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技术创新培训

篇1

第二章 问渠哪有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谈创业构想

创业计划的构想是建立在学校的引导和学校有形与无形资源之上的,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平台,是所有创业理想的奠基石。

一、乐器培训中心创建的切入点:

1 创新素质教育基地有无形的品牌效应;

2 学校提供有形的场地;

学校学生人数多,相对很集中,是其它地方很难达到的;

学校老师和领导给我们的支持与指导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

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领导愿意给一些资金的投入;

每届都有新生入学,这是一种不间断的资源优势;

到现在为止铁道校区还没有正式的乐器培训辅导,而有一些同学想学乐器,找老师却很不方便,单独请老师的费用又很高;

我从湖南师大艺术附中毕业,从小也受到过一些艺术的感染所以对艺术很感兴趣,对怎样办班也有一定的了解;

认识一些搞艺术的老师,也能请到一批教乐器的兼职老师;

大雅音乐学校以及节奏琴行愿意提供教学指导与师资;

相信自己能组织一个和谐、积极的器乐理事会,负责招生宣传工作。

二、创业进行比较:

要创立一个品牌,取得社会的信誉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向国家交纳经营、管理等税务,这样就需要企业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是建立在较高的资金投入上的,所以创业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创业风险很大;

人员很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很大;

三、分析

有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生有兴趣,只要宣传有力,收费合理,应该有很多同学愿意去学;

老师有一定的保障。

三、推论: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及有希望建立一个收费较低,旨在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普及型乐器辅导班。

第三章 市场调查

一、具体安排

时间(2002年11月——2002年1月)

制作调查问卷表200份,并打印出来;

组织人员进行调查;

对调查表进行分类统计;

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总结。

二、分析

经过将近2个月的调查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想学乐器,但有很多人愿意出的学费很低,比喻有同学一个月只愿出30元来学一门乐器,有10%的人认为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接受,但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水平。

三、预算

1 经济预算 招生费

宣传费 彩喷三张、写真一张

宣传单1000份

乐器演奏会彩喷

乐器演奏会节目单1000份

教师上课费用——一次课100元

请老师、打印、做彩喷的车费

2 场地费用预算

3 收取学费预算

4 利润预算

四、推论

可以建立一个乐器培训中心,如果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之后,学习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

第4章 申报材料

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创建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自己做一些自己想做,而且确实可行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得知学校愿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创业平台,由我们乐器培训协会商量决定,策划了“创新素质教育基地乐器培训中心”这样一个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目 的:策划乐器培训中心,是为了锻炼我们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体验理论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通过实践,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提高我们进入社后的生成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的能力,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生动,不仅把书本上的东西学好,同时还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所放松,而且可以加强工科学生的艺术涵养,使大学校园成为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摇篮,使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与音乐结缘的学生,真正亲身体验一次艺术的魅力,音乐的灵魂。

组织方式:乐器培训中心由学生组织、策划,学校领导担任顾问,指导这个组织向健康、积极的方向上发展。组织成员主要由器乐协会组成,聘请乐器专业老师,付给工资,进行统一管理,对培训学生收少量的费用。

合作方式:乐器培训协会采取与外界合作的形式成立乐器培训中心,乐器培训协会(甲方)提供教学场地,负责校内管理、组织等事务,赞助单位(乙方)组织一批教学骨干老师,以及提供几门较

昂贵的乐器,供教学和学生练习时使用。

规 模:根据具体的报名学生人数而定,具体规模有待进一步调查统计,只要学校的场地允许,培训规模可以适当的扩大,但这是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为前提的。

前景预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乐器培训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正式全面的乐器培训班,很多学生搭很远的车到外边学习乐器,有些是因为学费较高,而没能学的学生,还有一批同学想学,而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接触到,也成为他们一种遗憾,而且每年开学后都会有新生来学习,前景看好。将来学校开设音乐专业后,我们也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次序,培训中心只招收非专业的业余乐器爱好学生,使学校的艺术气氛更加浓烈。

培训时间:安排在学生的双休日以及暑假的前段时间,培训班,每期招生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为两个月,这样也可以在考试的前期停止培训,不影响学生的考试。

培训内容:吉它、扬琴、架子鼓、电子琴、小提琴、笛子、长笛、萨克斯、钢琴、二胡、古筝等。

师资:聘请几名知名的乐器专家,现请到的有著名洋琴演奏家鹏程,来我们培训中心教学,以及一些对工作负责的专业老师,并定期聘请国内知名教授来我校开讲座,这样可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我们中南大学的音乐教授,只要他们有时间,有机会也将请他们为培训中心开一些相关讲座。

管 理:学校的领导给予指导,由乐器培训协会对培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乙方与乐器协会共同制定培训制度

,具体的合作合同。

希望学校能批准“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乐器培训中心”成立,并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学生自己开拓一片新的视野,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以至用,学以创新。

申报人:聂其林 学校盖章:

时 间:2002年11月20日 签 字:

第5章 创业计划的实施

1 组建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器乐理事会

理事长

副理事长

招生干事(部员4人)

宣传干事(部员4人)

2 起草与节奏琴行的合作协议书

乐器培训合作协议书

一、订立合同双方

甲方:中南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器乐理事会

乙方:节奏琴行

以上双方进行乐器培训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共同发展,在遵守中南大学规章制度、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双方相互尊重,协商事宜。

二、合作双方权利及义务

1 甲、乙双方是合作关系,由甲方经营、管理培训中心,以及负责招生、宣传工作;

2 甲方负责安排培训场地;

3 甲方对培训费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发放老师工资,发放招生、宣传必须开支费用;

4 甲方对乙方提供的老师有监督权,如果某班有50%以上的同学反映老师教学存在问题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更换老师,并适当扣除该老师工资;

5 甲方为乙方宣传提供支持;

6 由甲方向学校申请乐器演奏的场地,并为乙方提供在校园进行乐器演奏的冠名,乙方可以借此宣传各种乐器,由乙方组织乐器演奏的老师以及所需硬件;

7 乙方组织乐器租借工作以及出售各种乐器,学生自愿选择,甲方给予支持,并对所需乐器进行统计;

8乙方对老师享有人事管理权,负责所有老师的安排与调动工作;

9 乙方出售乐器所得 %返回给理事会作为活动经费开支;培训中心的所得收入,除去一切开支外,节余为培训盈利,其中甲方得90%,乙方得10%;

10 本学期开班时间为二个月,每次培训时间为2课时,二个月共培训8次时间为双休日上午,培训开始后,中途不能因客观原因停止上课,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11如果以上班未达到办班规模,或者有学生需要单独辅导的另行商定老师工资;

三、最后

1 本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批,经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修改;

2 合同期限暂定为2003年开学到本学期培训班结束,如果合作成功,以后合作将另行商定;

3 本协议正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送中南大学艺术学院一份。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3003年2月12日

3 学校审批

4 制定工作时间表

培训中心工作进度表

2003年1月17日

开始筹备培训中心的宣传、招生、老师、乐器、以及组建理事会.

2003年2月10日

与节奏琴行商定合作协议,包括课程老师工资,乐器租买,演奏会事项

2003年2月15日

合同交学校审批,下午与节奏琴行签字

3003年2月16日

打印宣传资料制作大型彩喷4张,宣传单1000张

2003年2月19日

开始宣传,贴出彩喷和海报

2003年2 月22日

开始设点招生,同时开始统计租购乐器的名单同时开始申报筹备演奏会

2003年3月9日

主办乐器演奏会,并进行乐器宣传和现场报名

3003年3月10日 报名截止

2003年3月10-15日 统计班级规模租买乐器到位

2003年3月23日 正式上课

3003年5月10日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

中南大学器乐理事会

2003-2-11

5 申报乐器演奏会场地(大礼堂)

6 制作广告传

经中南大学批准成立的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在2002年10月份通过了教育部专家团来校考察评估,并受到相当重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隶属于创新素质教育基地的乐器培训中心正式成立。由理事会对培训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本着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本着增强广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同学们的知识层面,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宗旨。现在正式面向校内外定期招收喜爱想学乐器的初学者,以及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我们主要推广的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希望对音乐曾经有过梦想的同学千万别错过此次机会。

培训乐器:古典、民谣吉他、二胡、笛子、电子琴、长笛、萨克斯、小提琴、古筝;对架子鼓、扬琴、电吉他等我们将开设单独辅导,学费待定,当达到办班的规模后,我们将进行集中培训,如果有学生想对其他乐器进行单独辅导,请到报名处咨询。

教学工作:培训中心将聘请省内知名优秀老师以及承担湖南省吉他等级考试的专业老师担任培训工作,如果学生对老师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向培训中心器乐理事会汇报,如查实老师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将辞退老师,保证教学质量,请广大同学放心。并且培训中心将由艺术学院领导担任顾问。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培训场地:艺术学院(报名结束后分班,并在铁道校区公布)

培训时间:第一期培训班时间集中在2003年3月15日—5月4日双休日上午8:00—12:00。共两个月(16课时)

乐器来源:一、自备乐器;

二、我们联系厂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各种乐器,供不同需要的同学选购。

三、租借培训中心提供的乐器。

培训费用:古典、民谣吉他初级班 80元/期 租借乐器 30元/月

吉他提高班 120元/期 租借乐器 50元/月

笛子班 50元/期 租借乐器 10元/月

二胡班 &n

bsp; 80元/期 租借乐器 50元/月

小提琴班 120元/期 租借乐器 50元/月

电子琴班 150元/期 租借乐器50元/月

古筝班 160元/期 租借乐器 80元/月

长笛班 180元/期 由于管乐易生锈不便租借

萨克斯班 180元/期 由于管乐易生锈不便租借

报 名: 2003年2月18日—3月13日,携带1寸相片到指定地点10舍—11舍 报名,领取培训中心学员卡。

咨询(补报):5舍225室 电话:2658555 5641435 聂同学

5舍206 2659946 5641417 李同学

我们的宗旨是“以最低的价格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的学习乐器。请相信,一门艺术特长将使你们受益终生!

我们还将筹办一次高水平的乐器演奏会,具体时间将贴海报通知;

7 培训中心报名8 表

中南大学乐器培训中心报名单

姓名 住址 电话 院系 乐器 学费 是否租买 档次

创新素质教育基地2003年2月

9 培训中心学员卡

10 贴海报、发传单

11 设点招生(10舍12 ——11舍13 间)

由招生干事和宣传干事负责

14 统计报名15 人数

16 组织乐器演奏会

17 组织老师上课

第六章 计划

1、 5月10日总结培训中心创业成果;

2、 只要本次创业不3、 亏本,4、 下学期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功,5、 因为只有把同6、 学们的目光吸引过来了,7、 就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同8、 时培训中心的影响也扩大,9、 便于对下一届的新生进行宣传,10、 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

11、 如果此次创业成功,12、 可以继续开办声乐、舞蹈培训。

篇2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全面薪酬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识别

从所查阅的文献看,缺乏直接针对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找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变量,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融合的过程,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增加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使企业创新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而全面薪酬要素对高新企业研发人员组织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在众多文献中得到了肯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全面薪酬会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建立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一).

3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卷量表。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全面薪酬的测量项目;(2)组织学习的测量项目;(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项目;(4)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全面薪酬衡量量表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7个方面,共22个测量项目。组织学习衡量量表包括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知识整合4个方面,共18个测量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衡量量表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资金投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共19个测量项目.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和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调查高新企业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实际的调查中,选择了南昌的3家高新研发企业,对其它地区的高新研发企业的调查主要采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最终回收电子问卷376份。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后,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检查和核对,将出现数据不全、打分较均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来自29家新高新研发企业的有效问卷338份。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12.。作为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的工具,AMOS7.0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工具。

4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得到全面薪酬量表、组织学习量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量表的Cronbacha值可信度均较高。通过AMOS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全面薪酬、组织学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自的模型拟合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所有指标符合要求。经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继续使用AMOS7.。来构建组织学习作为全面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如表一所示:

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得到验证.全面薪酬通过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应为

5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对全面薪酬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模型中分别为。0.89,0.84,0.88.由此,可以得到一些能够通过全面薪酬建设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在进行全面薪酬建设中,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的重视。

篇3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必须提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战略意识,因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机遇和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是大股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决策者和推动者。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后,加大研发投入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不低于公司营业收入的10%,正是对研发投入的极度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执着,才造就了华为的卓而不凡和持续的成长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硬性规定,明确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比,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二是设立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和转化利用;三是中小企业应制定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规范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降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呈现、技术创新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优化技术创新模式与路径

优选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推进路径,是推进中小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风险各有不同。中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不同的个性。再者,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差异,同样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般来讲,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实力超群的主导型企业时,中小企业可采取跟踪学习、模仿创新的模式,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技术创新投入;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充斥着实力相当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行业主导者时,中小企业则应审时度势,采取共同研发合作创新的模式,通过优化配置、合理管理创新资源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与行业技术创新共成长。

选择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推进形式与路径也很重要。可采取的推进路径有:一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相结合;三是与委托科研院所研发相结合;四是与对外合作、合资办企业相结合;五是与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经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创新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大学以及科研组织等由多方创新主体合作的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推进技术创新途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设法和其它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立超紧密联系,以保证企业的合作创新伙伴关系资源。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且适合自身基础的合作环节,以便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最大化。

三、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

一方面,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宽松、适度的优良环境。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除了修练内功,提升内在动力和自主能力外,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相关政策,促进有利的外部资源转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研发投入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金融政策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货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借贷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安徽等省市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的科技创新卷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卷是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区域性“创新货币”。其基本流程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卷,中小企业用科技创新卷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科技创新卷到政府相关部门兑现。

四、建立起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匹配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对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应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是敢于并且善于变革图新;二是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要具有战略性长远眼光。另外,企业还应将创新型文化的营造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可设置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基金和奖金,对创新失败的容忍、鼓励和指导也要落实到制度层面。

组织架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精于知识创造和转换、分享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扁平化的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规范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不宜将组织机构设置得过于层次性和刚性化,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入手,在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练方面,明确各级领导的作用和职责,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深刻汲取2013年曾出现的唯冠和苹果商标之争的惨痛教训。

五、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要素,而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通过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引导战略实现在企业引才和用才等方面的突破,以破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瓶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篇4

关键词:集群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集群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自身条件,利用内外部的技术创新相关资源,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能力。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了创新所需的资源、降低了创新的成本、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胡大立、张伟,2007)。但是,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阻碍作用,如拥挤效应、“搭便车”现象、“柠檬市场”、技术锁定、转移成本过高等(龚荒、仓基武,2003)。因此,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集群环境的深刻影响,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应该与非集群企业有所不同。本文尝试在分析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实现能力三个组成要素。

技术创新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设备设施和技术信息,占有技术创新资源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决策,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它是企业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创新激励机制、组织沟通水平等;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是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并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的能力。它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创新设备设施和技术信息,集群内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优势。集群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地理位置邻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集群内企业的高生产率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使企业易于获得所需资金,以及与行业有关的设备、投入品等在集群内广泛存在,群内企业很容易获得。集群内有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产业聚集也吸引了大批专业化技术人才,同时集群中人才的频繁流动为人才提供了学习机会,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在产业集群中聚集了大量的专业化技术人才,企业很容易获得创新所需人才。产业集群内还聚集着一批技术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它们通常承担了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集群企业很容易从中获得所需信息。同时,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广泛流传于集群之中,集群企业能够比群外企业更容易获得这些技术信息。另外,由于产业集群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包括大量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惠和支持的政策,例如专项资金投入、提供技术创新融资和担保、人才引进优惠等。总之,与非集群企业相比,集群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源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影响

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创新意识来实现。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彼此邻近加剧了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此外,集群企业之间基于产业链的紧密联系迫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自己的客户或供应商的创新。同时,集群内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也给企业以很大的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使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因此,集群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

(三)对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能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实现就是进行研究开发,并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和服务中,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收益。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新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集群环境可以提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在研究开发能力方面,产业集群中企业在地理上的邻近使企业易于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学和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经常交流,快速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同时为企业解决创新中的难题;集群中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撑、人员培训等服务,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扩散,增强了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学习曲线”,企业可以吸收其他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使自身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因而提升了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地理邻近和员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非正式交流以及劳动力在集群内企业间的流动使区内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新思想(特别是隐含经验类知识)快速扩散,增强了集群内所有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市场营销能力方面,集群企业可以组织起来进行区域营销,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能力。作为买方,集群内的主导产业一般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实现大批量购买,特别在原材料的购买方面有强的议价能力;作为卖方,由于集群内产品具有区位品牌,差异化程度高,作为卖方的地位增强;同时集群内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占买方购买量的比重大,因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

构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文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23个指标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进行赋权。首先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对每一组底层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两两比较,比较时采用1-9评分标度,然后根据专家的评分结果求出每一组底层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单个指标的评价采用等级评分法,请多位专家对每一个底层指标确定5级评判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判断标准,并对评价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予分值100、80、60、40、20,即可得出某一具体企业的各底层指标分值,将所有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篇5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十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天水市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天水市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56家,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净利润8.89亿元,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净利润分别较2010年增长87.57%、44%和60%。

1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4年,全市有37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74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专门质检机构,39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21家龙头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32家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占到龙头企业总数的8.1%、16.2%、4.6%和7%;全市涌现出了众兴菌业、长城果汁、神舟绿鹏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1倍多。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优品牌,加快发展步伐的巨大推力。

1.2少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目前,天水市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27家,市级141家,县级253家,县级以下31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龙头企业(众兴菌业)1家。据统计分析,天水市80%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市、县级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仍比较少。主要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规模较大,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激烈,管理层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强烈。根据对64家龙头企业的调查了解,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比较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开展技术创新的较少。从创新效果看,64家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65项,其中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专利34项,占专利总数52%,有64%的企业没有发明专利,有34%家企业只拥有1~9项,进一步说明了大型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领跑作用,大多数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1.3个别领域技术创新水平领先

经过多年发展,天水市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已涵盖制种育种、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检测、运输销售、农资经销、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产业领域,但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目前仅涉及航天育种、菌业生产、蜂产品生产、中药材加工、果汁饮料加工等少数产业。少数企业在航天育种、菌业生产、蜂产品生产等领域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采用引进、改进等模仿创新的方式。从64家被调查龙头企业近3年研发资金投向情况看,50%以上龙头企业研发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仪器设备购买和人员培训,用于新技术开发、技术购买和科研人员培训的相对较少。加工企业中近20%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获得,37%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购买和引进现成技术成果的方式获得,30%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获得。

2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投入强度较低

创新投入强度指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占到5%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维持4%~6%的研发投入水平。2012年,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但投入强度却处于第17位,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研发经费投入大国在投入强度上仍有较大差距。2014年,天水市456家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3520.6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78%。从调查情况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的是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投入强度已接近5%,但80%以上的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低于2%,有9.4%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零。由于创新投入强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龙头企业经营业务都集中在农产品种植、初加工、简单包装、冷藏运输等低端领域,而精深加工、高端包装、出口创汇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创新机制不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制定机制、技术人才管理机制、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创新成果管理机制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天水市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从对64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情况的调查,制定了创新战略或规划的企业有45家占70%,建立了1项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22家占34.4%,建立了2~4项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33家占51.5%,建立了5项以上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3家占4.7%,还没有建立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6家占9.4%,大多数龙头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2.3创新人才普遍缺乏

目前天水市农业龙头企业中以家族式企业较多,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小富即安”“小则满”的小农意识较浓,市场开拓意识不强,有些农民企业家经营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不够。另外,许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渠道不顺,职务职称等待遇落实困难,科技人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企业普遍缺乏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从对64家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调查情况看,50%以上的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在10%~30%之间,个别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差距较大,最高的达到80%,最低的仅2%,大多数被调查企业技术人员较少,即使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高职称、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也很少,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

2.4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虽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仍不宽松。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司法保护力度不足,对侵权者的制裁力度不够。二是政府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消费引导不足,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三是创新服务跟不上。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金融环境尚不完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还不完善,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始终难以化解,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以及已上市创新型企业再融资和市场化并购重组还有很多困难;商业银行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与企业需求之间还有很多距离,技术创新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很低;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并确认股权还不够完善,对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还不高。

3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3.1营造企业技术,创新良好环境

环境因素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环境建设可以使企业从各方面获得进行技术创新的便利条件。一是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优化政府采购目录,加大对国内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拓宽市场。二是全面落实创新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新设备加速折旧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规模“临界点”,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审批时间,延长保护期限,加大侵权的处罚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切实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后顾之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孵化器作用,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

3.2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直接与市场联系,最了解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因此,龙头企业天然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只有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好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一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激励企业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加大企业负责人培训,提高管理者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敏感度和对市场变化适应快的特点,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加强校企科研对接。发挥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促进合作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3.3建立现代农业企业信息创新体系

企业要不断拓宽技术信息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技术市场等主动获取创新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应用于自身技术创新活动上。建设政府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信息网络的建立,并通过信息平台向农业企业提供整个市场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促进龙头企业产业化。在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改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大部分农业企业相对来说实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差,最初一般采取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模式。龙头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充分把握市场上的技术创新信息,通过研发人才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来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4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政策

引导龙头企业加大R&D的投入,不断提高创新投入强度。一是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通过提取企业技术创新准备金、开展多渠道融资和合作创新等各种形式解决技术创新活动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补充企业研发资金需求。二是完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各种农业企业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并联结金融机构及其他投资主体,构建农业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投资(下转第9页)体系;健全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分散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促进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设立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专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068-04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现代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应地,新产品和先进生产工艺也便成了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具有更高适应性和动态性的技术创新系统才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从而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保证。简言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构建已经成为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并培养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有生力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繁荣、引进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在增加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作用也十分突出。尽管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非常重要,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很小,固定资产比例低,经济成分复杂,诚信程度较低,相对应的制度保障、金融支持、信息服务、中介支持体系都相对落后。因此,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毋庸置疑。并且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成功地应对相应的挑战,并把握好所面临的机遇,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便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与多样的需要。显而易见,在这当中,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

技术创新是一种市场行为,其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经济手段,但相对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行为而言,它又具有特殊性[1]。政府对技术创新大力支持极为必要。事实上,在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实践中,政府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优点之一是能迅速启动技术创新,但其局限性之一就是政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很难预知哪个项目商业价值有多少、能否最终成功。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既不能偏废,也不能错位。

目前,中小企业创新功能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规范引起的。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在企业创新竞争中同样如此,市场经济竞争不仅要求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更要求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和保护。虽然我国技术创新立法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法,与技术创新有关的一些亟待法律调整的领域还无法可依(比如风险投资、基础研究、科技投入等方面)。因此,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这样,可以激励中小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不断创新的目的。

中小企业在维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市场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或公益性研究以及长远目标的研究活动的调节存在很大不足,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上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态。因此,各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政策以及创新计划。如美国政府设立的“小企业研究基金”规定:国家科学基金与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的10%要用于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上;英国推出的“对创新方式的资助计划”规定:对符合条件并低于2.5万英镑的小企业项目,给予1/3—1/2的项目补助。

虽然我国近年来陆续也制定了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并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新产品计划等,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仍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设立专门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只要中小企业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以刺激中小企业向创新投资的积极性。

(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第一,政府要以政策性贷款和财政贴息等方式,有效引导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如允许适当比例的养老基金、银行及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以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实现投资者多元化,改变风险资本结构单一的局面;第二,要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制度即投资基金制度,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为那些尚不具备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的产权及股票交易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撤出机制,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三)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发展促进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所从事的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

(四)其他支持。如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采用特别税赋政策,以及鼓励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创新发展基金,允许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实行高折旧率的特别折旧办法等。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技术中心的设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或是技术改造货款、政府采购活动等,都应该不论企业规模,不论所有制形式,给中小企业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二、完善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保证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创新动力大,一旦有资金支持,比大企业更愿意从事技术创新。当今许多微电子方面的重大创新都是由当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完成的。但资金的严重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近年来,虽然国家对科技型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但技术创新固有的风险性使中小企业无论在商业银行贷款上还是在政府的投入上都存在着融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德国和日本,政府均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向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和提供少量的直接特别贷款,向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提供利息补贴等等。因此,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如借鉴日本的做法,由政府财政援款建立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政府金融机构;另外,为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借贷担保(由信用保证协会负责);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直接的补助金;对因相关企业倒闭而陷于资金周转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紧急低息贷款等等。

(一)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允许中小企业在成立最初的几年可以适当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国家专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下,允许国家专业银行制定合理的利率区间,使利率更具有弹性。

(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例如,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无息或担保贷款,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补贴。

(三)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世纪90年代,由国务院决定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正式启动,首期额度为10亿元人民币。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规定》明确了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的不同支持方式,无偿资助主要用于支持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或中小型企业进行创新产品研制以及开发的部分补助;对于已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中小企业创新项目,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和鼓励其使用商业银行贷款,以尽快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对少数起点高、具有较大创新内涵和较高创新水平,并具有后续创新潜力和较大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项目,采取资本金投入方式,以引导企业、创业投资等方面的资本投入,资本金投入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回收。

(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成功运作的关键之一,在于一项投资一旦成功之后,风险投资者能够迅速通过资本市场将投资连同高额回报一并收回,这样才能及时转向下一个投资目标,使风险投资持续波动运作下去。也就是风险投资必须既有“入口”,又有“出口”,才能构成周而复始的滚动发展。从长期来看,这种机制的实现取决于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上,试办二板市场。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作为鼓励措施之一,可以考虑在投资公司的纳税前利润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投资损失准备金,视为成本从利润中扣除。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能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的资金扶持“只能解决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缺口,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要通过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来筹集”[2]。

(五)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议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四方共同参与,用途是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提供担保。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并就基金担保的投向提出建议。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基金的发起、组织和协调工作。中小企业作为会员向基金出资,会员的担保申请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获得批准。银行负责基金的保管和具体动作管理。由于互助担保基金要求会员共同出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机制,起到互保、联保的作用。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随着创新活动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为之提供支持和帮助。从目前技术中介活动的发展来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对科技成果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工程化、中试和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如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一类是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信息和解决办法的各种咨询服务,如技术信息中心、创新咨询服务公司等;一类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的服务,如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借鉴国际经验,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持,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对各类中心实行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和任务委托,促进各类中心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获取稳定的科技源:同时着力促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活动的社会化、产业化,不断完善中介服务配套设施,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种面向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诊断、技术指导等服务;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培育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以减少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

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重视培训工作,争取建立若干个高层次的培训示范基地,全面提高管理培训功能,特别要加强技术评估培训方面的工作,加强集成,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还必须大力支持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从事技术交流和转让的公司,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改进组织结构,制定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战略规划。

四、加强外部合作: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

中小企业只有与外部合作才可以弥补自身在技术创新资源缺乏的缺陷[3]。我国政府应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大企业及其他中小企业的合作。

(一)应加强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我国技术创新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企业则面临着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中小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正好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陷,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吸收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推出新产品,而高校及各科研院所可以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联合是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内在需求。产学研的联合,不只是简单的技术转让,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从各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与大企业紧密合作。政府应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

(三)应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中小企业组织和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研究开发组织共同研发。在德国、意大利、日本,各种中小企业组织促进中小企业研发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四)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政府始终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够的。政府应增加与中小企业的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的投入。

五、加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设: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企业内部动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动力来源[4]。中小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推动职工持股计划和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人力资本在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的人力资本最大发挥是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因此为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应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对于技术能力强,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可采取技术入股的形式,给予专利持有人较高的股权比例,以激励企业的科技人才加大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股票期权也是激励企业员工的重要工具,在美国股票期权促进了美国高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股票期权对于高技术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二)加大对职务发明的奖励。只有发明者的个人收益接近该发明的市场价值时,企业技术人员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在我国,企业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表现人力资本产权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中。我国在职位发明中,连续三至五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但是这种奖励与其创新成果的价值相差悬殊。企业应明确规定企业和研发人员对创新成果的所有权,承认创新者对创新成果的产权。企业在研发的开始可以与研发人员签订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合同,这样一是可以保障企业对创新成果的利用,二来可以提高研发人员的热情。

六、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保证

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批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术的生产工人。调查中发现,即使许多企业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设备,但就是生产不出与国外同行同样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家们说:“我们用一流设备生产出的是二流乃至三流的产品。”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不高。

据报道,在我国城镇企业拥有的1.4亿名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50%,在这些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的比例分别为5%, 35%和60%,而发达国家的同类数字分别为35%、50%和15%。这说明我国不仅技术工人缺乏,而且技术工人的结构不合理,中级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偏少。这种情况不仅反映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整体偏低,而且反映了我国从政府到社会对技术工人培养的不重视。人们普通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观念。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具有重大突破的科技发明和技术进步无疑多由高级知识分子推动,但大量的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等技术创新是由一线操作工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因此,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给予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以足够的重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通过建立职业证书制度,全面推行技术工人初、中、高级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使技术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技能人才打通成长通道,促进技术工人主动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

(二)职业教育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办学模式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多采用学校教育模式。办学模式、办学经费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与企业的联系仅发生在学生就业阶段,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化和体系化,学生缺乏生产实践训练,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与普通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区别不大,仍然需要同样的上岗培训和岗位适应。这样,职业教育仅成为学生分流的一种渠道,没有与普通教育产生真正的职能分工。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强与企业在办学投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多元化、多时段的联系,学习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特别是结合各省地方性产业群的发展,吸收企业和行业协会成为职业学校的股东,创办面向地方性产业群的职业教育中心,这样不仅拓宽了办学资金来源,而且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内容更适应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又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基地解决学生的生产实践问题,并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充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使职业学校成为区域性的职业能力开发中心,从而建立地方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互动机制。

(三)积极推动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

在美国,90%的公司有正式的教育培训预算,每年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大公司平均高达52.7万美元,小公司教育培训费用也达到每年平均21.8万美元。反观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甚至送骨干员工到国外培训,但大多数仍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因为他们认为人才培训是社会的事和员工自己的事,企业可以不停地从社会招聘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反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一种短视的看法。

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产品更新和组织更新,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多变的需求,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的存量和结构必须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途径是引进新的人力资源,另一种途径就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再投资和再开发。现代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必须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对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大量的经常性的再培训,以适应现代竞争的要求。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乃至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4.

篇7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1-03

1 引言

有数据显示:“二战”后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占全美国技术创新的一半和重大创新的95%以上。英国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比大企业高2.5倍。[1] 这说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的主力军,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却占据次要位置,技术创新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新人才短缺,创新方法落后

不知道如何创新,缺乏创新理念、方法与工具、视野与思路不够开阔,对于发展趋势认知不足,缺少创新人才等是中小企业创新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无样机,不研发”的现状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由于创新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多处于“模仿”或“局部改进”创新的层面。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市场购买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聘用企业外的创新人才来帮助自己开展技术创新活动[2]。有些中小企业即使拥有自己的研发人员或团队,但由于研发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创新训练,没有掌握创新的原理和方法,导致创新的效率和产出较低。

2.2 创新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不愿意创新

创新动力不足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创新投入动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于市场和发展的需要,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相关资源,但创新投入又不能很快转化为企业效益,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即期利润。此外,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模式单一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创新所具有的资本与技术实力,其发展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缺乏技术创新意识,较关注眼前利益,更倾向于直接引进设备进行生产,而忽视技术创新。

2.3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环境不佳

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创新恐惧症”,缺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和创新能力,更无法应对创新风险,一旦创新失败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成本低、效益好的模仿。中小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望而生畏,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创新就快速死”[3]。中小企业不敢创新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创新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研发资金投入偏少,融资难度大

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资金的合理配置,在众多中小企业中,一直存在资金不足较严重的情况。不畅通的融资渠道,不完善的政府帮扶体系,不明晰的企业技术资金投入,都严重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我国中小企业的R&D经费支出远小于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处于劣势。虽然政府投资连年增加,但是对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来说,比例甚微,而其中用于中小企业的投资更少。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银行清楚中小企业发展中会面临风险高、企业资信等相关问题,因此,银行在评估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时更是谨慎,贷款审批、放款批次银行审核更为严格,所以“贷款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

3.2 研发人员缺乏,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人才问题是制约着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效益一般的中小企业,普通技术员工较多,但高层次研究开发人员相对短缺。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工资待遇低、高精尖设备紧缺、研发资金不足、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都严重制约中小企业人才竞争,有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因担心企业发展和自身前途,不愿意留在中小企业,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人才严重短缺。许多中小企业不但不能引进人才,反而人才流出非常大,且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中坚力量,进而造成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等问题。

3.3 企业文化与组织制度制约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企业生存才是关键,工作的重心应在于市场开拓,而非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现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形成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中期上升阶段。中小企业前期经营方式为“小企业家庭型”或“亲友企业型”的非理性管理方式,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后,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适应能力需要大幅提升,但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设备老化的问题则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多数中小企业因创新不足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连年亏损。面对困境,许多中小企业想改变、想发展、想创新,却有心无力。

3.4 体制环境不完善,外部支撑不足

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及其执行来有效地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的总体进程、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原则,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环境[4]。现有体制没有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企业和外部环境共同融合建设发展的行为,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创新投入,也需要政府政策体制支持、技术创新扶持、科研协同发展。但当前企业外部创新支持还远不够强,创新协作网络还未真正形成。

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各个因素之间联系紧密,每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制约技术创新。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痛点,就必须协调好各方面因素,通过政府政策、企业自身、社会扶持三方面构建系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1 加强政府政策帮扶,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从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入手,统筹规划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积极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健全中小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其次,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完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资,比如政府采购、财政贴息、落实特别赋税政策等,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也可以通过构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筹集创新担保资金。最后,要加强科技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创新队伍素质。政府部门可以引进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各种专业培训,增强企业各层次人员素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4.2 推进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协同创新

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人才、设备、成本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很少企业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有研究表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的研发具有技术交叉和综合性高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高效学科交叉协调[5]。企业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不仅能提高产品技?g融合度,产出复合型的专利技术,而且通过技术联盟、产学研结合,引进和借用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取长补短,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不足,有效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协同高校共同建设科技研发服务设施平台并对中小企业予以开放,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3 健全、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篇8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人企业。在认同和制定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中指除国家确认为是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组织等。根据国外一些实际的做法,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新(改进)产品的营销或新(改进)制造工艺或设备的第一次商业使用,它是包括、组织、商业和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我们知道,企业要生存和,必须获得永久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取得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要创新。所以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其他条件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与大型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特别是能否持久深入下去,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中小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量发展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乡镇、集体、个体创办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系统的和培训,整体素质低,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乏战略眼光,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要么经营保守,安于现状,要么市场流行什么,就生产什么,盲目跟随。而没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企业的发展规划,树立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从而导致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进一步弱化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作用。一些企业长期没有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费用,更不用谈专款专用,有的企业连续几年都没有技术开发支出。这些都给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负面。

2.2 技术创新定位不准

中小企业中创新定位不准的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将“创新”与高新技术相提并论,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总是自惭于简陋薄弱的开发条件,面对创新不敢为,局于一隅,不敢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业创新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产品长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也“挑肥拣瘦”,仅仅从事一些低风险、小难度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短平快,难成大器。另一种则是不屑于小产品的创新开发,更不注重企业的小改小革,认为小产品本小利微、影响小、收益少,难有作为,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气候,对企业长期发展无足轻重,因而盲目攀“高”,一味追“高”,言必“高科技”创新,行必“高科技”创新,最终是欲“高”而不达。事实上,创新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是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改小革同样也是创新,“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优势”,关键是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既要积极追求,着力提高创新起点,又要从身边事做起,不以“技”小而不为。

2.3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差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渠道两种,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企业的利润偏低;其次,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权问题等必须承担各种捐款和摊派,导致企业资本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少,所以仅仅靠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源性的资金加以补充。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小企业要从外源性渠道获得资金也比较困难。从银行信贷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利益得到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有了承担贷款损失的压力,其关注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必须保证所贷出的资金和利息可以安全及时地收回;中小企业方面,一是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使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二是自身信用差,逃废银行贷款现象严重,这两方面都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企业要发展,必须密切观注市场动态,包括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而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规模小、整体素质低,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即使获得了信息,也很难判别哪些是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在如何选择技术,使之与市场需求、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方面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依靠其建立起来的信息渠道,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进行各种培训,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信息收集与调查,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帮助企业确定发展的方向,在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环节方面提供帮助,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不多,即使有,也是费用高昂,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负担。

3 促进中小技术创新的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形式

(1)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重要的产品创新是指全新的产品创新,或通过组合已有的技术而取得新的;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通过使用新材料、新配件等改进产品的性能或降低产品成本,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局部而改进产品整个系统的功能。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较大;后者较易做到。中小企业所实现的重要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有很多,20世纪许多重大的产品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

(2)服务创新是近几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把新思想、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通过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推出新的服务,比如各种衍生工具等,兴起的服务等也是服务创新的成功的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3)工艺创新是指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创新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3.2 因地制宜地选择阶段性的技术创新战略

在活动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和市场竞争制胜法宝。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结构及自身特性,它们更需要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具体来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是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一是技术创新面对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还是防卫型;二是研究开发何种技术;三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然,在不同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有所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技术创新战略也因市场、顾客、技术成熟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各不相同。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成熟、停滞各个时期,都要受到、经济、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有所不同的。

3.3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和指导,特别是应完善融资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政府有关部门应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是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信用状况;二是使得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价有一定的依据,减少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且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使中小企业贷款变得相对容易。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利用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使得风险投资能有一个有效的退出市场。

4.4 尽快建立完善的化服务体系

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培训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提高其整体素质,为中小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举办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参考

1 侯大铭.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管理研究,2001(4)

篇9

一、引言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先进技术知识和客户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知识以非线性扩张的速度增长的今天,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需要的所有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困难重重。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并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内外部知识的共享和整合,这样才能实现创新的成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相关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进行技术创新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二、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及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

企业在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准确把握及判断当前先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先进技术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及开发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企业只有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了企业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一般企业从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取先进技术知识的方式有:(1)专家培训: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对企业相关员工进行先进技术知识的培训,为企业后续研发做准备;(2)合作研发:建立在利益相关的合作基础上的互相学习与沟通,企业可以在实践中获得自身所需的技术和信息;(3)公派学习:企业挑选合适员工公派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学习,这类员工一般为企业重点培养的、级别较高的研发人员,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员储备。

因为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其中很多困难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二)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当前的技术环境从过去的相对稳定变得动荡多变、难以预测,技术不确定性增加,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研究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增大,技术边界变得模糊,这些趋势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直接动力之一。

1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它们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技术开发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基础研究,而是着重开展应用研究。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创新人才、技术和信息储备,更有实力进行基础研究,给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

2 科研院所和大学要在科学创新中扮主角,而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扮主角。在技术创新中科研院所和大学甘当配角,为企业服务,“受制”于企业。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

3 对于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企业,如果要想开展技术创新,必须依靠科研院所和大学技术创新的战略储备和近期的技术和知识支持,采用多种形式密切产学研结合。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成功的组织了微电子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使其在生产技术上超过了美国。这种创新模式被誉为产学研结合的经典范例,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作了重大贡献。

三、客户知识的获取及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客户知识的获取

客户知识的获取是指企业通过与客户的接触,开发、收集和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客户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知识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从中提取客户知识。客户知识获取的方式为:首先,企业收集现有客户和目标市场中潜在客户的人文统计信息,并分析现有客户的历史消费情况以及潜在客户的可能消费需求,掌握市场上关于客户的详细信息,从而得到关于客户的知识;企业通过关于客户的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市场上的客户资源,从而为每类客户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而有关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产品的信息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知识,这类知识使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推广的响应率;产品推出后,企业需要知道客户对这些产品使用后的评价以改善产品的功能,这就是来自客户的知识。企业利用呼叫中心、客户抱怨管理系统以及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以电子文档、书面资料等形式进行存储利用这类知识,企业能更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更新关于客户的知识,并能改进产品的功能,推出新的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更新客户需要的知识。当新产品推出后,企业又能获得新的来自客户的知识。客户知识的获取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实现。

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客户知识管理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始终,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有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客户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永远是持续的流程,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更新客户知识,加强自身的客户知识管理能力。

(二)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有序化

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客户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对客户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将客户需求具体化,使技术创新的过程流畅,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参与者。客户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使技术创新过程流程化,便于每个参与者掌握和熟悉。在创新过程中,流程化的管理也便于参与者根据创新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对技术创新过程做出调整。创新人员既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的客户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传达给创新人员,从而及时地调整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企业的客户知识管理者将各种客户知识综合整理,将客户隐性知识变为企业的显性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2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风险的,创新成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根本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其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它包含了许多企业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技术创新充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所决定的。客户知识管理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客户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收集,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为技术创新作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不完整之处以及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而及时调整创新方案。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人员必须对企业客户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析、使用和存储。客户知识管理可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通过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吸收、保持、共享和转移的知识活动的微观机构,使创新人员能方便、迅速而广泛地获取信息,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有效地缩减创新时间,减少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避免项目失败的风险。

3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反馈的监控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企业整个创新系统之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的产出都应该反馈到技术创新系统当中来。通过对每个阶段成果的评价来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做的只是一个将技术创新知识整理与存储的工作,客户知识管理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客户知识作为流程来管理,使企业的资源和客户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让每一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都可以得到检验与评价。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对每个阶段反馈信息的分析,相应调整创新战略,领导市场潮流。

4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保持

技术创新是能够扩散的,尽管企业可以对自身创造的技术采取足够的保密手段,但一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其他企业将会扩大资源的投入进行模仿技术创新,从而消减了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已创新的企业必须进行再创新,也就是进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就能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及时适应改变了的创新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跟踪与发现新的客户需求信息,转变成新的客户知识,应用新知识不断指导技术创新,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像对待技术成果那样对待客户知识,加强企业客户知识管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企业的技术水平优势和强大核心竞争力。

四、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演进,许多管理的实践者发现学习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知识的产生、获取、应用和共享等成为了创新研究的重点。第六代创新模型,认为是知识和知识的运用才使得企业之间存在差别,才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维持。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先进技术知识和客户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是关键。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所需的创新知识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外部(其他组织),产学研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创新知识在各主体间的应用、开发和扩散。

单独考虑合作系统内的单一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决策的产生、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四个部分,通过上文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可以看到,客户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家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研发人员及时掌握客户需求、生产人员准确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期望、销售人员成功留住客户。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如下: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1 企业内部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图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过程,从创新决策开始,经过研发、生产,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后,由销售部门将产品或服务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考察市场客户的需求,并且结合现有的技术成果,企业又产生新的创新决策,指导下一轮的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这一循环过程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客户知识互联”网络。明确要求各部门应该相互合作与协调,跨部门交换客户知识和分享经验。客户知识管理系统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将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客户知识分发给需要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工作的目的。比如针对某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部门会接收到CKM系统分发的客户知识,以此为依据开展制造加工,并将制造流程信息反馈给客户服务部门,客户服务人员会结合相关客户知识,通知该客户详细的供货细节。

篇10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资源整合不充分

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过程中,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管理资源,但是企业却没有对这些技术创新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资源的闲置率比较高,这就会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资源的安排和使用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技术创新管理设施的共同使用问题与技术创新管理的信息沟通传递问题尤为突出。

(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在部分国有企业内,存在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们认为即使在企业内部不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再加上国家在传统经济时代对其的大力扶持政策,企业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管理就更加不重视。

(三)企业缺乏鲜明的创新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助推器,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员工潜能、营造开放向上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缺乏鲜明创新文化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营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存在较为严重的能力断层、思想僵化现象,工作依赖于经验积累,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较差。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但目前企业的整体人才储备还不够,长期体制内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规避了很多市场竞争下的冲击,导致很多员工有怠惰心理,难以主动去创新,企业整体创新氛围不强。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培育鲜明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

要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就需要培育鲜明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首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遵从市场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技术管理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创新文化内容,为员工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充分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管理氛围,比如制定创新激励机制,对具备创新能力且有创新作品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要做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化,首先,应明确企业战略,确立企业创新指导思路,采取科学的创新管理措施,逐步转变经营模式,从单一的依据内部资源的技术创新方式升级换代为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方式,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次,应做好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并遵循相关的指导思想,具有措施如下:第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应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开发市场销量较好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除了优化企业创新战略外,还应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进行创新。具体实施措施如下:首先,建立专门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决策委员会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相互独立,不受经营管理层的意见影响,具备独立进行决策的权力;其次,对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与社会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科学决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与优化,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技术创新成果保护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12-0076-04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1世纪尤其是在中国已加入WTO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政策体系,是一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激励、引导、保护、协调和规范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及其他相关创新主体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管理体制等创新外部环境,它们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还包括激励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等创新机制,它们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各种机制。

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及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

1 法律支持体系

中国尚未制定出一部不分所有制性质的关于振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和《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些立法或以所有制为标准或以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法律法规从功能上扶持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2 金融支持体系

中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尤其大型国有企业配置资金,优惠政策上几乎全对大中型企业倾斜,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满足信用社、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贷款条件,贷款相当困难。对于直接债务融资,票据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同时发行企业债券的严格要求更让中小企业望尘莫及。风险投资在中国开始起步并逐渐成熟,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方面的重要突破。

3 财税支持体系

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方式分为以下方面:第一,财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专项补贴,如研究补贴、培训补贴等。第二,政府专项基金。通过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和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第三,政府采购政策。2003年1月1日,中国颁布实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只有一些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折旧政策方面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并散见于各种税法规定或文件规章中。

4 社会服务化支持体系

中国社会服务体系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最近几年在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咨询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以来,不仅咨询服务的机构骤增,咨询业的收入迅速增长,而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人才服务机构相继建立。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与省、市、县人才市场的四级网络。此外,为新创高技术企业或进行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孵化器在中国也有了迅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 法律环境建设不够完备与具体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些条件,但是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常常越俎代庖,凡是较为重大的项目,从规划到建设管理都一把抓。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法规政策上缺乏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措施,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缺少有关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虽然中国于2003年1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由于它是调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律,故没能规定得很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十分有限,这就必然会影响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 融资环境差,技术创新资金缺乏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格局,建立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种投资渠道。然而,当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因素,这说明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还不适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

3 财税支持体系的缺陷

从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来看,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补贴的应用环节有待完善。二是运用政府采购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业务投资的机会也还有待完善。三是从税收方面来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扶持手段单一、力度不大。四是在税务服务上,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法咨询、纳税辅导、建账建制辅导等服务相对不足。五是“税费倒挂”现象依然存在,中小企业的负担仍然很沉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4 缺乏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缺乏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产学研联合不够以及大中小企业合作不够,中国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开发指导、技术成果的转让与推广、法律支援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其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中小企业很难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才培训机构与储备系统,也很难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因此,如果没有建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将很难依靠自身的实力进行技术创新。

三、对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通过这些法律,可以明确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

权益。

1 尽快制定专项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2年6月29日的正式公布,这对于规范政府的行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该法案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太笼统、不易操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弱者地位决定了法律对其保护是应该具体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方面西方国家的有关法律建设则先进了许多,其法律规定都是相当具体、明确的。所以,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必须以其为总纲,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某一方面诸如公平竞争、产业扶持、创新扶持、金融扶持等专项法规,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2 清理现有的政府规章

按照政府许可的原则,对现行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规章、政策规定在前一阶段初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彻底清理,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按照WTO非歧视性原则,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再有歧视性待遇,从而实现“两个平等”,一个是政治平等,就是从长远考虑出发,所有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另一个是机会平等,就是在产业准入条件、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发放等方面向中小企业打开大门。

(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应该包括:

1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从长远考虑应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该银行的设立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中长期银行贷款及直接融资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但在目前阶段,专门设置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似乎不太可能,可将农业发展银行代替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也可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

2 创新直接融资方式

一是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有许多无论到创业板市场还是到二板市场,其条件都不具备,但仍存在融资需求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就是为这些中小企业服务的,特别是其中的高科技企业获得创业和发展所需资金就得靠这一重要来源。二是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产业,以追求因企业成长而获得长期收益为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其功能之一在于将成千上万份分散的中小额风险投资资金集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

3 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其一是建立综合配套的融资体系。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应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纠正过度流向大企业的倾向,安排一定比例(比如不少于1/3)的信贷资金给中小企业。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制度创新,除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外,还可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诸如冲销坏账和补贴资本金等措施,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其二是拓展相应的银行中间业务。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开办信托、委托、保险、担保、咨询、保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其三是拓宽其他融资渠道。比如发展融资租赁业,尝试发行中小企业可转换债券等。

(三)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支持体系

1 实行财政援助

一是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就是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某种产业、某类企业的发展,而且清楚地表明了政策意图。财政补贴通常是无偿支出,但补贴是有限的,,而且是非普惠的,是要体现财政效率原则的。二是政府采购。该措施可以规定政府采购单中划定一定比例给中小企业,规定大企业必须向中小企业分包一部分零配件和产品,规定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适度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等。三是补助金。补助金制度是一事一时的临时措施,且纳入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种直接援助,补助金主要投放于创业、技术研发与地区结构改善等领域。

2 提供税收优惠

第一,取消按所有制性质制定的税收政策优惠,使各种经济成份在税收政策上待遇平等,为各类经济性质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第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变目前外资企业优惠多,内资企业优惠少,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的现象,要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照顾。第三,加快企业折旧,对中小企业一定数额的利润再投资实行税收抵免,投资的净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税额中扣除。第四,对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确需特殊优惠的中小企业,应实行先征后退或定向补贴的做法。第五,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应税所得,不纳企业所得税,而据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

3 切实减轻税费负担

在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中小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作为财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之前的过渡措施,可以借鉴局部地区采用的“一道费”做法,即取消形形的收费项目,代之以政府的一次征收,以此杜绝各部门、各方面向中小企业乱伸手、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四)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发达国家实践已充分证明,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相当重要。

1 健全社会服务网络

从世界发达国家看,许多国家除了在政府机构内部设立必要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外,还设有比较健全的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它们按市场化运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府主导型,即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参与和协助建立;(2)社会自主型,即由社会各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建立;(3)行业组织型,作为实施政策的助手和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4)混合型,即由以上主办者共同建立的机构。我国这方面的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还不太健全,即使是已经建立起来的,也需要进行业务规范,特别是应当对那些收费和服务严重失衡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整治,以提高服务质量。

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成立后,再联通区域、行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通过存量资源调整、社会各方参与,调动和吸引各方面的力量,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新设立的中小企业可获得社会化服务中心推荐的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和审计等服务,服务费用享受优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对中小企业创业者进行的创业培训,培训费用全免;对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给予补贴。

2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首先,要把加快中小企业上网步伐作为当务之急。其次,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扩展市场,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自我革新能力和缩短革新周期,提高管理水平,寻找合资合作对象,提升高层竞争能力等。再次,实现内外网络并举,尽快实现企业运作电子化、网络化。

政府应集中资金,运用先进技术,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信息传输平台、多媒体宽带网、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政府是各种信息最高权威的拥有者,在各级政府中,可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设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全国性、地区性中小企业信息网。

3 建立咨询诊断系统

篇12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现状 对策

技术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自从熊彼得提出“创新”一词后,很多学者开始了对创新的研究,大家对技术创新的定义也各有见地。林恩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弗里曼(1982)则指出,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而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市[1]。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依靠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基础和起点。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在经济实力、技术基础、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使得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高投入的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瓶颈。中小企业要想在技术创新中有所建树,就必须进行融资。而对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两种渠道,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2]。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积累还很少,如果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来促使技术创新,则企业很难投入大量的研究费用。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不高,加之我国担保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也很困难。

2.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科技人才数目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该企业的创新能力。Barton(1992)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在我国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有限,其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数量更少至又少。

3.中小企业缺乏信息获取渠道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3]。但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还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1.完善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尽快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鼓励诚信经营。政府部门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传递中小企业信息,推荐好的项目,协助符合要求的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制定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完善立法,大力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建立信用担保和贷款担保机构,放宽银行信贷限制,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渠道。政府可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

人才的储备和积累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聘用外部优秀人才,如高薪聘用企业所需的研究开发、技术人员;一种是通过企业内部选拔,如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使其员工掌握技术。在对待人才方面企业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允许员工犯错误;在激励人才方面,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既要注重物质方面的,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可通过短期物质、长期物质及精神或内在层面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满足员工内在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激发出创新积极性。

3.改善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渠道

发展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鼓励创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的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企业间可协同建起产业集群,集中形成核心产业,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使其研究成果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应用并投入到市场里。这样做不仅使企业快速获得产业内信心,而且还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大力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服务,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产业技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此外,中小企业应紧密联系高等院校及研究开发机构,使技术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四、结束语

技术创新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中小企业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目前,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多的瓶颈,但是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中小企业经营的日趋成熟,相信我国技术创新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