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29 08:56: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

篇1

[DOI]10.13939/ki.zgsc.2016.24.102

1 研究背景

自2005年汇改后我国汇率变动更加富有弹性,人民币总体呈升值趋势,近两年来,人民银行又上调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频繁,双向波动趋于常态化。多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已习惯固定汇率制度,在复杂化的汇率波动下,汇率风险控制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2 浦发银行外汇经营现状

浦发银行的全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的主要外汇业务有外汇存、贷款、汇款、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等。2014年公司累计完成离岸、在岸国际结算量3978.19亿美元,比2013年增加34.52%。外汇交易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自营交易的总交易量约5892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中,浦发硅谷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16亿美元,营业收入660万美元,净利润64.5万美元;存款余额为14609万美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1%;贷款余额达到9553万美元,较去年年底增长17%。2015年浦银国际在香港正式开业,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1806.71万港元,实现净利润357.78万港元。由此可见,浦发银行的外汇业务呈上升趋势,并且由以前为主要以美元为主的外汇业务储备向美元为主港元为辅转变,因此面临的外汇风险也不断增加。

据浦发银行2014―2015年上半年的报表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在外汇业务增长的同时,2013年汇兑损益为767万元,而2014年由于汇率波动汇兑损益为-57万元,2015年上半年由于不适应市场汇率的波动,汇兑损失达-466万元。可以看出,在市场汇率波动的强烈的情况下,浦发银行并未能及时控制好风险,伴随而来的是损益的大幅波动。因此对于浦发银行来讲,必须及时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的前提和核心就是汇率风险的度量分析及评估。

3 浦发银行汇率风险度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浦发银行汇率风险度量现状

浦发银行的外币业务主要以美元为主,港币为辅,其他外币占比约只占到0.5%,其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主要为风险敞口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风险敞口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净汇总敞口(NAP计量方法)、总汇总敞口(GAP计量方法)、汇总短敞口(BAP计量方法)。由于浦发银行的外汇主要种类只有美元和港币,因此只是简单地对单一货币进行敞口计算,银行根据计算所得的外汇风险敞口来对外汇交易种类、交易权限、交易金额以及止损金额等加以限定和控制。表1是以2014年浦发银行的外汇数据进行的风险敞口计算。

敏感性分析是对汇率风险的线性度量,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因子的变化对外汇证券组合的收益或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浦发银行利用敏感性分析衡量汇率变化对本集团净利润的可能影响,表2是2013年和2014年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汇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

以上敏感性分析是基于资产和负债具有静态的汇率风险结构,计算了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外币对人民币的合理可能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有关的分析基于以下假设:一是各种汇率敏感度是指各币种对人民币于报告日当天收盘(中间价)汇率绝对值波动1%造成的汇兑损益;二是其他外币汇率变动是指其他外币对人民币汇率同时同向波动;三是计算外汇敞口时,包含了即期外汇敞口和远期外汇敞口。

3.2 浦发银行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表1可以看出,外汇风险敞口分析计算简单且便于理解,可以直接看出外汇储备的头寸短寸,以便直接对外汇交易进行控制,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敞口分析忽视了币种之间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解释由各种汇率波动的相关性引起的汇率风险;其次,风险敞口模型是一种静态模型,对于外部市场汇率、银行内部负债结构以及汇率变动与银行股价的关系并没有考虑到;最后,用此分析方法时,要求商业银行具备较高的汇率预测能力,必须很准确地判断汇率变动趋势和汇率变动拐点。否则,很可能会因为敞口和时间选择不当而引起更大的损失。由表2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直接看出,汇率每变动1%,银行的利润随之变化多少,但这种分析也是基于资产和负债具有静态的汇率风险结构,利用敏感性分析只是简单设定了交易权限和交易额度,没有一套对外汇风险资产进行风险评估的系统,所得的交易限制额是亏损的最大额,没有考虑到外汇风险的不恒定性。

4 浦发银行引进VaR的可行性

度量风险的方法除了浦发银行应用的风险敞口法、敏感性分析法,还包括情景模拟法、压力测试法、VaR等,其中VaR模型已经成为度量风险的主流方法。

4.1 VaR简介

VaR(Value at Risk)按字面解释就是“风险价值”,指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可表示为:

VaR方法最早由JP摩根发明,1995年12月美国的金融机构正式将它作为银行汇率风险计量和管理工具,之后国外的其他商业银行业也纷纷效仿。以美国的菲利普・乔瑞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对VaR方法的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从Risk Metric法到现在的VaR半参数法,已经发展起来的VaR模型种类繁多。同时国外的学者也将VaR模型的各自的特征、适用性、优势以及缺陷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的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将VaR模型运用到各大金融领域,如股票市场、期货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验证各VaR模型的度量风险的实用性和精确性。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学者也对VaR模型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我国的股票市场。简而言之,目前应用VaR模型衡量汇率风险的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科学、规范和客观,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状况,是现今国际银行界汇率风险评估主流方法。

4.2 国内银行应用VaR实例

国内部分银行已经引进了VaR来度量风险。例如,中国银行选取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天的历史模拟法来计算在险价值,并每天进行事后检验。建设银行则利用历史模拟法每周计算在置信水平为99%下,持有期为1天的人民币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工商银行进行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是每季度对汇率风险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从2008年开始,工商银行利用历史模拟法作为汇率风险度量的辅助方法对交易账户计量风险值,选取的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天,历史数据采用250天的。招商银行也是从2008年开始选取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0个交易日的历史模拟法计算交易账户的汇率风险值。中信银行在2009年年报中指出外汇风险敞口和敏感性分析是其汇率风险度量的主要工具,VaR作为辅助计量工具,并选取的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0个交易日的历史模拟法。

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度量主要以敞口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为主,只是简单地应用了历史模拟法来计量风险值,并没有具体结合我国的汇率变化特征选取更为合适的VaR模型。但相对于过去来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证明了VaR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度量上可以采用,只是有待进一步改善。浦发银行可以通过模仿其他大型银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运行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VaR风险度量模型。

5 小 结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外汇经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浦发银行作为一家向着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上市银行,要想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汇率环境中壮大自己的外汇业务,保持利润,就必须有效控制汇率风险。然而控制风险至为关键的一环就是风险度量,浦发银行现采用的风险敞口和敏感性分析度量法虽然简单易用,但已经不能满足浦发银行日益增加的外汇业务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目前,金融界主流的风险度量方法是利用VaR模型来计算风险,理论上,对于VaR的各种模型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探索出了适合不同币种汇率变动规律的不同模型;实际上,国外银行早就率先应用VaR来度量风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内银行虽然引进较晚,应用还不成熟,但也为其他银行应用VaR提供了借鉴意义。因此,浦发银行完全可以借鉴国内外银行引进VaR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选取适合自己的VaR模型,以更加准确地度量外汇风险,预防巨额损失的发生,提高风险监管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浩.中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篇2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情景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存在对汇率和利率走势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较大的问题。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市场情况之下测定债务风险程度的一种方法。

在压力测试中,由测试者主观决定其测试的市场变量及其变动幅度,变量变化的幅度可以被确定为任意的大小,而且测试者一旦确定了测试变量,就假设了测试变量与市场其他变量的相关性为零,不用再担心测试变量与其他市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它不需要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所以比较适合债务风险的定性认识和一般流。

压力测试可以模拟市场任何因素的变动幅度,从而计算出企业外债的极限风险。

压力测试理论上并不复杂,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市场变量相关性和测试变量的选择问题。压力测试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所选测试变量与市场其他变量的相关

性为零。因此,变量的选择要考虑其是否真正独立于其它变量,是否有必要将一组变量作为测试变量,或进行二维联合测试。其次需要对分析的前提条件重新确认。进行压力测试,某一或某些市场因素的异常或极端的变化可能会使得风险分析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某种在正常市场状态下有效运行的基本模型,在市场危机时可能也会失效。

每次压力测试只能说明事件的影响程度,却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与情景分析相比,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状况的一种衡量,可以说只是风险管理中一种战术性的方法,而情景分析则注重比较全面和长远的投资环境的变化,因而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三)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外债偿还成本造成的影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敏感性分析首先需要风险管理者确定影响企业外债成本的主要变量;然后通过计算显示债务成本对各变量的敏感性。对于不同敏感程度的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敏感性分析计算简单且便于理解,在市场风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分析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判断出外债偿还成本对风险因素的敏感程度,但不能反映不确定因素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在各种可能情况下对偿还成本的影响程度。因此,在使用敏感性分析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实务分析中一般结合VaR进行分析。

(四)在险价值(ValueatRisk)

在险价值就是在一定的持有期和一定的置信区间内,一个投资组合最大的潜在损失是多少。VaR是一种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评价风险的方法,它可以使投资人既知道潜在损失的金额,又知道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VaR风险衡量方法适用面较广,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

在企业外债风险计算中多用历史交易资料模拟法,即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未来可能的汇率和利率分布,从而进一步计算债务风险暴露在一定概率范围内发生的最大损失。

历史模拟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非对称和后尾问题,诸如非线性、市场大幅波动等情况,以便捕捉各种风险。但是,该方法计算出的VaR波动性较大,存在严重滞后而导致VaR的高估等风险。

虽然风险值评估法是公认的风险管理有效的计量工具,但也存在若干局限,主要体现在:

首先,该方法不能涵盖价格剧烈波动等突发性小概率事件,无法应对市场出现的极端情况,但往往正是这些事件给银行的安全造成最大的威胁。

其次,存在头寸规模的影响问题。在外债项目的VaR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头寸规模或大小对市场汇率和利率的报价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况中,不同规模的头寸在交易时价格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债权方可利用VaR模型进行风险测算和规避。而对于获取外币贷款的债务方,也可利用相关计量测试,分析该项目的风险得失,更为今后的财务策划提供实用的借鉴经验。

总体而言,各种风险计量的方法受到自身的条件影响,其应用范围、场合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情景分析从更广泛的视野,更长远的时间范围来考察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问题。这种具有战略高度的分析可以弥补VaR和压力测试只注重短期情况分析的不足。因此,情景分析应与VaR和压力测试结合起来,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完善。

当单个模型的分析方法种类较多时,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在险价值分析中,可以采用历史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手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究竟采用何种手段,该种手段风险分析的方法是否正确都是较难确定的问题。

五、结束语

由于我国对外币贷款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较晚,相应的管理体系不成熟、不健全。企业普遍存在金融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等问题。而在实际经营中,尤其在铁路、公路的外币贷款建设中,有些必须是通过将盈利所得的人民币兑换成相应的外币(美元、日元、欧元等),然后进行外债的偿还。在还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外币贷款的价值会因为相应货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利用何种工具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计量是企业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过对企业外币贷款的汇率风险的分析,笔者选择了四种风险计量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测算,为企业外币贷款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建议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衡量企业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风险规避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面对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一、FSAP的提出及其目标

1.FSAP的提出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的脆弱和不稳定同样能够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有研究表明,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平均为GDP的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损失分别占到其GDP的比重高达60%和80%。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国际上对金融体系的优点和脆弱性的系统性评估的关注日益增多,其最终目的是形成促进金融稳定并刺激金融部门发展的适当政策。

金融部门稳健性及其表现与宏观经济和实体部门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双向联系,在制定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而且,尽管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国际一体化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并促进经济增长,但一国金融体系的波动也会产生跨国溢出效应。对一国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以及加强核心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与趋同,有助于将这类风险最小化,并促进金融体系更加有序地发展。由此可见,对金融稳定的关注和金融部门发展政策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

因此,制定旨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制订者关注的核心领域。认识到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一些机构―包括各国当局、多边开发机构、地区开发机构和各种标准制定机构―致力于开发金融稳定部门分析与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是监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发展,分析金融部门和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评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个方面的有效性,并促进核心金融政策领域的协调与国际合作。

世界银行(World Bank,简称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于1999年联合发起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me,简称FSAP)就代表了对这种系统性评估的需求做出的反映。1999年5月WB和IMF推出并进行FSAP试点,9月对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讨论。IMF在其公报中对该项目表示支持。2000年3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两董事会同意继续开展项目并扩大范围,并提出指导意见。2000年9月,项目进展汇报。2000年12月(IMF)和2001年1月(WB)对FSAP进行第一次评估。认为是“加强IMF双边监测体制下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的首选工具”。2001年3月起,向成员国推广。2003年进行第二次评估,2005年进行第三次评估。FSAP目的是在基金组织的双边监测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发展工作中帮助成员国强化金融体系,全面评估和监测成员国和其他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脆弱性。

2.FSAP的目标、评估框架及分析工具

FSAP的目标是对稳定和发展问题进行一体化的分析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部门总体稳定性评估;金融部门执行和遵守有关标准、准则和良好实践情况的评估;金融部门改革和发展及必要性评估。

FSAP提出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宏观审慎监管、金融体系监管效率的评估、金融基础设施健全与否的分析。

FSAP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标准和准则评估。根据国际标准和准则,评估一国金融部门执行标准和准则的情况。FSAP项下涉及的标准和准则目前最多涉及9个领域。(2)金融稳健指标。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监测一个经济体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包括公司部门和居民部门)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核心指标和鼓励指标两大类,用以分析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3)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来对金融部门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评估。FSAP评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信贷、流动性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动。压力测试是FSAP中主要的分析工具之一,通过定量分析测试金融机构甚至整个金融体系抗击冲击的能力,从而判断、监测金融机构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二、压力测试及其在FSAP中的运用

1.压力测试的概念

压力测试是FSAP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指用各种技术评估金融机构或体系对特殊事件的脆弱程度的分析过程的总称。

压力测试结果是一个粗略估计,即如果大幅度改变资产组合的某些风险因素(例如资产价格),组合价值将发生多大变化。对压力测试的最好描述是,这是一个发现脆弱性以及粗略地估计资产负债状况对各种冲击的敏感程度的过程。侧重于体系的压力测试旨在制定出前瞻性的宏观情景,然后评估一系列机构对于经济和金融环境中的重大变化的敏感程度。

2.压力测试的基本步骤

在FSAP过程中,压力测试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一是确认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实时性,衡量判断风险类型: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二是建立合适的压力情景,由于真实的压力情境是未知的,因此尽可能的多建立几个压力情景进行分析。

三是选择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一般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其他分析等。

四是依照新压力情景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评估。有了影响资产组合的风险因子及其变动大小后,便可依此数据重新对资产组合的各标的进行评价程序,计算出各种不同情景下资产的价值,再与资产组合原先价值比较,便可得出当目前资产组合面临此类压力情景下,无法立刻调整资产组合所会发生的最大损失。

3.压力测试的分析方法

根据冲击因素的多少分为: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情景分析(多因素)、资产组合压力测试以及加总的压力测试

(1)敏感性分析

此方法是利用某一特定风险因子或一组风险因子,将因子在所认定的极端变动的范围中逐渐变动,以分析其对于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敏感性压力测试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某个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如下跌10个百分点或上涨50个基点的情况下,机构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敏感性测试仅需指定风险参数变化,而无需确定冲击的来源,因此运行相对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即时的测试。

(2)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在假设多种风险因素(如股价、利率、汇率、信用等)同时变化时,投资组合、金融机构、金融系统出现的脆弱性情况。情景划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

①历史情景分析是指根据特定历史事件判断其所引发的冲击结果。例如考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计算当时历史变动幅度,并依此基础分析评估对资产组合之影响。此方法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具有客观性,利用历史事件及其实际风险因子波动情形,在建立结构化的风险值计算上较有说服力,且风险因子间的相关变化情形也可以用历史数据作为依据。二是测试结果易于理解。但是,这种依赖于“历史会重演”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商品的不断创新都会使新风险层出不穷。因此,只能将历史极端事件作为构造未来极端情境的一个基准,而不能完全用其替代。

②假定情景分析是指根据某种可预知的、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来判断其引发的冲击结果。此类分析方法可自行设计可能的各种价格、波动及相关系数等的情景,但这种技术需要相当多的主观判断,故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情景设计是压力测试中难度最大、争议最多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常常被同时使用,如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数据作为参考但是又不必然与某一特定历史危机事件相联系的假定情景。理想的压力测试应当与被测试资产组合(或机构)相关、包含了有关市场利率的变动、考虑到潜在的体制变化和市场流动性,考虑到不同风险(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相互影响。这些要求大大增加资源成本,涉及到参与各方的大量的实际专业知识和判断。但实际上,压力测试往往由于计算复杂且数据不足而难以达到这样理想状况。

(3)资产组合压力测试

就某一资产组合而言,最简单的压力测试是一种根据一套不同的假设来为资产组合重新估值的方法。目的是了解该资产组合对各种风险因素所发生变化的敏感度。可以对组合中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压力测试。可针对资产组合在几乎任何方面特殊变化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结果通常是资产组合变化的估计数。这种变化经常表示为某种尺度衡量的资本所受到的影响,以了解所涉及机构的净值对有关风险的敏感程度。

(4)加总的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既可针对投资组合进行,也可针对一组金融机构进行,即加总的压力测试。加总压力测试的目的是,帮助监管者识别金融体系中可能引发市场混乱的结构性脆弱性及总的风险暴露情况。加总的方法:一是自上而下(使用汇总数据或宏观数据来估计冲击的影响);二是自下而上(以具体的投资组合数据为基础进行估计,然后汇总)。

4.压力测试所测算的风险类型

压力测试所测算的风险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其他风险及第二轮影响。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交易对手或债务人无法履行合同责任的风险。它指一项资产的现金流无法根据合同协议完全得到支付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从收集信贷资产质量开始,如监管部门将其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

具体方法:(1)准备金法:预期信用损失,新的CAR=(原资本-增提拨备)/(原资产-增提拨备);(2)不良贷款法:未预期信用损失,将NPL对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回归;(3)合并:调整后的CAR=(原资本-增提拨备-未预期损失)/(原资产-增提拨备-未预期损失)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价值的风险。

利率风险可用重定价缺口模型、到期日缺口模型和久期模型进行研究。

重定价缺口模型:资产的利息收入和负债的利息支出的差异,即净利息收入=GAPi*Ri

到期日缺口模型:到期日缺口=资产的加权平均到期日(MA)-负债的加权平均到期日(ML)

如果利率上升同时金融机构的到期日缺口为正(MA>ML),那么该机构资产价值下降幅度将大于负债的下降幅度,从而减少其权益或净财富。可见,加权平均到期日可以提供利率风险暴露方面的有用信息。

加权平均到期日也不是衡量利率风险的最佳方法。一家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到期日是匹配的,但如果它的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的产生时间是不一样的,仍有可能面临利率风险。

久期模型:久期缺口=资产久期-负债久期

久期是衡量资产的利率敏感性的指标,它既考虑到了资产的到期日,同时也考虑到了现金流的产生时间(即,以现金流的现值为权重,对到期日进行加权平均)。

(3)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价值的风险。

汇率风险可能是直接的(金融机构买入或持有外汇头寸),也可能是间接的(金融机构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持有的外汇头寸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信誉)。甚至,汇率风险还有可能来自于本币头寸(如果该本币头寸与汇率有关)。

最常用的外汇风险暴露测度指标是机构净敞口外汇头寸(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推荐,应包括净即期头寸、净远期头寸、确定会被要求履行且可能无法撤销的担保、尚未记入但已全部进行套期保值的未来收入/费用、以外币计算利润或损失的其他任何项目等 )。

由于外汇风险暴露变化频率高且幅度大,因此压力测试的结果很容易过时,尤其是当压力测试基于监管报告或金融机构的年报时。为及时掌握汇率风险的新情况,必须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新数据,同时补充以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历史数据。

(4)其他风险

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变现资产的风险(如减价出售)。筹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获得足够资金来及时履行支付责任的风险(缺乏筹资流动性经常被看作银行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关键信号)。

商品风险:因商品价格变化而产生的银行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的市场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潜在损失。

股票价格风险:指股票价格变动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以及表外项目价值的风险。

(5)第二轮影响

如果某个假设情景或冲击的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资产组合的行为将会发生变化,组合结构也会重新调整。

第二轮影响可能表现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直接信贷损失、受冲击银行的更高融资成本、以及对总需求产生影响的资产组合调整。

5.压力测试的运用范围

(1)测量异常但是可能发生的巨大损失事件对于投资组合的冲击。

(2)评估机构的风险承受特性,即风险容忍度。机构可以使用敏感性测试来计算其投资组合对于风险因素变化的敏感性水平。一些机构还使用压力测试来验证其VAR模型假设的概率分布是否适当。

(3)优化并检验经济资本配置,检验公司各类别投资组合所分配的资本是否充足以及相应的资本配置的限制是否合理。

(4)评估业务风险。压力测试的创新用途之一是应用于长期经营计划。一些机构不仅考虑压力事件对其资产负债表内及表外各项目价值变化的影响,而且还考虑到压力事件发生的随后几年收益来源所受到的影响。据此管理层能够了解这种类型的压力事件对其长期经营是否是潜在的严重威胁,进而判断其支撑长期业务经营的资本配置是否合理。

三、FSAP以及压力测试在中国的实践

2004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FSAP自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对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分别开展了压力测试。自评是正式参加FSAP的第一步。

1.银行业压力测试

在银行业方面,从两个层面上评估假设的宏观经济变量变动对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这两个层面为:(1)在微观层面上由单家机构各自进行压力测试;(2)在宏观层面上由银监会进行整体的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

目前,对银行业进行的压力测试主要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具体冲击因素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压力测试

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我国证券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法律风险等。我国对证券业的压力测试主要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选择对证券经营机构资本、盈亏和流动性有较大影响的情形进行压力测试,即股票价格下降、市场交易量下降和客户交易保证金下降。

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收益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稳健性。我国对保险机构的压力测试情境主要是假设上证基金指数下跌,从而分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变化。

四、FSAP及压力测试的应用前景

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FSAP目前已经成为被广泛接收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它也成为基金组织加强对成员国监督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有115个IMF成员国和地区(含香港特区)已完成了FSAP评估(62%),10个国家正在进行评估,14个国家承诺将参加。总数占成员国和地区的74.6%。

基于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要、FSAP框架的应用价值以及IMF不断推广FSAP的现实,我国于2003年~2005年开展了首轮FSAP自评估工作。

面对经济金融全球的日益融合,加入FSAP并运用压力测试技术来监测和评估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已成当务之急。尽管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压力测试的探索和实践,这必将大大推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相信通过对FSAP和相关评估方法的学习和实践,能为我国尽早加入FSAP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 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张 新:金融稳定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The World Bank and IMF. 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A Handbook[M].2005

[4]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Stress Testing[R].Discussion paper 05/02. 2005,May

[5]李 娜 李 敏: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66~67

[6]蔡燕华:压力测试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43~46

[7]BLASCHKE W, JONES, MAJNONI G, PERIA MARTINEZ. Stress Testing of Financial Systems: an Overview of Issues, Methodologies, and FSAP Experiences[R].IMF Working Paper, 2001,June

篇4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使中小投资者信心降低

汇改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好很小,汇率对进出口企业影响不大。因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无需面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压力。汇改后人民币放弃与美元挂钩,央行采用一篮子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成为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05年7月21日为1:8.27,到2014年1月31日汇率为1:6.0489,升值幅度高达26.8%。面对现阶段的严峻形势,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应对策略,这也成为了中小型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障碍。

(二)外汇风险加大

许多企业缺乏风避险意识,该类企业在面对汇率浮动时,往往不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躲避汇率风险的战略。对于因汇率变动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虽然痛心疾首,但是无动于衷,听之任之。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正处于建设时期,许多地方还不完善、不到位,外汇市场也处于发展起步时期,还不不成熟。企业基于上述两点,无法对出口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价,不能有效抵御汇率升值挤压利润空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市场风险的存在,更是雪上加霜。

二、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意识逐渐加强,规避体系不断完善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变动较大,直接对出口企业的收汇、资产持有、外汇负债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企业在遭受汇率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积极建设自身的规避风险体系,不断加强汇率风险的规避能力。在汇率浮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调整战略,尽力避免汇兑损失。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贸易融资方式

现阶段,许多外汇企业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融资,保障资金的正常周转。比较常见的有:出口押汇、保付、让售应收账款等等。灵活多样的贸易融资方式在帮助企业进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真正提高企业应对汇率浮动的能力。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逐渐增加

使用金融衍生工作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途径。过去,我国出口企业由于缺乏专业避险金融人才,和自身企业发展的限制,很少有企业采用金融避险工具进行汇率避险。随着发展的进一步加深,部分中小企业开始向跨国公司学习先进的金融避险理念,效仿其采用的避险方式。由此,金融避险工具开始被广大的中小企业所接受。但是,金融避险工具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依赖较强。

三、可以降低外汇风险的主要金融衍生工具

(一)BSI法

BSI是英文borrow-spot-invest,为了防止汇率的浮动,消除贸易中的时间风险,应收账款还未收回的出口商会向金融机构借贷与应收款项等值的外币;为消除贸易中存在的价值风险,企业通过即期交易将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最后,企业将本国货币存入银行或者利用其进行投资贸易,用投资取得的利润来偿还贷款利息以及其他支出。

(二)远期结售汇

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主要采用的金融工具就是远期结售汇。企业的货物出口后,货款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回。因此,在货款收回期间汇率发生变动,就 会对出口企业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在出口产品的同时往往都会和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来避免由于外币贬值造成的风险。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段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这一合同行为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汇率风险转移至订立合同的银行。然而,合同的签订要向银行缴纳高昂的费用,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因为选择远期结售汇的多为大型进出口贸易集团。

(三)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

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 Non-Delivery Forward)实际上是一种离岸型的金融避险产品。出口企业与进口企业对于汇率的不同看法,申请由银行作为中介,双方按照贸易协定签订非交割远期贸易合同。此项合同主要是用于确定远期的汇率,企业在合同到期时要根据交易总金额交割清算当初的预估汇率与此时的实际汇率相差的金额,结算使用的货币一般使用美元这一自由货币。同时,不需要对于受限制货币既NDF本金进行操作。

此方法由于离岸交易,要求偏高,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但是一般中小企业不敢涉足。

除上述工具之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趋势,银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控制工具。以进口的汇利达和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为例,这两种工具可有效的帮助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促进外贸业务的发展。由于其使用成本较低,目前也被广大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所接纳。

(四)掉期交易

掉期业务主要被中小型出口企业广泛使用。掉期业务主要是利用在进行外贸业务的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数额相近的远期外汇,利用资金的反方向流动,来规避汇率浮动造成的风险。 掉期实际上已经涉及了避险的对冲本质。企业进行风险交易的同时,进行反向操作来对冲已有的风险。企业能够及时明确自身能够接受的汇率浮动范围,在此条件下,通过掉期能够明确此项交易对企业的实际价值。此外,如果已经确定贸易关系,通过掉期业务可以预先采取有效的避险策略来弥补由于汇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此类业务的合作期一般比较长,如果单方面对汇率定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基于对国际汇率市场变动进行的敏感性分析,银行会提出多种预案来防范风险,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