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与文化范文

时间:2023-05-28 08:18: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民国文学与文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民国文学与文化

篇1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1、前言

库尔特·萨克斯先生曾经将舞蹈视做一切艺术之母。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融合了包括文学、哲学、运动等多种学科为一体,同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所谓世界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舞的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的舞蹈组合而成。由于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和地域风俗的区别,中国的民族舞艺术发展成为多种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1-3]。比如汉族的民间舞蹈:安徽花鼓戏、胶州秧歌、东北秧歌等;而少数民族也同样发展出藏族、蒙族、朝鲜族、壮族等各具民族传统文化的舞蹈。民族民间舞受到风俗、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影响,表演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民间民族舞的教学活动中,也必须要正视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舞蹈的影响[4,5]。笔者作为一名民族民间舞蹈教员,将结合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影响,以及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经验,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学提供参考。

2、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影响

2.1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民间群众创造的,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地域特性的艺术形式[6]。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以下的特征:

(1)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比如藏族舞蹈就很好的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特征与高原农牧的文化特性。

(2)具有自娱性和载歌载舞的传统。在我国一些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比如花灯、秧歌等,都是载歌载舞的民族民间舞蹈。

(3)继承性。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文以载道、语以言志、舞以宣情”,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既是普通大众的情感宣泄,也是经过一代代的继承和改良而留下的民间艺术。

从民族民间舞蹈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比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和贾作光老师的蒙族舞蹈《鄂尔多斯》,《盅碗舞》等都能够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特色。

2.2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作用

舞蹈教学是实践性的教学,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7]。因为民族民间的舞蹈学习,并不仅仅需要学习到舞蹈的动作和形态,还需要学习到舞蹈的精神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学习传统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文化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根源。在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舞蹈动作的来源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舞蹈教学结合起来。只有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才能够准确分析得到动作的情感依据以及情感脉络,从而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掌握传统文化这个“源”,才能够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民族民间的韵味。

(2)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民族民间舞蹈与地域文化、风俗文化等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只有了解到这些文化特质,才能够将舞蹈风格进行区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中创造与所学习的民族民间舞蹈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借助服装、化妆技巧和音乐使学生能够身临传统文化的气氛之中,加深对所学舞蹈的理解。

3、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教学

3.1设计传承传统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计划

民族民间舞蹈的源头是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继承与改造中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8]。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要把握“传承性”,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进行剖析,讲解舞蹈的来源以及分析舞蹈动作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从而达到中专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

教学计划除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之外,还需要对训练性也有所把握。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须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进行合理的编排,使教学内容连贯合理、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达到最大的锻炼,增强民族民间舞蹈的表达能力。只有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舞蹈设计的训练性相结合,才能在教学中使民族民间舞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又符合当代舞蹈艺术的审美情趣。

3.2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

(1)元素训练法

中专艺术院校采用的教材是以许淑瑛教授所提倡的“元素教学法”下整合而成。“元素教学法”中元素是基本的意思[9],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将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技巧加以提炼分解成元素性动作,然后从元素性训练开始,进行基础、技能、组合等训练,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比如旋转的技巧,在不同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表现方式不同,维族民间舞的夏克转、蒙古族民间舞的海青式吸腿转和朝鲜族民间舞的陀螺空转都有所不同,在元素训练法中应该对不同的旋转方式进行单一、重复的元素训练。然后将不同的元素进行集中重复的训练,最后完成一个综合动律组合,直到学习完整个舞蹈套路为止。

元素训练法的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在“开法儿”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示范并且详细的讲解舞蹈动作元素的要领以及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巩固训练阶段”主要采取大量的集中训练,使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掌握动率特点。

(2)启发式教学法

由于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差异较大,因此在不同类型的舞蹈教学方面,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0]。比如“东北秧歌”较为活泼,而蒙族民族舞则较为豪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对这些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之外,还需要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比如东北秧歌中的“三点头”,就明显的反映出当地文化的特点以及舞蹈者的心态,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启发性的教学,使学生自行体会和理解舞蹈的情感表达。

(3)表演组合教学法

通过放映音像资料使学生产生在实地学习的感觉,从而体会到当地的文化以及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特点。而且同时制造一种具体的情景,使学生进行情绪上的体验,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所学习的民族民间舞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法可以将技巧、文化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4、结论

中专学校的民族民间舞蹈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外,还承担着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保护和传承的使命。因此的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与表达的意义。(作者单位: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丛刊)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编.

[2] 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初级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3] 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4] 李赞等.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5] 赵铁春《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6] 于景春.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传承中的作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4).

[7] 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M].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篇2

理论界关于科学文化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笔者通过维普数据库查询,在1989-2010年6月期间,与“科学文化”相关的文章有3578篇,探讨“科学文化”与“经济发展”或“科学文化”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文章有102篇,而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文章则没有发现。笔者试图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等现代统计理论,就科学文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选定

国民经济数据选取我国199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科学文化数据共选取10个指标:投入选取2个指标:1995-2009年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WT),同期每年研究与开发经费(RD);科学文化产出选取5个指标:同期每年出版报纸的份数(BZ),同期年广播人口覆盖率(GB),同期年电视人口覆盖率(DS),同期年专利授权量(ZL),同期年技术成交额(JS);劳动者及素质选取3个指标:同期每年文化从业人员数(WY),同期每年科技活动人员数(KY),同期每年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DX)(见表1)。

从上述原始数据来看,科学文化各项指标除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文化从业人员数据有些波动外,其余基本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二、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根据表1提供的全国1995-2009年科学文化各项主要指标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做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根据降维的思想,将相关性很高的多变量转变为彼此相互独立且不相关的少数变量,从而达到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量的目的。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量的几个新变量,即所谓主成分,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

通过对表1中的科学文化10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科学文化各项指标的相关矩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大多在0.6以上,没有0.3以下的。同时还通过了KMO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本案的KMO值为0.588(大于0.5的最低要求),表示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另外,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397.571(自由度为45)达显著,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成分存在。因此,上述数据适合于主成分分析和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得到1个主成分,这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86.922%,超过了85%的要求,它解释了科学文化10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对应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3)。

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该主成分的计算模型:

F=0.113BZ+0.100GB+0.103DS+0.112WT+0.086WY+0.113DX+0.111ZL+0.112JS+0.110JS+0.110RD+0.110KY

F为主成分得分。相对应的主成分得分用于后面的分析。

(二)关联性分析

全国1995-2009年GDP及科学文化综合指标得分(即科学文化主成分得分)(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全国GDP发展指标的趋势与科学文化主成分得分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假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向关系。因此,我们选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和双尾检验法(2-tailed)对表4GDP指标和科学文化主成分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拒绝了科学文化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为零的原假设,科学文化主成分与GDP发展的相关性达到0.969,呈高度相关。这说明科学文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确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一种先进的文化也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毫无疑问,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表5出了国民经济与科学文化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全国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和研究与开发经费两个资金投入指标与GDP的相关性分别高达0.961和0.998,呈高度相关,这显示了资金投入的重要性,“一投就灵”非常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从科学文化产出的5个指标来看,除广播、电视两个指标与GDP的相关性数据分别为0.736和0.776,属于有较高的相关性外,其余报纸出版份数、专利授权量、技术成交额3个指标分别高达0.918、0.994、0.998,呈高度相关。报纸数量增多了,说明看报的人多了,这从侧面反映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的影响。专利授权量和技术成交额的增长,并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正是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力的最佳佐证。

从人员的3个指标来看,文化从业人员、科技活动人员和大学生数量与GDP的相关性分别达到0.637、0.995和0.962,文化从业人员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文化从业人员的增长出现多次波动,如2000年、2001年文化从业人员出现下降,是因为同期国家对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减少,期间时值文化部门进行体制改革,实行人员分流造成。从2002年起,文化从业人员又开始增长,这与当时文化基本建设投资又开始增长是相吻合的。科技活动人员、大学生拥有量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相关,这反映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科学文化各项指标相关度很高,适合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降维。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主成分,这个主成分在科学文化的10个指标上的载荷均在70%以上。

第二,科学文化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因此,加大对科学文化的投入,提高科学文化的产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和繁荣我国科学文化,是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大科学文化的发展力度应作为十二・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做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任志安,景治中.经济分析实验教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就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来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明显不够,这也就使得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清楚地认识,进而使得其无法正确地使用英语来对中国的文化进行表述,使得交际活动难以开展,这样一来,将会使得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程度出现偏差,这也使得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缺乏了民族文化的底蕴,其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延续。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同时,结合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而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对“失语”现象进行解决。

一、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失语”体现以及产生原因分析

1.现象分析

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除去对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教育课程较少,进而使得对于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的体现为:一是对比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于注重对英语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介绍,使得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二是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理科生来说,对于语言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进而使得对于英语的学习拘于表面,难以深入。

2.原因分析

教学观念老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对于中国文化应当如何实现在西方的有效传播,应当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大学生来说,作为推动时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文化的了解是实现该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但是,就目前其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模式存在着由于教学观念的老旧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难以实现这样的现象。

二、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应当主动融合中国文化

1.在英语教材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就目前,我国大学的英语教材内容来看,其内容主要是对西方文化的介绍,而对于我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介绍的较少,使得西方的文化观念、社会习俗以及风土人情能够实现在我国的有效传播,而我国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显得束手无策。针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使得学生能够在系统的学习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使得其英语表达能够顺畅,最终,促使中西方文化能够实现更好地融合。

2.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纳入教学大纲中去

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进行的,因此,想要使得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与认可度能够进一步发展,将这一要求纳入教学大纲中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3.注重于对词汇的比较,实现传统文化的教材融合

对于词汇的有效记忆,能够推动中西方文化的具体结合,其结合方向不仅局限于对表达形式、发音不同,文化所指也不尽相同:西方人提到早饭,头脑中想到的是牛奶、鸡蛋和面包;而中国人提起早饭,头脑中想到的是稀饭、包子、馒头、豆浆、油条、鸡蛋和咸菜。在教学中,如果遇到英文“breakfast”这个词,教师就可以同时让学生知道豆浆、油条、包子、馒头和咸菜的英语表达形式,并融入东西方饮食文化习惯。

4.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纳入对英语水平能力的考核中去

通过测试的方式来实现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查,是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得以进一步发展,将其纳入对其具体考核内容是极为有效的。为此,应对评价订体系进行改革,将中国文化纳入大学英语测试与评价体系之中,制定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的文化测试标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消除原有测试与评价体系的片面性,使大学英语测试与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63-02

提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欧美文化。但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输入文化,因此一定要注重中国民族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虽然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但是怎样去解读和理解西方文化,就十分需要丰厚的民族文化基础。这就意味着在传达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民族文化不仅是一种依托,而且还是根基之所在。一旦离开这一根基,就难以对西方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一来,外来文化也只能成为虚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开放自然也需要引入更多国外先进文化,然而,先进外来文化一定要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但是,如今中国民族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却是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掌握却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程度。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基本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这不但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社会现象。这就意味着在高校英语教学之中,中国民族文化的应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一)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的需要

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已经形成了自身十分独特的文化形式,主要有民族歌谣、舞蹈、曲艺、民间故事等各种以民间文化、物质文化、口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多种形式。比如,我国侗族地区的耶歌与琵琶歌等歌谣,瑶族所创作的歌谣《盘王大歌》,壮族所创作的史诗《布洛陀》等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以及文学性。以上优秀文化均为我国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鉴于我国大量民族本土文化均没有文字性的记录,只能依靠言传身教进行世代流传,只有有土生土长的本民族接班人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民族文化之精髓。比如,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生源主要就来本地区,这些大学生从小就是在其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成长起来的,理所当然地是民族文化最为理想的继承人。而这批大学生之中的英语学习者肯定会成为民族地区实施对外交流的重要主体。因此,地方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强化民族文化之输入,从而让大学生们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二)对外宣传中国民族文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并非是单一的民族,而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型的民族共同体。这里书说的一体,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之中结合而成的,彼此依存的统一体。中国多元化文化在实质上主要是由不同的区域民族文化所组成的部分。民族文化主要有传统文化以及当代文化等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指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具备代表性的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华各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我国所特有的节日等。后者则是指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外来文化之中吸收有用的成分,并且和现代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相互结合的文化,可谓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延伸与升华。由于民族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多,所以十分有必要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英语人才的过程中,不仅担负着为当地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使者,其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将是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与保障。

二、中国民族文化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状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