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05-28 08:18: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节能一体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Abstract: At present, low-carbon lifestyle is advocated. And low-carbon buildings is the a considerable element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must be the mainstream of world architecture of 21st century. How to inject the low-carbon concept into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long-term task before architects. While the low-carbon buildings is rich in content, with different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th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 clean energy, especially the solar energy must b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low-carbon buildings. In the long decades of using, reducing its carbon emissions, lowing the use of cost, contributing to energy saving are theimportant part of the low carbon buildings.

Key words: BIPV;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即通过建筑物与光伏发电集成起来,使建筑物自身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资源产生电力。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其独有的优势必将成为低碳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基本概念,光伏建筑的优势以及光伏与建筑如何实现一体化这三个方面对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基本概念

太阳能光伏建筑发电是新世纪的一种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同时又是高科技在建筑中的创新应用。作为一名建筑师,大家应该了解它,熟悉它和运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所有的传统能源(如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化石燃料)有诸多缺点。首先,他会对环境产生极其严重的污染;其次,温室效应也对环境有难以估量的影响;第三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能源可能会消失殆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必须研究和发展无穷无尽的自然界清洁能源--太阳能。要想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给人们使用,必须通过产生光伏效应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来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装换。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光伏

光伏就是光转变成电即光生伏特的意思。在光照条件下,光伏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材料两端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光伏效应。人们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光伏效应这种物理现象,但光伏的实际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为使光伏获得广泛地应用,各国的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探索与提高。

1.2 光伏元件 、光伏板、光伏材料以及半导体是怎么分类的

太阳能电池本质上就是一个二级管,这种二级管具有光伏效应,能把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因此,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元件;一个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小型发电机。为了增大功率输出,要把许多个太阳能电池连接起来,装配成一大块的太阳能电池板,简称光伏板;有一种材料,在低温下是绝缘体,但这种材质加入杂质得到能量或是加热时就变成导体,这种材料叫做半导体。现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都是由半导体组成的;用于太阳能的半导体材料有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三种形式。单晶体:整块晶片只有一个晶粒,晶粒内的原子有序的排列着,不存在晶粒边界,单晶体要求严格的精致技术。多晶体:多晶体的制备不要求那么严格的精致技术,一块晶片含有许多晶粒,晶粒之间存在边界,由于晶粒之间存在很大的电阻,晶粒边界会阻止电流流动。非晶体:原子结构没有长序,材料含有未饱和的或悬浮的键。非晶体材料不能用扩散的方法改变材料导电类型。但加入氢原子会使非晶体中一部分悬浮键饱和,改善材料的质量。

1.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从材料分,有硅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铟镓磷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和碲化镉电池。从内部材料体型分,有大块晶片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从材料的晶体结构来分,有单晶太阳能电池,多晶太阳能电池和非晶太阳能电池。从内部和外部结构来分,有普通太阳能电池,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和级联太阳能电池。

1.4 关于光伏一体化的建筑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阵列与建筑的维护结构相结合,并提供电力的建筑新形势。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目前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一些发达国家正将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近年来,国外推行在用电密集的城镇建筑物上安装光伏系统,并采用与公共电网并网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能发电量的最大比例。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优势

光伏并网发电和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是个标志性的进步。意味着光伏发电将由边远地区向城市过度,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度。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作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能源技术进入能源体系,其比例将越来越大并成为能源主体。

从建筑学,光伏技术和经济效应几方面看来,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节地:能有效利用建筑的屋顶,墙面,甚至雨棚,遮阳板,大大的解决了土地资源,这点在人口密集,土地昂贵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2)节能:光伏系统不仅能提供电力,还能降低墙面与屋顶的内表面温度,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本身的能耗。

3)节约投资:建筑物光伏板既可以发电,又可以用作建筑的护材料,起了双重作用,因而减少了光伏系统成本的回收期。原地发电,原地用电,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节省电站送电网的投资。对于连网户用系统,光伏阵列所发电力即可供给本建筑使用,也可送入电网。

篇2

二、岩棉板的性能特点

岩棉板问世已有20多年历史,该产品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工业、石化、农业、电力、船舶、建筑等领域,其性能是用无机材料制作而成,其特点燃烧性能达到A级,耐火极限达至2小时;保温隔热具有一定效果,吸音、降噪、减震等均有较好的功能特点。在新常态下,岩棉板应用于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还存有不足之处,由于生产工艺和其材料本质所定,自身体积松散所致压缩强度达不到外墙保温,粘结、拉拔结构强度技术要求;憎水性、吸湿率两项性能不足,做建筑外墙保温经过长期的自然气候的浸蚀及雨雪影响,吸水率高而导致达不到抗冻融技术标准,使保温建筑结构耐候性达不到与建筑同寿命的严重技术问题,为此岩棉板在现有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需要创新研发,以新的技术改性解决自身存在问题,使其发挥固有的性能指标,以便全面达到做外墙保温外模板的新一代绿色新型建材。

三、岩棉板的改性制造技术

岩棉板是以优质的天然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熔炉大于1450℃的高温融化后,以摆锤法均匀铺棉。经固化炉固化而制成岩棉板。但是该工艺制成的岩棉板用作建筑外墙做保温板的性能指标远远达不到建筑外墙保温和建筑结构技术要求,满足不了建筑耐候性能指标的标准。为此经过从原材料性能的物理检测分析,生产工艺的调整,经过多次研制,测试该产品材料在融化的岩浆中喷入专用适量的固化剂和特效专用增水剂,热固性粘合剂和专用添加剂等,经固化后使该产品纤维细长,渣球含量低,保温绝热性能优异,解决了做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不足的性能指标。其改性技术指标特点如下:1、保温隔热性能优异岩棉纤维细长,平均直径、渣球含量等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经实测导热系数为0.040w/m•k。2、防火岩棉板以天然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是不燃A级防火保温材料,耐高温性能优越,高温下导热系数低,能有效延缓火势蔓延;在火灾中不产生有毒气体或熔融滴落物。3、防水岩棉板憎水率、短期吸水量、长期吸水量均达到标准要求,如产品被高压水浸湿,干燥后不影响其性能,不会膨胀。4、防潮岩棉板制品在温度50℃时,按照国标GB/T25975—2010测试,质量吸湿率小于1%。5、透气性好岩棉板的纤维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水蒸汽可以自由透过,能很好的配合砖混墙体或砼墙体的呼吸作用,使室内保持舒适的干湿度环境。6、化学和物理性能稳定岩棉制品的酸度系数——衡量岩棉板化学稳定性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改性后的岩棉板具有良好的高湿热稳定性、耐久性及抵抗高温收缩的能力。

四、岩棉板压缩强度的改性

由于岩棉板材质性能和生产工艺所致,体积松散、压缩强度,吸水率满足不了做建筑外墙模板的技术要求,为此对岩棉板经过专用自动化机械将松散的材质按技术要求压实,使松散的岩棉板增强了密实度,有效提高了自身压缩强度,降低了吸水率,并满足了做建筑外墙模板的自身支撑力,抗弯、抗折、抗拉强度的技术标准要求,吸水率的降低增强了抗冻融的功能,对于模板的耐候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改性才能使岩棉板达到做保温外模板的技术要求。

五、岩棉板的结构改性框架网

按照现浇混凝土复合岩棉板保温外模板的结构技术标准,在岩棉板上下两面铺设加强玻纤网;按结构布局进行铺设多根受力拉接线,经过横向按一定间距上下拉接,使其连接成为整体分格框架网状,将岩棉板永久牢固的固定于框架网之中,形成外模板夹心网架状的整体。

六、现行复合保温外模板施工安装技术

现行结构一体化保温外模板施工安装技术,保模板运至施工工地后,按照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交低,先将保模板进行弹线切割配料达到图纸设计结构需要的模块标准,之后再在保模板上按照结构布局弹线,用专用手电钻打固定连接件孔,孔打好后模板到位,支撑校正,再有模板外侧一人向内穿连接件,模板内侧一人在连接杆上拧紧固定卡,以保证连接件不位移、不歪斜。随之支内侧模板,,支撑牢固校正不歪斜即可浇筑混凝土。总之,以上施工技术需要弹线钻孔、立板安装、穿件拧卡的工艺。上述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在外模板上打孔设置连接件,施工中很难监控连接件孔布局是否合理、足量达标的问题;连接件对保模板之起着建筑结构的重要技术作用,如固定件连接出现问题,就等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出现问题;同时施工安装锚固件连接,按现行施工工艺要多花费大量工时;耗用大量锚固件(6万件/1万平方米)、再加上人工工资,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总之上述工艺存在“工程造价高、施工量大、工期长、施工质量隐患”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反复技术创新研制成功了改性复合瓦楞槽形自固定现浇混凝土岩棉保温外模板。该技术即在经过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建筑外墙技术要求的岩棉板上设置玻纤网为整体加强层,按设计要求铺设高强聚合物砂浆,通过专用自动化制造机械制造而成瓦楞槽形,即形成保模板与建筑现浇混凝土的结构结合层,该瓦楞槽使用高强聚合物砂浆物理性能与混凝土的物理性能相容,强度标号一致,通过施工浇注工艺,浇注混凝土与保温外模板融为一体,浇注混凝土自身经过水化凝固增强,而形成外模板整体面积与混凝土科学的牢固的固化结合为一体,不用采取任何技术措施便形成永久性、自固定,节能保模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的创新专利技术。

七、自固定岩棉复合保温外模板的科学性

岩棉板经生产制造工艺、材料配方的创新改进,使普通岩棉板改性达到建筑外墙保温的技术性能标准;经过专用技术进行岩棉板体积压实增强密实度提高压缩强度,降低吸水、吸湿率,提高加强了整体耐候性能;岩棉板进入高效玻璃纤维丝经专利技术组成的玻纤框架网,使其克服了自身的抗拉、抗弯、抗折、抗撞击的技术性能指标不足的差距,达到了现浇混凝土支撑模板的技术标准;岩棉板经过系统改性后,板两面铺设高强玻纤网,增强整体结构的刚度、强度,玻纤网与高强聚合物砂浆牢固的粘结握裹为一体,保模板内侧由专利技术制作成瓦楞槽形,成为与现浇混凝土永久性自固定的结合层,经过浇注混凝土施工工艺浇注,混凝土经过水化增强凝固,科学的将保模板与建筑结构永久的固定为一体。综上所述,自固定改性岩棉板经过一系列技术改性,即能保证良好的保温效果,又能达到A级防火标准,使建筑节能、安全、防火、双达标;创新研制的瓦楞槽形保温模板永久性自固定专利技术,自动结合免用现行的锚固链接件,即节约了大量支撑模板固定链接件,又节约了施工安装固定件大量用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使建筑节能保温与结构永久一体,真正实现了建筑节能保温,安全防火,安全防震,与建筑结构同寿命的一体化技术。

八、自固定现混凝土岩棉保温外模板的环保性

CX现浇混凝性复合岩棉保温外模板是由防火专用岩棉板(A),标准抗裂砂浆,标准玻纤网格布,经过工厂化生产,由专用自动化机械一次上线成型;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无污水、废气、废渣、不扬尘、无噪音,该产品无毒、无放射性公害的绿色低碳新型建材;应用于建筑工程与建筑物同寿命,不做任何维护、维修或更换,避免了给城市造成多次投资或再次污染城市环境。总之该产品实现了保温防火、模板双功能,节约耗能,节约资源,抗自然气候侵蚀、施工工艺简便、缩短工期,不采取任何技术措施便能达到建筑节能75%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防火燃烧性能达到A级,是一种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绿色建材,是一种良好的绿色低碳环保建材,具有较好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篇3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太阳能是可再生的资源,它有着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太阳能主要应用在热水器上,而应用在建筑的其他方面比较少。因此,如何把太阳能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是比较关注的问题。太阳能若能够和建筑进行很好地结合,那么势必将会给国家带来非常可观的效益。

1、太阳能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与其它资源相比,太阳能在我国是非常丰富的、可再生的,并且是不污染环境的资源。若要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太阳能的用处,那么将会给建筑带来很大的方便。诸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一些光电玻璃等等,将太阳能照射过来的光能变为热能,方便居民生活的使用,诸如洗澡等等。这太阳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压力负担,并且给国家带来非常好的效益。

2、太阳能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在我国太阳能的应用主要限制在采暖问题上。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远光不够长远,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只会应用被动式太阳能的技术问题,而太阳能的生产厂商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创新经营上,诸如开发等等。

3、对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提出的建议

3.1对建筑师的建议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师的理念、思想将会影响到建筑设计。在太阳能这个问题上,若建筑师能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政策和思想,并且理解和掌握了太阳能的设计要点,那么太阳能将会和建筑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也会推广建筑设计和太阳能的一体化进程。所以,相关的培训是必须的;在考核建筑师中,有关太阳能的内容需要添加进去;在课堂上,这方面的内容需要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3.2健全国家的建筑法律和法规

关于建筑设计和太阳能一体化结合的相应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健全。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相关方面的专家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会将各方面内容考虑进去。目前的标准不是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建筑物配制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图集等等。因此,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健全法规,将建筑设计和太阳能一体化设计走上标准化道路。

3.3开发多样性产品,以提高太阳能的应用性

作为厂商,一方面需要将自己的重心应用到工厂的经营上去,另一方面,需要开发自己的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创新性。因此,厂商需要将自己的部分资金投入到科研方面。对于科研的投入,一方面使在太阳能目前在应用中出现的难关进行解决,另一方面,使相关的太阳能产品体现出创新性以及在性能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3.4国家以及社会各方的参与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国家可以制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政府提倡在建筑物上使用太阳能。太阳能的使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的污染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各个方面的效益。另外,国家还要大力地培养相关这方面的建筑人才,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这样会使这方面的产业较快地发展起来。社会各方尤其是新闻媒体要大力地宣传使用太阳能的好处,这样的宣传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电视台上做一期关于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访谈节目,使观众对这些有所认识。

4、在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中注意的要求

若将太阳能应用到建筑节能中,那么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好处。太阳能将会由光能转变热能以及电能。这将会节约资源的使用。但是,若将太阳能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作为建筑师需要注意事项有:太阳能的使用将会给建筑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负面影响包括建筑物是否能正常使用、围护结构能否正常使用等等;如何从众多的太阳能系列的产品中,选择出来的太阳能能够很好地与建筑物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4.1太阳能的具体方向的要求

太阳能设置的具体方向就是能够使太阳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照,使光能转换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我们知道,太阳光照最强的时间是从早晨的九点到下午的三点。因此,太阳能的位置应该尽量放在这个方向上。

4.2对建筑的的结构的要求

我国的日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建筑结构的围护结构的设计方面,就应该考虑到散热的问题。当太阳转到中午的位置时,建筑物的南墙就会吸收较多的热量。因此,为了使建筑物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建筑物的南墙面积尽量较大,而其他面积要保持到尽量较小。对于建筑物的体型结构上来说,根据一些节能专家的建议来说,尽量使建筑物的位置设置成长轴方向为东西方向的,这样的摆放会使建筑的节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4.3对围护材料的要求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国在围护结构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措施。因此,对于太阳能和建筑设计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且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进行。围护材料涉及到外墙、屋面、内墙以及楼梯间等等。因此,要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就要在施工工艺的方式上、材料选择上以及相应的保温方式上都要引起重视。作为建筑设计人员,门窗洞口是建筑物里面节能最差的部位。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对这一块设计方面引起重视,使节能问题得到解决。若处在较为冷的地方,那在门窗洞口这一块要做好保温措施。

4.4对门窗洞口的要求

门窗洞口问题就会涉及到窗间墙的面积问题。窗间墙面积的大小会影响到室内散热量的问题。因此,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窗户的得热构建问题、窗间墙的面积问题、窗户的大小问题等等。比如,在学校建造的一系列教室中,为了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往往在设计过程中,会使南面的窗户设置稍微大点,这样会使上午的教室的温度很快变得高起来。

5、结束语

太阳能在我国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是可再生的、不污染环境的资源。因此,如何将太阳能资源引进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带来较好的效益,是我们目前要关注的重要事情。本文结合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介绍太阳能在建筑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太阳能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另外,还探讨了在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中注意的要求问题。相信能随着国家倡导节约能源的力度越大,那么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结合就会变得越好。希望本文对研究该领域的人员有所帮助,若有不足的地方,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姜玉梅.试论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一体化[J].科技视界,2012,28:318+246.

[2]陆遥.建筑设计中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107.

[3]林世华,郑文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2009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作品简介[J].建筑节能,2009,06:54-57.

篇4

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揭开了建筑文明的新篇章,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环境负荷也带来了增加。“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1.可持续建筑概述

1.1 概念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设计理念上涉及到建筑物、建筑材料、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等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性、功能性、人文性和生态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建筑的室内居住环境,以健康、舒适、舒心为主题,以节约能源为目标。

1.2 原则与理念

1)可持续理念,设计上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影响;2)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对于输入建筑物的资源如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要有效地使用,力求做到循环利用或回归自然,总之,确保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的层次;3)低碳理念,设计上注重新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太阳能、自然风、光能等等,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4)防止污染原则,这里涉及到对建筑物的废物排放的设计理念,以利用可回收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重要根本目的;5)和谐环境原则,降低环境负荷,从建筑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出发,力求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

2.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思路分析

2.1 控制体型系数

1)从面积水准角度看,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近年的住宅建筑套均面积有123 ,世界排名第三,如果将套均建筑面积设计上控制在80~120 ,在同样满足人们“住”的问题上,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金钱;2)从节能角度看,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在建筑造型要求能够满足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体型系数。以北区为例,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型系数不宜超过0.40。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2.2 延长建筑物寿命

建筑物寿命低下,必然导致拆除、重建,带来各方面投入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上应从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的角度着手考虑。1)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减少甚至避免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年限内因规划调整而拆除。2)用居住水平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要有可塑性;外部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3)从居住业主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建筑物的寿命要融入人的气息,中国大多数人不喜欢频繁地迁居,因此在建筑物的寿命内,要考虑到业主老年时的需求。4)与建筑物的长寿命相匹配,在管线的布设上要便于更换与维护,设计上结构体与填充体最好相分离;在结构、墙体和保温的材料选择上应该把使用寿命作为选择的依据之一。

2.3 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目标的达成,对外墙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也做了规定,如表1所示:

按照表1中关于K和D的规定,结合一定的计算公式和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λ,可以计算出保温隔热材料的最小厚度值。具体在设计时注意点如下:1)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只要窗户和屋面等其他部分可以达到相关的节能标准或规定,外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温隔热施工措施便能够完成节能50%的目标;2)如果墙体结构选用的是粘土实心砖或者是混凝土砌块,需要分别将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至20.1mm和29.4mm以满足节能的目标,此外,这些传统材料既浪费了能源,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该尽量使用新材料来代替;3)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热桥”部位,其热阻相对较小,因此,其表层保温隔热层厚度应大于等于30.7mm,才能完成节能50%的节能目标。

2.4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4.1 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 这是节能和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窗的开启方式、竖向风道和设置负压等组织室内气流自然通风。

自然光是一种无能耗光源,在设计思路上要予以强化:1)建筑结构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布设采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选择上尽量遴选光透性强的玻璃,增加自然光的透射度;2)在室内结合自然光的强弱,分层次布设线路,做到自然光足够时不开灯,自然光弱时开小灯,没有自然光时开全灯,使自然光源能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4.2 利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例如:1)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应列为首选,太阳能提供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成熟、经济可行。2)地热能也是很好的能源,就是在利用上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利用水文地质勘查证明其是否可行;要有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地热设备等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城镇有地下空间规划;政府有机构从立项、实施和效果进行管理等等。3)两栋邻近的超高层建筑将风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

3.结语

我国可持续建筑与节能一体化设计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空间格外广阔。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上,应将我国国情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遴选各种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确保把建筑能耗水平降至最低,真正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效地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