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篇1

急诊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1.1急诊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急诊临终病人具有就诊时间短、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尚未明确诊断、无亲属陪伴、很快进入临终状态等特点,在其短暂的弥留之际,不仅受到疾病的折磨,自理能力丧失,存在恐惧和焦虑的精神压力,极大的身心痛苦使临终病人心情十分复杂。深受疾病的痛苦和心灵的痛苦困扰的他们需要承认和面对现实,更需要全身心的护理关怀。在应用药物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护理关怀往往可以起到对病人身心痛苦的安抚作用,使病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自己。急诊危重病人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临终病人把自己临终前自尊愿望的实现寄托在守护他们身边的护士身上,他们需要关怀、爱护和帮助。护士用抢救护理技术和技能、用对病人的照顾关心和心理护理,解决病人的生理需要,达到减轻痛苦、生活舒适,正是临终病人需要的关怀。

1.2急诊临终病人护理

1.2.1 急诊临终病人需要人性化护理

急诊临终病人的护理应做到:言谈话语、举止表情一切从临终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帮助解决急需解决的要求,消除不适心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情感需要,用亲人般的服务做好临床护理,使其在短暂的人生弥留之际得到更多的关爱,使其在有限的人生路上、在短暂的抢救中,得到更多的人性化的护理。

1.2.2 临终病人需要理解、尊重和优美的环境

尽管临终病人极度垂危,且生命是短暂存在的,但仍然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交流,需要得到人间的温暖。整洁安静的环境是临终病人精神心理的需要。舒适的卧位、和谐优美的环境和整洁的床单,体现了对临终病人的尊重,是对临终病人心灵的安慰,可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1.2.3 临终病人需要家属亲友的陪伴和守候

临终病人多具有需要家属陪伴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守候。同样家属也有为临终亲属尽义务的心理需要,哪怕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哪怕说一句安慰的话、看一眼容貌,摸一摸手和头,缓解焦虑和不安,希望不留遗憾。护理人员要格外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心情,安排他们相见和守候,倾听家属内心的忧伤,安慰家属或亲友在承受悲痛和精神打击时,要节哀,要注意保重身体。接受家属的询问时,不计较语气和态度,耐心解释,注意沟通方法,嘱咐要准备的事宜和注意的事项。用优良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和周到的护理服务,感动家属、安慰亲友,支持他们克服眼前的危机,在悲痛中得到安慰。

临终病人需要整体护理:

临终病人希望延续生命,希望得到心理支持,需要内心的安抚。在人生的规律面前,护理人员需要对临终病人身心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临终病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信息交流,视临终病人为整体的人,减轻其身心痛苦,给予心理支持。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2.1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大多数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可分为以下五期:

2.1.1否认期:肿瘤病人在被告知自己患上癌症,即将离开人世时,不能接受现实,通常采用否认机制来应对这一消息所引起的惊恐。过时病人表现为焦虑和忧郁。

2.1.2愤怒期:当病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常常表现出愤怒,愤怒可指向周围环境和所有人,包括医护人员。

2.1.3服从、讨价还价期:处于极度痛苦中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疼痛、痛苦、延长生命,常表现为一个服从医疗的“好病人”,要求任何检查,寄希望以此来换取痛苦暂时解除。

2.1.4抑郁期:当疗效不满意、病情不断恶化,继而情绪沮丧,对事物淡漠,心灰意冷,需要亲人在身旁,以免孤独地离开人世。病人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消极抵抗的心理。

2.1.5接受期:病人从恐惧、焦虑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此期受病人个人修养,文化程度的影响,是我们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护理的最高理想。

2.2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措施

根据晚期和临终病人所表觋出来不同心理状态,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与干预

心理护理与干预是晚期和临终病人的首要护理。心理护理与干预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护理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其主要干预方式是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认知水平。这要求护理人员充分理解病人,满腔热情地对待病人,用自己美好的态度、情绪、行为、动作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境,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怖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使病人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躯体护理

尽可能使病人处于舒适状态,帮助解决好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疼痛的护理

尽可能多为病人寻求减轻及控制疼痛的方法,以降低疼痛的阈值。

篇2

1. 对象

临终癌症患者,经医师确定其生命接近尾声,大致不超过六个月;病人和家属放弃治疗,只做止痛等支持疗法?

2. 病人心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临终癌症患者心里评估分析及目前心理反应所处阶段:抑郁心理,孤独心理,恐惧心理,愧疚心理?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

2.1.1 抑郁心理:据资料统计,70%-80%的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这与患者经受疾病的长期折磨及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有关,且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加剧了患者的抑郁心理?

2.1.2 护理措施:此阶段鼓励病人倾诉,护理人员耐心倾听病人诉说扑捉信息,给予相应的支持,增加病人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营造温馨氛围,在病房及走廊摆放鲜花,病房装饰以暖色调为主,保持整洁?安静?温馨,提供亲人陪伴场所,允许亲人陪护在床旁及带进病人喜欢的特殊食品及生活用品?

2.2.1 孤独心理:癌症患者病程迁延长,家属因为生活工作等有时不能陪伴在病人身边;由于癌症病人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家人陪伴照顾等,使病人增加了孤独感?

2.2.2 护理措施:提供娱乐场所,随时调节病人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我们启用社会力量陪病人下棋?打牌?聊天等,为每一位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开生日联谊会,我们请临终关怀志愿者为病人服务,使其感受到社会没有遗忘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和关爱?

2.3.1 恐惧心理:患者得知自己治疗无望,即将面对死亡,害怕离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

2.3.2 护理措施:在此阶段我们除了给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安慰?倾听?表示同情)外,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2.4.1 愧疚心理:患者对因自己生病给家人和子女带来的沉重负担,常常自咎自责,导致心理上的失衡,造成苦闷?烦恼?沮丧?忧愁等消极情绪?

篇3

1  心理护理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可以使用五个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从而促进病人康复。这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做出护理诊断;根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1】

1.1  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及范围

1.1.1  病人的一般社会情况   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婚姻及家庭情况、营养与代谢,排泄功能、生活习惯及有无其它方面嗜好、职业与教育程度、活动与锻炼等方面的评估。

1.1.2  病人对健康问题及医院环境的感知   了解病人对健康问题的感受,如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对自身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感受等。是否能接受自己病人角色,是否有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病人是否对住院环境有压力,是否有医院压力等。

1.1.3  应激水平及应对能力  首先要评估病人患病前一年内的应激水平。 应激研究证明,患病前一年内的应激水平,与疾病有直接关系。【1】可以用生活事件量表来测量病人患病前的应激水平。来明确病人疾病的社会心理原因,从而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预防、减轻或消除以上方面的心理影响;对病人应对能力的评估,包括评估病人的一般应对方法以及技巧等,有无潜意识的心理防卫。

1.1.4  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评估病人的睡眠、精神状态、食欲、性功能及胃肠功能等。

1.1.5  精神心理状态   评估其定向力 、注意力、意识水平、仪表及举止行为、情绪状态、感知情况、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情况、思维与记忆、判断能力等。还有要评估病人的精神信仰等。

1.1.6  人格类型及自我认识  评估病人的人格类型,是否有人格障碍。并且评估病人患病对自身人格、自尊、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控制感等方面的影响。

1.1.7  患病后的心理 社会问题  患病后有无焦虑、恐惧、否认、绝望以及自责、内疚、愤怒、悲哀、失控、无助等情绪问题。有无信任感改变、自尊变化、自我形象,自我概念方面变化,是否有爱与归属及应对无效方面的问题。

2   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2. 1 访谈法  访谈法是应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的方法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方法。

2.2  观察法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法来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身体姿势、生理反应、仪表及打扮等方面,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变化。

2.3 整体评估法  是美国护理界以GORDEN的功能性健康模式为指导,为住院病人设计的一套具体而实用的心理社会评估方法。要求护士用会谈、观察、仪器、心理试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来全面收集病人的资料。

2.4 实验法  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或某种环境下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

2.5  心理测试 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测量仪器来测量病人的心理状况,以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测量量表的选择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心理问题来决定,且必须考虑量表的信度及效应。

2.6  自我评估法  由服务对象以简单而准确的方法,了解自己心理状态,确定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7  其它方法  包括与病人家属、朋友、同事、病友交谈,查阅病人病历,阅读病人提供的日记书信文章等以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原因及形成过程等。

3 心理护理诊断

3.1心理护理诊断的步骤 一般包括确定病人心理反应性质、强度、原因,形成恰当的护理诊断,按照心理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问题的先后次序。

3.2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 可以按照PES公式书写。即按照问题、原因、症状体征来书写护理诊断。

4 心理护理计划

4.1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是针对病人护理诊断,希望通过心理护理达到病人心理状况的改变。心理护理目标同时也是检验心理护理效果有效性的标准。其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5 心理护理的实施 

5.1 心理护理实施的范围 心理护理贯穿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可独立进行也可与其它活动同时进行。其实施对象包括所有的护理对象,即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各种疾病,需要治疗及护理的病人。因而,心理护理为健康人提供心理保健,同时也为患病人提供心理康复护理。

6心理护理的评价

评价是反馈结果的的过程,计划实施后要了解实施的效果,并应用反馈过程检验原护理计划的可行性及效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7 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7. 1  包括 :为病人创造轻松的恢复环境 、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而满足病人各种需要、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加强病人的意志锻炼、心理疏导及自我心理保健训练。还包括各种放松训练、治疗性的身体接触、心理支持技术等。

7. 2  临床中比较重要而常见的 具体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

7.2.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许多价值” , 在接待新入院病人时,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缩短护患间距离,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7.2.2  语言交流    理解 与尊重,关心与帮助病人,增强其信心。 沟通时 尝试与患者进行交流,善于观察,从患者微小的情绪变化来发现其心理矛盾及冲突等,让患者尽情发泄,诉说、、甚至痛苦流涕等,均不要加以劝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静下来后再予以疏导,做有针对性的心理说服及解释鼓励工作。【3】沟通时,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之间的桥梁。美好的语言不仅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和心情愉快,并且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沟通时,要有技巧,可以利用技巧语言,先耐心倾听,再发表自己看法感受,尽量使患者感到你在帮他,以达到我们期望的目的。我们只有热情接待,无形沟通,使他们不知不觉也会尊重你,接纳你,使你的工作得到患者和社会 的认可。【4】现代护理学模式要求护士运用 心理学、营养学、行为学等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其中语言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5】

【总结】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方面知识,应用护理程序,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使患者心情舒畅,早日康复出院,护士应加强以上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1); 74-77

2 候卫洪,刘丽敏,王超,等.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 ,2010,29(32);1

篇4

关键词:有机磷 中毒 心理 护理

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日常生活中自服、误服或喷洒农作物不注意防护均可引起中毒。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00例,自服中毒的75例,占75%;喷洒农作物过程中毒的25例,占25%;误服中毒5人,均为学龄前儿童,占5%。本组100例病例最终均完全康复出院。

2、护理体会

2.1自服中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往往由于家庭纠纷或遭受沉重打击后产生轻生,从而自服农药自杀,住院后情绪仍悲观绝望。对这一类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常与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心理矛盾。通过诱导、分析、解释、劝说等以解除其心理痛苦,改善心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经常安慰、鼓励病人,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如写信或要求家属、单位领导来探视等。争取家属或单位同事的默契配合,做好探视者的工作,解释病情,提示探视者言谈注意事项。探视后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护理人员应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往,同时护理人员须与病人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与疏导,改变认知态度,提高生活信心,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治疗疾病。

2.2喷洒农作物中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这一类病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2.2.1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 住院期间情绪焦虑、恐惧不安。担心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可能留下后遗症等。针对这一类病人的焦虑不安心理,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病情、诊断、治疗、耐心做好解释和宣传指导工作,使病人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且在日后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懂得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2.2.2对自己的病情不以为然 虽有不适,未引起重视,虽在就医但漫不经心,只想早早出院,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针对这一类病人的麻痹大意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反复告知病情,治疗方案,疾病的转归,不遵守治疗方案的危险性,加以举例说明,这样更有说服力。进行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态度诚恳、亲切,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自觉配合治疗。

2.3误服病人的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为儿童,而且均为学龄前儿童。农药中毒给儿童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医院陌生的环境,使儿童产生恐惧和疑虑,尤其与父母分离,更使儿童产生焦虑。适当的心理护理可给予儿童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并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时热情接待,安慰体贴患儿。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和同病室的小朋友,使之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同时,为患儿提供适当的游戏、绘画、看电视、听故事等活动,使患儿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在做注射、喂药等护理操作时,多鼓励、诱导、夸奖孩子,建立患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顺利接受治疗。同时,应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妥善放置有机磷农药或其它有毒物质,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小结

总之,无论是对自服、误服或是喷洒农作物引起中毒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因人施护,强调心理护理的个体化,对患儿,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使其在愉悦中接受治疗,促进其尽快康复。对成年人,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病情、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经历、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把握病人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利用其情绪的积极作用,使病人的心理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主动配合治疗并最终康复出院。

篇5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心梗;应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一种护理模式图式,是根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某类特殊患者制定的,其主要特点为有准确的时间要求,有严格的工作顺序[1]。临床护理路径以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诊断及出院计划等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制定的有预见性有计划的一个日程计划表[2]。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到各类各级健康服务机构[3,4]。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其中7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范围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1.3±3.7)岁。入院时均无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将26例患者平均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送入CCU病房,采用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 研究组:13例患者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路径表,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制定临床路径表。其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出院计划等。 对照组:13例患者在进行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医嘱进行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对照组13例患者中有4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7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46.15%;研究组13例患者中有1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92.3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对照组1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胸痛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3.85%;研究组1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临床路径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对于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强医护合作、规范诊疗护理手段、限制医疗费用增长、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能起到积极的作。

临床路径的基本功效就是通过主动关心病人,护士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疑问及时处理、解答,入院时告知病人大概费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减少工作的失误,更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服务或住院的天数,减少无效服务项目等,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31%,而传统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46.15%,有统计学差异。因此,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减少医患矛盾。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士能预见性、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主动参加护理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计划的诊疗过程,使卫生资源利用有效,减少无效服务项目,减少住院天数[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患者,而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的患者。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2]。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2] 郭润珍,云雅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19-621.

[3] 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

篇6

[中图分类号] R4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3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发展,对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在我国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晚期癌症病人后期生活仍在基层医院度过,结合我院开展情况,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病人,男62例,女48例,年龄45~76岁,平均66.4岁。肿瘤类型:食管癌35例,肺癌26例,肝癌10例,乳腺癌28例,胃癌11例。文化程度:小学32例,中学40例,大、中专文化15例,文盲23例,临终关怀时间1~3个月,平均1.6个月。

2 临终护理

2.1建立临终关怀病房,满足病人亲情的需要

建立临终关怀病房,房间内配备有沙发、空调、电视、冰箱、电话等基础生活设施,套房内有厨房、卫生间。房间内可摆放一些纪念物、照片、鲜花等,房间内可不摆放抢救物品,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房间的布置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为原则,为病人提供一个方便、安静、家庭气氛浓厚的空间,使病人在人生最后的旅途中和家人一同度过,消除病人的孤独感,减轻不良心理对病人情绪的影响。

2.2 控制癌症病人的晚期疼痛

按照WHO的三阶梯镇痛法,依次采取口服、直肠给药、皮下注射和药物阻滞破坏传导路止痛。对临终病人应给足量的止痛剂,直至不痛为止,按时给药,对于一些无法控制的疼痛,可采用大量的吗啡ACP泵进行止痛。

2.3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不同人的人生经历及文化程度不同,病人有不同的心态,但总的来说其心理护理可总结为:①尊重病人的不确定感及其想知与不想知的权利;②尽量让病人有机会处理及释放过去与别人因恩怨结的事情与情绪,让其与亲朋好友来往;③减轻病人对家人的照顾与负担所引发的歉疚;④让其有自决定医疗方式及生活结构;⑤对其常有的害怕孤独、突然无法再承受之彷徨给予深度的沟通;⑥协助其将不放心的亲人的生活、未了的心愿、遗物作一妥善安排,使其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亲属的心理护理。在对临终病人进行护理时,教会家属基础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病人,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让病人家属了解病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为临终病人家属提供社会和心理上支持,使他们健康处于适应状态,送走亲人,做好善后事,使逝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对于病人家属可给予办理健康体检卡,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各种身心不良反应。

2.4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要

晚期癌症病人出现恶液质,身体抵抗力差,消瘦,加上长期卧床,基础护理显得较为重要,加强晨晚间护理,勤晚间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及时更换被单和病服,对卧床病人可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协助病人进食、排泄、睡眠,做好皮肤、口腔、头发、会的清洁护理,保持身体的完整和预防并发症,让病人感到舒适,在亲友面前留有好印象。使病人在生命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度过。

2.5 病人去世后的护理

在病人去世后,为了抚慰病人家属,遵照病人生前的愿望进行尸体料理,遵重其民族习俗的,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病人在死后要求尸体进行特殊的沐浴,护士可与家属共同进行尸体料理,帮助办理结账、联系殡仪馆。异地的病人其家属心理更为复杂,可给予更多的理解及帮助,可帮助办理遗体火化及告别仪式,减轻家属的身心负担,缩短悲痛期。

3结果

本组110例癌症晚期病人,通过临终关怀的实施,98例心理及情绪稳定,102例家属心理及情绪稳定,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心理及情绪变化较文化程度低的复杂。

4 讨论

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内容,国外有人将病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分为5个典型阶段:①震惊与否认期;②愤怒期;③协议与乞求期;④抑郁期;⑤接受期。国人有自己的观点,于否认期前有一个回避期,我们发现不同的时期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其心理反应有很大差别,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

物质方面的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一项基本的要求,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是体质较差,身体抵抗力降低,再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病人常恶心、呕吐,无食欲,因此病人要配合营养室及家属进行饮食搭配,使饮食多样化,增加病人的食欲,必要时行静脉内高营养,以延长病人的生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对每个病人作出准确无误的评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临终关怀内容可牵涉到医学、伦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因此临终关怀首先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疾病知识、相应的护理理论、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以及各学科的知识。只有具备上述知识的护理人员,才能实现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达到临终关怀的目的。临终关怀的宗旨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使病人在面对死亡的心理上能更趋于平静,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我们发现,进行临终关怀后病人心理及情绪明显好转,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临终关怀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责任感、同情心和良好的修养。

总之,在实施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关怀中,应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减轻病人的痛苦,维护病人的尊严,减轻病人家属的心理痛苦,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已的责任感,同情、关怀、照顾病人。使病人无憾地离开人世,是护理人员的崇高的职责,是临终关怀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篇7

中国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89-02

恶性肿瘤病人存在不同的不良心理,这对其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活动和需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以及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对肿瘤晚期的患者是受益匪浅。

1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1.1恐惧心理护理:这是护理肿瘤临终病人中的重点,主要由疼痛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应激心理,表现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对周围事物既关心又害怕,这些病人耐受力低下,睡眠浅,易惊醒,半夜醒来怕孤独,夜里有时自言自语或大声惊。因此,由于临终病人恐惧心理存在,他的内心极端的痛苦,导致精神及机体抵抗力全面崩溃,对于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劝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不了解病情的病人,要做好保护性的医疗制度,尽可能在不让病人知道自己真实病情的情况下,给予积极治疗、安抚、温暖和支持治疗,以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并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要求,使患者在终末期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让他们在平静、和谐的气氛中离开人世[2]。

1.2求生心理护理:肿瘤晚期的病人具有很强的求生心理,首先,让病人有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求生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病后有强烈的恢复愿望,觉得暂时离别了朋友、家人和事业,总有一天又回到他们中间,重返工作岗位。以极大的同情心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人间的温暖。

1.3抑郁心理护理:抑郁为临终病人不可避免心理现象,也是我们做好心理护理的重点工作之一。病人从患病之日起精神症状偏离正常,由于疾病破坏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而正常生活规律的破坏冲击着病人的内心世界,特别获知自己得了绝症,病人心理变化更加复杂而出现情绪异常悲观,产生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等消极、绝望心理。心理学家Gotze对66例癌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存活时间短的病人,他们具有被动、焦虑和缺乏应付紧张刺激的能力,而存活时间长的病人都具有开朗、能应付紧张刺激和减少焦虑、抑郁的特点[3]。因此,护理临终病人首先应重视发现病人抑郁症状表现,特别对女性患者应特别关心,以便引导和帮助病人排除心理障碍。

1.4愤怒心理护理:患者情绪急躁,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常无故发脾气,或训斥医护人员,不配合治疗。我们注意观察病人的个性和喜爱,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护士充分发挥在临终护理中的作用,并与病人家属默契配合,共同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2家属的心理护理

2.1疼痛的心理支持:疼痛在任何疾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对癌症来说尤为明显,有资料报道,87%的晚期肿瘤病人都有疼痛的感觉与恐怖疼痛的心理。因此疼痛始终伴随着肿瘤患者,疼痛的控制就成为这类患者的迫切要求。疼痛除体内器质性疾病及身体疲劳、受压等引起外,大部分的病人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当听到病人说:“死并不可怕,怕是疼痛受不了”,这就意味着患者得了癌症后心理变异,认为癌症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护士在用药的同时必须注意心理护理,如引导病人正确采取药物以外的其他止痛方法,可以根据病人性格特征参加一些轻微的文娱活动,听音乐、与朋友往来等分散注意力。要求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赖与合作,这对于疼痛治疗减轻恐怖心理有良好作用,也能使止痛剂发挥更好效果。

2.2迁就心理支持:对病人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都应尽量迁就,此时我们向家属说明,既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妥善照料病人,又要符合治疗原则,使病人遵守医嘱,安心治疗。

2.3厌烦心理支持:家属陪伴久病的病人,经常表露出不耐烦的表情,使病人的心理受到恶性刺激。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家属认为病人的疾病会传染给自身,病人用过的东西不愿接触,对病人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向家属做好细致解释工作,增强其信心和爱心,使患者欣慰地度过生命最后时刻。

2.4悲哀心理支持:亲人患了癌症,家属毫无疑问会受到病人情绪的影响,同样表现出悲观的情绪。对与患者感情深厚、朝夕相处,甚至病人去世后影响经济收入,子女抚养等等,都会使家属陷入痛苦的深渊,整天愁眉苦脸,泪流满面,甚至当着病人的面哭泣,使病人的情绪大受影响,心理顾虑丛生。医护人员开导家属,并给予安抚,嘱其不要以低沉的情绪影响患者,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在病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与病人共同度过难关。

3护理措施

3.1护士必须以善良、温和的同情心,热情诚恳的态度,良好的印象赢得信任。从接触病人的第一天起就必须以极端热情的服务态度,诚恳待之,给病人以温暖,不能认为是不治之症而另眼相待,以崇高的形象取得病人信任,病人的压抑心理就会倾吐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摆脱临终病人沉重心理负担,使患者在良好精神状态中生活。3.2情绪转移:根据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喜欢对过去事情思念的积极一面,多鼓励病人回顾一生中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如请家属取来病人过去照片或曾经为事业作出贡献的奖状证书等给病人欣赏,帮助病人回忆美好的过去,让他们沉醉在快乐情绪之中,调整失控的心理,使之抑郁恐惧的内心世界转移到对过去追忆,这样可以减轻心理压抑,增强生活信心,提高临终生活水平。

4小结

本文重点讨论了对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要求护理人员从人道主义出发,对临终病人要有细腻周到的情感。采取各种支持措施,解除病人的痛苦,以缓解对死亡的恐惧,并保持病人的尊严。对终末期病人,不应过多考虑价值观,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在医护人员中,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以自己的饱满情绪来感染病人[4]。

总之,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洞察患者的内心世界,从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情和暗示中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注意交流技巧,交谈时护士应适时应用身体语言,如握手、拍肩等动作安抚患者,及时了解判断患者的需求。通过经常的交谈,使患者建立起对护士的信赖,这是护士提供良好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必要前提。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支持、理解、体贴患者,以“全面照护,适度治疗”为原则,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在精神上获得最大满足。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安息护理活动,使更多的临终病人得到高质量的临终关怀。

参考文献

[1]Chiharu E, TatsuoA, Toru O, et al. Patient-perceived barriers to the psychologica care of Japanese patients with lung[J]. Cancer Jpn.Clin.2008;38: 653-660.

篇8

[中图分类号] R48[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52-02

无论人类生活如何提高和医疗科技如何进步、发展,生命只能被延长,死亡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当死亡成为不可避免时,护理人员能否使濒临死亡的病人在即将走向死亡这个非常阶段,采取相应的人性化护理使死亡不致于经历得如此孤独、如此痛苦,如此具有伤害性。那就需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进行人性化护理。帮助临终患者减少和解除躯体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量,让他们从一切的痛苦和失落中,再次发现生命及生命的意义,让他们平静、安宁、舒适抵达人生的终点,安然愉快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1为临终病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治疗环境

医院是临终病人延长生命和缓解病痛就医场所,病房是临终病人生活治疗环境。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心理和情绪有很大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为临终病人提供一间面积较大的特殊单人病房[1],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同时注意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布局合理,符合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如:房间可配有电视、书报、电话、衣柜及桌椅,摆放适量鲜花和绿色植物,可以容纳陪护床。同时,对病人室内东西放置不要作过多的限制,允许病人在室内放些自己喜欢的画、工艺品和相片等,尽量把临终病房布置成家庭化,使病人有住在家里的感觉以减少恐惧感,增加安全感,从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的生活和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2尊重病人的权利 满足和适应他们需要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人,病人在生命结束之前仍然享有正常人平等的权利和需要。因为他们即将告别人世,许多要求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逐一解答,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给予满足。各项检查治疗打破常规,随病情及病人的需要随机进行,体温、脉搏、血压的测量避开休息时间,常规静脉输液分段进行。病人愿用自己被褥给予满足。在检查身体时,可能让病人暴露隐私,在向病人充分解释的同时要注意遮盖,对病人的隐私应该充分尊重。如:病人夫妇应该有权利享受夫妻间的亲密,病人如果愿意回家住上一夜,护理人员应该予以满足;病人的亲属朋友探视和陪伴,勿需过多地限制,让病人与亲朋好友之间能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情感交流,尽情享受亲情带给他的关心和快乐。这样,病人感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爱和尊重,产生心理平衡,增加愉快心情,从而让病人带着尊严和满足走向生命的终点。

3控制临终病人的疼痛与不适 提高生存质量

重视和减轻临终病人的疼痛是提高生存质量,体现人性化护理的最好方式。疼痛是临终病人的主要症状,首先,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的症状确定给药方式、给药时间和用药的剂量,即计算好时间,在疼痛出现之前给药,最大限度地保持病人无疼痛与清醒之间的平衡[2],一般来说,对临终病人不必过分控制镇静药和麻醉剂。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卧位,定时翻身,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勤换衣服,保持床单、被褥干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新鲜的空气;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虽然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但护理人员可以让病人没有痛苦、面带微笑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4走进病人心灵世界、分享他们的适应过程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在临终阶段,病人心情复杂,心理压力大,很想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虽然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但对临终病人这样的特殊患者,隐瞒和欺骗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护理人员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真诚的态度告诉病人实情,这样病人既能正视自己的病情,消除猜疑心理,又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与此同时,护士要走进病人心灵世界、分享他们的适应过程,及时了解病人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使其明白死亡是生命运动的自然现象,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引导和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要生活得更充实和更有勇气。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也可以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治疗的有关信息,对疾病的现状、治疗效果以及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不仅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而且可稳定病人的情绪,提高其抗病能力,延长生命时间。

5护士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关系

护士要及时了解病人家庭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做家属工作,如病人是家属最亲近最重要的人,当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和安慰他们,作好该疾病及目前医疗现状的解释工作,以减轻他们心理上的痛苦。若病人年纪已高,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属放弃贵重的检查与治疗,我们表示理解。假如家属对病人冷漠,我们给予动之一情,晓之一理,说服劝导。总之,无论病人家庭如何,我们都要作好临终病人的人性化护理,做病人的亲人,家属的朋友,为了让病人安然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共同为临终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生活氛围,以减轻病人临终时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3],让病人在充满宁静而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预后的估测和抢救的准备

痰液堵塞、呼吸困难是临终病人的常见症状。应及时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物。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有潮式呼吸时,立即给予吸氧,病情允许时可适当采取半坐卧位或抬高头和肩,有的病人由于快速呼吸加上焦虑而引起喘息,可根据医嘱应用抗焦虑剂,必要时使用吗啡降低呼吸速率。同时,护理人员要仪态平静、和声细语、帮助病人保持平静。此外病人出现痰名鸣音即所谓的“濒死喉声”,可使用湿冷的气雾进行雾化,促使分泌物变稀,易于咳出。床旁备好吸引器。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预后的估测及抢救的准备[4]。

总之,对临终病人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想方设法让病人在人生最后时刻精神舒适和放松,脱离痛苦和恐惧,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带着美好的记忆走完人生旅途。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护理工作被视为是对“生命的守侯”,人性化护理是临终病人的人生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余晓分. 肺癌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1例[J]. 实用护理杂志,2002, 18(4):73.

[2] 任辉,向国春. 临床常见症状观察与护理[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

篇9

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hospitalpice)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提供的特殊服务,是对临终病人及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以及其他健康服务,以满足病人及家属的身体、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需要。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其目的是使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能够舒适、无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同时维护家属的身心健康。我国目前对临终的时限定义为当2病人处于疾病的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时,为临终阶段。

1背景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住晚期癌症患者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为岁。

2护理措施

2.1环境舒适安静:临终护理病房:临终关怀病房具有四个特点,明亮、宽阔、安静与温馨。

2.1.1病房设施家庭化,为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病房的一切设施和格局力求美观大方,整齐协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房里可放置盆景和插花,并配置电视机和收音机等以增加生活内容和乐趣。

2.1.2建立适合临终病人的陪伴制度,改变原有的探视时间规定,视病人和家属的需要而定

2.2注重舒适护理

2.2.1疼痛护理:

(1)疼痛的心理护理,对于临终病人疼痛是最主要的不适,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往往超过对死亡的害怕,所以痛yi降低,患者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所以要指导患者应用放松疗法,如缓慢的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听音乐,和患者说说值得回忆的往事,来分撒患者的注意力,更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以取得安全感和舒适感。

(2)药物控制疼痛,采用WH0建议推广使用的“三阶梯镇痛疗法”,根据疼痛的程度按阶梯由弱到强逐渐提高,给予止痛药物。

(3)按时给药 这里强调的是按时而非按需给药,以保证对癌痛患者疼痛的持续缓解.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药效高峰时间科学给药,以保证患者无痛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2.2.2日常生活的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说话轻,走路关门轻,以减少不良刺激。

(2)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人头发,指甲,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对于这类临终病人更应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

(3)为患者准备适宜的饮食,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喜好,给予宜消化富营养的饮食,进食困难的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液。

2.3做好心理护理

2.3.1为病人营造一种具有亲情的社会环境下,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心理辅导,用高度的同情心和亲切感,了解和理解患者,鼓励其说出内心的苦闷和忧虑,用良好的态度、语言、行为、和表情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他们从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2.3.2尊重病人,维护患者形象的完整,假发是否戴好,残缺部分是否遮盖好、是否整洁无异味等都是临终患者比较注重的,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2.3.3重视家属的思想工作,家属是病人的亲人,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并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篇10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它不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巨大痛苦。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在临终前往往比一般患者更为焦虑、自卑、恐惧和绝望。因此,他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关怀和帮助,需要良好的环境静心安养,乃至更渴求亲友同事的抚慰而达到心理满足,安然离世。因此,对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特别需要医务人员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去理解、体贴、照顾、安慰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临终关怀也愈来愈重视。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上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临床上的特殊护理,来减轻病人心理上、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从而使患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悸吓,平静地走完人生旅途。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在各种疾病中,它的致死人数仅次于心脏病而位居第二,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00万人被癌症夺取生命,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80万,而且发病率、死亡率在不断上升[1]。它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还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的巨大痛苦。特别是有的晚期癌症患者往往不堪忍受癌变的疼痛而采取自杀死亡,极其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虽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但我们可以用满腔的爱陪伴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特征

癌症病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只是程度不一。一般都经历过否认、怀疑阶段,愤怒、焦虑阶段,求生、紧张阶段,抑郁、孤寂阶段,等待、绝望阶段。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的种种折磨,加上对未来的迷茫、对生活的依恋、对 未 完事业的遗憾及即将与亲人永别的不舍等等,突出表现为焦虑、自卑、恐惧、绝望。因此,他们特别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关怀和帮助,甚至希望医护人员和他们共同追求生存和面对死亡这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以求得死亡前的心理平蘅。同时他们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静心安养,更多的与亲友、同事小聚,从而冲淡病痛的折磨和精神的煎熬。逐渐明白生命不在长短,重在质量,以其忍受无望的痛苦折磨,不如坦然而去这个简单道理,最终较为轻松、满足地离开人生。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与支持,它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强调的是对病人的治疗,对生命的抢救。临终关怀也不同于安乐死,临终关怀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的死亡。主要是控制症状,支持病人,支持家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优终和优逝成为人们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2]。目前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临终关怀机构,我国也于1988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90年台湾马偕医院建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安宁病房,1992年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1998年开始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先后在全国各地20家大型综合医院创办宁养院,旨在为全国癌痛病人提供免费家居服务,使我国临终关怀得到进一步发展[3]。

临终关怀的实施:临终关怀的基石是临终护理。临终护理是对垂危临终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它通过与一般的医疗手段有着区别的护理程序,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作全面了解和评估,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上的关怀、生活上的照顾、临床上的护理来减轻病人心理上、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使病人在心理上缓解或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和震慑,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平静地接受自然规律的安排,使患者从消极等待变为正确认识、主动配合的积极情绪。在临终关怀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安慰、体贴病人,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把各种想法表达出来,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心理素质,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因势利导,帮助病人树立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延长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平静地走完人生旅途。

改善治疗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统一整齐,空气清新流畅,营造一种幽雅、温馨的氛围,使患者在优雅的环境感染下,释放心灵的重负。

加强营养:癌症患者本身的消耗及放疗、化疗的损伤,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所以对他们的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最为宜,并且鼓励病人多饮食以增强体质。

正确使用止痛剂:晚期癌症病人疼痛较为明显,那种撕肝裂肺般的叫喊声让人不寒而栗,首先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再根据疼痛的程度选用镇痛剂,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实行24小时全天照顾,妥善做好各项生活护理,争分夺秒地抢救,做到有呼必应、一呼即到。尊重临终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即使面对病人的无礼,亦应言语热情、态度和蔼,以真诚的态度给予心灵深处的同情,使患者感到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站,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治疗和关怀,而是一如既往力图将其从死亡线上夺回来,减少或驱除患者的怨尤和遗恨。

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在我国尽管设立了临终关怀的专门机构,但多数医护人员及广大群众对临终关怀还不能作为一种常识来接受,还没有完全取得社会及广大医护人员心理上的认可。因此,在医学院校的教育中应增加临终关怀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我们要推广临终关怀,使更多的人理解和关心临终关怀。让临终关怀这一学科和充满爱心的事业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誉。作为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大力倡导和推广临终关怀,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篇11

一、资料

一般资料135例中,男87例、女48例,晚期32例,年龄27-72岁,肝癌35例、肺癌32例、胃癌26例、结肠癌15例、乳腺癌12例、鼻咽癌10例、脑癌5例。

二、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观察

2.1否认期病人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失误而反复复查、咨询。

2.2愤怒期否认以后再通过反复复查、咨询确诊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中而且会感到世界不公平,对人世间的一切存在着无限的愤怒和不满,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并且感到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事情均无兴趣,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还有一些病人以为得了不治之症,在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而大吃特吃,做到吃好、穿好、玩好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2.3抑郁期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化疗用药难受则近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或自杀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以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来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特别是晚期和疼痛难忍的病人均有自杀的可能。

2.4接受期有许多病人存在着多种矛盾心理但还是得面对现实,进入角色,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接受事实,希望能延长生命,生存的希望强烈,表现出后悔、和善、愿意配合各种治疗。

三、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性治疗和心理护理。

3.1保持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随时掌握及了解病人真实心理状态,就必须关心病人、了解病人职业、文化、家庭、配偶及个人生活境遇、意愿等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病人各自不同职业、心理需求、社会文化背景,同进或超前的训知他们将要或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并且按病人的意愿尽可能满足其需要。本组92例要求单独房间,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还根据病人的爱好,为其布置病房如有15例52岁至70岁的病人在退休前为机关干部,我们就按其要求在桌上放置台灯、纸、笔、书报、象棋等满足其阅读及写作、玩耍的需要,使病人感到生活在日常生活中。

3.2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强烈。这时我们的心理开导是至关重要的,不容置疑的语言,诚恳的话语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的事实来说服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以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鼓励他们勇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无助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性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调控作用。

3.3加强基础护理、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多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加强语言交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及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实施各项工作,使病人获得心灵与躯体的舒适同时给病人满足感、安全感及被尊重感。

3.4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该注意对病人良好的心理劝导和安慰。用历尽磨难,终于战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

3.5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在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病人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病人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3.6癌症病人治疗和有效药物控制疼痛,病人除常规治疗和化疗外,主要是疼痛难忍,所以需要有效的药物来进行疼痛的控制。我们采取了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①第一阶梯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酸,辅以地西泮;②第二阶梯用阿片类药如吗啡;③第三阶梯同时并用第一、二阶梯药。本组85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止痛效果满意。

3.6.1音乐疗法心理护理从宣教或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运用如音乐可直接影响病人情绪,优美婉转的乐曲对人体各系统均可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喜好选择相应的乐曲,在饭后、睡前播放,135例病人的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3.6.2疼痛的心理护理癌症病人到了晚期,往往出现疼痛难忍,护士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对疼痛部位避免触碰。护士要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恰当向病人解释疼痛机制显示出理解病人的痛苦,安慰病人,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疼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交谈、阅读、看有趣的电视节目等活动上来减轻疼痛。

篇12

1 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

急性危重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欠妥的做法,对急性危重病人只重视抢救技术的实施,而轻视心理护理。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危重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1]。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急性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离不开恰当的心理护理。急性危重病人不仅面临生命威胁,还可能遭受躯体伤残,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急性危重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但此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其心理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而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了解此阶段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的5个阶段[2],对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1.1 否认期: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生命。有的病人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而且还谈论病愈后的设想和打算;也有的病人怕别人悲痛,故意保持欢快和不在乎的神态,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对于这样的病人,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露,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1.2 愤怒期: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但又禁不住地想:这种致死的病为什么落在自己身上!怨自己命不好。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或是拿家属和医务人员出气,借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这是病人失助自怜心理的表露。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

1.3 妥协期: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病人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要求身心舒适,同时希望能延缓死亡。护士就尽量地安慰病人,排除不良刺激,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1.4 抑郁期: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了极度伤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但又不愿孤独,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光。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1.5 接受期: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有充分的准备。也有的在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病人听觉是人体最后丧失知觉的器官,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的话,不可耳语。

2 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急性危重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护理效果。

2.2 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让病人感到护士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 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护士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增强安全感。

2.4 对意识清醒,不能说话的病人,护士可用手势、眼神、写字等方式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2.5 协助临终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有的病人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2人在场)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