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8:1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临床上一些骨折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1]。由于糖尿病病人的机体抗感染和修复能力下降,手术危险性增加, 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和血糖监测是十分重要。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骨折伴糖尿病手术患者32例,通过正确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全部施行手术治疗。男性24例,女性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例,肱骨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年龄34~76岁,平均56岁,患糖尿病史3个月~8年,平均4.5年。术前查体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尿糖均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手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
1.2 围手术期护理对策与方法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害怕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针对这些情况,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进行入院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列举手术成功病例,体贴、安慰、关心患者,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②饮食指导 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给予糖尿病饮食或术前禁食,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理解、配合,使患者的饮食有计划合理搭配,做到定时、定量,禁食高糖食物,以低糖、高蛋白饮食为主,术前3天进流食,如鲜牛奶、豆浆、米粥等。总之,术前既要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又要保证营养充足,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
③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严密的血糖监测(空腹和餐后2h)可为手术患者血糖的控制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防止血糖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血糖过低而出现低血糖休克。
可以静脉使用胰岛素治疗,也可餐前30min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的剂量可根据血糖高低调节,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5~8.3mmol/L左右,尿糖保持(±)~(+)。④术前准备 术前对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常规进行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2.2 术中处理
麻醉、某些药物和手术刺激可增加血糖水平。合理选择麻醉方法、药物,维持麻醉适当深度。术中一般不使用含糖溶液,主要使用晶体和胶体溶液。术中可适时监测血糖,如血糖过高,可适当使用胰岛素,防止血糖过低。 转贴于
1.2.3 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情 根据医嘱选择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周围皮肤颜色、血运的变化,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切口换药1~2次/d,严格无菌操作。如出现局部坏死组织,及时做细菌培养、试验。将患肢抬高制动,以利血液回流。指导患肢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以利骨折愈合和炎症吸收。
②控制血糖及观察糖尿病的并发症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控制血糖大幅度波动,为减少患者疼痛可使用快速血糖仪采取末梢血糖进行监测,轮流采取不同部位的末梢血,一般采用q2h或三餐前监测、餐后2h监测。注意查看血糖监测结果。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如出现低血糖,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③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饮食。减少静脉补液及用药,尽快将胰岛素由静滴改为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康复。
④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避免搔抓皮肤,防止各种意外伤,观察受压处皮肤有无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一旦感染应及时治疗,会避免潮湿,经常清洗会,毛巾和盆应专用,用后应在太阳下照射消毒。
2 结果
32例患者均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术前全身情况准备良好,血糖控制理想。未发生肺炎、压疮等并发症。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
3 讨论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皮肤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血糖控制造成不良影响。从现代医学心理学来说,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的行动不便和精神抑郁[2]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3]。在骨科护理中,护士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心理护理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显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组织愈合、修复能力差,抵抗病理袭的能力明显下降,从而易引起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麻醉及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又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手术前后及术中血糖水平是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所以血糖控制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32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回顾,可以看出,护理工作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手术后恢复。正确处理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的压力,是一切护理应对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协助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用药、和血糖监测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总之,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然后在从生物体的角度去进行综合的治疗和护理。
参 考 文 献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带有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1],随着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人得到规范性治疗,生存期得到延长,合并骨科疾病需要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我院作为广西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担着全区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2013年—2016年本科收治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手术病人32例,现将围术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病人,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5.3岁;性接触传播21例,静脉吸毒传播11例。
1.2疾病特点
32例病人均为择期手术,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骨折2例和胫腓骨骨折3例,跟骨和肱骨骨折各1例,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结核16例;合并截瘫4例;其中5例有海洛因依赖,合并口腔真菌感染15例,隐性脑膜炎2例,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200个/L15例,≤200个/L17例。1.3治疗和转归根据合并骨科疾病的种类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骨折切开复位7例,髓核摘除术2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6例。术前抗病毒治疗11例,术后抗病毒12例,未抗病毒治疗9例,术前脊柱结核规范抗结核治疗都达4周~8周,并都使用抗生素;肺部感染2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深静脉血栓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颅内感染1例(髓核摘除术),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股骨骨折、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各1例),新发压疮1例(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伤口感染2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1例、跟骨骨折术后1例),死亡1例(髓核摘除术)。CD4+T淋巴细胞在每升90个~870个。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了解CD4+T淋巴细胞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和病程进展[2],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及手术耐受性;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者,适量输注白蛋白,增进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感染及结核者予抗生素、抗真菌、抗结核治疗。
2.2皮肤黏膜护理
艾滋病病人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出现皮疹,应保持皮肤清洁,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抗病毒,皮肤涂擦炉甘石粉,本组有1例病人因皮肤瘙痒抓挠而出现皮肤破溃感染;长期静脉吸毒病人因静脉不规范穿刺亦可引起静脉炎及皮肤感染,应合理安排使用静脉,必要时申请深静脉穿刺置管,但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告知病人不能从此处注入,以防迅速吸收,易导致“过量”,重者造成死亡[2]。本组有1例因静脉炎发生皮肤破溃感染,对于有高风险静脉炎的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治疗;骨折或脊柱结核病人因肢体活动障碍且疼痛不配合翻身,增加压疮发生风险,特别是吸毒人员对止痛药较常人耐受,本组有1例病人发生骶尾部压疮,破溃感染,脓液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予隔离。术前应对病人皮肤进行充分评估,使用气垫床及水胶体、泡沫敷料保护骨突处;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治疗念珠菌及细菌感染,以免黏膜破溃感染引起疼痛影响病人食欲,造成营养不良,予5%碳酸氢钠漱口、制霉菌素粉涂抹。本组病例能及时干预未发生口腔黏膜破溃感染。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科疾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常是病人不配合翻身和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脊柱结核病人术前需要抗结核治疗4周~8周,不能及时手术解除疼痛,加上吸毒人员对疼痛耐受力较常人弱,使用曲马朵、喷他佐辛止痛药效果不明显,需用到哌替啶止痛,但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哌替啶对于海洛因依赖病人可诱发或加重其成瘾性,本组有1例病人因对哌替啶成瘾,用威胁性语言强迫医务人员给其使用哌替啶,因此,要充分进行疼痛评估,合理安全使用止痛药,并要加强精神毒麻类药规范化管理。
2.4呼吸道管理
骨折及脊柱结核病人需长期卧床,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加上免疫功能缺陷,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护士要加强督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引导病人主动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协助其翻身叩背、指导病人正确床上活动、雾化吸入,我们予吹气球法,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一口气吹到底,憋住再呼气,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min~15min,主要通过阻力呼吸器调节来训练病人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3]。观察体温变化,留取痰液做细菌、真菌、结核菌培养,本组病例有两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痰培养出混合细菌和真菌孢子感染,1例热带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病人感染得到控制。
2.5意识观察
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征、头痛、呕吐情况,及时发现病人有无颅内感染征兆,本组有1例病人术后第7天即将出院之时突发意识改变,呈昏迷状,颅内CT提示脑水肿,该病人抗病毒治疗3年,术后未中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500个,脑积液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最终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因此,在整个住院期间,即使过了围术期,病人生命征、各项指标正常,护士也应继续注意观察病人神志、体温变化,警惕颅内感染发生。
2.6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静脉内非正常凝结而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更甚至出现死亡[4],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术后7d~10d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有1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对此术前应充分评估,对合并有高危因素病人,如长期静脉吸毒外周静脉遭到破坏的病人应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避免外周血管穿刺;对于需长期卧床特别是脊柱结核疼痛明显病人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在使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期间予病人翻身、双下肢功能锻炼。根据病人情况予其被动或主动抬高下肢,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训练,行气压治疗,每次30min,每天2次[5],必要时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抗凝。
2.7伤口护理
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伤口不易愈合甚至感染,本组病例中脊柱结核术后伤口感染1例,病理检查脓液呈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抗酸杆菌,经伤口清创、负压持续吸引及伤口二期缝合后伤口愈合出院,1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流脓,钢板外漏,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伤口愈合非常重要,不需要禁食的病人,营养师制订营养补给计划,尽量从肠道补充营养;术前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充分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换药时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出现伤口感染征兆,应增加换药次数,出现脓液分泌物流出要及时取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素;对于培养出结核杆菌的伤口经初步清创后注入链霉素粉剂抗感染。
2.8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骨科疾病就医而发现合并有艾滋病的,面对双重疾病的压力,加上对手术成功的不确定性,害怕加重病情,促进死亡等,常出现不接受、恐惧、失望、焦虑等消极心理,护士应向其说明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已不再认为是“不治之症”,骨科手术技术现已很成熟,并举例成功案例,只要按要求抗病毒治疗,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让病人看到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
3讨论
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围术期的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手术良好预后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在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现,并发症不仅仅发生在围术期,有1例病人在出院前1d出现颅内感染征兆,1例病人在出院后1个月发生伤口感染,因此,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并加强术后随访;皮肤护理亦不能忽视,艾滋病病人皮肤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加上截瘫病人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疼痛不配合翻身,更易发生压疮,且压疮伤口不宜愈合,因此我们应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加强压疮风险评估,有效止痛、予气垫床、减压敷料保护骨凸处;有学者主张,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每升<200个,术后各种并发症比例明显升高,增加了手术风险,HIV/AIDS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也远高于正常人[6]。但是也有文献报告,CD4+T计数的降低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7]。本组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其中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5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护理措施相关;有海洛因依赖的艾滋病病人术后疼痛感异常明显,对此类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病人对疼痛耐受性,了解既往史,吸毒、戒毒情况,是否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及有效沟通,治疗期间继续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慎用哌替啶止痛,警惕病人对精神毒麻类药物成瘾性,做好毒麻药安全管理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随着艾滋病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手术解决骨科病痛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做好骨科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还要充分考虑到艾滋病这一疾病的特殊性,怎样能更好地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手术前风险评估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仍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储爱琴.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现状及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841086.
[2]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4B):4952.
[3]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病人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J].2015,15(3):189191.
[4]侯颖周.46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8):380.
[5]徐晓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8587.
一、引言
骨科病人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可有不同程度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给病人心理、生理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加之卧床治疗时间长,在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做好骨科护理工作意义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骨科恢复除受伤部位、创伤大小等疼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骨科治理新技术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近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固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和理论,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相应的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是就内固定技术来说。术前一般不需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所以现在术前皮肤护理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另外,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是就微创技术来说,通常是在监视器下完成的手术,所以,手术护士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系统的良好维护也是必不可少。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创伤较小,但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并发症。比如关节镜手术易导致胭动脉损伤、胸腔镜手术易导致血气胸等。因此手术后的观察很重要,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下肢的血运和感觉运动的变化,患者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发生。
三是就支具的发展来说,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艺的影响,支具治疗一直未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得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仅能防止患者出现垂腕垂指畸形,同时可以锻炼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所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炼。
三、骨科护理常规部位注意事项与技巧探讨
骨科疾病现在已经是一种高发疾病了,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上班族还是运动员,那么,骨科护理的常规事项有哪些?
本人认为,骨科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二是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三是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其次是要做好骨折部位的处理,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二是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并使用TAT测试;三是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四是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五是让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时刻关注患者的异常不适、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四、做好骨科护理的策略探讨
1、采用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推动着护理服务理念的改变。要求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倡导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做到真正关怀、关爱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骨科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创伤部位各异,住院时间长,对知识需求量大,因此教育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口头宣教、文字宣教、手把手宣教,现身说教法等。
健康教育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创伤病人入院后,当班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体现人文关怀。第二部分,如要进行手术,手术前教育护士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当班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及亲属的心理需要,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手术后教育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去枕平卧及进食水的时间、目的,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2、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
根据患者类型做好引导工作如下:第一,对于牵引病人。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做预防褥疮护理,指导患者使用吊环抬臀。时刻注意保护好牵引装置,告知牵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第二,对于石膏固定病人。搬运、翻身或改变时,进行护理需要防止石膏折断。第三,对于骨折外固定病人。定期更换敷料,暴露患肢要注意保暖。第四,对于骨折内固定病人。要协助患者进行体能活动,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第五,对于断肢(指)再植病人。护理主要在心理、精神上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术后窒温保持在24℃以上。术后l周内用持续可见光照射再植肢体,距离33―50cm,局部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告知患者禁烟酒,予禁烟环境。
3、有指导性地推动病人做康复锻炼
一般骨科患者病人怕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病情,不愿合作,因此这个时候最应该的是主动引导病人康复锻炼,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对此,一是要鼓励病人进行患肢远端关节伸屈及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二是告之病人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每次肌肉活动控制在20―30分钟,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分钟,受伤早期每次可先5―10分钟锻炼;三是引导病人逐日延长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幅度。
同时,护理还可以指导病人用捏拿法进行患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告知这样做不但不能加重病情,反而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肢端消肿。
参考文献:
1. 王月莲,尤泯,宋娟.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责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8)赵祯,刘益兵. 对骨科患者实施需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中医正骨,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