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产品开发的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品开发的策略

篇1

一个新产品开发,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新产品的推出是为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或未来需求的趋势。新产品开发的失败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创伤:前期大量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更致命的是使企业丧失了抢占市场的最佳时间,将企业置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因此,新产品的开发应考虑开发动机、开发成本、开发风险,在新产品的开发之前,我们应注重以下的7大策略

新产品开发策略一:深度调研策略。

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在买方市场决定产品销售的大环境下,开发产品不做市场调研,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要做细致的深度调研,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前,首先要看市场上有没有类似的产品,如果有,从品质、形状(包装)、性能(口感)、价位做充分的调研,找出同类产品的特点和卖点在哪?我们要不要进行市场细分,要不要在其基础上升级或者超越。

其次还要对消费者进行调研,细微的分析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核心动机和需求在哪?对此类产品的消费缺陷或不足因素?延伸出的潜在需求是什么?

只有正确深入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开发出对应的产品。对客户需求理解的任何偏差是导致产品后期营销推广失败(或者打不开局面)的主要原因。

新产品开发策略二:精准定位策略。

深度调研完毕,我们就要对新开发的产品做定位策略。精准定位策略:通俗的讲就是我们的产品卖给哪一个层面的消费者,给消费者一个必须购买的理由(迫切性需求),这个层面的消费者消费消费能力怎么样,一般在什么场所(终端)进行购买。

其次,消费者购买产品除了最基本的功效需求以外,还有附加功能需求、精神(品位)的需求等。

比如,想购买打火机的基本动机就是要用它点火,功能需求层次是消费者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发现在同样价格条件下有的产品有额外的功能,理性决策自然由单功能向多功能选择。比如,打火机除了能点火外,还要有防风功能,这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额外价值而设计的附加功能(多功能性延伸)。

第三个层次是品质需求层次,这个消费者是具有社会性的,其生活中的价值和标准容易和自己使用的物品产生关联。比如有的消费者是环保主义者,则他们对于打火机除了功能性差别外,其燃烧的是煤油还是液化气则和他的生活品味就息息相关。

最后一个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除了上述这些需求外,消费者还要求自己所使用的产品要体现其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比如,打火机到后期从材质到品味、专业性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消费群体的尊严、面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方面经典产品开发案例就是ZIPPO。

新产品开发策略三:独特卖点策略。   “只要有商业活动,就存在着竞争。”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竞争对手的存在。所以新产品开发最好能突出其个性,有个性的产品才会有差异化,只有差异化的产品才有更多的关注度和独特卖点,才能与同类产品拉开距离,给消费者新的感觉,提高购买率。   以饮料快消品为例,我们在喝果粒橙的时候,开发出了营养快线,补充更多的营养,接着开发出了专业补充VC的水溶C100。

营销专家孔长春先生认为:现代营销的本质就是区隔竞争对手。所以在新产品开发上要体现差异化,而且在服务上也要体现其差异化,因为服务差异化使竞争对手很难破坏你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将使客户感觉到。如果竞争对手采用低价竞争策略,个性化服务可使企业通过非价格竞争,与消费者加强合作关系;如果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顾客就不会购买竞争对手的廉价产品或服务。

而产品开发时的差异化服务首先在产品包装上,比如,产品携带是否方便,产品开启或使用是否便捷等等,这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差异化也将对产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产品开发策略四:成本价位策略。

既然新产品开发前对消费者进行了调研,那就必须弄个清楚定位的产品消费者对本品的心里接受价位。我们遇到过一个客户,开发了一个功能性饮料,因为成本较高,最后只有定价到10块钱以上才可以,但在市场上,作为少男少女对饮料的接受价格只有6元,所以在市场就无人问津。

另外,新产品的的开发,一般需要资金投入较大,可回报周期却较长,一般要到新产品形成规模生产后,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因而要求新产品应具备良好的性价比,不是因产品的质量过高而将过多的成本强加给用户,而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性能的前提下采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新产品应低投入高产出,才能给企业和客户带来多赢的结果,才能拉动客户的大量消费,才能促使企业大规模生产。

新产品开发策略五:整合包装策略。

这里说的包装策划是系列性的,从产品的命名、包装设计、卖点提炼、荣誉申报、招商策略等。

首先是命名,中小企业一定要起一个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紧扣产品特性的名字,易传播就会降低广告传播的频次,等于省下传播费用。比如说亿家能太阳能,就是让一亿家庭用上太阳能,多通俗易懂;比如斯达舒,就是这个到达就舒服;再比如欧派橱柜,欧式一派,高贵典雅的代表。

产品的外包装在终端就是无声的促销员。我们看看化妆品界的一匹黑马——可采眼贴膜。我们看到市面不管是普通化妆品还是功能性化妆品,只要是女性产品,大都采用亮丽的色彩,柔美的线条的设计风格,但可采一反常规,在白色调上用蓝色勾勒出一个女人的半边脸。就这样的反常规设计不管摆放在药店还是商超,却会非常显眼的跳入了爱美女士的眼帘,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独具匠心的设计。

新产品开发策略六:上市营销策略。

在解决定价问题的基础上,新产品上市营销方案需要完成竞争产品分析、分销渠道设计和促销计划的设计。

竞争产品的分析主要了解其价格、产品性能表现、优劣势,以便在促销员培训中使用;同时竞品的分析也需要了解竞品的营销策略,如定价风格、市场目标、促销活动的内容等方面,以便在制定新产品营销方案时做差异化或竞争力对比。

分销渠道的设计主要完成零售终端铺货率目标的设定。鉴于企业一般都有现成的分销渠道结构,因此在此阶段分销渠道的设计最核心的任务是设定渠道铺货率,做到细致则需要规定不同级别城市、不同市场类型、不同终端零售业态的铺货达成率。铺货率和市场占有率的线性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成立。

促销活动的设计可以参考与借鉴竞品的操作手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消费者调查获得其对不同促销礼品的偏好。另外,如果要启动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如路演,则可以与专业的公司沟通,确定具体的促销活动实施方案。

新产品开发策略七:呼应政策策略。

篇2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显著增大,内心宁静与和谐常常被打破,人们努力寻求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本文试图探讨将心理服务融入休闲旅游之中,开创出一种广泛适用的全新旅游产品——心理旅游,让人们不仅在游山玩水中体验到美景带来的感官愉悦,又能感受到期间相应心理服务带来的心灵成长,实现“身心快乐+心灵成长”的双重收获,以期推进旅游产业和心理服务共同发展。

一、心理旅游内涵辨析

(一)心理旅游的缘起

2002年底和2003年春节期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分别主持了两次融入心理服务的旅游活动。参加旅游的队员都是在心理上有一定困扰的城市白领。他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如何来帮助他们?杨教授说,她想到了自己非常喜爱的旅游。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在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群的交往当中重新认识和找寻自我呢?[1]这些将心理服务融入旅途的活动都获得成功,并由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心理旅游。

(二)心理旅游研究综述

曹静[2]认为,心理旅游是一种新兴事物,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针对旅游者本身心灵缺失部分,以帮助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拥有健康心理素质为目的,加入包括心理调整、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开导难题等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旅游形式。

王晓乐[3]认为,心理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为实施形式,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实施手段,以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新型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以上观点都强调旅游者本身存在“心灵缺失”或“心理危机”,强调心理旅游解决心理问题和干预心理危机的“治疗性”作用,属于障碍性咨询模式。强调这种定位就人为窄化了心理旅游的服务对象——仅仅是心理问题者,导致心理旅游虽然在2002年即已启动,但一直没有广阔的市场。其实,心理咨询还有面向社会大众的发展性咨询模式。国际心理学联合会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4]

发展咨询以心理正常人为工作对象,主要关注恰当认知和健康人格以及危机预防这些心理健康的共性因素,更强调对心理健康者或无心理问题者提供开发潜能促进更大发展以及预防潜在心理问题的“教育性”、“预防性”等“非治疗性”作用,即心理旅游更为强大的功能应该是面对广大心理正常的游客的“发展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心灵缺失”或“心理治疗”的内涵限定,使心理旅游的对象全面涵盖心理不健康者和健康者,扩大心理旅游的消费群体及服务范围,面向所有人群推广。这样,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心理旅游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二、心理旅游产品概念新论

(一)心理服务的涵义

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心理不适的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它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评估等工作方式,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借助心理服务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坊)方式,可以开发与户外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心理旅游产品。

(二)心理旅游产品的涵义

心理旅游产品简言之就是心理服务项目在旅游中的应用所形成的独具心理学特色的旅游产品。它使游客在游山玩水等旅游过程中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充分发挥旅游团队的集体优势,推进游客心灵的有效成长。旅游行程中渗透进了经周密设计的心理服务,利用团体动力,弥补游客单个独自体验和领悟环境而没有游客群体人际互动和心理咨询师引领的不足,从而激发游客对行程中的人、事、物、景更深刻的或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发现自身潜能,学会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烦恼,促进心理健康;又能促进游客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改善。

(三)心理旅游产品的特点

心理旅游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精神旅游产品。这种产品需要旅行社借助心理咨询师开发,当旅行社开发了较为成熟的心理旅游产品后,一般来说由于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对心理咨询师要求较高,其他旅行社短时间内复制经营的可能性不大。从旅游产品分类来看,心理旅游产品与文化旅游一样,可以归入专项旅游产品。心理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应当是广大正常人,也可面向有心理问题者,其功能应当是以“发展性”为主“治疗性”为辅。心理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大讲堂的活动,课堂就是人文山水的场景,内容是我们的心理活动,目标是心灵的成长。

三、心理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及实施策略

为了完善心理旅游业务,必须有相对正确的开发原则和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一)心理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心理学特色原则

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必须像文化旅游突出文化特色一样,在旅游主题及主体内容上体现心理学特色,要将高深的心理学通俗化,用轻松快乐易于接受的心理实践活动引导大家认识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享受心理学。此原则反映心理旅游产品的本质。

篇3

中国电影走过它的百年历程,从最初的探索时代走到今天的产业时代,已经不仅仅是艺术的单一成就,后工业时代文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已经让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日趋成熟。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平以及现代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电影产品的成本造价一路攀升,少则百万元,多则上亿甚至是几十亿的投入。如此高的电影制作成本使得仅仅靠票房的收入来回收成本甚至盈利已经变得不可能。即使是在电影中植入软广告等也远远不能满足电影回收投资的需要,因此,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成了电影工业触角的最前端。据有关统计,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42亿元,占据国内电影产业的绝大部分收入。美国早在2002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院票房收入,如此大的数额却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而“票房外收入”却占到了73%。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使中国的电影产业真正的成熟有能力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的竞争,仅仅靠电影票房的收入是不足取的。因此,开发并且发展中国电影后产品在发展我国的电影产业之路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先进电影产业所走过的道路。但是要进行有益的借鉴和学习。我们要从好莱坞的席卷全球的电影产业风暴中找到自己发展后电影开发的风向标,既不能悲观无力对抗更不能因为个别案例的成功而陷入盲目乐观主义的泥沼。要针对我国后电影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挖掘电影品牌价值,增强后电影产品核心竞争力。后电影产品是电影产品的衍生产品,因此,要做好衍生产品首先要做好电影本身。前文在分析好莱坞后电影产品开发时得出,好莱坞强劲的后产品开发依赖的是其电影本身强大的品牌优势。只有电影本身能引起观众足够的兴趣才能为电影后产品的开发打开足够可以开发的空间。中国电影制片本身要做强,要在电影产品第一环节做到能抵抗好莱坞电影产品才能为以后的衍生品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纵观好莱坞的电影,几乎每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观众对电影中一切元素深深迷恋:无论是《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小丑鱼还是《指环王》里那正义与邪恶殊死较量、神魔共舞的环境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所以一旦其他产品贴上他们的标签就会拥有丰厚的附加值,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反观我国电影的品牌营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败笔就是电影《无极》的惨败。由于电影《无极》本身故事的凌乱和创意的苍白使其后面的营销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讲《无极》的策划是按照好莱坞的模式来进行的,但是《无极》品牌的惨败使其以后由人气作家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无极》和网络游戏几近双双夭折。我们仅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整个电影真是又散又长又教条。好不容易有点想法了,马上借演员的嘴说出来。演员在哭,台下都在笑。一个商业的片子,肤浅一些可以,但连样子都没有,就太不像样子了。” 因此,一定要在电影制片上下足功夫,树立过硬的电影品牌,塑造在观众心中具有号召力的特色形象,从而实现持久的消费驱动力,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留有足够的开拓空间。

二、推动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完善健全电影产业链条。“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各个环节和机构,由于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往往市场待遇和市场地位不同,缺乏自由进出、公平竞争的条件”。 这一情况导致的就是我国电影产业链条非常薄弱,而后电影产品又是这一薄弱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因此,要更好的开拓国内的后电影产品市场就需要完善整个电影产业链条,后电影产品只有放在这一链条中才能有意义。在这一链条中,制片方和开发商的合作沟通非常重要。要在电影拍摄之前就要前瞻性的看到足可以进行后产品开发的元素,“影视产品的生产过程应当从筹划开始,到宣传销售为止,这期间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影视制片的生产过程” 。在其后的宣传中要尽一切手段拉动消费者的期待和好奇心,使后电影产品的销售有市场需求的拉动,再加上前期宣传的推动,让后电影产品的销售充满动力。开发商电影前期市场调查为其后有目的的影片策划提供依据,从而使制片方在后期的制作中能为开发上提供可以后电影产品的元素,形成链条的完整性。这样开发商在进行开发产品时可以更多的考虑到电影带给产品的附加值,以达到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在这一方面,电影《英雄》、《手机》都做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案例深刻说明完善电影产业链条对电影业的推动时巨大的,而且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英雄》成功后,张艺谋能够再次融资完成《十面埋伏》的拍摄并获得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产业链的形成需要每一环节的完善,不能忽略其中每一环节。《无极》的失败恰好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因此,形成完善健全的电影产业链对于推动我国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无疑有着莫大的意义。

三、打击盗版,保护电影的知识产权;加大宣传,形成正确消费观念。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打击盗版力度的不够使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不断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盗版者采取惩罚性处罚,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人们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普遍漠视,使得盗版产品能够形成消费市场。要积极对后电影产品消费者进行舆论引导,树立购买盗版产品可耻的观念,从市场终端遏制盗版的猖獗。此外还要加强对后电影产品的宣传,在国内市场营造消费后电影产品的氛围。有了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良好的消费氛围,有助于电影产业链终端的形成,从而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打消后顾之忧。

后电影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我国的后电影工业能真正成为推动电影工业发展成熟的巨大动力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进行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产业和后电影产业不仅是相依存的,也是交互影响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后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更要积极的弥补我国在后电影产品开发上的不足,努力缩小差距,是我国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民族文化角度能够双重收益。

参考文献:

篇4

Inspiration of Universal Design to Enterprise Product Strategy

ZHOU Jun , DENG Ying(College of Design and Art,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 :It discuss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universal design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analyzed universal design from “communicate” and “use”, tapped Value of universal design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then implemented strategy of universal design based on "user centered" design. Enterprises should introduce the universal design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y rely on the universal design thinking to remain competitive. They should focus on consumer demand, foster consumer awareness and"user centered" design thinking. They also should explore a friendly way of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increase corporate brand char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universal design ; consumer awaren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ternet :artdesign.org.cn

近年来,世界各国社会高龄化进程的加速,多样化生存时代的到来,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等各种现代设计观念的盛行,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意识改革。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通用设计备受关注。学者们从思维概念层面积极探讨通用设计的可行性及其价值。设计实践者意识到通用设计的重要性。企业纷纷发表通用设计宣言,将其导入到企业发展当中。许多日本企业甚至把通用设计理念视为摆脱经济成长停滞的策略。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亦明确指出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和生态设计(ECO Design)是现今设计上的新议题,也是一种挑战,并认为设计组织或设计者都应该朝此方向继续努力。德国Universal Design GmbH认为,通用设计代表未来数十年的设计挑战,通用设计成为设计领域的新趋势而备受关注。

一、通用设计理念价值

(一) 通用设计中的“通”与“用”

1.通用设计的核心在于“通用性”在于“通”与“用”

所谓“通”就是 没有堵塞,可以通过。通是传达、是了解。

通用设计中的“通”是一种理念的传达,传达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能最大可能地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或环境。主张公平与尊重,强调多元化与包容性,不以达成统一标准为目的,追求不断完善的设计观念与方法,在包容性与选择性之间实现平衡。整合不同人群的共同价值观,追求“所有人”的通用以实现最大价值的人文关怀。通用设计蕴涵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

通用设计中的“通”是一种没有阻隔的体现,通用设计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尝试在大众与小众、共性与个性、普通与特殊之间追求平衡。由于人本身能力、需求以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性,普通的设计又无法兼顾到特定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在人与物、环境之间形成阻隔。通用设计依据不同条件和需求,做适合任何人便利的、重视人权的预防规划,重新协调人、物、环境的关系,通过设计物尽可能地消除人们之间的差异,给人以足够的尊重,从而实现平等与关爱。同时通用设计也充分体现出整合设计的必要性。

(二)通用设计中的“用”

通用设计的用主要体现在用的人、用的物、用的环境。如何“使用”是通用设计价值的实现的重点,在美国通用设计提倡者罗纳德?q麦斯(Ronald Mace)看来,“通用设计”并没有何独到之处,它只需要加强对需求与市场的理解,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让设计与生产的每一件物品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位使用者。设计师通过设计细节考究提升产品使用的广泛性。好的设计应该由“使用”展现价值,通用设计的七个原则就是围绕“使用”而展开,注重人与物的交互体验,人、物、环境的互动,其体现出好设计拥有的本质。

针对使用的人、物及环境,通用设计是以实现产品使用的大众化为目标的普遍性设计,通用设计重视使用者的使用情况、心理感受,考虑更多使用者的需求,体现公平、包容、关爱与尊重。每一位消费者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一个产品是否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所有消费者,合理的理解应该是设计要从每一位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变化”来实现设计使用方面“个人化、多样化” 的宗旨,在相同系统内针对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可变化”的设计。图1飞利浦Hue Beyond双层智能照明,不同用户可根据不同喜好和心情,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定义灯具的色彩色调,创造气氛、环境或任务照明。从通用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重新改变和把握问题,从笼统的“平均大众化的消费者”的设计方向,转变成以每一位使用者为设计对象的多样化设计。同时还包括对使用者操作方式的考虑和行为研究。图2多段变换高度与角度的Muvman的单脚椅,可自动适应不同身高、身形的使用者,不管身体坐着还是站着,使用者的身躯仍然被舒适地支撑着。有效兼顾不同的使用者的状态和行为。

通用设计七原则三附则体现出通用设计的设计哲学及智慧。以公平使用为核心,在弹性使用中体现多样化,在容错原则中体现包容,强调有效信息,简单而又富有直觉性的原则。以适当的尺寸及空间体现设计的人性化。强调可长久使用并具经济性;质量优良且美观;对人体及环境无害。通用设计原则对设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通用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通用设计原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 ,更象是一把衡量的尺,促进设计者更进一步完善设计观念与方法去指导设计实践,从而实现通用设计理想。

二、通用设计与企业研发

随着从需求到消费的商业生态圈模式的形成,消费者主权成为市场经济中组织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已逐渐认知,只有具有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敏锐观察力,才能满足当今产业对设计的期待。通用设计原则兼顾了使用者的需求细节,为企业将认识落实提供了可行依据。企业需结合产业需求与规划对通用设计理念的价值进行挖掘,形成适合企业内在需要的通用设计策略,通用设计原则对设计品质的要求,启发企业追求人性化设计为目标。通用设计人本主义设计理念,启发企业“以用户为本”实行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研发策略和企业文化,通用设计为所有人而设计的理念,启发企业尊重用户,关爱社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增进企业品牌魅力,通用设计共融了普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共同追求,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策略思维。

(一)企业与通用设计

企业导入通用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围绕用户群体的意见和需求开发出有利于用户需求的产品,能适用更多人使用的产品,带来舒适和方便,有效提升产品的设计特色树立企业品牌新形象。对企业而言,通用设计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部分日本企业将通用设计原则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策略进行结合,并推出通用设计指导体系,来指导企业的产品研发。图3(笔者绘制)三菱公司的五个原则、 松下的六要素、 丰田的两个指标、 富士通的使用者专用资料库。企业充分认识到通用设计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企业研发与通用设计中的用户意识

1.研发方式的转变

消费者的变化意味着企业的变化,掌握消费者成为企业的资产。以平均化虚拟对象进行设计研发的方式,缺乏与大众消费者的互动及沟通,缺少对每一位用户的认识和关怀,忽视了用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在高?g化社会里,无论是产品的设计或制造,都应该重新以用户的角度为出发点,用心关怀该产品设计在使用上对用户所带来的使用不便等问题。图4 tripod desig概括了四种使用不便的等级,并针对实在不便与潜在不便采取不同对策。通用设计的概念就是查出每位消费者在使用时的不适应感,思考从设计的原点找出产品进化的方向,改变无视消费者存在的虚拟生产制造。

(三)用户意识指导下的企业研发

如果企业没有认真调查使用者实际的使用状况,也无意识倾听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意见和评价,是无法生产出满足大众使用方便的产品。通用设计的产品研发是透过不断和消费者沟通来提升产品的完整度,所有的设计开发无论是产品、环境还是服务最终还是会面临用户的评判,故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该事先预想到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状况,并且要不断地推测产品实际上被使用的情况,作为迎接用户评判的准备。也可通过在真实场景中对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持份者、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细节观察,以及与他们的实地交谈,探查他们在过程中的态度、动机、需求、痛点。实践通用设计的要领,就是要让设计者一起进入到消费者使用产品时感到不便的环境中,事先感受所推出的产品会让什么样的人使用不便,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不便,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用也会感到不便。企业研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忽视对消费者的用心考量,要顾及到消费者的心声。以用户导向融入到产品开发设计的全过程。如日本Combi公司通过对用户的行为探勘来理解消费者,定量分析用户的不适应感,掌握用户实际的使用状态、使用场景以及使用方法。以消费者的评价为标准进行评价,找出造成负面评价的原因,通过对消费者评价的分析规划新的设计,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当中。

另外,可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以及社交网络、微信、微博、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通过消费者及时数据的采集与用户反馈,对消费者满意度进行动态跟踪,形成数据库运作机制。对消费者态度指数进行研究,将消费者的信息流培植成为客户资本银行,为企业下一代产品研发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如美国Quirky公司让社区用户参与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小米公司推行的“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围绕用户展开去完善产品。

(三)企业与通用设计的实施

将通用设计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中,结合企业产业特征,形成制度,培育企业人员通用设计意识,营造良好的研发氛围,通过推出具体的通用设计产品,完善设计评价体系,将通用设计理念内化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一种渐进式的创新开发模式。企业一旦导入通用设计,就要明确表示执行的方向,企业人员应该全力配合。如果企业高层能在业务政策中明确指出导入通用设计意图,就能快速促进通用的设计运行及企业的发展。事实上,企业都有通用设计的动力,我们可以挖掘隐藏在公司内部的通用设计,通过独立思考自我的通用设计方针,制定说明指导书,并培养出自我评价能力,采用公司内部的教育环境培养共同的意识,让研发人员参与到通用设计的讨论中来,以提高设计师对通用设计概念的认识。 [6]另外,也要扩展具体的产品化。开发出具有通用性的产品推向市场,是企业加速引进通用设计的最好策略。图5各知名企业贯彻通用设计理念,并成功推出了通用设计产品。(日本松下公司单2015度就有近十件作品获得德国通用设计奖最受消费者欢迎奖,是推行通用设计的典范。)

在推行通用设计的过程中企业需建立相关的开发体制,采用消费者的意见作为产品研发的基本依据,构建导入通用设计的有力环境,建立完善的通用设计评价体系,将通用设计植入产品企划、研发、制造、销售的所有流程,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适应,从而形成稳固的企业策略形式,协助企业在运营上走向成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