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28 08:18: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外文学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外文学知识

篇1

其次是加强哲语的渗透作用。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哲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学生收集到《鲇鱼跑了》一文的结尾:“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后,然而在《仙人掌》一文中就写到“当生命面临消亡时,它的力量如爆发的火山”。学生在《门》一文中收集到:“关门是为了防盗、挡风沙、不让蚊子飞进来;开门是为了接纳、迎来一片清新,迎来五彩的人生,世界的光明,请把好大门。”引导学生理解所蕴含的哲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哲语颂扬了国门大开的新气象,改革开放给国人所带来的实惠,但也要把好大门。当学生在自己的文中写到“门是起点之美,是人生的起步,是走向人生的起跑线。”又如学生收集《朋友》中的哲语“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写到“朋友是人生的桥梁,朋友是闯荡江湖的指明灯,朋友是你哭泣时为你抹眼泪的天使”等等。这些哲语渗透在文章中提高了文章的含金量,达到了我们收集、整理、运用的目的,使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是加强音乐语言的渗透作用。

其一、善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感悟音乐语言的美感。青少年正值豆蔻年华,面对多姿多彩的充满激情的音乐语句,往往产生渴慕之情,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摄入大量优美的音乐语言,使之领悟并产生感觉。如文题《假如我是老师》一文,引导学生欣赏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音乐语言:“小时候,我认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写下的是泪滴;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才知道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品味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生活的清贫,使学生从实际生活感受到教师的伟大所在,那么学生在作文运用时自然就会用相似的语言来盛赞教师。如在写《我的老师》就表现出:“老师像路灯,照亮了别人,冷落了自己;老师如一杯纯酒,越品味道越香甜;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兵’;老师是人生的航标”等等,从教师的奉献精神、知识水平、敬业爱岗精神、作用等来歌颂教师。学生只要在这方面有付出,在运用时才有收获。

篇2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尚且不够成熟,其在不断接触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会影响其后期的发展。因此,如何对该时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分析

1.将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成了随便看“闲”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教师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但是却不对书籍的种类进行有效的引导,常常将看课外阅读书理解成看“闲”书,他们认为这种看“闲”书会严重浪费学生的时间。相比较看“闲”书,他们更希望学生能够在每时每刻背诵和听写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误区主要是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限制课外阅读,认为其应该辅助考试

很多教师和家长虽然能够认识到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但是他们却将课外阅读错误地理解成是一种辅助教学、辅助考试的途径,其将语文课外阅读神圣化、功利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带着一种功利的目的去读书,阻碍了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有效培养,有损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

3.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约束、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很多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会在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方面布置作业,并且还要求学生对相关词语进行摘抄和背诵,还要对其作业成果给予批阅和检查,逐渐增强了语文课外阅读的任务功能,但却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时间一长,学生会逐渐将这种课外阅读理解成作业,阅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阅读的动力也逐渐消磨殆尽。

4.将作文书作为最优的阅读材料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其在言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架构能力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在这个时期,课外阅读的材料应该以作文书为主,并且要求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背诵相应的段落,摘抄其中较好的诗词语句,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在看书时反而更为敷衍了事,这无疑又成为阅读的一大误区。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科学指导

1.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阅读引导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师要想对其进行有效和正确的指导,就要尊重个体差异,能够划分好层次、目标和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目标分为三种等级,第一级就是要在识字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能够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明确其中的道理;第二级就是有相对丰富的语言积累,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第三级就是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帮助,这样才能使短文阅读有效进行。

2.要在引导的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入其中

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地挖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这种感染和熏陶中挖掘出阅读的兴趣,进而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推荐书籍时,种类和形式不要单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高效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西游记》《宝莲灯》等相关深受学生喜欢的资源吸引学生对相关视频内容的观看,然后当学生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后,带领他们去阅读文本,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阅读的阻力,并且能够保持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篇3

在我国新发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能力,有较为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一、营造阅读气氛

家庭教育是营造阅读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改变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陪陪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可以给孩子多买书,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乐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张贴美言美句或是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阅读角,让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本书,然后供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本书,不但自身印象深刻,而且还使自己的阅读自信大大地增强,一举两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古训也诠释了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择优选择阅读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应该只局限于 “大家”所谓的“名著”,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愿意读书,渴望读书,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的,读书的范围不限,但是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择优选择一本健康的书,选择适合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健康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采蜜本,摘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的词汇、句子、片段,大量的积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的积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创作,对于已经阅读完的好作品,应该多读,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把文章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好文章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集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单独辅导,因此可以选评出学生喜欢的作品集中性地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这本名著中的精华。

四、拓宽阅读空间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让小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拓宽阅读的空间和分量,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代文的教学也应很好地进行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章,还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有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教室里办一个板报,每周让一个学生布置,上面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美文美句,也可以是精美的古诗词,还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小段,更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无限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阅读常识和阅读技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爱读书,想读书,渴望读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作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美感的蓝图中自由地飞翔,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无可替代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1(06).

篇4

社会中存在的元素越来越多元化,仅仅依靠教材的知识内容是不能满足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尤其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客观认知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展开。首先,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错误认知,很多家长一提到课外阅读,就为学生准备大量的作文参考书。其次,有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所以不支持学生展开有效的课外阅读。最后,现在游戏、电视、网络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

二、引导小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自由的阅读空间

教师要紧紧抓住文本阅读内容的人物、结构和情节,为学生创造体会阅读的情境,善于抓住文本阅读的兴趣点,积极诱导学生阅读的渴望。例如,学生在读《走进神话世界》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如《哪吒闹海》,并且教师可以就动画中哪吒与龙王对话的内容设置成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提高学生参与阅读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并且竞争意识比较强烈,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各种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现自己的平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阅读课外现代诗歌《爱》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朗读比赛,

什么是爱?

爱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

温暖着人们的心房,

让人感受到爱的力量

……

让学生充满竞技的氛围中找到阅读的兴趣。

(三)教师要科学、合理、正确的引导阅读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状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疑惑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阅读的困境,提高阅读的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懂阅读中的内容,体会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例如,学生在阅读《触摸春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文章,了解到文章中盲童同样渴望挑战全新的生活、不断得到全新的美好生活体验。体会阅读内容的教育意义:每个人特征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或者相比较而言的缺陷,但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内心世界的美好。

其次,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很多语文教师难以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内容设置的的时候,容易出现阅读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引导学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还有一定不足,如果教师引导其阅读纯文字的文章,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有插图的读物,让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欣赏读物中的图画,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全力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让师生共同走出教室这一传统而又相对狭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放眼高墙之外,亲自用手触摸世界,用心感受、体验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好小学语文“室外课”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创造条件,将小学语文课堂移至教室之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孩子置身于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完全解禁,思路才能尽情放飞,学习的期望才能被激起,生命的活力才得以体现,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生活的真正主人;只有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才能有利于活跃思维,释放情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探索者。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老师就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步入广阔的原野,投向大自然的怀抱。通过野外体验,即使不到“黄鹤楼”,不到“扬州”,也可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别具一格的“烟花三月”的气息,体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绝妙意境。教师再导以恰当的启发,我们相信,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感悟,独特的想象,并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诗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最终有效地激活他们思维与情感的灵性。

二、有效利用课外资源,上好小学语文室外课策略举隅

(一)有效开发校园资源,上好“实践性室外课”

在语文教学中,学校图书馆及校园环境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切实将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定期组织阅读知识竞赛、开展经典诵读等阅读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例如,语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有目的地欣赏校园美景,并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考察校园的发展后,再以“校园伴我成长”为题作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合理利用校园资源,对上好室外语文课是大有帮助的。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上好“欣赏性室外课”

语文课程中的自然资源包括江河湖海、高山平原、四季风景等生态环境。在教学中,应抓住自然资源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根据季节、时间变化合理安排。通过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上好“欣赏性的室外课”。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课《梅花魂》,就可带领学生在白雪皑皑的野外,欣赏那朵朵冷艳、缕缕幽香的梅花,通过认识、理解梅花那经霜傲雪、不惧严寒的特性和品格,使学生深切感受“外祖父”那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梅花精神,油然而生对“外祖父”拳拳赤子之心的崇敬之情。

(三)合理开发社会与文化生态资源,上好“探索体验性室外课”

社会与文化生态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以及人文景点、旅游胜地、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乃至学校与社区建立的家长学校、德育基地、学生实践基地等,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上好“探索体验性室外课”。例如,以《小镇的变迁》为题作文,就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访社区,融入生活,调查实践,既要了解小镇的昨天,也要认识小镇的今天,并想象小镇的明天。如六年级学生在文中写道:“小镇上变化最大的要数王二龙,以前成天游手好闲,打架扯皮……去年,王二龙从外地打工回来,新娶了媳妇不说,还在镇上盖起了小洋楼,挂起‘渝东第一楼’的牌子,楼上开设旅馆,楼下经营餐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面对客人,二龙以前的那些痞子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笑容可掬的面容……”这就是对社会文化资源的典型利用!

三、上好小学语文“室外课”,应树立三种观念

(一)系统优化观

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室内课”应占据主导地位,“室外课”应在各种条件相对完备的情况下进行。既要发挥“室内课”与“室外课”各自的优势,更要尽可能地使二者有机结合,实现教育功能的有效整合与提升。在实际教学中,一要注重“室外课”明确的目标性、趣味性与直观性;二要注意各个环节设计的精密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三要注意课外资源的系统组合、配置优化,使之协调运作,相互支持,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涵。

(二)安全活动观

学生的活动场所由教室延伸到了校外,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就成了教育活动最敏感的一条警戒线。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合理制订安全预案,大力强化安全意识,着重培养野外生存能力,努力锻炼其坚强意志,确保教育活动安全高效。

篇6

我们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一直是单纯讲解,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下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消极学习转向积极学习,我们在《外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提问式的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2013级的80名护理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学制3年。女77人,男3人,平均年龄16.5岁。两组学生的智力、年龄、文化基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外科护理学》(熊云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中《烧伤患者护理》章节进行传统的教学法,试验组在上述教材和章节的基础上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法。两个组均为同一教师,总学时为4学时。

1.2.1 利用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是产生思维的动因,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学生头脑有了疑问,才会开动思维,深入探究。例如,在教学开始前放一组烧伤病例图片,根据患者烧伤部位出现肿胀,水疱,渗液的临床表现引入问题:烧伤后为什么会引起烧伤部位的肿胀?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吗?怎样护理患者?通过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由此引入课堂的理论教学。

1.2.2 借助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所学知识,获得新概念、新知识 烧伤是一种急症,不是常见病,烧伤外科是新的学科,烧伤休克发病机制复杂,难以记忆和理解,通过提问以前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剖析、归纳,就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清晰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授烧伤休克时,就可以提出外科休克的知识:休克的分类?病理生理基础?烧伤休克是属于哪一类?由此导入烧伤休克的发病机制,为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

1.2.3 借助提问,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一段新内容、一个新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从而发现问题,尽快进行补救。例如,讲授完烧伤休克的补液治疗后,可以给一个烧伤病例,检验学生计算烧伤面积,烧伤补液的知识点否真正掌握和理解,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1.2.4 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设置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作为作业上交。例如:整个教学内容讲解完毕后,可以设置:烧伤患者的瘢痕防治有哪些方法?人工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设置探究的问题作业,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用相同试卷考试,然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利于记忆、注意力是否集中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依据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意见,评价对各自使用的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2 讨论

两种教学方法评价结果和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表明:提问式教学法,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都有较大地提高。

2.1 提高了教学效果

提问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上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综合问题,改变单纯传授知识模式,将启发式教育贯穿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在“问-思考、讨论、争论-答”的过程中,共同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学生消除紧张状态,心情舒畅,学习速度加快,提高了学习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2]。

2.2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自觉性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习动机和自我表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从应试传播知识向自觉学习迁移。围绕着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思考,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不断深入地钻研某一问题,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3 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初中接受的大多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方法为主,学生表达的机会少,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障碍。学生进入中职阶段的学习,最害怕的是老师提问,担心回答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取笑,因而非常紧张。很多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常因紧张而回答错误。我们只要坚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提问式教学法,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才”能得到锻炼,可以起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篇7

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学习语文再也不能局限于课堂。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教材要开放,教学方法要开放,课堂教学也要开放,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立足课本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把课本知识有意识向课外拓展,以此来打破语文教学课内和课外的界限。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索,在探索中,去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想象力,以此来获得语文实践能力。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引导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要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教学时要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课后我留给学生这样两个问题:愚公真的不愚吗?他的愚有哪些表现?这两个问题很显然超出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却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有力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为学生的课外探索指出了方向。

第二天课堂上同学们将思考的结果拿出来进行讨论,有的说愚公的做法不切现实,若无外力帮助,他绝无实现可能;有的说愚公是个顽固派,一意孤行,不听劝言;有的说愚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犯了决策上的错误,他应选择打洞或搬家;还有的说愚公移山是自私自利的行为, 因为他这样做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相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有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问:“既然愚公这么愚,那么愚公精神我们怎么理解?”于是一堂课堂辩论会就此拉开序幕……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通过质疑把学生思维引向课外,然后再把学生思考的成果带到课堂共同分享。这一放一收就把课堂内外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向课外要知识的情趣,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情节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适当延伸来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内课外、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联想想象,阅尽知识美景,增长见识信息。

在《丑小鸭》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后会做些什么?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有的说它采取了报复行为,不再理睬它的同伴;有的说它原谅了它的同伴并和它们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有的说丑小鸭遇到了与自己有同样经历的丑小鸡,丑小鸭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它,帮助丑小鸡鼓起了勇气顽强的生活下去……。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合情合理的推想,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赏析《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想象“街市”上陈列了哪些物品、你打算购买哪些、送给谁……。同学们听说要到天堂购物,个个喜气洋洋,异常兴奋,他们的想象力很快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说要坐飞机去,有的说要坐宇宙飞船去,还有的说要安上一对神翅自由自在地飞上去。有的要买机器人送给妈妈,有的要买手提电脑送给老师,有的要买几粒长生不老丸送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学生的想象力驰骋千里,自由挥洒,愉悦中学生即锻炼了口才,又获取了知识。

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语文课堂充满欢乐,充满笑声。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联想中,获得个性发展,养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

三.学科渗透,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语文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本学科,完全可以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通过交叉学习,共同获得进步。

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课后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咸度高真的浮力大吗?咸度为多少时人才会上浮?这两个问题用语文知识是很难解决的,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引导帮助学生去解决。课外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请教物理老师,甚至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实验。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努力地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要有意识地为培养学生的科普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

在学习《赵州桥》一文时,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数据求出赵州桥的弧形半径是多少,圆心在什么位置,并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对中国造桥技术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种做法加强了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把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课外探索中,既训练了学生计算能力,又为学生深刻全面认识赵州桥提供了科学依据,真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广阔空间里获得了知识,获得了快乐,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得提高。

四.类比点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进行类比点拨,指导学生收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加深教材的理解。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96-01

首先,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阅读意识。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于漪老师曾这样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

要解决中学生课外阅读所面临的问题,王富仁教授认为:“前提是提高教师自由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兴趣只集中在升学率上,那无论怎样努力去引导,都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学读者,是一个懂得欣赏文学的人,一个能够不断开拓自己文化视野和提升自己精神素质,从而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者。”一言以蔽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引路人的语文教师,关键是自己要加强阅读意识,提高阅读修养。

其次,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推介文学名著时,一定要有版本意识。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学校老师布置阅读任务,家长也鼎力支持孩子去阅读名著。然而,遗憾的是,许多语文教师和家长都缺少版本意识,孩子更是如此,老师让读名著,随便买一本看看,也不管版本适合不适合自己阅读。实际上,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和现代作家的经典著作都存在版本问题,外国名著的译本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们应当慎重选择。

比如,古典名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北京第二版。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书市上《红楼梦》版本已多达上百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最早或最为通行的刻本为底本,校点、注释基本汇集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应首选有冯其庸等人作校注的修订新版本。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版。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骆驼祥子》修订本。修订本较之初版本有90多处修改,对性的内容、阮明的故事、祥子的堕落等几乎删尽。修订本的修改几乎不是艺术上的改进,是作者应对新的历史时代的结果。外国经典名著《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译本被誉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好的译本之一,并荣获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第5版。目前在我国有二十多种译本,但人们常说的“影响我们几代人”的主要是指梅益本,次译本经过“千锤百炼”的校订加工过程,是目前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版本。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作为学生阅读名著的引路人,肩负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使命,一定要有“版本意识”,要善于选择好的版本、好的注本、好的译本。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阅读修养,才能根据新课标的阅读教学需要和本校藏书情况,正确指导学生阅读好的版本,或指导学生自行选择优秀版本,做到这一点,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活动才能走上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

另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名著,语文教师还要有文学史意识。

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文学名著,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可见,新课标的制订,融入了文学史的理念,并将文学史研究的变化带进了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目。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6-01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拓宽中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于是许多中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对“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把握不够准确,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在课外阅读方面虽然下了很多功夫,但是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甚裨益,语文成绩仍旧得不到提高。造成中学生课外阅读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主要病症还是由于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不知不觉陷进了某一“阅读死角”,以致徘徊、困惑,从而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的措施,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培养习惯,有效阅读。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等等。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为此,我们要实行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即可以鼓励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佳作美文、古代诗词等;又可以课后自由读,提倡学生持续默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实践证明,学生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阅读习惯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辅导,形式多样

学生爱读休闲书,爱读同龄人的习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读这类书轻松省力,读经典之作既费力又费神。为了引导学生读一些上档次、有质量的课外书,辅导是不可或缺的。课外阅读,不能将课外书单一化或者将课外书一发就算完事。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或内容生疏的读物,教师最费神。为了引导学生读一些上档次、好在学生阅读前作些具体辅导,或背景说明,或评价分析,或提挈要领,或释疑解难;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学生阅读起来往往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作些分析评价,学生可能会一下子豁然开朗。就辅导形式来说,也是很多的,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印发相关材料,可以出黑板报,等等。辅导,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难度大、任务重的工作,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必要的辅导,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高质量、高难度读物的兴趣和能力,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是有益终生的。

三、组织交流,奖励优胜

课外阅读之所以随意、无序和低效,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没人指导或指导的方法不得当,指导面不广。老师毕竟精力和时间都有限,而且由于年龄和理解上的差异,有些指导可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如何弥补这个不足,本人认为可以用组织交流、奖励优胜的办法。同学间的交流是最直接的,较贴近的思想传递、情感碰撞,通过交流可以使一些人很快明白应该读什么或应该怎样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学校可每学期都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活动,或演讲,或征文,或办报刊。交流可按班级、年级、校级等不同的层次进行。对其中的优胜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把握个性,分别引导

中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读政治类的,有的喜欢读军事类的,有的爱读历史,有的爱读文学,有的也许爱读琴棋书画方面的。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他们的阅读个性,有针对性、有侧重、有计划地分别引导他们阅读。在具体引导时,我们既不能采取他们爱读什么就让读什么的完全自由式阅读,也不能采取不管兴趣爱好如何,硬性规定的绝对命令式阅读。要坚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侧重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个性给予合理引导。对基础扎实、各方面发展平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爱好方面再多读一些书,争取有新的超越;对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有严重知识倾斜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虽然感觉阅读兴趣不大却又非常重要的读物,以弥补知识缺陷,争取达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指导,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

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247-02

随着微课的普及应用,为普通高师《外国文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革命性的实践路径,可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n堂翻转”,因此,学会微课制作与应用,是当代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与技能的一种新要求。外国文学微课制作实践中,一个优秀的微课视频,还需要具有电影效果那样的片头和片尾来渲染过渡效果、突出课题、传达相关信息,这样才是完整的微课。但很多人只关注外国文学微课视频的制作,并不注重微课片头和片尾的制作,从而削弱了微课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所以,片头与片尾是微课的基本组成,制作一个高质量的片头与片尾,同样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的外国文学微课。

1 外国文学微课片头与片尾制作的技术手段

在外国文学微课制作中,如何制作片头与片尾是有效开展微课制作与应用的一个基础技能。通常情况下,微课的片头与片尾时长不超过15秒,其制作方式相同,只是内容和作用不同而已。因此,我们以制作片头进行制作方法的讨论与实践。

在信息技术手段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的片头与片尾制作技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Premiere、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爱剪辑等等。总的说来,在实践中人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片头和片尾的制作,一是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二是设置动画效果。

(1)视频编辑。通过各类视频编辑软件,将各种片头素材与微课视频进行拆分、重组,最后编辑成新的视频,如前所述Premiere等软件均能制作。这类软件由于功能强大,制作的片头和片尾可借助丰富的素材库,取得良好的渲染效果,同时还可利用时间轨进行精细制作,但需要一定的软件使用与操作水平。(2)设置动画效果。外国文学微课片头和片尾的制作,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中设置动画效果来实现。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人们可以在PowerPoint课件制作过程中一气呵成。但其转场过渡、画面精细、视觉冲击力等效果略有欠缺。在不具备视频编辑技术与水平的前提下,也不失为一种制作微课视频片头和片尾的方法。

众所周知,PowerPoint是课件制作中最为常见、应用最广泛的视觉化交流方式,操作简便易学,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声画逼真的形象化表达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成为微课制作结构中重要的表达要素。2010及以上版本中则可直接保存为视频格式,充分满足了用PowerPoint制作片头片尾的需要。

2 外国文学微课片头与片尾的制作实践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与手段,片头与片尾的制作可以为微课视频增添感染效果。为此,以外国文学微课《哈姆雷特的“疯癫”》为例,从设置动画效果和视频编辑两种途径,进行微课片头与片尾的制作实践。

2.1 用PowerPoint动画设置制作片头片尾

这里以PowerPoint2010软件为例,通过设置动画效果制作微课的片头片尾。

(1) 制作前素材准备。根据外国文学微课内容,搜集与课程相关且需要的音、画、像等素材,包括需要的软件,存储于专门的文件夹中,方便使用。如我们需要讨论哈姆雷特是否真的“疯癫”,可以从影视中截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视频画面、或图片,进行格式转换后存储备用。

(2)创建片头和片尾幻灯片。启动PowerPoint2010软件,根据需要创建空白幻灯片,或是在PowerPoint2010制作的微课中首尾插入新的幻灯片,分别用作片头、片尾;然后,分别在两张幻灯片上,输入片头和片尾所需要的文字,插入音、画、像等信息内容,安排恰当位置进行编排美化。

如《哈姆雷特的“疯癫”》为例,首先,在片头幻灯片中打开“母版”,插入一张《哈姆雷特》剧照作为背景,同时,插入一个“矩形”图形作为蒙版,颜色为白色,设置其透明度为45%,设置后关闭母版。其次,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分别插入幻灯片,然后插入文本框,输入课题“哈姆雷特的‘疯癫’”,最后进行布局编排,形成了封面效果。

(3)设置片头的动画效果。在PPT菜单栏中打开“切换”效果,将片头幻灯片设置成“圆形向外扩展”效果,切换速度为“慢速”,然后,依次将三张剧照图片在动画中设置成“翻转式由远及近”,并在“效果选项”中设置开始“之后”,速度为“中速”;最后,将文字动画设置成“擦除”,并在“效果选项”中设置方向“自左”,速度“中速”,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炫酷的开场动画效果。

(4)片头效果浏览。在PPT菜单栏中单击“幻灯片放映”,选择“从头开始”按钮进行播放,可看到动感十足的片头开场效果。同时,片尾的制作也采用同样方法,只是在内容、动画效果、布局上略有区别。通过动画播放浏览,如果发现效果不满意,可及时修改完善,也可多建几张幻灯片,制作后比较播放效果,最终确定后将不需要的幻灯片删除。

(5)创建片头和片尾视频。在PPT菜单栏上单击“文件”,在打开的选项中选择“保存并发送”“创建视频”选项,这样,就可以将PPT制作好的片头片尾生成为一个MP4格式的视频文件。

(6)片头和片尾视频的使用。等到PPT片头片尾渲染完成后,将生成MP4格式的视频文件。如果生成的片头和片尾视频,与PPT微课是一个完整的课件,那么就可以直接作为微课视频或使用。如果是PPT单独制作的片头和片尾视频,则需要将生成的视频导入Camtasia Studio (或其他视频编辑软件)中,将片头、片尾进行Split(分割),再将制作好的微课内容添加与两者中间,通过合成后就形成完整的微课视频。如果需要合成其他PPT课件内容,则重复创建多张新幻灯片,在各张幻灯片中录入文本、插如图片和视频(视频大小可布满整个PPT页面),或是将制作好的其它PPT课件从左边幻灯片浏览窗口复制,然后粘贴在当下编辑的PPT浏览窗口中片头之后,再按照创建视频的操作,即可获得一个完整的新视频文件。

目前视频编辑软件种类繁多,从技术功能与使用群体上可分业余和专业两类[1]。业余类视频编辑软件可进行简单视频编辑,但其效果与质量难以保证,如数码大师、格式工厂等;专业类视频编辑软件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功能极其强大,调整参数精确,导入素材流畅,渲染效果好,但操作驮樱需要专门的学习,如AVID、EDIUS、Adobe Premiere等。相比较而言,会声会影提供了大量的视频编辑模式与功能,不仅符合普通人视频剪辑需求,甚至可挑战专业级视频剪辑,是制作成功的微课作品片头极好利器,因此,这里以《哈姆雷特的“疯癫”》为例,利用会声会影制作微课片头和片尾。

2.2.1 导入媒体素材

首先,启动会声会影软件,在操作界面中选择“编辑”,并选项中点击三角形下拉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视频”,于是出现素材库面板,会显示一些软件自带的视频缩略图。

其次,从素材库中选择需要的图像效果,选中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到”――“视频轨”,或将该视频拖曳到视频时间轴中。这里选择“VO3”视频效果,目的在于需要建立动态一个视频图像,为下一步的片头制作做好铺垫。

再次点击“文件夹”图标,选择“将媒体文件插入到素材库”中的“插入图像”,找到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存储位置选中文件后,点击“打开”,图片就会放置到视频素材库中,然后直接将图片拖曳到视频复轨中),点击图片在编辑界面中调整大小,并在“方向/样式”中设置图片进入“旋转”、退出“淡出动画效果”,在时间复轨中调整图片动画时长。

至此,初步就完成了片头的动画效果制作。如果是采用自己图、像设计片头视频,需要注意文件格式,有时不能顺利打开添加时需要事先进行格式转换。

2.2.2 添加微课片头和片尾信息

在菜单栏打开“标题”,这时在浏览窗口会提示“双击这里可以添加标题”,双击后会出现文本框,在文本框内输入需要的文字“哈姆雷特的‘疯癫’”,这时标题轨道就会显示文本内容;如果需要添加多行文字,在浏览窗口再次双击,在出现的文本框里输入文字。然后,用鼠标将文本拖至画面的合适位置,在文字编辑面板中按需要对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等进行设置。同时,点击标题轨道,选中文本,将鼠标放到右边缘,按住出现的箭头,就可以调整文字播放显示的时间长短。如果没有选用素材库中标题动画效果条目,可在文字录入后打开“动画”,设置文字动画效果类型,勾选“应用动画”,就可以形成炫动的文字播放效果。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在结尾插入片尾视频,录入相关制作者、时间等文本信息(文字动画采用“飞行”效果更佳),其制作方法与片头相似,不再赘述。

2.2.3 生成片头片尾视频文件

将录制好的《哈姆雷特的‘疯癫’》微课视频,导入时间轴,然后调整时间位置,并与片尾进行衔接,在添加片头与片尾的转场效果。完成操作后,播放浏览,如果没有修改,就可输出带有片头片尾的微课视频,待渲染完成后,得到合并的微课视频文件就可以和使用。

综上所述,微课的片头片尾制作,是外国文学微课的有机构成要素,对微课的质量与成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现代教学系统中的技术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2],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手段,微课成为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变化,因此,当我们在利用微课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改革进程中,不能忽视微课中片头片尾的制作与效应。

篇11

一、引言

涉外文秘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行政助理能力、拥有良好英语语言功底、具备良好沟通和协调技巧的高素质毕业生。其中,语言功底是行政助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基础,而翻译能力是语言功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是打好学生良好英语语言功底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满足涉外文秘岗位要求的必要保障,《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涉外文秘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经济需求为出发点,探讨高职涉外文秘专业《实用翻译》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效果。

二、课程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对秘书的定义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1]涉外文秘从业人员除了需要能够完成中文秘书的工作之外,还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涉外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三资企业、国家企事业单位、民营中小企业内秘书相关岗位,力求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能够从事与行政助理、办公室文员、涉外秘书、外事接待等相关职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如下表。

(二)课程定位

实用翻译课程是涉外文秘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该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打下坚实全面的基础,本课程与涉外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胜任涉外秘书岗位的需要。

本课程是在高职学生具有了一定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则

1.课程依据就业市场对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毕业生相关岗位翻译能力的要求而设置。

2.教学内容的确定结合新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而调整,体现时效性。

4.课程的设计以完成本职业未来相关岗位可能面临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体现职业性。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具体任务如下表: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具体教学活动步骤如下:

1.导入活动:老师导入活动背景,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

2.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

3.任务分析: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4人,就相关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出完成任务的难点。

4.理论知识与技能准备:老师借助PPT,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理论及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

5.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任务。

6.任务评估:课堂分析和讨论,学生展示任务成果,由学生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并给出理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提出提高能力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与启发性教学法的结合。课堂讲授法作为基本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能的传授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讲授比较注重利用教学场所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讲授中更多地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基本流程,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分析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完成任务。比如企业简介翻译项目,通过示范演示和讲授,使学生把握企业简介翻译原则与语言特点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教学项目的整体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完成任务的关键。

2.案例引导分析法。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包括每个翻译项目中经典的翻译例子和翻译不当的例子。通过文字、图片等案例的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各个翻译项目技巧的理解。

(五)课程考核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定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平时翻译职业素养及翻译能力的培养。考核把平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参与、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小论文、课后反思等)与考试成绩紧密结合起来,最后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水平,其中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占60%。

四、结语

篇12

摘 要:文章以科学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11年间我国外国文学学科发展,

>>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外国文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中国文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体育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民族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统计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语言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00-2009年基于CSSCI关键词的科技查新文献分析 基于CNKI(2010―2015)的我国文献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的1981―2014年我国学科建设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SSCI的国内公共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03-2009年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SSCI来源期刊 中美汇率利率互动效应研究:2000—2011 基于CSSCI数据库的国内媒体融合研究 200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 2000—2011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研究综述 2000年~2011年我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作者简介:钱爱兵(1978-),男,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欣(1992-),女,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本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