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产业发展与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业发展与规划

篇1

巩义市的文化资源环境可概括为:源远流长,深厚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巩义的地理位置正处于中国中部古今文明的大通道上。巩义南依嵩山,北望太行,中有黄河穿流而过。陆路、水路皆通,古丝绸之路也从此而过,近代的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欧亚大陆桥从此穿过。交通的发达带来了物流、人流、信息流、财富流,自然包含了文明、文化的交流和遗存。

2. 古都文明对巩义文化有较大的辐射和传递。巩义周边古都较多,东有古都开封,西有古都洛阳,北有安阳,加之河南省会郑州的崛起,都为巩义带来了较强的文化传递和辐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目前,巩义市场上的工艺品,大都来自古都开封和洛阳;巩义在春节举行的大型灯会,也引进了开封和洛阳的工艺技术,巩义的文化艺术名家也到周边市地交流、创业,比如书画交流展览,巩义人李公涛在开封创造的翰园碑林等。

3. 巩义本身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很多,历史名人众多,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价值。巩义最有影响力的是河洛文化。境内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郑州市级文保单位59处,巩义市级文保单位100多处,库存文物3万多件,地下文物不断出土。历史名人如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杜甫,人民艺术大师常香玉等不胜枚举。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相舞狮,省市级非遗项目12个。同时,巩义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有传说中的伏羲八卦台,还有河图洛书的历史传奇。

4. 巩义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现代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在巩义有不尽的生产力,雕刻、雕塑艺术,有涉村的石狮石碑雕刻、鲁庄的人相泥塑、木刻等;说唱艺术,有河洛大鼓;演唱艺术,有豫剧、曲剧、越剧等。全市农村剧团已从2002年的两家发展到2010年的50多家,参演人员数千人,全市性剧团调演已举办了8届,累计观众数十万人次,现代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全市文化市场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截至2009年底,共有有证网吧58家,歌厅、舞厅、戏曲茶社51家,图书销售76家,印刷企业41家,复印打字61家,音像销售14家,基本上可以为社会提供较为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问题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制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十分重要。

1. 制定新规划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为核心,把发展作为主线,把改革作为动力,把统筹协调作为基本方法。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强管理与促进繁荣的关系。

2. 主要目标任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健全体系,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培养人才,推进创新,勇于改革,扩大开放,提升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比重,以文化的大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具体到巩义来说,就是要打好基础,优化环境,提高素质,推进发展。提高人均文化资源占有比例,提高人均文化消费和投入,提高文化增长的效益占GDP增长的比重。

3. 确定文化发展的重点:以文化项目带动文化投资,以文化设施带动文化环境的改善,以文化创作和人才培养带动文化精品产出,以文化活动带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以文化交流提高地区文化互动和开放兼容。

三、关于文化产业的推进措施和方法

1. 在领导决策层牢固确立先进文化重在建设的思想。在发展思路上,要确立文化先行思想。先进文化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思想的大解放可以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2. 编制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3. 加大投入。巩义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文化的投入,先后建起文化馆、博物馆,建成了全省少见的文化中心大楼,彻底改变了文化管理的条件,特别是投资近2亿元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大楼已经建成,目前进入装修阶段,不久将投入使用。自2007年以来,国家和河南省投资的镇文化站项目巩义有6个,已累计投资142万元。郑州市政府投资的街道办文化站5个,已累计投资106万元。郑州市政府投资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85个,已累计投资778万元。

基层投入文化设施建设也有许多先进典型,鲁庄镇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镇文化中心,举办了两届农民艺术节,已申报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先进镇、艺术之乡;新中镇文化站总投资170多万元,常年活动不断。村级先进典型更多,石灰务村文化中心投资160多万元,涉村镇西沟村文化大院先后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还有涉村镇涌泉村、新中镇杨树沟村、回郭镇李邵村、米河镇小里河村的文化大院都设备齐全,文化活动不断,深受群众欢迎。

4. 抓文化活动,促文化交流。通过群众性节庆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活动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群众文化艺术修养,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文化交流,不断把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向新的。

5. 创新机制,培养文化干部和文艺人才队伍,巩固壮大文艺团体,培植新的文化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在创新机制上,目前实行的文广新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定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篇2

(一)产业特色分析

1 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园区以“铝电联营”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力、电解铝、铝深加工、铝合金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高载能、高技术、低污染、环境优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循环产业系统。

2 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在项目引进过程中,紧紧围绕“铝电联营”和循环经济这一中心指导思想,积极引人补链项目和延伸产业链的项目。园区核心企业包铝集团原铝年产能30万吨,年用电量达45亿千瓦时左右,园区内的东华热电有限公司投资25.6亿建设的2×300MW机组项目工程在投产后,2007年已经开始为东河区城区提供集中供热,同时为包铝集团和整个园区提供充足低价的电力供应,为缓解包头地区用电紧张和蒙西电网用电起到重要作用。在铝深加工企业方面,目前包括成基电子、凯普松电子、东联盛电子、三鑫电子、一阳轮毂、富诚铝业、上海汇众等一大批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铝产业企业纷纷人驻园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3 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大。一是改造了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盘活包头市传统的冶金、电力、稀土工业,为包头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城市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广生态工业发展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二是实施铝电联营战略后,解决电价过高制约包铝集团电解铝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还在更新设备、改造工艺,延伸铝的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全面提升包铝集团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企业,实现将包铝集团建成国内最大的合金铝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三是将东河区城区内的企业引入园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合理调整东河区城区经济布局,既减少了城中的污染,发展了三产,同时为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园区内有包头到北京、兰州、太原、西安4条高等级公路,有铁路专线与京包铁路连接。园区核心区内已建成白银路和东西主干道两条道路,道路铺设给排水、安装路灯等配套工程已经完工,使道路两侧实现硬化、亮化。这两条道路的建成连接,将使园区核心区内实现道路贯通。园区距离包头东站和包头机场10公里,现已开通至东北、西北、华南、西南方向客货运输,并已经开办天津至包头乃至西北地区国际集装箱联运。园区内电力资源丰富,电价低廉。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可为园区企业提供充足电力。园区水力资源充沛。南临黄河,附近的磴口水厂距离园区2公里,日供水能力5万吨,取水口、管道设施、净水装置齐全,可供给园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园区内热力充足。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可为各入园企业提供充足热力。园区周边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从长庆至呼和浩特途经园区的天然气管道已进园区。并建设了天然气液化站。园区通讯设施完善。已建有网通、联通、铁通公司营业网点。宽带网络已经开通,可方便接入国际互联网。

入园企业除享受西部大开发和环保型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外,同时还享受园区特殊优惠政策。园区服务中心为人园企业提供项目审批过程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

配套服务:园区现具备学校、医院、商住、酒店、商贸、金融机构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包头市轻工业技术学院在园区范围内可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二、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园区。主要的工业生态链有:

煤发电电解锅铝的深加工铝的再生铝的深加工

煤发电高附加值建材生产

煤发电供暖供热

煤发电稀土铝合金生产

煤发电稀土铝合金铸件生产铝的再生铝的深加工

按照上述生态链,园区将划分为电厂、铝厂区、合金铸造区、铝深加工区、建材区、稀土高新产业区等几个产业区,重点发展以下工业和产业:

电力工业:火力发电厂以及与电厂建设相关的设备制造业等。

电解铝工业:电解铝厂、炭素制品制造企业等。

铝加工业:铝铸造、板、带、箔、管、棒、型等加工企业。

建材业:水泥、粉煤灰制品等。

高新产业:稀土应用铝合金等。

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道路、广场、绿化等。

其它周边产业:餐饮服务、旅游开发、投资咨询等。

预计到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以上。

(一)铝加工产业

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源向铝业集聚,按发展产业簇群,以产业链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原则建设集中度高、产业链明显、有特色的铝加工工业区,通过搭建平台,引入铝加工大项目,并通过大项目带动下游中小项目,打造出煤电生产到氧化铝、电解铝、再到高精度轻合金和高强度铝材的一条完整的铝业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及下游涂层板材,电子、家电铝箔,工业、建筑型材,中高档铝门窗,同时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发展电解铝,以利于招商引资和降低铝加工成本,实现连铸连轧。技术创新的重点:稀土合金铝、电工圆铝杆、高精铝、铝钛硼丝、铝板、汽车轮毂、汽车摩托车电机用压铸件等。

要做大做强铝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继续构筑和实施一批下游加工项目,如积极引导企业和投资商开发铝彩板加工、铝制品的深加工,实现铝产业由原料型向深加工转型。同时加快稀土在铝中的应用,稀土应用可以使铝及铝材增值100~3000元/吨,可极大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实力。铝的产业链将主要实施的项目有:3000万平方米电解化成箔项目;3万吨铝型材项目;铝业压铸工业园(5万吨热连轧、铸轧铝板带、箔项且、20万吨铸造用铝合金项目、铝铸件、铝合金锭、精铝锭、精铝合金、精铝箔PS、CTP版铝基板材);铝镁工业园;稀土铝电缆、稀土铸造铝合金、稀土建筑铝型材等项目,预计到2010年,铝业产值将达到150亿元以上。

(二)建材业

发展思路:按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论,加快粉煤灰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材系统实施的主要项目有: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材、粉煤灰砖、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陶粒、隔热耐火砖、粉煤灰矿棉、粉煤灰防火涂料等,以上项目的建设,可解决电厂产生粉煤灰的利用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加快园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源,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条

合理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尽力实现资源转换产品的深度加工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形成煤-电-电解铝-铝的深加工的产业链条。

(二)推广新技术,切实降耗节支

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等,切实降耗节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利、能源、交通及公共设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内在素质。同时通过与优势企业联合,吸纳外来资本,带动企业技术进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产业内部分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四)运用工业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化布局和规划

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体系中的应用形态之一。工业生态学把工业生产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其中一个产业链环的“废物”或副产品,变成了另一个产业链环中的“营养物”和投入原料。这样,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共生系统”。我们对生态工业园的设计和规划就要依据这种原理,增强园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产业链与共生性。

(五)鼓励在园区内资源的梯次循环流动

要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使区内资源得到梯次开发和实现良性循环流动。生态工业的理想目标就是使所有物质都能循环利用,而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极小。

(六)运用智力资源,开发绿色技术支持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园区就要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资源及其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靠的是智力投入和科技进步。智力是园区发展的先导,科技是循环经济的手段。因此,要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对一些关键的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生态无害化技术、循环物质性能稳定技术以及闭路循环技术进行攻关,提高这些生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七)利用政策手段,形成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发展的激励体系

政府要发挥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发展的政策导向机制,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激励和刺激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应当更加注意应用经济激励手段和措施,以及其它激发民间自愿行动的手段和措施,来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的顺利发展。

(八)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

篇3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从政府到民間的共识,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来。在县域,各种文化产业的开展热火朝天,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吸引文化产业人才。一些发展较早的区县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中已经小有成就,如浙江横店影视基地、北京的宋庄、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以及河北的魏县剪纸之乡等等,在国内外都小有名气。

但我们应看到,大部分区县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明确。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近2万个人造景观、3000多亿投资灰飞烟灭。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在2011年被叫停说明文化产业也存在同实体经济同样的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情况。文化资源并不一定能成为文化产品,“无中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绝不是异想天开。

县域文化产业不同于城市文化产业。城市人才集中,资金充足,有条件发展高端的文化产业,而县一级由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相对匮乏,在与城市文化产业的竞争中无优势可言。目前,许多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表现出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盲目跟风发展的一些文化产业,超出了自身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条件。能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相比表示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也分别形成了东部模式和西部模式。

1 东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呈两种不同模式

受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力、科技水平、人才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两种不同模式。总体上,东部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市场主导模式”,内容以创意型文化产业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较大;中西部则是“政府主导模式”,内容以资源型文化产业为主,多与旅游业形成互动。

(1)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市场经济较为活跃,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投融资渠道较多,加之信息资源畅通,消费能力较强,这些有利条件直接决定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市场主导模式”,即通过市场机制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条件的限制,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政府的作用,从资金、政策到市场等,政府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上的“政府主导模式”。因为在市场机制还不充分完备的条件下,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对发展文化产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

(2)与文化资源禀赋相适应

一般来说,中西部更加注重利用本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并且与旅游业形成互动。这种文化产业模式属于资源型文化产业。

相比较而言,东部沿海城市在历史上大都属于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积淀明显不如中西部地区丰富多彩,更缺少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所以,东部沿海城市利用东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条件,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创意型文化产业模式。

(3)与科技、资本、人才等因素相适应

从城市资源来看,东部沿海城市更适合于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门类。东部沿海城市拥有中西部城市无可比拟的城市资源优势,尤其是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科技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間。

在文化资本方面,东部沿海城市显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民营资本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地加速了资本向文化产业的集聚。浙江横店集团发展影视产业,正是依赖于其强大的民营资本的背景,有效地化解了经营风险,避免了其它企业在发展影视产业中所经常发生的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一般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民营资本非常活跃,实力也非常雄厚,这是东部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比中西部城市更具优势的地方。

2 县域主要发展资源型文化创意产业

近几年,县域文化产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市场经营规模,还是利润增长规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县域经济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影响,包括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等,当前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县域文化产业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及演艺、工艺美术品、健康体验、特色农业、及大城市文化产业配套等领域。这是由县域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的,目前的县域文化产业项目主要有民族风俗、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宗教道场、名人故居、革命遗址、主题公园等。

(2)县域地区的文化产业是藏富于民的产业,能把当地一家一户的老百姓动员起来。这种文化的传播力量和藏富于民的力量,已经远远大于带动GDP的力量。也正因如此,政府高度重视,以各种方式积极地介人县域文化产业,极大的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文化产业集群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因为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从而缺乏规模效益。县域发展文化产业不宜过多,发展的方向多了,资源集中度自然下降。只要立足自身资源、凸显特色,集中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一到两种文化产业。比如,浙江横店基于民間资本优势发展成“东方好莱坞”、河北蔚县做大“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市)”的山东安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西安曲江新区重现盛唐文化。

(4)文化产品档次不高,创意含量低。目前,县域内还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文化产品交易基本处于分散状态。一是文化市场粗放,经营分散,交易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文化中介机构少,对文化产品策划、推广和市场运作乏力;三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规模小,产业間缺乏联系,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或产业群;四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不多,消费渠道狭窄;五是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市场垄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5)启动和发展具体项目的投融资问题相当突出。从总体上来看,县域信贷支持量不足,县域资金外流比较严重,缺少现代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

三、县域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原则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发展的关键。新华咨询一部在为县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原则:

1 立足优势,准确定位。县域文化产业,是最具地域性、原创性的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区在某一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即文化资源、人才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文化产业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县域主导产业。县域文化产业在多方竞争的情况下,要抓住重点,经营强项,发挥优势。

2 整合资源,产业突破是关键。文化产业是个开放的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整合文化资源是必由之路,即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間的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餐饮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业之間的融合等。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巨大生命力就在于与其他产业嫁接和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

篇4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车墩经济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两镇合并更极大地促进了车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规划使城镇变得更现代化、更秩序化,而一个地区的产业状态则可以体现一个城镇的独有个性。因此,在城镇规划中应将产业发展规划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对所在区域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方面深入彻底的挖掘,引导产业的孵化、满足产业的发展。

二、车墩的区位与特点

2.1车墩区位

车墩镇,位于上海市区西南,东邻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濒上海母亲河——黄浦江黄金水道,西连松江工业区,北靠沪杭高速公路。全镇区域面积45.3平方公里,有16个村,户籍人口35000人,外来人口8万人。行政中心设在车墩集镇东侧,距松江城区6公里。车墩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高速公路、320国道、车新、车亭、北松公路、沪杭铁路、金卫铁路等,320国道和北松公路交叉穿越车墩腹地,沪杭铁路、金卫铁路纵横贯通,是途经浙江、江苏、上海的主要交通枢纽。

2.2城镇特点

车墩镇以工业见长,旅游业也方兴正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改革开放后,中外客商纷至沓来,车墩成为投资热土,逐渐成松江区外商投资企业最多、上海市台商投资企业最密集的乡镇之一。莘莘学子创业园、华阳工业B区、上海浦江源生产业功能区、以及叁零SHANGHAI创意产业园等经济园区大手笔投入,高标准推进,为接纳大、优、强企业提供了一流的发展载体。与此同时,老上海风貌镇建设的核心区域将为松江新城南部规划区域中沿黄浦江滨江休闲度假和生活区的一部分,更将形成车墩特色的产业积聚区和居住区。

三、规划与理念

3.1规划指导思想

以“打造工业重镇”为依据,适应车墩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车墩镇坚持贯彻“老上海风貌镇”的城市形态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完善,打破行政区划约束,与国家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南部新城、西北部现代服务业、南部现代农业布局相衔接,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承与发扬工业重镇优势,运用城镇设计手段,发掘、利用与有机整合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运营高效且具有车墩特色的白领新镇。

3.2城镇规划目标

通过对车墩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要素的分析,结合现有的自然资源,向东南方向发展,从城镇区域的角度展现高品质的、独具车墩地区特色的城镇风貌。设计中以“老上海”为主要元素并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在尊重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创造一个平衡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一个稳定且多样的城镇系统,来提升土地的价值和发展策略。

3.3城镇规划原则

在影视乐园南北2.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以“建南改北”为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老上海风貌城镇。北面老镇区重点区域建筑以立面改造为主,商业街、医院、学校等工程也都将凸显老上海风貌。南面为新建城区,新建建筑和设施将作为影视乐园风格的延伸,处处营造老上海特有的经典风情和文化气息。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塑造老上海风貌城镇特色。

四、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随着车墩工业在松江东部经济圈日益重要作用的凸显,车墩将发挥好现有优势,让车墩众多的唯一性得以突出。力争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产业、居民落户于车墩。车墩的发展已有极好的工业基础,基于现有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扩展思路,发展相关的周边设施,植基产业链,做大做深。以下是基于车墩现有的产业,顺应现有市场需求,对未来城镇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4.1工业:实现工业质量提升

至2012年,车墩工业产值已达242.7个亿,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提高现有庞大存量的效益将会较为直接、迅速地反映到整个产业的水平提升上来。因此,利用现有工业资源,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一是要提高准入标准,招商引资注重提升产业能级。二是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鼓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推动规模企业产品转型。四是要淘汰劣势企业,盘活存量提高产出率。

4.2房地产业:积极打造宜居新镇

松江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后,将车墩轻轨22号线以西、北松公路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纳入其中,这一变化孕育着房地产的重大潜在机遇。作为非传统商品房开发区域,在高标准、高水平的整体区域规划下,车墩房产开发具备了后发优势。轻轨开通、土地逐步增值,无疑为发展中高档房地产业、提高导入人口素质从而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提供了有利条件。车墩可以开创出上海影视文化独有的楼市板块,从而推动车墩楼市的城市化进程

4.3商业与旅游业:形成增长新亮点

车墩应抓住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一镇两貌”的特色集镇。其中,车墩集镇依托上海影视乐园,以老上海特色风貌为核心,华阳老街则按照明清特色风貌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启动商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对接松南郊野公园、影视乐园二期开发等带来的商业和旅游业发展机遇。以松卫公路、北松公路沿路带为地标,主打中高端汽车4S店走廊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4.4生产业:不断升级配套功能

充分挖掘“园区、路带、道口”价值,发展生产业。即以浦江源服务业功能区、松卫公路北松公路沿路带、重要节点道口为载体,发展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编制好浦江源生产业功能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区以发展商务流程外包服务(BPO)为主要特色,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软件研发、后台服务、办公支持、创意产业等六个领域。

五、结语

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城镇的规划和设计只有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抓住特色,才能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为城镇建设重要纲领的城镇规划,要如何应对并促进地区产业发展,是规划创新与改革的新课题。车墩镇在编制城镇规划时,基于产业发展构思,对产业的空间布局、品牌塑造、文化创新、政策配套方面进行一定程度考量,将有利于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奇,孟静.城市规划区内城乡居民点统筹规划初探[J].小城市建设,2009(8):16-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