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6: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理的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院因门诊患者较多,工作量大,护士忙于繁忙工作,而忽略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为保证患者安全,综合分析门诊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护士在对患者提供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及法定规章制度所允许范围之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损伤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医院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窗口,是医院发展的牢固基础[2]。在医疗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安全质量问题。门诊是医院的关键部分之一,是医疗工作的第一门户。由于门诊就诊患者集中、流量大、病种复杂、患者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且护理服务需求量广,而门诊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及护理服务意识不强,质量环节容易出现护理问题,是医疗纠纷的敏感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门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良好的护理安全同时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临床工作当中,如何有效的提高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成为医院门诊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针对我院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采取了探讨研究,并制定了相应对策,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使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难点
1.1就诊患者方面 门诊就诊患者流动性大、人数集中、环境混杂、候诊时间长、病情复杂多样等特点[3]。因患者对疾病症状了解不足,就诊时无法准确向医生描述,造成医生误诊。就诊后患者存在自认病情与医药费价格不符,引起心理不满等情况都会成为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1.2门诊护理人员方面
1.2.1门诊就诊患者多,年轻护士流动性大,且操作技术单一,部分高龄护士身体素质差,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有一定的守旧性,导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压力大,容易忽略门诊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牢固,出现危机状况缺乏应急能力,往往对患者疾病不能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1.2.2安全意识与社会经验缺乏,认知程度缺乏,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知识的教育,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护理方面的问题,对传统的护理行为较为习惯,单一的只顾为患者解决病痛,却忽略了护理活动本身就拥有法律效力。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极易发生护理纠纷。不能认识到事故隐患的重要程度,甚至对其视而不见,马虎从事,极易引发不安全事件。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低。责任心不强,不能按值班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工作岗位,无辜离岗而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抢救。有些护理人员对工作分配、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等存在抵触情绪,造成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消极怠工,从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3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不及时,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未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情绪变化,只重视治疗,将医疗主体扩大化,高高在上,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激化矛盾,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缺乏语言技巧,护患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不能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耐心讲解,缺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服务态度生硬。主动服务意识缺乏,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后果。
1.4门诊管理方面 门诊就诊环节多,秩序较为混乱,患者到医院后要挂号、就诊、缴费、检查、化验、取药和治疗等,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所需项目,而且就诊高峰时段必然会出现每个环节都要排队现象,让患者感到不方便,秩序乱、拥挤、效率低。同时拥挤的环境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机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这样常常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烦躁情绪,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就诊流程不够完善,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协调差,管理监督不力等影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重点
2.1加强门诊护理人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是避免不安全护理发生的重要前提[4]。医院积极组织护理安全知识讲座、专业知识培训等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护理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及时掌握护理方面最新安全信息,努力将接受、维护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围绕患者和护理人员两方面,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时找出护理安全隐患,积极防范。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2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动态化管理 为改善患者就诊高峰人员流动大,工作压力大的局面,医院使用了一卡通,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动态化管理,为患者提供直接方便的服务。简化就诊流程,实现网络管理,分诊护士根据患者先后和病情缓急,按系统和专科安排就诊,维持就诊秩序。
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医院在现场、网上、电话等开通专门预约挂号服务,以便有效的分散患者就诊时间、减少候诊时间,患者可以依据自己恰当的时间进行预约,预约挂号缓解了就诊压力。
2.3合理分工,层层把关 在门诊和护理的高峰期,来就诊的患者较多,对护理的质量要求较高,医院应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配置。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据患者的需求、不同阶段护理人数统计的基础,实行弹性排班制度[5],确保护理人员在就诊高峰期充足,不但能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规范管理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消毒、输液、抢救等关键环节,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质量安全。
2.4建立门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前馈控制。护士长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使人人做到按章依法从事。设立护理质控小组,成员由科室专门指定,行使安全巡视检查与教育指导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门诊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检查各项制度及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每周科室要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点评,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细节工作的管理,如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疑虑和心理障碍进行积极交流和耐心指导等。
2.5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护理技术
2.5.1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展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2.5.2我院坚持系统内学分制的继续教育,护理部及科室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进行护理"三基"训练,开展并参与各种形式的护理技能比武,提高护理业务素质。
2.5.3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把好临床第一线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求护理人员以非常谨慎的态度从事护理技术操作,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6重视护患沟通,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有效沟通是门诊避免护患纠纷激化的主要措施,管理者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提供她们的沟通技巧和涵养,让其理解和换位思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同情患者和关心患者。医护人员要增强窗口意识,"请"字当头,"谢谢"回答,主动迎接,微笑服务,咨询答疑,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维护门诊护理环境的安全管理,完善就医环境,提高安保工作。门诊要做到随时确保就诊区干净、有序、舒适、方便;服务台人员的服务态度亲切,耐心、迅速准确进行分诊,指导患者就医。为了保证医院和患者的安全,保安人员要持续巡查。总之,护理人员要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高度重视,调整护理行为,并提出有效的门诊护理安全对策,使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健全护理安全机制,规范护理行为,使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不断强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的增强,这是防止护理纠纷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21纪世是一个安全服务质量的世纪,也是医疗安全质量竞争的世纪,为了使门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为患者提供优质、多层次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主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服务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诊疗环境,合理安排患者,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模式,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成立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建立质量督查管理体系。
几年来的门诊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健全科室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主动观察就诊患者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能有效避免和减少护理职业风险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罗炳翠.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8):528.
[2]徐红.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5(5):15.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94-01
1前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妇科中,服务对象均为女性,妇科疾病多牵涉到生殖系统,由于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患者难免会产生羞愧恐惧的心理负担[1],这不仅会影响妇科疾病的检查也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这些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这种情况下护士良好的护理沟通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妇科护理的专业实践性均很强,而当前的护理当中又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妇科护理的认识和法制护理的认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对妇科护理中相关的重点注意事项给予简述。
2对象和方法
要求我院妇科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的心得体会注意事项以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对我院妇科护士开展每周一次的例会,对每周的工作记录进行交流总结,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探讨,完善我院妇科护理工作,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法制护理的认识。
3结果
首先最基本的工作作风上的重点注意事项是:我们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工作人员对职责的认识,规范护士的行为举止,严格执行操作规则,严谨工作作风,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培养。
妇科护理技能上妇科护理的过程整体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的护理过程,因而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对妇科护理技能的重点注意事项总结,得出的结果如下:
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对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压抑以及焦躁心理是十分必要的,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取得信任[2]。当患者消除这些心理以后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以最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配合,这不仅有助于各种妇科检查项目的开展,增加检查的可信度,还直接影响疾病确诊后的诊疗成功率[2]。护士应该先熟悉的了解患者的疾病详情,与患者及其家人有充分的交流,加强患者对手术目的和必要性的了解,了解他们对手术的期许,对他们对手术存在的疑问予以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医疗卫生教育,尤其是家属的细想工作应该做好,家属的关心体贴和照顾鼓励会收到优于医护人员的效果[3]。讲解一些必要的配合,积极传导一些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比如注重皮肤护理的重要性,预防压疮的发生,室内空气应该保持通风状态,指导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等等.
2.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对待病人尽量温柔体贴,在各种护理工作中做到既准又稳且轻。协助患者摆好手术,尽量避免暴露患者身体的隐私部位,如手术必须暴露则尽量减少隐私部位的暴露,减少患者难堪。随时关注患者的举动和表情,对患者表现出焦虑和不解时应当向患者简单讲明目的,解除患者的不适和不安。术中的护理交流可以使患者镇静、肌肉平缓[4]。对于截石位的患者,两腿分开角度应适宜,一般以100到110度较好。对下肢的各支撑点垫好棉垫避免压伤,手术中应该注意检查受压部位,在允许的情况下更换受压位置。手术结束后患者身上的血渍污秽物应该清理干净,安全送回病房。
2.3术后护理:指导家属将病人搬运至病床,安置好各种管道,保持各管道的畅通,指导各管道的护理。使用不同麻醉手段的患者护理要求各有不同,对于全麻的病人来说要求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护理至患者清醒;硬膜外或腰麻患者,同样去枕平卧,6h,观察生命体征,至平稳即可,注意手术切口,注意有无渗血和内出血等异常。对于患者而言,清醒后最想知道的就是手术效果,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5],这不仅需要护士的悉心护理更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关心。家人的帮助和关怀,能够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康复。多年的护理经验表明早日的离床活动对患者的恢复是有益的,因此尽量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合理的营养搭配促进身体的康复。
3讨论
妇科护理是一门极其复杂不易的护理专科,不仅整体性极强且涉及范围也很广。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即使是已经有数年工作经验的人员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冲突。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需的妇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当然,这些都是医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对专业术能的培养,抓住重点,不断的巩固强化,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总结妇科护理过程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完善我们的工作。但是作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在工作中的不断创新。这种创新重点不仅在于工作技能的创新,还在于妇科护理的安全意识的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避免纠纷的发生,我们首先需要注重的是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法制护理的提高。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对医疗护理工作同样适行,医疗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利益。严格执行护理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同样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医患的交流和沟通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为一名护士要在医生和患者中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在工作中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把所学落于实处。加强护理技能的培养,维护患者的权益,用优良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为病人服务,适应现代妇科护理的发展,最大可能的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丘祥兴.医学伦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3
[2] 刘海玲,池金凤,王秀云,等.手术患者术前访试与术后随访问卷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0,6(6):27
1 无创通气的认识
无创通气泛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而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支持模式。传统呼吸支持需要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创伤大,并发症多。而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通过鼻罩或面罩将病人与呼吸机连接,在上呼吸道加以正压来改善肺泡通气的机械通气方法[5]。
2 无创通气的优点[6,7]
2.1 使用方便,无创伤 由于不需气管插管,加之操作简单,在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开始,随时撤离。
2.2 并发症少 由于保持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少了误吸的危险以及因气管插管带来的院内感染及黏膜损伤造成的并发症。
2.3 患者舒适度好 非侵入性(无创性)方式患者容易接受且感觉舒适,可定期取下,不影响说话、咳嗽、进食。
2.4 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保持了生理性的加温加湿功能,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医疗费用。
3 无创通气的禁忌证[8,9]
由于无创通气需患者自主呼吸触发,且需要患 者有良好的咳嗽反射,故呼吸心跳停止、自主呼吸微弱、昏迷、上呼吸道梗阻、咳嗽无力,无法自行清除气道分泌物者,不宜采用无创通气;同时无创通气需要面罩或鼻罩和患者面部紧密结合,故面部创伤或术后畸形者不能采用。
4 无创通气的并发症
无创通气的并发症较有创通气少而轻微,一般认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疼痛或不适、鼻腔干燥、眼部刺激、睡眠困难、面罩漏气、胃扩张[5],另有专家[10]认为,无创通气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幽闭恐惧症、胃肠胀气等。
5 护理重点及对策
5.1 重视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无创通气缺乏了解,且有严重呼吸困难,加上需要面罩紧扣口鼻,有窒息感,易出现恐惧、焦虑心理,而导致幽闭恐惧症的发生。有学者[1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护士在治疗前3~5min给患者讲解无创通气的作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同时让患者适应面罩和气流;在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的30min内在床旁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呼吸;当出现面罩漏气明显时给予及时调整;在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排痰技巧、手势交流等方法;在陪伴和巡视中观察患者情绪、表情,及时给患者鼓励,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幽闭恐惧感。
5.2 目前临床上在呼吸机通气时患者多采取平卧位,然而有学者[12]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平卧位时VAP的发生时间早于半卧位,而氧合指数低于半卧位,易引起误吸,且重症哮喘患者伴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故可采取床头支架抬高30°~60°,摇高床尾支架15°~20°,足部顶枕以防下滑的半坐卧位或坐位,并保持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 利于呼吸通气,预防肺不张,且能明显减少VAP发生率。
5.3 气道的管理
5.3.1 选择合适的面罩 面罩的常见类型有口鼻面罩、鼻罩、头罩。根据患者脸型选择舒适、密封良好的面罩,面罩的气囊充气以手感有弹性即可,固定后密闭扣压于患者口鼻区[6]。周小玲[10]通过60例患者鼻罩、口鼻面罩的对比研究发现:使用鼻罩患者的缺氧纠正略低于使用面罩组,但舒适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面罩组好。张文梅等[13]用头罩代替鼻面罩进行无创通气,也减少了呼吸肌做功,改善了气体交换,同时明显减轻皮肤损伤,且更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但在CO2的排出方面较面罩差。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根据现有材料及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面罩,以达到最好氧合时的最大舒适度。
5.3.2 保持管道的密闭性 调整面罩的位置及固定带的松紧度,以防漏气;各输气管道连接紧密,防止脱落;设置好低压、低潮气量报警,出现报警时应仔细检查各回路密闭情况,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6]。蔺景双[14]对21例呼吸肌尚有力的患者,开放面罩盖侧孔达到人为面罩漏气,消除了面罩及管道内的重复呼吸,升高PaO2,降低PaCO2,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效果显著。
5.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咳嗽,加强翻身拍背,定时应用雾化吸入帮助排痰。邵闳等[15]通过对63例重症哮喘的研究发现,经口鼻面罩给予患者BiPAP并定时气道给予祛痰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低氧血症,降低PaCO2,同时起到了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改善肺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
5.3.4 做好气道的湿化 无创通气虽然保持了气道的生理湿化功能,但较正常作用明显减弱。而且由于重症哮喘患者发作时大汗淋漓,张口呼吸,呼吸道黏膜干燥,使痰液粘稠,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痰栓形成,使小气道堵塞,更增加了通气障碍。故除了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外,气道的湿化非常重要。有专家[16]认为,无创呼吸机连接湿化器,不用通电即可达到有效湿化。也有专家[17]指出,对使用无创通气的病人,除使用呼吸机佩带的湿化罐外,还要使用一次性的雾化装置,每次加水10ml,使用20min左右,才能达到较好的湿化效果。徐爱琴[18]通过实验研究后发现, 采用自制复合方巾温水湿润后覆盖口部,也能达到较好的湿化呼吸道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方式,防止痰痂形成。
5.4 病情观察 在重症哮喘的无创通气过程中,病情观察至关重要,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及无创通气的成败。
5.4.1 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患者呼吸与呼吸机的匹配情况,防止人机对抗 上呼吸机前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面罩辅助通气治疗的优越性、安全性和必要性,上呼吸机后专人守护,指导患者保持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19]。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患者最佳的舒适度。王贵臣[20]在无创通气的同时应用硫酸镁治疗, 一方面可使因缺氧发生痉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另一方面气道平滑肌的松弛也减少了人机对抗。
5.4.2 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有无胃肠胀气 协助患者取合适,嘱其闭嘴,尽量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吴巧媚等[21]通过使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而显著减少了无创通气腹胀的发生率,也有学者[18]通过采用改进自制复合方巾温水湿润后覆盖口部,有效阻止患者张口呼吸时大量气体进入胃肠道内,也可减少腹胀的发生率。对出现腹胀的患者,采用芒硝饼腹部外敷[19],或热敷腹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加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等[22]均可有效解除。
5.4.3 观察有无鼻部及眼部不适 有研究[6]显示,每隔2h取下面罩,按摩鼻、两颧骨部, 或在鼻梁上及两颧骨处用纱布或海绵衬垫,可避免局部产生红肿、疼痛甚至溃疡。有专家[23]采用莱卡棉质材料制作成呼吸机鼻罩、面罩通用头带,使皮肤受压发生率显著降低。另有专家[17]通过采用先调漏气报警参数后固定鼻面罩,松紧度容纳1~2指,也避免了压迫伤的发生。由于气流刺激眼角可导致眼部不适及角膜炎,故应保持面罩密闭,严防鼻梁根部漏气,如不慎出现角膜炎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22]。
5.4.5 观察呼吸机的参数情况 无创呼吸机用于重症哮喘患者时,其常用模式为S/T,备用频率为16次/min,吸气压力(IPAP)8~20cmH2O,呼气压力(EPAP)3~5cmH2O。鼻(面)罩内供氧流量为5~10L/min[17]。由于EPAP的设置,在使用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气压伤的发生,两种压力设置均应从低水平开始,据病人的耐受性及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到合适水平。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在无漏气的情况下潮气量下降时,要注意观察胸廓双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皮下有无捻发感, 及时发现气压伤并通知医生处理[24]。
5.4.6 观察无创通气的效果 患者在无创通气后,呼吸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呼吸频率减慢、SaO2增高、心率减慢、PaCO2下降>16%、pH>7.3、PaO2>40mmHg,提示有效[25]。如果患者出现BiPAP治疗后2h PaCO2改善率40次/min,心率>140次/min[27],或伴气道分泌物多且有排痰障碍,严重CO2潴留[28],及时通知医生,准备气管插管用物, 当机立断行有创机械通气。
6 展望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无创通气作为一种创伤小的治疗手段,其优点得到临床的认可。然而由于重症哮喘病情复杂,对其的无创通气护理尚缺乏循证依据,对无创通气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成败预测时间等方面尚有争议,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缺乏大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保证临床使用的科学安全性,需要对重症哮喘的无创通气治疗护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操作规范,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同时降低重症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及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殷凯生.应重视特殊支气管哮喘的处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4):293.
2 张红艳,马正海.基层哮喘防治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当代医学,2009,15(22):64-65.
3 武红莉,潘藩,田瑞雪.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5):1125-1127.
4 陆启光,姜轶飞. BiPAP无创辅助通气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临床医学,2008,28(2):98-99.
5 范志毅.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无创通气.当代医学,9(5):36-37.
6 孟瑞芹,张秀峰,姜文英,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护理观察与临床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2008, 13(8): 1076.
7 李红梅,朱桂芳,张咏岚,等. BIPAP Vision呼吸机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外医疗,2008,35:116.
8 张秋爱.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哮喘中应用.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3.
9 赵学英,阙呈立.无创通气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36-437.
10 周小玲,易晓毛. 鼻罩和口鼻面罩在CABG术后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34-35.
11 张会芝,郑修霞,吴金艳,等.无创通气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 14(12):1374-1375.
12 吴邯,魏敏,王静.两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2009,7(2):148-149.
13 张文梅,沈策. 头罩式呼吸机临床应用进展.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9):1501-1503.
14 蔺景双.改良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21例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2006,46(28):58.
15 邵闳,鲍俊晰,杨会英,等.无创正压通气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疑难病杂志,2007,6(9):524-526.
16 郑坤,金福顺. 64例患者无创通气的应用及护理.吉林医学,2007,28(14):1568-1569.
17 单秀莲.无创通气病人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8-659.
18 徐爱琴. 减轻无创正压通气所致腹胀的临床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9-560.
19 严莉,张继英.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 护理与康复,2009,8(1):34-35.
20 王贵臣,王英杰.无创正压通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9例重症哮喘. 西部医学,2008,20(4):770.
21 吴巧媚,阮文乐.中药保留灌肠防治无创通气致腹胀的疗效观察.江西中医药,2006,37(278):35.
22 徐玉花.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研究.临床护理杂志,2008,7(3):20-22.
23 程焰宁,陈军华,黄菊九. 呼吸机鼻面罩通用头带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护理学杂志,2004,19(21):17-18.
24 何佳莉,洪蝶玫,张立佳,等. 重症哮喘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观察及护理. 护理学报,2006,13(8):1-4.
25 王嘉,孙武装,于卫芳.无创正压通气在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1): 862-865.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期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发作阶段、住院急救阶段、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脑梗死每个阶段护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陪护人员掌握脑梗死不同时期的科学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急性发作阶段的护理
对轻型患者可让其平卧,头高30°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患者尽可能在1~2 h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患者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急救车时如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2 住院急救阶段的护理
2.1 协助护理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发生偏瘫后,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患者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2 h左右1次。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2.2 饮食方面
部分患者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而出现吞咽困难。患者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患者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患者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患者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败。有的患者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患者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3 观察病情变化
脑梗死患者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患者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患者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2.4 早期帮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
发病第2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即帮助患者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患者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头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让患者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2.5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患者情绪激动。
3 患者出院后恢复期的家庭护理
3.1 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死复发
脑梗死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1]。常用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片;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双效类现代中药。
3.2 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3 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左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3.4 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