与发展能量的集聚,加强湘潭与周边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湘潭市内各片区之间的联系和湘潭市域内城乡之间的联系,通过强调区域交通协作和市域城乡统筹,建立适合湘潭市发展需求的绿色、高效率、高水平综合通系统。为湘潭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形成“两型”产业基地和“最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提供引导和支撑。
3.2 发展目标与战略
合理配置交通系统资源,构筑网络型枢纽,提升湘潭市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和“3+5”城市群中的交通区位,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能力建设与有效衔接,实现高效、便捷的对外联系,形成有序、畅通的内部流动,通过完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道路体系,创建舒适、优美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空间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建设市域公交干线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战略为“枢纽为核。通道为骨,整合与控制并举”。如图1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战略图所示。
4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
长株潭城市群正处在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为联与聚,主导交通方式的多种化将改变城市之间与城市群对外连接的方式及城市群内部结构,因交通枢纽形成带来的高密度开发将形成城市中心与副中心极化现象,城市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将形成多种交通方式高效综合的运输体系,这些特征都是湘潭综合交通规划应该重视和把握的。
4.1 网络型对外交通体系
构建都市区轨道联系的沪昆高铁湘潭北站、武广株洲站、湘潭客运站、河东一河西一易俗河汽车站串联的湘潭枢纽公铁网络系统,将规划的韶山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和湘潭枢纽站构成空路联系系统;建设八条放射线与四条环线构成的市域交通干网与城际铁路相互协作的一体化交通服务网络;完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构建“一轴一环四射线”的快捷城市道路网络;利用城市丰富的水体资源,合理划分生活岸线和生产岸线,规划直接对外的货运通道,减少过境通对生活岸线和沿江景观的影响。
4.2 多层次轨道交通
(1,连接各交通枢纽节点,弥补“人”字形城际铁路的空白,建立长株潭各主要枢纽间的大合力通道。如图2市域体系中都市区轨道线网图
4.3 ―体化物流综合网络
(1)在九华和双马工业园区内,依托水运发展大物流,在建设九华集装箱港口、铁牛埠港口、易俗河港口以及双马港口的同时,建设九华、双马大型物流园。
(2)协调发展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多层次方式干支衔接的一体化物流综合网络系统及对湘黔铁路的湘潭车站进一步扩能,发挥铁路货运作用,建立专用货运通道,实现铁路、码头、城市物流园和环城快速干道相连接的对外货物运输交通网络。如图3湘潭市物流对外节点布局图。
4.4 人车合理分流的绿色城市干网
(1)根据湘潭市组团式空间结构,规划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一环一轴两纵四横”的总体骨架路网结构。
(2)规划好与交通流量相匹配的跨江通道和跨铁路通道。如图4城市路网骨架图。
(3)建立滨江两带、城市四条通江景观线和河东、河西及岳塘新城三区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如图5湘潭市自行车系统规划图。
(4)建立通过人行通道联接各商业街区、历史街区、滨江综合道、城市广场、车站码头、集散广场等区域,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统。
(5)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合理规划轨道线网。将轨道线网规划线在实施前开通大站快线公交。不仅满足重要片区间客流快速通行的需求,也为未来BRT公交和都市区轨道交通培育客流,预留通道。以大站快线为骨干线路,以现状线路为基础,以典型交通吸引点为控制点。形成合理成网。如图6湘潭市步行系统规划图。
4.5 静态交通规划
(1)根据机动车增长趋势,适当提高停车场配建指标。
(2)根据湘潭市实际情况并结合湘潭市城市停车场供应结构选取标准,确定湘潭市配建、公共和路边停车场供给结构基本比例为80:15:5,预测2020年湘潭市公共停车场待建泊位39060个,按用地性质和服务半径合理设置剩余公共停车场。
4.6 交通系统与土地开发整合
(1)交通枢纽与商业、商务集聚相结合,打造九华车站和湘潭火车站周边地区1km2的服务和商务配套区。
(2)对已规划的都市区轨道线路,提出用地控制要求,近期以公交服务通道加以引导。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享受,在城市多样化的发展中,人们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城市综合体这种综合性建筑。
1.城市建筑综合体概念
在时展速度以及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科学发展状态都得到了空间的提升,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走向逐步向规划有序、产业集群、功能互补的模式发展。这在建筑的整体功能上开始出现了“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趋势。所谓的“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业、旅店、餐饮、娱乐以及交通融为一体,在这些功能区域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提升的能动性关系,最终形成的一个高效、多功能的综合体。
2.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根据科学有效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市场因素、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文化特色等。
2.1 正确的设计布局
在进行城市综合体总体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功能的不同对城市综合体进行功能分区,这样可以使各个交通关系清晰。在进行规划时,首要应考虑的是步行者的人身安全,根据这一原则,在进行布局时,尽量将步行者活动范围限制在公共活动区间或者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避免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万达中心总建筑面积62万m2,其中商业面积超过50%。武汉市万达中心东至和平大道,南临锦江国际城,西至临江大道,北至规划路,处于武汉地理、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地段,与各周边为代表的商业区紧密联系。
2.2 合理的整合设计
城市综合体中具有多个功能区域,基本上集中了常见的城市功能区间,包括购物、休闲、娱乐、居住、停车等。在进行规划布局时,应尽量加强各个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个区域彼此和谐、高效的衔接在一起,各区域的资源实现共享和信息协调,使之形成一个高效的综合整体。
在城市综合体整合设计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组合方式,包括互补型、系列型、主从型以及比较竞争型等。多数城市综合体的整合设计,往往灵活应用了多种类型的组合方式,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
2.3 完善的停车组织和交通系统
(1)停车组织。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停车组织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停车组织能够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和建筑形象,因此应做好停车组织的规划设计,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好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率、经济等。在满足停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选取商业价值低的区域,通常可以选用地下停车。
(2)交通系统。交通系统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在组织形式的选择时,应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势条件和周边的交通环境。当综合体区域内的交通密度大、基地空间广阔、流线简单时,适宜选择平面的交通系统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
立体交通具有区分不同交通关系、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环境地面交通压力的特点,立体交通可以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互不干扰。在我国很多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中,都采用了立体交通组织形式,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并且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安全性和活力性。
3.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应用及定位
3.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区域为我国某城市,该地块的总面积约为155亩,其容积率为3.83,总建筑面积达到396155O。其中,3-1号地块的总面积是72亩,容积率约为7,总建筑面积在335558O左右。
该项目所在区域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区域,也是城市交通的枢纽,该区域的四面都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同时,未来还将在难免设计城市轻轨、快速公共交通线路,这将使得该区域的城市交通便利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3.2 项目规划
该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以该城市的市政服务中心为核心,聚集了大量的政府行政部门,包括物价局、人大、审计局等政府机关,是该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据此,必将产生频繁的政务和商务行为,而与之相配套的商务、政务等配套类市场需求必将得到迅速扩充。
所以,在规划时定位于政务中心为主,商务中心为辅的层面上。而产品功能则组要集中在满足周边商务活动以及的需要。同时吸引大量的政府及企业人士入住,逐步形成该城市的和商业行为的中心。
而该城市综合体的项目构成及规模主要是以写字楼、酒店为主要产品,辅之以商场、住宅以及步行街等产品,逐步形成该区域的城市交通枢纽中心。
3.3 城市综合体规划定位设计
(1) 写字楼产品
规划的写字楼定位在两种产品类型:用于满足各个大型企业集团运营需要的现代智能化甲级写字楼群;用于满足成长型企业经营需要的乙级写字楼群。通过这种定位方式,能够与周边的商业、酒店等功能性建筑形成一个集住宿、会议、培训以及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政务商务中心。
(2) 商业物业产品
该项目的商业物业定位于城市时尚高端消费群体,通过设置商业大卖场,将艺术、餐饮以及时装等元素集于一体,打造形成了餐饮娱乐、信息、展览以及时尚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元素购物广场。在购物广场的设置过程中,规划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购物广场,分别与相契合的文艺广场;与商业活动相配套的高级百货与科技广场;与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相吻合的体育天地。在整个商业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按照:零售,娱乐,餐饮三部分比例为45:20:35的比例进行规划。
(3) 酒店物业产品
酒店物业规划为五星级的豪华酒店,主要以该区域中的政务、商务参与者作为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将与项目整体定位相互配合的方式,设置了面积为5000O的商务餐厅、会议厅,用于大型会议的住宿、宴会等商务活动,同时也能够满足区域当中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商务、。
(4) 公寓物业产品
该区域的公寓产品主要定位与高档的精装修酒店式公寓。借助政务、商务中心带来的高端住房租赁需求之机,与高档居住建筑相配套。在设计过程中,将私营企业主管、企业高管以及外企驻本地专业管理人员作为目标客户,同时吸引该城市的个体投资者等房屋购买者的目光。
在对酒店式公寓的户型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中小户型为主的组合方式,以1房为主要户型,同时配合少量的2房、3房户型。且该酒店式公寓提供了五星级水平的酒店式管理服务以及严格的保安系统,提高了公寓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在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和规划设计中,融入了很多的发展理念和商业策划思想,因此对于它的设计者而言,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述
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城市综合体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多样化的生活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思想中,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更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狭义来讲,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源于城市综合体运作模式的综合体建筑不断演化出来,它们的功能比狭义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少,根据不同功能的侧重有不同的称号,但是可以都属于城市综合体。
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地将市场因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模式。
1.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把步行者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准则,使步行者容易接触公共活动区间或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昼夜营业带来的声、汽车流对居民区的干扰、光污染等。
2.合理的整合设计
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从商业综合体的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业综合体区域功能丰富,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城市功能区间:公共设施、办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娱乐功能、零售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停车设施、以及会议功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主要有几下几种类型: (1) 互补型:不同功能区间之间的功能互补构成整体。 (2) 系列型:将功能上具有延续性和互通性的区间进行组合形成的整体。 (3) 主从型:确定一个或一组功能区间,另一些功能区间附属于这些主功能区间。 (4) 比较竞争型:功能相同的区间并置,通过服务的多样性和顾客的选择性产生集聚化效应。 实际存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往往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灵活地综合运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3.完善的停车组织和交通系统
(1)停车组织 。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组织的规划就是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涉及有关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间严重不满足停车要求和土地昂贵的情况下,常常选用建筑内部结构停车,但是其造价高于地面停车。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车空间可以大大减少停车空间。
(2)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组织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交通状况和地势特征确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以人流和车流为基础,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人车混行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由于空间上的干扰性强,不安全因素多。为了限制车行速度,设计中常利用曲折的边界和粗糙质感的铺地材料。人车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车流通过相对独立的入口和流线进入基地。其优点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缺点是流线比较长,为了保证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车流的通行。 立体交通组织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同交通之间的干扰, 起到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间。立体交通组织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我国城市已有较多应用。
4.内部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是用于开展促销活动、满足购物者休息与行走或其他社会商业活动的内部公共空间,包括商业综合体的室内商业街、露天商业内街中庭、内广场、 边庭、与引导空间等特色各异的空间型制。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分为水平交通空间、节点式空间、线性街道空间和垂直交通空间。主要的规划设计思路表现为以下几点:
( 1)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绝大部分存在顶界面,侧界面的形式确定其封闭程度,空间封闭或开敞的效果由侧界面的尺度和隔断形式决定。
( 2) 竖向高差的变化。节约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竖向空间的并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高度的空间,能突出空间的特征变化,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 3) 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上的层次感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通过高差、 绿化、隔断等的设置,可以使画面丰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 4) 空间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间具有亲和力和弹性,是人易于接近和停留。
( 5) 空间的诱导性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其职能的诱导性与识别性, 反映出购物环境的气氛和商业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顾客的光顾。
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展望
1.扩建的空间
扩建是指着眼于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拓展空间,提高环境品质。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最终是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扩建,特别是内部空间的规划,要灵活。
2.生长的可能
避免出现功能需求不足的情况,可以利用生长的方式,将预留空间的综合体联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综合体项目,满足更多的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论述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要点。城市土地需求大,通过合理的整合设计,集中各种功能空间,配以合理的停车和交通系统,确定好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形态和开放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想。
【参考文献】:
[1]时匡,加晕.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1商业综合体建筑特点
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物,能够很好的适应与促进城市立体化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的空间环境当中将城市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餐饮等各个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与促进发展的重要关系,构成一个高效的建筑综合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趋势之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加入到城市综合体当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效果,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的需要,在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当中,要事先掌握好商业综合体的特点与空间结构,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实现在满足商业建筑基本功能与实现人们心里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设计的综合效应的目的。
1.1空间尺度大
空间尺度大是商业综合体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综合了多功能的空间,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其内部的空间,从而很好的体现了综合体空间的匹配性。而且空间尺度大也将决定了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的设计形式,需要将内部的各个空间设计进行相互的配合,从而使得大尺度空间设计能够更加的完善。
1.2交通体系丰富
商业综合体的交通线体系丰富,其主要是以系统化的形式存在,从而来形成庞大的交通体系。进行商业综合体交通设计的时候,要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共同维护交通秩序,从而保障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1.3功能多样化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对商业化设计与多功能设计的相互结合给予高度的重视,例如娱乐、购物、餐饮、休闲功能相互的交融,多功能综合在同一商业综合体当中,从而保障各个功能多样化的发挥。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实施研究
2.1商业综合体前期设计
第一,选址。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定位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确保商业综合体商业价值的最大化,首先要对当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通常综合体选址是在城市中心区域、郊区、新城商务区等区域,并且要进行全面从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最为科学合理的建设地址。第二,功能和规模。商业综合体当中有着许多的功能,需要对其机械能量化与分析,从而确定格式空间的需求。大体上综合体业态类型主要分为住宿与酒店以及写字楼还有零售等,所以,综合体的布局设计是否合理有着很大的影响。
2.2服务区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服务区,指的是货运与卸货等工程服务,需要最大化的降低对商业综合体商业运营的影响。按照商业综合体的相关要求,对服务区进行划分为地上与地下设计,地面设计采取流线型设计,从而来降低货运车辆停留的时间来提升货运的水平,并且将货运车集中停运来避免过度的分散。在进行地下服务区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坡道与净高的设计,为运输和卸货提供有力的条件。
2.3空间形态设计
(1)并置式:将购物中心的各业态依据水平方向的形式组织起来,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功能,使交通流更加顺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干扰较少。但由于面积大,所以适合建立在郊区的大面积建筑。(2)中心式:主要以中庭或院落为复合空间进行组织设计,各业态功能空间以其为中心分布作辐射形式,通常用于人流密集的中心空间的流动组织。保持各个业态功能区之间的独立统一性,也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流量与交通疏散的作用。
2.4交通设计
交通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当中的重点环节,按照商业综合体的选择位置,进行车辆与行人的交通线路与交通规划设计,规划交通图并且要对其进行评价,将注重行车系统的分析,从而保障其在商业综合体的独立性,在交通流线的设计当中,要很好的满足合理标准的交叉位置的设计,对交通运行的优化设计,可以采取环岛的方式来运行,从而有效的防止车辆过于集中,从而加快交通的流量,维持商业综合体附近的交通的畅通。
3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3.1注重建筑立面特征及建筑整体效果
城市综合体和城市规模要相适应,和现代城市的主干道要相关联,因此室外规模比较大。由于建筑规模和规模尺度扩大,建筑体量需要综合形成大量的形式。于此之外,建筑色彩也是塑造建筑形象的重要因素,要考虑夜景照明的视觉体验,要营造商业的氛围。在立面设计当中要有效避免立面对整幢建筑的统一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持城市综合体的整体风貌,就必须要形成连续的立面。
3.2加强功能定位及使用性质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商业综合体在城市的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并根据侧重点不同的经济特征的功能,一般的酒店与购物中心功能是组合的基本功能,或功能的办公与购物中心的基本组合。城市综合体,在互惠共存的重要基础之上,使得建筑在材料构成上有着很好的优势,使得城市生活需求变化的时候可以有效的自我调节。
3.3强化使用空间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当中,建立不同功能区之间相互补充的关系,和城市景观以及交通相协调,从而形成功能复杂、高效、统一的综合体。在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时,要按照参与性与目的性以及多样性的基本思路来对其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要将人流量引导至商业空间的公共空间当中,从而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目标。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一个单一的功能空间上的设计,只有通过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才能吸引人们的流动。在空间组合的过程当中,建筑师要考虑结构形式与防火的要求以及所需空间的尺度,使得更好的结合来达到经济技术指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发展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设计有效的推动城市空间的调整,从而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的有效动力。所以,做好商业综合体的合理性设计十分重要,要结合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以及特色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设计商业综合体的作品,从而来更好的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将商业综合体建设成更加人性化的微型城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虹.商住综合体建筑设计探讨[J].浙江建筑,2014(7):8~12.
一、引言
从国内旅游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诸多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并结合自身旅游规划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理论,如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斑廊基网络结构操作模式、风景区规划的avc三力理论、文化旅游地规划的“景观信息链”理论等。但总体上看,这些旅游规划理论与操作模式的共同特征均是以专家的视角,从空间客体(物质实体空间)出发进行构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旅游地规划与开发的实践也多关注空间客体本身,而对作为空间主体的游客和居民的空间感知与认知关注不够。
城市意象充分重视了人对城市物质实体空间的主观体验,为研究城市居民与游客的空间感知与认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城市意象运用于旅游地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外已有三十余年,但有关游憩者对城市空间感知与认知的研究,至今仍是游憩研究中,尤其是城市游憩研究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研究涉及城市游憩地,研究内容集中在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结构及规划设计上,且多为具体的实证研究,缺少系统的理论探讨和理论总结。本文所指城市游憩空间意象是城市游憩者(包括城市居民和城市旅游者)通过对城市游憩空间或场所的观察与体验、感知与认知,对游憩空间环境信息的刺激加以存储、了解与重新组合后在头脑里形成的有关城市游憩空间的印象及产生的意义。城市游憩空间意象源于城市游憩者对游憩空间的感知与认知,游憩者感知与认知良好的游憩空间通常具有高度的可意象性,能使身处其中的游憩者感觉良好,不仅“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互相清晰连接,能够逐渐被了解”而且能使游憩者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和认同感,产生对游憩空间意义的认识,并促进地方感的生成,由此在自己与外界之间建立起协调的关系。游憩空间意象的“好坏”成为衡量城市游憩空间环境设计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或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对城市游憩地规划设计意义重大。
鉴于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在城市游憩地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国内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系统阐释“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探讨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概念框架及其实践途径,以期为我国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二、“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的提出
城市意象研究的先驱林奇(lynch)指出城市既作为物质实体空间而存在,同时也是人们感觉中的城市,即作为主观城市而存在。林奇(lynch)通过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泽西市三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指出城市结构中的道路、节点、标志、区域、边界等五种要素是对城市的可意象性起关键作用的元素,并将之作为城市意象营造的要素形态类型。由于“感知和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游憩者使用的设施及寻求的活动都会受到空间感知与认知程度的影响”,因此,城市游憩空间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公众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到的主观空间,城市意象五元素是对城市游憩空间的可意象性起关键作用的元素。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论,本文提出“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认为游憩者(包括城市居民与城市旅游者)通过在城市中的生活经历和户外游憩活动体验,对城市游憩空间或场所产生特定的感知与认知,使得小到一个公园、一座广场、一个景点,大到一个城市游憩地,乃至一个区域游憩地都有可能成为游憩者感知与认知的对象而留有游憩者记忆的痕迹,不同个体、家庭或团体游憩者通过各自的游憩生活体验赋予空间以意义,经过记忆的积淀,整个游憩空间都被转化成一种记忆与意义的集合体,本文称之为“游憩意象综合体”。这里的“游憩意象综合体”实际上是游憩空间中公众记忆(包含了公众对空间赋予的意义)的凝结体,是游憩者的集体记忆在游憩空间中的物化,其本身是隐性的,只有通过意象输出所产生的游憩行为才能外显。当游憩者在城市中从事相关游憩活动,记忆被城市空间中某些要素所触发,过去的经历就会和个人的记忆一同呈现。这些要素不仅包含在道路、节点、标志、区域、边界等城市意象五元素中,还内隐于游憩者对空间所赋予的意义中,本文将之概括提炼为“游憩意象综合体”的四要素,即游憩意象元(公众游憩者对空间意义的认知)、游憩意象点(公众游憩者感知与认知到的标志、节点)、游憩意象廊(公众游憩者感知与认知到的道路、边界)、游憩意象域(公众游憩者记忆深刻的特色化区域)。“游憩意象综合体”是对城市实体游憩空间的可意象性起关键性作用的“意象空间单元”,表现为一种以游憩意象元为内涵和灵魂(空间意义的内涵式表现),以游憩意象点为核心要素,通过游憩意象廊的连接功能实现游憩意象点的排列组合和游憩意象域的内外部沟通,进而形成“游憩意象点一游憩意象廊一游憩意象域”网络结构(空间结构的网络化表现)(图1)。其中,游憩意象元表达了游憩空间文化形态意象(包括社会功能、行为意义、历史传统等)层面的内容,而“游憩意象点一游憩意象廊一游憩意象域”则表达了游憩空间物质形态意象(包括标志、节点、道路、边界、区域等要素)层面的内容。
“游憩意象综合体”是对城市实体游憩空间的可意象性起关键作用的“意象空间单元”,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与当前我国众多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关注城市外部实体空间的组织和营造不同,基于“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重点关注游憩者的空间感知与认知,强调实体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要着眼于公众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到的主观游憩空间,即通过对游憩空间中能够反映意象特质的文化信息(游憩意象元)进行提炼,对能激发游憩者记忆和兴趣的特征点(游憩意象点)按一定范式进行筛选,并通过特征点组合(游憩意象廊)和场域再现(游憩意象域)的方式有效表达,激活“游憩意象综合体”。“游憩意象综合体”被激活的游憩空间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可识别性强,游憩者到此地游憩能被游憩空间的“特征性”、“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所吸引,从而产生对游憩空间的深刻印象和情感认同,最终形成游憩者与游憩空间的良性互动。
三、“游憩意象综合体”的内涵及特征
(一)空间的可伸缩性特征
“游憩意象综合体”具有空间的可伸缩性。随着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的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展,“游憩意象综合体”也不断从游憩场所层次向游憩景区层次再向整个城市游憩地层次,直至区域游憩空间层次,甚 至更宽广的空间层次扩展。随着空间层次的不断扩展,“游憩意象综合体”所包含的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游憩意象域的数量增多,意象内容趋于丰富。
(二)结构的自相似性特征
不同空间水平的“游憩意象综合体”结构上是自相似的,即都是由所在空间等级水平的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游憩意象域构成。这主要在于“游憩意象综合体”这个概念本身是可以随空间的变换而不断变换的。当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的空间对象是整个城市游憩地时。城市就是一个“大”的“游憩意象综合体”,游憩者记忆深刻的城市内部游憩功能分区就是游憩意象域,为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的连接各大游憩区域的城市景观道路就是游憩意象廊,其中的旅游景点或游憩场所就是游憩意象点;当空间对象是游憩景点或游憩场所时,游憩景点或游憩场所就是一个“小”的“游憩意象综合体”,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到的游憩景点的空间范围就是游憩意象域,其内部的游憩路径就是游憩意象廊,而散布其间的一个个具体游憩点或特色建筑物就是游憩意象点。
(三)要素的组合性特征
“游憩意象综合体”核心是它的四要素,包括“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四要素的组合则是一种从潜在到外显,从抽象到具体,从散点到链接,从分散到集聚的过程关系(图2)。因为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游憩意象综合体”常常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一个完整的“游憩意象综合体”通常是由上述四个要素共同组成的,但“游憩意象综合体”常常通过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以缺失状态呈现,如“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域”。这种组合方式受到游憩空间环境特征、游憩者自身的因素(如记忆的因素)及游憩者从事相关游憩活动的空间范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游憩意象综合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持续更新的过程,其发展与游憩者的空间体验和记忆直接关联,往往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随着游憩者对空间体验的逐渐深入和记忆的逐步累积,“游憩意象综合体”也相应经历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的“离散发展——组合发展——融合发展”三个逐步提升的发展过程(图3)。游憩空间特色的强化、公众游憩者文化素质和审美意识的提升、游憩经验的增加等均能使“游憩意象综合体”获得加速发展。
四、基于“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框架
(一)概念框架的提出
“游憩意象综合体”是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目标、系统、层次、要素、途径五个方面架构起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概念框架,即以打造可意象性和情感认同强的城市游憩空间为目标,以惯常环境下的游憩空间意象系统和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空间意象系统为营造对象,以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四要素为营造核心,以提炼游憩意象元和构建“点一廊一域”的游憩空间意象信息载体为具体实现方式,并从社会、(空间使用者)群体和(空间使用者)个体三个方面体现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层次性(图4)。
(二)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目标
简言之,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目标就是通过对“游憩意象综合体”的解析来营造可意象性和情感认同强的城市游憩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对游憩者空间感知与认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游憩空间中可意象性强的特色要素进行挖掘和有效组织,使游憩空间结构的“特征性”和“可意象性”凸显,游憩者的“情感性”认同增强,以利于空间中个人、家庭、或群体的游憩生活体验与记忆的生成,从而把个体与更大一层次的集体记忆和价值相关联,使城市成为游憩者记忆的发源地和精神的归属地。
(三)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系统
城市游憩地应营造两套空间意象系统,即游憩与旅游的双空间意象体系。一套是供惯常环境下的居民使用的游憩空间意象系统;另一套是供非惯常环境下的游客体验的旅游空间意象系统。游憩空间意象系统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日常的休闲游憩,既要在休闲游憩的层面上营造,也要在生活功能的层面上营造;旅游空间意象系统主要服务于外来游客的旅游,是游客实现旅游体验的场所和获取愉悦感的源泉。值得说明的是,划分两套空间意象系统是研究的需要,在实际的组成中,两套系统的一些部分常常是重叠的。
(四)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层次
carr(1992)认为公共空间在意象塑造上的关键在于它所包含的三个层次的“相关性”,即从使用者个体的层次,空间能显示与使用者个人发展和个体特征的关联性;从使用者群体的层次,空间能使人通过空间联系提升其群体社会关系的潜力;在社会的层次上,空间能够表达城市文化和时代特征的意义。
城市游憩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象的营造也应包含了游憩者个体、游憩者群体和社会等三个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游憩空间意象营造对应不同的营造对象,包含不同的“相关性”侧重、具有不同的营造特点,突显不同的营造项目(表1)。
(五)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要素
1 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元是游憩空间的“灵魂”,通常是潜在的,需要挖掘和提炼才能够凸显出来。“游憩意象元”体现在游憩者对游憩空间的“整体记忆”中,是游憩者体验和感悟游憩空间的最核心意象因子,是游憩空间的“个性”和“特色”所在,对游憩意象元的准确把握,对游憩间意象营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点是游憩意象元的具体物化,是人们能够直接获得的空间意象层次。代表性(即在城市中的标志性)和关联度(即意象要素与游憩意象元之间的关联程度)是确定“游憩意象点”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游憩意象点可以通过不同尺度游憩空间中的意象要素表达出来,常常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标志性很强的游憩点。如城市游憩空间整体层面——某历史文化名城游憩地的游憩意象点,多集中表现为某些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具体的历史建筑物;城市游憩区域层面——城市商业游憩区(rbd)的游憩意象点,常常需要通过各种商业要素来表达;游憩场所层面——某个公园绿地的游憩意象点,则与园林或游憩的要素紧密关联。
3 游憩意象廊。游憩意象廊是游憩意象点按一定规律在游憩空间的排列组合。游憩意象廊具有多种功能,最主要的是连接功能和组合功能,营造时应强化除此之外的游憩功能。同时,游憩意象廊还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特性。在时间上,是记录个人或群体不同阶段游憩记忆的时间通道;在空间上,是游憩者感受和认知游憩特色要素的空间廊道,因此,还有凝结公众记忆(印象度)的功能。
4 游憩意象域。“游憩意象域”是城市中令游憩者印象深刻的特色化游憩区域,是游憩者的主观感知与游憩地的地域特色的有机融合。游憩者通过在城市游憩空间中从事游憩活动,受游憩空间所在地域的文化基质、自然生态环境、休闲氛围、交通水平等的影响,获得游憩体验与感受,将印象深刻、同质性强、特色 突出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记忆,形成意象场,即为“游憩意象域”。游憩意象域通常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游憩意象元,多条游憩意象廊连接成网状,众多游憩意象点散布其中。游憩意象域反映了城市游憩空间“面”上的特质,是城市游憩空间意象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指针。
(六)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的途径
基于“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提炼游憩意象元,激发和恢复公众对游憩空间的记忆与意义,以利于游憩者对空间意义的理解;一是构建“点-廊-域”的空间意象信息载体,以利于游憩者对空间形态结构的掌握。
1 提炼游憩意象元。“游憩意象元”的提炼应着眼于对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质的把握,应能反映公众游憩者对游憩空间的感受和评价特征,特别应注重挖掘和恢复游憩空间中那些能激发游憩者记忆、想象和情感的元素。
记忆和想象是游憩空间意象形成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深入挖掘和恢复游憩空间中那些能激发游憩者记忆和想象的元素,让这些元素向游憩者准确传达空间特色文化信息,以唤起游憩者对空间的个性化记忆和情感,是营造情感认同强的城市特色游憩空间的关键性环节。
2 构建“点-廊-域”的空间意象信息载体。良好的、“可读性”强的游憩空间形态结构可以“刺激”游憩者的综合感官,易于为游憩者识别和记忆,并由此产生对空间结构的认知和对空间意义的判读,有利于游憩者空间意象的形成。
“游憩意象综合体”中的“游憩意象点”、“游憩意象廊”和“游憩意象域”是塑造游憩空间意象形态结构的有效信息载体。在游憩空间意象营造中,合理选择游憩意象点,有利于单个游憩空间意象的凸显;将游憩意象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优化配置游憩意象廊道,强化游憩意象域,则可形成强烈的游憩空间整体意象和高效的游憩意象集聚效应,有利于游憩空间形象的彰显,是营造可意象性强的城市特色游憩空间的核心内容。
五、结语
感知和认知是城市生活的基础,游憩者使用的设施及寻求的活动都会受到空间感知与认知程度的影响。因此,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应注重对游憩者空间感知与认知的考虑。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论及相关旅游规划理论而提出的“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是对城市游憩空间的可意象性起关键作用的“意象空间单元”,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与当前国内众多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主要关注城市外部实体空间的组织和营造不同,基于“游憩意象综合体”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重点关注游憩者的空间感知与认知,强调实体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要着眼于公众游憩者所感知与认知到的主观游憩空间,通过激活“游憩意象综合体”的方式来营造令游憩者深刻印象和情感认同强的城市游憩空间,是城市游憩规划的新视域。
本文从游憩空间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视角,系统阐述了“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认为“游憩意象综合体”的内涵和特征具体体现在空间的可伸缩性、结构的自相似性、要素的组合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等四个方面,并从目标、系统、层次、要素、途径等五个方面架构了基于“游憩意象综合体”理念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概念框架,为国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地理研究,1995,14(3):69-73
2 刘滨谊,余露,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研究与应用,规划师,2003(10):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