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内电商研究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内电商研究现状

篇1

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买卖双方在线交易的平台,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可用性专家Nielsen认为,“可用性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人们不能在你的网站上找到那些产品或是在付款过程中遇上了阻塞,你的产品不管有多么便宜也没有用”围绕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组织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内涵

1.可用性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97年在ISO/DIS 9241-11标准中的定义,“可用性(usability)是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

可用性研究的先驱和领导者Jakob Nielsen认为可用性包括以下5个要素:(1)易学性:产品是否易于用户学习?(2)交互效率:用户使用产品完成具体任务的效率如何?(3)易记性:将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户再次使用是否仍然记得如何操作?(4)出错频率和严重性;操作时出现的频率高低及严重程度如何?(5)用户满意度: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如何?产品在每个要素上都达到很好的水平,才具有高可用性。

2.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

网站可用性指的是网站的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能协助用户快速而有效率地达到他们的目标,即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网站过程中,对其质量体验的一种描述。因而具有良好可用性的网站能够协助用户寻找他们需要的信息,帮助他们高效、方便地完成任务。

根据ISO定义的演绎,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可以理解为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完成商品交易时所达到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在网络环境下,有效性是指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商品交易的任务和达到商品交易的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效率是指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商品交易任务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之间的比率;满意度是指用户与电子商务站点交互过程中具有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除这三项内容外,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内容还包括:易学性(Learnability)、可记忆性(Memorability)和错误管理(Error Management)。

二、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研究进展

1.国外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研究进展

在国外,IBM在1970年就引入了可用性测试,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产品在推向市场前就经过了大量的可用性测试4。

20世纪90年代,由于网站可用性研究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可用性原则。美国的德里克・斯托里(Derrick Story)认为网站设计应当解决网站“是不是高效的、是不是直观的、能不能支持用户任务、是不是吸引人的”这四个基本的可用性问题,为此网站开发者在网站设计时应当遵循10个可用性原则;计算科学工程西北联盟(NACES)从网站设计、网页设计、导航帮助三个方面制订了通用的网站可用性指南;波多黎各大学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何塞・阿・布吉(José A・Borge),伊斯雷尔・莫拉雷斯(Israel Morales),内斯特尔・罗德里格斯(Néstor J・Rodríguez)提出了设计网页的16条可用性原则,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与此同时,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方面的研究成就更是首屈一指。美国可用性大师Nielsen从理论、方法、实践等各方面对网站可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网站可用性是由遵循一系列协议所获得的系统状态,并且网站的可用性缺陷可以很容易的被发现,他认为执行仅仅五项用户测试就可以发现85%的问题。他和同事测试了二十个B2C电子商务网站,获得了创建更好的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的207条可用性设计指导规则(后来被称为“Nielsen”法则)及一系列B2C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评估报告。这些指导规则涵盖了大范围的主题,包括销售策略,信任感,分类页面,搜索,产品页面,检验与注册,以及国际性用户。“Nielsen”法则对如何提高和评价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具有指导性意义,推动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建设。2002年,Jared Spool在对一些可用性指导规则测试后提出,可用性不可能建立规则,他提倡一种开放式的,相对来说不受约束的可用性测试,以找出站点潜在的可用性问题。

通过了解国外网站可用性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并不是说国外的研究成果就是公理就是不可更改的法则。正如Jared Spool所认为的,网站可用性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测试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人们对网站可用性的要求也可能会不同。其次,由于用户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不同,国外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法则并不具有完全的通用性,例如当把英文界面翻译成中文时,对中国用户来说未必具有可用性了。再次,从社会文化标准和认知方式来说,由一种文化衍生的行为规则不能转化为另一种文化的规则。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网站比一般的网站要复杂得多,想用一套通用的可用性评价标准来提高所有电子商务网站模式的可用性几乎是不可能的。

2.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研究进展

中国内地最早对可用性进行研究报导的国内组织机构是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欧盟可用性研究中心,它由欧盟第五框架计划、中国政府中欧科技合作计划以及欧盟Asia-ITC计划提供支持,是欧盟可用性支持网络UsabilityNet的成员单位,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可用性理念和可用性工程实践,围着着可用性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也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进行了零星的探索性研究,并初步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常金玲、夏国平认为网站可用性是评价公司电子商务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并且以Microsoft公司的可用性指南(MUG)作为评价的基础,选择了5家国内公司的B2C电子商务网站,通过350名评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评估了MUG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分析出了各网站的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以及消费者对可用性评价指标的评价,这是大陆学者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做的比较成功的实证研究。车元媛认为分析网站可用性是电子商务网站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也是研究电子商务网站及网页可用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重要地位,并且对电子商务网站和网页的可用性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设计。 陈惠清,袁丹洪认为商务网站的可使用性强能激发用户需求和提高网站的访问量,介绍了测试和评价网站可用性的一些实用准则及测试步骤。李东辉,吕争从可用性规划、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等四个阶段全面介绍了可用性工程方法在某商务网站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指出用这种方法设计的界面具有易用性和愉悦性。

从国内关于网站可用性的研究现状可知,国内对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研究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实证性的研究凤毛麟角,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不全,尚不能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化。

3.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研究展望

(1)由于可用性面对的是用户,用户体验是电子商务网站成功的关键所在,用户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最有发言权。因此,研究可用性,我们有必要对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对于可用性的需求进行调查确认。

(2)虽然网站具有同质性,但由于网站可用性与所面对用户群的民族、语言、社会文化标准、认知方式、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国外关于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建设方面的经验并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这一点我们从淘宝的成功,e-bay的落寞可以看出,具有本土化元素的网站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在考虑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元素”。

(3)由于电子商务网站属于软件产品,不能直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而且电子商务网站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网站由于所面向的用户群不一样,因而在网站的可用性方面的要求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有必要设计一套细致的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各个角度对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指数进行评估。

(4)在设计可用性指标体系时,可采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的意见,选择比较熟悉电子商务网站的不同专业的专家来出谋划策,集专家意见之大成以确立最终的指标体系,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5)由于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层次较多,因为涉及的评价指标也会比较多,为了简化评估工作量,提高评价的效率,有必要设计一个专门的可用性辅助分析系统,利用这个辅助系统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指数进行计算,以验证是否可用性指数高的电子商务网站其网站的质量就高。

参考文献:

[1]Nielsen Norman Group.E-Commerce User Experience High-Level Strategy.,2006~11~01

[4]刘 浩:软件的可用性发展及其方法.省略/Technique/2005/4/23980.htm,2006~12~09

[5]徐海霞: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分析研究与辅助分析系统设计――以西南地区10个高校图书馆网站为分析对象.西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6~5

[6]Nielsen等:省略/.2006~12~03

[7]Jared M.Spool.Evolution Trumps Usability Guidelines.省略/articles/evolution_trumps_usability/,2007~12~08

篇2

关键词:跨境电商;出口转型;路径

跨境电商正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根据商务部的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6.5万亿元人民币,将会达到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因此,在传统贸易模式受阻,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发展瓶颈的内忧外患形势下,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外贸转型将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路径。

一、文献回顾

1.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传统的外贸电商是不同的,传统外贸电商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商品信息,真正的交易和支付环节并不在线上完成,如阿里巴巴B2B、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跨境电商是指位于不同关境的外贸主体,通过跨境电商平成商品展示、交易达成、货款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完成运输的外贸形式。

杨兆(2002)指出电子商务会通过变换外贸交易手段、改变外贸成本结构等途径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VanHoose(2003)通过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原理研究了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关系。Terzia(2011)认为跨境电商会给所有国家带来收益,短期内,这种收益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受益程度更大。赵志田等(2012)构建了进口、出口与电商发展水平等因子之间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刘娟(2012)指出通关、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仍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壁垒。吴哲等(2013)认为,跨境电商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贸易模式,重塑中小企业贸易价值链。温裙、王健(2013)指出跨境电商给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如海关监管、外汇监管、税费征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带来一定挑战。

2.关于外贸转型的研究

Amsden(1994)通过对日本和韩国产业转移升级的研究中指出,外贸企业升级的路径可以从委托代工制造(OEM)、研发设计(ODM),到形成自主品牌(OBM)。Humphrey和Schmitz(2002)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指出企业从低级到高级演变的四个层次: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刘志彪(2007)指出在由被领导关系所反映的价值链中,中国本土企业经历了快速的工艺和产品的升级。毛蕴诗(2009)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九个不同类型行业转型升级路径论证OEM―ODM―OBM的升级路径。徐洪涛、周辰(2011)以无锡市外贸企业为例分析了转型和升级的不同途径。辜胜阻(2011)提出外贸企业应注重品牌质量和创新、推进差异化、实施“归核化”和集约化发展等战略。

二、珠海外贸及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1.珠海外贸发展现状

珠海市位于珠江口伶仃洋西侧,南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与台山、新会毗邻,北与中山接壤,南与澳门陆地相连。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辖香洲、金湾、斗门三个行政区以及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横琴经济开发区和珠海临港工业区五个经济功能区。

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6.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 %,其中出口239.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0%;进口276.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

201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6.69亿美元,同比下降11.56%,其中出口216.31亿美元,同比下降9.82%,进口240.38亿美元,同比下降13.07%。

2013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1.69亿美元,增长18.58%,其中出口266.06亿美元,增长22.97%,进口275.63亿美元,增长14.64%。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在珠三角九市中分列第1位、第2位和第3位。

2014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平均2.7%,其中出口增长9.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3.3%、7.7%。

201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962.2亿元人民币,与2014年比下降12.2%。其中出口1794.9亿元,增长0.7%;进口1167.3亿元,下降26.7%。目前,珠海正大力加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和附加值。

2.珠海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目前,珠海在“一带一路”建设、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横琴自贸试验区运作等多重机遇叠加下,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新举措,珠海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珠海已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专责小组,组织编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工作方案,市财政已安排3000万专项资金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加快成长。珠海市成功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全球货源”项目,成为阿里巴巴发展跨境电商的首批合作城市,重点将建设集“综合服务、统一标准、优化流程、孵化器”于一体的跨境电商集聚园区。同时,珠海电子口岸配合关检双方在全市各口岸实行“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可保障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与广州、深圳、杭州等跨境电商发达城市相比,珠海跨境电商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发展水平不高,领军企业和知名电商平台较少;二是应用领域不广,传统企业线上运营业务有待拓展;三是政策环境不优,物流快递、专业人才、扶持政策等配套服务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三、以跨境电商助推珠海外贸出口转型的路径探析

1.跨境电商一体化服务模式

跨境电商一体化贸易服务模式是由跨国物流企业,整合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和客户资源,利用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园区的叠加优势,引入大型跨国物流公司,依托珠澳区域的海空港与陆路接驳物流资源、保税监管服务、通关服务、商检、金融、保险、国际商务服务等全系列配套资源,建设适合跨境电商运作的物流、通关和外贸商务服务平台,吸引和承接国内外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运营。该模式的关键是将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定位、横琴片区发展规划、国内外跨境电商、跨国物流公司、各供应链企业的需求细化和整合,紧密对接全球供应链的最新趋势,联合世界级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供应链企业,会同海关、商检、金融、保险、商务等部门,协同制定珠海跨境电商运营标准,构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珠海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2015年8月,珠海港集团与大龙网、香港真宝物流(国际)有限公司在珠海签署跨境电商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珠海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复合监管仓,其中前者主要是为中小电商企业和出口外贸企业等提供报关、报检、等增值服务;后者主要是为珠海跨境电商提供口岸清关及产业配套服务。

2.跨境电商自营模式

跨境电商自营模式是指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诸如阿里巴巴、Amazon、eBay、敦煌网、中国制造、环球资源等,给予优惠政策,使之认识到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中心城市以及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的国际物流容量与效率,从而建立其珠海跨境电商运营平台与区域总部,承担粤西、广东省乃至华南各区域的跨境电商网络的运营,依托目前较为成熟的国内电商网络与客户资源、珠海的海空港与陆路接驳物流资源、保税监管服务、报关清关服务、国际商务服务等一系列配套资源,更好地为国内外的外贸企业与个人消费者服务。

2015年5月,珠海保税区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珠海保税区和珠澳跨境区特殊的“境内关外”政策、宽松的贸易管制政策、便利的保税监管政策、自由的外汇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共同打通全链路的通道。2016年1月,敦煌网与珠海中电签约联手打造“中电-敦煌”电子商务平台,用三年时间,使该平台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传统外贸企业和互联网融合的B2B出口示范平台,短短一个月的线上贸易量已达到4000万美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该平台打造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传统外贸企业和互联网融合的B2B出口示范平台。

3.跨境电商创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利用现有珠海创业园、横琴创意谷等资源或新建跨境电商创业园,通过吸引目前的国内外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以及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国内外中小微外贸企业入园开展创业孵化,可以依托目前较为成熟的外贸货源与市场渠道、珠海的海空港与陆路接驳物流资源、保税监管服务、报关清关服务、跨境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一系列配套资源,通过B2B、B2C、F2C等模式将国内外贸型制造企业的商品销售给境外消费者。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珠海市政府跨境电商创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重点建设跨境电商创业园以及跨境创业孵化基地,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吸引更多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项目以及青年跨境电商创业项目。

四、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一是充分利用横琴自贸区、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园区等,聚集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珠海横琴自贸片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既有紧邻澳门之便,又离港口、机场不远,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要充分利用自贸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通关便利,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直购出口。

二是要加快出台相关跨境电商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吸引更多有实力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进驻珠海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三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到科学引导、创新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要求,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瓶颈,简化办事流程,为跨境电商招商提供便利,探索更便捷的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四是以高校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专业为依托,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建设。政府要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加大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引进力度,为珠海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2.企业层面

一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强自身应用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性,转变传统外贸经营模式,针对国外客户的消费行为选择合适产品,积极采用目前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等,打造自己的跨境电商运营团队,快速转型跨境电商转型之路。

二是企业要强化从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转型。珠海的外贸类企业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依托珠海目前正在打造的“三高一特”产业战略,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自身产品附加值和定价权。

参考文献:

[1]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2]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

篇3

一、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供应商评价是从应用中产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重视供应商选择的研究。1966—1990年Dickson在调查研究了采购管珲联盟中273位典型商和管理人员后,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列出了50条独立的准则,作为供应商选择必须考虑的依据。但这些依据在对供应商的要求上是相互矛盾的。1991年查尔斯.韦伯等综述评论了Dickson关于供应商选择的论文,总结分析了供应商选择决策方面的研究,系统的提出了23条准则,并分析了各个准则的战略地位。此外,Lehmann和shaughnessy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也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但是他们的研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的商业环境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供应商选择准则和权重也得到不断的修改和补充。

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文献才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研究电力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电网物资的供应是电网建设的重要保障,物资采购是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要保证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稳定、高效进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工程所需物资采购,而且要保证物资采购做到快、好、足、省。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供应商管理是整个物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良好的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商是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全球市场的扩展,企业竞争激烈,特别是销售领域,很难得到由于销售市场空间的迅速增加而带来的利润增长,降低企业成本成为各个企业高层必须考虑的战略格局。特别是电力企业,其物资采购品质多,规格杂,合同金额数目大,能否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成为电力企业生产控制的中心环节。做好供应商考核评价,有利于良好供应商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群球新的合作伙伴的成本,还可以因长期稳定的合作拿到更适合的采购价格。

(二)良好的供应商可以控制时间和质量,实行自动化生产

电力企业的生产必须要求物资及时而准确到位,一旦物资准备不充分,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电力企业自动化生产需要对设计、发送时间安排以及物料质量严格控制。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电力企业必须和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伙伴关系才能确保企业所需要的物料能以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

(三)研究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目的

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要求企业提高管理的成本意识,讲求管理效益,靠管理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综合最优。G电力公司每年物资采购数十亿元,如何有效规范并优化采购管理各环节,提高采购效率,有效节约采购成本,实现采购效益的提升,是目前物资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供应商评价是供应商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决策周期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供应商在质量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优质的供应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明显的。通过对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改进达到以下目的:

1、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建立G电力公司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闭环管理机制,提高供应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建立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数学模型,促进供应评价系统的有效落地,实现供应商评价统一、闭环及科学管理;

3、建立供应商评价信息系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及提高工作效率;

4、融合供应商管理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流程、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数据表单导入导出及相关辅助信息化支持,促进供应商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三、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G电力公司对供应商管理尚不规范。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关系密切,但是对供应商的管理还相对薄弱,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同时也没有与供应商建立正式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采购过程中价格和货源并不稳定,不利于合理的采购。

G电力公司目前物资采购采取粗放式的采购方式,采购的物资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对比,G电力公司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供应商选择手段,供应商准入门槛较低。供应商选择应遵循“Q.C.D.S”基本准则,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这就要求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与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应商的表现,即对供应商表现有合理的评价,以指导供应商选择。

经过调查,G电力公司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模式为:由物资采购部门按周期集中组织全公司各部门进行评价,由评价人员根据标准打分,采购部门汇总并组织评审后得出各供应商综合评分。这种模式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1、历史数据不全,评价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不反映实际情况;

2、各评价部门独立完成,造成重复工作,不同评价部门的评价结果可能相背离;

3、通过人工打分评价导致评价人员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4、由于评价工作量大,各部门参与性不够,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合理。

以下以该公司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供应商评价为例,说明G电力公司目前供应商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数据和图表上看,G电力公司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采购了A、B、C、D四家设备供应商的产品,2010与2011年的运行缺陷率各不相同,但在目前的供应商评价机制运作之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四家供应商的评价得分相同,没有反映出供应商的优劣。各部门对评价的参与度不够,人工评价主观性太大,供应商评价结果信服力不足,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对物资招标采购指导性不足。

由于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通过人手统计数据,导致评价效率低下,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无法有效指导采购工作。因此,应经过充分调研和研究,重新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明确指标收集和分析的责任部门、人员,及供应商评价的周期、频次和实施的关键阶段,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并且通过科技手段,设计物资供应商评价模型,结合G电力公司实际,开发供应商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各大系统数据,通过系统程序自动形成供应商评价得分,形成高信息化、智能化的供应商评价系统。

四、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改进的设计思路

(一)现状分析:分析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的管理现状,找出目前供应商评价在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方法中的问题,分析在供应商评价实施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困难。数据清理工作,为了紧密配合供应商评价系统的建设,按照统一、规范的方法清理支持供应商评价的数据。以数据清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现在分析制定数学评价模型。

(二)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根据供应商评价现状及数据清理情况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选择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形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并将各指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岗位,制定供应商评价实施细则,形成供应商评价管理机制。

(三)固化模型,应用系统集成,建立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将G电力公司各大系统数据集成整合,实现与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的深度融合;固化数学模型,建立多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功能,通过智能信息化将系统数据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自动形成供应商综合评分,改变目前由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的现状,减少人工数据统计工作。

(四)系统高级应用:建设系统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内嵌供应商评价常规的分析报表和工具,实现对各个维度的评价信息等的实时查询和统计分析,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支持数据、表单的导入导出功能,即可将本系统中数据按固定模板导出,也可将其他应用系统数据按相应形式导入本系统,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五、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为确保和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G电力公司应对物资采购供应商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供应商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质量是衡量供应商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供应商产品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产品运行情况及缺陷率情况:根据近五年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设备因质量问题发生的缺陷次数。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发生重大紧急缺陷次数;2)发生一般缺陷次数;3)出现家族性、系统性缺陷次数。

(2)供货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频率:根据出厂试验、验收、到货质量抽检及设备投运前试验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抽检合格率;2)出厂试验合格率;3)投运前试验合格率。

(3)产品质量导致事故事件(事故障碍)情况:根据产品质量是否造成事故事件(事故障碍)统计。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质量问题造成造成五级及以下事件(二类障碍及以下)次数;2)质量问题造成事故或二级及以上事件(一类障碍及以上)次数;3)质量问题引起的停电次数。

处理故障效率和效果:根据产品供应商处理故障效率和效果评价。

2、供应商履约情况评价,包括交货与服务,对于供应商履约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供货及时情况,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按时交货比率;2)延迟交货时间;3)足额交货率;4)减少交货周期。

(2)合同签订及结算配合情况,具体分为三个分项指标:1)合同签订及时率;2)发票提供及时率

(3)包装完好程度

(4)配送、卸车、安装配合情况

(5)抢修物资相应及供应

(6)售后服务水平

(二)预期目标

1、形成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数学评价模型,运用数学分析模型对供应商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2、系统高级应用,包括对供应商评价按不同维度进行排序,数据、表单导入导出,条件查询信息。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

3、建立供应商评价系统,完善各阶段、各业务对供应商的评价信息记录,形成综合评价信息,通过智能信息化将系统数据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自动形成供应商综合评分,改变目前由人工凭经验和记忆集中评价的现状,减少人工数据统计工作。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供应商评价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即时共享,电子进行数据统计,节约时间成本,减少冗余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以及基于数学模型和智能信息系统将保障供应商评价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3、减少人力与资源成本,通过网络信息共享、流程自动流转、自动归档等服务,无纸化办公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与资源成本。

4、供应商评价系统作为各层级供应商管理提供智能决策工具,能够准确合理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减少协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沟通成本,使价值链真正增值。

六、G电力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开展建议

纵观国内外先进企业对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发展都需经历一个较长的研究与磨合期,为构建数学模型并开发智能信息系统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一)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由各级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成立项目小组,在总体物资管理战略部署下制定推行供应商评价管理的发展战略 ,以获得各级部门的强力支持。

(二)组织宣传:组织、宣传供应商评价对于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解决各级各部门对供应商评价不重视现象,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导书,创造一个实施环境,使执行人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四)数据基础:建立和健全数据资料收集的渠道与手段,准确完善地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应认真规划和计划。

(五)人员素质要求:供应商评价体系和系统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加强人员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可以依托优秀的管理咨询以及系统开发团队,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全力打造创国际先进水平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

篇4

《2009-2010中国电信业运营支撑系统市场研究报告》,结合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全面介绍了三大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和3G业务开展状况,总结了2009年中国电信业运营支撑系统市场发展和投资情况。详尽展现了市场竞争格局,对主力集成商、软件厂商和硬件厂商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三大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2010年的建设趋势和投资规模,做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编选 )

报告提纲:

1.报告摘要

2.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2.1研究背景

2.2研究范畴

2.3相关定义

2.3.1中国电信业运营支撑系统

2.3.2系统承建商

2.3.3系统供应商

2.3.4运营指标统计定义

2.3.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统计定义

2.4研究方法

2.4.1一手资料

2.4.2二手资料

2.5本报告的解释权

3.中国电信业运营支撑系统发展环境

3.1 2009电信业市场环境分析

3.1.1 2009电信业市场运营环境

3.1.2 2009电信业业务发展动态

3.2全业务竞争对运营支撑系统的影响分析

3.3关键技术需求趋势研判

3.4 2009中国运营商投资状况

3.5 2010中国运营商投资预测

4.中国移动运营支撑系统市场研究

4.1业务现状与发展

4.1.1业务发展现状

4.1.2 3G业务进展状况

4.1.3中国移动应用商城(Mobile Market)

4.1.4中国移动Ophone平台

4.2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4.2.1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4.2.2 NGBOSS规划体系和演进方向

4.2.3 2009年运营支撑系统建设重点

4.2.4 2010年运营支撑系统投资方向与投资规模

4.3运营支撑系统(OSS)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4.4重点省级公司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研究

4.4.1广东移动

4.4.2浙江移动

4.4.3江苏移动

4.4.4山东移动

4.4.5河南移动

4.4.6四川移动

4.4.7北京移动

4.4.8上海移动

5.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市场研究

5.1业务现状与发展

5.1.1业务发展现状

5.1.3 3G业务进展状况

5.2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5.2.1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5.2.2 CTG-MBOSS规划体系和演进方向

5.2.3 2009年运营支撑系统建设重点

5.2.4 2010年运营支撑系统投资方向与投资规模

5.3重点省级公司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研究

5.3.1广东电信

5.3.2浙江电信

5.3.3江苏电信

5.3.4四川电信

5.3.5上海电信

5.3.6吉林电信

5.3.7北京电信

6.中国联通运营支撑系统市场研究

6.1业务现状与发展

6.1.1业务发展现状

6.1.2 3G业务进展状况

6.1.3 iphone引入

6.2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6.2.1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6.2.2 NEW-BSS规划体系和演进方向

6.2.3 2009年运营支撑系统建设重点

6.2.4 2010运营支撑系统投资方向与投资规模

6.3重点省级公司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研究

6.3.1广东联通

6.3.2浙江联通

6.3.3江苏联通

6.3.4山东联通

6.3.5黑龙江联通

6.3.6四川联通

6.3.7辽宁联通

7.中国电信业运营支撑市场格局及竞争态势

7.1运营支撑市场发展环境

7.2主要厂商及其市场定位

7.2.1咨询服务商

7.2.2系统集成商

7.2.3软件厂商

7.2.4硬件厂商

7.3各类厂商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

7.4重点厂商市场与动态研究

7.4.1亚信联创

7.4.2神州数码思特奇

7.4.3华为软件

7.4.4中兴软创

7.4.5东软

7.4.6 Amdocs

7.4.7 Convergys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094-03

本文主要从技术和潜力两个方面对车载计算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车载计算机的技术在相关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日益成熟,而在潜力方面,车载计算机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以此为背景,再运用SWOT分析矩阵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并对未来将由谁成为服务提供商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对车载计算机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车厂在车载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其指明方向。

1 绪论

1.1 车载计算机的简介

(1)车载计算机的概念。车载计算机是由Telematics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由Telecommunication(无线通信)与Informatics(信息学)所组成的复合词。在国内,一般将车载信息通信系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或无线通信服务系统等称为Telematics。而本文研究的Telematics主要是指车载telematics系统,车载Telematics系统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利用无线网络的语音、数据通信技术,使汽车驾乘者在车内随时随地与外部后台服务资源做双向的信息传递,享受实时化、位置化、个性化的各类应用服务。将车载Telematics系统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车载计算机系统。(2)车载计算机的现状。车载计算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安装在汽车上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计算机。它融合了交通、汽车、通讯、计算机、系统科学等多领域的技术,是Telematics的一个具体应用,已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西方发达国家对车载计算机的研究比较早,技术比较先进。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发展区域已经步入成熟期,主要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处于领先水平。国内目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厂商也纷纷踏入这一新领域,由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3)车载计算机的运作模式。由于Telematics系统运作模式极其复杂,就目前的发展模式观察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汽车定位系统(GPS)与信息存取(Access)两部分进行探讨。在GPS系统运作模式方面,主要是通过卫星定位,为汽车驾驶员提供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行进方向的导航指南。这个模式目前的运用也是越来越普及的。目前国内的私家车越来越普及,而道路又非常的错综复杂,因此汽车定位系统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另一个部分是信息接受运作模式,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GSM、GPRS、3G)与后台客户服务中心或者信息提供业者进行信息包括旅游、交通、气象、订票、娱乐等的双向接受与传送。这两种模式都是以为客户提供便利服务为导向,因此车载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导向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能够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4)车载计算机的功能定位。车载计算机有待开发的潜力非常大,未来能够为客户提供较多的功能选择。Telematics的特点在于大部分的应用系统位于网络上如通信网络、卫星与广播,而非汽车内。驾驶者可以运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与接收信息,享受服务,以及下载应用系统与更新软件等。

车载计算机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如表1)。

(5)车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车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就目前开发状态而言可以分为前座系统、后座系统与引擎机械系统三大子系统(如表2)。

1.2 车载计算机系统的产业链

车载计算机系统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车厂为主,另一种是以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为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TSP占了绝大部分,因为TSP是Telematics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以TSP为主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用户、内容提供商、网络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这五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地位(如图1)。

(1)内容提供商是支撑:内容提供商主要为服务提供商生产电子地图、文本、音像、视频、多媒体信息。随着产业的发展,提供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但还需要整合。(2)服务提供商TSP是核心:TSP居Telematics的核心地位,上接汽车制造商、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它将各类CP及SP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给最终用户。用户向TSP支付费用,并由TSP对产业链众环节进行利益分配。可以说,谁主导了TSP,谁就主导整个利益链,因此TSP成为各方争夺的角色。(3)网络提供商是基础:网络运营商包括移动运营商、固话运营商、卫星网络运营商、广电网络运营商。各大运营商提供不同的服务。(4)设备提供商是保障:设备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服务,硬件主要是终端的服务提供,软件主要为应用软件。(5)用户需求是动力:用户是Telematics产业发展的条件,没有用户一切都是空谈。只有用户有强烈的需求和对TSP服务的满意度,以及良好的应用体验,才能推动Telematics产业的发展。只有用户为所使用的服务支付费用,产业链上的其他产业的收益才能得到保障。

2 车载计算机产业的现状

2.1 目前主要三大发展区域

由于世界各地的区域市场特色、生活形态、政府角色、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它们呈现出不同侧重点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美国、欧洲、日本三大发展区域。下面针对这三大发展区域的Telematics的特点进行分析。

(1)美国地广人稀、交通发达,Telematics强调的是安防功能,通常还包含车辆远程诊断服务。最具代表性的系统是通用公司的OnStar系统,从1996年推出至今,用户连年上涨,甚至有许多人因此改变了生活方式,像OnStar咨询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OnStar系统的代表功能有车辆及乘客安全系统、碰撞自动求救。这些功能主要是为了保障车辆及车内人员的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2)在欧洲telematics服务主要解决道路狭窄、路况复杂等问题,所以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导航和交通信息。通常是通过电话与呼叫中心联系服务,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以及实时传送遥控驾驶的辅助系统等讯息。例如奔驰公司推出的C-class,它通过Comand系统和GSM网络提供各种服务。Comand系统的代表功能通过有效的运用GPS的定位数据,实现“Dynamic Auto Pilot Navigation”服务,为驾驶员提供最准确的导航及最及时的路况信息。(3)日本在telematics方面,其发展模式不同于欧美,重点发展了道路交通实时信息系统,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路况很复杂,以及市中心的交通非常繁忙。丰田公司的G-book系统也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系统。G-book系统的代表功能是交通阻塞回避路线导航,它能够及时根据实时路况信息及设定的目的地,避开阻塞路段,最快到达目的地。

2.2 目前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Telematics产业经过几年的酝酿,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许多Telematics项目正在各大主流车厂进行,此外也有一些服务提供商参与其中。国内的发展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国外厂商进军中国市场。国外的汽车品牌早已盯上了中国这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与国内的车厂进行合作,将其技术及丰富的运用经验引入国内,比如丰田公司的G-book系统,通用公司的OnStar系统。(2)国内厂商自主研发。一些意识超前、紧随国外厂商的国内车厂,也较早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和测试,相继推出Telematics的产品。比如荣威公司推出inka Net 3G智能行车系统。(3)国内服务商推出产品。一些国内的服务提供商自主研发推出Telematics产品,比如车音网、好帮手、赛格等。这些产品功能没有车厂推出的产品功能丰富,但是其提供的基本功能受到消费者的推崇。

国内的发展日益迅速,不断有新的Telematics产品推出,此外网络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也开始和车厂或者服务提供商合作,提供服务。

3 车载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未来发展的促进因素

由于Telematics的发展除与汽车业者有关外,还需与TSP、数字广播、数字电视、信息与通信等行业相配合,才能驱动其成长,因此未来要成功地驱动Telematics成长,除汽车大厂已改变传统汽车厂商能主导其发展的传统思考窠臼外,Telematics相关软硬件技术发展程度、政府政策与相关法规的制订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信息内容是否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等三项驱动因素成熟与否高度相关,发展至今,各项因素已经趋于成熟。

(1)基础技术水平。国际汽车大厂将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式控制系统,已为加速汽车在应用装置方面的数字化、信息强化实基础;无线网络的急速发展,感应装置,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智能型系统通过与内容服务的整合,将对数字化汽车产生多重影响。(2)政府在政策支持程度和相关法规修订。各国政府对推动此项产业的发展不余遗力,推出各项政策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3)服务商提供的内容方面。在目前现有的服务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开始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比如车音网目前主推的语音类产品,这有利于提高利用率,增加用户数。(4)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车音网2010年到2011年一年增加百万用户数量这个情况,清楚地表明了传统的车载计算机行业与我国现阶段的用户的需求之间没有很好地契合,目前行业的情况并很好地没有满足用户与日俱增的需求,车音网的超常人气也表明了用户需求是车载计算机未来发展的动力之一。

3.2 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分析

对于Telematics未来的发展,究竟前景如何,各大厂商、服务提供商应该运用怎样的战略去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运用了SWOT矩阵对国外三大发展区域和国内发展区域进行了战略分析,分别列出其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1)国外三大发展区域(如表3)。

因此,国外三大发展区域的汽车厂商应该采取增长型战略(SO:Superiority Opportunity),依靠现有的强大的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

(2)国内汽车厂商(如表4)。

因此,国内厂商可以采取扭转战略,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企业内部劣势。

3.3 对未来谁主导TSP的分析预测

在以TSP为主的产业链中,核心环节是服务提供商,那么谁会成为最有价值的TSP?我们同样运用SWOT分析法对汽车厂商、移动运营商、GPS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1)汽车厂商(如表5)。

(2)移动运营商(如表6)。

(3)GPS运营商(如表7)。

(4)设备供应商(如表8)。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发展前景最好的是汽车厂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通过合作,融合了Telematics产业链的关键资源。从业务上,能够满足客户的安全需求及舒适度需求,从利润上,由于业务的多样化,使得盈利呈现多样化。

4 结语

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技术和潜力两个方面对车载计算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车载计算机的现状,功能定位,应用领域以及产业链,其次分析了目前世界上三大发展区域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接着根据现状,归纳总结推动车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几大因素,最后根据三大发展区域的自身特点以及宏观环境,对它们的发展趋势进行SWOT分析。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国际汽车大厂已跳出传统策略思考方式,积极通过与TSP结盟,以提供满足使用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策略,将加速推升Telematics成长空间与产生综效。(2)国际科技大厂致力于telematics硬件构架、软件系统、语音驱动缺口与新一代服务平台等方面的科技发展。(3)各国政府在相关政策及法令修正表现极度支持的态度。(4)消费者的接受度已逐渐提高,对telematics系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5)Telematics产业将进入成熟期,未来发展的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在中国。

4.2 对各大厂商的建议

(1)中国的车载计算机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大厂商应该抓住机会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出更多自主创新研发的车载计算机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2)车载计算机产业链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将telematics从单纯的制造业变成综合服务行业,促进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3)目前世界三大发展区域各有特色,中国的发展也必然要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从目前的发展状况而已,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是必然的导向,未来中国的telematics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高速发展。此外,在功能方面,根据我们对消费者偏好的调查,智能倒车和多媒体信息接收是消费者相对较为偏好的功能,这也给厂商在开发功能时提供了指向。

参考文献

[1]余嵘.车载telematics系统研究[J].汽车电器,2011(7).

篇6

当前,随着我国电商产业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双十二”以及“双十一”虚拟购物节的诞生,电商行业的交易额获得迅猛的增加,企业深刻体会到电商的潜力。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实现了消费者在海外购买商品的梦想,实现了商品“全球购”。

一、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

(一)交易规模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实现了7000余家,利用电商平台进行跨境电商的企业多大40多万家。随着B2C以及B2B等模式的诞生,电商以及电子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资金交易总额实现了6000多亿美元,占据出口贸易总价值的22.9%,并且这一数据还会继续增长。随着行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参与者的有效推动,我国跨境电商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还会持续增加。

(二)产业模式

根据商业模式以及交易所处地位不同,跨境电商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B2B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全球会员提供直接的营销平台,并且传递服务信息、商品信息以及采购商信息,促进交易快速完成,会员主要由集团客户和企业,以阿里巴巴为代表,主要提供线下交易和线上平台服务,促进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第二,C2C平台。该平台将会员的服务信息以及商品信息提供给全球消费者,并且促进在线交易,以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以全球速卖通为主要代表,也可以称其为全球版淘宝。第三,B2C平台。该平台主要为国内企业直接向全球消费者提供在线服务和产品,促进交易的完成,其中大龙网为代表企业。在中国供应商和全球零售渠道之间,构建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服务,有效解决了我国企业难以进入国家市场的难题。第四,垂直B2C平台,该平台可以联系国内特定商品供货商,并且买断货源,建客服体、支付以及物流等,将国内产品销售到海外。

(三)基本流程

跨境电商的主要基本流程包括四个步骤:第一,供应商要在平台中注册,并且获得认证后,其服务和产品可以在平台上展示,标明配送方式、产品价格以及产品信息等。境外买家可以通过平台,对服务以及产品进行选择,然后进行在线购买。第二,境外买家以跨境商品支付的形式,对服务和产品进行在线支付,并且将资金打入到海外账户中。第三,在C2C以及B2B模式中,在线上交易结束后,卖方还要将商品通过跨境物流的方式配送给买家,平台要收集支付、物流以及订单三方信息,通过平台将通关清单申报到平台中。第四,物流公司负责商品入境后的商检,并且将商品送抵给买家。

二、跨境电商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结汇、商检以及通关问题

首先,结汇问题。很多电商卖家或者企业没有跨境出口资格,不能进行货款收付以及外汇核销,因此只能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导致结汇环节不通畅。其次,商检难以办理。当前商检制度主要是根据传统的跨境贸易,没有针对批量小、批次多以及来源广的跨境电商,因此,跨境电商难以报检。最后,通关问题。以往跨境贸易基本都是大批量通关,其具有费用高以及周期长的特点。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跨境电商,其具有分散、高频以及小额的特点,对通关要求费用低、时间短。

(二)物流题

跨境电商对物流的要求要更加复杂,其主要分为四个主要环节:第一,从发货地发货到仓库,在通过物流公司办理出关手续。第二,通过空运或者海运的形式,将货物送到机场或者港口。第三,在商品到达机场或者港口后,需要进行入境清关,将商品送到当地仓库。第四,由物流公司将商品送到买家手中。由于整个环节十分的繁琐和复杂,其中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商品出现问题。

三、解决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解决结汇、商检以及通关问题的对策

首先,解决结汇问题的对策,我国要实行更加高效便捷的结汇方式,由第三方进行核实,取消外贸企业管理。其次,解决商检问题的对策,要实行全新的申报制度,并且集中办理、集中申报,解决电商的商检问题。最后,解决通关问题的对策,要采取电子清单核放制度,电商企业要先根据清单通关,再定期将清单汇总,进而免除繁琐的报关工作。

(二)解决物流问题的对策

对于交易量较大的商品,企业可以建立海外仓库,对于交易量较小的商品,企业可以选择专线直邮的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小型卖家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实现商品的有效配送,多加电商企业可以成立物流联盟,进而解决物流问题。

四、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一)C2CB2B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C2C以及B2B将占据主导地位,其出口比例将大量增加,首先,这两种模式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可以跳过很多中间环节,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次,其可以有效的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最直接需求,并且平台直接对消费者开放,为客户提供更加直接的定制和服务。最后,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不受到地域以及时间的限制,直接向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销售。

(二)跨境制度和电商物流将获得显著改善

在未来发展中,跨境物流将突破成本、空间以及时间的约束,实现商品的无缝对接。传统周期长以及费用高的直邮形式,将逐渐向海外仓进行转变,仓储以及海运的物流企业将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兴起,支付企业将以收购、控股以及参股的形式参与到海外企业的运营中,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境外结算的建立和开展,将实现一站式体系,并且从在线签约到通关支付实现全程参与,提高交易的效率。

(三)电商新模式将兴起

电商新模式例如O2O模式,是一种互联网和线下商机充分结合的形式。可以实现线下交易,将线下服务和线上购买充分结合,让消费者体验到我国国产品牌的性价比,进而解决海外消费者无法直接体验服务或者产品的难题。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其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随着我国配套设施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跨境电商将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进而促进相关行业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振华,郭怡君.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81-82.

[2]姚彦超.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J].商场现代化,2016(14):46-47.

[3]陈芳娌.广东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瓶颈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2):51-52.

[4]李红芳.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经济导刊,2016(21):211.

篇7

1、国外高速复冲模制造与发展现状

1.1国外高速复冲模技术发展的现状

德国在模具的设计制造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是世界上的主要制造大国之一。在简单冲模的高速冲压上具备先进的技术,湘电集团目前使用的西德高速冲槽机,已达到700次/每分钟。在小型电机冲片级进模方面,具备冲压、叠片等复杂工序级进模设计、制造能力,冲压速度已达200次/每分钟。

根据设备经销商的介绍,在大型复冲模的设计制造方面,德国通过多年研究开发,现已试制成功,并且得到了推广应用。大型高速复冲模(含大型落圆模、扇形片复冲模等)目前德国在自动冲压线上使用速度一般是40―50次/分钟。技术上已经基本实现60次/份钟。

通过合理选取模具钢材料的合金成分、耐磨性能、抗疲劳性能等,采用适当的热处理措施,模具总使用寿命也从百万次向千万次迈进。

通过采用特殊的材料和高精度设备加工,模具的精度已能达到0.005mm,真正实现了高速度、高精度。能保证达到高质量的要求。

在结构上也正在变革现有的模式,向多元化、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1.2国外高速复冲模生产制造的现状

本次湘电集团从德国购买的4000KN自动冲压线,设备最高速度为:60次/每分钟。与它配套的大型复冲模具在德国通过多年研究开发,已经达到不压料状态能冲压。我们根据经销商提共的大概参考结构,分析出冲压过程中就要求在上模不压料的情况下进行复冲,在该状态下,难以克服冲片的变形问题,此点不符合冲压加工要求,必须想特殊办法。目前,在德国的模具制造商已经做到了。因此,可以说:德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此类模具的制造技术。

国内有哈尔滨电机厂在采购类似设备时,同时进口了一付模具,其价格在80万元以上。可以看出,此类模具的技术含量高,制造要求高。在德国,此类模具一般专业模具厂均能制造。

2、国内高速复冲模制造与发展现状

2.1国内高速复冲模技术发展的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目前尚差50―60年的水平。国内有不少厂家积极引进此类设备,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积极探索开发配套模具及配套设施,其发展趋势是向自动化推进,并且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

湘电电机厂在10多年前就进口了同类设备。通过10多年对配套模具的国产化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大型落圆模的生产制造方面,目前已能达到20次/分钟左右。在扇形片复冲模具方面,经过10多年的探索,始终未能解决冲片变形问题,目前仅有一付特殊的扇形片复冲模具勉强能使用,而且还存在变形,一般的扇形片复冲模具均未开发出来。

国内有一家大电机厂也进口了类似的不同品牌的设备,并且随设备进口了一套模具,由于行业竞争的原因,并未见过他们进口的模具。该厂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正在探索开发类似的高速复冲模但无实质性进展。

目前应用在该设备上的模具有2大类:一类是大圆片的落料冲中心工艺孔复冲模,存在零件卸料不一致和切单边刃口问题;另一类是扇形片复冲模,存在齿变形问题和送料问题。

由于各个厂家均未采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全面研究,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局部的技术问题,但目前都未能系统的解决模具和其它配套设施问题,其进口的设备的性能均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国内各个有实力的生产厂家之间存在市场份额再分配问题,彼此之间在技术上均采用单兵团作战的经营、研究模式,难以在技术攻关上整合资源,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本选题的目的,尝试在管理的层面上,进行技术开发、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使我们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促进学、赶、超的进一步实施。

2.2国内高速复冲模生产制造的现状

对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和综述,是第一大关键问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同时走访多家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和归纳。

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制约,目前相关企业的真实情况很难了解情况到,必须通过熟人、朋友等引见。即便有熟人引见,了解到的情况也不一定真实可靠,还必须通过第三方证实其可信度,或者采用其它方法证实。

比如本次了解了二家有代表性的大电机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

第一家是有同类设备10多年的电机公司,首先联系不通,对方警惕性很高,防范措施到位,根本联系不上也进不了生产区。后来我们想办法通过为他们提供设备的设备经销商做工作,才勉强同意在不惊动官方的情况下,由双方技术人员做简单交流,交流中对方很谨慎,相关问题总是轻描淡写的带过,不愿介绍真实情况。为了了解真实情况,我们拿出了自己所设计的落圆模和扇形片复冲模图纸,对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和还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在扇形片复冲模方面我们有比较成功的经验,而在落圆模方面我们还有部分技术问题未全面解决,相关的未实施的技术攻关方案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成功的可能性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由于他们正好在扇形片复冲模方面仅有一付特殊的扇形片复冲模在使用,而且冲片还存在明显的变形,经过10多年的努力,技术上至今未能突破难关,我们带去的经验正好能解决他们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我们无私的诚意打动下,对方被感动了,也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落圆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落圆模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我们未实施的技术攻关方案基本相同,应证了我们的未实施的技术攻关方案的可靠性。还热心带我们参观了现场的事物,相关的设备操作员还专门停下为我们介绍使用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我们除了技术上的收获外,也对国内有代表性的电机公司长期使用该类设备的情况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篇8

近几年智能手机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特色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之我国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大众的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当智能手机的价格下降到合理的价位,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厂商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取得一席之地,本文从智能手机的营销渠道建设角度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办法。

一、 智能手机市场和销售的现状

(1)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现在国内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纵观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一枝独秀,紧跟其后的是三星,HTC,而国内老牌厂商联想,中兴,华为也不甘落后,新兴的厂商如小米,魅族等也气势汹汹。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手机销售的主力,占据了新售手机的大部分份额。同时,个性化是智能手机的现代战争主要卖点,各个厂家在操作系统,外形上,还是服务上都主打个性化服务。虽然很激烈,但市场仍没有饱和。厂商的销售排名由于受到技术,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时刻变化。现在智能需求多种多样,从高端到低端,多商务式到个性化,价格从高到低,对产品需求时时更新。

(2)智能手机销售渠道现状

现在智能手机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在传统的电子市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以苹果为标杆的体验式销售,苏宁、国美的大型连锁销售,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此类的移动通信商的捆绑式增值服务销售,网上销售等多种销售模式。在其中,以捆绑式销售和网上销售火爆。前者以非常的初始投入和质量保证记得客户,后者则以低价格打开市场。虽然传统家电商场受到了冲击,销量大不如前,但仍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销售比例。体验式销售是新型的销售模式,苹果是这种模式的创始和代表。它以客户的感受为中心,让客户可以先使用后购买,极大的提高了厂商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销量。

二、智能手机营销渠道的建设具体办法

智能手机的营销渠道建设,在原有传统手机的基础上,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如下。

(1)传统的家电商场

受到固有消费理念和信任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电商场仍然是国内智能手机销售的一大重要场所。根据有关机构的估计,传统家电商场出货量仍占据前列。因此,必须保有甚至要加强在传统家电商场的营销力度。从产品的价格,档次和售后服务,都必须及时更新,力证到位。由于传统家电商场的提价和人工等原因影响,智能手机的利润获得相对较低。厂商仍然应该保证一定的店面数和出货量,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与商场进行协商,可以适当降低销售价格。

(2)建立体验店

现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相对比较复杂,更新快,上手比较难,让购买者一时不易上手,难以体验到手机的优势和特色。而体验店的建立则可以让客户短时间产生兴趣,增加对产品的印象,提高厂商的好感度,提升了购买的可能性。

(3)与移动运营商捆绑

与传统手机不同,智能手机的一大盈利点就是增值服务,这也就提高了与运营商合作销售的可能性。因此,厂商必须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协调与沟通,根据运营商的需求,按照反馈来的意见,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不同档次和价位的产品。并且在保证自己赢利点的前提,提高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空间。这样,既可以增加运营商的合作意向,保证能够进行长久的合作,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扩大销售量和实际销售额。

(4)网上商城

网上销售是现在一个非常流行而且销售量非常大的新型销售模式,从淘宝和京东的火爆就可以看出。网上商城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尤其是产品的展示上尽可能的增加产品的亮点曝光度。网上销售的要点就是更低的价格,良好的客服服务和快捷的配送。因此,在网上商城的建设时,要搭配好与实体销售的价格差,培训出一批有着耐心和熟知产品的客服人员。

虽然现在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而且不时会有新的且有实力的厂商加入,但相信通过以上几种销售渠道的建设,智能手机的厂商必将在激烈中的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色,获得企业的发展,赢得企业应有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路兴武,郝钢.论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7 (5):63—64.

[2]古丽萍.智能手机市场烽烟四起[J].中国电信业,2004,5 (1):66—68.

[3]刘众.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14):149—151.

篇9

关键词:品牌;经营战略;手机市场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L4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2.1品牌经营战略理论

2.1.1品牌的起源、定义

2.1.2品牌经营的一般战略

2.1.3品牌的功能特征

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

2.2.1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定位

2.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设计

2.2.3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创新

2.2.4消费者心理与品牌文化

2.3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2.3.1强势品牌的标准

2.3.2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2.4本章小结

第3章国产手机市场品牌经营现状

3.1国产手机市场的发展历程

3.2国产手机市场国内外手机品牌现状

3.2.1国产手机市场品牌格局

3.2.2国产手机市场结构分析

3.2.3手机品牌消费理念已成形、消费行为趋于成熟

3.2.4手机行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相对成熟

3.2.5手机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品牌资产价值

3.3手机企业在品牌运作上的努力与尝试

3.4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手机市场品牌经营战略分析

4.1摩托罗拉、诺基亚品牌经营战略分析

4.1.1产品策略分析

4.1.2广告策略分析

4.1.3品牌策略变迁分析

4.2TCL、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4.2.1TCL品牌战略分析

4.2.2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4.2.3TCL、波导品牌中的优缺点分析

4.3从国内外手机品牌的比较研究透视品牌文化的背后

4.4本章小结

第5章展望国产手机品牌经营发展之路

5.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

5.1.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三个品牌误区

5.1.2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5.2对国产手机品牌竞争策略的一些建议

5.2.1品牌变迁影响要素

5.2.2品牌策略思考

5.3国内手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5

个人简历

第1章绪论

1.1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999年,当国产手机刚刚进入中国的手机市场时,很少有人敢断言国产手机能够像国产彩电业那样完成在国内市场的绝地反攻,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那时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上被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垄断,而国产手机无论在品牌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手机市场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传统的三大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的市场逐渐削弱,而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却逐年上升,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不到80k,2001年底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己经达到15%,而2002年底则超过300k,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从2004年开始,国外大品牌渠道大战高歌猛进,前几年失去的市场呈现重新夺回的气象,恰恰相反,国产手机的技术却没有多大长进,2004年国产手机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可谓集体沉寂,不论在新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无亮点可见。

2005年手机市场最令人沮丧的事情就是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4年的400k下跌至34%。国产手机份额下滑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国产手机厂商的接连亏损,老牌国产品牌除了联想等少数企业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以外,其余都亏得让人心痛。与国内手机品牌的窘迫相对应的是,外资手机品牌的势头却越来越猛,以诺基亚为例,诺基亚董事长兼CEO约玛·奥莱拉在访华时宣称,在2005年的前9个月中,诺基亚在中国销售了2300万部手机,比去年同期增长77%,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了30%。2005年10月底国产手机在经历了一系列冲击之后,开始触底反弹。数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据显示,国产手机份额恢复增长至43%,已经摆脱了份额从最高的57%下滑到34%最低点的厄运。虽然国产手机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国产品牌一些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以及国外品牌营销策略的不断调整,使国产手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的威胁。从宏观环境层面来看,中国加入WTO第一年,进口手机的整机关税已经由12%降到了3%;核心配件芯片关税由10%降到6%。目前我国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这个品牌发展的瓶颈上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有很多国产手机厂商一直只是在做贴牌组装,从手机发展的整体市场状况来看,国产手机商仅仅停留在销售的层次上,对品牌管理的观念仍旧较为薄弱。移动通信市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几个大的国际手机制造商和国际通信设备提供商的手中,一旦通信技术升级或者推出一个全新的技术,受益最大的往往是国际手机品牌,因为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推出最先进的手机产品,从而获得最可观的利润。另外,质量成为国产手机品牌运作成功的一大隐患。有数字显示,北京的国产手机投诉量超过2200件,上海高达2600多件,统计表明,目前国外品牌手机平均返修率为3%左右,而国产品牌高达6%,有些品牌的返修率甚至高达40%。由于国内厂商维修网点和服务中心的向下渗透率比国外品牌好,这个隐患被国产手机较好地压制了。国内厂商急于引进最新机型而不顾其产品设计和大量采用贴牌方式生产,致使国产手机量得不到保证,但是着眼于长远,一个品牌背后首先是产品。放眼全球市场,国内品牌手机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绝大部分没有走向国外市场。由于主要受到品牌、技术、成本等方面劣势影响,在拓展国际市场上,国产手机还没有找到一条比较好的办法。国产的手机虽然在品牌传播、广告运作上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与尝试,但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是从总体和跨国公司相比,国产手机的的品牌形象定位依然很不明确;两大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都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强化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摩托罗拉力求立行业领导者形象,强调其科技领先的地位。1997年以前,它的广告口号一直是“创造无止境”旨在突出其不断创新、追求高科技的本色。1998年,摩托罗拉在全球投资1亿美元,推出其“飞跃无限”品牌形象广告,以人文,自由、浪漫的手法,宣传摩托罗拉的通讯产品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联系;强调它带给人们的无限自由,是“生活上的好帮手、好朋友”;诺基亚提出的“科技以人为本”既强调其是注重高科技、技术领先的国际公司,更强调其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以为消费者服务为己任。但是,国产手机在品牌的宣传上往往不是缺乏内涵,就是广告定位在各时期的传播过程中没有得以有效整合。国产手机取得的市场业绩的成功营销之道更多归因于渠道策略,不少国产手机企业从家电业转变而来,有经营多年的销售渠道优势,与洋品牌的制不同,国产手机一般都是自建营销网络,点多面宽,销售层次少,信息传输快,灵活性强,也便于商家及时依据市场情况做出决策调整。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品牌企业也在努力营销自己的营销渠道。因此,国产手机由渠道带来的优势将会日益削弱甚至消失,为了保持进而提高市场业绩,手机必须以品牌战略为导向,加上有效的战略执行。

总之,由于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上的硬伤,产品质量方面的缺陷加之宏观环境的变动,以及营销优势的丧失,品牌战略经营管理研究对国产手机在今后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显得犹为重要。基于中国手机市场复杂的现状,本文试图以两个国产品牌波导、TCL和两个国外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品牌运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四个品牌的个案研究以及对比分析,找出国产手机在品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研究国产手机品牌与世界性品牌的差距,以期为国产手机的品牌经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手机市场是运营商占有主要主导位置的市场,运营商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控制来提高竞争力,吸引用户入网。在运营商的参与下,一款手机甚至是赠送,或者以极低廉的价格售给消费者。这个现象在欧洲国家非常普遍。在我们的临国一韩国也是如此。世界杯期间,许多国人亲身体验了韩国CDMA手机市的火爆,这中间,运营商补贴的手机市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随着运营商竞争的加剧,他们渗透进手机市场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据业内人事的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世界手机用户突破了20亿,而1990年和2000年全球手机用户分别只有1100万和7.5亿,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总人数将达32亿。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分布排名情况将会有很大变化,届时,一些人口大国将会把欧洲这些小国家挤出排名榜前列。不过,欧洲国家的平均国民手机用户数量还将占据领先地位。

2.2国内研究现状

“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小平),产品。1996年底,我国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邓明确提出了国家名牌战略随后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了的若干意见》,牌出口商品”外经贸部也于1999年4月公布了首批《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名单,这些都为了我国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支持。目前,我国一些名牌产品海尔、长虹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其中“海尔”已明确提出,它出口产品的目的不只是创汇,而是创国际品牌。但从1977年“海尔”的工业销售收入来看(约合人民币108亿),大约只及世界500强的最后一名的十分之一。因此,要使民族品牌真正成为世界品牌或国际名牌,仍需要在品牌经营管理的理论上和实践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的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品牌作为市场的后进者,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从1999年3%的市场占有率,2000年缓慢增长到8%,2001年爬升到150k,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开始进如快速发展时期,年市场分额突破30%,2003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而洋品牌一路下滑,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的下降,西门子、爱立信等更是下降为二线品牌,可以说国产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成功的的打了一场狙击站。回顾在这期间国产品牌手机经历的历程,从进入之初的遭受全国大商的白眼,被迫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自己花巨资建立销售网络,逐步取得县级商、省级商、大商的认可,典型代表是TCL和波导,部分国产品牌手机已走出国门,开始品牌全球化的进程。手机市场在短短的五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点固然可喜,但是欢喜之余,让人不禁想起没有多久以前的国产家电品牌,正当国人为国产家电品牌战胜洋品牌,在家电市场站稳脚跟,并跨出国门而欢呼雀跃时,整个家电产业中的问题暴露出来,同时价格战使很多国产家电品牌走向了绝路,很多人业内外人事都提出了这样的担忧,家电市场的情况是否会在手机市场上重新上演?应该说从目前手机市场的状况而言,不会再有家电市场的这一幕,其中原由在于国产手机市场的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与家电品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不可否认,国产手机的“瓶颈”技术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国产手机进入发展高峰后开始迅速下滑,年中以后的各项数据开始暴露出国产手机颓势难止。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基于批发数据的调查表明,国内手机企业去年7月的市场占有率已从年初的500k以上跌至38%;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零售调查显示,同期国内手机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从46%跌至440k。TCL、波导、夏新三家厂家公开的数据显示:销量下滑的同时,库存和应收账款却在增加,净利润也在减少,显示各厂家的经营状况在恶化。其他国产手机厂家的情况比他们还要差,易美倒下,熊猫陷于巨额债务纠纷,中科健巨额亏损不得不转手渠道商广州鹰泰,大唐电信两款手机亏损8000万元,多家借牌厂家悄无声息……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国产手机陷入危局的呼声越来越多,业绩滑坡已成为国产手机2004年群体特征。红旗易手的原因其实正是国产手机曾引以为豪的优势—因其不具有不可复制或难以模仿性,被国际品牌借鉴调整后优势尽失,而国际厂商所具有的优势却又一时难以被国产手机企业模仿,市场天平开始向国际企业倾斜。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动以及洋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开始实施本土战略,这些都将给看似繁荣的国产手机行业带来威胁。

.3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以国产品牌TCL、波导的品牌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个品牌1999一2003年成功发展和2004一2005年的不稳定业绩进行研究,以及与手机行业的领头羊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对比研究,分析国产手机在品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研究国产手机品牌与世界性品牌之间的差距,以期为国产手机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基础,主要总结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品牌经营管理文献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国产手机市场品牌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篇10

关键词:品牌;经营战略;手机市场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L4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2.1品牌经营战略理论

2.1.1品牌的起源、定义

2.1.2品牌经营的一般战略

2.1.3品牌的功能特征

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

2.2.1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定位

2.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设计

2.2.3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创新

2.2.4消费者心理与品牌文化

2.3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2.3.1强势品牌的标准

2.3.2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2.4本章小结

第3章国产手机市场品牌经营现状

3.1国产手机市场的发展历程

3.2国产手机市场国内外手机品牌现状

3.2.1国产手机市场品牌格局

3.2.2国产手机市场结构分析

3.2.3手机品牌消费理念已成形、消费行为趋于成熟

3.2.4手机行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相对成熟

3.2.5手机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品牌资产价值

3.3手机企业在品牌运作上的努力与尝试

3.4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手机市场品牌经营战略分析

4.1摩托罗拉、诺基亚品牌经营战略分析

4.1.1产品策略分析

4.1.2广告策略分析

4.1.3品牌策略变迁分析

4.2TCL、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4.2.1TCL品牌战略分析

4.2.2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4.2.3TCL、波导品牌中的优缺点分析

4.3从国内外手机品牌的比较研究透视品牌文化的背后

4.4本章小结

第5章展望国产手机品牌经营发展之路

5.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

5.1.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三个品牌误区

5.1.2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5.2对国产手机品牌竞争策略的一些建议

5.2.1品牌变迁影响要素

5.2.2品牌策略思考

5.3国内手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5

个人简历

第1章绪论

1.1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999年,当国产手机刚刚进入中国的手机市场时,很少有人敢断言国产手机能够像国产彩电业那样完成在国内市场的绝地反攻,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那时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上被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垄断,而国产手机无论在品牌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手机市场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传统的三大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的市场逐渐削弱,而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却逐年上升,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不到80k,2001年底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己经达到15%,而2002年底则超过300k,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从2004年开始,国外大品牌渠道大战高歌猛进,前几年失去的市场呈现重新夺回的气象,恰恰相反,国产手机的技术却没有多大长进,2004年国产手机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可谓集体沉寂,不论在新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无亮点可见。

2005年手机市场最令人沮丧的事情就是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4年的400k下跌至34%。国产手机份额下滑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国产手机厂商的接连亏损,老牌国产品牌除了联想等少数企业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以外,其余都亏得让人心痛。与国内手机品牌的窘迫相对应的是,外资手机品牌的势头却越来越猛,以诺基亚为例,诺基亚董事长兼CEO约玛·奥莱拉在访华时宣称,在2005年的前9个月中,诺基亚在中国销售了2300万部手机,比去年同期增长77%,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过了30%。2005年10月底国产手机在经历了一系列冲击之后,开始触底反弹。数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据显示,国产手机份额恢复增长至43%,已经摆脱了份额从最高的57%下滑到34%最低点的厄运。虽然国产手机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国产品牌一些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以及国外品牌营销策略的不断调整,使国产手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的威胁。从宏观环境层面来看,中国加入WTO第一年,进口手机的整机关税已经由12%降到了3%;核心配件芯片关税由10%降到6%。目前我国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这个品牌发展的瓶颈上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有很多国产手机厂商一直只是在做贴牌组装,从手机发展的整体市场状况来看,国产手机商仅仅停留在销售的层次上,对品牌管理的观念仍旧较为薄弱。移动通信市场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几个大的国际手机制造商和国际通信设备提供商的手中,一旦通信技术升级或者推出一个全新的技术,受益最大的往往是国际手机品牌,因为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推出最先进的手机产品,从而获得最可观的利润。另外,质量成为国产手机品牌运作成功的一大隐患。有数字显示,北京的国产手机投诉量超过2200件,上海高达2600多件,统计表明,目前国外品牌手机平均返修率为3%左右,而国产品牌高达6%,有些品牌的返修率甚至高达40%。由于国内厂商维修网点和服务中心的向下渗透率比国外品牌好,这个隐患被国产手机较好地压制了。国内厂商急于引进最新机型而不顾其产品设计和大量采用贴牌方式生产,致使国产手机量得不到保证,但是着眼于长远,一个品牌背后首先是产品。放眼全球市场,国内品牌手机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绝大部分没有走向国外市场。由于主要受到品牌、技术、成本等方面劣势影响,在拓展国际市场上,国产手机还没有找到一条比较好的办法。国产的手机虽然在品牌传播、广告运作上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与尝试,但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是从总体和跨国公司相比,国产手机的的品牌形象定位依然很不明确;两大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都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强化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摩托罗拉力求立行业领导者形象,强调其科技领先的地位。1997年以前,它的广告口号一直是“创造无止境”旨在突出其不断创新、追求高科技的本色。1998年,摩托罗拉在全球投资1亿美元,推出其“飞跃无限”品牌形象广告,以人文,自由、浪漫的手法,宣传摩托罗拉的通讯产品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联系;强调它带给人们的无限自由,是“生活上的好帮手、好朋友”;诺基亚提出的“科技以人为本”既强调其是注重高科技、技术领先的国际公司,更强调其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以为消费者服务为己任。但是,国产手机在品牌的宣传上往往不是缺乏内涵,就是广告定位在各时期的传播过程中没有得以有效整合。国产手机取得的市场业绩的成功营销之道更多归因于渠道策略,不少国产手机企业从家电业转变而来,有经营多年的销售渠道优势,与洋品牌的制不同,国产手机一般都是自建营销网络,点多面宽,销售层次少,信息传输快,灵活性强,也便于商家及时依据市场情况做出决策调整。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品牌企业也在努力营销自己的营销渠道。因此,国产手机由渠道带来的优势将会日益削弱甚至消失,为了保持进而提高市场业绩,手机必须以品牌战略为导向,加上有效的战略执行。

总之,由于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上的硬伤,产品质量方面的缺陷加之宏观环境的变动,以及营销优势的丧失,品牌战略经营管理研究对国产手机在今后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显得犹为重要。基于中国手机市场复杂的现状,本文试图以两个国产品牌波导、TCL和两个国外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品牌运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四个品牌的个案研究以及对比分析,找出国产手机在品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研究国产手机品牌与世界性品牌的差距,以期为国产手机的品牌经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手机市场是运营商占有主要主导位置的市场,运营商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控制来提高竞争力,吸引用户入网。在运营商的参与下,一款手机甚至是赠送,或者以极低廉的价格售给消费者。这个现象在欧洲国家非常普遍。在我们的临国一韩国也是如此。世界杯期间,许多国人亲身体验了韩国CDMA手机市的火爆,这中间,运营商补贴的手机市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随着运营商竞争的加剧,他们渗透进手机市场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据业内人事的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世界手机用户突破了20亿,而1990年和2000年全球手机用户分别只有1100万和7.5亿,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总人数将达32亿。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分布排名情况将会有很大变化,届时,一些人口大国将会把欧洲这些小国家挤出排名榜前列。不过,欧洲国家的平均国民手机用户数量还将占据领先地位。

2.2国内研究现状

“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小平),产品。1996年底,我国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邓明确提出了国家名牌战略随后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了的若干意见》,牌出口商品”外经贸部也于1999年4月公布了首批《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名单,这些都为了我国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支持。目前,我国一些名牌产品海尔、长虹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其中“海尔”已明确提出,它出口产品的目的不只是创汇,而是创国际品牌。但从1977年“海尔”的工业销售收入来看(约合人民币108亿),大约只及世界500强的最后一名的十分之一。因此,要使民族品牌真正成为世界品牌或国际名牌,仍需要在品牌经营管理的理论上和实践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的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品牌作为市场的后进者,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从1999年3%的市场占有率,2000年缓慢增长到8%,2001年爬升到150k,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开始进如快速发展时期,年市场分额突破30%,2003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而洋品牌一路下滑,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的下降,西门子、爱立信等更是下降为二线品牌,可以说国产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成功的的打了一场狙击站。回顾在这期间国产品牌手机经历的历程,从进入之初的遭受全国大商的白眼,被迫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自己花巨资建立销售网络,逐步取得县级商、省级商、大商的认可,典型代表是TCL和波导,部分国产品牌手机已走出国门,开始品牌全球化的进程。手机市场在短短的五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点固然可喜,但是欢喜之余,让人不禁想起没有多久以前的国产家电品牌,正当国人为国产家电品牌战胜洋品牌,在家电市场站稳脚跟,并跨出国门而欢呼雀跃时,整个家电产业中的问题暴露出来,同时价格战使很多国产家电品牌走向了绝路,很多人业内外人事都提出了这样的担忧,家电市场的情况是否会在手机市场上重新上演?应该说从目前手机市场的状况而言,不会再有家电市场的这一幕,其中原由在于国产手机市场的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与家电品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不可否认,国产手机的“瓶颈”技术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国产手机进入发展高峰后开始迅速下滑,年中以后的各项数据开始暴露出国产手机颓势难止。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基于批发数据的调查表明,国内手机企业去年7月的市场占有率已从年初的500k以上跌至38%;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零售调查显示,同期国内手机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从46%跌至440k。TCL、波导、夏新三家厂家公开的数据显示:销量下滑的同时,库存和应收账款却在增加,净利润也在减少,显示各厂家的经营状况在恶化。其他国产手机厂家的情况比他们还要差,易美倒下,熊猫陷于巨额债务纠纷,中科健巨额亏损不得不转手渠道商广州鹰泰,大唐电信两款手机亏损8000万元,多家借牌厂家悄无声息……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国产手机陷入危局的呼声越来越多,业绩滑坡已成为国产手机2004年群体特征。红旗易手的原因其实正是国产手机曾引以为豪的优势—因其不具有不可复制或难以模仿性,被国际品牌借鉴调整后优势尽失,而国际厂商所具有的优势却又一时难以被国产手机企业模仿,市场天平开始向国际企业倾斜。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动以及洋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开始实施本土战略,这些都将给看似繁荣的国产手机行业带来威胁。

.3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以国产品牌TCL、波导的品牌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个品牌1999一2003年成功发展和2004一2005年的不稳定业绩进行研究,以及与手机行业的领头羊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对比研究,分析国产手机在品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研究国产手机品牌与世界性品牌之间的差距,以期为国产手机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基础,主要总结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品牌经营管理文献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对国产手机市场品牌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篇1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经过1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国内的电信业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渐进平稳的增长期。这一阶段的电信运营业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一是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作用逐渐增强;二是增值业务,尤其是移动增值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开始成为拉动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固网运营商如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除了要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外,更重要的是要对竞争下的市场环境提前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及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现状,总结分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发展策略,并通过分析中国电信既有的资源状况以及各方面优势,探讨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移动业务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价格,服务策略等,以期在3G业务发展中迅速打开市场,形成一定竞争实力。

二、国内移动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国内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

(1)移动电话发展迅猛,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终端以及移动通信资费的不断下降,移动电话用户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2)中低端用户构成了新增移动用户的主体,ARPU呈平稳趋势虽然移动通信业务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用户总量还是新增用户数都远远超过固定电话业务。

(3)移动增值业务成为拉动业务收入的重要力量。经过几年的培育期,移动增值业务在近两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短信、彩铃、WAP、手机报纸等新业务不断出现并逐步进入了增长期,己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为了拉动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电信3G业务营销选择建议

中国电信直接面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激烈市场竞争。尤其是中国移动必然会依仗其品牌、网络、用户、服务、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全力扩张用户市场,挤压中国电信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电信只有发挥自身全业务的优势,采用差异化的竞争战略,通过在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逐步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并逐步发展壮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营销的难度更大。面对挑战,中国电信应采取有效的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营销组合策略,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

(一)品牌策略

将企业品牌的传播贯穿于各种品牌的宣传之中,以强化消费者感知,更好地区别于其他运营商;在不同的时期推出不同细分市场的业务品牌和客户品牌,相应弱化技术品牌对普通大众造成的难以理解的印象(除某些特定的专业技术服务外);将技术品牌转化为业务品牌或者客户品牌,而将技术要素在具体的业务宣传中加以强调。在这个策略指引下,中国电信以原有的业务品牌为依托,实施客户品牌策略,根据不同客户消费行为特征,将客户划分为“企业”、“家庭”及“个人”三大类。通过客户品牌统领业务的方式,整合了企业内部的资源,给客户以更大的价值感受,既体现了中国电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树立了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新形象。

(二)产品策略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速业务接入,这也使3G成为目前唯一能满足公众用户对通信移动性、宽带化及多媒体服务需求的成熟技术。也正是因为这个技术特点,使3G能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要丰富许多。运营商的成功与否与业务的开展状况密切相关,只有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内容,才能吸引并挽留住用户,确保运营商的健康成长。

(三)价格策略

在近几年的通信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竞争手段就是低价竞争。在采用组合产品定价时要注意产品包应具备多种组合及资费以适应不同群体,且产品包的价格与其他运营商相比具备一定优势。同时,针对新客户还可以配以赠送通话时间、新产品免费体验和试用、新入移动网奖励固话或宽带服务、新入网给予实物奖励、产品单价打折、费用减免等手段来进行促销,最终实现市场开拓的目的。

(四)促销策略

现代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开发优良的产品,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还要通过各种手段让相关各方及用户了解及熟悉企业及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应以客户为核心整合营销传播工具,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公司形象信息和产品信息,实施与客户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公司与客户长期密切的关系。

(五)渠道策略

目前,中国电信已建立了以自有营业厅为中心,辅以联合营业厅、专营店及社会代办点为放号主渠道的营销网络模式。自有营业厅数量已达15000多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市、县、乡镇。同时,利用合作及代办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村一网点"营销服务,乡村服务点已达4万多个。中国电信现有渠道网络已基本能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但在开始经营移动业务后,还应进一步完善原有营销渠道体系。

四、结束语

篇12

汽车物流是一种实现商品生产到商品销售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汽车行业价值得以流动的根本保障。本文就基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来研究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这将对推动我国汽车物流管理的发展起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汽车物流的概述及现状

(一)汽车物流概述

汽车物流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它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为一体。并且还是沟通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及最终客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汽车物流主要是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采购订单的下方与追踪,供应商的管理,运输管理,进出口管理以及仓储管理等。

(二)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物流由于起步较晚,一些物流管理还不太完善,因而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从而导致国内的整个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幼稚。其发展现状主要:国内对物流概念的认识度不够;并且在整个物流行业中缺乏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而且常常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度;当前我国的汽车整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我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及管理不足

(一)我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

就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正日趋个性化,消费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在任意地方用最低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这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能够在企业中长盛不衰,有的企业却功亏一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逐年的下降,其国际市场国内化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的趋势,而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它不仅受到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与影响,并且还受到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冲击。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本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下去应该去寻求新的出路。

汽车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围绕一定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的管理中执行的是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信息流、业务流及资金流,可以说它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汽车供应链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汽车生产管理者的重视。

(二)我国汽车行业中供应链的不足

1.对供应链的认识不足

虽然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地位已经受到汽车行业管理者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企业追求的是自己企业的盈利,而不是整个行业的共赢,因而其在供应链运用上的运用效率不高。就当前国内的汽车厂商来说,大多数的企业采取了JIT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得他们较为容易的达到自己的零库存管理,也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自身库存的周转效率,极大的节省了库存管理的费用。但是对于主车厂而言,它常常要求配套商垫高安全库存,或是在周围建立存储库存,以求不时之需。该做法实际上将这部分的管理成本直接转交给了中上游,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配套厂商因过于忧虑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中心厂商,会在对待供应链体系的态度上有所保留,从而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2.企业需加强供应链管理三大核心领域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其德系汽车在成本上的劣势逐渐的被显现,为此,一汽大众针对当前的现状制订了SDP计划,SDP计划的核心是成本,因此,在一汽大众中成本问题已经关乎到其存活命运的大事上。并且除成本之外,生活的灵活与实效性是另外事关重要的挑战。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是新车已经下线,价格也已经公布,铺天盖地的广告接踵而来,但是消费者只有在几个月之后见到车。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供应链脱节,汽车企业在自身的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仓促的推出新车以便占有市场。

3.汽车供应链环境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欠缺

当前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投入费用是观察供应链信息管理化程度最为直观的标志。就《中国汽车供应商》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国内企业中一般对信息化的投入较少,一半以上的企业在对企业信息化的支出金额不超过5万美元。仅有20%的企业管理资源规划中应用了ERP管理软件。并且大部分的零部件供应商都不能够及时达到主机厂的需要,并且已经采用比较原始的订单传输方式。

三、提高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一) 促进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相结合

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汽车物流的各个环节应该加强信息管理与创新。当前我国主要的汽车制造行业中其自身已经拥有较为强大的配套管理系统,并且与此同时,在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及安全与诚信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应当采取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进行供应链的管理。细化来说,在汽车制造业中,其内部生产的物流环节应该有制造业的制造商来承担并且完成;采购环节应该交由第三方来完成;而成品最后的销售过程应该实际情况分别交给制造商与第三方共同完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第三方的汽车物流进行分化完善,并且也进一步完善自营物流的完善制度。

(二) 积极推进建设标准化的汽车物流

标准汽车物流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其物资的配送效率。主要是在汽车物流行业中推广物料容器及标准化的编码,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国汽车物流体系的制造、运输及装配。由于汽车物流的配件种类多,尺寸规格迥异,并且其自身的物理性能不同,因此在汽车物流行业中实施标准化的建设,能够对物流容器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汽车行业中,推行汽车物流的标准化建设,能够使得供应商采取统一的物料包装及运输模式。实行统一的包装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并且还能够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在推行标准化建设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如:汽车零配件的包装、物流运输要求、运输车辆的容积量、物料容器的运输安全性、装卸机械化程度等等。其标准化汽车管理的推广和使用能够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识别与传递物料,从而来提高物流的效率。

(三) 积极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已经被逐渐的应用到汽车物流行业中。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将企业内部的数据库进行导入,并且让供应链的核心成员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接方案,用来实现与制造商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与衔接。另外,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供应链中各个成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协作计划,并且对各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明晰制定。当项目实施时,各个组成员应该共同制定技术的标准并且采取具体的实施办法。此外,在汽车物流与电子商务进行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采取和使用BPR,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供应链模式下的电子化运作需求。并且在供应链的环节中应当建立电子信息化的连接系统,其目的实现信息快速进行互换。从而推进我国现代汽车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厚才,陶青,陈煜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