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8:18: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五步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
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 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2.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3.五步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1]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因为我国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汉语外,很少接触外语;[2]学习材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材;[3]进入青少年期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步丧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是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主要途径;[4]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改革旧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 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五步教学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每个步骤教师应承担的任务,《教师教学用书》中已阐述一清二楚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这里简单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步教学法与 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每个环节的顺序与时间要严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复习”是温故知新,以往教师只是简单概括上一节课内容,而五步教学法应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以对话形式既复习知 识又复习技能,时间不宜过长,约7、8分钟;“介绍”是讲解新课内容,时间只能占用1/4课时,否则又成了满堂灌形式;关于“操练、练习、巩固”是三个环节,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老师没有进行充分操练,就匆匆进行俩俩对话,结果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乱哄哄;有的害怕“练习”阶段自由对话、做游戏会影响课堂纪律,干脆取消练习;有的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口语练习,整堂课热热闹闹,忘了“巩固”阶段应落实到书面练习上。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变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确地运用五步教学法,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三、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五步教学法相比:
1.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五步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1 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1 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 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 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 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 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 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1.2 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 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 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与语言习得规律完全吻合的,例如教材中语言材料的选择与编排,以及学以致用的 教学目的。五步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形式更是符合习得规律。克拉申认为:流利的口语是不可教的,只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自然形成,课堂上大量的操练和练习,不就是为语言的习得创造条件吗?另外五步教学法教学形式生 动活泼,灵活多样:对话、表演、唱歌、游戏,就是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感过滤”的学习环境之中,去学习 可理解的、有趣的(i+1)学习材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场所。
【基金项目】湖南省精品课程 湘教通【2009】252号;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02-01
课堂气氛,是指弥漫在课堂教学空间中的能够影响师生行为过程的心理因素总和。教师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能有超常的发挥,思路特别敏锐灵活,学生同样求知欲望强烈,参与意识很强。为追求在“活而不乱,静而不死”的互动式默契中,师生之间完成智慧的碰撞,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五步主导课堂气氛
1.1课堂纪律的撑控
1.1.1严格考勤
课堂考勤工作是高校学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到课率的一种手段。以2013年上学期本校高分子111-113班级(126名学生)的电工学课程为例:若严格考勤,到课率达99%,若放弃考勤,到课率不足85%。
1.1.2要求即时笔记
笔记的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课堂笔记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突出重点与条理,加强学生课外复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作用不言而喻[1]。若课后教师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鼓励、督促学生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笔记,更能牢牢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以2012年下学期本校数媒101-102班级的电工学2为例:数媒102班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较多,期末考试的优秀率较数媒101高出差不多10%。
1.1.3个别情感教育
情感在教学实践和应用中有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把这种方式所传递的情感信号(教师的教学态度、人格特点、对学生喜爱、厌弃等态度)称为“看不见的课程”。这种“课程”会微妙地进入教学过程,因为学生对此很敏感[2]。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情绪情感的“移情”特点,去引导和感染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把教育情境中的一切社会要求转化成学生自身的内部需要,成为推动行为的内部动力[3]。
1.2形象生动、幽默的讲解
针对某些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例如:《电工学》第八章《旋转磁场的数学表达式》是一个教学难点,若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进行讲述,会使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帮助学生理解三个在气隙空间对称放置的脉动磁场合成为一个在空间旋转的磁场这一过程,如果用flash软件制作出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就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模拟动画,迅速理解复杂抽象的各知识点。
幽默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奇妙的,它可以化平淡为有趣、化沉闷为笑声、化腐朽为神奇。著名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例:在学习语文双关修辞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宋朝有一书生,觉得自己比欧阳修强百倍。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去会会欧阳修。他出门,就诗兴大发,随口赋诗: “门前一棵树,两只大丫杈。”吟到此处再也吟不下去,这时走过一个人来接着吟道:“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为花。”书生一听,甚为崇拜,决定与此人一道去拜访欧阳修,和欧阳修比个高下。于是两人同坐一条船,书生又吟道:“两人同登船,去访欧阳修。”无奈吟到此处又吟不下去了,这时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这则逸闻既让学生懂得了。“双关”的含义,又让学生体会到弦外之音的妙处[4]。
1.3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教学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目的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等。从而达到巩固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应该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1.4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恰当好处的表扬
著名的教育家詹姆士有一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的确,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尊重,尤其是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选择恰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巧妙的方式表扬学生,往往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行为习惯上自我约束[5]。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亲身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就发现受到过我表扬的学生,他们对我的课变得更感兴趣,而且很乐意与我进行交流学习。
2.教学效果
“五步教学法”在我校电气学院、计通学院、理学院、冶金学院等试点施行,已见成效。以理学院《电工学》教学为例,该五步教学法首先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且在2012年学生评教系统中获得高分。
3.结束语
“五步教学法”的建立,加强了教学中各环节的管理,不仅使教学更加科学、生动,而且使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提高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反思各教学环节并做出相应改善,以便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尤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J].新课程,2011(1)32.
[2]韩向前. 课堂气氛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3):6-14.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讲的就是有效的提问要适度这个道理。例如,《秋天》一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的重点是品味诗歌的语言。而学生们对诗歌中一些朦胧的表达方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可以设疑,问题由易到难。我设计的四个问题是:(1)把每一小节诗歌想象成一幅图画,你能给它们分别起好听的名字吗?(2)“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的妙处是什么?(3)“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格?(4)怎样理解“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二步:合作探究,即搜集论据
为了便于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互相激发灵感,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组内学生的合作探讨以及组间的公平竞赛增添了他们研究和解疑的热情和欲望。通过各抒己见,互相辩驳,取长补短,组员间产生一种积极互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参与讨论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比如,“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格?在这个问题中,“通感”这种修辞格,学生比较陌生,我先启发学生“笛孔”里流出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笛音,再从听觉到嗅觉和触觉,引导学生理解通感这种修辞格,进而体味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夏夜所带来的温馨、甜美的感觉,一起保留到了秋天那种意境。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搭建阶梯,拨开迷雾,寻找论据,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合作伙伴和一种资源,这样又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在整个求证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仍是主体。
第三步:表述解疑,即把分析问题的结果表达出来
学生们围绕特定问题进行了一番合作和探究之后,形成一种结论,接下来就是要把本组的见解和主张表述出来,供大家评价。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让小组选出代表,把他们探究得出的结论组织成完整的论述,然后让其他的组进行补充或争论,这样组与组之间又形成互动,学生受到的启示和获取的信息就会更加丰富,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第四步:评价,即对表述的解释加以点评
评价分为两种:一是原则性的问题,答案核心必须统一;二是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未必统一。开放性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只要合情合理,表述完整,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这类题目能给学生充分广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交换角色,续写出最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有向善的,有内疚的,有邪恶的,多种多样。
1.师生问答法。教师可以采用任意口头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迅速作出反应;也可以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连锁操练形式,训练学生灵活多变的表达能力。
2.看图复述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多媒体直观展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视觉的刺激,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单词,或要求学生用英语快速地描述图上的人、物和景象等。
3.串词联句法。教师提供关键性的句型和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快速替换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句型掌握的熟练程度。
4.游戏表演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言游戏和角色表演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二、介绍(Presentation)
在完成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呈现教材内容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等将单词词义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教师的发音,边联想单词的词义。通过眼看、耳听、脑想等多种感官有机配合、协调活动,使得学生第一次感知的印象既形象直观、又直接深刻。在学生建立起音、义的直接联系之后教师再引导其进行该词的书写,通过跟读和拼写,就能大大提高学生识记的效果。同时,对话和课文内容的介绍也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应尽量多使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创设语言环境,通过边说边演和以动作、手势、表情等为辅助的手段,使学生在具体、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话语的意义。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介绍新的语言材料的同时用英语组织教学,就会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语言的氛围中,从而使听觉和视觉协调活动,将感知、思维和语言紧紧结合起来。这样输入的语言信息不但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理解、主动运用语言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真正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再分析有关句子的结构,通过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句子中具体说话时的时间、地点、条件、在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和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类比,使学生真正理解其语法内容,避免和减少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出现错误。
三、操练(Drill)
在学生感知了语言材料后接着教师就应对其进行操练。这种操练是以使学生掌握结构形式为主要目的的。习惯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没有模仿和重复,就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记忆单词,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句子。教师要精心设计操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操练。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既是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指挥者。操练的方法可以有跟读法、复述法、替换法、并句法等。通过这些操练形式,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组成结构句型的有关的词,还要模仿它的语音语调,做到准确无误地记住句型,甚至无需教师的帮助就能够脱口而出。在操练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地变换操练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使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去进行反复操练。在操练中教师要努力兼顾集体与个别,更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避免因操练形式单一而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又能扩大活动面,保证操练的密度和广度,有效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提高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
四、练习(Practice)
1.师生问候
这是每堂课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的一个环节,是师生间的一个互动环节,如:T:Hello,boys and girls!Ss:Hello,Miss Hou!或T:How are you?Ss:I aln fine,thank you!等,亲切的问候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为导入下好铺垫,
2.Chant
我们往往会以说唱chant作为热身活动,说唱与所学知识有关联的chant,可以激发起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积存,Chant环节乐感较强,有节奏感,在英语课堂中,一边打着节拍,一边说唱chant,全身活动起来,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注意力便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兴趣便不知不觉地提了上来,
3.唱歌
英语歌曲朗朗上口、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法宝,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英语歌曲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内容可以大大改善课堂的严肃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为下文新知识的呈现做好铺垫,
4.游戏
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游戏给语言学习带来快乐,也使儿童得到放松,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魔力眼(Magic Eyes)、头脑风暴法等,
二、知识的呈现—认知
知识的呈现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画、卡片、TPR,帮助学生感知、认知单词、短语、对话,教师用直观的手法展示新知识,学生也直观地感知新的语言材料并从中获得操作的模式,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
如:在学习句型"Whatale you doing?”时,教师可做动作问学生:I aln reading a book,What ale you doing?同时把该句型书写于黑板上,或出示事先写好的卡片,然后教学生回答:Idrawingpic—tures,然后,可让学生排火车练习问答句,
三、巩固练习
1.机械操练
模仿练习的组织形式可多样化:
(1)Practice in pairs:同座或后两人操练,
(2)Worksingroups:小组练习,
(3)Practice one by one:排火车练习
(4)男女生分组练习,分大组练习,
2.情景操练
创设情景进行英语教学,如:利用图片、简笔画、单词卡片、多媒体等一些有效的情景教学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操练,使学生融入到真实的英语情景中,能够做到真正运用英语,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教授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句型时,可以出示动物园的图片,创设一起到动物园参观的真实情景,孩子们会带着好奇心,轻松愉快地学习,不知不觉学会了单词和短语,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有效教学,
四、应用一拓展应用
综合应用是在替换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控制,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把单项的语言技能提高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一步跨度大,练得好更能达到活用的水平,要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需借助情境、图表、实物等直观手段,比如: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回答,教师读出听力原文,空出答案,让学生根据教师及其卡片或实物来提供答案,
五、课堂小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及时反馈,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倍感兴趣,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要求逐步地还课堂、还自主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结合我这几年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拓展洋思教学模式,尝试五步教学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在此,谈谈具体做法。
第一步,恰当创设情境,合理导入课题
一节课导得好,引得巧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轻松愉快地进入情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并能长期记忆,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入新课,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导入型。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来引入新课。
(2)实验导入型。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实验作为引入环节,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本节课开个好头。
(3)开门见山型。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直接点出课题,揭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4)承上启下型。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前启后导入新课,或者结合上节课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他们可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保证,也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
在学习目标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摸得着、够得到,分层次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出示学习目标或探究活动要求,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在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学生独立学习模式,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巡视、督查,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或学习小组,并掌握学生自学中的困惑。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取得实效。
第三步,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升华
这一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环节,主要形式是老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检查,学生作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的、懂的,基本不讲。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初中,生源质量差,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对教学重点、难点和自学中的困惑,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讨论等形式,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更正错误,寻求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力争做到让学生“解惑”。这一环节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对优等生也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拔高性的教学,所以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求老师要对课标、教材吃透,对学生自学情况完全掌握。
第四步,小结归纳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小结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好的课堂小结,可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一般用3~5分钟时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浓缩提炼,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结构,深化、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结环节中,新课教学中一般采取总结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章节复习中,我一般采用网络结构式,将教学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第五步,检测学习效果,获得反馈信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93-01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传授与能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把握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针对传授内容灵活施教,是处理好上述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自由随意性的教学,使教学的结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他们学得轻松自然,学得扎扎实实。
在小学数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学校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教学成果基础上创立的,它把每堂数学课的教与学、讲与练分为五个步骤: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尝试、巩固性练习――评讲――独立性练习。
一、复习旧课
数学课的内容联系性极强,一节课没学好,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即使上一节课学会了,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也可能会忘记。因此,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复习旧课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内容不应只从上一节课、这一单元内容或这一册中去考虑,而应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体系上去考虑,找出与所要讲的新课内容有联系的部分去复习。比如教“小数的加减法”时,就可从“整数的简单计算”一章中找出相应内容进行练习;教“分数的四则运算”时,就可从“两、三步计算的试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章节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内容既好又精又妙,好就好在与新传授知识联系紧密,精就精在可举一反三,妙就妙在通过练习能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促进新授知识的学习。复习性练习的方法应多样化。口算、板演、问答、复述等均可运用,要防止简单、单调、枯燥乏味。要掌握好时间节点,不能影响新课任务的完成。
二、讲授新课
每讲授一堂新课,先让学生在课外或课堂上预习,教师要提出预习的要求,然后由学生自己看书,并且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结合新授课的讲解进行解答,或者由学生进行讨论解答。这样,教师讲有重点,学生学有目的,使教与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否则,如果教师盲目地去讲课,往往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教师却花费了很大气力,学生真正不懂的内容教师却忽视了,这样就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要使他们消除种种顾虑,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不论提出的问题简单与复杂、科学与不科学,都要肯定他们的精神,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他们明白道理。讲授新课要特别注意少而精,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或者通过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做好点拨工作,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对于学生难以弄懂的问题,教师要舍得花气力去讲解,不能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直到他们弄懂、弄通为止。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问题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动脑筋,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分析思考。要记住陶行知的话:“一切真理要由学生去获得,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三、尝试、巩固性练习
一个新的知识讲授后,必须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教师根据练习反映出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改正教学方法。尝试、巩固性练习主要采取板演形式,选用基础题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
四、评讲
主要是对尝试、巩固性练习中反映出的情况进行分析,评讲的形式应分为教师点拨、学生主讲,在评讲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板演提出追问,追问的目的应是使学生的练习入“理”入“法”,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问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解决问题,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五、独立性练习
每节课要安排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练习时间,这是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的练习题要有基本题、变形题、综合题几种,还可采用选择、填空、判断、改错等多种形式。通过独立性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独立性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巡视,若发现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进行提示,但要注意保持教室的肃静。
以上五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讲授新课是五个环节的核心,其他四个方面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中心,步步扎实、环环相扣。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强调教师的讲,更强调学生的学,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教师系统把握教材,注意纵横联系和区别,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智力得到发展,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传统教学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对象,忽视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其实,在课前让学生自读教材,能有效地促成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针对学生自学可以利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教师下发教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来对基础知识在阅读中掌握.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定理、概念一类的基础知识而进行.二是让学生自拟提纲,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适用,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学会把握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学习.
教师提供的提纲可以是知识点的归纳,如“光的色散”教学提纲设计为:(1)光色散现象,(2)光色散原因,(3)光的三原色,(4)物体颜色的成因.也可以是问题性的引导,如“电荷”教学提纲设计问题: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需要具有什么条件?两种电荷是指哪两种,它们之间的相互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概念和条件,正负电荷的排斥和吸引规律.
在自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目前,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咨询,在自学中先解决基础性问题的模式逐步得到应用,教学中教师也可采用导学案的方式来进行.
二、实验找规律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中有大量的演示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能力发展;同时,在实验中,直观的操作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在随堂演示实验中,教师需要注意,并不是每个实验的器材能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自创实验”,即让学生根据实验需要自己找器材而进行实验.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压强小桌”的设计,不但加强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让学生在实验中的讨论、探究中获得了对压强的理解.
在实验中,因实验步骤、器材选择等将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教师不仅要明确实验步骤,还需要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结合学生的实验过程来进行总结.
三、讨论得结论
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光是靠自学和实验还不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实验中的讨论来获得结论.在讨论中,教师需要注意:
首先,要为学生确定讨论的主题.
例如,在讲“运动的快慢”时,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汽车和火车的运动的快慢,骑自行车和走路的运动的快慢来作为示例,然后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对“快”和“慢”的理解.
其次,讨论的形式要开放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对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提示.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在学生对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讨论总结后,教师要强调,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对同一导体而言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是电压和电流成正比.
此外,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的观点教师要进行归纳,以便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总结促升华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包全场,总结也基本由教师完成.这里笔者提倡由学生来总结,教师引导,即让学生对自学、实验、讨论中形成的知识点以树状图或序号排列的形式来进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47-0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农村中学老师,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出成效。现将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步:设情引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能力,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即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也能用意志去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每节课我都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Flash软件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并不了解这个软件,而且第一节课主要介绍的都是软件的基本认识,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播放一个学生都喜欢玩的小Flash游戏或一段同学喜欢的《猫和老鼠》动画片,告诉他们,这些动画或游戏就是用今天要学习的软件制作出来的。这时学生就会非常怀疑,真的是这个软件做出来的?怎么做出来的?我能不能也通过认真学习做出让大家喜欢的动画片?……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发出非常想学会这个软件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这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确实非常有效果。
第二步:开放思维、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学科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操作性。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只有给学生足够的自己动手、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诱发他们的自主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教材中的“一起做”、“练一练”、“日积月累”等活动栏目,我常使用的方法是给予简单的提示,或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绝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往往比教师演示,学生跟着一步步进行模拟练习更能收到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中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会非常有成就感,而且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最不容易忘记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开拓了思维,提升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了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第三步:解决问题、合作交流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最突出的现状,就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一些操作而不愿意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操作也不敢动手进行尝试。如果教师挨个辅导,又分身乏术,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大组,大组里面两至三名学生再划分小组,操作较熟练和操作不太熟练的学生有机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有如师徒结对。在互助学习中当“老师”的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体验到一种“老师”的责任与自豪感,密切同学关系;当学生的因为有“老师”耐心讲解帮助,同龄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快速掌握操作。这样就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几节课后我会制定几个专题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对学生技能再提高和团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让学生完成一个关于“神九”飞天的主题简报,这需要各学习小组同学合理分工,搜集资料,资源共享、分析整合,交流评价。从而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任务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每名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活动结果,真正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实现活动小组“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师生共同参与,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四步:知识迁移、提升素养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操作要点进行回顾整理,使新旧知识之间达到结构化、系统化。整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学生制作课件时,我并不单纯让学生只学会课件制作的技巧,更多的是在内容上与很多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明白这门学科不只是来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更是通过计算机学到学科以外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在进行这些知识整理时,能有效将各软件之间进行知识迁移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同时还能运用所学解决自己的实际生活问题,把计算机当成学习其它知识的好助手。这样可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益于树立学生终身学习观念。
(1)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
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有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行成技巧。
2、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习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用外语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惰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 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3、五步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1)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因为我国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汉语外,很少接触外语;(2)学习材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材;(3)进入青少年期的中国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步丧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是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主要途径;(4)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学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改革旧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五步教学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每个步骤教师应承担的任务,中已阐述一清二楚,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这里简单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步教学法与传统教学不同,每个环节的顺序与时间要严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复习是“温故而知新”。以往教师只是简单概括上一节课内容,而五步教学法应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以对话形式既复习知识又复习技能,时间不宜过长,约7、8分钟;“介绍”是讲解新课内容,时间只能占用1/4课时,否则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关于“操练、练习、巩固”是三个环节,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老师没有进行足够的操练,就匆匆进行俩俩对话,结果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乱哄哄;有的害怕“练习”阶段自由对话做游戏会影响课堂纪律,干脆取消练习,有的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口语练习,整堂课热热闹闹,忘了巩固阶段应落实到书面练习上。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往往会变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确地运用五步教学法,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趋成熟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三、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五步教学法相比:
1、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五步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法教学课堂,如何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所以,我们在学校“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改变以往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打造出高效有趣的语法教学模式。
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的语法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步:
1.导学
首先,教师提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力求把复杂知识简单化,语法知识条理化,着眼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预习新的语法项目。同时,引导学生预习学案时初步记忆新的语法知识,注意新旧语法知识的联系,着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当堂反馈练习并说明理由。
2.检测
教师趁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第一步采取各种方式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发现学生在哪些地方理解掌握的不到位。
3.探究
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研究语法知识的内涵与相关语法知识的联系,梳理知识点,学结与归纳类似的语法现象,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应巡视教室,倾听并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把课本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网络里,同时解答学生疑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语法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点拨
语法教学不能脱离开语言情境,如何设计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应用的语境,点拨学生在应用语法知识时的注意事项是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知识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练习,在运用过程中深刻领会语法知识的要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肯定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在点拨时语言力求精炼准确、一步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高效有趣的语法课堂。
5.评价
每节教学案上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的反馈练习,学生首先完成预习时无法完成的练习题,然后各小组到台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尽量多使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成就感,能体会成功的。
除了巧妙运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精心打造高效课堂的尝试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语法知识口诀化
在编制语法类导学案时,我总是尝试着把语法知识编成容易记忆也容易理解的口诀,这样学生学起来会学的容易,也能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比如我在讲序数词时就搜集改编了这样的口诀: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1,2,3特殊记,词尾字母t, d, d 。
8去t 9去e, f来把ve替。遇到ty作结尾,ty变成tie。
若是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还有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改编了这样的口诀:
动词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be用was或用were, have, has变had;
谓语动词过去式,过去时间作标志;一般动词加-ed,若是特殊得硬记。
否定句很简单,主语之后didn’t添;疑问句也不难,did放在主语前;
谓语之前有did,谓语动词需还原;动词若是was, were,否定就把not添。
实践证明,口诀记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语法知识,达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2.语言情境真实化
在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方面,我可谓是绞尽脑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帮我出谋划策,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改编模仿各种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有趣的表演中深切的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语法运用的内涵。比如我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我用了一段学生们在开新年晚会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场景描述他们的活动。学生们迅速地进入了角色,运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了的形象化的描述。因为有了这个真实的场景,学生们迅速的理解了现在进行时态的应用秘诀,整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快很轻松。
还有一次,在学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图片,也巧了,班里有一位同学叫李长春,于是我找了一张的照片,在旁边配了一句话:You should study hard, Li Changchun. I’m waiting for you in Beijing.然后让学生把这个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很快根据要求完成了句子。然后我又让他们看潘长江的照片,旁边的一句话:I’m taller than Yao Ming.”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们不仅对这些搞笑图片记忆深刻,更对所练习的内容理解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