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8:56: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技术创新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半导体技术研发上竞争非常激烈,日本由于建立技术研究组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现象给美国的计算机和通讯等相关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各方都在指责日本的这种行为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化,并且也在共同研究能使这种研发组合合法化的方法。直到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该法案突破了《反垄断法》对合作研究的各种限制,使研发组合这种做法合法化。在该法案颁布不久,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立法保障方面,美国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1984年颁布的《国家合作研究法案》减少了在反垄断诉讼案件中败诉企业的赔偿责任,反垄断法规定普通企业如果在反垄断诉讼案件中败诉,需要承担3倍的赔偿责任,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如果在反垄断诉讼案件中败诉,只需要承担1倍的赔偿责任。1993年,美国又修订了《国家合作研究法》,修订后的法案增加了合作生产方面的规定,允许联盟中的企业进行合作生产,并将法案名称变更为《国家合作研究和生产法案》,这就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范围从研发阶段扩展到了生产制造阶段。直到2004年,美国已登记注册了94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1984年美国颁布的第一项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保障方案到1993年对其进行修订共经历了十年,这十年的时间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与日本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相似,美国联盟的运行经费也是由成员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其中每年的运行经费的一半由国防部下辖的国际高级研究项目署支付,另一半由联盟成员企业按比例支付,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技术研发的资金限制,同时,联盟的利益和风险都是共享的,这就降低了研发的风险,并激发了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具有合理的组织机构,使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畅通自由的交流信息,在联盟内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激发了联盟成员的创新潜力。联盟的成员由政府官员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政府方面国会通过法案授权国防部长参与联盟,成员企业也会派高级技术主管参与到联盟的计划与技术预测中,另外技术人员中也有60%来自于成员企业。联盟还为成员企业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他们会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议,规定一年至少召开多少次。有效的交流沟通和良好的人际协调使联盟得以顺利地运行。美国政府不仅负责联盟的规划工作,还负责协调联盟企业之间的关系,使这些企业真正能够成为同舟共济的联盟实体。
二、国内经验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中企业的数量众多,科技水平发达,对国外相关领域发展的关注度更高,因此,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的发展比国内其他城市起步要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交流中心,是我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首都经济圈是由各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成的,主要由北京、天津两市以及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六个地级市组成的。北京的创新资源是全国最丰富和密集的地区,不管是大学还是科研机构、研究院所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首都经济圈中处于创新的主导地位,应当充分利用此优势承担起构建综合性创新中心的职责。河北的六个地级市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些地区也聚集着大量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首都经济圈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综合性创新中心,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等为专业性创新节点的区域创新布局。目前,首都经济圈充分利用其创新资源的优势,创新活动非常活跃,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自从首都经济圈提出以来,该区域的创新合作方式在不断的丰富,各地方政府也非常关注首都经济圈的跨区域创新合作,北京已经与多个周边地区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并筹划与经济圈内的其他城市共建北京科技园,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在各地区政府的支持下,企业、科研机构与研究院所、大学以及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形成了各种研发基地、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多种合作方式,并建立了跨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北京聚集着全国最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而创新资源也大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就形成了该区域的一种竞争优势。首都经济圈的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各地区进行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尤其是要充分依托首都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不断深入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结构之间的联系。这种产学研合作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企业研发之间的对接,使科研成果能够更快的推向市场。近几年来,北京周边的地区有许多城市都与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了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并创造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S126
一、前言
“蒸汽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良为典型代表,将机械动力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中,减轻了人力负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力技术革命”以新能源的开发为最主要特征,实现了电气化、自动化,将电能等新能源应用于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自计算机技术被发明应用之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短短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带动了整个工业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创新。
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其给社会所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科技技术,极大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目前,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先进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代微型处理器。总所周知,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此对处理器的技术改进是计算机技术中的重中之重。从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向着越来越小的体形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处理器已经相当小,但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微型化处理,受一些量子效应的影响与限制,目前处理器中所采用的紫外光源由于波长过短,已经不是适宜再应用在计算机处理器技术中,为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研发技术。
2、纳米技术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使得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与处理信息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大多数计算机仍然是采用电子元件作为数据信息处理的基础元件,而电子元件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较为欠缺,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纳米元件,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元件的集成度,使得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3、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将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割,使其成为长度相等的数据段,然后再每段数据的前面加上相应的信息,来对数据发送的位置进行标识,然后根据这个标识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采用逐段的方式对通信链路进行使用,使得通信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三、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预测
按照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还会在未来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在此,笔者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测,认为计算机技术会向着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改革,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
1、大力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有效的打破当前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从而发展出生物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纳米技术不受计算机集成以及处理速度这两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产生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无论它们的运算速度,还是它们的存储能力都远远超过目前的计算机。
2、改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当前计算机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是进行多任务的并行计算,这样可以利用同一台机器进行多个任务的处理。为了提升当前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应该重点发展集群性的计算机系统,强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兼容性。
3、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再加上各种软件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更是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目前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在未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软件技术会更加完善成熟,从而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提供服务。
4、多媒体性能。多媒体性能的开拓与进展把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转换器诸多互联网需要的设施的技术明显提高,其中包含有用户端、内存、图形片诸多硬件性能。互联网使用人不再像原来一样被动地接受解决信息的形态,而是更加以踊跃主动的形式来进入现在的互联网空间。除此以外还有蓝牙技能的发明运用,令多媒体通信技能无线电、数字信息、个人区域网络、无线宽带局域网等快速更新。基于新一代的互联网络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结合以前的各类多媒体工作,便可以令PC无线网络发挥得淋漓尽致,兴起互联网新时期的潮流。多媒体性能数字化是促使将来技能扩展的主要方面,数字多媒体芯片性能就会变成将来多媒体性能生命里的核心。
四、创新是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永不衰竭的源泉,那就是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下,才促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相关的产业技术不断发展,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巨大的转变。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并注重与传统产业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缔造发明许多有关计算机科技用品的假设都是因为受到社会需要而产生,但是与此同时,又受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比如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组织的规模等也会对计算机科技的缔造产生阻碍。另外,传统、专有、封闭的科技体制的文化、构造、机构产生了与计算机科技体制相似的由专有发展到开放的变化。由此可见,计算机科技的缔造基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也带动了计算机科技的缔造,是协调合作的。计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比起人们需求还要多的有效科技。
五、总结语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些,都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在软件、互联网、纳米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必将会实现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计算机技术,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导言】:随着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应顺应时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改善,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力求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要求,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1.1地基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地基施工技术是最基础的一环,也被称作桩基施工。在这一环节中,依据国家标准的《桩基施工规范》,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端承型和摩擦型。端承型桩基指的是在地基施工环节中,采用端庄侧阻力来承载垂直方向的负载。摩擦型指的是采用桩磨阻来承载垂直方向的负载。
1.2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钢结构施工技术中,一般主要的技术环节实在装载钢结构构件前,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从而做好钢结构构件吊装准备工作,运输中需要保证运输道路的通畅。建筑钢结构组件的位置时,需要精确控制提升力量,确保平衡起重机的过程中。起重机钢结构组件平台时,需要确保整洁的建设平台。
1.3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最主要环节。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原位方法,这是一个铸造方法是最常用在中国,是指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灌在建筑领域,第一次,并突出了混凝土浇注的实时性能。第二,预制法,顾名思义,指的是提前将混凝土搅拌好以备使用,这需要在事前对混凝土需求有着明确的了解,从而提前进行。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2.1在预应力技术方面的创新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预应力技术创新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预应力技术创新是指在预应力钢防护之后通过使用环绕包裹的方法对混凝土构件实施保护,通过相关设备的使用,实施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创新时,相关技术人员应首要考虑其在极限状态时的表现,然后以其负载情况为依据,进行预应力的创新设计工作,以保证土木工程的构件不会发生变形甚至产生裂缝的情况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以便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2在灌注技术方面的创新
灌注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灌注技术可以分为钻孔技术创新和完善灌注技术两个方面。由于钻孔技术在灌注施工环节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重视钻孔技术的创新工作。钻孔技术工作的具体要求表现在,需要施工人员提前做好清理工作,确保钻孔桩周边环境能够满足施工条件,再通过精准严密的测量工具,确认钻孔的位置,保证钻孔的一致性。同时施工人员还应注意做好施工前的钻孔机调试,确保钻孔工作进展顺利。一旦发生卡钻或者坍塌的状况,必须立即停止钻孔工作。并分析发生卡钻或者坍塌状况的具体原因,解决对应的深层问题,以便保证土木工程质量。而完善灌注技术方面的主要体现是,施工人员在进行灌注施工时,应不断完善灌注技术,保证在钻孔灌注泥浆时,能够及时补充孔内泥浆,达到填充充足的效果,从而保证桩基稳固。
2.3深基坑支护技术方面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发展创新深基坑支护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具体是指,技术人员在土木工程施工前,应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在地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通过灌注桩和预应力锚杆来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应充分考察施工现场周围地下管道、光缆等的埋设分布,并考察岩土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考察深基坑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为深基坑施工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在设计支护结构时,充分考虑其与深基坑施工方案的吻合度,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顺利进行。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科技化含量更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国未来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方向中,首先就是科技化方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建设单位的效率,也是一个项目,以确保质量的技术,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民用建筑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成就,例如,在早期阶段的施工准备,需要使用方法的科学成本核算项目和资金,需要使用更高级的科学测试工具检查施工环境,需要使用更好的技术来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障碍。科技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力资源的解放与施工周期的进一步控制,而且在更高效的科学体系化施工下,可以将原本存在故障的设备剔除,将存在问题的材料予以排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检测设备科学性,从而让一切问题设备和材料无处可藏。
3.2生态化趋向明显
生态发展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由于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能源,节能减排是每个行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必要的方式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生态发展趋势也很重要。主要用于建筑材料的优化,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设备,包装材料,如环境保护的发展,以促进绿色工程的发展。
3.3智能化发展要求
智能化发展是当下乃至未来发展的必然,目前已经存在一些机械领域智能化技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施工作业更加简便化。智能发展主要反映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运输的控制参数,更准确的运输材料,减少施工事故原因的开销。第二,智能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在工程设备管理,以便他们能更加统一和有效的施工设备的管理,高智商的基础上首次发现,施工设备故障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由于土木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创新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及工作人员,应重视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也称为企业孵化器,可以为新企业的成长提供巨大的助力,并且创造更多工作机会,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孵化器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发展形式,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任务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建设起来,企业孵化工作逐步发展。当前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与以前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年轻科技企业的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体系逐渐完善,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例如专利申请、广告宣传以及法律咨询等,逐渐实现技术、管理以及融资全方面的服务。
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战略选择影响因素
战略选择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更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发展战略的选择。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决策,而是包含企业一系列决策的开始和前提条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该在与企业发展趋势以及内外部环境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确定。
(一)企业孵化器发展趋势
在我国企业孵化器创建初期,基本都是由国家来进行资金支持,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更多人意识到企业孵化器所具有的功能,进而出现投资多元化。现在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逐渐发展为孵化集团、孵化联盟等多种组织形式。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主要可以体现在服务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等多个方面。很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逐渐横向发展,例如“预孵化”。“预孵化”的实施主要中心发现存在潜力的种子,对其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服务,在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管理专业化主要指企业孵化器在技术服务方面实现现代化管理,例如对质量进行监控,就必须要获得国家ISO9001等质量体系的认证。
(二)内外部发展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是企业孵化器的增多使其集中性下降。在发展初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是由国家投资来建设的,现在逐渐实现企业、风险投资部门等多样化投资,更多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建设,增加了孵化器之间的竞争。其次是国家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孵化器单位实行税务减免,房租降低等资金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发展成本,加速了孵化器的发展。最后在孵化器成功毕业的科技企业就是衡量其优秀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孵化器得到技术、资金以及管理方面的服务,并得到相应的成长。在确定企业的效益达到毕业标准后就可以离开孵化器到科技园或者是开发区等地进行征地建厂。这就要求在孵化器在选择服务对象时要加强“种子企业”的选择。
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战略措施
(一)拓展资金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影响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选择发展战略措施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为向孵化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建立天使投资,二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天使投资主要是个人对孵化企业进行投资,承担发展过程中的高风险以及成功后的高利润。加强天使投资的力度,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一次性前期投资,为其铺平发展的道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主要是为孵化企业争取到更多信贷资金,实施的方式就是先将部分资金作为种子使用存入银行,然后银行会借贷给企业一定倍数的资金,其中存在的风险由银行和中心共同来承担,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几率。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就是要对中心已有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保证用已有的资金为更多的企业提供需要的服务。
(二)优化服务内容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存在就是为新兴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保证其可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在确定中心发展战略措施的同时必须要对服务内容进行优化。首先,中心应该借助自身所存的优势,为孵化企业科技项目提供国家专利申报的服务,并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补助等。另外,中心还要向部分孵化企业提供小额资金的全方位服务,保证企业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中心还应为企业引进各种高新技术,为企业的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助力。服务内容的优化可以更好的带动孵化企业发展,进而可以使企业更早的毕业,可以更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提升。
(三)加强创业咨询管理
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孵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解答和指导。因此,中心应该加强对专业咨询的管理。针对这一点中心可以外聘专家坐镇,通过辅助交流以及企业活动等方式来拉近专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企业了解更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降低发展风险,提高成功效率。同时,中心还应该加强对中心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创业服务的要领,可以为孵化企业提供更加前面、体贴、适合的服务。
四、结语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必须严格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才能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管理以及融资等多方面服务的同时,降低发展风险,保证企业顺利毕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实现科技型林业,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林业实现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培养新型林业品种,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付景玉 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吉兴林场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2014(10).
中图分类号:TE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在不断地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布局和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在新的环境中,我国油气储运在未来会进一步提升发展方式的转变速度,注重集约式经营,注重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推动发展的重要性。
一、油气储运工程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背景
油气储运是油、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油气储运是连接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石油销售每个环节的纽带,包含油气的大范围运输、每个枢纽之间的装卸和储存、炼油厂的油气储运、配气站的营销等。管道运输起源于十六世纪时期我国古代自流井熬盐工人采用竹木管运输天然气,采用天然气熬盐的时代,但是油气储运事业真正开始是十九世纪初,美国采用大量的金属管道输送天然气、石油以及石油产品时开始的。现在社会每个领域都在迅速的发展,最突出的是能源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油气储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上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的油气储运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家的领导下,大力推动油气储运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稳步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油气储运的稳定发展与科技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工业自动化方面也在快速的提高,先进的电子信息设备在石油工业里得到了普及运用。近些年来我国建设的以西气东输管道和西部管道作为代表的长距离输油管道,反映了我国在天然气、石油、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等项目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油气储运的管理技术和设计技术、运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也趋于成熟。储运设备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改善储运条件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储运质量的保障,定期检修设备,对主要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加强设备防腐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油气储运快速发展中,人们对油气的运输方法、保存以及输送管道理论做了探究,对油气储运工业进行创新研究不断加深。此外,我国的海洋油气储运工业,在经历对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到掌握创新的过程,海底储运设施的建设和设计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拥有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我国油气储运工业的发展。
三、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中不仅可以提升储运效率,还能节省燃料。在油气储运中自动化技术优化了输油参数,还能不断地提高储运效率。使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把储运参数进一步优化,可以提高储运效率,通过这两种技术,对管线进行实时监控,对末端和首段的压力采集,借助粘度、温度和流量等参数,经过双向微波把这些信息数据传送到控制室,对参数程序进一步优化和编写。这两种技术能收集到相关的信息,实现优化,调节温度改变流量。
四、管道的创新为油气储运提供安全保障
现阶段我国在油气运输上基本上采用的还是直缝电阻焊钢管、碳素钢无缝钢管和螺旋焊缝钢管的管材,多数属于金属管道,油气等介质和金属管道接触时,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对管道造成腐蚀。油气的成分包含各种烃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因为在运输的过程中是在加压和加热的条件下工作,加大了发生事故的概率,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输气输油管道再投入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的,其过程主要为为分段通球扫线、干燥、测径、试压(采用水试压时需要干燥,用气试压一般可不用干燥,微量的水可以在管道投产后的运行阶段被天然气慢慢带出,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满足生产需要。)、全线通球扫线、置换投气几个阶段。
由于用水试压相对比较安全,输油管道可以首选用水试压,但对于输气管道,考虑到日后的生产运行,水试压会留下极大的后患。由于目前在管材、制管、焊接等方面水平的提高,环焊缝采用100% X射线无损检测,管道试压安全性大大提高,可以尽可能考虑气试压。但要针对本管道进行充分试验研究,确保有充分的试验及理论计算根据。考虑到气试压时裂纹扩展与止裂过程与水试压有很大不同,气试压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设置安全隔离带。试压时采用分级升压方法,且在每一级压力下保持一定的稳压时间。
天然气管道内含水不仅会引发管道内壁和附属设备腐蚀,使所输产品受到污染,而且更严重的是天然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还会和水结合形成水合物。水合物是一种貌似冰雪的白色笼形化合物,由液态水和烃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这种晶状物质可使管道的截面积变小,摩阻增加而引起输送效率下降。如果水合物大量形成,还可能造成管道堵塞而引发事故。特别是阀门、仪表管路系统等处更容易因水合物的形成而失灵。这将导致管道运行效率下降、运营成本增加,甚至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严重的危害。
避免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管道水压试验结束后立即进行除水干燥,以彻底除去管道中的游离水及绝大部分水蒸气。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主要有真空干燥法、干空气(或氮气等)吹扫干燥法、甲醇(或乙二醇等)扫线干燥法三类。三类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油气储运管道经受这个方面的考验,还有在管道架设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测压、去水、干燥等多种工艺过程,需要大量时间,所以,除了对管道的质量创新以外,还要对这些工艺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供安全保障。
五、我国未来储运技术的创新方向和发展方向
现在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油气储运这方面的技术存在着不足,还需要解决很多难题,增强科技研发,例如对高强钢和高压输送的研发和运用,气体监控、管道的防腐技术、加油站的改造技术、汽油以及其他的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器具的防爆、减少原油损耗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应用。现阶段,我国在技术创新这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关注国际上储运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现阶段应用的储运技术。在市场环境顺利的情况下快速扩张,在恶化的条件下面调整经营模式,创立新的储运方式,完善有关法规,加大力度整合,增强生产安全意识,注重基础建设,进行学习和总结经验加快我国油气储运工业的发展步伐,准确的了解储运技术的科学发展方向,紧随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我国油气储运发展的规律,借鉴正确的经验,保证我国油气产业的稳定、可靠、快捷的发展。
总结:
在我国现代化前进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还处于增长的状态,储运工程中也需要低成本、高效、安全的新技术,给我国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充分的利用目前的技术,提升研发的能力,做到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 马立平, 李允. 基于GIS的油气储运生产系统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S6)
[2] 付玉章.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 2010,(24)
对教学创新点的探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项持续的重要课题,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学生的创造力转化为实用的设计。学生创造力的来源不仅在于本专业知识的获得,还取决于专业之外的视野的大小。因此,任何学科的教育不是孤立的,艺术设计教育同样不能将自身与其他各学科割裂开来。
一、跨学科研究
创新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焦点,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体现,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成为制约经济、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当今数字、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各种复杂问题不断涌现,凭借单一学科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决,需要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整体性。同时,随着专业知识向着更深层次的发展。因此,跨专业、跨学科、跨系统协同联动,互融性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已成为现代学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的创新不同于单纯的艺术创作,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心血来潮式的想象,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是有价值的。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脱胎于传统的美术教育,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而艺术设计不只是一种表面形式,还必须与实用的需要、功能的需要相统一。因此,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亟需拓宽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是目前制约中国高校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设计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多元化学科知识的涉猎,设计实践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形式,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高校所开设的通识类课程也只是针对兴趣的浅显概述,较短的课时无法在某个领域内深入展开,并不能使学生有效地得到综合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美、英等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应积极学习美、英、德、日等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和模式。例如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教学研究模式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该所主要负责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动态交流、研究与教学,研究方向以应用领域为主。其人员构成覆盖了工程学院、计算机数学学院、社会人文学院、自然管理学院等14个不同的专业(系),包括40名不同专业方向的兼职教授、25名各专业兼职教师、10名专职研究人员、45名职业培训教师以及170名研究生。在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与交流,“系统工程研究所”能够不断获得对各类知识与技术加以综合、重组的创意,成果涉及生物系统、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社会人文等方面。“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教学研究模式在多重知识和技术交汇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创新设计,并带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演进,实现学校科研与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建立“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
艺术设计是建立在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在创意设计过程中体现着学科的交叉和知识的相互渗透性,具有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特征。因此,参照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系统工程研究所”跨学科研究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是推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可行策略。借助“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搭建起的综合平台,实现艺术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和教学,把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技术、知识、方法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研发学习系统,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智慧的设计人才,完善人才利用和培养机制。例如,无障碍功能性产品的设计,即是由多个相关学科进行跨专业合作的成果,涉及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各专业师生发挥本专业特长,完成相关环节,将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融会贯通,进而在交叉碰撞的过程产生创意灵感,迸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共同研究开发出专为身体不便者、有障碍者和年老者使用的各种功能性产品,包括家居、服装、鞋类以及生活日用品等。在校级层面,还可以与材料学院、机电学院、软件学院或计算机学院等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将新型材料与智能技术融入到无障碍功能性产品设计中。在形式与功能两个方面推陈出新,更符合消费者心理与生理的需求,使功能科学与形式艺术完美统一。“艺术设计创新工程研究所”跨学科领域合作研究和教学的模式,不但能够拓宽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实践领域,也可以为教学研究创新搭建一个宽阔而稳固的平台。而且改革了目前教学与企业结合的实践教学单一性形式,打破了单一专业的校企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的局限性。跨学科教学创新研究将成为构建研究型大学和促进教育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助推器。
三、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与行业组织合作
正是深谙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跨学科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培养,他们认为这对国家的经济、科技的竞争力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美国各大学在教育教学研究上有着共同的特点:注重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马里兰州立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研究运作模式:所有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各尽所能、互通交流。研究项目由40名教授依据专业所长主持各自负责的子课题,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设计也会经常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他们专注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优势整合和观念更新,在教学上注重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作为负责职业培训的45名教师,担任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任务。其目标准确、针对性强、执行快捷以及高效研究成果显著。学生的任务是参与科研及公司合作,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同时,“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各行业专家(多为知名企业董事会成员)集合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与“系统工程研究所”保持紧密联系,提供研究信息,商讨确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评价各专业创意灵感的聚集、交叉形成的创新点的市场化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研发战略,与科研和教育形成积极的互动,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这种与行业组织合作的模式同样适用于艺术设计的教学和科研。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服装设计行业协会拥有一定的权限和特定的职能,是沟通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桥梁。服装设计行业协会具有双重赋权,其与政府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并能为服装设计教学研究搭建优质的推广交流平台和与商业市场对接的平台。一方面,行业协会每年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艺术设计论坛、国际博览会、时尚潮流展示等活动,重视设计院校的参与和介入,并关注设计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另一方面,行业能够提供各种综合性的艺术设计研究课题与项目。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任务,不但可以获得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而且能够在跨学科的合作项目中,接触到丰富的创意灵感。此外,行业协会对学校的教育研究的创新成果能够起到协助、支持和宣传的作用,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力。因此,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与行业组织紧密合作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四、结语
目前,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世界时尚潮流文化设计的交流非常重视,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创新发展。此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借助于非政府机构的行业组织双重赋权的职能与相关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与企业进行渗透性的研发合作,为教学创新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研发资源,以加快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步伐。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与工程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实践和跨学科研究。艺术设计创新依赖于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拓展与革新,需要借助于超越知识之上的智慧来完成。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智慧的养成才是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
面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以期探求新能源汽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析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组合起来的新型汽车,目前种类很多,有内燃机和蓄电池混合的,有内燃机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有内燃机和液压节能器混合的,有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还有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的等等。混合动力汽车具有以下优点:汽车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可以根据平均需要来设置,在一般负荷下,汽车处于低油耗、低污染的状态,当负荷增加,需要提高内燃机功率时,可以由电池来补充,当负荷减少时,内燃机多余的功率又可以给电池充电,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行程可以和普通汽车一样;电池可以有效储蓄制动、减速时节省的能量;慢速行驶时,可以关闭内燃机,由电池进行驱动,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内燃机可以有效满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设施的需要;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等现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如果长距离高速行驶并不能节省用油。
1.2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采用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构成。纯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它更加适用于在城市的慢速行驶;在停止时不发生电量消耗,制动时电机可以化身发电机,对制动减速时的能量进行再次利用;能够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所需要的电力可以由其他能源进行转化;结构简单,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小。但是蓄电池的容量有限,而且一般价格比较贵,此外还需要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基础设施,系统庞大,耗资多。
1.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通过氢气或甲醇等燃料与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利用电机驱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类型。燃料电池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很少,甚至是零排放;燃油效率高,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减少了因机油泄漏引发的水污染;运行平稳,不会产生噪声。但是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发展。
1.4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污染物排放比较低,现已成功应用于汽油机。它的成分比较单一,有较高的纯度,与空气能够进行完全燃烧,一氧化碳和微粒的排放比较少,在温度较低时,发动机的启动性和运转性能比较高。但是与液体燃料相比,不太容易运输,发动机的性能也比较低。
1.5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利用氢燃料与空气进行反应,产生水排放出来,因此,它真正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汽车类型。但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比较高,氢燃料不易存储和运输,最为重要的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使用天然气,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氢动力汽车的优势就无法显现了。
1.6 醇类动力汽车
由于醇类燃料自身含氧,因此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较低,几乎不存在碳烟的排放。但是甲醇毒性比较大,对人体危害大,而且对物体有腐蚀作用,这些都限制了甲醇在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1.7 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做要包括从农作物或者动物脂肪中提取的物质,它能够加快燃烧速度,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但是一些物质可能会腐蚀发动机。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我国现阶段研究的新能源汽车究竟发展哪种形式还要依据我国国情,必须符合我国汽车长期发展特点,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能源汽车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城市特点而不同。
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主要表现在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上,这是我国汽车制造的一个关键难题,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仍然没有突破这方面的技术。而新能源汽车制造是一个新兴领域,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而摆脱尾随发达国家的状态,抓住机遇,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变为我国汽车企业取得全球先进水平的一个绝好契机,实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成本较高。根据市场调查和研究,纯电动汽车在城市内将来会获得一定的市场,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汽车维护成本高。纯电动汽车要想得到较早的上市和推广,电池制造技术是关键。
日益加重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很广阔。
3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
3.1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结构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发展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相比之下,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反省并解决。首先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身角度来讲就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之间创新管理上存在问题。新能源汽车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当今时代下,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产业化的发展最终是通过市场化来决定的。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依靠政府颁发相关的扶持制度得以发展,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的科技研发投资政策为主,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技术自主创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惰性思想,国家的扶持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不断引进国外技术。但是,我国必须要明确国外在传播先进技术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保留的,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全盘售出或者许可给中国汽车企业使用,我国引进来的技术都是表层的,没有深入。所以,技术创新的目标还得靠我国自主研发实现,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应重视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3.2 解决现有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铺平道路
从我国颁发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开始萌芽发展起来,在发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尤其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依然存在问题。我国在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燃料电池寿命太短、可替代新能源来源匮乏等问题,还不被大众所认可。因此,积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突破其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的瓶颈,还需要汽车厂商去创新、解决。
3.3 汽车企业只有高投入才能加快创新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大型汽车企业在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资金上投入份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基本都未达到1%。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少之又少,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同期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占比一般可达5%左右。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与制造商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只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公司采用合理的创新管理的思想,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实力,走在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列。
1.知识和技能
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努力的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坚持性
把指定的任务作为主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和退却,敢于发表意见并坚持己见,不怕别人嘲笑和讽刺,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3.反应性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综合和推理能力,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4.对挑战的反应
乐于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敢于向不同意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老师的意见,总是批判地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5.敏捷性
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得出结果。
6.口头表达
善于正确地应用众多词汇。虽不一定善于辞令,但只要是深思熟虑的问题,总能较为妥帖、深刻地表达。
7.深刻性
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较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善于发现事物产生的深层影响;善于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
8.灵活性
能由此及彼地考虑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摆脱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用他人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9.独创性
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请教老师,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善于思考。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喜欢标新立异。
10.想象力
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幻想以至异想天开。
11.推理能力
能够把给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从整体的关系中去理解给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寻求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控制排除各种变量。有初步的类比、联想、迁移能力。 转贴于 12.兴趣情绪
对各学科和活动都感兴趣,自信心强,情绪稳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二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培养创造性思维氛围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性人才的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足以扼杀创造性人才。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1)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大凡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3.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4.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的活动,看谁想得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以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
5.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在科学的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
关键词:技术创新 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0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4.7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我国同期GDP的增速;贸易规模也迅速提升,由1978年的世界排名第34位上升到2007年世界排名第三;同时,由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进出口调控政策效应开始显现,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然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虽比上年增长17.8%,但增长率却回落5.7个百分点,增速为“入世”以来首次低于20%,可见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影响范围是广泛的,外贸正面临着特殊时期的严峻考验。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同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具有增值率低的特点,尤其是我国加工贸易多为低技术生产环节,而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生产转移的同时,则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品牌、营销等产品高附加值部分仍留在了国内,赚取高附加值部分的利润。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占历年出口总额的比例都占一半左右,这些低附加值产品又主要出口到这次金融危机的中心地带美欧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各国居民收入减少,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自然出口萎缩,2008年8月开始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11月份开始至2009年6月出口总额总体上呈负增长(见图1),虽有专家预计在未来这种降幅有望收窄,但很明显这一负增长趋势还将继续。
高新技术产品整体效益不高且附加值率低。目前,外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其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超过50%,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但它还不是世界高新技术知识生产和应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这种结构性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量上不断提高,可其整体效益和产品附加值却没有多大的起色。因此,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长速度放缓现象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大批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出口型企业经营困难、倒闭,仅2008年上半年破产倒闭或已陷入困境的外贸企业全国有约6.7万家,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中国主要从事简单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尤其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在这些经营困难的企业中,相当部分都是从事简单、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
经常遭遇贸易摩擦。我国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不断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或国外不断变化、日趋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感受到知识产权纠纷带来的压力。WTO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39%,同期新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也比2007年增加了6%,而我国仍然是其它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对象, 2008年上半年发起的新的反倾销调查有85项,其中37项是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约占总体数量的43%。另外,在技术贸易领域,更多的国家设置了超严格的标准,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国出口产品所面临的贸易环境更加复杂。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这种以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商品在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我们可以预见,这种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式,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在未来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必然后劲不足。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我国提升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
(一)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额的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9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总出口比重只有5.9%;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5达到20.8%;2008年达到了29.4%。可见,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正在逐渐地优化。
有效减少贸易摩擦。我国频繁地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特保等调查,动辄被调查国课以高关税或限以配额或限制出口速度,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上的通用标准而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频度,尤其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技术创新无疑成减少外贸摩擦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反之,竞争力就越弱。如图2显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0年开始一直呈现逐年递增势头。虽然如此,但这还不足以说明我国出口产品与世界贸易强国的产品具有同等竞争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单一的依靠价格的优势已经很难保证商品的竞争力,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可以使商品更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从而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对外贸易可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
“干中学”效应。在出口过程中,国外的消费者会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反馈,使出口企业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这些在进口和出口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学中称作“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效应。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之一是产品的增值链加长,即一种产品的生产可能包括几个国家的共同参与,比如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就充分的利用了“干中学”效应。最初我国的国产手机是将韩国、法国等外国手机成品直接进口,贴牌出售;直到2000年,少数国产厂商才开始引入法国WAVECOM模块,中国手机制造才开始步入半散件引进阶段;2004年下半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自中国台湾联发科技生产的MTK手机芯片,在中国大陆横空出世,为我国手机国产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后,我国手机企业一直在不断的积累、学习,来完善自己的制造工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手机出口大国,因此对外贸易是一国进行技术升级的最直接渠道。
技术外溢效应。技术进步并非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发明,在许多情况下,只是意味着学到了别人已有的先进技术,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它经济行为中自然地输出了技术,称之为技术外溢。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开始采取激励政策,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截止2007年11月底,全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了190个,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471亿美元,全球500强已有近490家在内地设立了企业和机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超过1160项。无论外国企业怎样对技术保密,但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增加销量,企业必须演示和说明其新产品特点、功能、使用方法等,这样就使我国企业有机会得到新产品的相关信息,再通过技术外溢进行学习、模仿和创新,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开发相似产品。
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政府的宏观策略
加大投入,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现代技术创新不再是偶然的发明和发现,而是在保证高投入条件下有意识的、系统的工作。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强度是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阶段的上升而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产出和其研发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增加对企业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术开发的专项资金支持,尤其要激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以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
健全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环境。我国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在法律上,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财税政策上,积极营造刺激创新的环境,充分重视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政策上,要改善市场环境,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鼓励外商风险投资来华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政府间的对话,减少贸易摩擦。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频繁的贸易摩擦给我国外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影响。从目前的贸易格局来看,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先进技术,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场,已严重影响我国商品的出口,如何利用自身的实力来与他国进行协商,是我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行业协会的中观策略
加强创新意识,为企业搭建学习平台。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技术创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针对于此,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有计划的组织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对重点产品出口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开发,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具规模和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充分发挥作用,制定行业标准,为企业维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国的不少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让受影响较小的我国企业吃了不少亏。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企业没有标准,而标准制定企业却可以在行业内自由发挥。对此,行业协会就要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联合企业制定出行业标准,以此来为自身维权。
(三)企业自身的微观策略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深化“产学研”联合。目前,我国还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集应用性研究和基础研究于一体的大型企业,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快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对手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应积极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联合开展创新活动,联合申报科技项目。可以通过为高等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方式,吸引高校与其合作。
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创新提供保障。企业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从而变就业压力为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自己服务,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外的“金领人才”失业,正是我国企业“人才抄底”的好时机,应适时招聘这些人才,一方面可以利用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为企业的进一步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技术创新在我国虽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就其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来讲,其影响已经相当突出。在笔者看来,我国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适度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且应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从根本上对技术创新予以保障。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将大幅提高,中国也将从现在的贸易大国逐步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李玉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辨析[J]. 中国国情国力,2005(6)
2.胡俊文.国际贸易[M].清华大学出版杜,2006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贸易量的增长,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技术发展滞后,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无法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新技术对于对外贸易的推动影响,从而得出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技术;国际贸易;策略;影响
一、技术创新对于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
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如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多样化和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力的国际化影响国际分工,最终改善本国产业结构。又如农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不但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的工厂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大机器生产,农业的发展由于诸多新的技术的注入而发生很大的改变,如合成化学工业的兴起以及植物生理学的发展。通过农业革命与农牧业生产量的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在国家粮食自给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国际市场上的输出量也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输入剩余产品。借助于合成材料工业,发达国家在许多原材料领域内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合成纤维工业、塑料工业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原料依赖性进一步降低,许多初级产品的生产逐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转移。
(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
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相对价格和产品的品质。相对价格一般是指价格低于贸易对手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要素禀赋与使用效率共同决定了相对价格,并且宏观汇率也会有所影响。而产品的品质则是其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在消费者需求满足上所能形成的竞争优势。相对产品优势与产品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价格和产品的优势对一国出口竞争能力的形成具有互补性。如果两个国家的产品质量相近,价格水平较低的国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如果两个国家的相对价格水平类似,具有较高产品质量的国家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此,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原有产品品质并开发差别化产品来提高产品出口竞争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效益水平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商人的移动并达成协议的方式是传统国际贸易,但是对于货物运输途中的状况难以有效的了解,对于国际贸易的难度与风险是很大的提高,此后经历了通讯革命,各种新的设备不断涌现,人民借助电话、电报等工具,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远在万里之外也能达成交易,并随时可以知道货物的流转状况,从而形成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和国际贸易的效率与效益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充分体现在了电子商务方面,即网上交易额的迅猛增长,导致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的电子化与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 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与效益。
二、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尽快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体系
进行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因此,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贸易能够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体系的生产,以此通过技术的创新促进贸易。为此,对于要提高和加强外贸企业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建立大型企业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然后再对其进行完善。企业要增强自己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建设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同时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也要加大,并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所特有的,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转移和复制和模仿的能力。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
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便宜是我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一个很大优势。这直接表现为我国加工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一度迅速上升。这种现状使许多企业在技术发展的路径上只青睐于技术引进,而认为自己组织力量搞开发,花钱多,还费事。结果导致企业开始“变懒”,自主创新意识变得淡薄,只满足于简单的工艺模仿和来料加工。尽管这种做法在短期内能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但对于长远发展却非常不利。“科技兴贸”,是我国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提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改革体制与机制才是关键。鼓励与支持能力建设,优化环境,培养创新性社会氛围。自主创新对于全社会不仅是构件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并且是国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存活的关键举措。
(三)实施促进技术创新的人才战略
作为自主创新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无数的例子显示出,高端人才或尖子人才对于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对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创新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特别是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较强,转化与应用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要大力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各类人才,就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并切实落实自主创新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性问题。
三、结论及启示
我国外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外贸易理论的指导来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于外贸国际竞争力有着显著地提高效果。而技术因素是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只有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优化国际竞争力。此外,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应当以国际贸易理论为依据。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技术因素而总结出来的,我国为了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提高外贸的国际能力,应当以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国外的技术外溢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这需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并把引资的重点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方式上来, 从而通过“干中学”,利用技术、知识的“外溢效应”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要如何突破,其重点在于自主技术创新。技术外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国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没有根本性转变技术落后的局面,自主创新仍然是我国实现技术层面飞跃的关键。只有自主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质的转变,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4-0014-08
一、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核心在于以构建创新型国家为战略目标,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考虑到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和“火炬”计划,大大增强了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国务院于2006年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指出为了“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科技投入、税收支持、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予以配合。由此可见,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着力改革银行体制,推动资本市场创新,扩大保险市场规模。但值得指出的是,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①,厘清这三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省级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特性,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在综合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方面的基础上,结合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全面深入地剖析中国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现状,以期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为提高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效率,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其实现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制度环境、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国际贸易等。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金融体系主要通过动员储蓄、配置资源、提供清算支付、风险管理、提供信息以及监督激励等功能来推动技术创新。熊彼特(Schumpeter,1934)强调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指出银行通过甄别把资金提供给最具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希克斯(Hicks,1969)指出,金融体系通过把流动性金融证券转化为长期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长期资本,进而使技术创新成为可能。库利和史密斯(Cooley和Smith,1991)认为,金融市场通过建立各种建议制度,使得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的专业化、技术创新和在干中学习,他们关于金融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观点得到了格罗斯曼和埃尔普曼(Grossman和Helpman,1991)、阿吉翁和豪伊特(Aghion和Howitt,1992)、格林伍德和史密斯(Greenwood和Smith,1997)的支持。圣保罗(Saint-Paul,1992)认为,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分散和对冲服务,消减了风险厌恶型的行为人对低投资灵活性的顾虑,进而促使他们选择具有高生产率的新技术进行生产。格林伍德和约万诺维奇(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指出,金融体系可以筛选出最具潜力的企业经理,从而有效引导资本配置。进一步地,金和莱文(King和Levine,1993)从监督公司管理者并形成公司治理这一金融功能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上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指出金融机构对企业家所进行的风险性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并提供资金,因此,金融机构对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富恩特和马丁(Fuente和Martin,1996)的研究并没有侧重于对企业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事前评估从而避免逆向选择,而是侧重于对企业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事中或事后监督从而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拉扬和津加莱斯(Rajan和Zinganles,1998)认为,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减少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障碍,更加依赖外部融资的企业在金融发展中尤其受益,经济因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而提高了增长率。此外,伊顿和科图姆(Eaton和Kortum,1996)指出,国际技术外溢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国际技术外溢程度取决于东道国本身的技术吸收能力,而金融发展又是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赫米斯和兰辛克(Hermes和Lensink,2003)、阿尔法罗(Alfaro,2004)等都认为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是影响其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韩廷春(2001)指出,与金融发展相比,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才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关键因素,但是他并没有对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孙伍琴(2004)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刘凤朝和沈能(2007)采用Geweke分解检验及协整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与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中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金融规模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同时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叶耀明和王胜(2007)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得出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对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王莉(2008)基于信息、风险以及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比较了两种金融结构促进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创新活动的差异,同时指出银行和市场在支持创新方面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差异,一国的创新和经济增长需要更加多元化的金融结构和更高的金融总体发展水平。姚耀军(2010)基于新熊彼特增长模型,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钱水土和周永涛(2010)采用2000―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在跨过某一分界点之后,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系数值迅速提高;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时,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系数变化曲线呈现斜向上的“W”型,但从整体来看,研发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关于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国内外许多文献均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迄今为止,鲜有文献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进行研究。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性以及经济增长中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本文利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综合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个主要渠道,兼顾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以中国省级数据作为样本,对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从而为中国未来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和政策思路。
三、空间计量方法与实证模型
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转移、技术扩散以及资金流动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变量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但是,传统的面板计量模型却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中包含的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如果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直接运用传统的面板计量模型,把不同的经济体当作互相独立的个体,而忽略了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则会产生建模失误以及有偏估计等问题(吴玉鸣,2006;安瑟兰,2009)。鉴于此,本文根据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尝试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进行研究。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一般思路是:利用空间统计分析Moran I指数法检验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如果存在空间依赖性,则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空间计量估计和检验;如果不存在空间依赖性,则建立传统的面板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目前,我们一般采用莫兰(Moran,1950)提出的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 I来判断各地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Moran I的定义是:
[Moran I=i=1nj=1nWij(Yij-Y)S2i=1nj=1nWij] (1)
式中,[S2=1ni=1n(Yi-Y)];[Y=1ni=1nYi];[Yij]表示第[i]个地区的第[j]次观测值;[n]表示地区总数;[Wij]表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值矩阵,意味着其中任意元素使用邻接标准或距离标准,旨在定义空间对象相互邻接关系。本文根据相邻距离设定权值即:
[Wij=1,区域i和区域j相邻0,区域i和区域j不相邻 i,j=1,2,???,N,i≠j] (2)
根据数据的分布,计算状态分布Moran I的期望值为:
[En(I)=-1n-1]
[VaRn(I)=n2w1+nw2+3w20w20(n2-1)-E2n(I)] (3)
式中,[w0=i=1nj=1nwij];[w1=12i=1nj=1n(wij+wji)2];
[w2=i=1n(wi.+w.j)2],[wi.]与[w.j]分别为空间权值矩阵的[i]行与[j]列之和。
根据公式(4)可以检验出[n]个地区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
[Z(d)=Moran I-E(I)VaR(I)] (4)
如果Moran I正态统计量[Z(d)]值都大于正态分布函数95%(99%)置信水平的临界值1.65(1.96),那么意味着该指标的统计观测值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即空间依赖性)。更进一步地,在二维平面上,绘制空间相关系数Moran I指数的散点图,可以把各个区域的这个指标分为四个象限的集群模式,用来清晰地识别出一个区域与其邻近区域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一象限是“高―高”组合,意味着该指标高统计值的区域被同是高统计值的区域包围;第二象限是“低―高”组合,意味着该指标低统计值的区域被高统计值的区域包围;第三象限是“低―低”组合,意味着该指标低统计值的区域被同是低统计值的区域包围;第四象限是“高―低”组合,意味着该指标低统计值的区域被同是低统计值的区域包围。
(二)空间计量模型
本文采用了考虑空间效应的空间常系数回归模型,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SLM与SEM的主要区别在于:SLM研究因变量在各个子区域的空间相关性,考察变量在一个区域是否存在溢出效应;SEM则研究存在于误差扰动项中的空间依赖性,考察邻近区域对因变量的误差影响对于本区域观测值的影响程度。
SLM把因变量引入空间加权矩阵修正经典回归模型,其形式为:
[y=ρWy+Xβ+ε] (5)
式中,[y]表示因变量;[ρ]表示空间自回归系数;[W]表示[n×n]的空间权重矩阵;[X]表示[n×k]的外生解释变量矩阵;[Wy]表示空间滞后因变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
SEM在误差修正项中引入空间加权矩阵来修正模型,其形式为:
[y=Xβ+εε=λW+μ] (6)
式中,[β]为参数,表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λ]表示[n×1]的截面因变量的空间误差系数,用来衡量样本观测值的空间依赖性,即相邻区域的观测值[y]对本区域观测值[y]的影响方向与程度;[ε]表示随机误差项;[μ]表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向量。
(三)实证模型建立
本文所构建的实证模型如下:
[lnINVit=a0+α1lnSTPit+α2STEit+α3FDit+α4FDIit+α5HCit+εit] (7)
式中,[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INVit]表示技术创新水平,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STPit]表示科技活动人员数;[STEit]表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FDit]表示金融发展水平②;[FDIit]表示外商直接投资;[HCit]表示人力资本水平;[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本文根据SLM和SEM空间估计方法,分别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同时与传统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1. 空间滞后模型为:
[lnINVit=ρWlnINVit-1+a0+α1lnSTPit+α2STEit+α3FDit+α4FDIit+α5HCit+εit](8)
式中,[W]表示[n×n]的空间加权矩阵,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地理上的相邻关系;[ρ]表示反映观测值空间依赖性的系数;[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2. 空间误差模型为:
[lnINVit=a0+α1lnSTPit+α2STEit+α3FDit+α4FDIit+α5HCit+εitεit=λWεit+μit (9)]
式(9)采用了与式(8)相同的空间加权矩阵;[λ]表示反映空间依赖对误差项影响程度的系数;[μ]表示随机扰动项。此外,鉴于空间相关性的存在,采用传统的OLS方法估计空间滞后模型,不但是有偏的,而且不一致;同时采用OLS方法估计空间误差模型虽然是无偏的,但不具备有效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文使用针对空间面板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埃洛斯特,2003),同时使用对数似然函数值(Log-Likelihood)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及数据说明
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INV)是因变量。综观现有文献,尚无直接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是常用的近似指标。鉴于专利局审批专利到授权存在较长的滞后性,专利授权量不能及时反映各区域的技术创新产出,因此本文使用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
2. 金融发展。金融发展(FD)是主要的自变量,一般采用三类指标来衡量。(1)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周立(2002)选用金融市场化比率作为衡量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指标;张军等(2005)提出非国有企业的贷款规模与GDP的比值是衡量金融中介发展程度较为合适的指标;林毅夫(2006)则认为由于我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模式,因此应该用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来衡量银行业机构的优化程度;姚耀军(2009)指出私营企业与个体贷款之和占总贷款的比重可以合理地衡量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程度③。本文借鉴张军(2005)等的做法,采用非国有企业贷款与GDP的比值来衡量我国金融中介发展程度④。(2)以股票和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由于债券数据较难获得,本文选择股票总市值与GDP之比来衡量。(3)新兴的保险市场。考虑到保险市场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原始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保费收入与GDP之比来衡量。
3. 其他指标。外商直接投资(FDI)用各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与名义GDP的比值来衡量;人力资本(HC)用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来衡量⑤;科技活动人员数(STP)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STE)⑥的含义如前文所述。相关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通过对模型(7)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科技活动人员数(STP)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STE)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科技活动人员数与专利申请量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弱,故将其去掉。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二)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图1是2007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专利申请数(取对数)在地理空间上的分位图,地图上的颜色由浅到深表示估计值由小到大。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大量的创新活动发生在沿海省域,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及以四川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这表明围绕我国若干大都市的空间集群已经形成,当然还有一些中等程度的空间集群,如中部的湖北、河北和河南等地区。
依据式(1)计算可得1998―2007年各指标的Moran I值,同时根据式(4)判断变量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由表3可见,技术创新指标的Moran I值由1998年的0.3048增加到2007年的0.3367,其正态统计量Z(d)值均大于正态分布函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这说明技术创新空间随机分布的假设被拒绝,技术创新在整个样本期间具有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图2是2007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技术创新的Moran I指数散点图,该图显示了技术创新指标空间滞后INV作为横轴和W_INV作为纵轴的分布情况,其中,W_INV表示邻近值的加权平均值。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重庆等12个省市位于第一象限,属于“高―高”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的集群;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吉林、山西等6个省区位于第二象限,属于“低―高”的负空间自相关关系集群;甘肃、内蒙古、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区位于第三象限,属于“低―低”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的集群;辽宁、四川、黑龙江等3个省份位于第四象限,属于“高―低”的负空间自相关关系集群;广东同时位于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海南和陕西同时位于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其中,61.29%的省域存在正向关联,29.03%的省域偏离了全域空间自相关。技术创新指标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这种局域集群的“高―高”和“低―低”分化,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中国省域技术创新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依赖性和异质性。
(三)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7.0软件,对面板SEM模型和面板SLM模型进行估计,同时,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还对传统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由表4可见,空间固定的面板SEM模型估计结果的Log似然值优于传统面板模型以及其他各种空间面板模型的log似然值,与此同时,空间固定面板SEM模型的调整后的R2值也很大。因此,本文将选择空间固定的面板SEM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表4空间固定面板SEM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见,银行信贷的系数显著并且为正(0.697),这说明以非国有部门贷款与GDP之比来衡量的间接融资市场发展水平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票市场的系数为正(0.019)但是不显著,说明股票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值得肯定的是,保险市场的系数显著并且为正(6.654),同时其数值比较大,这说明保险市场对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大量学者研究发现,尽管非国有企业在扩大就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内银行仍然将大量的信贷资源优先分配给国有企业(林毅夫,2006)。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各个地区非国有部门增加银行信贷的支持将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技术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这一支持力度明显小于人们的预期。其次,传统理论指出股票市场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从而会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省域经济发展中,股票总市值占比与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不显著的变动关系,这与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与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背离、信息披露不充分和市场投机气氛较浓等密切相关。最后,保险市场的参数估计要明显大于银行信贷与股票市场,这与中国保险市场的兴起与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加入WTO之后,外资保险机构的引入促使国内保险业在精算技术、风险控制、产品开发以及核保核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作为风险分散的手段之一,保险产品对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合理安排风险转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空间固定面板SEM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与我国的技术创新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这说明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技术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加教育、培训和医疗等投入,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我国虽然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并且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的影响整体上显著为负,远远没有成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从理论上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不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的形成,而且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具有产业升级、就业创造等效应;但是,实际上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大相径庭。研究结果显示,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导致该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设立了技术壁垒,限制核心技术的出口;二是我国在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因此导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科研经费投入的系数显著为正,符合我们的预期。
五、结论
本文基于银行信贷、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三个角度,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1998―2007年间我国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空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技术创新展示出显著的局域集群“高―高”和“低―低”分化,具体表现为局域高值的沿海集群地区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而局域低值的西部集群地区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2)由于变量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性,传统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是有偏且不一致的,使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可以获得更加稳健的结论。(3)空间固定面板SEM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以非国有部门贷款与GDP之比来衡量的间接融资市场发展水平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票市场前面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保险市场前面的系数显著为正且数值较大;科研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水平也是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FDI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认为,为了构建与中国技术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间接融资(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仍然是企业技术创新外源融资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必须通过对外和对内开放,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把握银行追求利润及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技术创新的高风险,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技术给予资金支持,促使高风险转化为高收益。(2)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金融供给仍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所以必须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大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例如,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并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政策法律体系;构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参与科技研发等等,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3)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科研的投入是技术创新的真正源泉,应该大力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建立多层次的兼容支持体系,逐步形成一个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涵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创业投资以及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而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注:
① 艾伦(Allen,1993)、莫克和中村(Morck和Nakamura,1999)、布特和撒克(Boot和Thakor,1997)等认为,市场导向的资本市场相比银行中介导向的金融体系来说更适合高创新、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更适合传统型的低风险投资项目。
②金融发展指标(FD)由三大类指标衡量:银行信贷(BAN)、股票市场(SEC)、保险市场(INS),详见下文。
③国内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GDP、或金融机构贷款/GDP,但由于中国银行部门存在政策导向的贷款和大量的不良资产(张军、金煜,2005),且实际中我国政府把银行信贷作为一种降低省际经济发展差距的工具,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省份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姚耀军,2010),用该指标进行实证的结果大多为负,造成的假象是我国金融中介好像根本没有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该指标并不能真实地衡量我国金融中介发展水平。
④这里我们假定全部信贷只分配给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部门,并进一步假定各省分配到国有企业的贷款与该省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正比,则非国有部门贷款为总贷款余额× (1-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⑤即设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居民平均年数分别为0、6、9、12和16年,然后再计算加权平均值。
⑥其中STE历年数据都以1998年为不变价格进行折算。
参考文献:
[1]King R G, R Levine.1993.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513-542.
[2]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Models [M].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Elhorst, J.P.2003. 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 f Spatial Pane l Data Models.[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6(3): 244 - 267.
[4]Lesage,J.P.199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atial Econometrics. http: spatial .
[5]Moran, P.A.P.1950. Notes on Continuous Stochastic Phenomena. [J]. Biometrika, 37(17): 445 - 462.
[6]Greenwood, J. and Jovanovic,B.,1990,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2):1076-1107.
[7]Saint-Paul,G.1992,Technological Choice,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6(3):763-781.
[8]周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 [J].清华大学学报,2002,(2).
[9]林毅夫. 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1).
[10]韩廷春,龙源.投融资机制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7,(4).
[11]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 [J].经济研究,2005,(11).
[12]刘凤朝,沈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的Geweke因果分解检验及协整分析[J].管理评论,2007,(11).
[13]吴玉鸣.中国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孙伍琴,朱顺林.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的效率研究――基于Malmuquist指数的分析[J].统计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