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56: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生态性需求越来越大,这就给风景园林的开发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由于我国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这就使其应用各方面资源的经验和数据较少。因此,相关建设人员从地形、植物以及水体资源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应用的方式方法。这是推动城市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科学项目,研究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并将理论作用于实际。
1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因素,可按影响程度分为大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其中大地形主要包括:高山、山谷、丘陵、平原以及草原等;小地形是指:台地、土丘、平地、斜坡以及因坡道或是台阶引起的水平位移变化等;而微地形就是指起伏较小的地形。相关研究表明,地形是风景园林建筑进行室外活动设计的基础,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要素和美观性要素。此外,地形还与众多环境因素存在着直接联系,这就使其还影响着区域风景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具体影响的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的构成和相关的空间感受。对于景观方面的内容包括:排水系统、土地使用以及小气候等。由此可见,地形是连接风景园林建筑景观所有因素和空间的主线。例如,对于一些平坦的位置,地形的设计作用是协调和统一;对于一些崎岖的位置,地形的设计作用则是层次和分割[1]。在具体设计应用过程中,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人员要以协调和美观作为设计原则,这是实现建筑整体观赏效果的关键。因此,设计人员可通过制定环境的整体形态以及顺序,来进行优化设计。以某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为例,在评估园林建筑地址时,设计人员要对基址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以确定不同地形类型的结构内容。这样一来,设计人员就可将园林建筑中的用地、空间及其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地形与园址的统一性建设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起伏较大且地势不平的地形问题,设计人员可通过设置亭台楼阁或是其他人工建筑,使其与园林建筑的主题风格融合起来。
2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植物种类
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草本、木本、观叶以及观果以及装饰用的花卉等。其中可供选择的草本植物有:草皮植物、草花(金盏菊、矮牵牛、百合、芍药、唐富蒲、水仙)等。可供选择的木本植物有:针叶灌木(松、柏)、针叶乔木(金钱松、雪松、南洋杉等)、阔叶灌木(榆叶梅、连翘、夹竹桃、马樱丹)、阔叶藤木(爬山虎、叶子花、龟背竹、紫藤、凌霄花等)以及阔叶乔木(广玉兰、榕树)等。此外,还包括水生类植物、蔗类、食虫类以及仙人掌多浆等,用于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其中水生类植物包括:凤眼莲、宽叶香蒲、莲藕、水芹菜、西洋菜、水浮莲、水风信子以及水葱等。
2.2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植物,需要通过植物配置来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功能性。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植物配置时,不仅要遵循其应用的科学性,还要控制其艺术合理性。这样一来,风景园林的建筑才能实现建设要求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得到充分结合。要想设计好植物配置的相关应用,设计人员要遵循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和环境要求。即根据植物的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等,进行针对性配置,从而保证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据统计,地被、灌木、攀援、岩生、乔木、水生以及落叶、常绿和草本等植物,可能进行共生共存。设计人员可根据这一规律,来规划配置景观植物。其次,还要根据园林建筑项目的所在地情况,将植物材料的生长特点以及环境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实现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使用的耐久性。最后,风景园林植物的配置要遵循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将实际的景观功能重视起来,这是实现景观建设效果的关键。
2.3建筑与植物的应用协调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除了要保证自身形象的色彩、轮廓以及线条外,还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使植物的配置与风景园林建筑物主体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建筑物的景观效果将更具韵味,构景的主题也可以由花卉自身所携带的含义所突显。由此可见,植物是融汇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手段。具体来说,可在建筑空间与山水空间普遍种植花草树木,从而把整个园林景象统一在花红柳绿的植物空间当中。
3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水体特点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水体具有调节风景园林建筑中小气候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其不但能够增添园林建筑的景观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小范围的生态环境。水体自身具有增加空气湿度、降温的特点,当其被设计作用于风景园林建筑,将充分发挥水体涉及面积大的特点,从而改善建筑以及建筑周边的圣塔环境。
3.2水体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目前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用于造景的水体有两种,分别是:人工水体以及自然水体。其中人工水体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对水岸的改造;而自然水体,即池塘、湖泊以及溪流等,其应用效果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在城市景观中多作为基底或对其他景观的衬托作用。由此可见,风景园林的水体应用,应充分利用水的各种表现形式,即静水、流水、落水等,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水体景观[4]。
3.3传统园林的水体应用借鉴
水体与周边植物的相互配合,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据统计,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是以山、石、水的相互配合为主。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虱“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以颐和园中的昆明湖设计建设为例,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由此可见,这与当前风景园林建筑的建设理念相一致。相关设计人员应通过有效的借鉴,在达到园林景观建设目标的同时,还传承了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思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离不开地形、植物以及水体的协调搭配。相关设计人员在明确地形、植物以及水体各自的存在特点情况下,找出与建筑物融合的关键点,进而实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景观效果。事实证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只有将各类资源综合起来,才能起到优化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环境的作用。
作者:吴慎留 单位: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高宗翔.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33:64.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23-01
在设计园林的景观时,主要会用到两种材料,分别是硬质和软质的材料。其中硬质的部分包含一些山石、建筑等,软质的主要就是植物。这些植被除了可以装饰环境之外,还能表现四季的变更,这就使得园林的景色“活”起来了,人们面对“活”的园林景色会更有情趣。
一、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它就是对园林中的风景进行设计、建筑的学科。它在各学科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布局,有时候还需要体现美学、精神艺术,指导园林的设计。它不仅仅是视觉方面的,它还是历史、民俗的传承。
二、风景园林学的分类
它以空间的利用为中心,包含以下两种类别。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三、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
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
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运用
山石作为园林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于人体机构的骨架。在园林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如果加入了山石,会体现某些风景的意境,具有特殊的建造风格。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所描绘的进入大门之后的那个假山的运用。除此之外,我国许多的名胜古迹当中也运用到了山石的摆放,山石和景观的自然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更加的有生气。无论山石在整个园林的构建中是衬托物还是主要景观,都对园林的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山石的摆放设计也应该在自然的基础之上,适应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山石的不同材质和造型,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应该根据山石自身的特质进行安置,以达到山石和所在环境的自然融合。否则再好看的山石,如果摆放不当,不仅不能够美化环境,反而变得突兀,影响园林的景观。因此,需要根据园林中的环境、景物来对山石进行艺术建构。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五、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运用
先前说道:山石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植被就是人的“血肉”,没有了血肉的填充,再好的景物都是死物。植被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应用也不是特别随意的,是要讲究技法的。植被的应用可以遵照以下几个原则,结合科学的方法,让植物在景观中得到适宜地运用,以便发挥其“血肉”的作用。
1、植物的配置原则
大自然当中的很多植被都可以运用到园林的建设中去,但是首先要让该植被“合理”。具体来说就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气候、地理环境、风土民情等的因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否则再高昂的植被都是多余的。比如在很多南方的园林中经常见到修剪过的小叶榕,也很受大家喜欢,但是它并不适宜在北方园林中出现。所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2、植物的配置方法
由上文可知,植物的巧妙运用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类别、种类、颜色等因素,结合景观的本身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例如,颜色的选择有红、橙、蓝、绿、紫等,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在进行植物的配置使用时,要根据想要的效果M行颜色的搭配。
3、植物的作用
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中,都不会存在没有植物的情况。相反,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各式各样的植物的存在才是其创造美感的精髓。在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不是单一的,它必须能适应四季变化的特点,衬托风景园林景观。这些植物可以作为观赏之用,也可与其他植物相搭配,呈现出别致的景观。总之,植物对于风景园林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植物时,务必遵循其配置原则,达到与风景园林景观的美好配合。
4、植物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①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为设计准则,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初春可选榆叶梅、桃花、丁香、迎春等,晚春可选棣棠、玫瑰等;初夏可选朱槿及各种野草花等;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选海棠、山里红、枫树、银杏等;冬季可选柏树等。②对数目进行配置设计时,通常选择枝叶比较繁茂的数目,根据树种的搭配,通常把灌木和乔木进行搭配,根据树叶大小,通常选择阔叶树,此外通常配置草坪,并选择多个品种进行植物种植。需注意的是,为了颜色的协调性,通常把常绿树种的比例控制在1/3~1/4。
总结
作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索,山石和植物两者在其种的运用缺一不可,同时,因其山石和植物的多样性,结合风景园林景观的风格特点,使用山石和植物时,必须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必须遵循山石和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山石和杭物本身的特点,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符合风景园林的风格,符合人们对美学、生态的需要,创造出美的意境,实现其与自然的协调。
参考文献
[1]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樊佳奇.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2] 风景园林建筑的功能与作用[J].武建勇.江西农业.2016(07).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30-02
园林建筑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不同学科背景的院校中均必须开设。建筑是园林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及房屋结构的相关知识。[1]
一、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目标
根据我院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在此之前学生将学习建筑绘画、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工程制图和工程测量等基础课程,为设计课程作准备。本课程一共64个学时,每周8个课时,教学时间共历时8周近两个月。其中包括了两周的园林建筑抄绘,两周的一次草图构思及设计模型构公开讨论,一周的两次草图定稿,两周的正式成果图绘制及一周的正式模型制作。
该课程重点研究处于园林环境中的建筑空间组织、功能布局、环境整合及生态保护等内容,结合景观专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对初学建筑设计的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初步涉及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知识,体现园林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地域性、环境整体性,并适当借助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帮助,使课程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学习,掌握小型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工程实践知识,对后续景观设计、景观详细规划设计的课程学习提供基本支持和前期指导,符合培养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园林建筑设计的课题选择及教学内容特色
选择郊外自然风景环境良好的独栋小别墅设计作为题目,拟定一地块内建独栋别墅,供一个家庭长期使用。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2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四周环境幽静,树木成林。地块北部有一小区内部道路经过;南面为一自然湖泊,湖岸平缓可亲近水面;东西两面为景观绿化;地块内部有一古树,需要设计者保留,并合理利用。
(一)面向自然场地环境的建筑设计
在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别提出了建筑面积可有10%的浮动,鼓励学生设计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室内外花园及地段内场地环境。将建筑设计放到景观环境中进行设计,做到室内室外贯通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塑造整体空间意识,将建筑设计与场地环境设计两条线同时进行,集中解决功能动线,综合处理空间效果。
(二)注重人文精神挖掘的建筑设计
注重人文精神挖掘的含义即是让学生在设计初必须确立设计主题,并将其设计主题贯穿、统领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作为在人文地理学院中的风景园林专业,挖掘人文主题融合到设计思路中是学生的强项,场所精神的主题设置也是该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任务书对该住宅的居住人群没有进行特别的指定,要求学生自我设定居住人群。假定一个“主人”(即一特定家庭),合理分析、探究“主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特点,并把这些分析、探究作为设计的依据。再根据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将使用空间、形体塑造、结构与材料工艺等有机地组合成一栋别墅住宅,为特定的“住宅主人”服务。
(三)强调材料与建构的建筑设计
由于我院对风景园林专业同时开设有园林建筑构造专业理论课程,学生在设计前已对建筑构造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该建筑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积极探究空间组织的变化和界面材料的应用;积极尝试有特点的结构与构造做法,并通过手工模型制作体会功能、技术、艺术、经济、环境等诸因素对建筑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鼓励生态技术运用的建筑设计
根据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发展融入新的知识点,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技术水平加入部分3D技术、生态技术等工程技术实作理念,加强设计理念与技术实践的融合。鼓励学生运用生态技术和电脑技术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对所设计的建筑合理性进行有效论证,使得该课程设计全面面向工程实践,注重设计的真实性。
三、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相关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实践要求,教学第一周的内容通常安排为现场踏勘及对小型园林建筑进行测绘,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工程的实践能力。学生首先将完成测绘图的绘制,对建筑设计的制图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一定的了解,再结合园林建筑的任务书要求,对适合基地的建筑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感知相结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对设计理念的掌握。
(二)师生互动启发教学
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周两次的课堂看图讲评,或者学生上台自我汇报的方式,锻炼学生汇报方案的口才能力和胆量,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促使其对自己所做、所画、所讲的方案有更清晰的认识,作图也更加规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快速运用所学到的设计方法,更好地理解设计概念,理清设计逻辑,非常直观、适用。
针对部分与设计内容相关的技术难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发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启发思维,引导并鼓励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平时的积累,提出全新的设计方案或思路,学会自己做设计。
(三)多媒体教学及模型辅助设计
由于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得也比较紧密,需要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电子课件中不仅需要大量使用文字、图片,还需要播放视频及动态解说等多种媒体,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现代园林建筑的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配合直接板书的细节讲解,使学生清晰地看懂设计细节,了解设计概念。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手工的工作模型直观、真实地模拟环境空间、建筑造型,培养体会空间尺度感,帮助设计理念的表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如Sketch Up建模软件)、图纸绘制(如CAD制图软件)和剖断面设计,必须建立起尺度标尺:环境要素(如街道、绿化、河流)的尺度、建筑尺度(建筑规模、体量大小)、内部空间尺度(家具、人体尺度的对应关系)等等。
(四)建立广泛的横向交流平台
设计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在课程中设置公开评图的环节有助于系内各个专业(如城市规划、人文地理、GIS)的同学进行相互学习,跨专业交流,避免培养模式单一、关注重点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多层次和多环节的互动交流,营造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环境。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果验收
本课程实施开放、启发和研讨的教学方法及开放式成果的考核机制。最终成果要求以图纸和手工模型呈现,手工模型按1:100比例制作,需简要表达周边环境,不再另行作理论考试。其图纸设计成果的具体要求为:总平面图(包括总体环境部分)比例1:300,建筑单体各层平面图1:100(重点注意:一层平面需包括室外平台及庭院环境布置,各层房间家具、洁具、厨具必须布置), 建筑主要立面图、剖面图1:100各2个,同时参考一些建筑图解相关的手绘分析图,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功能分配及环境布置的绘图思路,直观抽象地展示建筑的各种构成关系,运用所学的美术手绘技能完成建筑整体透视图,准确表达建筑及周边环境关系的全貌。
文字说明部分字数不少于100字,简洁阐述设计者对设计基本要求的思路和做法,重点为自己的方案特点描述,语言应清晰、准确并与图纸相吻合。此外,必须有该建筑的经济技术指标。对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覆盖率、绿地率及车位数等)运用建筑工程测量知识进行详细测算和说明。
通过本次进行的教学改革的课程实践发现,这种与专业实践方向相符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好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意义是,在园林建筑课程设计中对空间逻辑、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等的训练,对不同材料与建构关系的把握,在系统、科学的建筑设计引导下,均能指向外部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今天的建筑教育就意味着人类明天的城乡空间环境品质,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筑设计教学,也必须向着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建筑教育拓展的自明性、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和示范引领的普适性方向不断发展与深化。[2]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材料,一种是硬质景观材料,主要包括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材料,即植物,园林植物体现了自然属性和因为季节变换产生的时空序列变化的景观表现特征。因为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园林的美好,吸引了人们的兴趣,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
一、风景园林学的简介
1.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在古典造园和风景造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的一门新的学科。从传统的风景造园到现在的风景园林学,经过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服务;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到生态和文化综合的价值取向;从中微观到全尺度的发展过程。
2.风景园林学科的分类
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括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
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展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植物颜色的配置设计
风景园林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对植物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植物的类别、颜色等,这些都要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大部分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景观效果,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
一般的植物配置可以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色度的对比,色度级差别大的配置在一起,例如银杏和桧柏颜色对比明显,可以配置在一起;如果色彩比较相近,从颜色配置上来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大叶黄杨和海桐,颜色相近,而且形状相似,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植物色彩和不同颜色的背景建筑或者植物进行配置设计,实现最佳的观赏效果。
3.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都具备表现季节变化、可以作为观赏景观和能够衬托其它景观的作用。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充分发挥作为园林景观的观赏特征,吸引观众的兴趣,实现园林建筑的目的。
三、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景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营造,应该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认真进行景石的选材和山石景观的造型,创造山石的意境,体现石材自身自然和个性的优点。在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进行置石和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保证山石的自然性,注意整体景区的构造,保证山石的自然特征和环境协调关系。根据风景园林的不同建筑要求和景区的不同特征,对山石景观进行不同的艺术构造。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和山石经常在我国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以植物的生命力、怡人的色彩、不同的种类和山石本身的形体、质地、色彩和意境作为欣赏对象。这些植物和山石可以单独欣赏,也可以做成假山园,还可以砌作岸石道路,结合地形,进行造景,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简要介绍风景园林学,浅谈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level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higher requirments of living environment also is put forward.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high standard requirement of living environment, terrain, plants, water are increasingl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gard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errain, plant, 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plan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自然风景园林景观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而自然景观中,以地形、植物和水体的应用最为广泛,建筑设计首先要依托地形展开,围绕整体结构设计,植物是生命力和健康的表现,植物的种类和颜色等构成美丽的风景画,并且赋予环境积极向上的意义,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改变形态和流向。以上三个方面完美的结合,就构成了非常和谐、美观的自然风景,愉悦人们的心情。
一、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布局方面
我国的传统建筑设计就提倡和建筑所在地的地形相互结合,要依托地势条件展开设计。尤其是建筑的整体布局,更要和地形协调统一,否则就会使二者显得格格不入,不经影响美观,还给交通等方面带来很多不便。我国的西湖博物馆设计的时候就对地形运用的恰到好处。西湖博物馆坐落在西湖景区的中心位置,所以在设计成探方和探沟的形态,建筑大多处于地下,建筑顶部是大量的绿地,和西湖景色连为一体,建筑设计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在建筑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等,灵活的运用空间中横纵之间的关系构造,保持和自然条件的平衡,建筑的框架、错台以及轴线的布置等都可以依托于地形的走势,完美结合,不仅节约材料,还加强了美观的效果,并且使建筑具有地域性色彩。
(二)视觉协调方面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处景观,放眼望去,观察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形的整体趋势,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将地形和建筑的视觉效果相统一。二者构成天际线。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地形的分布情况引导人的视线,还可以对建筑群体做适当的分割,这样有效的利用地形因素,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园林建筑景观。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1、植物的单独运用
植物作为一种主要的观赏对象可以单独进行种植。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人工剪切或者修剪等手法做出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植物单体景观,其观赏性较强。
2、植物和其他设计结合运用
植物在和其他设计结合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和亭廊、花架相结合,例如可以在亭廊两侧栽种适宜的植物,使二者相互映衬;与景墙、栏杆相结合,通常是在景墙和栏杆上加一些蔓藤类植物,刚柔结合,蜿蜒趋附;与雕塑相结合。
(二)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
1、观赏功能
种类不同的植物其形态各不相同,颜色也多姿多彩,也可通过植物的不同配置方法与特征,塑造出多样的植物空间,利用植物的不同特点提供给了人们不同的视觉与艺术享受。
2、环保功能
合理的配置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起到净化的作用,并且植物的有效配置还对减少一些嗓音有着极大地帮助,为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且清新的园林空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改善气候
有效地利用植物的自身特点,来减少水土流失、抵御寒风和作为护坡的材料。通过种植植物来改善气候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是最经济可行的手段。
(三)植物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园林植物的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选择和各种植物之间的有效搭配;
2、考虑树丛的组合方式以及平面、立面的构图关系;
3、考虑园林植物与建筑、水景或园路等方面的合作、协调。
(四)植物在园林风景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1、乔木
乔木可以孤植作为主要观赏的对象,也可与其他要素相结合;由于乔木具有突出地位,容易形成视线焦点,因而可放在广场或是空间较大的景观中。但应注意的是,由于乔木容易超出事先设计的范围而影响了其他园林要素,所以乔木不适宜应用在面积较小的环境中。
2、灌木
在景观设计中,灌木可以在较封闭的长廊空间里,起到引导视线与行动的作用;可以通过较大的灌木来划分空间;在不需要僵硬的围墙时,也可通过高的灌木来完成。
较大的灌木高度通常为3m至4.5m,较矮的灌木高度在1m至2m。较矮的灌木在不阻碍视线的前提下进行分隔空间,使园林空间更加丰富。
3、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可作为"地毯"式种植。其具备的独有特点可进行观赏,在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还能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4、花坛和花盆
花坛是在特定的范围内,在地上按照一定的图案来栽植的观赏植物。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也可作为主要景观或是配景。花坛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设计而多种多样,变化及其丰富。种植土的厚度因植物的种类而定。
花盆的材料有混凝土、大理石、陶器以及不锈钢等多种材料,花盆的种类形态丰富,有家庭自用的小花盆,以及放置在广场或购物中心等大型场所的大型装饰花盆。
三、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流动性,所以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具体的设计原则如下:
1、多一些小型设计
即指在水体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大的水体而是考虑设计小的水体。小水体既容易建造,更便于后期养护,若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由于其小也便于治理。虽然大的水体看似更加吸引人,也更加强烈的感觉到水的存在,但是大的水体出现的问题较多,比如由于水体较大,使养护工作很困难;由于大水体通常是通过人工开挖的,所以多数的大水体是“死水”,一旦水体被污染,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等问题。
2、遵循向下的设计原则
这主要是针对喷泉设计而言的,在水体设计中,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动态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不要设计成较大的喷泉,这样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我们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美观,同时也要以节能为基本前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可以设计成小型瀑布之类的景观类型,也很好的体现了动态美,还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更多的运用虚景设计
虚景设计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设计,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运用水体就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园林设计中的水体通常都不是流动水,时间长了水质会变差,这样就需要更换水体,造成较大的浪费,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更多的运用虚景设计,也就是利用流沙、野草等模仿水体形状进行设计,也能达到水体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节约能源。
结束语: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等运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成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笔者认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一定要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现有的自然环境,依托有利的地形条件,运用植物的形态特点,再贯穿水体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毕迎春,张骏,王未,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34-35;
王锋,曲璐,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2期,13-14;
Pick to: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city level gradually rise, in gard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use of the elements is increasing, and reflects different effect, make more style garden architecture featur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city increasingly use, so for its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use also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plants and 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mple analysis.
Keywords: terrain plant water landscape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地形是景观依托的根本,而植物则是生命力和活力的体现,水体则充分体现了可塑性,这几种元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更好的解读自然景观要素与环境之间良好的沟通,使园林景观更具有自然的形态,实现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地形在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地形元素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元素,地形元素与建筑的有效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一,景观建筑布局要受到自然地形的影响。传统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追求量体建筑,使建筑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适当的控制,尽量尊重原有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建筑的设计,同时,景观建筑的设计一般要顺应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建,与原有地形和谐统一。现代建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地形,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周边的地形以及环境,采取埋入或者是半埋入地下的方式,来与周围的地形和环境进行融合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比如西湖博物馆的建设,由于地处西湖景区的中心区域,因此整个建筑应当以考古发掘探沟和探方的形态,将大部分建筑设置在地下,并以大面积坡状连续绿地覆盖建筑顶部,使其与湖滨绿化带自然衔接。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
第二,建筑设计要与地形在视觉上达成有效的协调。地形元素可以作为一种视觉要素进行运用,那么,从视觉的角度出发,当建筑与地形处在同一个视觉范围内,这时形成明确的天际轮廓,因此对于建筑物的外形、体谅等都要与地形进行有效的大姐。在对景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建筑能够与地形形成一个良好的天际线,这样则能够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如果地形的尺度超过建筑时,则能够以地形为背景,形成一个建筑形态与自然地形之间的图与底的关系;而当地形的尺度与建筑物的尺度相近时,则而这能够相互平衡产生自然的融合之态。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植物也是园林景观建筑中一项重要的自然因素,不同的植物在色彩、形态、质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丰富多彩的植物能够使整个风景建筑更加富裕活力和生命力,尤其是日益关注生态效益的今天,接近自然的绿色植物能够借助现代化手段更加体现其自然的特征,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为一体。
第一,植物配置与建筑布局的合理搭配。在曾经园林建筑设计中,应当以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植物和生态的完整性为原则,为此,建筑布局的设计应当尽量减少对绿化面积的占用,同时,建筑设计的布局应当灵活多样,使其能够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同时,风景建筑的外环境中可以通过修建平台等方式来减少对土方的挖掘,这也体现了对自然植被的保护。植物是一种软性的设计素材,其中的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以用来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建筑,其所具有的丰富的色彩和质感,也能够通过合理的搭配设计出各种宜人的风景景观建筑设。
第二,植物的运用能够提高风景建筑的审美效能,通过植物要素的有效运用,能够将人、建筑以及自然界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并且与周围的其他视觉要素进行充分的联合。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植物四季有着不同的生长特征,通过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能够赋予园林建筑充满自然气息的动态变化,并且能够将建筑有效的延伸到自然风景中,将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联系起来,给人以整体的直觉享受。乔木、灌木、草地的合理结构配置具有稳定的视觉审美意义和生态意义。
三、水体在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水体对于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亲水设计也是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水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补偿,同时也恩那个狗满足人们在美学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增强整体环境的营造效果。
第一,水与建筑时互为图底的关系,通过灵活的水体能够为景观建筑提供一个宽阔的水面背景,而使漂浮在水面的建筑能够实现与水体的有效融合,这也是风景建筑中一个常用的装饰手法。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就是因为水体的设计而得名的。人们对水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在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体现水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这就需要对建筑的点景、观景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建筑群体外部临水,呈现出开阔的外向空间布局,而建筑在水面的衬托下也具有更开阔的视野。
第二,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水是文化的起源,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多是在江河流域诞生的。一片引人入胜的水面无论置身其中抑或极目远眺,都会愉悦人的身心。水在中国古代,始终被认为与万物生命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水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可以赋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给建筑增添灵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对水的处理从形到意,追求着自然韵味,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生态、人文的有机聚落的建立。由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而具有了人文的内涵。这一点使水要素在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人文的色彩。安徽黟县宏村的水系是成功利用水体的典范.传递着从功能到形式,从历史到文化的意义。
结束语:
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兼具建筑和景观的特点,一方面,其能够为人们提供可欣赏的风景景观,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发怒总用,促进建筑设计的合理布局,使得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和统一。笔者主要从地形、植物以及水体在景观建筑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理想中的景观建筑应当与自然环境协调,并且尊重自然界的地形、植物以及水体等因素,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对自然格局的破坏,使景观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刘飞.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2]丁向刚.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初探[J].山西建筑,2010(06)
[3]庞立峰.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2)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思考
引言
由于各项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人们意识水平的限制,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表面上的传承,不去思考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不去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感觉,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使得设计的建筑和园林很突兀,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就通过对这些传统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且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方面,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
一、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在进行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仍然秉承着传统教育的理念,只注重表面的设计,将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分割开来,没有整体意识。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学生都普遍缺乏创造力,没有很好地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能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传统的文化与新的理念结合起来,从而阻碍了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不能真正的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二、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设计意识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将园林与建筑分开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没有一种整体意识,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去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园林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比较突兀。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老师进行总体设计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的园林更好地将风景与建筑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2.只注重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形式上的模仿
在当前阶段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设计者已经只对于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形式上的模仿,也就是说,完全的对一些传统的园林建筑照搬照抄,盲目模仿,丝毫不去进行创新,不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得建筑的园林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相互映衬,而是单独的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对于发展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行业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只完成了模仿这一项工作后就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丝毫不去进行创新。所以说,在之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传统的园林的形式上的模仿只是一个基础,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3.空间的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的不断的发展,对空间等领域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更是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可以更好地将空间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但是,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涉及到空间的意识,也与当时的发展水平,空间意识不强是有关系的。但是,在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忽视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城市园林,受到地区的限制,需要很好地结合空间的概念,将一些大自然内的美丽景色适当的“搬入”室内进行展示,并且更好的将园林的景色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也让新设计的园林在新的环境中不会突兀,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好的突出其特点,实现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4.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
色彩的运用与园林的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其空间表现力以及其意境的表现都是息息相关的。在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是运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注重该种色系的运用。但是,园林事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局限于这种五色体系了,这只是基础,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发挥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培养整体意识。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思考,进行反思,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空间意识不强,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这几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增强视觉观赏价值,也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好地将环境保护起来,顺应我国的时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刘利刚.对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4,05:152-157.
另外,还要对草地、灌木以及乔木等进行合理地设计,使其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给人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风景园林建筑中渗入较多的植物因素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在紧张工作中的压力,促使其回到自然,身心得到足够的放松,进而充分发挥出风景园林的作用。
2.植物的配置要和园林景观建筑的布局相搭配在传统的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模式中,都是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以及保护原有植物不被破坏为基础性原则,这样绿化面积在建筑布局中所占的比例就会相应减少。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灵活地设计园林景观的布局,尽可能使其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另外,在设计风景园林的建筑布局时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外部修建部分平台,并种植与建筑景观相搭配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使土方的挖掘面积大大减少,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自然植被不受到破坏。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建筑都具有硬质界面的特点,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生硬、冷淡,而植物作为一种软性的规划与设计素材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恰好可以弥补硬质界面的不足。草地、灌木以及乔木等植被具有相对丰富的质感以及色彩,本身就能够向人们传达出较强的生命活力,如果在对建筑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再对各种植被的分布以及搭配进行合理的设计,把各种植被与风景园林建设融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出更加宜人的风景园林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憩息环境。
二、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利用水丰富风景园林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水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同时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水体景观也往往会选择极目远眺或者置身其中,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融入部分水体景观可以为风景园林建筑物营造一个更好的空间氛围,水的生命特征也可以使建筑物更具灵性。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都比较注重对谁的处理,从古代的形到现在的意,水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利用水体可以有效满足现代人追求自然韵味的需要,进而大大推动我国人文及生态聚落的构成,并向人们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渐失去了活力,没有了自然色彩,人们越来越渴望能更贴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因此,风景园林建筑就应运而生。风景园林建筑是将园林设计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同传统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区别,下面就由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入手,逐步展开对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1 风景园林建筑特点
风景园林建筑就是通过使用各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满足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证其实用性。风景园林建筑的根本本质是它具有综合性,它结合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建筑的构造方法,达到了一种既美观又不失实用的效果。与风景园林相比,观赏园艺失却了空间,景观设计失却了生命,环境艺术失却了科学,城市森林失却了文化,国土规划失却了艺术,可以说,风景园林综合利用了科学和艺术的手段为人类营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们居住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时,不仅能感受到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实体感官刺激,更切切实实通过这样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拥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现代科技建筑带来的舒适安全的同时还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风景园林建筑可根据不同功能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和以服务类风景园林建筑为主,如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环境类建筑、服务类建筑、文化娱乐类建筑等等。
2 普通建筑特点
中国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沙石、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建造的供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相对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们生活居住,是可以遮风挡雨、避免阳光辐射、取暖庇荫的场所,对于自然美观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但相对而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设计上的简单明快,大方宽敞,装饰朴实、结实稳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较结实稳固的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从美观上来说并不具有明显特色,但是它的实用性很好,可以保证房屋建造的稳固性,具有很好的抗冲抗压抗震能力,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设计都比较简单明了,空间设计讲究大方宽敞,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设计风格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具有一套固化的设计格式。这样的好处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单明了的组织结构,不会很复杂,给人明朗的感觉。但是这种意志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形式过于单调,不能给人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人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内部的装饰上,普通的建筑侧重从简原则,没有过多的圆滑修饰装饰,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为主,色彩搭配比较朴素简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房屋之间多采用隔绝式,没有连通环绕的设计,形式单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围环境搭配的同时,不会过多的考虑融合协调的因素,大多可能只会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谐统一的概念。
3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建筑特点,不同的设计目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设计过程的原则、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强调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目标方向,扬长避短,无论哪种建筑都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面,就通过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方面,将两种类型的建筑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总结这两种建筑类型的构思立意。
(1)从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人们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场所,它侧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抗压抗冲抗震等安全问题会有周密的考虑,保证人民对建筑物的信赖程度,对于人民对美的需求的满足没有格外的重视;而风景园林建筑恰恰弥补了普通建筑的缺点,它在保证基本的安全稳固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人民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将现代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使人们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加贴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艺术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双重意义。
(2)从建筑艺术上来讲,普通建筑对于艺术的追求仅停留在简单舒适的层面上,而风景园林建筑无论是在建筑构思还是在创意设计上,都可谓独具匠心:在重视建筑功能的同时,强调构思和立意;在强调景观效果的同时,突出艺术的创意;并且其构思和创意始终都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讲究和谐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艺术过于单调,虽然简单明了,但过于小家子气,风景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色彩的冷暖、浓淡有明确的界定,而质感表现也加强了某些情调上的气氛,整体韵律以及均衡感都讲究和谐轻盈、相辅相成,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在建筑的设计与技术上,普通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复杂,无论是从建筑的选址、组合布局、与周围环境的景色搭配、设计尺寸与比例还是总体结构与形态,都不会有太复杂的要求,只要满足实际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较为复杂,也比较重要。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相地与选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不仅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要保护环境,选址做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问题。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简单,风景园林建筑的组合和布局千变万化、灵活多变,大体上可分为自然风景园林和建筑园林,并且在设计上讲究丰富的空间序列和层次结构,给人以灵动美。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还擅长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据环境的不同,能够渲染不同的气氛,做到和谐自然。风景园林建筑在结构和形态方面讲究相辅相成,时刻注意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建筑的结构与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尺寸和形态想协调。
4 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是在原来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的客观需要发展的一种新兴建筑类型,它不但能提供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场所,还满足了人们想贴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风景园林建筑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达进步,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建筑会得到普及,会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能够更多的贴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关键字:风景园林建筑;普通建筑;比较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ork experience, mainly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ommon building difference and features a contras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o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ive people the benefits of life.
Key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dinary architecture;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渐失去了活力,没有了自然色彩,人们越来越渴望能更贴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因此,风景园林建筑就应运而生。风景园林建筑是将园林设计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同传统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区别,下面就由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入手,逐步展开对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1风景园林建筑特点
风景园林建筑就是通过使用各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满足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证其实用性。风景园林建筑的根本本质是它具有综合性,它结合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建筑的构造方法,达到了一种既可以美观又不失实用的效果。与风景园林相比,观赏园艺失却了空间,景观设计失却了生命,环境艺术失却了科学,城市森林失却了文化,国土规划失却了艺术,可以说,风景园林综合利用了科学和艺术的手段为人类营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们居住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时,不仅感受到了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实体感官之外,更切切实实通过这样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拥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现代科技建筑带来的舒适安全的同时还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风景园林建筑可根据不同功能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为主和以服务类风景园林建筑为主,如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环境类建筑、服务类建筑、文化娱乐类建筑等等。
2普通建筑特点
中国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砂石、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供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相对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们生活居住,可以遮风挡雨,避免阳光辐射,取暖庇荫的场所,对于自然美观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但相对而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设计上的简单明快,大方宽敞,装饰朴实、结实稳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较结实稳固的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从美观上来说并不具有明显特色,但是它的实用性很好,可以保证房屋建造的稳固性,具有很好的抗冲抗压抗震能力,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设计都比较简单明了,空间设计讲究大方宽敞,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设计风格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具有一套固化的设计格式,这样的好处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单明了的组织结构,不会很复杂,给人明朗的感觉,但是这种意志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形式过于单调,不能给人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人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内部的装饰上,普通的建筑侧重从简原则,没有过多的圆滑修饰装饰,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为主,色彩搭配比较朴素简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房屋之间多采用隔绝式,没有连通环绕的设计,形式单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围环境搭配的同时,不会过多的考虑融合协调的因素,大多可能只会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谐统一的概念。
3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建筑特点,不同的设计目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设计过程的原则、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强调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目标方向,发扬长处,缩小短处,无论哪种建筑都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面,就通过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方面,将两种类型的建筑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总结这两种建筑类型的构思立意。
首先,从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人们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场所,它侧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抗压抗冲抗震等安全问题会有周密的考虑,保证人民对建筑物的信赖程度,对于人民对美的需求的满足没有格外的重视;而风景园林建筑恰恰弥补了普通建筑的缺点,它在保证基本的安全稳固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人民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将现代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是人们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加贴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艺术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双重意义。
从建筑艺术上来讲,普通建筑对于艺术的追求仅停留在简单舒适的层面上,而风景园林建筑无论是在建筑构思还是在创意设计上,都可谓独具匠心:在重视建筑功能的同时,强调构思和立意;在强调景观效果的同时,突出艺术的创意;并且其构思和创意始终都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讲究和谐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艺术过于单调,虽然简单明了,但过于小家子气,风景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色彩的冷暖、浓淡有明确的界定,而质感表现也加强某些情调上的气氛,整体韵律以及均衡感都讲究和谐轻盈、相辅相成,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建筑的设计与技术上,普通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复杂,无论是从建筑的选址、组合布局、与周围环境的景色搭配、设计尺寸与比例还是总体结构与形态,都不会有太复杂的要求,只要满足实际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较为复杂,也比较重要。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相地与选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要保护环境,选址做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问题。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简单,风景园林建筑的组合和布局千变万化,灵活多变,大体上可分为自然风景园林和建筑园林,并且在设计上讲究丰富的空间序列和层次结构,给人以灵动美。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还擅长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据环境的不同,能够渲染不同的气氛,做到和谐自然。风景园林建筑在结构和形态方面讲究相辅相成,时刻注意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建筑的结构与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尺寸和形态想协调。
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是在原来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的客观需要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不但能提供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场所,还满足了人们想贴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风景园林建筑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达进步,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建筑会得到普及,会更加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能够更多的贴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覃事妮.风景园林建筑与建筑之比较[J].山西建筑,2010(4)
[2]田大方、杨雪等.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表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毕迎春、田大方等. 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朱永忠.园林与建筑的关系[J].中国园林,2009(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3-02
一、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转为创新驱动。如何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关系到新常态驱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格局、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资本质量的要求,研究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安排人才培养的结构,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把关注点从高等教育规律本身转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即加快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大学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
在转型发展工作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环节,做好应用型专业,尤其是与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直接影响高校服务能力。
许昌市是中国花木之都、腊梅之乡、国家园林城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60余万亩,近年来形成了园林植物销售、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企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园林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具有明显产业背景的本科专业,做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够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立地顶天”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中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以及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基于二级学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务实高效的教学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好好思考。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模块”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成为基本教学构成单位,实际上是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传统的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根据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模块数量,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专业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基于风景园林二级学科,将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划分为一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模块、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园林植物应用模块、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和创新训练模块。每个一级模块由若干二级模块构成,而二级模块由若干具体知识点构成,通过模块中安排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哲学与法学、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应用和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是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二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Ⅰ、思想政治理论Ⅱ、思想政治理论Ⅲ、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素质教育Ⅰ、素质教育Ⅱ、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体育俱乐部模块。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园林史、规划与设计基本原理、风景园林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理论知识,以及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管理知识。主要二级模块有中国园林史模块、外国园林史模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和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中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园林史、中国名山风景区发展史。外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欧洲园林史、东亚园林史、伊斯兰园林史和外国近现代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规划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工程技术理论。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景观水文理论和景观地学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环境行为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
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美学基础模块、空间构成模块、美术模块、表现技法模块和专业制图基础模块。美学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艺术概论、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空间构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美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和钢笔画。表现技法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表现技法和数字表现技法。专业制图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地景规划模块和生态修复模块。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旅游区规划和休闲游憩规划。地景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乡土景观规划和3S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湿地和河流等修复。
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的主要二级模块有庭园模块、公园模块、开放空间模块、专用绿地模块、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和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庭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园和庭院。公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开放空间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广场、街道、滨水区和校园等。专用绿地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建筑、建筑小品、建造技术。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园林建筑测绘、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营造。
园林植物应用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园林植物资源模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和花艺与盆景模块。园林植物资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植物认知、栽培与养护。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设计。花艺与盆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艺和盆景。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风景园林工程模块和风景园林管理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雨洪管理、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风景园林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风景区与园林管理。
创新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主要二级模块包括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社会实践Ⅲ、设计竞赛Ⅰ、设计竞赛Ⅱ、设计竞赛Ⅲ、创新创业Ⅰ、创新创业Ⅱ。
参考文献:
[1]王新庆,张健,洪波,陈玉叶,金红晓.依托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学科及专业发展[J].大学教育,2012,(12):53-55.
[2]韦巧燕,刘昭明.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9):12-14.
1.1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受地形的影响。园林设计在我国源远流长呢,每一个风景建设都准守着忽悠的规则,那就是吧建筑布局及自然环境相互荣华荣,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韩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要充分考虑地形,考虑其地理特征、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不能满目按心中所想设计,不以事实环节为依托,如果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时设计出心目中理想的园林建筑也会与之周围环境不协调,也为达到真正的成功。所以在设计之前要充分考查当地地貌,深入了解风土人情,对当地建筑进行考查,并借鉴到设计当中来,以求实用美观合二为一。如这块建筑地形是长型的,那么你就不可能建设出一个圆形的建筑,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之初能够因地适宜,从而建筑出最为合适的园林建筑,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1.2建筑设计以地形的视觉协调为依据。欣赏园林风景建筑是美轮美奂,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形成这种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考虑了地形因素,换位思考一下,倘若建筑群不符合当地的地形及文化背景是不是就有点那么格格不入了呢?那么在美的园林风景建筑都成了纸上谈兵了,因此在色金园林风景上一定要着重考虑地形地质的视觉因素,力求把人工的园林设计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形成一幅完美的自然花卷,让人流连忘返。多数情况,在园林设计中地形尺度高出建筑尺度形成建筑为背景趋势;然而当地地形与建筑接近时,要尽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相互协调。只有这么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2植被
植物是园林风景重要景色之一,保证植被的良好发展是保证园林风景建设的关键因素。
2.1植物配置影响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为什么说植物的配置会影响建筑的空间布局呢?因为,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总体设计的时候,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以此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让建筑用地面积降低,从而来增大绿化面积,同时,还要让这些绿化的植被与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取得最完美的建筑效果。在绿化方面,合理适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间界线和范围,增强空间连续感和整体感等作为软性的设计素材,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园林建筑,丰富建筑的质感和色彩,协调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铺装处理等,形成宜人的风景建筑环境。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建设出好的园林建筑。
2.2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园林建筑,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种建筑是存在于很多植被中的,因此如果对于一些植物的特征加以利用,往往会取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从美学上解释,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更而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建筑的动态性,可变性,增强了建筑的审美效果。同时,如果运用一些乔木灌木进行院内设计,会增添建筑的神秘感。我们该可以运用一些攀爬类的植物,让它们对建筑进行覆盖,使得建筑变得有生命,使得整个设计生机勃勃。2.3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是建筑会危害环境,给当地的环境带来污染。因此,我们要通过一些植被进行降污,把影响和污染降到最低。比如说,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同时,植被的多样性也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但是,在进行植被绿化的时候,切记不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以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当地植被调查,从而决定引进什么物种来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水体
3.1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水的出现总会给当地的景色加分,一个好的水体设计还可以给没有生命的建筑带来生机,让它们更好的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同时,水体的引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小气候,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为什么水会有如此效果呢,因为水具有可塑性,它的形体状态是可以根据一些物体的形态可随意改变的。因此,如果在设计的能够充分利用水的这一特性,设计出一些让人流连忘返的水体建筑,就会为整个风景园林增添色彩。具体的一些风景园林水体建筑,主要有人工湖泊,它的出现可以为风景园林增添生机,鱼儿水鸟等动物可以以此作为生活的据点,为园林景色画上绚丽多彩的一笔,同时,人工湖还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环境,让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适宜居住。除了人工湖以外,我们还可以建设喷泉水体建筑,为风景园林建筑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增添自然生机。
3.2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上面说的是水的可塑性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水的另一个特性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那就是水的文化特性,纵观古今,水都是文化的起源,我国的早起文明就起源于长江流域,因此,水一直被认为是生命是文化的象征之一,因此,如果我们充分运用水的这种特性,就可以使得建筑场所的意义有所增加,使得建筑景观变得更有内涵,让人们流连忘返。让人工的建筑很自然的融入到建筑中去,却又那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