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56: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学技术与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科学技术管理具有时代性
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极大地促进和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和认识;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工艺方法与技能;管理包括国家管理、地域管理、单位、行业、业务管理等,履行管辖、控制、监督、处置的重要职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神经中枢”,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势必导致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深化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共识。
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管理就迅速发展,今天的科学技术管理对社会各个层面空前的影响程度,俨然在社会思想文化、社会生产和社会变革中都起到重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对生产力系统各个要素和层次结构都产生了渗透和影响,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社会中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改变着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发展观念的认识,对财富本质的认识,改变着企业的策略,城市的发展,改变着国家的战略。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不仅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还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是由政治实力、文化实力、软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件实力构成的。在现今激烈的全球竞争形势下,科技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第一硬实力。因此,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正不断向高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国际上看,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先导和战略保障,要坚持把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科技管理创新新动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胜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高端,率先发展。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在新的起点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十以来中国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很大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又始终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这成为制约我国在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就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出的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强大的发展优势,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突破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新的发展体系,推动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以科技管理创新的巨大能量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要点
(一)坚持自主创新
推进科学技术管理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不能回避的现实是,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过去,我们主要用发展的高速度拓宽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必须依靠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科学技术管理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推动企业成为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主体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释放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企业是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最为敏感。由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让科技要素、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创新性是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特征。从科学技术管理的创新过程来看:即从创新设想的提出、确认、开发,成果的有效应用于市场,都是创造性的活动;知识产权贯穿于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始终。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注重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这样容易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给他们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才能将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凝聚到创新和发展上来,有利于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大趋势
人类历经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革命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从总体上说,未来高科技及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发展上的推动力的影响之大,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
(一)进一步明确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正如指出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二)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重点任务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挑战;提供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管理支撑;我们必须面对相对紧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取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未来应瞄准重点战略目标部署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队伍,尊重科学规律,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创新自由。应按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支持和引导高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首要位置;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快发展天空和海洋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战略性的贡献。
(三)落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转入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下构造新的有序结构的阶段,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国防科技体制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
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够得到合理回报,特别是要抓紧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务政策。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设计拓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94-02
一 引言
目前,电子白板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人们对它的热情日益高涨,称其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最完美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的有机整合。它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计算机,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教学环境。
怎样依托交互技术构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与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相配套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揣摩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究现代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资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应用的方式、方法,分析资源应用的效果,努力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是从事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人们应关注的重点。
二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交互白板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它的出现,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基于交互白板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描绘出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引导、互动、拓展、反馈的特点,下图所示。
在这个模式中,左边部分体现出来的是学生、老师以及教学资源间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三者的中心,教学资源和教师都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交互白板教学资源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支持环境;教师施教于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帮助;交互白板作为互动课堂教学的载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图例的右侧,“入境、自主提问”是在运用交互白板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导学、尝试学习”指的是利用交互白板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尝试性学习,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自主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交互式电子白板给出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查漏补缺。“反馈、检验效果”旨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反馈结果,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习效果。这种基于交互白板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交互白板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环境。
三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教学资源的层次运用
1.多功能黑板——传统媒体工具的扩展
互动白板可以作为一块多功能“黑板”供老师、同学展示教学使用。除了书写之外,老师还可以运用白板进行简单的做图演示,使老师所讲的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
2.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技术整合工具的合理运用
通过互动白板,教师可以通过一支笔统一掌握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中的媒体,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课堂。
3.生动的交互交流——演示实验工具
互动白板可以作为演示实验的平台,展示实验过程,形象地为学生演示各种实验。学生们也可以亲自上台在电子白板上操纵实验仪器,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互动白板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白板记录下来的学生操作和练习答案加以对比,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交互。
4.优化教学资源——情境创设工具
教学资源的优化组织一直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巨大障碍。在获得了资源之后,怎样将教学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课件或网站方式组织起来的资源,呈现给学生的往往只是结果,缺乏“过程性”。
互动白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快捷地组织资源。通过互动白板的资源库和配套软件,教师通过鼠标拖拽,手指划过,就可以轻松生动地为学生们呈现理想的教学资源。这种高新技术与课堂实际的无缝连接,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引领课堂成为了可能。
5.动态的课堂——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工具
动态的、整合的课堂应成为新教改形势下的主力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重要的资源随着我们的教学过程而流失,如学生课上的发言,与同学们的讨论以及任课老师随口的评语,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宝贵的资源,都应随时被记录下来,供老师开展教研,供学生课后查阅。
互动白板不但可以自动保存书写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快照等多种方式即时将屏幕内容捕获下来。教师可以就这些内容及时引领课程的发展。记录的内容便于保存、整理和共享,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有了可用性。
综上所述,从传统媒体的扩展,对现有信息技术的整合,再到对资源应用与生成的支持,白板可以从多个层次对课堂进行支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从一线教师的现有水平出发,完成传统理论教学到单纯借助信息技术设备教学,发展到信息技术背景下,借助信息化资源实现互动课堂的完美转变。
四 基于电子白板的“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环节进行整理融会,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
1.教学案例材料
教学案例材料主要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录,为年轻教师提供案例学习的资源。使用课堂实录回放可以进行课后研讨,促使教师本人进行反思总结,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2.教学内容材料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内容开发的核心。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设计出授课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材料,可以是常见的PPT,也可以是针对于交互式白板所开发的课件。
3.教学自省材料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多维度的教学自省材料,从目标教学、过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面指引学科教师展开思考,更好地帮助教师审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4.教学评价材料
教学评价材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对教学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有来自于自己本身的评价,同事间的相互评价,其他学科同事的评价以及学校领导与其他专家、学者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新宇.课堂教学中交互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吴天武.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51-01
“创新”泛指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等。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应用,也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时代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工具走进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现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我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创新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
一 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信息技术的安全与病毒的防治。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前导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容忽视。
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的知识较多,学习起来较乏味,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最好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当然,多媒体教学同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思考、多发言。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针对具体问题教师应灵活对待。
二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产生创新性思维的动力。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由于其操作性、开发性、创造性较强,更需要兴趣。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在一种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应用所学的知识,多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他们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有一种由衷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兴趣。在学习应用软件Word的“图文混排”时,可让学生办一份班级小报,相信有不少学生能拿出很有创意的作品,这种成功会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潜能,不断地进行创新。
三 巧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抓住时机,抓住知识环节,精心地设计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去创作、去实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学生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体现自身的能力、价值,首先会为自己制定一个较好的目标,然后向这个目标努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制作、创新等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的能力、动手制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恰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较好的创新。比如,我们在进行“网页制作”的教学中,基本内容结束后,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站点,所定的主题可以是“我的……”或“我们的……”两者任选一个。这样,学生制作起来较容易,但要想制作出有特色的个人站点,需在制作过程中到网上浏览一些好的、成功的站点,以便开阔视野、吸取经验、培养自己的创作灵感,制作出具有个性的、创新性的站点来。另外,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他们所需要的素材,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进行制作,也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之后不仅可以培养、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细心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上进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有较好的想法、做法,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尤其是在具体的制作、应用方面,学生的设计成果、制作结果可能是新颖的,具有创意和推广价值。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得到表扬之后,能认识到自身的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会进一步地发掘自身的潜能,会有更好的创新。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来关心和支持,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很好地落实。
倡行“互联网+”,注重创新融合的当今,诸多信息技术以其泛在化的形态,从资源呈现、过程采集,再到成果互动,创新科学教育,贯通应用始终。践行的田野里,本人因指导学生探究每个细节落实的需要,应用―反思―再应用……感触颇多。特梳理如下:
一、借信息技术,铺主题式生活化情境,聚焦探究目标,开启创意之门
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熟悉的事实与数据,以此为出发点,再联系其知识基础,进行类比、归纳、推理,抽象出与描述客观世界规律有关的科学概念。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总要完成一个猜测间设定的探究目标――反复观察间“发现的问题”。而“问题”,是每一个创新活动的开始。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提出解决方案。当尝试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时,创新就开始了。
日常,借助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应变,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构全新课堂教学,创主题式生活化情境,激活探究欲望,引导小学生在好奇与期待中点燃兴趣之火。一片师生互动、唤醒潜能、激发创造力的新时空便被开拓,从而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造出更加宽广的现实平台。
兴趣广泛、天性好动的小学生,总是对身边世界充满好奇与追问,乐于探究是其本能需要,但缺乏注意力也是他们常有的表现。若想让孩子们将自己的能量集中于某一目标并坚持探究到底,需要一个学乐融融的探究氛围。其具体呈现就是目标明确、宽松、民主、和谐的一系列生活化情境,也可称之为主题式生活化情境。
在引领五年级学生探究教科版《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蚯蚓的选择》时,因本地气候原因,课前准备阶段,五个班一百余名学生在旺泉校园里遍寻蚯蚓,所获仅一条。上课伊始,触控一体机上播放的寻觅与采访实录,让同为平等主体的孩子们瞬间被好奇与疑问抓住:“上学期末,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蚯蚓,会隐身术吗?……”接下来,破解“蚯蚓的选择”之谜,自然锁定为主题式生活化情境的探究主题;与此同时,探究目标的锁定,也就成为照亮创意之门的第一缕关注之光。
二、借信息技术,夯实探究过程间证据的收集、获取与分析,有效缩短认知过程,创新过程才能得以维系
1.应用数码相机、DV等可视化工具,定格每一个瞬间,能丰富科学记录方式,为创新打造物质基础
探究过程中,收集和获取到的证据是需要记录的。可对小学生来说,受书写速度、绘画能力的影响,时常达不成记录的“快”与“准”。每每课上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和发现,难度太大。
应对于此,DV加数码――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利于采集稍纵即逝的事实与数据,降低难度、丰富科学记录方式,缩短认知过程。效果较好:本学期,在四年级讲授教科版《科学》下册“新生命”单元时,领着学生在校园内拍摄到枯叶蛾科的黄褐天幕毛虫,从蛹到成年蛾,照片与视频抓住的,就是栩栩如生的证据。
2.反复回放影像证据,让数据和事实说话,交流辨析间引导学生“带着头脑”去探究
学习科学,探究活动只是外在形式,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为何做?”“做什么?”“怎样做?”“做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包括了探究问题的形成、过程的设计、方法的选择、证据的收集、结果的分析等理性思维的参与过程。要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探究任务的形成和解决(以问题的形成和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不能让学生只是一味地做,要让孩子们思中做、做中思,才会得到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真正的探究不是发生在手上,而是发生在头脑里。深思熟虑后的准确出击、重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有序实践过程,才能确保探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