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投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如何防范投资风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如何防范投资风险

篇1

一、引言

在债务契约中债权人面临一种非对称的收益: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债权人只能获得本金和利息,而不能获取超额价值;当企业亏损资不抵债面临倒闭时,债权人可能无法收回本金。并且,如果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债权人作为外部的投资者还会承担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单纯分析财务指标可能无法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判风险,因此,如何结合实际从非财务信息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来防范债务投资风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为例,在总结财务指标评价参考因素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非财务指标以指出投资此债券的潜在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帮助债权人学会运用非财务指标权衡债券的收益与风险,降低损失,提高投资报酬率。

二、债务投资存在的风险

债券投资的收益主要包括利息和买卖差价,有投资收益比较稳定、优先于股票求偿、投资安全性好等优点,尤其是政府债券有国家的财力作后盾,通常称为无风险债券,但与此同时,债务投资也存在风险。债权人在进行投资判断时最常用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中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进而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的金额、方式。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通常并不能完全反应其真实的财务水平。比如,企业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可能会准备不同的账本,给税务局的财务信息表现出效益差,少纳税;给银行的信息表现出优秀的业绩,更容易获得贷款。因此,证券在审核、上市发行、交易以及管理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很难甄别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从而引发误判或者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此外,有些债务人陷入偿债困难由银行、政府买单,而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买单,银行拿存款人的钱买单,最终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本文将从以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为例,重点分析如何通过非财务指标来评估此债券的价值和安全性,弥补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帮助债权人分散投资风险,制定合理债务投资决策。

三、超日太阳发行“11超日债”案例简介

2011年10月22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日太阳)2011年三季报,预计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0%—70%。10月24日,证监会核准超日太阳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10亿元的公司债券。核准公告后,2012年1月30日,公司业绩修正报告,预计2011年度净利润为同比下降35%—65%。2012年2月28日,公司2011年度业绩快报,2011年度净利润8437万元,同比下降62.13%,但仍有盈利。3月5日,评级机构鹏元将公司评为AA级,公司债券发行公告,3月7日,发行5年期10亿元规模的债券,属于无担保债券。4月17日,超日太阳再度业绩修正公告,2011年度业绩由盈转亏,变成-5853万元。4月26日,超日太阳的2011年年报最终报出净亏损-5549万元。

2012年10月28日,超日太阳2012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但三季度为0.18元,预计2012年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扭亏为盈,约为1000万—3500万元。超日太阳三季报在同时期很多上市公司业绩较差的时候仍有正收益,吸引了投资者大量买入“11超日债”。但是,2013年1月18日,超日业绩修正预告,将2012年全年净利润从三季报预计的1000万元—3500万元,修正到预亏9亿元—11亿元,业绩变脸幅度巨大。公司发公告称,光伏行业依然延续着2011年的复杂格局,光伏市场产能过剩现象依然严重,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增加。超日太阳的业绩在没有任何迹象的前提下多次由预测的盈利逆转为亏损,业绩快报和年报盈利指标相差巨大,而且是在发债节点后才修正成亏损,这表明超日太阳很可能本身并不符合上市发行债券的标准,而是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提高盈利以到达发行债券融资目的,成功发债后再修正为巨亏,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更严重危害到投资者的利益。

四、非财务指标

下面重点介绍防范债务投资风险可以参考的非财务指标。2013年证监会要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1)大幅缩减年报摘要篇幅;(3)简化年报全文披露内容;(3)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4)增加自愿披露内容。可见,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与考虑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监管者的重视,因此投资者也应该了解非财务信息主要涉及的内容,并掌握一定的判断标准。非财务因素状况主要是对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内部治理结构、行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辅助财务指标更好地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下面结合超日太阳的情况具体展开分析:

(一)行业市场分析

这点主要考查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竞争程度、行业进入壁垒、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和稳定性;其次,还需要了解所投资企业在行业中的位次、发展前景、市场占有份额、竞争优势以及对上、下游产品的定价能力等情况。从本案例中看,光伏产业在欧洲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抓住了发展契机,大量资金涌入使其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一度到达高盈利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大力扶持兴建光伏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超过全球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现金流恶化等问题,尤其从2011年11月美国启动针对中国的光伏“双反”调查开始,国内光伏行业的经营更加举步维艰。因此,光伏行业前景不容乐观,此时投资已经持续低迷的国内光伏产业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在投资前期应谨慎考虑此风险。

(二)企业营销策略

这点主要看企业是否具备稳定的供货渠道,产品定位和分类是否符合实际,采取的营销策略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销售网络是否健全,售后服务是否完善,并对其营销能力在同行业中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债务人近三年的纳税、用水、用电情况,判断其纳税是否正常,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我们看到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行业中供求量远大于需求量,过度的产能已经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消化,因此,超日太阳的销售能力必然会受到行业的影响而下降,市场的恶性竞争更是大幅降低利润,此时再发行债券融得10亿元的资金投入生产,其产品能否如期销售获利构成威胁债券安全的潜在因素。虽然发行之初有着高利率和AA的信用评级,但是超日太阳的经营业绩还是无法避免会受到行业的消极影响,此时投资光伏行业风险较大。事实证明,受2012年光伏行业景气度下降影响,债券发行后发行人超日经营面临困境,财务状况不断恶化。2012年底超日太阳出现了流动性困难,超日太阳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多条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各生产单位产量大幅下降,主要银行账户也因债权人而被冻结。尽管超日太阳在2013年3月7日如期支付了“11超日债”的首期利息,暂时避免成为我国公司债历史上首个违约案例,但是目前企业的流动性困难未得到缓解,存在较大规模的银行借款逾期,危机并没有完全消除。

(三)产品研发能力

这点主要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不断创新,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研发人员和研发部门保证较强的研发能力,是否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光伏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在引进完整的生产线后也可以投入生产经营,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使得市场日趋饱和,在产品质量相近的情况下,竞争对手之间更多靠压低售价来增加销售数量,完成利润指标,以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快产品研发与创新。高科技领域的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能否成功完成技术创新投入生产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总体需求量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降价还是科技研发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压低盈利空间,加大潜在的投资风险。

(四)债务的担保情况

债务的还款来源有两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包括抵押、质押和保证。对抵押和质押主要分析抵押物和质押物的及时变现能力和变现价值,对保证方式主要分析保证人的保证意愿、财务实力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实现受代偿意愿、评估变现价值、国家政策、法律环境以及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衡量债务风险时,要充分考虑债权的变现能力、变现费用及其他影响变现的因素,审慎评估第二还款来源的风险缓释作用。“11超日债”属于无担保债券,未采取任何担保增信措施,没有第二还款来源作为资金回收的保障,其债券违约与主体违约的违约概率相同,加大了企业还本付息的难度,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山东海龙、江西赛维等企业短融违约危机化解得益于监管干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第三方担保代偿,这些公司一般都是国有企业或准国企,他们有国资背景,获取政府救助的可能性大于民营企业(如超日太阳),因此如果民营企业债务人爆发债务违约危机后其获得兜底支持的能力有多大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

(五)债务的合规合法性

篇2

一、引言

2012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统计显示,2012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51749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4385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364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投资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选择,汇率风险也由此成为一个需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分析的重要指标。理论上讲,在国际投资组合的背景下,汇率风险大都是可以分散的。研究国际投资中的汇率风险以期寻找原因及解决对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

二、文献综述

国际分散化投资的利益,在国外早已被学术界所认识。上世纪60年代,Grubel(1968)拓展Markowitz(1952,1959)提出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之均值—方差模型,运用11个国家股市的历史收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分散化投资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和福利水平。Levy和Srtaan(1970)、Solnik(1974)也运用马科维茨均值—方差分析框架,采用不同国家股市收益率、标准差和股市之间相关系数的历史数据,构建了国际投资有效组合和有效边界,得出国际分散化投资组合比仅投资于单一国家市场的风险更低或收益更高的结论。外汇风险暴露的衡量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试图去模拟汇率对公司各种现金流量的影响,使用经济模型分析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以及利用数学模型导出影响汇率暴露的决定因素。到1980年代中期,学者们才对外汇风险暴露提出了简单的衡量概念“实质资产价值和汇率变动间的相关程度,就是此资产的外汇风险暴露”。并利用统计机率的观念,导出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型,以进行外汇风险暴露程度的衡量。新世纪的开始,外汇风险暴露的衡量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进而考虑公司特性、产业特性以及市场投资组合所造成的影响,来探讨在控制市场报酬率的情况下,所造成的外汇风险暴露程度。

三、汇率风险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汇率风险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的形成主要缘于汇率波动引发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交易风险是在企业以外币计价的交易活动中形成的,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虽然以外币表示的款项数额没有变化,但反映到企业的收益水平上,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了进出口业务本身的利润。折算风险是在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本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产生的,由于汇率变动报表中的某些项目折算后的价值会相应改变。经济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对企业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指标产生影响,致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减少或增加,从而引起企业价值变化的风险。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对出口商来说,一方面因为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有可能刺激出口,使其出口额增加而获益;另一方面,如果出口商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为进口品,因本币贬值,会提高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原料的价格,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增加。材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对于汇率波动来讲处于相反的方向运动,但大量的进口原材料和大量的产品出口更加深了企业现金流量对于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国际投资组合的背景下,汇率风险大都是可以分散的。持有良好分散化的国际组合的投资者,不需要考虑对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套期保值。

投资者可以开用外汇市场上的远期合约或期货合约对冲利率风险。远期或期货合约要求按约定的利率交割或承诺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一个投资者想要获得无风险的以美元计价的收益率,他既可以投资于英国的证券,然后再对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投资于无风险的美国资产。由于这两项无风险的投资策略提供的收益率一定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得出

[1+rf(UK)]F0/E0=1+rf(US)

或者:

F0/E0=[1+rf(US)]/[1+rf(UK)]

这个关系被称作是利率平价关系或者抛补利率套利关系。

如果rf(US)>rf(UK),那么投资于美国的资金的增长率将高于投资于英国的资金的增长率,此时F0必须大于E0。体现在F0和E0这两个比率中的美元贬值正好可以抵补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异。当然,这个观点反过来也是对的,即如果rf(US)

四、汇率风险的应对策略

汇率风险的常见应对策略有: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合约性避险策略、经营性避险策略。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是通过调整公司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大小来降低风险的方式。由于折算风险的根源在于用同一种外币计量的净资产和净负债不匹配,一般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抵补保值的风险管理策略,即调整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外币资产与负债,使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达到均衡。合约性避险策略是公司利用金融市场上的一些金融工具进行保值避险活动,主要包括:以汇率期货交易避险、以远期汇率交易避险、以汇率期权交易避险、以汇率调期交易避险和货币市场避险。经营性避险策略主要是针对经济风险,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对汇率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对经济风险的管理目标应定位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将经济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本质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而非利润的最大化。

五、结束语

当前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使得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有所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采取必要的金融技术手段防范外汇风险,还需从企业自身入手,全面有效的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二,通过谈判方式,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第三,通过采用长期订单分拆、将汇率浮动条款写入合同等方式都能帮助企业积极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吴立广.国际分散化证券投资的潜在利益及对QDII投资的启示——基于1994—2008年世界主要股市历史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5):47—54

[2]李健.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防范[J].国际金融研究,2000(2)

篇3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Y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I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下转269页)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企业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一、财务风险特性。

(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存在,而风险与利益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管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和手段,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进风险测评方法,只能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

(二)风险的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风险及其损失的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灭它,但是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形成的损失并非不能控制。只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监控预警,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使发生风险也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四)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每一项经营活动,预计带来收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而且预计收益越高伴随的风险越大,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这种特性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C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如果走另一极端,一味的零负债经营,理论上是低风险,实际上比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性,意味着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经营低谷期,仅靠自身没有银行的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比如史玉柱投资建设巨人科技大厦,投资规模巨大,超出巨人集团的能力,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结果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房人追讨楼花款成了导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实质上是巨人集团的筹资决策失误。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其中,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给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给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预付款方式采购形成的货款支付而货物不能按时得到供给的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治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存在不确定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状态和资产负债率。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新生的采购销模式,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和新业务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就无所适从。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把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多元投资,分散风险。企业实行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具体包括分配法和转移法。分配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一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企业投资风险,避免企业因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有不确定性,企业可采用多种经营的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企业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也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单一而产生无法实现的预期收益风险。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指企业可以将财产损失的风险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的方式,将投资风险一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三)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减少风险。企业应视不同情况适当提高和降低负债资金比例,达到资本结构合理化。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财务杠杆利益最大。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四)合理决策,减少风险。企业在选择财务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使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而债权性投资的风险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就会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当然,回避风险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五)强化企业应收款的管理措施。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加速企业资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资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

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2、建立销售责任制。

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篇4

1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基本理念及评估的内容

因为有自然、政治、经济政策等相关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投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在经济学的层面上,投资风险评估就是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先的识别、估计,从而对使投资方对整个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能够进行合理评估的过程。评估项目投资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量化项目投资的风险是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2投资风险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2.1投资风险的评估

投资风险的评估流程:(1)投资风险的初级认识。(2)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引入。(3)投资风险指标权重值的组合。(4)投资风险指标价值的再分配。(5)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投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决策过程,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对研究对象潜在投资风险的识别,是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基础工作,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值、确定评估指标标值的重要环节,构建和求解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模型是重点。

2.2投资风险评估的探索

2.2.1投资风险的评估指标

投资风险的评估指标见表1。根据美国NewYorkUniversity企业研究中心对100多家专业性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投资评估的决策所作的调查,几个考查要素里,第一为“企业家自身奋斗的天赋”;管理者能力、产品市场前景以及投资回报率等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风险评估的关键指标。表2列出了该项调查反应的前3个评估决策考查因素。

2.2.2投资评估考虑因素风险投资家是将管理能力

(Management)排在首位,同时对财务的管理、权益的比例、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是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在定性的阐述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TyebjceandBruno(1984年)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因素分析方法建立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因此认为对预期收益影响第一的是市场吸引力,第二是产品的独特性,管理素质和环境威胁抵抗素质对预期风险有影响,兑现能力对两者没有影响。2.2.3风险投资的评估方式及频率风险投资的评估方式及频率见表3。

3烟台石油化工码头项目投资风险的掌控

运用因果分析方法对烟台石油化工码头投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探索,根据具体的风险来源提出对应的防范建议,期望投资企业能够变事后风险补救转为事前防范。

3.1烟台石油化工码头投资风险之因果分析

按照因果分析法的基本理论,深入探究烟台石油化工码头投资的风险因素和风险因素之原因所在,充分显现这些原因因子并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原因因子,根据具体的投资风险因素之原因因子提出正确的防范建议与应对措施。

3.2烟台石油化工码头投资风险之防范对策

3.2.1市场规模化风险之防范

近年来由于相关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石油临港工业对化工码头增值服务能力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延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临港工业发展需要并控制石油化工码头的投资风险,烟台石油化工码头需借港口开发建设的契机,提高港口对大型化工工业、出口型加工业的引进和集聚作用,促进石油化工产业以及各种相关资源往港口和周边地区集聚,引导临港石油化工产业往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发展,形成产业与港口良性互动的局面,进而升级烟台市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区域生产力布局。

3.2.2技术风险

石油化工码头之技术和实施风险发生的机率高低,关键要素包括实施人员专业程度高低、技术是否成熟与实施的难度,这也是石油化工行业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危害性决定的,石油化工码头投资行为天然具有相对的风险性。因而,聘任专业技术与实施人员才可以把烟台石油化工码头技术和实施风险防范工作做好,首先可通过招投标方式保证从设计、技术实施上达到石油化工码头项目建设的准确性、专业性、科学性,其次要做好详细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审核跟踪工作,防范和消除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再次,制定关于烟台石油化工码头项目建设相关控制目标,保证控制目标在技术上合理,在实施上可行,从而充分调动设计和技术实施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

3.2.3财务风险

烟台石油化工码头项目所需建设资金数额很大,建设信贷资金比重大,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大,若财务管理工作不善必将直接导致项目建设延迟竣工以至停工。因而,需做好烟台石油化工码头财务风险之防范,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使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能力,能确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明确利益分配各方责、权、利的分配比例;同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石油化工码头财务管理的理念,完善内部控制的规章,防范财务管理中出现漏洞,保证项目建设运营资金高效、完整、安全使用。

3.2.4融资风险

烟台石油化工码头项目融资方式较少、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有银行信贷及自筹资金等方式筹集用于技术改造项目与基础项目投资的资金,假如银行贷款利率、信贷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就会造成烟台石油化工码头资金运作过程中出现融资的困难。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烟台石油化工码头投资方需要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和策略,包括自由融资、设立专项基金、银行信款、外国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企业间的合资等方式,在确保烟台石油化工码头项目建设资金运行基本正常的条件下,尽量分散项目建设融资风险。

4结束语

投资风险评估的指标一般为定性指标,研究使用的数据信息都是依赖专家们的个人经验,数据信息缺少准确性、完整性的研究,且还未考虑有的专家学者在认知方面以及个人偏好上的局限性引起的结果偏差,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将是今后探讨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杨曙光 单位: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炼油厂生产调度科

篇5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投资风险 财务风险 防范与管理

任何一项经济经营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面对持续火爆的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施工企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壮大的绝好时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变得失去了理智,盲目地投标、投资、开工建设,殊不知这一过程中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危机。现阶段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意识不强、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内部人员流动大,再加上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经营中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明确这些风险的类型以及控制的关键点,并采取科学的防范与管理措施,对于控制和规避经济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其收益以及确保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投资风险来源与表现

投资风险通常是指因为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的投资回报率不能够达到预期收益造成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投标风险。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都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总(分)包人。而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采取不理智的竞标方式,这其中就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例如:低盈利地盲目压低标价,导致企业预期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危险;也有一些企业夸大自身的施工能力,对于业主的技术要求无法达标的情况下仍然盲目投标,即使投标成功,等到后期具体施工中感到力不从心,造成工程建设拖延,甚至出现施工变更现象,增加了企业的施工成本,形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投标中还有可能遇到一些外界风险,例如:业主支付风险、不可抗力破坏等等。

第二,缺乏科学有效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投资结构不合理。科学的投资结构体系是相对复杂的,从当前来看很多施工企业都不能创造出一个具有合理方向的投资决策方案,缺乏一套科学有效又简单的投资结构分析方法,无法制定科学的投资方向,各个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结构划分不科学等都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链断裂,有效资金供应不足等问题,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例如:施工企业由于无法对各施工项目做出科学而又详实的预算,导致某一重点项目,例如:在人力、资金、物资等各种资源的管理与分配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了施工中的技术工艺无法达标,出现了工程施工变更或者最后建设的建筑价值折损等等,都会增加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财务负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

第三,项目投资后企业内控管理不严格。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完成后,就将全部的精力与注意力转移到所投建的工程项目上,从而轻视或忽视了企业内部经营的成本控制,事实上一个积极、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对于规避企业投资风险,转移投资债务压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支持作用,忽视了内控管理,就等于加重了企业投资风险的对企业的损害程度。

二、建筑施工企业投资风险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策略

1、完善投标报价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论证

建筑施工企业在尚未进行投标前要进行细致、周全的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对工程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状况详细调查;另一方面要对招投标文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要熟知其中的具体条款内容,通过需要参照自身的条件,对自身能否承担这个工程项目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全面顾及以上方面的调查研究之后,再来决定能否参与投标,避免盲目压低价格投标的不理智行为。

报价过程中也要做好预测分析工作,技术无法规划出最标准的标价,也要尽可能将更多的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例如:图纸设计变更、施工原料价格的上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等等,要为报价抵抗风险留有余地,避免以无限制降低报价来换取中标的现象发生,以此来防范项目投资中的财务风险。

2、积极提高与改进对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方法

篇6

关键词:自筹工程 风险识别 风险估计 风险评价?

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就是分析测算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建设项目预期目的带来的影响,评估各种风险发生概率及损失大小,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减免损失,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及风险防范对策的选择。由于军队自筹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资金性质特殊,面临的风险往往比其他经济活动更大,因此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十分必要。

一、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识别与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识别就是在风险发生前运用特定方法系统地识别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并加以适当的判断、归类及鉴定的过程。风险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地点、时间、条件及造成的影响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使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能正确识别存在的风险,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奠定基础。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等,军队自筹工程中常采用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就是根据工程实施先后顺序,对每阶段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罗列来确定存在的风险。如出包的工程,在项目准备阶段,存在资金未足额落实的风险;在招标阶段,存在违规招标的风险;在签订合同阶段,存在合同不完善的风险;在合同履行阶段,存在合同违约风险;在建成使用阶段,存在质量缺陷需返工的风险。但是采用流程图法所得到的风险识别结果比较笼统,因此对于大型自筹工程,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

经过风险识别可明确工程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

二、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估计与评价

(一)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建立在有效识别工程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风险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大小。风险估计包括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两方面内容。军队自筹工程风险估计常用方法有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概率分析法和估计风险损失的敏感性分析法。

1.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

概率估计法分为理论概率分布估计法和主观概率估计法。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军队自筹工程中普通的营房工程和基础设施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风险分布模型如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而一些特殊项目并不能直接套用理论概率分布,如医院手术室,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等,这时需要建设单位根据自己或专家的经验推测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即主观概率估计。主观概率估计与个人的经验积累程度、主观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知识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同的人要赋予不同的权重,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保证其可靠性。

2.风险损失的估计

风险损失的估计最常用的方法是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考察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因素变动时所导致的工程建设项目目标受影响程度即敏感性,并据此确定风险损失的大小,为工程风险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敏感性分析,注重那些发生微小变动就给工程项目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因素,即敏感性较大的风险因素,在这些风险上投入主要精力。在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敏感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的投入,合同履行情况,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动等。

(二)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投资风险评价就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对工程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风险影响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排序,将其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作为下一步如何防范风险的依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和等级。风险评价常采用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指通过向专家征询意见后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确定风险排序,掌握工程风险概况。其步骤为:第一步,利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结果,得出各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确定每项风险因素的权重;第二步,确定每项风险因素的等级值,从高到低按10分制打分,分值越高影响越大;第三步,将每项风险的分值乘以权重后得出该风险的综合得分。将分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分较高者即为关键因素。在确定风险排序及关键风险时,对于部队战备需要或与官兵利益紧密相关的项目,批准后即使面临较大风险也不能将之定为关键风险。

四、军队自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经过风险分析后,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就可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风险防范思想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军队自筹工程建设单位及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教育,重视风险。要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中;要树立风险防范全过程意识,在自筹工程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提高警惕;要树立风险防范法律意识,依据合同和法律法规来解决风险问题。

(二)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做到奖惩分明

要落实风险防范责任,从单位首长到负责具体工作的个人,按照不同职责范围落实相应的责任,通过考核确定各单位和个人的风险防范工作绩效,对于风险防范效果好,主动规避风险的单位和个人要奖励,而不采取主动措施防范风险的单位和个人则要予以惩罚。

(三)正确选择风险防范手段,灵活应对风险

应对军队自筹工程投资风险要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手段,灵活应对风险。常用对策有四种:一是从源头上切断风险发生的可能,即风险回避;二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将风险转移到其他主体上,即风险转移;三是若风险发生可采取适当措施使风险损失尽量降低,即风险缓和;四是危害不大的风险可以由单位自己承担,即风险自留。自筹工程建设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手段。

篇7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性组织,面临风险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风险的防范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谓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四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与方式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有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结合、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以及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方式有:

⑴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

⑵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或企业负债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能减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

⑶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利率变动能产生相应的筹资风险,企业应明白资金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随着利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

⑷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企业融资按期限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种,企业应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与方法。例如,融资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⑸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后,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筹资方案;

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原则

1、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⑴投资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执行风险、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例如,投资过于分散化,许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大量产品就积压起来。研究投资项目时,缺乏缜密系统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资本的浪费;

⑵金融投资组合的不分散。依据有效市场假设、证券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企业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对应的系统性风险相关,假如投资者不能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⑶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资的利润来源是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由实业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⑴审慎原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四条是相对应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⑵创新原则。随着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和作用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与更新;

⑶分类控制原则。企业将投资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使之成为独立的风险主体,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风险予以捆绑和锁定,把风险转嫁给不同的投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八条为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⑷有效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较强,使企业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控制与方法

企业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要点有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品种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和加大广告宣传四个方面。企业为了使产品顺利出手避免积压,出现资金回收的风险,一般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对方的资信度、合理利用折扣手段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和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

篇8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二、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危机来临来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念,完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三、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3]侯金良.浅议企业人力资本及其计量方法[J].经济师,2009(2):189.

[4]吴立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59.

篇9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人们的投资意识也越来越强,现如今各种投资渠道,产品品种都越来越丰富,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居民进行金融投资,提高家庭金融投资的质量,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家庭金融投资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对金融投资的认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意识;选择适合居民家庭实际情况的金融投资策略;选择适应居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完善法律监督体系等方式来更好的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一、目前我国居民的家庭投资状况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资金可支配水平日益提高,金融投资已经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讲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分为:银行存款,投资基金股票,购买债券保险等理财产品。

从风险角度来看,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渠道都是银行存款,而国债投资安全性相对来讲也是比较高的,也受到人们的青睐,保险投资也是一种安全性比较高的投资品种:企业债券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基金流通性比较强,交易费用低,存在一定的风险;股票投资则是风险最高,收益也最高的投资产品。

因为居民作为个人投资资金比较有限,所以很多家庭通常会选择收益有明显保障的银行存款和国债等进行投资,随着我国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投资保险的人群也随之变多,规模也日趋扩大,而近年来股市的不稳定导致了很多资金改变了流向,倾向于储蓄。

二、我国居民家庭投资存在哪些问题

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稳定和金融投资中介机构介入,再加上投资品种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的投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

短期投资动机非常明显,不具备长期投资的实力;个人投资规模都比较小,不具备规模优势;家庭投资的经验性和跟风投资偏多,投资者大多比较盲目和随意,从而投资质量也偏低;接触的金融投资渠道比较狭窄,面对风险也无法积极快速的做出反应等;

从以上四点可见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国金融投资市场急需进行完善。

三、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受到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收入的结构组成和收入水平

家庭投资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在满足了家庭成员消费后余下的那部分,因此,家庭的收入以及结构对家庭投资的影响就显得比较明显。

因为我国居民大多收入比较单一,所以可以支配的剩余资金非常有限,人们为了保证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安全性,通常会选择投资风险比较低,收益也较少的方式进行投资,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变得不合理,所以不利于金融行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我国金融投资机制不健全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规律是受限制的,原因是因为金融市场本身是要受到银行利率、货币汇率、以及市场发展情况等等因素影响,再加上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政府出台了很多干预性的政策,经常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而我国家庭投资规模本身比较小,应对风险能力低,了解信息渠道又狭窄,这样投资者要做出正确的投资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所以可以说金融投资机制的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投资行为的风险。

(三)金融投资中介机构的投机行为严重

居民家庭投资因为受到专业知识不足,信息渠道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对专业的投资中介机构依赖性很强,虽然投资机构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符合投资行为的理性建议,但是中介为了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可避的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投资者的利益。所以中介机构往往都是跟随市场导向选择投资方向,而不会真正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来选择投资的。

(四)投资者投资心态不稳定

因为金融投资同时受到政府干预和市场环境机制的影响,所以金融市场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而多数投资者无法摆正心态,抱着投机取巧,希望短期获得巨大收益的愿望,经常会不经过理性的判断分析就选择了风险大的投资,这样就加大了投资风险的程度。

四、如何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

(一)加强金融投资相关知识的学习

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之前应该多学习金融投资的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投资产品,投资一定要谨慎的做好各种分析,从而是让自己能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和获得利益,切记盲目跟风。

(二)提高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认识

在做投资之前建议投资者要做好对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认识。比如汇率变动,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中介理财机构运作风险,个人投资风险等等,只有对这些风险都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综合考虑到自身各个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产品。初级投资者更应该理性思考,理性判断,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从而提高金融投资的质量。

(三)选择适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的产品进行投资

如何来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呢,首先是肯定要选择适合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和资金支配的投资策略了,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充分了解家庭收入结构情况和水平,对投资产品风险的承受程度,收益等等做一个全面了解,然后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家庭投资方案。

在做投资之初应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操作的投资产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一步一步的投资计划,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保持良好的心态,耐心的分析,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方案认真执行,获取收益。在慢慢熟悉投资业务之后,可以逐渐的扩大投资规模和范围,从而在稳步前进种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

(四)投资要根据家庭风险承受度来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组成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家庭经济结构情况来做理性的投资。在做投资之前可以做一个家庭投资风险承受指数测试来帮助自己判断投资产品风险是否在自己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从而确保投资的准确性。

我们都知道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风险越大的投资产品收益也会越高,风险小的产品收益也比较小。谁都想获得高收益,但是却不是谁都能承受住高风险,所以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投资风险的具体情况下才能考虑到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避免因为投资失误造成对家庭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五、总结及建议

基于金融投资市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再加上投资产品种类繁多,家庭投资者必须认真学习金融投资相关知识,从而制定科学、稳健的投资策略,克服自身认知偏差,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防范金融投资风险,提高家庭投资的质量,获得更高的收益。

国家要不断完善金融投资翻绿监督体系,政府也可以适当的干预和引导家庭金融投资者,规范金融市场,帮助居民提高防范家庭金融投资的意识,合理的提高人们的收益,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东平.大数投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一、前言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危机来临来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念,完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类别和界定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类别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三、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 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 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 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 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篇1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2、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3]侯金良.浅议企业人力资本及其计量方法[J].经济师,2009(2):189.

[4]吴立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59.

篇12

一、我国境外投资现状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增长35%,增速是“十五”时期的4倍。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重视“走出去”,统筹推进企业对外开展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加工制造、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使其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

二、目前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为了取得海外市场,企业盲目投资和无序投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某些企业仅仅为了海外市场规模的扩张,不考虑投资经济效益和环境资源效益,采取低价竞争,从而给国家造了成巨大的损失。例如,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竞标承建波兰高速公路时,报价不及波兰政府预算的一半,可开工后却发现当地的物资成本远高于预期,只好被迫放弃项目,后续还可能会承担高达2.7亿美元的违约金。

2、海外中国企业之间缺乏协调管理,造成国内企业在同一国家同一项目上的恶性竞争。如今年年初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在海外市场争得不可开交。

(二)金融汇兑存在巨大风险

许多国家金融制度极不完善,传统的信用证交易几乎完全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不是拒绝办理,就是拒绝承兑。而采用其它付款方式,如货到付款、付款交单等同样存在钱货两失的风险。还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即使赚了钱也难汇回国,不得不求助于地下钱庄,风险更难预估。

(三)文化差异影响海外市场的拓展

在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困难不在于资金、技术或资源整合能力,而在于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和众多的利益团体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必然面临文化冲突问题。

(四)国际政局动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不可抗因素,给我国海外投资带来不小的损失

例如今年2011年3月份,利比亚境内的动荡给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影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总数有50个,涉及合同的金额达到188亿美元。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达75家,在这次利比亚中,均蒙受程度不等的经济损失。再如,据国资委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有68家央企曝出114亿美元的海外业务巨额浮亏。

三、如何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一)规范企业海外投资业务

一方面通过法规和制度的完善,有效规范投资项目决策和经营行为,从而规避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针对在同一国家同一项目上曾经有过多家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的情况,政府部门要及时加以协调,防止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上的无序或恶性竞争。例如中石化就成立国际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对外代表中石化统一进行招投标,有效防止了各个油田在所在国的竞争。

(二)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止盲目投资

在进行境外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投资效益的分析。财务部门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估算,在进行效益估算时,对使用的数据一定要通过多方调查论证,尽量使用准确的数据。在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上,要重点把握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净现金流量等关键评价指标。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投资风险的具体方法,借助于该系统的有效运行,能够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的事前管理。具体包括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公共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等。通过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议和完善,能够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企业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或使企业的损失最小化。

(四)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规避政策风险

要有效地规避境外投资的政策风险,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信息资源,采用“借力”手段来实现。一是通过当地或国际上知名的会计师、财务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来实现境外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日常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报告的提报、纳税的申报和各种投资优惠政策的享有等;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境外公司的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本土化。财务管理本土化,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规避政策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掌握财务控制权或监控权

对境外投资进行有效的财务监控是防止境外企业资产流失,实现境外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保证。失去了对境外投资的财务监控权,就失去了对境外资产的支配权。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我国海外投资问题及风险管理》,2011年8月14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