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

时间:2022-11-22 01:3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篇1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摘 要】针对某核产品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生产报表统计困难和可追溯性差等生产现状,开展了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绘制了制造过程业务流程图和业务流程数据规划,完成了生产质量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该系统将实现产品的所有质量信息的自动查询、管理、分析和追溯性功能,大幅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信息管理水平。

关键词 质量信息;管理;生产;系统设计

0 引言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核装置的关键产品,该产品具有零部件多,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等特点。传统的制造信息传递采用纸单传递模式,具有信息收集、分析、整理效率低,易发生信息丢失,信息反馈和查询不及时,不合格品不易控制、生产报表统计困难等特点。针对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现状,开展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生产过程质量信息的有效管理与追溯。

1 制造业务分析与规划

通过对各制造业务部门的充分了解与沟通,完成了制造业务分析与规划,包括产品结构分析、制造工序分析和制造业务流程分析等,制定了业务全局流程图和系统需求分析。

1.1 产品结构分析

从宏观上该核产品结构可分为管、单元和台三大部分,其中每部分又包含若干部件和相应的零部件。通过对产品的详细分析,得出产品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的种类,焊缝数量,零部件及焊缝的编号和标识。

为了方便对产品的管理和对零部件查询,制定了产品结构树,体现了零部件、原材料、设计图号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为产品质量信息的查询功能的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为质量信息的查询提供可行的结构树查询方式。

1.2 制造工序分析

对产品制造工艺和工序进行了充分解和分析,掌握的内容和分析情况如下。

(1)产品涉及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加工、酸洗、干燥、组装、焊接、尺寸检验。每个制造工艺又可细分为若干个详细工艺分支。

(2)产品制造主要工序包括:原材料复验、零部件加工、组装焊接和检验、焊缝理化检验等。

(3)产品生产和制造具体业务工作以工序传递卡和工作任务单的形式驱动开展。每张工序传递卡包含若干个制造工序,任务传递单主要针对检测任务。

1.3 制造过程业务流程分析与规划

对生产品产工作业务组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绘制出产品制造过程业务全局流程图,展示了生产线的各个工作组成和内在关系,完整直观地展现出了产品制造的总体业务。

2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质量信息数据规划

对制造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整理和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的分析和业务数据模型建立,为软件的详细设计和编程的快速实现和调试奠定了基础。

2.1 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载体,是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根据产品工艺和工序流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和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对每类记录报告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对同类报告进行了统一管理。

2.2 业务流程数据规划

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制造业务过程的质量信息单据和数据进行总体规划和逻辑设计,为软件编制过程的数据逻辑关系和数据流设计的提供输入。结合产品业务信息单据进行分类规划,建立了系统的数据模型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关联关系图。

3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

根据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业务过程流程和质量信息需求分析,结合产品制造过程全局业务和纲要性数据关联关系,在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交流基础上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制定了十大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3.2 系统功能说明

(1)物料出入库管理

库房管理包含物料出入库信息记录和库存物料情况查询。业务工作由原材料首次入库、复验后原材料入库、原材料放行、原材料外协加工出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原材料出库、焊丝领用、零件入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零件出库和中间产品出入库组成。

(2)生产计划管理

提供生产计划管理功能,辅助用户编制和查询各种生产计划。业务工作包含制定季度生产大纲、制定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将周生产计划下发到具体生产部门、接收生产日报、接收生产周报、变更生产计划、下达临时生产任务和考核生产计划执行率。

(3)任务单工作

任务单工作包括:原材料材料和零部件复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制定任务单,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获取工位的任务单完成任务单工作信息。完成之后,用户记录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系统将任务单保存。

(4)传递卡工作

传递卡工作为生产的核心业务,工序人员通过传递卡流程完成部件及整台的全部生产任务。在工作传递卡的单个环节中,用户通过系统记录下工作开展信息,单个工作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包含有清洗记录、烘干记录、检验记录、组装记录等。

(5)不合格品控制

通过不合格信息提示,系统能够辅助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步工序。在某个传递卡工作环节或任务单工作中,如果质量信息不合格,系统将提示用户,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查询产品信息状态。

(6)生产信息查询

生产查询任务包含:产品的生产信息查询、生产记录查询、生产报告查询、任务单查询和零件合格信息查询。通过输入某一产品台的编号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

(7)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生产关键参数的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形成工艺人员定制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关键参数包括制造成品率、焊缝合格率、检测数据分析等。统计分析项目包括:百分比统计,平均值,极限偏差等,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8)工装检具管理

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工装检具和计量设备的电子台帐管理,辅助人员随时了解设备及检具的工作状态,并提前实现检具设备的送检提醒,实现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状态的在线管理,对过期未送检的检具进行报警提示。

(9)文档管理

对各种文档进行管理,提供文档录入功能、文档维护功能和文档查询功能。文档包括:管理程序文件、生产质量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程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

(10)用户管理

管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在系统中所具有的各种权限,对现有用户进行维护。用户权限分为系统菜单权限、工序传递卡的对应权限,可以给用户添加和修改权限。

4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软硬件结构

系统采用服务端为核心的思想实现,所有的软件功能将在服务端实现,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使用软件,服务端驱动客户端从而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并且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

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软件功能部署在web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服务端向用户提供基于IE6的软件功能,从而实现了以服务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软件产品开发实现涉及技术和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Web服务器,Tomcat6;客户端浏览器,IE6。软件实现技术为java/servlet/xml/javascript。

硬件结构运行平台满足基于网络的桌面工作站和服务器框架结构,工作站的数量根据具体用户工位数量确定。

5 结论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信息的管理、生产过程流转卡的在线传递、生产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有效管理、不合格品流向控制及工装计量器具预警等功能,能够确保生产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可靠质量跟踪与追溯,有效的提高了产品制造过程生产信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H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053-01

1安全生产概念、基本简介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称为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目的指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它的定义凡指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秩序和物质条件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同时又使环境得到保护的一切行为。

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是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安全工作。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它是安全和生产的高度统一,为的是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从而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且能减少财产损失,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也就无从谈起生产,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必须安全,这必将促进生产的发展。

2安全生产基本原则

2.1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2.2 “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2.3 “三同时”原则。它是指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它们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2.4 “五同时”原则。该原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5 “四不放过”原则。该原则是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6、“三个同步”原则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3加强安全管理

3.1 标准化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会使得施工现场更加井井有条一些,而不是混乱不堪、无矩可寻的。在施工现场,要开展“100%戴安全帽,100%系安全”带双百活动。总之,所有的施工现场都要做好每一个细节,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才使安全系数有效的提高。而对于施工项目中的工程名称、气象气温、片区责任人、施工层数,检查员、检查日期等信息,备配相应的负责人,务必做到一切万无一失。

3.2 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制的提出,是为了使得大家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使企业或施工人员都有一个好的发展,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凡进入现场的安全人员发现问题立即改正,有权监督其是否符合现场及上级的安全管理规定。班组长要按规定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并及时领取和发放劳动保护用品。要实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前提是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提高。就要求对广大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教育期满签发合格证,对参加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企业必须监督检查公司范围内责任制的执行力度,积极执行和宣传上级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协助领导组织安全活动和检查;制定安全工作计划、方针目标,而且要负责贯彻实施。

篇4

在当前对核产品质量要求极具严格的情况下,核产品生产迎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会。对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创新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和效率,加快系统统一升级和提高,从而加快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产品以质取胜。

 

一、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

 

核产品生产大都为种类单一,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的关键产品。从质量方面来看,核产品生产具有以下的特点:

 

产品设计部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信息仅仅包括最终产品的质量信息,并不包括零件的信息。

 

核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固定,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其质量要严格把握,通过与产品设计相同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流程一般被多次得到分解,质量信息得到严格管控。其中流程分解次数越多,对应的质量关系就越发复杂。

 

由于核产品其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需要严格得到保证,在产品设计质量中要有特殊的考虑:

 

1、质量要求要绝对高,可追溯时间长,包含信息量大,其质量信息一般要保持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被追溯,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等产品系列周期信息。成品检查的概率也要能够准确把握,对每一根成品管材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保存好。

 

2、由于核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关键工序方面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在对待各批次炉子中,要记录同批不同炉和同炉不同批的情况,将其清楚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信息的准确掌握和追查。

 

二、核产品功能结构设计

 

核产品的质量受到市场条件的把握,其质量由设计决定,通过加工,使得产品得以为人类使用。核产品生产涉及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在核产品中,加快构建CAQ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

 

将产品质量信息编码和过程质量信息编码结合实现质量可追溯性;设计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完善;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工具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信息记录与产品生产流程同步进行;加快实现安全机制建立,保证数据安全

 

四、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核产品业务规划

 

1、产品结构规划。核产品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管、单元、台等部分,在每个结构中,又存在着一些零部件,用以支持其结构完整性。核产品的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种类、焊接顺序、标码等等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一系列分析得出来。

 

在产品结构规划中,制造商设计制作了一项便于各部分管理的结构,叫做结构树。它是通过将零部件、操作顺序、材料等一系列相对应起来,方便运用,能够让操作员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查询过程中更加便捷有效。

 

2、制造工序规划。核产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多变,对核产品的工序充分把握,能够实现制造有序化。

 

3、业务流程规划。

 

(二)核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规划

 

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核产品的生产质量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准备工作,信息的统计和核对,是为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需要按照其工艺和流程,分别对其过程中的总结、情况做出说明和完善。对信息的收集,能够便于人们对动态事物的认识。

 

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业务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和数据做总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将其输入到规划系统。在业务中,一般会配有与数据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相关关系图。

 

(三)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系统的实现主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等实际需求。

 

2、系统功能的说明:

 

(1)物品仓库管理:物品管理主要是针对其仓库建设管理,对物品原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备案管理,了解物品材料的入库情况,检验情况,进而对其他业务,如原材料放行安全、工作卡领取原材料做相应的备案,方便查询与投入使用。

 

(2)生产目标管理:是要求用户能够对核产品的生产目标做出总体的规划和设计,辅助各种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目标主要包括:日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等等。在日后的执行中,要充分对每个目标进行监督与目标管理,实现执行效率提高。

 

(3)任务单运行。

 

(4)工作卡运作:工作卡在核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工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步骤阶段的记录,能够实现工作的开展信息,让系统和员工为自身的工作环节保留信息,其中的记录主要包括有:清洗、烘干、检验、组装等记录。

 

(5)不合格检测。

 

(6)生产信息咨询:在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信息便捷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查询。在查询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产品标号输入,就会生成系列的任务信息,包括:零件合格率、生产时间、任务单查询等。

 

(7)数据统计。

 

(8)文档管理。

 

(9)工具检测管理。

 

(四)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通过将软件功能在服务端实现,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

 

篇5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利润的高低就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那么,无论企业制定那些制度或者采取什么措施,最重要的还是对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想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需对生产经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本文将主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概述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将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和对各种生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控制,从而尽最大能力生产出能让市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让消费者感到满足的各种优质服务的整个活动过程的总称,而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和取得最大的利润[1]。换言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企业通过对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经营环境的改善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从而使得这三者得以平衡的过程。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战略职能、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这三方面。第一,战略职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经营方式、计划和举措等。第二,管理职能的担任者一般都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战略职能以及业务职能进行协调,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进行资源的组织、筹措和开发,而且要对各管理层内部经营活动和各职能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第三,业务职能是指在达到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目标之前,企业的管理者所组织或者参与的有关信息处置或者产品加工方面的活动安排或者进行有效控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二、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大多数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都在积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来进行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开拓市场和挑战产品结构等来促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的管理者过于追究当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目标。一方面,有很多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达到当前的经济目标和尽快获得最多的经济利润就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方式扩大经营范围或者增加产品生产数量,但却没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2]。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在确定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的时候,没有与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实际资本条件等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企业的管理组织体系缺乏规范性。目前,许多企业的仍然是以不利于企业形成独立运营主体的单一 “ 生产工厂式”组织形式为主、没有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或者企业管理制度不适宜企业实际情况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管理。

(三)企业的经营导向不准确。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很多企业认为对于经营方向的确定应该通过对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实地考察等出发,并且按照自身的经营优缺点等进行综合的考虑,但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仍然会根据自己固有的经营理念和经验等进行市场的开拓和新产品的研发,而这种传统模式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因此也就导致了企业经营导向的不正确,不仅不能按期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甚至会因此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3]。

(四)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方式和水平有待提高。一些企业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或者无法留住优秀人才,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不注重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导致企业员工不能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进行有效结合。

三、新时期企业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的策略

企业要想适应新时期对经济管理提成的各种新要求,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企业进行战略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想在群星璀璨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和获得长远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市场和利益,就要将目光放在世界市场中,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需要,通过对国际范围内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的充分和合理利用,进行产品开发空间和市场空间等拓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站稳脚跟和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达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4]。

(二)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传统企业中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模式的管理结构,实践中越来越显露出它的脆弱性和落后性。例如,这种结构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和销售环节的增加等问题。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使得企业的各层管理之间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而且减少了因管理层次和环节多带来的复杂问题。那么,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就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力。企业就要通过对现代手段的使用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化和简洁化,从而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三)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现代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加快、产品使用周期的缩短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就要对当前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柔性管理是指为了适应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企业通过对各种新型材料、技术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运用,并且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从而让智能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刮去内里服务。可以说,这种创新性经营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对于传统的以扩大规模来提高经济利润的经济理念的一种挑战[5]。

(四)企业进行营销方式和范围的创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日新月异,迫使生厂商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新的设计和制造,他们奉承着“顾客是上帝”的宗旨,依据顾客们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生产,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企业才对市场进行定制营销,所谓的定制营销就是把顾客们的需求与生产的产品相结合,以此来改变传统的营销,让一切商品都是依据顾客的需求而生产。

结束语

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所进行的管理是否科学和有效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长远战略目标的意识、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组织体制、)企业的经营导向不准确和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不合理,都极大地影响到企业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利润的获得。那么,企业除了基本的经营管理内容和方式,还要结合自己目前的经营现状和问题进行企业策略、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技术和营销领域的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潘磊.基于科学管理视角的企业生产经营与产品质量管理――以上海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90-93.

[2]张玉华.如何发挥统计分析职能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J].魅力中国,2013,(17):59-59.

篇6

一、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一)通过安全绩效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目标。安全绩效管理模式能够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从而让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广度和宽度,确保每一位员工在生产工作中都能够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安全绩效管理能够改善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绩效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与企业管理体系融为一体,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立体性,并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

(三)安全绩效管理能够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绩效管理将员工的收入与安全生产综合到一个体系中,在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影响职工的根本经济收入,因而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仅停留在表面,这正是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通过安全绩效考核实现共赢。安全绩效考核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企业与员工各取所需共同赢得这场胜利。其一,企业赢得安全与效益。其二,员工赢得自身的安全、职业发展和家庭的幸福。

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现状

(一)企业领导缺乏对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视。虽然部分企业将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中,但由于部分领导缺乏对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视和认识,导致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阻碍,造成整个企业对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影响了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当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与职工的个人收入相关联时,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即便没有酿成事故,也会造成职工收入的降低。对这种未造成结果的违规现象的处罚,在职工眼里是不近人情的。由此导致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岗位人员会碍于人情和面子对违规个人和现象开绿灯,这种情况下十分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制的推广,造成了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公平,影响了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大多数考核标准由管理岗位工作者决定,缺乏客观性的绩效考核由于无法保证公平和公正,不仅无法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还会引起职工的反感,使其对安全管理愈加不重视,甚至影响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三、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做好考核部门的权重确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并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一定要明确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各部门的责任,并做好考核部门的权重确定。在确定考核部门的权重时,既要满足考核部门监督监管工作的权重需要,又要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可以供群众监督的窗口和平台,从而将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成为全体职工参与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明确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安全生产考核内容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在设计绩效考核内容时,可以将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分为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考评检查和扣分标准及按照年终绩效考核三部分开展。其中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责任书考核主要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和个人对安全生产规范的履行情况进行测评,该考核的具体设计应该由某部门全权负责。考评和扣分标准则应该扎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利用考评和评分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涵盖基础安全管理和技术安全管理及现场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检查考核体系不留死角。

篇7

我国的政治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稳步发展,乡镇企业也在这个浪潮中涌现出来,但是目标管理中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需要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在影响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所以要极力的解决这些问题。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发挥其有效的资源配置,通过人们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决策计划和控制生产活动,在生产中实现人和机器、物料、环境几项条件的和谐统一,进而达到完全生产的目标。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的目标是有效的控制危害,控制事故的发生,有效的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意外伤害而形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其他方面的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管理内容。安全生产内容主要包含管理机构、人员、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安全培训教育等相关内容。在行动中要有其目标性,在实际落实中内容要丰富,达到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管。

(三)管理对象。管理对象主要是包含企业中的员工,生产过程中参与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等。

二、现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基层的乡镇企业主要是指私人投资或者个人合资为主的各类企业,主要是依托乡镇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建立起来的。这类企业的特征是,投资规模比较小,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人工操作的程序复杂,对劳动力没有过高的要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加上企业宣传和防护做的的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中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度不够,很多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忽略了对安全管理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企业的安全部门字数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的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第二,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企业中任务安全生产的投入没有任何短期的实质性收益;第三,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乡镇企业都设有县城的管理机构,但是管理中因为企业能够为当地带来收入,所以很多管理项目都不去严格实行,还有就是管理人员感觉定期检查很麻烦,让企业自己上报材料和内容,不经核实直接呈报,造成了数据资料的不真实。

三、安全管理的方法施行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想完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每一个制度都要落实到人,监管到位,管理者根据监管制度各司其职,制定明确的鼓励和惩罚制度,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了安全生产的问题,不要姑息,无论是谁都要严格的按照制度实行,情节严重的可以开除,因为企业是生产安全是第一位,所以一定要落实要相关的安全条例得到落实。

(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责任制,把相关的条例落实到各个部门,专人负责。在落实安全生产的时候要重视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生产的时候要牢固安全管理,并且规定“主管什么负责什么”的原则,制度安全生产的责任管理机制;第二,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作为其工资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安全生产责任要分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身上,严格审核生产结果,对于出现安全的部门做到严肃的处理;第四,加强对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并且提高管理水平以及责任意识,并且要通过考核才能够上岗。

(三)保障资金投入。要想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要确保安全生产投入能够有实效性,资金的投入变得有效性,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因为资金的投入是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生产经营的关键,所以乡镇企业在扩建改制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整体的施工安全资金投入,要从长远的利益考虑问题,不要看见眼前小的利益得失,安全生产是企业课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劳保用品在生产中的作用,工作中有时候会带来不便,比如在夏天穿防砸胶鞋,会感觉很闷热,很多工人都穿正常的凉鞋,在没有事故出现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

(四)加强培训力度。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培训中提升安全人员的安全意识的也是确保企业能够开展安全生产的前提,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都离不开人,企业的安全设施以及环境技术的相关因素都要依靠人来进行和操作。所以乡镇企业要想做好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同时重视培训内容,很多企业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培训内容嗦,范围大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乡镇企业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原则,同时在考核结束以后要做到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够上岗。

结语: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进程红,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企业发展新的变革,基层乡镇企业的数量也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增多,同时关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乡镇企业是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带来收益,拉动地方经济,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劳动者的自身安全也要受到重视。但是现阶段乡镇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资金的投入,体制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方面都有待加强。所以安全管理还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篇8

一、目标任务

(一)总目标:“一杜绝、一遏制、一控制”,即:坚决杜绝发生较大以上事故,遏制一般事故发生,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区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确保不发生影响较大的。

(二)建立安全生产“三方”责任制度。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遵纪守规责任制。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三级”安全信息网络。

(四)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网络。

(五)确保重大节日期间、重大活动、重点监控部位不发生安全事故。

(六)管辖范围内危险源点清楚,并切实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七)严格执行对安全投入的要求,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装备设施、经费、职责与责任落实。

(八)建立一般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体系。

(九)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告知承诺书覆盖率100%;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含分管安全负责人)参加培训和再培训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一般隐患整改率力争达98%以上,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完成市、区、街道各级政府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项目的整改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从严打击一切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十)组织实施“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完成创建规定要求的各类工作。

(十一)做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作和上级领导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十二)切实履行和完成街道办事处下达的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与措施。

二、检查考核

(一)各社区、园区和直属单位实行年初计划部署、每月组织自查、定期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每季报送《市区蠡湖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书》(附件2)。年中,由街道安委会组织抽查,并通报抽查情况。年末,各单位、各部门在自我考核的基础上,向街道办事处提交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并抄送街道安委会安全生产办公室,由街道安委会组织对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二)检查考核按照考核细则(附件1),采取百分制形式进行,根据考核考评结果,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并与年终经济考核挂钩。

(三)年度考评目标任务的时间段:2012年12月1日0时起至2013年11月30日24时止。

篇9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13-01

中原油田多年来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坚持“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大力研制推广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和方案,将清洁生产工作融入到油田勘探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HSE管理模式,加强环保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有效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了清洁生产型企业形象。

1 油田HSE管理体系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行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模式,它强调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安全同等重要,对企业进行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和强化技术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体现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HSE管理体系将健康(Health)、安全(Safety)与环境(Environment)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资源等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管理体系,具有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抓好生产现场的环境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削减工作,可以有效地辨识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危害,有利于石油石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有利于减少各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2 油田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原油田在2003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初期进展比较缓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清洁生产在油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外延、轻内涵,重治标、轻治本,还没有传统环保管理模式转变到从源头抓起、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清洁生产上来;二是已经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清洁生产审核阶段,尚没有与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是缺乏清洁生产的投资渠道,清洁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四是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不畅,虽然从油田到各二级单位都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缺乏统一协调,最终还是更多地表现为环保部门单打一的工作局面,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没有足够活力。

3 油田HSE管理体系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

针对中原油田初期推行清洁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我们发现正在实施的HSE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清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中注重与HSE管理的有机结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可以取得双赢,清洁生产审核借助HSE管理体系这一工具,充实新内容,从而加速清洁生产审核的进程。

3.1 领导重视是关键

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尤其是技术部门的具体措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取得领导的支持,是保证清洁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成立了“中原油田清洁生产技术指导办公室”,充分发挥其咨询、督导作用,为各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并及时进行督导和检查,并组织专题讨论、协调和统一实施标准,及时解决审核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快清洁生产实施进度;并充分利用HSE管理体系这一有效工具,将清洁生产管理纳入HSE目标管理,将清洁生产的理念融入到HSE管理之中,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清洁生产理论、目标与运行模式,得到油田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得清洁生产在中原油田顺利推行。

3.2 全员参与是前提

在清洁生产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将清洁生产培训与HSE管理体系培训合二为一,充分利用HSE培训体制,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员工清洁生产意识,一是收集清洁生产典型案例,编写油田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用事实说明油田存在着巨大的清洁生产潜力,证明实施清洁生产能为油田带来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清洁生产培训,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对基层单位技术骨干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清洁生产理念、掌握清洁生产知识、熟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编制方法、具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技能,组成油田清洁生产实施和审核的主力军。三是各基层单位充分利用HSE周一活动和技术课,组织员工学习清洁生产知识。四是中原石油报不定期刊登清洁生产稿件,对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清洁生产舆论氛围。

3.3 各部门齐抓共管是重点

清洁生产审核需要生产、技术、计划、企管、财务、宣传教育、安全、环保、技术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尤其是生产技术部门的参与,他们对生产工艺比较熟悉,了解废物的产生部位及原因,能够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单靠环保部门是制定不出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清洁生产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考核。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以推行HSE管理体系为手段,将清洁生产审核贯穿其中,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参与清洁生产积极性,将清洁生产审核与HSE监督管理考核等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融合,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清洁生产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

3.4 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目标和方案

清洁生产一方面要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要符合清洁生产的理念,研究开发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油田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以HSE管理为基础,确定稳妥可行的清洁生产目标。按照“先急后缓、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合理化建议表、召开座谈会、开展“集思广益献良策,我为环保做贡献”等形式,广泛征集、筛选清洁生产方案。首先立足于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不搞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在条件成熟、取得一定的资金保证和技术支持时,实施中费和高费方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体现清洁生产持续改进的要求。

3.5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推行清洁生产是个不间断的过程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技术和安全是煤矿生产中永恒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煤矿建设过程中也有很多创新技术得到了应用,为了能够保障煤矿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实行有效的技术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打造安全、可靠的精品煤矿工程。

一、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

当前,在很多煤矿企业中,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切实对国家标准进行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遇到问题才想起去解决,而在解决过程发现没有规范的制度,从而使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隐患。例如,很多煤矿生产中没有对机械设备的摆放和使用指定完善的制度,使得机械设备摆放混乱,应用不规范,使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机械设备常常出现损坏,影响了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安全设施和资金不足

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事故,并且一旦发生将对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安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的施工企业为了降低煤矿生产的成本,而限制在安全设施方面的资金使用,使得很多安全设备无法配备完全,没有实现人手一套安全设备,并且还存在着很多陈旧的安全设施,质量不过关,无法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给煤矿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三)缺乏对创新技术的使用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很多创新的工艺、设备被制造出来,并在很多煤炭施工中得到了应用。但是有的煤矿施工企业认为新工艺和设备的应用成本较大,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施工进度延缓,并造成经济成本的损失,于是依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施工,使新技术和设备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发挥。

二、加强煤矿建设中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健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中,应具备几项基本组成部分:施工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复核制度。首先,要加强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并且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并且明确各个流程所需要使用的材料、工艺以及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的具置等。其次,应在煤矿生产开展之前进行技术交底,是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能够熟悉施工的具体情况,以便开展科学生产。技术交底应主要包括施工合同范围的交底、施工图纸的交底等。最后,应建立技术复核制度,其目的是保障施工技术的准确性,防止由于技术工作的疏忽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二)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

虽然随着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各种管理制度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过于复杂,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都普遍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较为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很难适应时展的脚步,因此,施工人员应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煤矿生产技术新知识的搜集与整合,并吸收其核心内容应用到施工实践当中,使煤矿生产技术更加创新,提升煤矿生产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保障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煤矿安全文明生产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

进行科学煤矿安全文明生产的前提,是要做好施工前期的隐患预防与控制,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准确安全隐患进行识别,一般来说,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是人、物和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在施工开展前期,应积极对这些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首先,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自觉对施工中的各种材料、设备进行科学操作,防止出现安全。其次,应重视对施工现场物料的摆放,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明确对材料和设备的摆放位置及保管方法进行严格规定,防止材料、设备受潮、受暴晒,或放置在不安全位置。最后,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及时、动态的管理,对施工中的各种变化发出及时的反应,保障施工全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二)优化煤矿生产安全技术

安全系数是设计和施工中所应当考虑的因素,所有的施工技术、材料、设备都应在安全系数范围内进行选择,从而保障设备和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在对技术方案和煤矿安全文明生产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在考虑到效益的同时,注重安全系数的提升,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逐一地分析。并且,还应尽可能科学地选择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并且根据科研水平的发展适当选择更加高新的技术和更新的材料,才能够完善传统施工技术、材料和设备中的问题,提高安全系数,进一步保障煤矿安全文明生产。

结语

篇11

一、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的特点分析

对于许多生产制造企业而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自身实力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效率得到提升;第二,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运作方式;第三,生产场地以及人员结构不稳定;第四,需要加强人员以及资源管理。

二、质量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贯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有组织,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科学化,首先要具备以下的科学管理思想:

1、实行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

不管是对于生产线还是职能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以及标准进行,并且利用科学的指标进行衡量,尽管这样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但是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且通过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方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科学化管理的主要思想是:严格、精确、自律以及试验。这些管理思想要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其中包括企业计划、战略目标以及组织结构等。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集团,都需要科学化的管理思想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自觉意识的境界,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自我意识制度的建立,我们鼓励人性化管理方式,但是一切的管理都要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将科学化管理思想应用到实际管理中来,企业的管理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企业的发展需要产品质量的支持,但是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方法,但是企业质量管理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且依然严峻。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将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结合起来,激励和约束机制共同作用,才会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构建有效地企业管理制度,就要将企业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企业产权清晰以及坚持法人治理结构,才会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心,它可以有效地发映出一个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知名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质量足够好。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的走进寻常家庭,并且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更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好的生产企业而言,生产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理论以及概念,其中比较有效地一个概念就是ERP管理系统。不管是信息、物料还是资金都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会流通,而且物料的价值不会自己增值,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才会得以实现。ERP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并且可以利用实际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以及改革需要,对实际的管理以及业务流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ERP系统包含多个模块,其中包括财务、物资、计划、车间以及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等,并且为企业的管理构建了一个迅速、全方面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可以阿精不同的企业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然后通过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最后系统会生成数据分析报表,通过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PIMS系统也就是项目管理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工具,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这种系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得以实现,为项目一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为其管理提高必要信息处理结果和管理依据。PIMS系统主要采取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进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然后找出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它具有的主要有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以及合同管理等控制模块。

对于前面的ERP系统而言,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是针对于企业上层管理,但是缺乏对工作车间的直接流程的管理,对于现场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也就存在缺陷和不足,仅仅可以向管理层提供必要的数据,但是实际的现场管理还需要MES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MES也就是制造执行系统,他可以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对现场的实时事件进行管理报告和分析处理,因此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将管理层与现场层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

四、总结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发展,企业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管理的诸多系统,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人力资本地位上升以及系统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程度的步伐,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发挥全面资源的运用,迎接新的挑战。

篇12

随着世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也从原先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逐渐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高价值的生产模式,这同时带来的各种生产上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单一使用一种类型的改善策略就能够完整解决,这就萌生出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进行结合的管理方式,即精益六西格玛LSS(Lean Six Sigma)。如何将两者整合在一起,整合在一起的效果是否能超越单独实施精益生产或者六西格玛的效果,一直是近几年制造业和质量改善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

1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对比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相比较,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些许各自独特的方面:

1.1 文化的异同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尽善尽美”,和六西格玛追求近乎完美的质量目标都是相同的。但两者起源不一样,精益生产是来源于日本的文化,六西格玛则是来源于美国的文化,东方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管理思路上的专业化,流程制定完善了,执行者只需要按照流程办事就可以了。

1.2 运作管理方式的异同

两者实施改善的方式都是参照PDCA质量环的方法,如图1所示,也都是基于整体流程上的改善。但精益生产是通过增值动作的不断累积,来进行流程的改善,而六西格玛则更侧重于对管理模式的改良,并在DMAIC的循环下完成最终目标。

1.3 过程投入的异同

两者都强调改善并不能一次性成功,好的改善应该是一个不停做自检的闭环,以此不停的循环改善下去并无限接近终极目标。但精益生产采用的是持续的改善策略(Kaizen),通过不断地提出Kaizen并解决,是整个团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相对来说投入成本不高。而六西格玛强调的是管理层面的突破进展,每个DMAIC项目都应该有其突破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财政投入也较大。

1.4 分析问题方式不同

精益生产采用的是走动管理(Gemba Walk),在现场发现问题,并直截了当的解决问题。而六西格玛强调的是对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避免仅凭经验去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能发现深层次的隐患和问题的根本原因。

1.5 改良对象不同

精益生产的敌人是浪费,通过消除过程中的浪费,最大化的节约成本,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率。而六西格玛则更关注过程中的变异,通过减少过程波动来优化流程,它认为波动是产生浪费的最主要途径。

2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六西格玛管理是局部性的,精益生产理论的优点之一就是对整系统过程进行管理,这一点上可以为六西格玛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项目框架,指引六西格玛向更有价值改善的方向行走。

(2)精益生产依靠着专家人才的特有经验,直截了当的解决问题,但这大多数只能仅限于现场的简单问题,而对于复杂问题,精益生产的解决方式缺乏效率且浮于表面,缺乏对知识和结果的规范,很容易出现反弹。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对于复杂问题则更有效,在控制变异或者波动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消除了浪费,而且六西格玛管理中有很多有效的科学工具和方法,可以在规范的改善体系中进行一系列活动。

(3)一个改善项目的成败,并不是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是改完后的控制变异和波动,其中控制变异的对象就是人、机、料、方法、测量和环境,很多情况下各种先进的想法都成功的在现实当中执行,但因为对变异控制不好,导致整个系统渐渐偏离轨道,导致了其他的问题再次发生。六西格玛在控制波动方面有很多强大的质量工具,可以强有力的帮助精益生产项目当中发现的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可以帮助精益生产已经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控制变异,保护胜利的果实。

(4)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都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精

益生产中有很多分析客户价值的工具,可以很好的为六西格玛分析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依据。

(5)从项目管理的模式上来看,精益生产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依靠广大员工的努力,而六西格玛管理,则更注重精英的作用。但任何一个改善项目甚至是团队公司,想要成功必须依靠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而非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精英和普通员工一起向着同样的目标进行共同的合作,相互配合才能用不同的知识解决问题[1]。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这两种管理模式相比较,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一些独特的方面。精益生产侧重于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使每个员工在工作当中都具备精益的思想,时时刻刻、想方设法、随时随地的节约时间人力成本;六西格玛则更侧重于对数据的无限追崇,通过利用统计学原理,对在企业当中的各个工种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为决策者提供各方面改善的有效佐证,使得每个改善的原因更加具体化、清晰化、数字化,也给每个执行者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去做每个改善动作。

精益生产在处理变异的方面缺乏有效的定量化管理手段,而六西格玛在管理上是自上而下的CEO工程,过程漫长且成本高昂,虽然成功之后的效果显著,但是很难融入到每个员工当中,这两个主要的缺陷也造就了两者结合的必然性。六西格玛可以给精益生产消除变异提供成功的方法和工具,精益思想则在六西格玛管理的漫长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短线成果,并培养企业当中每个员工的精益意识,使得六西格玛的事业更加稳定更加有效的达成。

所以二者最根本的差别是一种是文化,另一种是体系和工具。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这两种管理思想结合在一起,各自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显得是大势所趋,具有1+1>2的潜力,将二者结合起来是可行的,也是时展的必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