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8:18: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研究范围直指各种生命现象与生命运动规律,同时它也是各门自然科学中最有待于人类继续挖掘的知识宝库。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定位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生物学教育的根本立足点。
1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目标
1.1经历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科学的思维逻辑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科理念,探究学习更能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学校教育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基础之上,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基础条件。而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自身的一门科学,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地知识挖掘与探究。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逻辑运用于各种生活问题的解决,并利用科学的思维完成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化。
1.2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运用核心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生物学科知识关注生命及其规律,是学生认识自己、感知自然的直接途径。能够让学生通过所学分析生命现象,了解生命本质,是生物学最大的魅力所在。但是,生物学知识纷繁,更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认清主线,不可迷失自我。贯穿生物学的线索就是学科核心概念。“生物与组成生物的结构在不断地进化”、“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生物系统存在着调节和稳态”等基本概念以及作为支撑的各种重要概念都是学生可以通过探究领会于心的,而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或许会忘记生物学的琐碎事实,指导他面对这个世界、解决这个世界问题的都将是学科核心概念[2
]1.3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可持续发展
19世纪,英国引燃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导火索,随着三次技术革命在世界的蔓延,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粮食危机等问题也日益显著。学生在生活、互联网中接触到的一手信息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呼应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客观的价值取向。在聚焦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基础上,衍生出的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念更能贴近学生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切实证据接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生物学科教育必不可少的责任。
1.4尊重所有生命的发展与演替,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到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物圈,小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寄生病毒,涉猎的生命种类纷繁,各种生命体不断地进行着变化、消亡与再生,它们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每一种生命都拥有其存在的价值。学生需要体会刻板的知识之外所内含的深刻哲理,从而尊重每一种生命的价值,无论其对人类本身的利弊。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对人类自己,也有太多无法启迪的疑问。想要解答生命的问题,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求证,乃至终身学习,才能有所建树。
2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课堂落实途径
2.1推进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构建落实型课堂
自主学习将课堂主体放在学生身上,真正的目的还在于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培训。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高等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时代的演进,面对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学生应该能更早地从新情境中获取、分选信息,这种能力是传统讲授方式无法企及的。随着自主学习的推进,学生能够有机会独立应对陌生的信息,即使这种信息只是教材中的新观点、新方法,但是,却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筛选、提取、内化等步骤,达到学习目标。相信学生熟悉这一套流程后,同样可以迁移到教材之外的纷繁信息。但是,自主学习并非将课堂直接抛给学生,教师所尽职责会在自主探究式的课堂上显得更为重大。教师需要将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式内容精心安排,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整合,并以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在课堂上真正“留住”学生。设计切实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既经历自主知识获取的过程,也经历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聚焦于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而非主线以外的细枝末节,该原则是与上述生物学科素养目标相呼应的。案例1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节学习中,学生对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微观机制不清,为未来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与神经元间的传递埋下隐患,教师可以设计聚焦“模拟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课堂活动[3]。学生利用围棋子模拟引发膜电位变化的钠钾离子,体验在静息与兴奋状态下膜离子通道变化导致的钠钾离子分布变化,从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深入认识引发宏观变化的微观机制。这样一个模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2.2落实个性化教学,放飞每位学生
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学生类型,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小班化的教学班级设定更为个性化提供了便捷。“自主学习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标杆,也是由于其落脚点在个性化上。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和整理———问题来源于每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不怕没有解决到自己的问题,充分的讨论机制,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个性化的同时发生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之中融入了个性化理念。课堂上留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让学生认为学习任务是可完成的,并且是有挑战的。这同样回归于教师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学过程,对教师富有挑战的是课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占有”和个性化服务。案例2为了解决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环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主学习的同时整理出自己的疑惑,以问题条的形式上交。教师可利用批改作业的时间,逐个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再筛选出具有普遍性的核心问题,课上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自主解决。这样便完成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课堂,而这种课堂能够有效地落实的最大前提是教师课下对问题条的分析、整理与回应。
2.3发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学科特征
学好生物学的第一要务是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这种“上层”能力是无法通过教师的形容和比拟来达到的。开展学生真正参与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程是践行培养学生生物学研究能力的最好方式。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生物学科的培养方向。只有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从中体悟科学家探究生物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可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后,深化课程改革与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英语学科的教学更是走在前头。龚亚夫说:“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将不仅教授问路、点餐、购物等为了在外国环境中“生存”的内容,而将涉及学生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应该为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也提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2]因此,做为教育前线的英语教师有必要及时探析、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及英语课堂中如何对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技能,谈不上素养。其实,这种观点只注意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育人价值。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的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的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也不例外。[3]英语学习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
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从英语课程设置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目标来看,具体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学习能力则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 、品质和潜能。”[4]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5]但是对英语教师来说,可以做到的是在不同的课型中渗透和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是本人在不同课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实践探析: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爱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文化品格、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只着重于字词句、长难句的讲解,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阐释,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讨论、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例如:在教学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Let's read Dear Diary中,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以中秋节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所做的活动,再过渡到了解外国的节日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最后再播放family公益广告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为自己和家庭的付出,从而激励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整个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再例如:教学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Let's read Little Duck's Shadow中,我通过设计:预测、质疑、讨论等任务型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不同阅读策略阅读故事并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阅读教学还拓展到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词汇课型教学中,可以通过看视频、学幼鳌⒔灿⒂锏然疃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open the door ”这个短语时,除了教给学生读音,还播放开门视频,让学生知道在开门时应该注意前后的行人,学会礼让。这让生硬的语言渗透了人性和温情,培养了学生必备的人生品格。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渗透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掌握拼读法则,努力达到“看词会读,听音会写”的本领,提高他们识记单词的能力,让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重要技能。
在对话课型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合作共享,分析综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体会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同时,在中语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型的任务, 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如只给学生100元钱,让学生设计“购买计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购物单,平衡零食与书籍费用,使自己的钱实现最大化价值。同时,也可以在全班设置评委组,由评委们选出最好的购物单。学生评判的过程,也是其能力提高的过程。[6]
总之,在不同的课型中,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各个年段、各种课型的活动系统化,逐渐建立起校本核心素养培养的特色活动系统,走出一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之路。
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英语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一段很长时间的主要教学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发现,中职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中考,经过了一连串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经对该学科不感兴趣;二是他们中大部分人因为英语成绩拖后腿,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才选择了中职学校。这就给中职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要求,必须“激活"英语课堂,积极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只有教学方法先进、方式灵活,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之乐学、爱学、好学。
一、人文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在大环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而得不到应有的被教育培养的机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弱势群体,其普遍表现为英语基础差,丧失学习信心;自卑、孤僻,不愿接近他人;道德素养偏颇;个性化矛盾突出等。 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要理解、尊重、宽容和善待学生,使学生道德教育得到强化,情感教育得到提升,情商教育得到拓展。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整个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就能“活”起来。因此,培养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二、英语课堂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 重视感情投资,融洽师生关系,树立服务意识
职业中学英语教师施教的对象一方面是心理压抑、厌倦学习的所谓“双差生”,一方面是充满活力、善于幻想、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年轻人,他们特别渴望情感体会、情感共鸣,特别希望能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师生间友好相处,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探求知识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从“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传统角色中脱离出来,从凌驾于学生之上到主动为学生服务,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挚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知晓他们学习英语的甘苦,用博爱和厚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即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创造“敢说”的氛围。职中学生英语基础差,再加上害怕心理,他们在课堂上根本不敢读、不敢说。为了让学生的嘴动起来,我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不管讲对还是讲错,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发言一次就给一个“”,一堂课结束后,比谁的“”多,谁就是本课的最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打破了说的沉默,敢于发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然后,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比谁回答的次数多,正确率高,从而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的热情,实现课堂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气息,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从社会信仰、价值以及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乃至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故常称为“社会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挖掘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充分展示教材内容的自然美。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母亲。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中职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5中分别讲述了环境污染的后果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此结合地震对人类造成伤害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关爱之心,并让学生通过反思人类的行为,懂得尊重大自然其实就是尊重人类本身,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
2.充分展示教材的社会美。课堂既是英语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英语教材中许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的伟大品格,崇高的思想感情,以及丰富的哲理,通过教者的传播阐释,学生自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
3.充分展示教材的艺术美。中职英语教材以学生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和内容,它本身反映这些生活时,采用最美的艺术形式塑造的艺术形象,把客观存在的美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给人展现出令人难忘的美的境界、美的事物,同时也是教材本身体现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颂。学生通过对教材pop music的学习,体会到音乐可以表达情感,滋养心灵,愉悦性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充分展示教材中的文化差异,为实现跨文化交际排除干扰。如中西方在称呼语、感谢和答谢、赞美、打招呼、隐私、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许多差异。如英语教材第一册unit10good manners讲述了中西方礼仪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影响重大。当前,随着社会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关注与重视,对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植根于课堂,立足于生本,依托于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有效传承与尝试创新。
一、核心素养概述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素质教育理念开始流传于社会各界并获得广泛认可。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简单的说:应试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才”。社会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应试教育要求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取得竞争优势。与应试教育相反,素质教育认为应“德才并举”。学生只有在全面学习,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之下,才能发展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应试教育重实践,缺乏人文情怀;素质教育呼吁全面发展,却又难以操作。“核心素养”,在价值理念上继承素质教育,在具体操作上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因而扎根更深,更为有效。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言而喻,高中英语学习的首要关键,即是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作为英语学科素养重要构成部分的语言能力,应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一,教学氛围营造。语言学习,与周围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追本溯源,营造语言教学氛围的关键核心,是要全面、深入、及时、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热情洋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聪明有余,而柔韧性不足。英语学习循序渐进,想要显著提升英语水平,并不能快速性、跳跃式的达到,需要学生意志坚定、肯下苦功。许多学生告知笔者:“英语学习事实上并不困难,但长期的背诵、记忆过于枯燥,因此很难坚持下去。”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转变教学风格,摒弃“一言堂”模式,让学生切实的参与进来。其次,整合学习内容。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中英语学习并没有固定统一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内容也应拓展性的向外延伸。例如,阅读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报刊、英语成语、名人轶事、英语故事,乃至英语笑话等。听力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观看英语歌剧、歌曲、电影(最好是中英双字幕)等,扩大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必备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鼓励独立思考。理学大儒朱熹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高中英语学习,尤其是阅读教学,要做到此“三到”。然而,许多学生“眼到心不到”,只是盲目性的浏览,对于重点词汇、句型不加记录、思考。阅读过程中,遇见晦涩的词汇,不愿意翻动词典,也不联系上下文猜测,而只是一味依赖他人。为此,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心到”。其次,小组学习模式。一方面,小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组间同伴也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小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构建小组成员时,教师应秉承“组间相似、组内相异”的原则。在保障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确保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切实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教学Module1 Unit3 Celebration Lesson1 Festivals时,笔者事前让各组成员,分别搜集各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上课伊始,笔者先作出示范,讲述了Mid-autumn Festival的来源,以及后世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在此之后,笔者让各小组学生模仿性的开展演讲,用英语讲述Lanter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等学生喜欢或熟悉的节日,让学生在在语境、活动、模拟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当一个小组演讲之后,笔者要求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打分并补充。
(三)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习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英语学习并非单一的死记硬背。相反,英语学习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塑造,对逻辑思维的发散作用十分明显。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求知的第一步,即是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以问题为载体,进而才能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教师除了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之外,还应重视课堂节奏的把握。比如,课堂应有“留白”,在客观上保证学生有思考、提问的机会。又如,课堂教学应尽量“放松”,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认真、浪嗟幕卮稹J率瞪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往往为教师的一句口头赞扬、一个鼓励眼神所触动。而相比较“万马齐喑”的课堂现状,笔者更喜欢学生个性张扬。例如,教学Module1 Unit1 Lifestyles Lesson4 City and Country时,笔者让高一学生续写及演绎续写故事。活动开始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笔者震惊,出现了各种离奇的结局。至于表演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每当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余小组及笔者会为其评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想通过表演让其他小组同学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及合作的平台,学生尝试了角色,也取得了很多收获。
(四)加强交际,拓宽学生的文化意识
现行高中英语教学,除了加强学生英语素养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渗透。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教育应“德才并举”。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育人”的功能不可或缺。社会的进步,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精英。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正是完善学生“素质组建”的重要环节。从学生角度分析:青春期的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再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因素,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此,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引导航。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当前的高中英语教材,收录有诸多涉及“文化”的文本主题。如关于人生、爱情、友情、历史等等。例如,对Module3 Unit9 Wheels Lesson 1 Return of the White Bikes的教学,该章节讲述的主题为环境保护等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人文价值理念。对于该章节教学,笔者在讲述教材内容之外,还借助网络搜集了许多相关图片、视频、文本等,希望能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更多环节“刺激”学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加深感知。教学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论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行为,以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合理整合教材资源,筛选教材中与 “文化”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加于丰富补充,组织学生以小品、戏曲等形式,来演绎或是诠释文本,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拓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学生发展的全面重视,是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作为一线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个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做一个优熬的教师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实现教师师德高尚、教艺精湛、乐思善研、业绩显著的远大目标,就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具有高昂的教育热情
没有一项工作是不需要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尤其如此。教育热情可以点燃教师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正是怀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全身心地投人教育事业,点亮了她的教育人生。她执教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完全沉浸在诗歌所创设的氛围中,也把学生完全带进了诗歌的意境,听了她的课,人们惊叹她的教艺,更叹服由这种教艺所折射出的教育热情。
二、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
技高一筹方能出奇制胜,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上出高效益的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教学技能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首先是本学科的教学技能。如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具的能力、演示试验的能力等。特别是开发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内涵的能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身边一切都是课程资源。二是综合教学能力。做教师的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技能,那就是“三字一话”,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进行专题的训练,要确保人人过关。
三、认真设计每一节课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有半个创意,那我们该有多少创造发明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般反映教学者设计水平的高低。好老师善于设计,而一般的老师则懒得动脑筋,结果就出现了差距。因此,老师首先必须强化设计意思,备课时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每如果一节课都以“最佳”的标准去设计,就容易产生好的效果。要优化流程设计。课堂教学流程肯定有优劣之分,好的流程学生容易投人,师生融洽度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智能水平会悄然提高。正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流程,并不断完善设计,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因情因境,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设计。同时,要不断吸收别人的设计,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设计,这样才能确保以最优的设计实施教学,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多在“磨”字上下功夫
精彩的课总是经过不断的打磨,锻造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作为教师,必须练就磨课的功夫。
这里,首先要养成磨练的习惯。无论上课还是安排作业、考试考查,凡是指向学生的活动,我们都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切从学习效果出发,“磨”字当头,不经磨砺的东西,决不轻易面向学生。
要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一要做到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最优化的,课堂每一个提问都是很精致的,给学生做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挑选的,评讲时的每一点解说都是很精当的;二要畅通磨练通道。磨课、磨题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自己反复磨练,二是参加研究活动。自己磨练要求教师每一堂课、每一道题都要反复推敲,几经取舍,力求精致完美。参加研究活动则要求学校要精心设计,积极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虚心向他人请教,请他人参与打磨伙参与他人课堂设计的打磨。三要注重成果积累推广。磨出的好课、好题要善于积累,要建设课库、题库,以此为基础,可以形成一些好课、好题的范式,使优秀的成果能够推广,能够为大家所分享。
五、切实做好“三清”工作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是洋思初中的成功经验。我们上的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每天的教学任务、每周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不能打折扣。缺陷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大的漏洞。要做好“三清”,首先要确定“三清”标准。三清要求有些是显性的,当堂可以见效,有些是隐性的,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有这些,必须十分明确,易于操作。其次要加强“三清”管理。学校有关部门,如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要进行管理,要探讨如何使“三清”要求落到实处。第三要搞好“三清”检查。“三清”要求有没有到位,必须通过检查来督促。检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考试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是听课评课,也可以是专题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三清”工作。
六、善于诊断反思
“课堂诊断”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等手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与发现教学经验与特色,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一种方法。“教学反思”是课堂诊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站在诊断者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自我反省或诊断。教师通过诊断反思,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因此,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一个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做一个优熬的教师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实现教师师德高尚、教艺精湛、乐思善研、业绩显著的远大目标,就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具有高昂的教育热情
没有一项工作是不需要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尤其如此。教育热情可以点燃教师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正是怀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全身心地投人教育事业,点亮了她的教育人生。她执教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完全沉浸在诗歌所创设的氛围中,也把学生完全带进了诗歌的意境,听了她的课,人们惊叹她的教艺,更叹服由这种教艺所折射出的教育热情。
二、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
技高一筹方能出奇制胜,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上出高效益的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教学技能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首先是本学科的教学技能。如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具的能力、演示试验的能力等。特别是开发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内涵的能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身边一切都是课程资源。二是综合教学能力。做教师的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技能,那就是“三字一话”,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进行专题的训练,要确保人人过关。
三、认真设计每一节课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有半个创意,那我们该有多少创造发明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般反映教学者设计水平的高低。好老师善于设计,而一般的老师则懒得动脑筋,结果就出现了差距。因此,老师首先必须强化设计意思,备课时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教学流程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每如果一节课都以“最佳”的标准去设计,就容易产生好的效果。要优化流程设计。课堂教学流程肯定有优劣之分,好的流程学生容易投人,师生融洽度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智能水平会悄然提高。正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流程,并不断完善设计,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因情因境,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设计。同时,要不断吸收别人的设计,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设计,这样才能确保以最优的设计实施教学,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多在“磨”字上下功夫
精彩的课总是经过不断的打磨,锻造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作为教师,必须练就磨课的功夫。
这里,首先要养成磨练的习惯。无论上课还是安排作业、考试考查,凡是指向学生的活动,我们都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切从学习效果出发,“磨”字当头,不经磨砺的东西,决不轻易面向学生。
要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一要做到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最优化的,课堂每一个提问都是很精致的,给学生做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挑选的,评讲时的每一点解说都是很精当的;二要畅通磨练通道。磨课、磨题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自己反复磨练,二是参加研究活动。自己磨练要求教师每一堂课、每一道题都要反复推敲,几经取舍,力求精致完美。参加研究活动则要求学校要精心设计,积极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虚心向他人请教,请他人参与打磨伙参与他人课堂设计的打磨。三要注重成果积累推广。磨出的好课、好题要善于积累,要建设课库、题库,以此为基础,可以形成一些好课、好题的范式,使优秀的成果能够推广,能够为大家所分享。
五、切实做好“三清”工作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是洋思初中的成功经验。我们上的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每天的教学任务、每周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不能打折扣。缺陷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大的漏洞。要做好“三清”,首先要确定“三清”标准。三清要求有些是显性的,当堂可以见效,有些是隐性的,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有这些,必须十分明确,易于操作。其次要加强“三清”管理。学校有关部门,如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等要进行管理,要探讨如何使“三清”要求落到实处。第三要搞好“三清”检查。“三清”要求有没有到位,必须通过检查来督促。检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考试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是听课评课,也可以是专题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三清”工作。
六、善于诊断反思
“课堂诊断”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等手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与发现教学经验与特色,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一种方法。“教学反思”是课堂诊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站在诊断者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自我反省或诊断。教师通过诊断反思,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因此,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引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兴邦之根。加强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学工作不仅应该让学生学到具体知识,更需要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倡导下,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何将口号落实于行动,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出发,找到具体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素养,顾名思义,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基本知识、社会技能,同时包含了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只有具备良好的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利国利民并且能够为国家建设及自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应该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素养。之所以被称为核心,就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同时能够由此发展更多优秀品质。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要重视能力与品德两方面的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与根本任务。如何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就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几个关键
“核心素养”这四个字,可以分为智商、情商、品德三个部分。具体来说,首先,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及时筛选、加工、利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信息,实现积极利用,是提升学生智商水平的一大关键。其次,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加强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实现主动学习、有方法的学习,从而成为具有突破性思维、严密性思维的高智商人才。在情商培养方面,应试教育体制下,这一直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多为具体知识,很少能够实现感性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得到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让课堂失去了感性及人文的色彩,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情商发展。再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的人,不仅是具有高超技术及生产能力的人才,更是具有大爱精神与高尚品德的贤才。品德培养正是核心素养的最核心部分。但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除了思想品德课程以外,学生很难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与素养境界。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的重要方面,让各学科的教学能够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三、高中英语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英语是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学好英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英语学习都备受重视。然而,英语的工具化趋势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功利化的行为。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内容只集中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具体技能的掌握,而极少涉及与考试无关的其他内容,老师们也几乎全凭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这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此阶段正是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如此功利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利于正确三观的培养,还容易让学生形成唯能力与竞争至上的偏激思想。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教育模式,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走进高中英语课堂。
四、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思考
前文我们就核心素养的含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以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的问题是突出的,问题的解决是迫切的。笔者认为,要实现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就必须树立起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教学理念。理念的树立,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上,更需要从自己的教学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制订更为科学合理且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一位教师教学意识的正确与先进。
2.加强跨学科联合。
高中英语虽然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复杂,但如果一味专注于技能培养,其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会造成前文所说的一些不良后果。跨学科联合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热议话题,跨学科不仅能够丰富本学科的授课内容,拓展授课形式,同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跨学科联合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跨学科联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学习具体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拓展内容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历史背景,让学生不仅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语说法是“The Second World War”,同时引入历史学科的内容,通过补充二战时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知识补充的过程中也可以相应补充一些英语名词及俗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其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国家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鉴赏内容,除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了解与思考能力。
3.改革教学形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长期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是比较困难的。其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即便老师给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讨论,他们也往往无法打开思路张开嘴。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占据着支配者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老师说了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有老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因素,同时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让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具体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民主意识、是非意识,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养成“管住自己的嘴”的好习惯,不要看学生稍微有点疑惑就立刻帮忙答疑解惑,稍微有点困难就马上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得不到自己锻炼的机会,也无法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获得成果的喜悦心情,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于向老师求教,到最后,就算老师给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弱化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形象,这里的弱化不是贬义,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看法,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查阅和学习,树立网络时代的正确意识,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资源,有效分拣有用信息。如此一来,课堂学习不仅学生会更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增强,课堂的民主氛围会更加浓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到教和学两方面的体会,真正实现民主教学、积极学习。
4.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
高中课堂一般学生人数众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尖子生和差等生被老师重视,普通学生泯然众人矣的问题。普通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其不仅应该关注尖子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应该重视比例较大的普通学生的学习持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进一步实现教学计划制订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针对性与目的性不仅体现在分数等级的划分上,更应该体现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可以在考试内容上区分出优等、中等、待加强等几个层次的内容,同时可以从语法、阅读、听力、作文等多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编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查漏补缺,将整个班级的学习保持在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学生和与学生积极沟通,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议话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点加强的地方,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知识、品德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我们大力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与实践中,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立足教育,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经验和成绩,不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重在感染、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训练的全部活动中。如在词语的教学上,可以从词语具有的形象化特点入手。人们在交际、交流思想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通常就有一定的、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抓住它的感彩,把它放到句甚至段、篇中去辨析,这个辨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教育的过程。
其次,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语文的情感教学是建立在对字、词、句、段的钻研分析把握之上的,各种情感的交织、汇总、升华,也只可能源于对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理解、掌握。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对字、词、句、段等进行仔细推敲。如汉字的音、形、义其内涵就是很丰富的。而句段则有的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有的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构思特点,因而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其对于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甚至作为思想教育的突破口。
二、优化课堂环境 、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使每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第一遍略读,让学生疏通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精读,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详略安排:第三遍细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写作背景、思想内涵,可采用点拨、讲解、归纳等形式进行。只有通过反复的读课文,让学生成为语文的主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否则会将课堂变成“一言堂”,学生成为“听话筒”。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师培训手册》)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培养语文素养。这是学科标准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不讲方法,不留余地,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营造思考问题的情境,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呢?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程不能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能不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事实以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所决定的。培养发展思维能力是中学各科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或凭借,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课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诱导,激励思维的原t,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经验、事实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四、课堂评价语言共优化,提升语文素养的高度
《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即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如我在教学朗读时,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感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应该给予肯定,进步的给予表扬,优秀的学生需经过自己的努力,表现更优秀才能得到表扬。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的不够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如当学生说错时,我们可以宽容的说:“说错了也表扬你,因为没有你的错误,就没有我们的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使学生在受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人,在受到鼓励的同时学会鼓励人,被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
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注重熏陶感染,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滋养。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深刻内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当我们的语文教学 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 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08-001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中职语文课程主要是强调为专业学习打基础的功能,为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提供适度、够用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岗位适应不良的情况,有些学生在面试时就出现不会礼貌地问候,答非所问,填写个人资料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等问题。我们的语文课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可是学生学了十多年,到工作岗位时,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作为一直工作在语文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在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职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学生最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个逆向思维,先问问用人单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专业素养这里不再讨论)。笔者曾向一些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做过调查,他们认为中职毕业生主要会出现以下情况:在面试时,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虽然能够回答个大概,但是,很显然,那只是网上的复制,没有个人的特点,或者说离开那些网上的提示,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有一些公式化的答案。而个人简历上的自我推荐很多都是统一版本,都说自己拥有精湛的操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很显然,这不是真的。就这些问题反问学生时,他们会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我看别人也是这么写的。
所以,问题又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上,到底该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非常的明确和合乎实际,但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操作性却不够强。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课文教学任务的同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
一、口语交际
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以“自我介绍”;“如何说服别人”;“如何真诚地道歉”,“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如何向领导提意见”,“如何拒绝别人”等。教学过程中重在学生的实际会话,要反复训练。同时可以向学生征集话题,展开讨论,如何更好地和同事、领导、朋友交流。如怎么样和你的班主任提意见,怎么样和你的上司提意见等实用话题。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他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常用文体写作的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但是作为中职生,他的写作能力不应该向普高或者重高那样,应该有侧重点,应该着力培养的是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这一块,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要求,但是,这恰恰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到了单位里,计划、总结、思想汇报、请假条,甚至是离职报告都不会写,或者格式不对或者语焉不详等。说明我们意识到应用文体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在课堂教学中引起重视,并对学生开展强化训练。
而对于文体格式的教学,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手写的时候会写,可是一旦打印成电子稿就会出现格式上的问题,而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借助电脑进行写作的,所以在这块内容的教学中,建议直接利用微软的办公软件进行,这样比较有针对性,不能讲-练脱节;讲-用分离,这样就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阅读是整理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我们很多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纯粹的只是看书,很少有人能够形成自己理性的独立的观点,人云亦云。就如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说的,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在信息时代,学生可以从网络、平面媒体、老师、家人以及亲朋好友那里接收到各种信息,但是却没有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我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重点不是说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而是应该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认为怎么样?突出学生而不是文本本身。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四、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需要去收集相关信息、整理信息,撰写各类应用型的文章,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到哪里收集、怎么整理,这些涉及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中职生的应用课程虽然开设的比较多,但是就这一块来看是有点割裂的,教学与应用会出现两张皮的情况,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出现脱节。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生就会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资料,独立撰写小论文,可是我们的中职生在面临毕业择业时,居然连到网络上搜集有用的资料都不会。
我们的语文课程很有必要补上这一课,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插入这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36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学科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是理科中比较难以掌握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了解和学习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这些化学现象。但单单掌握这些还不够,学生还需要在日常化学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熟知化学学习规律,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最重要的是运用化学思维,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一、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自学能力
“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发展中的人。虽然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但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引导学生自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学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正式接触化学,最初的化学知识考虑到学生对本学科比较陌生,因此都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也非常密切,学习起来并没有很大难度。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不同,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相关的实验也更加复杂难操作,又长又难懂的化学方程式让许多学生都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了迷茫心理,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无预习不课堂。对于课堂学习来说,课前预习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来说,过多的学科术语和复杂的实验都对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高中化学教师可在最初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带领大家一起预习,先让学生大体浏览一下课本知识,然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多进行几次类似的引导预习,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深知自己在哪些地方有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有较强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省了不少力,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需要学生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完美的教学表演。随着新课程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过于突出教师引导传输知识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逐渐淡出课堂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关键性的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并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科学理论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实验教学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实验室制乙烯为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至170℃时制取乙烯。为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把实验交给学生做,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本次实验,但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的前提是教师要对相关实验注意事项做重点强调。
比如,教师应告诉学生完整的实验过程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特殊注意事项(实验前要检查器具的气密性),当学生对整个实验流程完全掌握后才能将实验交给学生。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闲着,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困难,以便实验顺利进行。实验结束后学生向老师展示实验结果,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该就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当堂说明,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简单总结评价后,需要再次强调实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因为这些都可能是考试中要运用到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实验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素质低下的原因
1. 教师不重视语文,导致学生语文素质提不上去。语文是我们国家教育中很重要的学科,而且这也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门课程。我们每天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会用到语文,所以它与我们的生活交流很紧密。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教师对语文的教学放松了要求。教师只是简单认为语文就是读读书写写字这么简单,不重视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就提升不上去。
2. 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很强的自制力,对自己也会有一个很好的约束能力。在我们国家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把所有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不给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使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他们上课不听课,教师讲的方法他们也学不会。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只是纸上谈兵。
3. 教师和学生家长没有积极的沟通,上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教师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语文教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现在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家长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即使是已经上了初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自理的生活能力,他们也会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家长要和教师多进行交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回到家后为孩子制定一些好的学习策略。培养语文素质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养成的过程,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课下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一起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素质。
二、在我们国家中学中培养语文素质的方法
1. 在课堂中加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练习。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多以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素质。学生的语文素质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能力表达出来的。词汇在学习语文中很重要,是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平常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习词汇的重要性。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词汇延伸到句子再到整篇文章,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写作方面才会觉得更加简单,避免出现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情况。
2. 在课堂中教学时,多注意在教材中寻找更多有用的知识。在我们国家中学的教材中也有很多好的文章,还有一些很好的句子。这些文章和语句能够帮助学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课本教材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的,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看课外的书,要引导学生在教材读透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美。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好的东西都记下来,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 适当地减少课后作业,让自己的学生少一点压力。我们国家的竞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很多,因此,在中学我们教师和家长都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如果学生每天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业上面,那么他们就会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素质。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养成的一个过程,它还需要学生有时间去总结和反思。因此,我们教师要适当地减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让学生有很多的时间去自我反思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