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28 08:18: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慧课堂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智慧课堂的特点

篇1

一、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层次化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发展为核心

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不仅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而且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兼顾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教学情境,在智慧课堂的英语教学中,预设每一学生不论其学习水平的高低,都能在课堂上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新的知识生成,学到发现问题,分析并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并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所改善。如笔者在教学中播放的视频、音乐、展示的图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在观察,体验、感悟中不断提升自己知识能力以及改善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环节设置具有多样化、灵活性、选择性、有序性。

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环节设置时,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多媒体课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不同的形式各样的教学环节,并可以随时调整以有利于教学,因此它在教学环节设置时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对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可更具课堂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课堂时间的有限,选择适当的教学设计的活动,并可进行跳跃式教学把相关的知识链接起来。由于是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进行教学,就可以避免因教师的备课不充分而导致遗忘教学内容现象,这样以来整个教学流程就比较有序完整。如笔者在进行本节课设计时,就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如skimming 、sanning 、careful reanding、 discussion等其中有问题情境,推理判断和辩论等活动。

(三)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动性、自由性、主体性和交互性。

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的活动,不论是教师的活动还是学生的活动都具有多样性主动性、自由性、主体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功能更明显,只是扮演着一个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辅助者等,而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通过智慧课堂下课堂中的观察、认知、分析、理解、处理问题,并参与课堂的讨论,自主、自觉的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习,使得英语教学具有主动性,主体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此外,在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拜托讲台的束缚,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不只是局限在有限的讲台,教室,而是更加广阔、自由的网络平台。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更加充分,教学活动已发展为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模式,因此教学活动呈现交互性强的特点。

在本节课中,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作用,在各个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体验成功。

二、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比智慧课堂下英语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由于智慧课堂下英语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以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比,它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课堂的知识的容量大,延展性强,有利于丰富课堂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智慧课堂下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大量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知识的展现一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和图片,而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综合体,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不同媒体的展示知识的途径获取新知识,而且在视觉和感官上都有新的认识,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如笔者在进行Unit 2 Puzzles in Geography 这一教学中,融入了许多知识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并顺利开展。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

篇2

在生本智慧大课堂的整体构建中,智慧课堂的建设是核心,特别是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用智慧的心灵去培育学生智慧的头脑。本文试图从剖析智慧课堂的特点阐述新课堂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智慧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简而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其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与智慧教育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二、智慧课堂

1.布疑的课堂――充满疑问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展示的课堂――凸显探究的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展示探究成果,点评探究思绪,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3.质疑的课堂――引导争辩的课堂

通过质疑,引发争辩,产生思维的共鸣,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就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4.生命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智慧的课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生成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生成新的课堂。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众多智慧的心灵。

三、智慧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1)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材

精心准备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积极创设课堂的引入情境,提炼课堂问题,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心备好课。

(2)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批阅学生预习案,总结预习情况,运用班级评价机制做好课前预习评价。

(3)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辅导

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互助作用,帮助组内待优生自主完成预习。

2.课堂中,教师是智慧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1)课题引入

在课堂引入基础上,组织问题讨论与探究,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形成,这一阶段课题的引入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展示与点评

在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同时,进一步呈现问题、挖掘问题,通过小组展示与点评,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形成新思路,促使新一波的知识链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较深层次的思考,在小组展示和点评中,师生、生生思维互动,产生智慧的火花,形成智慧的气场,师生是平等的,心理是安全的,课堂是幸福的。

(3)质疑与释疑

通过小组点评,产生新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结论、对评价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拓展的思考,对问题的质疑,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问题时,往往会引发师生的思维共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课后,教师是课堂总结的指导者、课后评价的组织者

在完成上述三波知识链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组织课堂检测,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学生总结的及时点评,对学生检测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把握课堂的脉搏,以利于下一课堂的可持续学习。

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紧把握智慧课堂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随机、巧妙、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涌动师生心灵的对话,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成就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参考文献:

[1]沈洪.教育智慧点亮教育生命[J].上海教育,2007(Z2).

[2]薛瑞萍.教育的召唤: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8).

篇3

本书具有“大背景、精遴选”,“宽视野、高格调”,“新构思、巧布局”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大背景,精遴选

本书基于当下课堂缺少“智慧”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遴选了当代十大中学语文名师。选择的标准兼顾两条:一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创立或倡导了“特色语文”并自成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名师。这些“特色语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智慧语文”的珍奇。探索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评析名师的经典教学课品,是深化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名师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宽视野,高格调

本书研究视野宽阔,既不是笼统的研究教学艺术,也不是单一的研究教学智慧,而是将影响和制约教学智慧艺术的诸多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考察,着眼于中学语文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思路包括这样几个层面:①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教学艺术研究;②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③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这就将一般层面上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艺术研究、教学智慧研究、智慧型教师培养研究等区分开来。

本书格调高雅,像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中国长卷画,每位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是对“语文课程”的独到解读,蕴含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

三、新构思,巧布局

本书构思新颖,由智慧型教师形象内涵入手探索名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艺术。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篇4

0前言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智慧的学习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断推进的同时,新技术环境也迅速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新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开展,新形式的智慧课堂应如何构建[2]。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让学习真正个性化。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可携带性,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跟踪学习也更智能化,更真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智慧课堂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时空的实现互通。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创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4结语

随着数字终端的兴起和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7]。智慧课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满足“数字土著”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6]。此次,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篇5

1.智慧课堂概述

1.1 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智慧”指的是让人能够对于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充分,具备一定的探究真知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想要培养具有智慧的人就需要从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思想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智慧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高智慧的人才。在学术领域,对于智慧课堂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同传统的知识传授相对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另一种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的构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融合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探讨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相融合,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从多个体系入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发展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

1.2 智慧课堂的特征

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进去,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所以智慧课堂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及智能性等。

1.2.1 智慧课堂具体开放性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仅仅是依靠教师的机械讲述,生硬地接受理论知识,并且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唯一场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快速思考,将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记录下来,即使做不到理解也需要机械地记录,因为一旦脱离课堂,学生很难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得以推广,例如微课的应用等,让学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地选择观看,还能够将课堂教学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学习的场所变得越来越开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吸取,而是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融合起来。

1.2.2 智慧课堂具有实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让教师实时主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习情境与时间、空间的概念模糊,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环境体验的增强。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可以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让学生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促进学习的高效性。

1.2.3 智慧课堂具有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模式无法引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很可能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没有举手回答的情况。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利用智能终端以及相关的软件为教师及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可以无障碍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可以相互点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更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

2.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对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2.1 促进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智慧课堂的构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传统教学过程中不能创设的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将一些具体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在高水平思维模式下,自然产生“智慧”,智慧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2 提供交互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让?皮亚特认为,智慧的产生是主体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智慧的形成也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互,然后分析问题,通过一定的推理及反思,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习的交互性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引导学生思考、验证,促进知识学习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活动,让学生在交互过程中,促进自身智慧的形成。

2.3 ?檠?生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提高思维水平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学习者通过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辨别,分析能够促进高水平思维的发展,所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丰富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这就充分地发挥了网络及云平台的优势,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习者,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加便捷、灵活地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在沟通传递过程中障碍很少,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传播,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3.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智慧课堂具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3.1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高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培养”。智慧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智力体系、知识体系、学习技巧与方法等。所以,在构建智慧课堂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多个角度展开合理的教学,促进学习方法、技巧及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智慧课堂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让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学习,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的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业真正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智慧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其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只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最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充分负责的态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吗。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有修养、有合作精神。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首先,需要在高职教师设置网络环境及云平台,载体可以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搭建好互动教学平台,使得教师的授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开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其次,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智能软件,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促进智慧的有效培养。最后,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课堂内与课堂外综合构建,促进智慧课堂课外构建与课堂构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需要进行课外构建。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课堂构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3.2.1 课外构建

针对课外培养,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但需要重视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重视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将整体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散,有机地整合到各种学习环境中,长此以往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智能手机接收到学习信息,有效地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查看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促进问题的解决。

篇6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74-03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工作、娱乐和其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手机依赖症”人群日益庞大。从一些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此番移动智能革命已经波及现代大学校园,由此产生的消极效果显然大于积极效果,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日趋严重。[1]其中,最重要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对教师来说,由于人数众多和手机这一设备的特殊性,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发掘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戒除课堂“手机依赖症”,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教学内容实时传达、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生生协作学习、学习行为记录和分析为主要特征,以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大学智慧课堂,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大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智慧课堂的特性

唐烨伟等给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形成旨在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结合大学传统课堂、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可以得出,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PPT的投影图像传达,具备实时性。但是,大学课堂人数众多、投影效果不佳和教师声音小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传达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听课,进而产生课堂手机依赖。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计算机机房授课的模式能够达到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和实时传达的要求,但在一般大学里,所有课程均按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慕课和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给予了很好的参考。在Coursera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虽然教师面向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学习者体验到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且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可汗学院早期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萨尔曼・可汗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头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慕课和微课都不建议教师图像一直贯穿课程始终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当前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传达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主动性,更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多半是师生一对多的随机问答,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非常低。传统课堂需要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有效互动。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灵活和机动。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着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即教师先引导讨论开始,1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或是自己的见解,第2、第3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相继参与其中,当其中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仔细倾听,氛围良好,当讨论陷入瓶颈时,教师才重新加入并适当点拨或引导。慕课教学中的Quiz给予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在智慧课堂上,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实现高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3.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而要有很好的协作就必须保证良好的沟通。协作会话性工具能够保证学习者在协作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指导。通过这种性质的工具可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流畅地进行,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慕课的学习讨论区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也可实现协作学习;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机会。这些形式都应该在智慧课堂中展现。

4.学习行为的记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智慧课堂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来自于各种考核结果,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的评估。

学生在智能终端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是随时随地的。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对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估是十分有价值的。智慧课堂需要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处理,以实现学习行为建模和个性化评估。智能终端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建模以及未来学习行为的预测,都是智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网络教学缺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反馈系统,学习者与教育者均不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信息,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智慧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胡钦太教授对于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深度融合”的表述,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授课计算机进行同步,学生可以在无法看清投影图像时通过智能手机观看教学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上的智慧APP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教师适时对互动进行引导,控制整个授课过程。课后,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实时传达需要对课件进行智能获取与过滤。通过智能终端APP,将教师PPT、课堂板书和其他课件内容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智能终端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听课环境更为友好,记录更为简便,分享更为快捷,以实现愉快课堂、轻松课堂和趣味课堂的效果。

智能课堂中的高度互动是其标志性特点,将分为在线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在线互动是教师在课堂特定时间内,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课堂内部开放的交流形式,所有学生可以提交问题或学习感受至在线平台,类似于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弹幕,或者采取群聊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一些羞涩、胆怯或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互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时段进行,不能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否则会影响整体讲授效果。另外一种形式为面对面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智能终端的辅助下开展问题探讨。智能课堂毕竟不是在线课堂,学生仍然还在同一个教室内听课,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课堂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充分交流和了解,这也使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和想法,以至于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智慧课堂针对学生在课上用手机端听课的情况、截屏做笔记的次数、以弹幕方式提问的次数、笔记分享次数,连同从校园网端和教务管理系统获得的学生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构建大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教学设计也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构建基于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模型。学习行为建模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需求和趋势,不同的学习行为数据提取算法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准确性与价值性不同,不同的分类算法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性质。“数据驱动课堂,分析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5]

四、小结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6]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的教育变革被誉为第四次教育革命,此番革命来势是凶猛的,但过程却必定是漫长的。智慧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承载着教育参与者对教学新生态的希望。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学内容的精准同步、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是三个主要支撑点。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隐私保护、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3]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篇7

赫尔巴特曾说过:“关于你究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其实细细分析,这里所提到的机智感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着学生的思维,这是教师期待和学生发展的目标。智慧的研究、智慧的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智慧无处不在,更体现着他特有的魅力。只有教育智慧环绕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并焕发朝气的课堂。

课堂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之所以七彩,是因为这里有变化的灵动,有生成的高效,更有生命期待的绽放。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智慧便成了这个特殊舞台最灵动的音符,它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这种智慧更好地发挥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也将更深刻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

教学智慧其实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个角落,从始至终。如何使教学设计精美绝伦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教学过程精彩纷呈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课堂评价深入人心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课堂检测有的放矢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课堂小结精益求精是种智慧;如何是课堂表达言简意赅是中教学智慧。这些都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智慧所激发的教育智慧,会给师生带来无穷无尽的享受和无穷无尽的乐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扬起风帆。

数学教师华应龙曾经说过:“觉得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一件很踏实、很惬意、很幸福的事”。而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幸福可能更多的还是源自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主动、探究、合作和体验。对于长久以来习惯于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学习主题来说,想做到主动探索和体验也是一个挑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来讲,可能建立良好的赏识教育,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或者在抽象的二次函数性质探索的课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同形象化、直观化,是学生可以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下与老师一起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

2 教育智慧的实施源泉

教育智慧有着无限的魅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智慧源于一种爱――是教师对三尺讲台和莘莘学子的爱;教育智慧源于一种执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终身热爱的执着;教育智慧源于以后总感悟――是教师走过教育的风风雨雨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内心体验;教育的智慧源于一种理解――是教师对教育神圣的心灵触动;教育智慧源于一种追求――是教师对教育的可塑性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铺就一条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逐步深化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奇妙。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题,教师会巧妙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用学生渴望知识解决的欲望来激发学生。比如,在讲解位置的确定这一刻,有的老师用一部世界电影史上的名著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片断,然后假设同学们是船长,怎么处理这个事件?教师智慧的引导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自然的引入到位置确定的知识点。在备课、备学生,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课挖掘点,突破学科本位,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过程中学习,并收获学习的成果。

3 教师是教育智慧实施的传播者

人们常说用智慧开启智慧,教师的智慧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突出一个“情”字,以情入心、以情育人以情启智,以情激趣;突出一个“趣”字,让学生品尝学科教学带给自己的独特味道,并在学习中留下坚实的探究的足迹突出一个“活”字,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的感悟中提升品质;突出一个“境”字,让课堂在学生向往的境界中开展,入境的课堂,浸润学生的心灵,感悟各个学科的人文和精神价值。

而以上这种种,都是需要用教师的双手去播种,靠教师的表达去传播。所以,教师的学习力是重中之重,更是教育智慧得以开花结果的根源。数学课堂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数学抽象,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于是有很多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恐惧和为难,为此,教师要充分的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开始切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数学价值渗透于教学中,学生会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进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的学校效果得到保障。

4 教育智慧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人们常常喜欢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最科学的课堂,是学生们喜欢的课堂,站在成人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给出的答案确实完全不同的。但无论怎样,智慧型的教师一定可以造就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只有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强调人的生命价值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再现。意味着平等、共享;意味着宽松、和谐;意味着提升、拓展。他充满了思维,闪耀着智慧。孩子们的世界往往和成人的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智慧的教师是完全可以意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心学习,智慧思考,智慧引领学生的成长。

在数学学科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更多的提点在掌握好三维目标的评价上,既要注重知识的结果,更要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这样可以给学生更深刻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思中学,在学生悟;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是课堂高效的一个增长点;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本身的增长,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更要有钻研和持续探究的态度。做到了一上课,学生边张开了思维的翅膀迎接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5 教育智慧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课堂是一个精彩而有值得期待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一曲动听的旋律,每个音阶的调动都会使整个乐章波澜壮阔;课堂是一眼无垠的大海,每一滴浪花的涌动都会影响大海的汹涌澎湃;课堂更是广阔蔚蓝的天空,每一片云彩的变幻都会影响天空的千姿百态。教育智慧体现在课堂细节里,从课堂的导入到课程的探索,从知识的提升到知识的更新,从课堂的评价到课堂的检测,教育智慧都如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教与学的双方都体验着知识的魅力,享受着学习的收获,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教学智慧可以激发课堂中每个个体生命的活力,促进人的生命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在共同研究和创造中交流和互动,形成教育的资源。在数学教学中,一个智慧的教师会多一双发现的眼睛,既从理论认知上给学生指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会以课堂评价、师生互动等方式来给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从外而内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最求真的一个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一种享受。

6 教师的教学探究力是教学智慧提升的助推器

篇8

思考一:创造性整合教材,实现高效,在有限时间内促进智慧的生成

智慧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要创造性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完善,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在本节课中,我尝试创造性整合教材,将教材中单式、复式统计图内容合并成统一的上海人口问题,提高了教材的紧凑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连贯,更高效。

例1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学生认知不成为困难,一课时时间很充裕;例2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前面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经验,如果设置合适的情境,应该也不成问题。所以,我尝试将例1、例2整合在一起,将例1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内容换成例2上海出生人口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习画图,然后将例2上海人口死亡情况作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再设置问题情境,在不断的冲突中解决问题,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图。

教材这样整合后,我将教学目标同时整合,目标确立如下:

1.学习画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

2.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3.学会看折线统计图,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体会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对统计感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的整合使得教学目标有了深度,教学有了广度,学生学习更顺畅高效。

思考二:设置冲突,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智慧课堂需要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有了认知冲突,才会有任务驱动,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思考,促进智慧的生成。我尝试在我的课堂上设置这样的冲突,试图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两次教学冲突。

第一次冲突,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出示做好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回答三个问题,抢答:(1)哪一年死亡人口多?(2)哪一年到哪一年出生人口增长最快?(3)哪一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人数最接近?由此,学生发现:第三个问题不能直观看出来,如果将两张图重叠在一起会更方便比较,学生有了将二图合一的驱动,动手绘制。

第二次冲突,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

出示合并好的半成品“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下?”

在学生重叠后,利用课件展示重叠后效果(如右图),发现这个合并图更令人迷惑,于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重叠后如何区分?,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冲突中,学生对于两条折线的颜色、图例、标题合并等逐渐清晰起来,完善形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模型。

思考三:问题设置,小组交流,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据分析的乐趣

智慧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在学习内容、方式、速度和时间上的选择权,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团体,共享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的快乐。

具体就这节课而言,折线统计图这个内容很容易上成画图课,学生掌握折线图的画法即可,教师对于数据的分析往往忽略。而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教学重点定为:学会画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分析、预测数据。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又不使得教师的教学显得问题零碎,尽是满堂灌?小组合作,便成了实现目标的首选。本节课安排了两次合作:

(一)第一次合作安排在例1的教学,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条形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特点时,设置任务单如下:

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请你观察两个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2)上海出生人口总体的变化趋势怎样?哪个图看起来更明显?你还发现了出生人口数据有哪些变化?

(3)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此问题设置后,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思考后的交流更具有价值,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达成思维的碰撞和共识。学生在第一次交流中既分析了统计图的数据,收获了分析数据的策略,又感受到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一举而两得。

(二)第二次合作安排在例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学生补充完善好折线统计图之后。设置合作单如下:

先思考,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1.哪条折线数据大?说明什么?

2.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整体趋势怎样?哪组数据增长快?

3.比较:两条折线的距离在逐渐发生着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篇9

一、智慧课堂教学

智慧课堂以教育智慧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智慧,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科学技术和网络的优势创造出智慧学习的环境。智慧课堂具备创造性、自主性等特点。总而言之,智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为目标,结合科学技术的教学方式,创造出智慧的学习环境,达到教学课堂的最佳效果。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设计不合理

目前,很多教师已经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网络学习空间,但是只是单纯地将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让学生自己下载学习。当前,我国网络学习空间还尚未普及,很多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这样就会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时间。

(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中,网络学习空间过于形式化,如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学习中,有些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习题复制到网络空间,这样就会让网络学习空间与传统教学没有很大区别,另外,网络学习空间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也没有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教师不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功能,对网络空间的使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

(三)反思和评价工作存在不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该有教学反馈和评价工作,但是一些教师虽然会对自己的教学有相应的评价和反思,但是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深入的分析、理解,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原因。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习中,老师首先会将练习题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在下节课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在上次课的基础上增加学习资料,但是没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功能。另外,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记录不够关注,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方案

教育改革提出小学教育应加强与信息技术的交流与结合,而网络学习空间正是信息技术和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案:

(一)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建立以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要目标

智慧型学习人才的要求是可以创造性学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空间为培养智慧型人才提供了有利平台,网络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师生之间不受到时间和地域限制,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五年级《圆柱和圆锥》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解相应知识点,介绍计算方法,学生最后根据这些知识点计算出圆柱和圆锥的相关面积。但是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再让学生向里面倒入液体,更好的理解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2.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学习

采用问题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智慧课堂的优势,但是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该注意问题难度应该适宜,不宜过难,不然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简单的话,则会使学生骄傲自满,失去学习动力。教师应根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问题。设置问题的答案一定要具有开放性,不应该太单一和死板,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情感

小学生虽然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但是心思敏感,情感丰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从而使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1.合理使用网络空间实施教学方案

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和教育的一种方式,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但是教师不能盲目跟风,要将网络空间学习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章节中,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首先通过网络学习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了解,然后教师再将网络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课前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图片,加入容易混淆的梯形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平行四边形特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网络学习空间技术故障

网络教学经常会出现网页打不开或是其他技术故障,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应对,先把网络学习放一边,先讲解其他学习内容,等待网络恢复时在进行。这也提醒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况合理灵活应对。

(三)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篇10

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情趣、灵性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思想的课堂,是动态、多维的课堂;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的课堂;智慧的语文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的课堂。总之,构筑智慧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要构筑智慧课堂,就需要语文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文本的价值取向,结合学情,调动自身的教学智慧,发现动态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火花。

一、利用课前预设孕育智慧

课前预设是教学的起点,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是智慧课堂的铺垫。在课前预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文本,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本的资源作用。

在课前预设中,教师的智慧还体现在研究学情,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进行学情调查能提高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告诉我们什么不需要讲,什么需要重点讲,什么地方需要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这样,课堂有效教学就完成一半了。

在文本解读与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课前预设还要精心准备好每一个45分钟所要讲授的内容,如设计课堂的导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选择教学策略、突出难点与重点以及设计什么深度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等等。

这样的课前预设把关键点放在学生外在需求与内在欲求的交汇点上,决不等同于简单的备课,其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与智慧。

二、利用问题情境生成智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把握上,利用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生成课堂智慧。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致力于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说,“语文教师若不熟谙提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难易适中,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不要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而设置一些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对不对”、“是不是”,或是不需概括地、简单地从文本中找出答案。二是要宜精而恰当,提问多了、浅了,形成“满堂问”,就会割裂教材,淹没重点,智慧课堂要杜绝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学生却没有思考的时间。三是求多维开放,可以在一些文本情节的“空白”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他们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设计问题的层次性,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笔者在教学《祝福》时,就用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我’不对祥林嫂说什么灵魂的问题,祥林嫂会死去吗?”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人物的命运,从而对小说主题有更强烈的体验;在教学《滕王阁序》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骈文的特点,笔者请学生按照骈偶的句式找出骈偶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会去分析其中的要点,这比直接讲解文体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其间有道不尽的奥妙、写不完的体验,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堂提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展现更多的课堂智慧。

三、利用对话交流挖掘智慧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多向的交流机会,通过“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来挖掘智慧。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智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主体没有参与教学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徒劳的。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走下权威的讲台,和学生一起求知探索,最大限度地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使教学真正有效实施。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时间,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笔者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就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搜集材料,细读文本,走进作品;二是学生与教师对话,教师引导、点拨、总结,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理解,解读阅读教学中常常容易忽视的人文性、多元性,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三是学生与经典对话,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经典作品,与经典对话,从而达到拓展课堂的目的。笔者通过这一次次、一层层的对话,逐步构筑了阅读的智慧课堂,也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反思体验提升智慧

语文的智慧课堂也是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除了课堂教学外,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验性、实践性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感受、体味、领悟,从而提升智慧。如结合高中必修的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智慧;利用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的写作智慧;提倡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心灵的高度。

总之,这些反思实践与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整合,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积累、反思、实践的语文智慧课堂中来。

五、结语

智慧课堂的构筑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起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让我们的课堂与智慧同行,与高效相伴!

参考文献:

篇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大陆的热销,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也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热门话语。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也在探讨这个话题。本论文以高职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构建智慧型课堂,提升教学改革,使课堂从知识技能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技能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带领学生和老师一起追求智慧、体验智慧,最后拥有智慧。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基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智慧型课堂的探讨和构建研究颇具价值。

一、智慧型课堂研究的意义

1.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课堂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智慧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更关注差异,张扬个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智慧型课堂是基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但又要超越知识与技能,培养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智慧型学生。

而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性,真正能为社会服务的优质人才。因此,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智慧型课堂的实施理念更适合在专业基础课中构建和推广

在课程中,教师要对基本理论进行有重点、有逻辑的点拨讲授,学生也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夯实,才谈得上真正的智慧成长。此时,知识不再是零星的知识点,而是连贯有意义的系统知识点。《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面向大一的学生开设。课程主要涉及电工电子技术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在基础课程中构建智慧课堂,尽可能早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且引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关注未知世界,关注学生生命的智慧。

3.智慧型课堂的特征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相吻合

智慧型课堂的特征是体现“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有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用语言也很难讲述,有的定律学生难以掌握,另外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部分还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特殊情况。

基于以上特点,通过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等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智慧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D.king表示,与土地对农耕社会、资本投资对产业经济一样,教育是21世纪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IBM认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为技术融合、个性化学习路径、知识技能、全球整合和经济联合。它们正在快速聚合,形成全新的变革模式――教育连续统一体。

图1 IBM智慧教育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智慧课堂教育始于马来西亚的智慧学校计划(Smart School)。早在1996年初,马来西亚教育部把智能学校确定为 “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简称MSC)的旗舰项目之一。正如智能学校旗舰计划的负责人Norrizan Razall博士所认为的,智能学校计划是一项为信息时代的学生而准备的整体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直指马来西亚学校制度的整体性变革。

2006 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管理局(IDA)联合新加坡教育部发起了一项为期10 年的新加坡信息计划――“智慧国 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2007 年,新加坡教育部选出5 所“未来学校”以实施“未来学校”计划(Future Schools)。计划指出“未来学校”不仅要适时开发形式各异的教育样本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且要成为使用类似交互式数字媒体等资讯技术的示范学校。

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了《通往人才大国之路: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提出全面推行智能课堂教育,实现人才强国之梦。

在我国,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已有所体现,一些地方已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宁波市镇海区正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建设。还有上海、苏州、无锡、武汉等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三、智慧型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文件精神,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主线,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智慧课堂体系。

1.构建真实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智慧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于有效的教学十分关键。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去挖掘知识更广、更深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发展和锻造自己的智慧。

例如:在讲“了解异地控制电路”时,可以结合“两地控制同一灯”这一实例,并配以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将课堂知识直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引领他们去独立思考新的问题。

2.营造动静结合、宽松和谐的智慧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前进和深入的过程,相对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以及“独角戏”,智慧教学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主体动心、动手、动口、动脑,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作为课堂环境建设的主导角色,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课堂的智慧应当从动与静的平衡中来,学生在动中实践和体验,在静中思考和提炼,然后再获得提升。既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至于使他们过多受制于外界的干扰和牵制,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空间,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设民主、自由的智慧课堂管理体制

民主、自由的课堂管理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智慧生成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发挥教学智慧的空间,学生的智慧火花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本的课堂管理观。以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主张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生活”。另外,在课堂管理策略上,由注重教师外在控制向注重学生内在发展转变,让学生承担他们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4.采用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策略和方法

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打破把学生束缚在预定的行为及知识、技能框架内,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与材科,将所谓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的局面,开放的智慧教学方法虽不否定对知识掌握的必要性,但却不止于对知识的认同性掌握,而是在帮助学生掌握人类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由感知、记忆水平提高到想象、思维的高度,通过启发式的教和探究式的学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

采用“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地位,使他们参与实践、参与创新并在能力的成长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采用 “头脑风暴法”。在讨论、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暂缓判断,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观点呈现出来。就像“风暴”刮过大脑一样,这样就能激活参与者的思维,使其智慧得以极大地迸发。图2为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设计。

图2 智慧型课堂的互动设计

5.探索科学、合理的智慧课堂形成性评价机制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激励性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兴趣自然就浓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智慧型课堂开展的效果与成果分析

篇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该纲要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新的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署;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扩大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面;完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提升资源服务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的长远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信息技术与教育如何有机整合都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改善关系到新的教育改革的成败。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的构建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智慧教育要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完成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虽然我国在近些年不断在教育教学方面尝试做出改革,但是仍然没有摆脱教育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教育创新的问题。信息技术走进教学课堂已经很多年了,课堂中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仍然没有消除,课堂形式仍以“知识立意课堂”为主,在此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智慧课堂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台湾教学研发专家吴权威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指以应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即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教育革新与发展为宗旨,以发展智慧学校为基础,以发展智慧学区为愿景,以应用ICT为辅助,打造充满智慧的教育环境,应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想,实现适性扬才、公平均质的境界。基于智慧教育的视角,笔者将智慧课堂定义为: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支持下,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具有教学展现力、学习洞察力、课堂调和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

二、高中地理智慧课堂的构建案例

(一)学习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之“气旋”为例,构建基于3D打印技术、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智慧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气旋的概念、气流场和气压场的关系,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气压场图分析天气、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方法。该部分知识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形象事物和抽象概念的相互转换,学习内容较多,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学习者特征

学生经过一个月的高中学习生活,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来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但是本节课涉及的气压场、空气流场以及时空维度等内容很抽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在课前和学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应用于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直接和间接体验,便于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天气图及分析对应的天气情况;能够判读、绘制气旋的示意图;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了解台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3D打印模型演示、学生实验模拟及微课,让学生尝试运用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天气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气旋的学习,了解其对天气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地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

2.教学难点。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在互联网上找到大量的关于制造大气上升和气流旋转的地理实验,将实验的视频传到班级的QQ群,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利用简易手段制作地理实验(确保实验的易操作性和安全性),并将实验录成视频供全体师生筛选;录制关于台风原理的微课,准备课上使用;利用3DMAX软件制作气旋立体图形,并使用3D打印机打印气旋的模型(如图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制作动态卫星云图。

图1 3D打印气旋模型

图2 动态卫星云图

2.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制作动态卫星云图(如图2),通过展示太平洋8-11月份的云系的运动状态,让学生观察云的运动状态,引出气旋的概念。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引导,观察动态云图,积极思考运动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展示动态云D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气旋的兴趣。

3.气旋的概念及成因。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气旋的3D打印模型,让学生尝试总结气旋的气流运动状态;展示气旋的概念,设置问题情境,问题是“低压系统的形成原因”和“在低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情况”。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幻灯片展示课下自己设计的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是通过羽毛受热上升实验(如图3),用电子气压计测量气压的变化(如图4),进而得出低压系统的形成过程。第二组实验是用水槽流水模拟空气涡旋的形成(如图5)。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原理,让学生学会在气压场图中画出气流的运动情况,并分析气旋这种天气系统是如何影响天气的。

学生活动:观察气旋模型,形成直观印象,参与同学们展示的实验过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用3D打印模型和地理实验这种直观教学法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因,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可以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由表及里地理解气旋这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对天气的影响,进而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4.台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关于台风的微课,通过微课视频学习台风的原理,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台L的防御措施。

学生活动:观看微课,分组探究教师布置的问题,小组派代表进行陈述发言。

设计意图:采用微课这种新的授课方式讲解台风的原理、危害及防御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5.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并让学生通过QQ群下载教师录制的关于反气旋的微课,让学生自主完成反气旋的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进行反气旋微课的学习,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QQ群反馈给教师。

设计意图:通过翻转课堂营造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