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创新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技创新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3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46-01

存在于知识中的力量是无形的,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它也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创新是我们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保护原有文化的保障。当今社会,各种竞争日益剧烈,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傲视群雄。那就必须对于旧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一条别人无法照搬也无从取代的道路,这就是科技创新之路。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创作水平,如果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理想,那么他的科技创新水平也会不高,所以,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好的氛围。

一、科技创新小常识

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一种存在方式,其概念与创新也是相同的。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和物质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取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1]自主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与科技创新领域相结合,能够拓展人类的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产品也将不断地更新换代。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产物,也是创新发展的主流,它本身是电子信息或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发现和新的假设合成体。

二、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并不是难么容易就能进行的,我们容易受到原有文化的影响,想象力也容易受到限制,所以要想顺利的进行科技创新,首先思维要迈出原有框架的限定,也就是把思维进行创新。思维上的严谨性和展望性在科技创新中是必要的存在。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对科研难题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取得科学研究的优异成果。[2]

三、科技创新与学科知识

(一)物理方面

物理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物理中的大多数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关,与科技创新也有很大的关联。在学习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之后,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同学探讨了关于能量转换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与发展,借鉴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太阳能设计、核发电、风力发电等研究的学习与发现,做了很多小的试验,《湿控节水灌溉装置》是其中的代表,利用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及研究,撰写论文《LED发光二极管电流及使用寿命研究》。[3]

物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多样化的。在学习关于传感器的知识研究的课题后,并充分了解了一些传感器的功能,利用课外时间找到了一些由此原理而诞生的电子产品,如光传感器制成的灯,烟雾报警器,铁的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用电灯、重力传感器制作的电子秤等。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传感器在科技创新中应用的研究,并在集体的智慧下做了一些小的试验,如“灯光控制触摸传感器LED灯”是代表性作品之一。

在物理学科中,我们可以找到平时可能知道但却不了解的一些作用力。物理课本上有一节讲“安培力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安培力也是作用力的一种,它是磁场作用于通电导线的一种力。安培力的应用也很广泛,直流电动机、磁电式电表等都是利用的安培力的原理。利用这些原理,我们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线圈炮、电磁炮》是其中的代表。

研究性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我们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使思想付诸于行动,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对我们日后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拥有过人的科学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生物、化学方面

水是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存在,地球上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占了很少一部分比例,而就在这很少的比例中,由于人们的破坏环境和不爱惜水资源导致很大一部分地下水遭到污染。生物的知识不仅能为化学产品的生产提供帮助,生物的科技创新知识也能为污水的处理提供方法。

污泥中含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分子物质,所以对于微分子物质的处理还是要用到微生物。微生物对于城市污泥的处理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种形式。这种方法是增加污泥中微生物的含量,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原理,降解高分子物质使其转化为低分子物质氧化物。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解的酶来降解污泥中的污染物,我们都知道,酶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催化的反应速率。因此,发现微生物也对污泥处理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微生物处理污泥的方法也是一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修复是依靠附着于固体表面的过滤介质,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净化有机物好氧处理,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对水质的适应性变化,而且效率高(因为附着在以上类型的微生物多),污泥产品的降解率较低。[4]大自然中赋予了我们很多奇妙的宝藏,其中就包括同位素的存在,如我们熟悉的碳、汞、铅等,这些同位素对污泥中的污染物可以起到推测的作用。

结论: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自己去挖掘、开拓的同时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高中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以往不合适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方法。同时,老师也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授课习惯,在课堂中多开发学生的创新力,解放学生的思想包袱,提高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为高中生创建适合独立创新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也要时时刻刻树立榜样,在无意识状态下激发高中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勇于创新,学好知识,丰富自己,顺着前辈前行的脚步继续发现未知世界的奥秘,为祖国发展、人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雨涛.数学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篇2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自此,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光明大道上远航,科技创新由此步入正轨,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各类创新企业也不断取得喜人的科技成果,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在迅速成长。

自“科教兴国”,“863计划”等施行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校科技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虽然创新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质量却不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韩国日本等国家,而且,大量的创新单位和产业区创新实力不够,只是空有其表,无法最大的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尽管国家对此大力支持,然而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尽管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某些领域十分落后,甚至有空白,由于起步较晚,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科技基础薄弱,创新机制不够完善,企业规模多数不大,缺乏足够的创新人才,国家投入力度缺乏后劲,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不足,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对于人才的培养水平不高,科技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三、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途径

1.企业应当增强企业的创新投入。增加研发经费就是给企业的创新“加油”,投入越大,创新后劲就越大,实践证明,大多数科技创新实力强大的企业,对于创新的投入是惊人的,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都要保证科技创新经费的绝对充足,否则,多么好的科技项目也只能落个“流产”的下场。

2.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多的国外先进科研技术为我所知,企业可以确立“洋为中用”的原则,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研究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3.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的支持,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无疑是坚强的后盾,创新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国家应当加以保护和鼓励,推广其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培养大批的优秀创新企业管理者,获得优秀人才的培养经验,提高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建立并完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好知识产权,增强创新人才的信心。

4.提高创新教育水平。国家应当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科目的重视力度,完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奖励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同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的支持。

5.加大R&D资金的投入。以此来调整企业创新经费的支出的结构问题,使之趋向于合理,向发达国家看齐,使得企业创新技术支出达到其主营业务比例的3%~4%。与此同时,可以建立企业的风险应对政策,减轻企业面对风险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时的压力。

6.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 中小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弱势力量,他们受到自身规模小,科技实力弱,经济基础差,竞争实力差等方面的限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国家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予其政策优惠,提供优惠贷款等措施促进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

7.确立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应当确保“发掘得了人才”,“留得住人才”,学习应用好“一捆绳子”,“一条鞭子”的管理制度,例如华为,他们通过给予人才充分的奖金,股份话语权,上升空间的支持,又建立了“末位淘汰制度”,促使企业人才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伴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严正课题,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科技创新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自20个世纪80年代,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的思考和探索道路上一路风雨兼程,我们紧随世界发展潮流,努力与国际接轨,同时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借鉴??外管理经验,不断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条例,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

四、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

由于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人民群众及企业管理者对于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全,导致很多专利成果申请不及时,甚至导致一些专利成果流传到国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于对知识产权战略的不了解,缺乏全局观,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漏洞太多,无法有效的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

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1.企业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与世界接轨,努力了解世界上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掌握,切莫片面的追求企业的效益和规模等问题,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细节问题的忽略恰恰是导致企业损失的重要原因。企业领导者及企业创新人员都要认真的学习和宣传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知识,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2.企业应当快速全面地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外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经验,国外常见的管理体制有,集中式管理体制,分散式管理体制,行列管理体制等,企业在认真学写这些管理经验的同时,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引进一批具备丰富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以此来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增强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优势,使得知识产权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避免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

篇3

1.科技创新的含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30年代的蒸汽革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电力革命以及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都是典型的科技创新。总结这些实践,有学者这样表述科技创新,它是科学技术活动领域的创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就是要在科学前沿研宄和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科学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科学创新,是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创新,其直接目的是认识客观与主观世界,追求真理,解释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创新,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新工艺!新技巧、新方法、新手段及新产品的活动。两者没有绝对的区分,在实践中这两者往往都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两者也都是法律在知识产权领域所关注的内容。

2.科技创新的特征

现代的科技创新具有以下特征和趋势:1)大量出现迅速淘汰型、互补型与跳跃型的技术创新;2)改造型的科学创新趋向于用更新型的科技创新来替代;3)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以引进型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到以消化独创型和出口型为主体的科技创新;4)科技创新的生产类型具有从大量生产到成批生产以至单件生产类型的反趋向;5)科技创新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到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以至风险密集型企业。

二、知识产权的内涵

1.知识产权的含义

一般地认为,知识产权一词来自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我国台湾地区译为‘智慧财产权”日本译为“知识的所有权”我国大陆自70年代以来多数译为‘知识产权”现己为学界普遍采用,并为公众所接受。依据通说,知识产权指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利,民事权利。但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还是人身权?学者一般也将其划归为财产权[3](P79)。对于知识产权的范围,广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智力劳动成果。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对知识产权所下的定义,知识产权应包括以下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内的发明有关的权利;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由于该公约第16条明文规定了“对本公约,不得作任何保留”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己对上述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表示接受。

2.知识产权的特征

(1)无形性。无形性是知识产权最重要的特点,它是指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的载体可以是有形的有体物,如图书、光碟等,但知识产权保护的却是其承载的内含--在其中的智力信息。

(2)专有性。知识产权是专有权,以独占实施权利为核心内容。知识产权作为专有权,与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即这种权利为权利人专有,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不得干涉、妨碍或侵犯,未经权利人同意不能实施或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权。

(3)时间性。知识产权的效力具有时间性。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发生效力并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法律保护。

(4)地域性。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范围具有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按照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只在该国领域内具有法律效力,受到该国法律的保护。

(5)法定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范围具有法定性。并非所有的智力成果都可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三、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发展的前提,同时又是直接调整充实、完善知识产权内容和体系的原动力。反之,在法制社会里,合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直接保护和促进科技的发展。故而,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有着特殊的密切的关系。

1.技术创新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科技直接带动社会的进步。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也使得知识产权制度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激励和调节的利益机制。世界上己有170多个国家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果多处于科技前沿且多样化,比如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网络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使得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版权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这使传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正面临着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尤其是在由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化技术影响形成的数字环境中,知识产权面临更新更大的挑战。只有科学地解决这些新问题,改革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不断产生的新技术,21世纪的技术创新活动才有良好的支撑条件,知识产权制度本身才能再上一个台阶。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意味着是一个知识产权的时代。

面临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正在加紧研宄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加速对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和修改,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从而使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创新成果提供充分而不过度的保护。

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扩展其范围,充实其体系,而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造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科技创新经济利益的实现,以鼓励科技创新。生产经营者拥有技术和品牌,是一种自然占有或事实占有,仅表明其取得某种科技优势和经营优势;只有获得技术与品牌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与注册商标)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形成法律意义上的独占性占有,确保创新者对其成果的独占和独享,排除仿制者对创新产权利益的侵犯,使创新主体最大限度的享受经济利益。一旦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创新主体可以运用法律赋予的支配权及相应的请求权,保护其自身利益。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丰厚的市场回报,必定启发和激励人们积极思考和实践科技创新,从而使科技创新建立在更广泛、更积极的基础之上,吸引广大科技人员和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经济利益的取得,使创新主体不仅能收回前期投入,而且有能力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发明创造,使科技创新走向良性循环,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效的法律保证,同时为合理配置技术创新资源,正确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国外,发明创造(专利、商标)估计己超过四、五千万件之多,技术创新人员可以通过专利检索,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动向,从而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有效地配置技术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1.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科技创新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构建了法律平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处在同一规则下公平竞争,创新成果一旦经法定程序确认取得知识产权,持有人就可独享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及相应的经济利益,这既有利于提高创新主体遵守同一规则的自觉性,又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创新秩序,有效防止各种纠纷的产生和市场秩序的混乱,是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的有效保障。仅就规范知识产权侵权为例来说,现阶段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制度直接决定侵权行为法定成本的高低,它设计并规范关于侵权行为的制裁与惩罚方案、措施、办法等。从现代各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情况来看,加大对侵权行为惩处力度均为通行做法,例如増加有关严惩侵权行为的刑事制裁条款,明确规定侵权行为的法定赔偿额,完善行政处罚措施等。这一立法趋势实际上是立法者对侵权行为成本与收益比例关系的调整,意在从制度安排上制止侵权行为泛滥,规范产权交易市场,维护竞争秩序。

四、关于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建议1.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缺少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我认为最首要的是在全社会努力促进,以不侵犯知识产权为荣的价值观的形成和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知识产权文化包括科技创新、创新发明、专利保护,同时也包括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知识产权文化的基础是努力发展科技,促进源头创新要从青少年抓起,既要重视直接面向需求的研宄,也要重视源头的基础研宄。现在,一些世界上的大企业,他们创新了很多的专利,用这个专利去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然后用得到的利润再来支持研发,加上自己的新思维,又产生新的专利,然后再支持包括基础研宄、公益性活动、青少年教育等,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加入知识产权连盟,强化维权效果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侵权现象的多样化与严重性,仅靠单个企业的力量维权效果不佳。联合相关2权利人组成行业知识产权协会、联盟,以团体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的一些行业或地区也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联盟或协会,如2003年11月21日由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16个城市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一批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广钢、韶钢、TCL、创维、康佳、美的等联手在广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同年汕头市成立专利保护协会等等。

3.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执法和司法

在文明的法制社会里,对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一个完善科学的法律体制存在才是最为根本的。而基于我国当今知识产权法制现状的考察,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显得极为迫切。

首先,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内容有滞后性,缺乏科学性。立法机关应通过颁布新法、修改旧法等方法将其进行改进,进而扩大并明确保护的范围。同时,结合本国知识产权的特点在法律保护措施领域积极创新,寻求更佳的保护方法。

篇4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代科技创新活动,从广度到深度,从目标到任务,都是极其复杂的。科技创新活动经常涉及到多学科专业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科技创新人才必须要专深的本专业知识也要有广泛的外专业基础;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越广博、结构越合理,对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能力就越强。所以,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既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科学的方法论知识,并且懂得运用创造性的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人才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在已有水平基础上求新求变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水平的智能素养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当代科技创新也日益凸现出它的高度智能性特征,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智力主要由专注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构成。任何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创造发明都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都是经过长期专注于问题的研究,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反复求证,不断创新的结果。科技创新人才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求新求变的机会也不是凭空而降的,是浓厚的兴趣、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良好的记忆和必胜的自信心等作用的总和。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科技创新的过程,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实验的设计和进行、科学假说的提出还是新技术方案的构想及验证等,都需要科技创新人才综合地运用各种手段和工具,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各项思维的加工,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种智力因素的过程。因此,作为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的科技人才应当具有持久的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等智能素养。

(三)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独立的务实精神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多是指向人类未知世界和未至领域,这些活动具有高度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科技创新人才要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创新动机,要勇于对传统的理论与方法、观念与权威进行怀疑、批判和突破。一方面,在通向未知和未至的世界里,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开辟的平坦道路可以顺延,充满了无知和坎坷,甚至充满了怀疑和阻扰。科技创新人才应该独立判读,不盲从,不轻信,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同时又遵循科学规律,在创新的道路上独立自主,坚持己见。另一方面,越是艰难越是考验,科技创新人才要乐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具有坚韧的永不服输精神,勇于冒险,吃苦耐劳,敢于面对并勇于克服挫折和失败,坚持求实的科学态度,善于运用科学规律和方法,不骄不躁,理性对待自己的错误。只有那些勇于探索和敢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在未知和未有的科技创新领域达到光辉的顶点。

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过渡,研究型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在我国,高校拥有全国2/5的两院院士,2/3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6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6%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校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活动的核心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4]。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把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显得格外突出。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有的学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已达到48%。[5]青年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可是,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现状,青年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不尽人意,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问题。

(一)教育视野局限书本新一代年青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一直呆在学校,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博士。一方面,很少参与其他院校、地区或者国家的合作项目,缺乏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普遍认为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可,关注科技前沿较少,所以缺乏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往往比较陈旧。

(二)科学研究脱离实践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真切地体会具体岗位上的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在教学上,对知识的感悟和讲授往往是凭自身的理解,很难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解释和运用。在科研上,也多是研究路线的简单布置和研究方法的简单运用,很难通过认识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提高认识。因此,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往往显得空洞乏味,科研成果也乏善可陈。

(三)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首先,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往往是将职称标准往人才等级高低上套,教师一门心思追求职称的晋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参与和努力。其次,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不健全,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师培养规划,重视短期成果考核,忽视长期系统培养,缺乏针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规划。第三,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忽视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计划和活动。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型教师,教师在创新方面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能将创新素质融合到教育教学与管理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定位,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问题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学生质量的高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是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经常投身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引导学生,并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悟所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脱离死板枯燥的理论学习,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打开一个窗口。其次,教师是创新的开拓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势,要求教师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探讨、课件制作、实地调研、组织开展活动等方式的补充与配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要尽早树立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努力培养自身各方面素质,提升自身相应能力,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自身不断进步。

(二)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执行靠教师,教师科技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应该具备尊重个性、宽容异议、追求真理的良好品格;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功底和追逐学科前沿的追求;具有善于发现、思考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开阔的思路和强大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素质,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一个努力方向。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就无法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遑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在提高教师科技创新素质的同时还应大力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1.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科技创新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决定了科技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专业,拥有多学科知识基础的人才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产生。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科交流与融合,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创建学术交流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跨学科项目的研究,鼓励青年教师建立创新教学研究队伍,在教学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这这些过程中,青年教师不但可以增长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积累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手段。2.开展进企业活动。下企业锻炼活动的开展能够密切地加强企业与学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社会人才需求以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推动教学改革。同时,通过实践,青年教师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提升专业素养,并通过深入的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所以,学校一方面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研究。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更紧密地劫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事件活动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创建技能培训基地,输送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积极促成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技应用一体化以及专项实践技能的提高。3.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引导教师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开展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景。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专业教师提供在企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更好地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技能,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6]。建设产学研基地,创建高校与企业共建合作创新平台,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建立学校、行业与企业合作的研究机构,以科研促产业,以实践促科研,良性循环。4.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赴发到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优秀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聘请专家名师开展讲座,增强其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从思想意识到专业素养各方面对青年教师产生正面积极影响。5.传帮带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叫“老带新”或者“师傅带徒弟”。“师傅”指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老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高,对教育教学规律有着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徒弟”指的是教学科研缺乏经验尚不成熟的新进教师或者青年教师。师傅和徒弟结成一对,师傅通过“传、帮、带”,促进徒弟快速成长。学校应当组织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传帮带活动,并对这项活动进行追踪考核,确保活动效果,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薪酬奖励。

篇5

1.创新2.0

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新一代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创新模式的转变。创新2.0模式是知识社会中的新一代创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人为本,它将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1]

创新2.0旨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创新的浪潮中,让每个人都能利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与周围的人共享创新知识,扩散创新理论与技术。

2.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

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是学习者在互联网上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它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集合了信息资源上传、审核、、个性化检索、资源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是学习者存储知识、查阅知识、共享知识的重要工具[2],与传统知识共享平台不同的是,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多种项目信息资源,学习者能够了解项目信息、学习项目经验、浏览项目成果,进而参与到项目中来,加强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丰富的知识、踊跃的讨论、实时的互动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若是空间内的成员积极参加知识共享,则可以使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成为汇集人气的平台,因此平台创建者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平台内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

基于创新2.0的创客知识共享平台资源类型及基本内容

1.资源的主要类型

创客知识根源于实践,它是创客通过创新、创造等一系列活动积累并不断地进行分析和反思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论,这些信息资源有助于创客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如下表所示,创客知识共享平台资源通常可通过资源的属性、资源的载体以及资源的储存位置来进行划分。

2.资源的主要内容

(1)创客知识共享平台的信息内容

创客知识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内容的建设主要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方面构成,其中,显性知识包括软件制作工具、硬件制作工具、科研资料等。隐性知识是创客知识创新的基础,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机制促进用户将自身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这有利于平台信息资源的更新和积累。

(2)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的用户

学习者不只是资源的获取者,还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用户之间的跨界合作为协同创新提供了人力保障。

(3)创客知识共享平台的交互系统

交互系统由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和软硬件构成,它对平台信息服务的完善及整合、信息交流的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创新2.0环境下,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的信息资源建设应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特点,?@样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传统的学习资源通常是一成不变的、相对滞后的,而知识共享平台上的信息资源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并通过用户的兴趣爱好、操作习惯、知识水平等信息快速生成信息资源库,实现动态更新。具体来讲,有如下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交互方式

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资源交互方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资源丰富、操作方便等这些基础方面,它对用户表达出的各种细微感情都能进行更有效的识别,并对用户的潜在需求能快速做出理解及给予满足。时时感知用户需求的根本源头,解构用户行为之动机,并随之做出快速合理的应对措施。

(2)信息资源内容具有复合性

创客知识结构可称之为“T”型结构,这一结构由创客知识的横向展开与纵向深化构成。从横向来看,创客知识涵盖了学科本身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取得的理论知识以及亲身实践取得的实践经验。从纵向来讲,学习者要在许多相关专业领域达到或接近前沿,为其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创客知识的横向性与纵向性有机结合、密不可分。[3]

基于创新2.0的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建设

1.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资源建设的问题所在

(1)平台资源建设标准不规范

部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建设时将大量资金用在平台框架的搭建上,而其内在信息资源却未投入足够精力进行建设,有的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的,并无原创性可言。因为暂无规范的建设标准,所以各平台目前存在着内容重复度高、信息过时陈旧、精华知识缺乏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也使资源无法被高效地使用。

(2)隐性知识共享渠道受阻

隐性知识作为创客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在常规工作、科研实践中通过自我创造和整理归纳形成的,这种知识具有私人性,不易精准阐明。隐性知识的特性阻碍了自身的传播渠道,限制了自身的传播范围,使得学习者很难将自身积累的隐性知识完整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学习者必须通过各种类型的交流沟通渠道,如学习团队、工作坊、经验座谈会等,来帮助隐性知识实现共享。但现今,大部分创客空间无法提供多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实践应用效果也不明显,且并无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虽然也有部分创客空间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但网站的整体利用率低,且在技术功能上无法进行开放式、交互式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这就无法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

(3)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匮乏

由于共享机制的匮乏,各创客空间只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自身平台的建设上,而忽视在建设的过程中与外部创客空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各创客空间无法及时了解到外部信息,造成了各平台之间相似度高,资源内容重复性高,各平台之间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各个平台成了独立的资源孤岛。

2.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资源建设系统架构

创客知识资源建设由资源数据的管理建设、资源数据的服务建设以及资源信息访问的建设三个层次构成。资源数据生产、资源数据管理和?Y源信息服务在横向时间轴上组成了平台信息资源建设的三个关键阶段,其组成的平台信息资源体系结构如上图所示。

3.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资源建设基本方法

(1)整合泛在资源实现协作共享和跨界自造

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应根据以下三个原则进行打造:一是开源共享,为学习者提供各类数字工具来进行产品模型的设计;二是协作共创,学习者在其中分享设计作品,开展产品共创;三是跨界自造,通过设计规划、电子信息、计算机工程等不同领域的创客空间的自造,创客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更能收获跨界的实践体验和创新。[4]因此,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应具备很强的包容性,在资源建设时要整合多方力量,努力促进各学科、各研究领域的跨界合作,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

(2)打通虚实空间实现无缝化按需学习

虚实结合的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让学习者的学习实现无缝化。学习者在知识共享平台上获取的信息资源,能够在实体创客空间中得到实践,并能够适时上传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学习者间的交流与反馈来评价知识的内化效果。[5]

(3)重点建设资源共享服务

篇6

本刊以科技与经济领导干部和管理工作者、科技政策研究者、自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企业家、大专院校师生和其他热爱创新事业的读者为对象。欢迎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界和社会各界从事科技、经济及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读硕博研究生、行政管理人员投稿。

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我们在组织稿件时会重点选择高水平、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撰写的稿件,同时也会对一些刚刚涉足科技管理工作的作者有一定质量的文章给予发表。为了把好质量关,杂志始终坚持文稿三级评审制度,有些文稿还要送请有关专家和编委评审。

1.本刊要求来稿具有原创性,思想新颖、观点鲜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

2.来稿须做到清稿定稿,对决定录用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删改,如作者有特别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

3.本刊优先采用省部级以上以及一级学会、协会立项课题论文,或者是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论文;并请作者务必在文稿首页下端注明哪级(类)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

4.办刊优先采用关注本刊理论动态,在他刊发文中积极引用本刊理论观点的作者的稿件;优先采用本刊重点建设的栏目稿件。

5.来稿字数一般要求在3 000至5 000字。论文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格式。

篇7

2007年1月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战斗机正式亮相,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发动机和导弹的国家. 歼-10是一种10吨级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机长14.57 m, 翼展8.78 m, 最大升限18000 m, 作战半径1100 km, 最大航程2500 km,载弹量7000 kg.

例1 歼-10战斗机的质量为2.0×104 kg , 推力达120千牛顿, 最大速度2.0马赫(一马赫即一倍声速,为340 m/s), 战斗机在飞行时, 空气阻力是战斗机重量的k倍, 已知k=0.1, g取10 m/s2 . 求:

(1) 歼-10战斗机的最大功率.

(2) 若战斗机保持推力120千牛顿不变, 其加速度为多少?

(3) 若战斗机保持推力120千牛顿不变, 80秒末战斗机的瞬时功率多大?

解析 (1) 歼-10战斗机的最大功率P m=Fvm=1.2×105×680 W=8.16×107 W.

(2) 加速度a= = m/s2=5.0 m/s2.

(3) 80秒末战斗机的瞬时速度 v=at=5.0×80 m/s= 400 m/s,

此时战斗机的瞬时功率 P=Fv=1.2×105×400 W= 4.8×107 W.

点评 歼-10战斗机是与高中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这类问题的信息量较多,且带有一些无用信息,使问题显得很复杂. 同学们可通过合理有效的等效类比和联想扩展,建立合理明了的物理模型来求解.

二、“十一五”将建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07年1月25日,国家发改委了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30个左右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完善30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

例2 为使铁路列车今后尽快采用磁悬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列车科学中心”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海拔运行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其原理如右图所示,在水平面上,两根平行导轨上有矩形金属框abcd,导轨间有竖直方向且等距离(跟ab边的长度相等)的匀强磁场B1和B2, 当匀强磁场B1和B2 同时以速度v沿导轨向右运动时,金属框也会沿直导轨运动. 设直导轨间距为L=0.5 m,B1=B2=1 T,磁场运动的速度为v=50 m/s,金属框的电阻R=4 Ω,试回答:

(1) 金属框始终受到f=5 N的阻力时,金属框最大速度是多少?

(2) 当金属框始终受到5 N阻力时,要使金属框维持最大速度,每秒钟需消耗多少能量?这些能量是谁提供的?

(3) 请你分析一下,要想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解析 (1) 如右图所示,设线框以速度vm向右运动,为了求感应电动势方便,我们设磁场B1、B2 不动,由于磁场以速度v向右运动,线框相当于以 (v-vm) 速度向左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磁场B1、B2方向不同, ad、bc中的感应电动势在回路中方向相同, 总感应电动势E=2BL(v-vm),电流I= , 安培力F 安=2BLI= . 当金属框始终受到5 N阻力时,F 安=f,得vm=v- , 代入数据, 得 vm=30 m/s .

(2) 金属框中电流 I= = A=5 A. 金属框消耗的能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克服阻力做功,二是转化为abcd金属框中的热能. 所以消耗功率P=I2R+fvm=250 W. 这些能量由磁场提供.

(3) 据vm=v- 知,要提高列车速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大磁场的平移速度v,减少列车的阻力f,采用超导材料减少线框的电阻R(显然R=0,列车速度vm=v), 增大磁感应强度B,采用宽轨列车.

点评 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关的物理知识很多, 可组成许多联系科技热点的综合问题. 解答这类“STS”问题, 要将所学知识广泛联系, 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选用合适的规律求解. 处理这类热点问题,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由于热点问题情景及设问角度一般都比较新颖,只有通过认真审题,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使新的情景、新的问题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三、动车组飞驰大江南北,引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正式使用新的列车运行图, 命名为“和谐号”的140对时速达200~250公里的国产化动车组驰骋大江南北.

例3 铁路大提速后,为了测量铁路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可采用如下图甲的装置,它是由一块安装在列车车头底部的强磁体和埋设在轨道地面的一组线圈及电流测量记录仪组成(记录测量仪未画出), 当列车经过线圈上方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被记录下来,就能求出列车在各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

如图乙所示,假设磁体端部磁感应强度B=0.004 T,且全部集中在端面范围内,与端面相垂直. 磁体的宽度与线圈宽度相同,且都很小,线圈匝数n=5,长L=0.2 m,电阻R=0.4 Ω(包括引出线的电阻),测试记录下来的电流―位移图,如图丙.

(1) 试计算在离O(原点)30 m、130 m处列车的速度v1和v2的大小;

(2) 假设列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列车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 (1) 从图丙上读得I1=0.12 A, I2=0.15 A.

根据感应电流公式I= ,可算出v1= =12 m/s,v2= =15 m/s.

(2) 由列车在离O点30 m、130 m处的速度分别为v1=12 m/s、v2=15 m/s,s=100 m,据速度-位移公式, 得加速度a= = m/s2=0.405 m/s2.

点评 本题以铁路大提速为背景命题, 紧扣科技热点,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 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把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待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式. 本题是一道图象分析题,考查同学们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 利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时,应弄清图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描述的物理过程.

四、探明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

2007年5月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其储量相当于近几年全国年度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的一半左右,这是继上世纪60年代初大庆油田发现以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最大发现.

例4 “重力探矿”是利用不同地区的重力差异, 来确定不同地区的地质密度差异, 地下储有石油的地区, 地质密度较小, 该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偏小. 测定重力加速度是探明某地区是否储有石油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单摆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用刻度尺测得某单摆悬点到小球的距离为96.60 cm,用卡尺量得小球直径是5.260 cm,测量周期有三次,每次是在摆球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1次,接着一直数到计时终止. 结果如下表:

问: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是多少?试根据测量值, 判断该地区是否可能储有石油? (取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单摆各次测得的周期分别为:

T1= =2.013 s,

T2= =1.995 s,

T3= =2.017 s,

周期T= =2.01 s.

此单摆的摆长l=l′+ =0.9923 m.

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 ,代入数据,得重力加速度g= =9.69 m/s2.

由于该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小于正常值(9.80 m/s2), 可判断该地区可能储有石油.

点评 本题以石油勘探为背景, 联系中学物理知识命题, 重视对同学们的科学素养的考查. 解题时要明确单摆周期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应特别注意l是摆长,它等于摆线长加上球的半径,或者说从悬点到球心距离, 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五、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现身内蒙古

2007年6月13日,中科院宣布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 将丰富人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理解.

例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对内蒙古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进行14C分析, 测出恐龙遗骸中12C与14C的存量比,再跟空气中的相比较,估算出了巨型似鸟恐龙的年代. 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12C,也有少量14C. 14C是高层大气层中的碳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作用下产生的,14C具有放射性,其半衰期T=5686年. 14C原子核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达到动态平衡,它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稳定的,活着的生物体内14C与12C存量之比与空气中的相同. 恐龙死后不再吸收碳,它体内的14C将以T=5686年为半衰期减少,并且不再得到补充. 若测得内蒙古恐龙遗骸中14C跟12C的存量比为空气中的 ,试估算该恐龙生存的年代.

解析 设该恐龙在古代活着时,单位体积内含14C为n0个,含12C为m个, 则古代时14C与12C存量比为 . 现测得该遗骸单位体积内含14C为n个,而12C因不会衰变,仍为m个,则14C与12C存量比为 . 由题意知古代活着的恐龙和目前空气中14C与12C存量比基本不变,则 = × , 得n= n0, 代入半衰期公式 n=n0( )t/T, 即 =( ) t/5686, 由以上两式解得t= 年.

考古学家用精密仪器测出了k值,通过计算可确定该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距今已有1.5亿年左右.

点评 本题以恐龙化石为背景设置问题,要求同学们运用半衰期公式计算古生物化石的“年龄”, 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联系考古实际,情景新颖,解题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六、“嫦娥一号”发回月球照片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张月球照片.

例6 “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经过8次变轨后,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经过处理制作完成了第一幅月面图片,并同时完成了三维影像的制作.“嫦娥一号”卫星逼近月球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卫星先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绕月球运动,当开动制动机后,卫星速度降低并转移到与月球相切的椭圆轨道. 问:在之后卫星经过多长时间到达月球?(已知月球半径为R ,其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 设“嫦娥一号”卫星、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M,卫星在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周期为T1,则 =m( )2r. 又 =mg,得T1= .

设卫星沿半长轴a= 的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2,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 = ,得 T2=T1 = , 故卫星从椭圆轨道到月球所需时间t= T2= .

点评 本题以“嫦娥一号”为背景命题, 联系高新科技热点, 考查同学们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陌生问题的探究能力.这类问题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往往是一些新情景探究题,需要根据题供的信息从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进行计算或讨论.

七、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下线

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自行研制生产的我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完成总装,于2007年12月21日下线.

例7 ARJ21-700飞机在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外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可以满足我国西部地区复杂地形和高原环境的使用要求. 在ARJ21-700飞机中有一种“ABS系统”,它能防止飞机制动时动力涡轮抱死, 导致飞机失控, 为此需要一种测定飞机涡轮是否还在转动的装置, 这种检测装置称为电磁脉冲传感器(如图1),图中B是一根永久磁铁,外面绕有线圈,它的左端靠近一个铁质齿轮,齿轮与转动的车轮是同步的. 图2是车轮转动时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 简要说明为什么有电流输出?

(2) 若涡轮转速减慢了,图象会变成怎样? (画在图2上)

篇8

打造“绿色制造”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社会责任

2015年“新技术创新空间”位于5.1号馆,展示面积达470平方米,共邀请了28项近年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在展会现场还举办以“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和“纺织新材料推介”主题交流日活动,开展技术交流近二十场次;在静态展示区,全面展示近年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纺织之光”公益活动项目、纺织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就展示,与纺织专业观众和展商进行对接和交流,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科技创新是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驱动力,此次以“绿色制造”为主题的展会行动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的支持,共同重点打造科技创新空间InnoTex的“科技创新社会责任”主题展示和展会互动,重点从“可持续创新”、“有害化学物质管控”、“环境信息披露”三大议题展示“绿色制造”的趋势、技术路径和合作机会。“绿色制造”主题得到全球19个市场领导品牌组织“ZDHC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缔约品牌组织”及各品牌代表的积极响应参与,并在新技术创新空间与业界开展互动交流。

展会期间,中纺联社责办、中纺联科技部、ZDHC品牌组织共同开展了四项“绿色制造”主题活动,包括“为‘绿色制造’主题点赞+签名”,“可持续创新技术目录”业界意见征求,“纺织供应链化学品管控信息交换系统试点招募”,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交流活动日,欢迎行业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的莅临展位参与和支持。

“新技术创新空间”展示科技可能性

今年在新技术创新空间展出的28项技术成果,都是近三年来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主要展示纺织新材料成果和纺织可持续发展技术两个方面,这些新技术和成果展示特点鲜明,令络绎不绝的参观企业印象深刻。

纺织新材料成果突出新型化学纤维产品、新型纱线产品,以及纺织功能性新面料等。主要参展成果有:青岛即发集团的新型壳聚糖纤维及产品、江苏奥神公司的聚酰亚胺纤维及产品、上海德福伦公司差别化纤维及产品、张家港中孚达公司的牦牛绒纤维制品、泉州海天的高蓬松摇粒绒面料,嘉兴天之梦公司双面丝绒面料,厦门三维丝公司的氟/醚复合材料,浙江荣盛石化、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鲁泰集团、如意集团、旭荣针织等企业也将带最新的产品进行展示。

纺织可持续发展技术成果突出现代纺织服装生产中影响资源和环境类的源头控制、末端治理及循环经济类技术成果;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工作条件的纺织生产监控和管理技术;影响消费安全的防控类新技术成果。主要参展成果有:苏州大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江苏丹毛公司的羊毛植物染色技术、龙之族公司的发泡涂层技术、宁波大发化纤的废旧纺织品再生技术、张家港三得利公司的纱线连续涂料染色技术等近十项成果进行展示。

篇9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以部、省“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为主线,结合实际,着重农机驾驶操作与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重点。根据《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500余人次,农民教育培训覆盖全国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亿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青岛市迫切需要新型农民培训。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实际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上分析,还是职业技能与农机服务组织上分析,这都需要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法律常识。同时,应当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另外,还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训农机技术骨干、科技带头人、农机经纪人、农机合作社领办人和基层农技推广等人员。

二、存在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工作,青岛市农机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培训机构综合条件不能满足当前农机培训形势需要。

1.农机师资队伍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由于农机人员机构改革、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人员老化,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纳新少的特点,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少,同时,现有教师学习机会少,师资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际需求。

2.农机培训未形成规模,教学设备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自2004年以来,随着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步实施,青岛市大型复式农机作业设备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型、大型农机具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不断应用,农民对大型新式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全市各培训基地现有的小型、陈旧、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机教学设备和简陋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以莱西市为例,所以教学设备大部分已经达到报废更新年限,所用教学没施已经严重滞后,这种现有教学条件与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机具需求不相符的已成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突出矛盾。

(二)农民学习热情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保障培训需要强制性

部分地区农民对长时间集中学习的常规教学积极性不高,参训的主动性差。

1.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

2.部分农机工作人员法制意识不强,心存侥幸缺乏安全意识,不想参加专培训。

根据2013年农机化司《关于2013年农机事故情况的通报》农办机[2014]7号,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无证驾驶,农机事故原因排第一。全国因无证驾驶引发的事故466起、死亡222人、受伤256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6.9%、51.4%和40.6%。全国拖拉机导致的事故中,26.8%的肇事者没有驾驶证。目前,青岛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0.6万台,截止2013年青岛市注册拖拉机驾驶员11.9万,由此可见肯岛市现在无证驾驶农机工作人员达到8.6569万人。从农机安全生产角度上分析,目前青岛市最迫切需要农机驾驶员培训,然而青岛市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三)培训内容单一空泛,满足不了广大农机从业者对农机技术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机械技术教材老化,特别是新型大型机具,如玉米联合收获机缺少新编教材,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教材理论性较多,实践性知识和案例较少。从农业机械(不包含大中型拖托机)保有量上分析,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需求是多样的,现有的传统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加大新型农机实用技术教材的更新已经迫在眉睫。

三、解决方案

青岛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面临农机实际培训需求数量大、实用技术需求多样、帅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等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现有的培训模式的创新,有效的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培训平台、发挥培训职能,建立“三类协同、三级贯通、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体系。

(一)要着重培养“生产经营型(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企业等)、专业技能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技术骨干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机经纪人、农机作业专业户、农机推广员等)”“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建立市级农机校为培训主体、县级农校为依托,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补充的“三级贯通”的农机化教育培圳制度。

(三)立足自身条件,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和平台,创建“五位一体”培训体系――“政府+专业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合作社+农机大户”,为职业农民培育服务,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l.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农机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建设培训。以农机培训队伍自身建设为依托,重点组织对基层农机工作人员进行农机化政策、法规和新技术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层次的农机管理、推广、技术人才,推进青岛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

2. 发挥专业培训机构的推动作用,开展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以县级农机校等专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机农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培训,使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拖拉机驾驶以及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作业规范、技术要点等,打造一批安全、可靠、有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发挥实训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规范性培训。以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对重点扶持的现代化农机示范基地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的农机手进行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使农机手能够及时掌握玉米联合的收割、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花生收获、设施栽培等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并能在实际生产广泛应用,逐步培训成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人才。全市目前建设农机实用技术实训基地20余家,辐射全市2区、4县18个涉农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引导社会投入600余万元,新建培训教室20间,全年新增公益性培训2000人次,可有效缓解部分农民对农机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

4.发挥合作社的联动作用,开展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机合作社员培训为依托,积极做好农机培训进社区,把有实力、有条件的合作社作为农机培训的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参与性较强的公众性教育培训。深入镇、村开展“现场政策和技术咨询”、“农机化知识问答”、“三夏三秋作业现场会”、“农机培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培训工作的互动性。

5.发挥农机大户的示范作用,开展一对一培训帮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示范作用,通过农机大户综合优势,就近解决本村域及周边农机手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帮扶。并利用农忙前机具检修的时机,派出教师、专业技术和维修人员深入农机大户中,帮助农机大户为本村机手到田间地头开展边检修边培训现场咨询活动,提供面对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思路,巩固阵地

针对目前状况,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思想,通过政府财政、农机系统自身投入和民间投资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农机培训阵地,强化培训职能,巩同和发展农机教育培训基地。

(二)广开生源,适应形势

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圳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三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改进培训形式,压缩培训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收获实用、有效操作技术与技能。

(三)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篇10

【新实验方案】1.配制银氨溶液步骤:

(1)在一个容量瓶内加水300毫升。

(2)分别称取硝酸银5克和氢氧化钠3克各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加水50毫升,立刻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3)用量筒量取10毫升浓氨水加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澄清后,倒入容量瓶内,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往容量瓶内加水直至刻度线,摇匀备用。说明:若外界环境温度较高,则氢氧化钠用量略少,而浓氨水略多。2.。配制还原性(即含有醛基)溶液:称取葡萄糖粉10克,放入烧杯里,加水150毫升搅拌溶解即可或配制5%乙醛溶液,备用。

上述两种溶液配制完成后,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倒入2毫升银氨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滴入2滴还原性溶液,不需要加热,静置片刻,试管内壁就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这样快速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对于含有醛基的物质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可让教师做演示实验简练多了。

【案例二】有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探究:苏教版的高一化学必修1—关于演示“萃取”的实验。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看,如果教师在做“萃取”实验时,若能将溴和碘的萃取一起做,效果会更好,会让同学们相信,合适的“萃取剂”确实可以将某些溶质从它的原溶液中提取出来。而且溴和碘在有机溶剂(如苯或四氯化碳)中呈现出的鲜艳的色彩,可用于鉴定Br2和I2的存在,为后面的卤素教学带来方便。

【课本原实验】已知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常用作溶剂。请完成下列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毫升溴水,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1毫升四氯化碳(CCl4),振荡,静置。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现象:液体出现分层,且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橙红色。

原因解释: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中,CCl4将溴单质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呈现出特殊的橙红色。

可是这样的实验只能让学生看到溴在四氯化碳(CCl4)中能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他物质可不可以呢,这样有的学生产生了质疑。为了消除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实验方案稍作改进。

【新实验方案】取四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给试管编号:A、B、C、D。在A、B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溴水,在C、D试管中加入2毫升碘水,再向A、C试管中各滴加1毫升四氯化碳(CCl4),振荡,静置。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现象:A、C试管都出现分层,且都是上层接近无色。但在A试管的下层显橙红色,而在C试管的下层显紫红色。

通过这样对比,可以让学生知道,Br2和I2都极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溶剂中,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利用这一点,可以鉴定Br2和I2的存在。

【案例三】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盐类的水解,课本原实验只能验证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验证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并且没有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我认为,既然做了这个实验,可同时把NaHCO3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也做了,何况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二者的酸碱性强弱的比较,还有NaHCO3溶液的弱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很多,可以适当介绍,例如:被蜜蜂、蚂蚁等蛰了,可以用NaHCO3的水溶液擦洗叮咬处,这样可以减轻疼痛。通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二者的性质及用途,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把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拉近了。下面对比一下课本原实验与新实验的方案。

【课本原实验】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值。

【新实验方案】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于pH试纸上,并用标准比色卡对照两种溶液的pH值,从而比较两溶液的碱性强弱。

现象:在沾有Na2CO3溶液的pH试纸颜色较深一些,而在沾有NaHCO3溶液的pH试纸颜色较浅一些,但两种溶液都呈碱性。通过实验说明了,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前者pH大,碱性强一些,而后者pH小一些,碱性较弱一些。这样也为以后盐类的水解的学习作了铺垫。

篇11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下面,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究竟是什么?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在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土和处理,从而获得所需知识。此时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相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或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种意义下的学习是广泛而全面的。

(2)学习的两个途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两个途径,其中同化是指学习者将外在的知识信息纳人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是量的积累;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中的质变,当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在的知识发生冲突时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为顺应。由此可以看出,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由于新知识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用探索法发现间题,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努力提出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并且应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尽量将当前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不断加强量的积累,注意向质的转变。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师生角色的转变

(2)自主学习的设计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许多学习上的事情让教师包办代替,主动学习知识、发展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比较差。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力求改变这种现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不是没有目标的、放任自流的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设计。例如:采用支架式教学,首先应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围绕实现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使其智力发展由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其最邻近发展区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采用抛锚式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在实际情景中确定一个真实的问题(“抛锚”),然后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最终将问题解决。

(3)强调协作学习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交流的重要。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协作学习展开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必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多媒体、网络、图书等)。在将资源的选择、使用和控制权交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教育观念,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莫定了理论墓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习过程主要靠教师传授,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根本得不到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所以要想使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坚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中坚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例如: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实行学分制改革以来,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课程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改思路,在保证上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今后发展提供宽广基础的前提下,将专业课程设置了若干个模块,包括:电子声像设备模块、数字视频设备模块、通信技术模块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今后发展的意向进行选择。这种选课制度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保证。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提高学习兴趣、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会发现问题,引起学习的兴趣,此时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例如:现在有些教师常常使用激光笔代替教鞭在课堂上使用,就是这在黑板上跳动的红色的小点点,引起了一名同学的兴趣。起初他对激光笔很好奇,后来他发现当快速摆动激光笔时,打在墙上的光点会“点动成线”,甚至呈现出圆形,这种激光笔摆动后形成的轨迹与在《电子测量》课上老师用示波器演示的波形有相似之处。带着对激光笔成像的兴趣,他认真研究了激光的特点,发现激光具有集中力强、不散光的优点,而且激光笔容易使用、价格低廉。在老师的帮助和启发下,他采用激光束代替电子束,用两只电动式扬声器组成X轴、Y轴扫描偏转器,利用扬声器驱动杠杆和反射镜组成机械系统,将扬声器纸盆的平动转换为反射镜的转动,使激光束人射角发生变化,反射后投影到屏幕上的光点产生位移,从而使激光束沿X轴、Y轴扫描,最终形成图象。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他发明了“电动式李沙育图形激光演示仪”。由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通过问题解决方式进行学习是开展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条核心思路。建构主义认为,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者便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途径遵循同化和顺应规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篇1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计算机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生自身的素质。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计算机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 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尽可能注入通俗有趣、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中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是以明确的任务作为课堂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实践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总结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针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设计一个包含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下应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迁移。

(3)实施问题教学法。有的学生的基础较差,在学习中表现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和 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以往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转变为教师寻找、发现与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中增强理解,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

(4)改变授课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主动理解掌握来实现。因此应采用交流式、对话式、讨论式等多种互动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课堂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课堂。

(5)使用多媒体授课,课堂渗透实践。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和算法,教师使用多媒体对它们进行演示、精选,使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了硬件发展之快。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四、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弄懂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其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应用软件(例如在学习Windows时应由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边实践边学习,又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使每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涉及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教育是培养与此适应的社会技术人才。

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为适应这种要求,必须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新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根据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特点,计算机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潮流,与学科发展接轨,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1]周川.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