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56: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统档案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即使是用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在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还有什么不能解密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基层档案工作者所面对的困惑。但是,传统档案管理就可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一是必须手写的初稿、修改稿、正式的文稿及领导批阅同意打印的签名;二是归档必须是手写的原稿、批文连同正式形成的文件两份,进入档案,正式归档。
二、现代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各有优缺点
现代档案如发生电脑零部件老化、系统升级换代、配置更新等各种形式就容易丢失部分资料。但是现代化档案管理不占用空间,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等,这个是传统档案所不能比拟的。传统档案所占用的空间、人力、财力等,都很大。但是有一点,是代替不了的,就是手稿。新都区档案馆里,今天还保存着1959年田家英同志在当时的新繁县大丰公社搞试点时主持起草的18份文件的原件。1959年4月,田家英率领一个工作组从北京来到了大丰公社。田家英和县、社、队干部反复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根据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条例、规定。
例如:《大丰的管理体制(草案)》、《关于新繁县崇义乡大丰财务制度的十条规定(草案)》、《公社干部必须遵守的十条守则》、《关于改进供给制的八条规定》、《关于分级管理的体制的初步意见》、《关于财权下放的分级管理的初步意见》。这些发黄的纸上,有对体制问题的意见,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干部守则,各种条例、报告、会议记录……这是历史的见证。到今天为止,这些发黄了的资料还静静地躺在新都区档案馆里很好地保存着。
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新旧交替的问题对传统与现代的影响
逐渐老去的一批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在接受现代化档案管理方面,自己很想学好新知识、新技术,但是因为年龄等各方面的原因,确实也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做到几十年对每一份文件了如指掌,并在同时努力接受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对计算的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新的系统的升级接受度要慢一些。
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操作接受度高,掌握新的知识也比老同志快,从网上传来的文件他们能很快的放进去,但是要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像老同志一样的工作,要让他们去一份一份的收集原稿,就有点困难了。大学的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到政府机关和国有单位,起码来说现阶段不会到基层的小单位。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应该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基层单位的档案能够跟上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步伐。
纸质资料是传统档案管理存储的主要内容,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图表等,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硬盘和计算机光盘是电子档案管理的主要存储介质。电子图表、电子信件和电子文书是电子档案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同的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实现了档案的存储,还实现了资料的传送和处理。
当前,信息化、多元化成为时展的主题,对于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传统档案管理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档案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同时,电子档案管理因其便捷性、高效性等特征,同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子档案管理必然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1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特性分析
1.1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
首先,无论是传统档案管理还是电子档案管理,两者的基本原理是共通的,电子档案是传统档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档案管理在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和整合,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管理无论在管理方式上,还是在管理质量以及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优于前者。但这一点并不否定两者基本原理上的共通性。
其次,电子档案并不能孤立地存在,同传统档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档案所管理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真实性,属于社会实践数据。电子档案管理,由于受到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潜在隐患的影响,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传统的档案资料来加以保证。
最后,电子档案的信息量,随着传统档案的出现而逐渐扩大。电子档案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建立的,大容量正是其优势之一。各种各样的档案信息,都可以存储为电子档案,同时还使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由于电子档案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因此在调用所需资料时,十分便利。此外,利用电子档案的记录,在需要查看实体的传统档案时,可以很方便地调出,直接获取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1.2 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上的差异
1.2.1 管理方式不同
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的一级管理,这是由电子档案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这一点同传统档案存在很大的区别。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在管理档案时,首先需要确定和填写档案的类型以及日期,然后根据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存储位置。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于接受到的文件,可以及时确定档案的档案号,接下来采取相应的主题来标注档案的类型,档案号具有唯一性,整个操作过程有着很高的效率。
1.2.2 保管方式不同
电子档案存储的载体是硬盘和电子光盘,在长期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硬盘和光盘会逐渐老化,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载体的老化将导致档案信息的失真,档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传统的档案管理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档案信息丢失的问题,并且具有纸质备份。同时,由于无需网络的参与,因此不会受到病毒入侵的威胁。
1.2.3 归档方式不同
可重复性和可逆性是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档案的特性。管理人员修改档案信息时,并不会留下修改的痕迹,人们虽然不再为最初档案归类失误而烦恼,而且可以及时更正错误信息,但是却提高了电子档案内容失真的可能性。与之不同的是,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在进行归档操作时,同类档案之间的联系较强,摆放档案时,也是按照科学的顺序来分类的。档案管理人员依照相应的程序来进行归档操作,因此操作的痕迹将会被保留下来。这一点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与原始性,弥补电子档案管理的不足。
2 电子档案管理的利与弊
2.1 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
2.1.1 电子档案管理的出现,有利于绿色环保事业的开展
无纸化的办公模式是电子档案管理的一个特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纸质文件的使用数量。制造纸张的原材料是树木,档案管理所需的纸张少了,所需的树木也会随之减少,因此有效改善了树木砍伐的状况,保护森林资源。此外,笔墨、订书钉、曲别针等工具是纸质文件的必备工具,随着纸质文件数量的减少,对于这些工具的需求也必然有所降低。
2.1.2 电子档案管理提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即档案的归档、存储和查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这些工作所需的时间较多,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受到了影响。而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归档、存储、查询的时间明显缩短,管理效率获得提升。数据传输是电子档案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既方便了资料的传递和共享,又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和查询的时效性,并且不需要张贴和打印文件。
2.2 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
信息载体的老化和变质现象,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因此必须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备份工作,防止因信息载体变质老化而导致的无法读取资料的问题。目前,云技术是一种较为常用和有效的保护方式。
电子档案管理的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黑客攻击和病毒这些潜在的复杂网络风险,在电子档案的数据传输和共享过程中,威胁着数据信息的安全,因此应做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利用多种方式保护好电子档案资料,如档案加密、网络防火墙等等。
虽然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且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法规,但是一些具体的细则仍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推出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为档案管理的发展保驾护航。
3 结束语
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较传统档案管理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升,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有利于环保事业的开展。传统档案管理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两者有着很多的共性,在现阶段和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电子档案管理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应该在进行传统档案管理时,良好的融入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娜.浅谈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区别[J].办公室业务,2013(5).
[2]苏悦,杜丽杰.信息化背景下的传统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交互作用[J].求知导刊,2015(10).
[3]刘晔.论电子档案对传统档案管理的挑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06-01
随着全球数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理自动化及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进行交换文件的手段也逐渐从纸质走向电子媒体。这给档案事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以其全新的管理方式和创新思维模式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富发展的契机,而电子档案的产生就是这种契机中典型的代表。但随之而来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共同期管理也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的特点及其与传统纸质档案的本质区别,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两种档案的作用,才能做好档案存储和信息共享工作。
一、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就目前档案管理工作来看,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管理工作人员办理程序不规范,技术能力单一,在实践中不能较好的发 挥开拓与创新意识,致使许多档案流失和保存不完整;二是存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者并存的现象,纸质档案受时展的影响,规模越来越小,电子档案则在信 息技术的支持下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交叉和融合性发挥越来越好。
二、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简介及特征
纸质档案是人们为了纪念并保存一些有意义的事物而产生并加以利用的,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资料保存方式。电子档案则源于具有保存价值并已归档的电子文件,依赖计算机的软硬件及数据库等,并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上,时刻记录着人们的真实活动。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具有各自的特征。纸质档案主要具有保存时间长、易识别、存储形式直观等优点,是电子档案所不能具备和替代的,但同时又 有许多弊端。
三、 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区别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是由电子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对电子文件采取社会化、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管理,它不由文件形成部门或其它非专业部门来管理电子文件,也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有所区别。
1、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送给档案部门,并用电子数码签名封签认证,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而传统的档案的归档则是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的搜集所填表格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的周期,也就是说要对某项档案进行统计时,应先制定一个固定的表格和纸质材料,然后进行发放、收回。
2、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传统的档案的归档方式相对于电子文件就比较简便,是通过一定部门的证明开据,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更改,在更改的过程中,由于介质是纸制品,所以没有严格的验证程序和要求,对于材料的保密性的要求也并不十分高。
3、电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传统档案有差异。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以前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传统的档案的保管主要是通过对纸制品资料的存储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要严格的控制存储的环境,避免由于受潮和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纸制品的破损和损毁,所以,传统的纸制品资料的管理的难度比较大。
4、电子文件的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所以,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同时,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一个唯一的文件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技术条件允许时 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 方便检索查询信息。用户只须给出文件分类号或主题词,即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分类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的分拣,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类目要求和类型的区别,对各种档案材料进行手工的逐一整理,这种情况下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容易导致工作失误,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而现代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就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
5、 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方式和传统档案不同。只有符合一定条件,利用者才能注册、登记成为电子文件中心或电子档案馆的会员,会员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等方式,经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确认身份并确定查阅权限获得许可后,才可以查询有关的电子档案信息,并要进行借阅登记和缴纳查询费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某一个资料的查询,必须要通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找和取件,也就是说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代电子档案的文件管理就有效的克服了这一不足。
四、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应并存管理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着划时代的影响,尤其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档案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体制、 管理手段必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尽管电子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有着某些优势,而纸质档案的优点是电子档案所无可比拟的。对二者进行深入一层的分析,便可以发 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实际上有着某些不容忽视的联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载体不具有继承性和相互否定性,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纸质档 案是保存和反映历史真实面目的可靠记录,电子档案可以发挥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的优越性。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将互为补充,取长补短,长期并存。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文件作为信息化时展的智慧结晶,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纸质档案的管理知识,更要充分了解到电子文件与其实施管理上的不同,管理的注意事项。同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此加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传统档案是记录个人或者组织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各种重要的文字文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录着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历程,这类档案在以前较多的是以纸质或者实物的方式来进行记录和登载。而电子档案是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科学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的记录,利用电子的文档和文件进行文字和其他事件的记录,最后将整体的档案进行有归类性地整理和保存,这便是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目的。
1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在管理上的差异
1.1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归档时间具有差异性
纸质的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是不同的,纸质档案一般要在进行细致的登入,进行相关的编号和分类处理,再进行细致的核对和审核整理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归档的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日常的处理和看护,归档时间还必须进行严格审核。而电子档案可以进行随时的登记和确认,利用电子计算机快速的计算和统计分类管理功能可以将繁多的档案进行统一归档,且速度极快,最后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送给档案保管和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1.2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归档方式存在差异
电子档案文件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中的电子编码技术,将需要记录的文字进行数字化,再利用文件将这些数字化的数据记录下来,不仅记录耗费空间小记录信息全面,而且可以实时进行档案错误的修改,将原始凭证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特殊记录,但是却较难以进行辨别和确认。而传统的纸质档案在归档时则只能进行传统的书面记录,且无法进行更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却没有存在电子档案在电子凭证方面难以辨别和真实的问题。
1.3档案文件分类和编目方式的不同
电子档案文件在进行分类和编目时主要还是利用了电子计算机的操作,首先在收到需要分类和编目的电子文件时,可以利用数字化程序对档案文件进行唯一文件号的编制,根据文件号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号和归档号的编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分类号的归档号进行分类管理。而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归档和分类一般是按照档案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录入和分类,在管理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主题词的分类归纳,分类完在进行归档管理。
1.4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保管方式存在差异
电子文件主要利用的是高内存的硬盘等载体进行保存和管理,而这类物理保存方法容易受到老化和变质的影响使其性能大不如前,其可读性也会遭受一定的损害,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文件的新载体和新储存载体的不断发展也促进着电子档案的发展提升,传统的纸质档案在保管方式利用纸质的文件载体,这也给改善电子档案保存环境的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在接受完电子档案后,可以打印出纸质版的档案用来辅助保存,也是保障电子载体档案保管的一个方式。
1.5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查询利用方式存在差异
传统的档案的查询方式主要是利用关键词来进行相关的信息查询,但是每次的查询量可能较大,不一定能够很快地查询到用户想要查询的资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浪费人力、物力和精力。而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的查询方式则更为人性化和高效化,利用电子档案的归档关键词进行搜索,电子计算机可以搜索到用户输入的所有的相关的内容,以便读者的选用,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成为档案数据库的相关会员进行远程登录操作,在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相关的档案文献操作和查询。
1.6不同档案管理方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不同要求
不同的档案管理方式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传统档案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档案的管理进行基本的整理,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则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和使用素质,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要领和技巧,能够进行电子档案的分类、查询和保存等基本管理手段,同时还要有创新能力,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和高水平的提升,利用相关软件,将操作技能大大提升,优化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
2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方面
2.1传统档案是电子档案的形成基础
电子档案并不是能够凭空进行记录的,其发展的基础仍然是纸质档案,档案资源的电子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而纸质档案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各项实际活动信息的记录,也是反应社会情况的重要载体,因此这些档案的信息资源是无法自觉地进入电子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需要通过电子档案化的手段进行录入和传播,才能形成电子档案来进行更好的记录。
2.2电子档案管理基本原理是传统档案的集成和发展
电子档案的管理并不是完全隔绝了传统档案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和提升,具有着传统档案管理方法不具备的多个功能,但是其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在发现传统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不相适应的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从服务和管理方面改善电子档案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保存能力,因此从服务手段、服务品质、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电子档案的发展都是对传统档案的集成和发展,而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也将会比传统档案更加突出和优秀,进一步增强档案的实际管理功能。
2.3电子档案进一步扩大了传统档案的信息来源
电子档案由于其信息保存手段利用了最先进的电子科技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拓性地将档案信息记录变为了电子记录的方式,使得电子版的档案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档案信息的传播和使用,这也是传统档案所不具有的一大进步之一,传统档案的使用和传播范围较窄,而电子档案除集成了传统一些较好的优点外,信息来源的丰富更好地完善档案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需求者和阅读者提供服务。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档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档案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快节奏发展的社会脚步,因此电子档案顺应时代的需求出现并慢慢取代了传统档案的存在,但是电子档案的发展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是从传统档案这一土壤发展而来的,两者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共性的,在其运行方式、管理方法和传播服务中都具有极大的共性特点,这也是电子档案发展的基础,从这些共性中取得发展的指导,但是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也存在着不少差异,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加强,力求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和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毕大鹏.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共性与差异[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方式被社会企业广泛推广和使用,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但是电子文案档案化管理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因此,针对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特点的不同,将其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1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概述
电子档案管理是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被广泛开发应用出来的,从电子文件档案的本质体征来看,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网络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归纳和分类的一种形式,这种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使电子文件完成自动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实时准确、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内容[1]。
医院档案部门经过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内容集中管理,并把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系统保存,存储成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然后再由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和整理存储到磁盘中,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备份保存。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需要对使用者进行确认,然后为档案部门提供方便的信息内容查询途径。
2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特点
电子文件档案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和分类。电子档案既与传统纸质档案相对应,又与其相互关联,电子档案是通用的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是以案卷为单位的。电子文件档案中主要包含电子图表、报表、文件以及电子图书等。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别,因为电子档案一定要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复杂的编程和解码之后才能被供给使用。电子档案中的内容可以被粘贴复制存储到不同的媒介之中,比如优盘、磁盘等。当医疗工作者想对其进行利用时,就可以利用电脑等设备对它进行调出然后查阅出相关的档案信息内容。与传统档案化管理相比,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直观,医护人员不用借助其他设备进行查阅。而对电子档案进行查阅时,一定要借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等才能查阅利用。②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传送交接时,需要通过人工进行传送。而电子档案就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传送和处理。③传统的档案在使用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电子档案的使用可以达到共享性,不受时间、空间以及距离等问题的影响。④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保存环境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不需要相应的保存场地,但是电子档案在进行保存时需要防磁性能条件比较强[2]。
3 电子文件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
3.1在归档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合、编码和分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它有相应的载体,在工作人员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更改起来比较困难。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技术编码,操作起来比较节省时间,但是电子档案的载体却不能固定,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留痕迹的对信息内容进行修改,这样就会使得原始性的文件缺乏可靠性。为此,电子档案在归档的过程中,要在传统档案管理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身份和信息验证,减少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以此来确保档案文件的真实准确性[3]。
3.2在归档时间上的差别 传统文件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间上比较单一,需要系统的时间规定和期限。而电子档案在文件整合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随时归档,还可以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设置归档日期,在某一时期进行统一归档,文件形成以后计算机网络会自动整合和分类,方便使用者查阅和使用。电子档案的随时归档性,能够减少文件漏归等问题的出现,快速便捷,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3.3在文件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分类和编目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系统操作,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而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可以直接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和编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安装检索工具,以方便日后医护人员对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进而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
3.4在保管方式上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保管方式上,需要相关的档案存储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管理存储室进行定期检查并打扫。而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把档案文件信息存储到档案管理中心的相关设备中或刻入到光盘中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管和整理,占用空间小保存时间久[4]。
3.5在查询使用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查询使用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档案室进行翻阅查找,查阅的过程比较复杂。电子文件档案在查询和使用时,它只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注册相关登记手续,然后在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登陆就可以对档案文件进行查阅和使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从医院的档案管理来看,电子档案管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要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基础经验。尽管目前的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优势,但是电子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传统档案管理对其进行辅助,才能够使得档案文件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工作人员。因此,即使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存在差别,但是要让他们共同发展服务于医院工作的需要中。
参考文献:
[1]王碧英.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管理与财富,2011,09:43.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31-02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 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 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 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 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 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 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 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 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 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 以人为本”和“ 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伟. 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 科技,2004,(10).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 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 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 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 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 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 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 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 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 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 以人为本”和“ 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伟. 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 西藏科技,2004,(10).
自古以来,水利事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从前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管理各种纸质档案,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这种形势下,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在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我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不得不注意到,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可见本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普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当中,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应用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此同时,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也需要转变,现代技术对传统的水利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近些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各部门不懈努力,不断将水利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笔者认为,阻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认识不到位。人的主观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很大影响,如果人的主观认识不到位,会对实际工作产生很大干扰,目前在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尚且没有认识到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认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必要大费周章,工作人员的这种错误意识,无疑会阻滞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人们往往忽视了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与建设管理工作不同步,资料收集没有及时性,资料传递也比较滞后,未来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想要更好的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纠正工作人员的主观认识。
二、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及途径
(一)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
笔者认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想要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良好发展,顺利的向信息化工作模式转变,而这些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保障。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法律保障,只有具备了健全的法律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有法可依,实践工作才能规范化,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想要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必然离不开法律保障,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相关的技术标准,这样一来,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就具备了法律保障,可以在争取的轨道上前进。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通过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电子档案的凭证价值以及证据资格,进而避免人们对电子档案产生“信任危机”,同时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使实际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2. 技术措施。在信息化建设大潮中,不可缺少的是现代化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都已经离不开技术措施的支持,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想要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必然需要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处理,使之不断实现数字化,充分应用手工录入、扫描等各种措施,将其它载体形式上的档案资料输入计算机当中,这项工作比较繁琐,比较耗费精力,但这是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须细心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档案生成等技术,同时运用信息安全技术,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持。
3. 人才支持。信息化建设需要人才储备,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想要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也离不开人才支持,在以后的发展中,水利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只有全面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顺利实现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有了专业人才的带动,工作人员才能更快的从传统工作模式中得到突破,专业人才熟识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对各项业务比较了解,熟悉行业标准,擅长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三、结语
水利事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我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不得不注意到,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笔者认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想要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应该具备法律保障、技术措施、人才支持,同时应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纠正工作人员的主观认识,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以此来推进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而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部分,即关涉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1 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是档案馆灵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质,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1)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2)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2 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档案工作者对道德践履的尽善追求,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现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为特征,都是道德这把价值尺度在起作用。
当今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赞美也是从道德尺度出发的,“人梯”、“桥梁”、“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话,集中描述了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忽视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模糊了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社会上很多人都说档案工作待遇、地位这样低,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事业、对利用者服务却那么热情,这种忠于档案事业的献身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其实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的力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2.1 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现实中,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2.2 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能以天下为己任,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思想,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2.3 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
自强、刚毅、耐力而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3 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特别发达,我们民族心理倾向是“仁爱”与“和谐”,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这种文化渗透到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途径、形式和方法之中。直到今天,档案工作者仍保留着“和谐”、“仁爱”、乐融的特色并收到了明显的服务效益,这种文化现象在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已生成并深化为一种文化型的服务思想并构建了具有经典意义的民族精神。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
“融”,即情感的融汇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扫除情感障碍。
“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也往往使我们难于忘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主张,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是对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平和,温良,体谅,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不走极端,不冲动,不破坏内心平稳,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4 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
1.现代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忧患
A.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档案馆藏的种类比较单一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具体档案馆藏的种类也比较单一。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过去高校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为政治服务,很少有现代的服务意识。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仍以行政为主,根本没有将其纳入现代科学管理和法制管理的轨道。这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管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的具体表现;此外,从高校的档案库藏现状看,有关科研、教学以及那些时代信息含量高的资料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行政方面的信息资料却比较多。自《档案法》颁布实施以后,虽然高校档案馆藏种类有所增多,但是仍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需求。
B.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实践来看,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手工方式,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其自动化程度依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工作积极性,因此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由于没有这种主动服务的意识,因此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桎梏;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再加上现代化的办公设备配备不到位,因此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很难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从而限制了高校档案管理的价值体现。
C.高校档案管理保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现代高校管理中的领域比较多,从而增大了档案的保密管理难度。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下发的高密文件、高校领导和专家拟定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决策性文件以及各种社会舆论信息材料等,使高校档案管理的层面逐渐多元化,从而使高校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难度增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高校档案资源之间的共享日渐频繁,同时也使档案保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从目前来看,现代高校都在践行着开放合作的教育理念,高校之间通过网络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档案资源共享。虽然多元化的交流形式值得提倡,但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高校档案资料信息的不断泄露,从而加大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2.传统忧患意识对现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启示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传统忧患意识对现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以深刻的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自以上分析可知,现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而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在现有的状态下很难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因此应首先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跟上现代高校发展的步伐。具体做法是:要加强领导重视。高校领导应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必须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谁都能做、可有可无、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观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纳入绩效考核之中,把工作的实绩与职称的评聘和工资的提升挂钩,从而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是现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要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应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方法;要能掌握现代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知识,并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要做全能型人才,不但懂得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懂得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人文素养,又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不断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关键。
B.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且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高校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从实践来看,档案作为高校的主要信息资源,也正在向着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据笔者所知,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简称OA)系统可以使高校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办公自动化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OA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后,档案的管理升级为体系管理;档案管理效率大大提高。OA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使文件资料的收集、储存、分类、统计以及查阅等都变得方便、快捷;档案资料的传递速度与安全性提高。利用OA系统,能够避免传统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弊端,通过网络传递更加快速、安全;电子文件的保存比较稳定。较之于纸质文件的保存寿命而言,电子文件可以通过邮箱、U盘以及硬盘等保存,受环境影响较小,保存比较稳定。因此,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势在必行。
C.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信息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信息保障体系,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档案信息存储时,要加强档案资料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技术,认真做好身份认证与密码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同时还要对办公设备安装杀毒软件,以免出现木马和中毒问题;档案信息利用时,要坚持利用与保密并重的管理原则,必要时可对网上内容设置访问权限。只有通过加强以上具体环节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信息保障体系,才能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1]陈 丹.高校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与档案管理现代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苗丽娟.高校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与生活.2010.13
档案是社会各界得以发展的重要依据,档案的管理涉及到社会的发展,所有遗留下来的档案都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实现档案的充分利用。相关的部分针对传统档案还采用着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导致传统档案无法得到高效的保存。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手段来对传统档案实施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使得档案损失降到最低,最终可以实现档案的高效保存。
1、变更管理流程的必要价值
传统档案通常是以纸质档案的形式存在,在对这种纸质档案进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整理工作和收集工作,针对档案要按照次序进行排列,并合理对档案进行排查,充分的利用档案,实现档案价值的凸显。传统档案都采用的是手动管理,这样的手动管理不仅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而且在服务量上也较大。加上检索程序的落后,在检查方法上应用不得当,使得传统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传统档案无法进行高效的传送,无法实现共享,针对传统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不足。
从上述的观点就可以说明,针对传统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就需要依据现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而现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对传统档案进行管理,可以起到如下几种作用。
1.1日常调阅频率更高。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随时产生的市场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因此,相关部门对于日常信息的查验量也开始不断增多,最后出现了信息变更速率被提快、决策时段被缩减的局面。针对于这一现状,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档案查验时必须调用有关联的一切材料,才可做出决策,以便全面解析。
1.2留存的总份数更多。伴随微机的普及,办公凸显了自动化这一总倾向。从目前情况来看,手写的文件被缩减,更多份数的文档都要经由打印才可制备出来。有序留存文档、调用这类文档,成为了工作之中随时都会出现的难题。电子类的、纸质类文档显出了并存的态势,电子文档占比明显提升。
1.3变更纸质文件。归档留存下来的旧式文件,多属于写的某一规划、总结类的、实施查验类的文件。此外,红头文件也应被慎重留存。现今时段内的科学管理,要预设最为缜密的搜集流程、数据管控流程。决策被规范化,固有的归档文件数目递增。在客观形势下,需要加强信息管理。
1.4创设电子文档。电子文件被留存至某一数字设备,设定数码形式。储存的形式,既可以是光盘也可以是磁带。借助于微机,相关的数据均可被查验和使用,同时还能在网络路径下进行资源的共享,为后期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从本质上看,电子文档独有的特性如下:经由微机生成,设置二进制特有的代码,用代码去表达,叫做数字文件。这种情形下,电子文件被区分于平日常见的多类文件。
电子文档也被划归为文件,有着文件特性。从这一视角看,电子文件及旧式常用文件有着近似点。电子文档整合了新颖的数字特性及传统路径下的文件特性,两类特性融合,它含有新时期的信息特性。借助于计算机,电子文档成为数字化文档,借助于通信路径、远程传递,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电子文档被设定成直观特性的代码,记录于载体上,必须经由相关设备才可读取。
各类档案由于被需要的程度以及重要性等方面都具有特异性,在保存时间等方面也都会有所差别。因此,针对档案保真、私密信息保留、日常的读取等,都要拟定规程。当然,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长久保存的档案,由于中间间隔时间较长,后期信息能否被完整读取,也是一大难题。
2、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的侧重点
2.1拟定清晰详细的标准。信息档案一旦缺失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那么其数值格式及更大范畴的体系架构都会出现偏差,造成异构状态。例如,某些软件没能被通用、适用范畴并非很广;微机附带着的数码相机、扫描设备自带的型号都有着差异,层级水准也有差异,很难划归到同一硬件范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分类留存的档案没能拟定明晰的编码。想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有相同的标准,来保证信息方面的互通性。
2.2接纳新颖手段。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也逐渐的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在对传统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一些新型的管理技术,如信息化手段等,根据这种手段来对传统档案管理中的各项功能进行合理的改善,并规范传统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针对传统档案进行加密处理,加大接受的力度,根据传统档案管理的实际发展需求来对各种新颖的手段进行接纳和应用,从而使得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3搭配必要的硬件。各类档案的管理,其目的是实现日常信息的共享以及调用。因此,对于档案配套管理环境的要求就更为严格。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建立起来的环境可以分为内、外网两种类别。很显然,网络环境是否良好与其配套设施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必须借助物理隔离,细分独立网络,强化日常范畴的网络管控,保证初始开发流程的适宜性。
增设配套硬件,是信息化依托的根基。选购硬件时,要具备前瞻性,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投入。充分运用金额,选购最适宜的配套硬件。便利日常情形下的网内检索,多层分享及交流。优化调配资源,提升综合管理的成效。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传统档案均是以纸质档案的形式存在,这样的档案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破损的问题,而且这样的档案在保存的时候,所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大。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代替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来对传统档案进行管理和保存,不仅能够有效的缩减档案存储的空间,而且也可以使得其免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保障了其完整性。将传统档案存储在磁盘中,能够方便对档案实现查找。在数字化设备的支持下,能够使得传统档案被有效的分类。从而本文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了传统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锐.浅析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传统档案[J].办公室业务,2014(13):157-158.
关键词:档案管理;网络化;现状;优化措施
0 引言
科技水平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发展速率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应用广泛程度,促进我国网络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提高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应用程度。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能够促进档案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更加科学化、明晰化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档案管理准确性。
1 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档案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重要管理途径,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是促进人力资源可吸毒而管理的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深入发展,但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我国档案管理发展中的障碍。
一方面表现为档案管理的内容科学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或单位对档案管理依旧采用传统人工管理办法开展档案管理,造成档案管理的内容不科学,资源划分标准不一致,档案形式多样,造成档案管理停滞在传统档案管理层面,档案的内容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和规范性较低[1],网络应用程度较低。档案管理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直接经济收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人员分配和管理上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的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管理形式创新能力低,影响企业档案管理,同时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应用水平较低,是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较低,造成企业人才档案管理与企业总体发展之间出现严重的管理脱节。
2 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的措施
2.1 实施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同步实施
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管理应当矜持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同步实施。一方面传统档杆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中“历史遗留问题”中档案残缺不全,档案资源信息程度较低[2],或档案存放时间较长的休息资源进行传统管理措施,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基础信息性,避免大量的档案录入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近期档案适应网络化管理,进行档案信息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发展,促进档案管理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促进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此外,这种传统档案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法管理措施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避免档案丢失。
2.2 应用网络数据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
实施网络诗句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数据化应用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实施档案管理自动化软件,结合OA办公自动化和MIS信息管理相结合实施软件管理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3],提高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提高了档案应用、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准确程度,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我国某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这种管理措施企业人力资源分配管理的合理程度进一步提高,间接地为企业人发展创造财富。此外,网络化中云盘使用为档杆管理提供了广阔的档案储存空间,不仅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储存空间的问题,节约了档案管理的应用空间。
2.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开展档案管理网络化程度的重要基础保障。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人员的专业性。
3 档案管理网络化的优势
3.1 档案信息管理可靠性增强
档案管理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促进资源管理的重要体现,其优势其一档案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增强[4],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主要依托互联网档案自动化管理软件和虚拟空间实现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的登录需要相应账号和管理密码,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可靠性增强,避免档案资源泄露等信息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
3.2 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提高
其二,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采用网络化管理使档案管理分类采用电子档案自动分类管理,依据档案分类标准进行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能够智能化对更新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对接不当影响档案管理准确性问题。
3.3 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
其三,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网络化管理措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档案管理中解放出来,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都逐步实现网络化发展,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提高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某单位对培训人员的档案分配按照培训人员工作管理性质不同,运用电子档案管理将人员档案分发到不同管理部门,提高了单位档案收发和应用的效率性[6]。
3.4 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其四,档案管理实施网络化使档案管理科学性,规范化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量大,管理范围复杂,档案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分配形式进行档案管理,容易造成档案丢失或损坏,影响档案管理的正常进行,造成档案资源管理专业会程度较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性;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采用电子管理措施实现了档案管理,分配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 结论
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社会资源管理发展中的体现,实现资源应用,管理,分发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促进我国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直.积极实现由传统档案工作向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转变――在老档案工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J].档案学研究,2002,03:8-12.
[2]倪代川,戚颖.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案例评析――以《档案界》网站及《档案界》电子杂志为例[J].档案管理,2010,0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