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05-28 08:18: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篇1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占据着核心地位,国有企业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国家很重要的一种财政来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依托,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国企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1.1 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比较差,其发展的状况很不符合其现在所处的地位和它所占用的大量而优异的社会资源。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但对它改革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致使不仅没有有效利用其所占据的资源,反而导致了其资产的流失及经营的破产等不良后果。1.2 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原因从国有企业自身结构的角度分析,影响其效益提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其一,国有企业的机制比较落后,缺乏经营活力。也就是说,企业缺少激励职工及领导者的机制,尤其在责任、产权和职业这些方面,约束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二,企业重复性建设导致规模结构缺乏合理性。其具体的表现是企业不管大小,都追求“全”,这就导致企业在分工协作上的水平较低,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导致规模不经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还主要是粗放型的,零散的经营模式使之缺乏规模效应,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并缺少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及一些高附加值和低耗能的产业,又由于其低端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国有企业缺少与自身产业相关的一些产业链接,难以实现产业的转型及升级。其三,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差。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国有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的关键。就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而言,创新能力总体上都比较弱,企业的主营业务并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而对那些新型经济增长的领域而言,也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从而未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核心竞争力。

2 提升国企经济效益以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

2.1 认真抓好主业的生产经营

主业是企业主要的、基本的业务或产品(商品),一定要认真抓好, 但主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搞好主业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来源。一是抓品牌,争创名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好的品牌是无价之宝,要有创新精神,有追赶时代潮流的勇气和信心,敢于创新才能出好品牌、名牌;二是抓好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企业产品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抓好产品质量,以质量为中心,有了质优价宜的产品,企业才有竞争力。

大胆开展多种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需要与可能一致的原则,努力搞好主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争取抓一种成一种,抓一片成一片,看准一些,量力而行,一时看不准,或市场需要但企业无力办的就不办。目前许多企业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土地、仓库、场所、设备、技术、人才等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必须合理布局,全面安排,在发展主 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如房地产业、种养业、酒店餐饮业、租赁业、加工业、旅游业、贸易业等,可选择1-2个行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其形式方法应灵活多样,独资、合资、经营、股份合作均可。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市场是一个广大的空间,潜力巨大。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我国有更多的条件和更好的环境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企业,不论其性质如何,也不论是经营主业或多种经营,都应积极投入到这一大范围、多领域、高水平的竞争中去。要把这些引导到国际市场上,积极研究国际市场需求,掌握信息,既慎重认真、又勇于开拓。企业进一步开放、扩大业务、增加市场份额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大胆开创。

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缩小我国西部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实现河南崛起鹤壁腾飞千载难逢的奇迹,对企业来说,这是发展自己、提高效益的良好机遇,应抓住这一良机,投入到这一潮流中去,以内容、规模、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西部的开发,谱写企业新篇章。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企业不管搞主业或搞多种经营要在竞争中取胜,靠什么?一靠质量好的产品,二靠品牌,三靠服务。服务是赢得顾客与效益的重要手段。

3 提升经济效益应坚持的原则

就目前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来看,国有企业由于多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如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等,使得我们必须再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这同时也是和谐企业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在:3.1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首要任务经济的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因此,只有实现经济的快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在目前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真正达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2 要坚持经济利益为第一发展目标利润对一个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企业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一个企业如果利润得不到增长,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它们虽然看上去比较强大,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因此,国有企业也应该将利润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也应该把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以此来确保国有资产和企业的保值增效。3.3 要坚持三效合一的原则三效合一指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效结合。虽然国有企业要强调经济效益,但并不是说要因此排斥环境和社会效益,而是要求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主动去承担一定的和会责任,并保护好生态环境。3.4 以和谐为宗旨,推进国企发展这里的和谐包含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和谐指国有企业内部干群关系和上下结构的和谐,外部和谐指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和谐。国企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工作:第一,正确认识和谐二字的真正内涵。和谐从本质上讲实质上是指包容性格、坚定原则并互让利益,国有企业只有珍惜和建设和谐,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实现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实现好、发展好并维护好国企全体职工的利益,将其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始终坚持共享、共赢的经济发展理念,广泛听取广大员工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并自觉的接受员工的监督,将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果和广大员工共同分享。第三,要充分发挥出党委的核心作用,对于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间的关系加以妥善的处理,使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最终实现国企的又好又快发展。要想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根据国企的实际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吸收各种有利因素,敢于创新,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最终使其经济效益得到切实地提高。综上可知,国企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应做到不拘一格,要在探索中发展并加以创新,最终实现做强国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城市经济.2010(8).

[2]洪银兴.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转型升级.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

篇2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以谋求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的审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和揭示经营管理中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帮助企业挖掘经济效益潜力,提出管理和改进措施,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一是把握企业自身特点,开展以减少损失浪费为目标的效益审计;二是围绕生产经营中心薄弱环节,以挖潜增效为目标开展效益审计;第三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为目标开展效益审计,切实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点看,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事前,主要审查计划、预算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促使未来的经济活动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为有效;二是事中,通过把经济业务的实施情况与事前的计划和预算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预算,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三是事后,对已完成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 国有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决策,它包括对管理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恰当;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与本单位目标的实现有关;管理人员素质及管理质量等进行评价。审计过程中应坚持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相结合、长远效益与近期效益相结合、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等原则,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投入产出法、预测法、查询测试法、对比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审计,其主要内容有:

1.1 生产经营决策、计划审计

(1)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程序、方法、结果以及生产经营目标和方案进行审计,评价生产经营决策是否适应市场经营变化的要求;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务等资源的利用是否达到最佳化;

(2)审查生产经营计划、利税计划目标、产品成本目标、各种经营包干指标和产品质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制定,是否先进可行,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总目标;

(3)审查、分析和评价生产经营计划的合理性、先进性,计划编制是否有科学的程序,内容是否全面,指标与指标之间、产供销之间是否综合平衡;

(4)分析、评价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

1.2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益审计

通过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评审,项目投产及资金收回效益的评价,促进投资效益的优化。

(1)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参与投资项目方案的选定工作,做到事前审计监督;

(2)对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及决算情况进行审计;

(3)对已投产项目的投资回收情况、达到设计能力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投资项目的效益、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

1.3 生产组织优化的效益审计

(1)审查企业是否合理组织生产,对资源及产品结构是否做到优化,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审查主要生产装置的利用率及装置达标情况;

(3)审查、分析、评价生产任务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制定了合理的生产方案和消耗定额;审查综合商品率、生产装置率、能耗、主要原料单耗、产成品的合格率、优级品率、废品率,“三废”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4)审查技术标准的合理性与效益性;分析评价生产技术和工艺管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征体系的完整性、效果性;

(5)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主要生产装置(设备)与全系统在生产能力、效率、产品品种和质量、动力、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三废”治理、利用等方面的配套情况;找出制约企业提高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节能降耗的薄弱环节,提出挖潜增效,增收节支的途径和措施。

1.4 科研开发及应用的效益审计

(1)审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新市场开拓计划,是否与企业的长期或近期的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

(2)审查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可行性和效益性;

(3)审查对科研开发资金的应用方向及其配置的合理性,是否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5 物资管理的效益审计

(1)审查依据生产建设计划和消耗定额而编制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及批量进货的经济性;

(2)审查采购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以及进货渠道,评价物资采购成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审查物资的管理、验收、入库、出库、发放、使用手续是否健全,管理是否严格,是否做到物尽其用。

(4)审查物资储备是否实行了定额管理,制定的定额是否合理,有无超储积压情况,分析造成超储积压的原因;

(5)物资报废及损失是否按规定管理,查清报废及损失的原因;废旧超储积压情况,分析造成超储积压的原因;

1.6 成本费用管理的效益审计

(1)审查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升降原因,寻找降低成本费用途径;

(2)审查成本中各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变动情况,分析产量、品种、质量、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并找出原因;

(3)审查单位产品成本是否合理,将本期单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目标成本、上期实际成本比较,是否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4)评价成本控制,是否有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1.7 利税目标审计

(1)汇集、审查、分析当期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报表资料;

(2)从产品结构、产量、效率、质量、成本、销售实现等方面对当期利税实现进行评价分析;

(3)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案的合理性、效益性及影响实现企业利税目标增减的因素,提出挖潜增效的措施,预测全年可能实现的利税目标;

(4)对实现利税的滚动性预测,对确保利税的生产经营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1.8 资金利用效果审计

(1)审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分析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2)审查各项流动资金占用情况,分析流动资金占用的合理性,评价流动资金使用效果。

1.9 销售经济效益的审计

(1)审查、分析销售数量、价格、税金、成本费用和品种结构等因素变动情况对销售利润增减的影响;

(2)审查企业是否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开拓,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对新产品新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否进行了预测;

(3)审查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分析违约原因及造成的损失;

(4)审查销售计划、商品流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库存商品的合理性。

1.10 经济合同的效益审计

(1)审查经济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计划的要求,是否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2)审查经济合同签约方的法人资格及授权权限、资信、经营范围及履约能力;

(3)审查经济合同的经济、技术上的效益性和可行性;

(4)审查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及其执行结果;

(5)审查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1.11 长期投资效益审计

(1)审查投资项目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及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和手续是否健全;

(2)审查投资各方投入资金的及时性、真实性、合法性;

(3)审查投资企业的资产使用,经济效益及利润分配情况,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

(4)评价投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监督和检查投资企业中止或终结时的财产清理及分配情况;

(5)审查股票、债券的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及效益性。

1.12 外委外协项目的效益审计

(1)外委外协项目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业的现有人力、物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产品、设备、技术的优势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需要外委外协的项目是否贯彻价格优先、质量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

(3)审查外委外协项目有无检查和验收制度,并评价其执行情况;

(4)审查外委外协项目预决算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无高估冒算、多报工作量、重复取费等情况。

2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主要参考标准有:

(1)国家的政策法规及颁布的有关技术经济标准;

(2)控股公司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本企业(含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针、生产经营计划、规章制度和控制制度;

(3)合同协议或承包经营责任状规定的有关条款;

(4)本单位同期和历史先进水平;

(5)国际、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6)投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预定值。

笔者认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方面,一般涉及获利能力如利润、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替代性财务目标包括销售额、现金流量等。

(2)客户方面,一般包括客户满意程度,原有客户的稳定程度,新客户的加入,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等。

(3)过程程序方面的评价指标,如投标成功率,安全指标,项目绩效指标,项目完成指标等。

(4)学习成长方面的指标,如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标,提供新服务、新产品收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员工合理化建议的数量,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度等。

总之,国有企业 经济效益审计是深化企业审计的重要举措和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进行定量考核,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入剖析重点环节与问题,充分揭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进行的评价,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它是对企业生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和必然性

(一)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篇4

一、引言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广东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工业企业数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它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所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都希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投入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本文选取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广东省各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分析。

二、文献综述

唐国华(2008)通过比较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各行业的经济效益,得出了国有工业企业在资本密集型、垄断性较强的行业经济效益好。郑宇益和杨沛(2009)认为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决于该地区工业企业的类型、生产的产品的种类、资金的来源和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企业的管理运行效率。聂勇(2009)认为运用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对我国各省(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还可以知道各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及薄弱环节,因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彭潇等(2011)经过研究发现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决于该行业工业企业的类型、生产的产品的种类、资金的来源和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企业的管理运行效率。

本文采用2011年的数据,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的21个城市的各市规模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等21个城市为样本,选取了《广东统计年鉴(2011)》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数据,以此来进行因子分析。

(二)指标的选取

为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统计局在1998年制定颁布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即: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这一体系全面考核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生产效率等方面,标志着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进步。而广东省主要用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这六个指标来对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衡量。因而本文就选取了这六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以上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总资产贡献率(X1)=(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资本保值增值率(X2)=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X3)=负债总计/资产总计;成本费用利润率(X4)=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X5)=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产品销售率(X6)=现价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

(三)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多个指标的关系,找出能代表所有变量的少数公因子,进而表示出每个指标变量与公因子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法实际上是将原来的所有变量综合成尽可能少的几个综合性变量,并且要求这几个综合变量既能充分反映原来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又能使少数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具体步骤如下: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求出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建立因子模型,并确定因子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变换和旋转,并计算因子得分。

(2)数据处理及分析。输入原始数据,应用SPSS软件,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作为公共因子,并考虑这几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从表1可以看出,旋转后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三大特征值:1.894、1.870和1.147,其中累计贡献率达到81.835%,说明这三个公共因子已经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因此提取前三个公共因子。

由表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F1在X2和X4上的因子载荷值很大,F2在X1和X5上的因子载荷值很大,F3在X3和X6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

其中,X2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企业净资产变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X4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工业企业投入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X1总资产贡献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资产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X5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X3资产负债率是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X6产品销售率是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公共因子F1主要反映了国有企业运营的盈利能力,公共因子F2反应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公共因子F3主要反映了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因此,对公共因子的命名如表3所示。

由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三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市的综合得分,即:F=(31.563×F1+31.164×F2+19.109×F3)/81.835

在公共因子F1上得分前三的地区为珠海、河源和潮州,其中河源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河源市的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效率高。在公共因子F2上得分前三的地区为梅州、惠州和茂名,其中茂名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这三个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和人员利用效率很高,对广东省的贡献相当大。公共因子F3上得分前三的地区为广州、梅州和汕头,其中汕头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这三个城市的风险都较高。

从综合得分来看,河源和茂名的的得分很高,说明这两个地方的国有企业整体都很好。而综合得分较低的佛山、韶关、阳江、湛江及云浮,是因为它们的三个得分都较低,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和加强。

四、结论

过去经常使用加权合成法对广东省各城市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但这种方法由其主观赋权可能会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而因子分析法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是非常客观的。总之,采用因子分析法,我们不仅可以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而且还可以为企业以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