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养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干部教育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干部教育培养

篇1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IT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就这十几年,各类IT企业如雨后春笋,但行业洗牌和人员变化都较大,笔者认为其中管理队伍不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IT行业本身技术更新快,员工思维也要跟着变。他们的情绪不稳固,考虑问题深刻,处理问题顾虑重重,行动力变弱。以上所有现象,从员工中选拔任用管理干部的难度增加,本文作者将针对“如何培养一支高综合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行探讨。

2 IT管理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IT管理干部参与企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基于他们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带头作用,IT管理干部应当具备较高要求的素质,既要做好管理者,也要当好员工。所以IT管理干部首先应当业务精通,其次,IT管理干部应当具备较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高度的责任心等。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样的要求很难完全达到,IT管理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做员工又做管理者

2.1.1 IT管理干部处理不好个人业务发展和工作的关系。一般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只注重业务提升而忽视管理,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投入业务提升中;另一种将自身精力绝大部分投入到了管理中去,尽职尽责,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个人业务受影响,从而出现“管理能力强业务能力差”的IT管理干部或是“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差”的IT管理干部。

2.1.2 处理不好与其他员工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IT管理干部的优越感让他们不能和身边的员工平等相处;工作方法不得当,家长制工作作风严重,总想居高临下地领导员工,使普通员工不愿意服从指挥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敌对情绪,激化上下级矛盾。所以,需要IT管理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员工之间和谐相处,协调上下级关系,争取更多员工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工作。

2.1.3 处理不好与上司的关系。部分IT管理干部始终觉得自己很强大,对员工,对公司不放在眼里。认为同事、上司不懂自己,缺乏正常的沟通,甚至为小事也会发生冲突。IT管理干部应该与同事和上司多沟通交流,相互尊重,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解开心结,化解矛盾。

2.2 缺乏责任心

2.2.1 工作动机不明确,功利心重于责任心。IT管理干部承担的责任首先应当是为员工们服务,这需要IT管理干部积极主动地为员工们着想,为整个部门,甚至是整个企业着想,但部分IT管理干部没能端正担任IT管理干部的动机,他们当干部的出发点不是为企业和员工们服务。一旦这些IT管理干部被选中并任命,他们在工作中很难真正为其他员工考虑,只专注于为自身谋取个人利益、荣誉和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不少好处和实惠,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

这样一来,管理工作将很难落到实处,员工对IT管理干部和组织的信任度急剧下降,部分IT管理干部还会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为后续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障碍。

2.2.2 忽视自我管理,个人表率作用不够。管理工作很大部分都是员工管理工作,但有很多IT管理干部在管理其他员工的同时,没有做好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高标准要求其他员工,低标准要求自己,不注重自身的行为;拉帮结派,利用不正当手段解决人事、竞选和评优等事关员工荣誉问题;在其他员工面前摆架子,指手画脚,缺乏脚踏实地精神;有的IT管理干部甚至违反规则,出现考核作弊现象。最终引起其他员工反感,造成管理工作的失败,在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加强对IT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并监督指导IT管理干部端正工作动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2.3 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IT管理干部大部分时间都长期在上司的安排和布置下工作,所以很多IT管理干部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不佳,缺少工作艺术。不能主动完成任务,只是机械地应付,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于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考虑不周,做事过于程序化,缺乏创造性。对于这样的IT管理干部,企业管理者要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成绩有起色时,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2.3.1 合作意识薄弱。IT管理干部应当是一个集体,是一支队伍。但部分IT管理干部嫉妒心强,不能很好地与比自己优秀的同事合作,缺乏整体的团队精神,使整个队伍变成一盘散沙,给集体造成恶劣的影响。

2.3.2 缺乏毅力和恒心。有部分IT管理干部在担任管理干部初期,信誓旦旦,但随着工作中问题的增多,遇到困难时,不是克服困难,而是选择放弃,或者逃避、消极怠慢。

3 突出IT管理干部的管理作用

IT管理干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

IT管理干部一般都是企业骨干,组织管理各项企业活动,干部的综合素质影响整个企业拓展。需要IT管理干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协调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能了解员工思想变化、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发挥IT管理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3.1 发挥IT管理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助管作用

IT管理干部与普通员工在一起工作,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员工一样的实际问题,他们同普通员工在思想、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他们是企业了解员工实际的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注重对IT管理干部道德提升,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从而使他们坚定地追求健康、向上的东西,摒弃那些颓废腐朽的、丑陋的东西,由他们引领身边广大员工,保证员工思想发展方向。

3.1.1 发挥IT管理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IT管理干部不仅要协助上司管理其他员工,更要及时把群体的各种信息和动态反馈给上司。虽然IT管理干部是从员工中选拔出的,但是他们本身也是员工,也要接受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重要。IT管理干部拥有了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容易获得其他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3.1.2 注重发挥IT管理干部的合作约束能力。IT管理干部手中的管理的权利是双刃剑,既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也存在潜在的危害。如果IT管理干部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权利,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滥用权力,将会给整个集体带来负面的影响,失去民心,给企业带来危机。

3.1.3 发挥IT管理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IT管理干部有双重身份,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实施者。他们本身是员工中的一员,与员工们共同工作,对员工的问题以及员工的建议要求,如果能够及时地反映给上司,对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产生积极作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通过IT管理干部的宣传、解释,能很快在员工中得到贯彻落实。所以,如果IT管理干部的工作比较得力,那么企业的管理工作就能够做到信息通、效果好。如何加强IT管理干部工作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迫在眉睫。首先,要增强IT管理干部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要加强IT管理干部的全局意识;再次,要让IT管理干部学会抓住工作重心。

3.2 发挥IT管理干部社会责任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稳定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合格的IT管理干部应该在员工中享有较高威信,这就体现出IT管理干部一定程度上的个人先进性,自然而然地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干部是集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如果能各司其职,积极工作,以身作则,广大员工将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奋发向上,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也会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反之,如果IT管理干部自身,言行不端,自律不严,那他就起不到带头作用,在员工中就没有应有的威信,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IT管理干部在集体中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以及业务上的示范作用。

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学历和家庭背景各异,使得员工的性格特点和习惯有差异,他们一起工作难免产生一些误解,有些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易稳定,同事之间摩擦产生,矛盾也就出现了。这些是正常情况,关键看IT管理干部如何在中间协调,如何化解。解决不好会给企业稳定带来威胁。而IT管理干部是员工中的伙伴,他们理所应当成为融洽和疏通人际关系的最佳角色。所以,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强IT管理干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容易捕捉到员工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地积极疏导,从而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发挥IT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示范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合格的IT管理干部应该在员工中享有较高威信,这就体现出IT管理干部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自然而然地起到一种示范作用。IT管理干部是集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如果能各司其职,积极工作,以身作则,广大员工将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班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也会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反之,如果IT管理干部自身业务不精,言行不端,自律不严,那他就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员工中就没有应有的威信,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IT管理干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以及工作上的标兵作用。

4 加强针对IT管理干部的培育及管理

针对当前企业IT管理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加强对IT管理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促进IT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循环。

4.1 IT管理干部的选拔是保证其队伍建设的基础

选拔IT管理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不同岗位设立有不同的要求,选拔时要采取竞争的形式,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来推陈出新,让广大员工把那些有能力、业务好、热心为员工服务的优秀员工推选到IT管理干部岗位上。

4.2 IT管理干部的培育管理是实现其队伍建设的途径

精心选拔IT管理干部之后,精心培养教育IT管理干部也很重要,IT管理干部产生后,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科学地管理其他员工。

4.2.1 引进竞争机制。创造能让大部分员工企业都能得到锻炼的良好条件,选拔出优秀的IT管理干部后,应当通过IT管理干部在一定期间的工作实践后,及时地对IT管理干部进行考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调整,打破IT管理干部“终身制”的做法。

4.2.2 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发挥群体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第一,要发挥干部群体的团结协调作用,个人能力再强,如不注意团结其他干部,往往会发展成为独断专行;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完全由“能人”组成的班子,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班子,只有协调一致,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同时,也为个人的才能的发挥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第二,要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群体的作用,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2.3 对IT管理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培训。IT管理干部作为群体中的领导,不仅应当具备优良的业务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素质,如组织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决策科学化能力等。领导能力素质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IT管理干部个人之间及其个体自身诸要素的不平衡性,客观地要求在培养其能力素质的同时,争取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通过定期培训、以会代培、工作咨询、组织和参加各种讲座、研论等活动,使IT管理干部各方面参与企业各项工作,以深化自身的主体建设为中心,大胆地在工作中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等活动,培养他们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

4.2.4 心理素质培训。IT管理干部任务重些,责任大些,个人心理问题也要多些,这类因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必要。主要是培养IT管理干部良好的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5 结语

IT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需要新鲜的血液不断补充。在IT管理干部的流动中,要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老管理干部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手把手地教新IT管理干部。同时,要分析研究以前在IT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出一条IT管理干部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其整体水平,IT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全球化对IT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以新加坡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3).

[2]王林.职业技术教育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2(28).

[3]杨梅.北大青鸟IT教育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黄明明.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突出培养高端人才[N].科学时报,2011(04).

[5]李智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人才观 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理论支撑[J].求是,2011(11).

篇2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99-02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 提高执教兴校能力是高等学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执教兴校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而高校青年干部代表着高校管理的未来,是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中发挥着积极骨干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有很强的示范引领效应。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既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新形势下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青年干部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青年干部的培养已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应培养一批青年干部走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目前,青年干部队伍在管理理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1.管理知识理论不全面

高校青年干部一般是从专业技术岗位转过来的,在专业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但对管理学知识可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少,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对工作中某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一定的警觉和思考;综合协调、处理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突发问题,没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部分青年干部对当前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校和本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意图不清晰不明显,对各时段中心工作把握不到位,对自身角色界定也不准。在思想观念上,对“应当干什么、应该如何干” 的认识不足,思路不畅;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实际问题,欠缺有效方法,严守教条,照搬照抄,无任何个人创意和智慧,存在着缺乏创新,只求稳的现象;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凡事等上面决策、怕担责任,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还有部分缺乏大局意识、整体利益观,只注重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

3.理论学习意识不佳

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组织安排的学习不重视,而对思想教育和业务管理等常规性以会代训的培训学习不感兴趣,经常缺席此方面学习。甚至有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到位,甚至僵化,没有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4.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有待提高

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干部素质的晴雨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反映在作风上,部分干部存在主动服务意识差、办事拖拉、作效率低和质量不高等现象;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深入教学深入师生中了解真实情况,工作浮于表面上。个别干部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以及与群众的关系,严重影响了个人以及干部的形象。

二、高校青年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重使用轻培养

高校对青年干部业务培训、进修虽然有,但是没有一定的规划,上级对各高校培训的名额有限,根本满足不了青年干部培训学习需要。一般都是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来完成对青年干部进行培训,这些都不是系统学习。根本无法触及青年干部的思想动态、内心需要以及工作诉求等,针对性不强。

2.青年干部教育培训与工作、生活之间存在矛盾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有71.6%的青年干部认为在工作、学习与家庭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第一,培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由于高校当前青年干部教育管理体制的不足以及部分青年干部对干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担心自己脱产参加学习影响到自身的职位晋升;第二,培训与生活之间的矛盾。青年干部一般都属于中坚力量,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在家庭中一般都是重要的生活支柱,双方父母需要他们赡养、子女需要他们抚养。这就使得青年干部就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来协调教育培训、工作、生活等关系。

3.激励帮扶机制不健全

激励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某些高校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或减轻,青年干部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得不到满足,工作乏力,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青年干部的岗位工作一般是放在不是很重要的辅岗位,未能将一些“急、难、险、重”工作安排给他们。评选先进的比例很低,并且评选多是正职,但对于进步较大没得到表扬,积极性必然受挫。

4.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现行的干部考核及年终考核,在考核的目的上不明确,考核的目的是开发多能力、提高多素质,并促进高校质效提高,现在很多只是形式,无实质厉害关系。考核内容笼统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体现在每年年终无从体现。考核方法不科学考核体系不健全,从而使考核工作失去意义。

三、高校青年干部教育培养路径探析

1.注重理论培养,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的青年干部一般是学历高、素质好,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但缺少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熏陶,在政治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欠缺。同时,人生经历比较单一,对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因而,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思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培训学习。针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青年干部成长,提高青年干部的内在修养,强化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2.强化组织培训,完善培训体系

培训是高校青年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下,应以“顶层设计”方式、创新培训内容,以青年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比如搭建网络培训体系、通过集中式开展校本培训、校外培训、选派优秀干部出国进修考察访问,干部轮岗培训等全方位提高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3.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干部队伍

高校青年干部处在职业的磨合期或事业的起步期,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角色身份转换、住房、家庭等。由于高校内外的各种原因,高校青年干部工作地位不高、生活待遇偏低、工作成果难衡量,职业生涯发展机会不畅等问题,直接导致高校这支青年干部队伍工作热情不高,工作积极性低。因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为高校青年干部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的提供必要条件。

4.完善激励、形成帮扶机制

根据激励理论,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对于青年干部聪明才智的培养及领导能力的发挥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工作,努力提高青年干部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向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培养青年干部。充分发挥老领导传帮带作用,所谓传帮带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或(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其形式和效果也一直被人们所认同。在青年干部培养中可以借鉴,形成帮扶机制。

5.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通过完善评优评先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调动不同层面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干部层面的考核应有别于其他层面,可以在每年的总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经费,用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表彰奖励等活动。按照选拔领导干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本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科学的科学考核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测评内容标准化、测评程序规范化、测评手段现代化等方面进行制定,有助于青年干部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3

二、选拔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德才兼备的原则;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4、注重实绩的原则;

5、注重潜力、立足培养原则;

6、动态管理、竞争择优原则。

三、选拔条件

后备干部必须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实绩较显著,群众公认度较高,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男不超过45岁,女不超过40岁;

2、学历中学本科,小学大专以上;

3、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4、身体健康,能够坚持工作;

5、在学校有一定的工作凝聚作用,思路清晰;

6、一般应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四、选拔办法

1、广泛宣传。各学校在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本文件精神,营造积极参与选拔氛围。

2、公开推荐(自荐)。后备干部的选拔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同时,采取群众、组织推荐,个人申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选拔。教育局深入到各学校召开后备干部推荐大会,全体教职工根据教育局党组确定的名额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以得票数作为重要参考。

3、组织考核。由教育局组织考核组对初选入闱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在申报人员工作单位进行,以现实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发展潜力评估,通过校领导班子谈话、教职工代表座谈等方式进行,考核材料上报局党委研究,根据考核情确定成40名同志作为教育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4、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由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提拔任用人员名单,并在县教育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各界意见。

五、后备干部培养

篇4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团组织是青年人的组织,是青年人学习进步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正确的把握青年人的思想脉搏,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成才,这是新时期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团干部,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团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思维,在创新中求发展,求作为,以更加新颖、灵活多样、青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为载体,教育青年、引导青年,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基层团干部的培养教育,使其顺应时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走出去,到企业文化建设搞的好的兄弟企业或是其他先进行业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这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组织团干部到团组织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考查学习,也利于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借鉴学习。

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比较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实施起来并不一定能为广大团员青年所接受和认可,这说明我们某些工作在方式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经常带着问题走出去,经过交流学习,积极借鉴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样,对于推动我们整体工作的发展是大有补益的。别人的工作方式方法也许不如我们的高明,甚至于很一般,但是,在工作的开展中,总会有一些甚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会与我们有差别,在这差别之中,我们也许能收获很多东西。就如有人说的那样:你一个想法,我一个想法,经过交流我们都有了两个想法,也许这两个想法经过揉和加工,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走出去,首先要树立一种学习意识,认真的态度,而不能报着一个游玩的心态出行。一个人如果以游玩的心态出去考察学习,我想除了感慨无限美好风光之外,你将会一无所获。游玩的心情是轻松的、愉悦的,是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甚至可以说是漫无目的的,这有愧于考察学习这个大口号;其次,走出去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带着工作中的疑问出行,你就会处处小心,处处留意,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发现都能启发你的灵感,使你的思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再者,走出去的人要有敬业精神,能够知本行、爱本行,这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我们基层团干部队伍中还有极个别同志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平时工作中不讲奉献,只想索取,不讲工作,只讲关系,甚至于有个别同志自身的整体素质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团的工作发展是不协调的。让这样的同志出去考察学习,不仅有损于我们整个企业的形象,更有损于我们的整体工作。

总之,走出去是基层团干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启发灵感、学习借鉴他人好经验、好做法的有效手段,是推动我们整体工作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使我们团组织永远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可靠保证。

篇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5-02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基层行正面临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作职能调整以及构建和谐央行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民银行工会甚至全行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使之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重视工会干部素质、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对推进新时期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工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确保人民银行工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需要。工会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工会工作能不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键所在。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正在面临职能转换、地位和作用调整的关键时期,部分职工因“待遇”受到冲击,萌发享乐、拜金主义等腐化思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这就要求人民银行基层行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确保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推动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将干部职工组织起来,并带领干部职工投身到各项工作建设中。这就需要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增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推动和谐央行建设的能力,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工会干部能够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正确分析和把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新探索,明确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需要。从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的现状分析,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总体上是适应工会工作需要的,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多数地(市)中心支行组织开展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还停留在以会代训的形式,没有针对基层行工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只是利用年度工会工作会议等机会,安排极少的培训内容或根本不安排培训内容,对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效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评估。这种既没有专职工会师资人员,又没有时间保证的培训,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二)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部门的岗位设置制约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基层行特别是县级支行工会干部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而产生的工会委员会,设一名主席和几名委员,只有极少数的支行再配备一名兼职工会干部,主要负责工会的日常工作。由于工会主席、委员对工会工作缺乏高度认识,他们将其他的业务工作作为“主业”,工会业务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他们的“副业”,这种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岗位设置,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积极性来经营“副业”,必将严重制约着工会工作的开展,也将影响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走过场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多为以会代训的形式,专门组织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班近些年来一直没有举办。以会代训形式的培训由于程序化的内容相对较多,真正用于培训上的时间寥寥无几。此外,参加会议、培训的工会干部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职务相对较高、对现代化的设备应用能力较差等实际,培训结束后没有完全掌握培训内容的大有人在,致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着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专职师资人员,每次组织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都要在培训所在地的地方工会聘请工会干部授课。由于所聘请的授课人员也属非专职的师资人员,水平自然参差不齐,所聘请师资人员对人民银行工会干部的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针对基层行工会干部的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授课,也只能是把以往的工运理论生搬硬套在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中,其结果必然影响着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质量。

三、构建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工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任务来抓,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制订教育培训工作的长远规划,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培训重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并与工会整体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纳入年度工会业绩考核。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定期听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抓典型,辐射一般”的教育培训效果。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要紧紧抓住每期工会干部会议、培训的有利时机,力争增加表彰先进、经验交流、典型发言和现场观摩等内容,使参加会议、培训的全体工会干部受到先进典型的感染和教育,以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很好地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工作的需要,基层行工会干部职位在不断变化,工会干部的流动也在所难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组织要建立逐级对新上岗的工会干部进行定期轮训的工作制度,分批对新上岗的工会干部开展工会法律法规、工会专业知识、工运理论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此外,还要对提拔、转岗的工会干部进行重点轮训,避免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一劳永逸”现象。

(四)注重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培训工作师资力量的培养。基层行要积极主动向上级行汇报工会师资培养情况,争取得到总、分行对师资力量培养的指导和支持,逐步建立工会干部人才库,培养人民银行基层行自己的师资队伍。

(五)注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一套符合人民银行基层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点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质量评估和检查通报等制度,使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周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程序规范,并把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各级行工会工作的责任目标考核之中,作为考核工会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促进工会工作开展。

篇6

[作者简介]周云(1982- ),男,江西吉安人,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张翼(1965- ),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李海黔(1957- ),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贵州 遵义 563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40-02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学生干部又是人才摇篮中的佼佼者,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高校各级学生组织与高校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制度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带头人。高校许多的管理制度是通过学生干部予以具体落实,又通过他们将信息进行反馈,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使得高校的各项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高校学生干部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校风、学风的建设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又称胜任特征,国外称为competency或competence。自Mcclelland提出胜任力概念后,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研究者纷纷对胜任力进行了界定。McClelland将胜任力定义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Spencer认为胜任力是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的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征和动机五个层面。王重鸣将胜任力定义为导致高管理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彭剑峰将胜任力定义为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体特征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驱动并区分绩效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的总和。仲理峰,时勘认为胜任力是能把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认知的、意识的、态度的、情感的、动力的或倾向性的等。

从学者对胜任力的界定可以看出,胜任力具备如下特征:一是个体的深层次特征。如深层次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浅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是个体所具备的潜在特质。二是具有鉴别作用。当以某种效标来衡量个人表现时,胜任力能区分个人实际工作绩效表现的好坏。三是具有预测作用。能引发或预测个人在不同情境、工作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绩效。

二、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招聘、选拔不够科学。学生干部的选拔往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然后通过一定方式的选举产生,这种方法看似科学合理,其实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在学生干部职务竞聘的过程中,口才较好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较高的票数。实际上,要想很好地完成学生干部的职责光口才好是不够的。不同职务的要求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学生干部职务竞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绝大部分学生关注较为重要的职务情况,造成许多优秀的学生不能竞聘上任何职务,导致人员与岗位不匹配情况,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2.缺少科学的培训教育。当前各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培训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大部分还是靠教师或者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进行传、帮、带,未能形成科学的培训体系。即使有正规的学生干部培训,培训内容也都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未能通过培训激发和挖掘学生干部的潜能,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3.工作绩效考核随意化。学生干部的绩效考核是为了通过绩效考核达到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绩效,最终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目的。但当前学生干部绩效考核工作思路较为陈旧,考核标准随意化,往往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主观决定,或者由一系列的硬指标决定,使得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无法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相联系,甚至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4.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梯队建设。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的限制,高校学生干部往往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在大学四年级时,学生干部一般就不再从事实质性的工作,这容易导致学生干部工作的盲区。在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的梯队建设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梯队建设体系。

三、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1.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学生干部的招聘、选拔。根据胜任力理论,学生干部胜任力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以及学校的组织环境特征三者之间的交集。交集越大,就越能胜任岗位,越能取得好的工作绩效。在学生干部的招聘与选拔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确定所需要的胜任力。在招聘与选拔前,公布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让参加选拔的学生对比自身所具备的素质与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的差异。在学生干部的选聘过程中,重点考察参加选拔的学生所具备的胜任力与工作岗位所需的胜任力之间的吻合程度,从而达到人员—岗位—学校之间的最佳匹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2.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的培训。学生干部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需要根据不同职位的胜任力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规划。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培训规划是依照岗位胜任力的要求,通过对比学生干部所承担的特定岗位需要的胜任力与自身所具备的胜任力,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科学的、形式多样的培训规划并予以实施。

3.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绩效考核更关心学生干部的胜任力,代表了学生干部的潜在能力,关注行为的过程,预示了未来学生干部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学生干部是否能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能否有效地去解决在工作当中遇到的新问题。胜任力的本质在于找到区分工作优秀与普通的指标,能真实地反映综合工作表现。因此,学生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应以胜任力为基础确立绩效考核指标,从工作目标的完成、工作绩效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三方面进行考核,让工作表现好的学生干部及时得到回报,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工作绩效不佳的学生干部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帮助其改善工作绩效。

4.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梯队建设。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梯队建设是根据胜任力理论,应将学生的个人性格、兴趣等内在特征,结合学校组织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干部的胜任潜能进行评价,找出适合于不同工作岗位的后备人选,科学地建设梯队。

四、完善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应解决的问题

建立一个基于胜任力的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体系对于提高学校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这方面的尝试几乎没有,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各个高校的校情有着很大的差异,高校学生干部有许多的岗位,不同学校、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建立适用于所有高校、所有岗位的通用大学生胜任力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学生干部胜任力的实证研究,把胜任力引入学生干部的管理当中来,以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剑峰,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一、前言

 

在新环境下,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这就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批号召力强、影响力大、思想观念先进、知识水平高的团队,这就是学生干部团队,加强学生干部培养,不仅能缓解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还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新环境下,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在是精英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学生干部是大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德育等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下,高校中的师生数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教师需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教师的管理难度,而学生干部能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与学生大众进行沟通,与教师进行沟通,向教师反应学生的动态,向学生宣传教师的理念,这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极大的帮助。其次,对于高校学生干部,大多是大学生中的优秀成员,学生干部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很多学生的榜样,通过培养学生干部,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为周围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因此,学生干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行为的规范。

 

此外,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干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能领导学生合理的开展各种运动,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因此,培养学生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

 

1.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应该根据院系工作需求、学生需求,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原则进行选拔,选的学生干部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同时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责任感、人际关系都应该良好。而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应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这样才能做到服众。对此,高等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并将其严格的落实在学生干部选拨过程中,从而为学生干部的公平选拔提供制度依据。

 

2.加强学生干部团队观念培养

 

对于学生干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体,还是学校的形象,因此,学生干部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观念,在日常工作中,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干部进行团队观念培养。院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开展座谈会,这样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干部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能指导学生干部进行今后的工作,同时学生干部之间还可以在座谈会上交流工作经验,以此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平,培养学生干部团队观念。

 

此外,院校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干部开展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干部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那个面还能让学生干部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为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提供方向,同时学生干部在社会实践中,会不断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这对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3.加强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养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干部思想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到的理论思想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系统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这对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为学生干部素养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干部道德品格的培养,道德品质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要想做到服众,就需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格,因此,加强学生干部道德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学生干部树立团结友爱、谦虚礼让、勤奋好学的观念,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干部的道德进行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干部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

 

4.加强学生干部就业观培养

 

就业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促进,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干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让学生干部引导其他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择业盲目性,保证就业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等院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健康就业观念。

 

二、总结

 

篇8

[作者简介]杨敏(1970- ),女,四川长宁人,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95-0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高校的学生干部又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的带头人,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不断深化,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教育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难度。因此,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更有利于高校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帮助管理者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与功利思想影响严重。我国的封建社会铸就了人们牢固的“官本位思想”,很多人追求“当官”,只要有一官半职,就拥有了某种权力。而大学生无形中也受到了这样的影响,有的学生干部认为只要当了干部就相当于“当官”,就认为高人一等,处处摆架子,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做;有的学生担任干部的动机是为今后入党、就业增加筹码;有的学生干部是为了个人利益,认为借此可以提高操行分、获得奖学金或“三好”“优干”的评比;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讲条件、讲报酬、生怕自己吃“亏”;还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开展中避重就轻,从简就便。所有这些现象,都不同程度反映了高校学生干部价值取向多元化、实效化和功利化的特点。

2.团队精神不足,协作力差。目前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社会不良环境与家庭的宠溺让很多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前途,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个人名利,淡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中只想做主角,不愿意当配角,协调能力较差。

3.抗挫力弱,心理问题不断。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一般比其他学生要高。但是,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方面作为学生干部,要兼顾好学习和工作,但往往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存在冲突,有的把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却冷落了学习,导致学习与工作没有协调好,学习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在学生工作中,有许多问题要反复向同学们说明情况、讲明原因,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甚至发生误会,感到委屈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则是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觉得工作压力大,自己能力低,表现出自卑、不自信。因此,一些学生干部抗挫力较差,存在较多心理问题。

4.原则是非观念淡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很多学生干部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是非观念淡薄,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不文明行为持漠然态度,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些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搞“大团结”,工作中做“老好人”,缺乏对党、学校和同学的责任感;有些学生干部则拉帮结派,结兄拜弟,对不良作风不予制止,却代之以义气,原则性不强,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有个别的带头打群架或参加违法乱纪活动等,在学生中失去威信、信任和拥戴,失去榜样的作用。

二、提升干部素质与能力的策略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让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它要求管理者必须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思维。而团体辅导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它作为全新的一种教育方法,立足于“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心理品质、提高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1.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受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多功能性。可针对不同团体开展不同目标的辅导活动,操作简单,形式多样,效果却显著。二是感染力强。团体活动主要是通过交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团体成员间可以真诚地互动交流、沟通,在各种情境中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感情的真实坦露,彼此间相互感染。三是成本低,效率高。团体辅导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在整个团体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注或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节时省力。

2.开展不同目标的心理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品质与素质,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可以从自信心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建立辅导目标开展心理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第一,自信心训练。自信是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马斯洛(MaSlow)认为健康的个体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性,也能够接受与理想自我的不符之处。一个人能做到真正悦纳自己,是自尊的表现,也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成熟的体现。自信心欠缺的人,解决问题缺乏内动力,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的可能出现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或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可以开展自信心心理训练,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学生干部自信的认知及个人评价,提高其个人评价水平,培养自信、提高自尊,最终实现心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第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交往技能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理解、宽容、谦虚、真诚的待人态度和文明、大方、热情友好的行为举止,从而提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能力。训练内容分为六个单元。(1)人际认知、沟通无极限。通过暖身活动,让团员相互认识、融洽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2)团体形成与接纳。通过“按摩阵线”等增进情感,建立相互信任与接纳的团体氛围,让每个人体会被人关注的感觉,提高自信心。(3)自我探索。通过“上下求索”等引导成员敞开自我、在参与活动中逐步了解与认识自己。(4)信任之旅。通过“盲人旅行”让团员感受和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5)团体协助,引入人际交往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得到行为锻炼,辨别能力的提高。(6)解决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等增强思维的批判性,队员间集思广益互助解难,增强成员的自信心。

第三,团队协作力的训练。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学生干部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训练内容分为五个单元。第一,人际认知。第二,认识团队协作的力量。第三,体会团队凝聚力的力量。第四,认识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五,感受团队精神。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团员感受团队的温暖与力量,并积极投身其中。

第四,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所谓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满足当今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训练内容分为五个单元。(1)客观自我评价。通过“自画像”“生命线”学会客观评价,懂得自我探索。(2)关注自我体验。通过“人生之旅”学习情绪的管理。(3)增强自我控制,通过“脑力风暴”等学会对时间管理,对压力管理的理解和体会。(4)完善自我意识,通过“假如明天来临”了解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5)成功的人生。通过“启航”了解个体差异,分析差异形成原因和差异管理要素,并树立信心,展望美好明天。

三、心理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项目目标设计注意科学性。在设计训练目标时是要考虑有针对性、科学性,体现团员们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进行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认真把握他们的思想、人格类型、智能、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记录、是否志愿参加团体和心理动态等。了解成员背景资料,有助于活动的设计与过程的掌握,有助于辅导目标的科学性。

2.项目实施注意实效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后,都要进行谨慎的分析、精心的准备。实施前,特别要对团体成员进行认真筛选,尽管团体辅导有很多优越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辅导团体可分为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这样才有利于针对团员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作为指导师,要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和团体基调,良好的辅导关系能够促使团体滋生凝聚力,使团员在指导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因此,指导师不仅要积极与团员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更要对整个精心设计的活动全盘掌控,特别是掌握团体气氛的变化,了解团员的情绪变化,从而达到辅导活动的实效性。

3.项目效果注重辩证性。团体辅导虽然在很多方面效果显著,但也要正确对待团体辅导效果的有效性与有限性的辩证关系。任何心理咨询或辅导都有它的基本目标和对象,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最后团体辅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有很多因素在里面,除了与设计者和指导本身的水平有关以外,和团体辅导本身的特点也有关,比如场地、领导的支持力度、外界的干扰等。

4.团体辅导注重专业性。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独特方式,可贯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指导者可以针对不同对象与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相应团体辅导方案。另外,高校应着手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进行长、短期培训,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科研能力,尤其在组织管理、人员定编与设备建设问题的落实上要加大力度。总之 ,团体辅导是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和育人方法,它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陈华.团体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6).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9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17-02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北京市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实际调研结果,总结了朝阳区近年来创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

一、培训对象与培训目的分析

(一)性别情况

朝阳区委党校的基层干部需求调查涉及基层党员干部2 808人。从性别比例看,男性1 138人,女性1 670人,分别占40.5%、59.5%;从工作单位看,机关、街道1 002人,乡(地区)1 518人,分别占35.6%、54.06%;从职级看,科级干部240人,科级以下2 568人(其中村主任、书记140人,社区干部1 002人),分别占8.5%、91.5%。调查对象涉及不同性别、单位和职级,覆盖朝阳区43个街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年龄及受教育状况

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看,30岁及以下398人,占14%;31-40岁796人,占28%;41-49岁846人,占30%;50岁以上768人,占27%。调查对象年龄超过半数(58%)为31-50岁,说明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流年富力强,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同时,50岁以上人员占调查对象总数的四分之一。从调查对象的学历看,高中(中专)及以下690人,占24.6%;大专1 048人,占37.3%;本科938人,占33.4%;研究生以上132人,占0.47%。61.9%的调查对象受过高等教育,说明朝阳区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受过良好教育,文化素质较高;而高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占到将近四分之一,研究生以上人员偏少,表明今后朝阳区的基层教育培训对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看到,朝阳区基层干部的年龄水平普遍偏大,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多集中在40岁到50岁的区间内。同时,基层干部的学历水平相对不高,因此,出现了群体高年龄、低学历的极端化的特点。

(三)教育培训目的分析

调查显示,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理论水平(75.07%)、提高工作能力(70.44%)和更新知识(65.67%)。

二、培训内容/课程分析

(一)注重公共服务能力培养

统计数据表明,“政治理论知识”(68%)、“法律法规知识”(67.3%)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知识”(52.4%)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培训的培训项目。而“组织协调能力”(76.4%)、“学习能力”(73.9%)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58.3%)是基层党员干部自评所需的三大能力。

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管理类作为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能够帮助学员们更好地进行有效组织和配置因素;而对现实法条、政策的模糊理解也制约了基层干部的实务性操作力度,基层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很多政策性的法规和程序化的办理手续存在理解偏差,这会引发被服务对象抱有不理解和质疑的态度,易导致矛盾产生。因此,这两个方面也是基层党员的典型需求项目。“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与“公共管理知识”是基层党员的重点倾向获取知识类型。而“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是基层党员干部自评所需的三大能力。

同时,通过调研结果对比,也可发现基层党员干部群体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知识”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两个方面存在较大的自评应具备与自身已具备之间的矛盾。基层干部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民众,而在等突发事件较多的现状下,基层干部的应对经验不足容易激发已有矛盾,因此,需要在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中,加大应对、处理公共事件方面的培训。

(二)注重塑造创新意识

调研发现,基层党员干部对“创新意识”表现出较强需求(67.4%),而“前瞻性”(71.6%)与“挑战性”(68%)则是其参加培训的重要动机。这就要求今后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大战略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方法。

基层党员干部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内容繁多,要求细致,多属微观性事务。而在调研中,基层党员干部对“创新意识”素养表现出了较强的需求性,“前瞻性”与“挑战性”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动机。针对本群体的状况,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加大逻辑思维培养等思考方法方面的培训,以及目标意识树立等长远战略方面的培训,以帮助基层干部在重复性与细致性较强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明确工作思路,树立目标、改进方法。

(三)夯实基础能力

在基础技能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对“口头表达”能力(82.6%)、“公文撰写”能力(70.1%)和计算机应用(69.8%)能力的提升意愿比较强烈,说明这些能力应是今后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基础技能方面,“公文撰写”是基层党员需求较强,但具备情况仍需提高的一种能力,从写作格式要求等外部规范要求,以及写作立意等内部要求两方面来说,基层党员都有很强的提升意愿。因此,需要通过系统式、专题式的培训给予基层人员讲解。

三、培训方式方法分析

基层党员干部对案例教学(50.9%)、情景模拟(46.1%)、体验式教学(35.8%)等新的教学方式比较认同,但传统的课堂讲授(45.9%)仍然必不可少。

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需要纳入新方法,体现多样性。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是近年集科学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各级培训课堂上都有推广,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够融合教师的理论性、学员的实践性,对于基层党员来说,通过情景再现和案例观点分析能够更好地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由此这两种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基层党员的认同。

四、培训师资队伍分析

在5种师资来源中,基层党员干部对“区委党校教师”(31.41%)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研人员”(28.85%)表现出明显认同,表明这两种师资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解读能力,最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

在本模块中,基层党员对于相对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和解读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研人员”以及“区委党校教师”表现出了明显的认同,这一方面与基层干部希望提供自身理论水平的培训目的相呼应,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党校开展的分校教学活动具有影响力和实用性。

五、培训组织管理分析

(一)时间合理适当

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工作忙、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38.25%)是影响培训效果的最大因素,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培训在“三天之内”(24.2%)和“一周”(30.6%)比较合适。调研对象对“脱产”培训(82.2%)表现出绝对的倾向性。

培训时间过长是制约基层党员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更多的基层党员选择了明显具有短期时间特点的“三天之内”和“一周”,并对过长时间的培训表现出明显的不赞同。调研对象对“日常脱产”选项表现出绝对的倾向性,结合时间段综合考虑,基层党员的培训时间以一周之内的脱产学习为最优时间组合。

篇10

学生干部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是一支青春热情、朝气蓬勃并且善于思考的骨干队伍,。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探索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现有培养模式和机制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

从整体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干部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工作能力,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普通同学眼里,学生干部是优秀的代名词。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干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自我意识强,但重个体,轻集体

绝大部分学生做学生干部的动机多种多样,提升自我、交往朋友、扩大眼界、争取入党是作为学生干部的主要动机,这些动机里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完善自身的意味,相应的为服务同学、为服务班级、为服务学校而参加学生工作的动机比较弱。因此,在许多需要团队协力完成的工作中,不能形成凝聚力,影响了团队协作的整体效果。

(二)充满热情,但缺乏毅力,畏惧失败

当前学生干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承载着父母的期望,而这些期望也都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教育投入越来越大而显的越发茫然无措。这种过重的压力使他们异常现实,出人头地、成才立业似乎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一旦遭遇了失败,他们惶惶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更不晓得如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如何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

(三)接受力强,但盲目乐观,心理薄弱

当前的学生干部成长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受网络的影响,他们涉猎信息广泛,传播新生事物迅速,形成了使他们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特点。但心理抗挫折能力脆弱,缺少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更缺少如何在失败中反省自己、再次走向成功的的顽强精神。

二、当前学生骨干培养模式面临的困难。

对于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来说,也有许多说不出的苦衷,对于学生干部,老师想着力培养,但学生工作任务繁琐、细碎,不得不依赖学生干部分担工作,这就造成在培养学生干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学生干部无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角

各学校现行的学生工作模式有明显的共通点,那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但学生干部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多地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多数都是学校落实活动主题、院系落实任务、学生干部负责落实细节,很多学生干部忙完学习和工作后已精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创新问题。他们往往陷入被任务、活动拖着生活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主导性,对工作产生莫名的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学生干部培养周期问题

学校对学生干部培养一般都是遵循选拔模式:招收新生助理之后培养选拔、确定最终人选。从新生入校到成为正式学生干部,周期往往要一年以上。成为正式学生干部的同学基本上已进入大二阶段。如果他们在大三要参加专业实习,那么他们担任学生干部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在短暂的学干生涯中,去除学习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可以用于干部培养的时间所剩不多,难以使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得以从专业角度强化。

(三)学生干部后顾之忧得不到切实保障、激励机制活力不足

学生干部在诉求主体上与普通同学无异,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希望能通过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在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中积累优势。实际上,从制度的角度考量,除了给学生干部颁发聘书和一些荣誉证书,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并没有切实的保障措施解决学生干部的后顾之忧,他们的努力和成绩也缺乏量化的记载,这也是很多学生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告退”的重要原因。

三、构件合理有效的学生骨干培养机制和模式

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于推动各类学生组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但综合各方面因素,现行的的模式和机制有诸多地方亟待完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建立学生干部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选用机制

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选用机制,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学生干部的选拨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这一实践岗位的锻炼,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在选拔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学校的学生干部岗位是有限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竞争内容和形式,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同时可以给现有的学生干部带来一定压力,充分调动现有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需要,也是拓展学生干部岗位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干部培训机制的建设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是培养学生干部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首先培训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全面,能够满足学生干部成长的内在需求,要全方位体现学生干部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干部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应问题设计培训内容。再次,培训的形式要有所创新,可以采取开放模式把握阶段性的理论学习契机,就某些重大理论、重要专题文献及学生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短期培训学习,起到强化培训的作用,使学生干部培训逐渐走上正规化建设的轨道。

(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搞好学生干部培养的动力。通过对他们行为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学生干部进行适当的激励,可以达到控制、规范学生干部的行为的目的,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注重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就是和学生干部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关系,使他们和管理者产生认同感,建立共同的工作目标。其次加强信任激励。信任是对学生干部的重要鼓励方式之一,信任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给他们一定难度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赋予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干部正视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性格。最后完善荣誉激励。荣誉是对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干部的公开认可与表扬,这种激励方式是激发他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会为其他学生干部树立榜样,为其他学生干部做好学生工作指明方向,同时在稳定学生干部队伍等方面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干部的存在对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创新应着眼于学生干部的现实需求,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大胆放弃落后做法,才能与时俱进地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大局。

参考文献:

(1)李玫.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学传媒研究,2010(11)

篇11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以成人高校转制、民办大学和少量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转变而成,所以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难以使学校真正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管理干部的观念、管理机构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优化及教材创新等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适应过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真正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去构建。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管理干部包括学校领导,是从本科高校或传统的专科学校调来的,甚至是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校长“升迁”的,他们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有很高的管理水平,但是还存在着思维定式、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把握等问题。正因如此,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湛、掌握高职教育特点的管理干部队伍。由于高职院校基础相对薄弱,至今仍然存在着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以及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缺少系统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的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足。加之目前管理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人员变化较快,一批高学历的年轻同志被充实到管理干部队伍中。这些年轻干部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工作热情高、有较强的事业心,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少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还缺乏管理经验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培养来解决。高职院校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深入研究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内涵和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如:现代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能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完美的就业”等等。为了了解和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和现实要求,管理干部必须不断学习,接受培养,与时俱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建设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完整的管理干部队伍用人及考核机制,建立完备的培训体系。

1.培养、提高管理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履职能力当前,在高职教育领域里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客观上要求每一位管理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觉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习惯,及时更新办学理念,主动掌握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善于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及总结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具有科学发展、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要培养管理干部改革创新、贯彻执行的意识和能力,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的束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根据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制定和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各种政策,并坚决贯彻落实;要培养管理干部服务师生、促进和谐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关键有两条:一要准确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为他们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关爱和尊重教师群体,管理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要培养管理干部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通过不断努力,培养管理干部的履行职务能力,使高职学院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2.根据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建立独特的管理干部考核办法高职院校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办出“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发展的基础,特色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开展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把握办学的理念、人才培养的定位、管理的模式是否符合企业、行业的需求,是否能够使学校可持续发展。所以,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点在于突出“特色”。按照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关注其共性的、普遍性的因素,同时也要关注其个性的、特殊性的因素,两者的有机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培养管理干部的做法,也不能挪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管理干部的做法。高职院校管理干部不同于一般大学的管理干部,也不同于企业的管理干部,他们应该具有高校管理的水平又有职业教育的思想。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应该研究制定“高职院校管理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使得高职院校管理干部明确发展目标、工作要求以及行为规范,促使他们注重洞察力的培养,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以超前的意识、领先的思维和开拓创新精神构建独特的管理理念。

篇12

按照市级机关工委的统一要求,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认真学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感到深受教育,主要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要放眼远看,算好政治账。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是经过党多年培养教育,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的领导干部,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经不起落糖衣炮攻击走到腐化堕落不归之路,我市原建设局局长陈连生;教育局局长杨善德等,见所闻数不胜数。当前廉文思廉政。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在张口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吃,在迈腿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去,在伸手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拿。千万不要以为吃一点、玩一下、拿一些没关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党员干部要放眼远看,算好政治账,不要辜负党的培养。

二要屈指细数,算好经济账。现在领导干部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从工作考虑组织上还给予了许多必要的待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应该做到知足长乐。细算起来,付出与得到相比,得到的已经很多了。如果利用职权捞取不义之财,违纪违法,不仅心理上要担惊受怕,,而且一旦暴露,就会受到法律治,可能连现在的工作机会和待遇都要失去,情节严重的还要受牢狱之苦,值得吗?所以,要屈指细数,算好经济账,做个清官,为民造福的好官。

三要牢记宗旨,算好良心账。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理应为人民群众服务。那些违法违纪者在法庭都很后悔说;平时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忘记自己是一个领导干部,平时廉政学习、廉政承诺讲虚话、搞形式,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差。结果自己把自己打倒了,怎么对得起党、国家和人民?特别是对不起组织多年的教育培养、群众的信任和亲人的关怀。”他不仅辜负了组织上多年的教育培养,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失去了自己的人品,同时抛弃了党性、良心、家庭和事业,成为千古罪人。

四要珍惜幸福,算好感情账。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自由最宝贵,幸福价更高。一个人工作进步,事业有成,家人团圆,上贤下孝,既有事业成功的欣慰,又可尽享天伦之乐,其心坦坦、其乐融融,这应该是人生幸福的真正体现。人有七情六欲,有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情义无价。特别是一个有家庭的人,无论男女,都是家庭的主心骨、顶梁柱,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一个家庭缺少了男主人或女主人,就像一座大厦缺少了顶梁柱一样,就会倒下来,变得支离破碎。那些违法违纪者不仅是个人的前途和自由,而且给他的家人和亲人带来了痛苦,造成父母脸面无光,家属暗自落泪,人力憔悴,惨淡凄凉。他无法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无法照顾深爱自己的妻儿。他在悔过书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不孝子对不起您们;妻儿请不要恨我。这时悔恨以退。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珍惜自由,珍惜幸福,只有想清楚、算明白这“四笔账”,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要按照市委的要求,为连云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努力工作的同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廉洁自律,管牢自己,做到五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做到脑清、眼明、口洁、手净、脚稳,成为“五官”端正、形象端庄的好党员、好干部。每位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坚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带头遵纪守法,乐于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做一生正气,两袖清风清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