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6: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互联网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况及提出背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课下网络资料收集,课上进行学生互联网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小组间交流学习资料,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给予辅评价和方法性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化资源优势和互动性体验优势,将教师由以往的课堂主宰者变为课堂教学参与者,学生也由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课堂探索者、自主学习者。虽然之前也有关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究,但是自从互联网技术真正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与课下生活以来,“互联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做到了有效融合。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思考知识,发现自己的困惑与学习知识的乐趣,这也与互联网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首先,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学习资源,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形式更加丰富,如音视频学习资源,甚至游戏式学习资源等。近年来互联网上日益多样化的游戏式学习软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呆板枯燥的学习资料模式,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和认知特点。另外,互联网学习资源的更新速度较以往学习资源更快。调查显示,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要远超过纸质媒体信息的更新速度,这就决定互联网学习资源具有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优势。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学生如果仅靠学校所学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相比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如运用互联网课下收集知识资料的能力,依托现代传媒设备展示自我的能力等。这也符合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教师的课前设计要引导学生参与
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精化、科学化的课前教学设计。第一,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拥有丰富资源量的同时也具有许多固有的弊端。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适合青少年学习。第二,学生受制于自身知识局限,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信息收集技术指导。
课堂上的互动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的精髓所在。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交流环境,充分尊重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且贴合教学的方式进行网络学习成果交流,避免教师的过分干涉,真正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
2.加强“互联网+”模式下师生间交流互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高效良性互动的过程。首先,“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条件已经充分具备,所以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应注意突出重点,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和指导。其次,“互联网+”教学模式也为师生间的课下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在课下固定时间段进行学习交流。为了师生间良性互动的展开,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突出与教师辅助作用的发挥
首先,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师生平等是师生对话的前提保障,只有在师生关系上实现翻转,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实现翻转。其次,“互联网+”的精髓在于鼓励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不仅在于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更在于以头脑引领创新。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而使教育教学符合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趋势,为此,教师要重视“互联网+”教学模式,深刻领悟“互联网+”的精神内涵,即创新、互动、平等、有效,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互联网教学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创新,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77
1引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领域里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开始悄悄的影响着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落实课程建设、应用等工作规范。
从市场规模的数据来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在线教育市场有着快速的增长趋势,其创业企业数量平均以每年50%左右的增速出现,在线教育项目的数量已超过3000个,市场规模达1711亿元,较2014年的1264亿元增加了447亿元,增长率为35.36%,这无疑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学习教育模式,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走向。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开始借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视频、音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了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迁移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从而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互联网+”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一般被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颠倒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将知识的传递与内化分别在课前和课上两个环节予以呈现,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教学形式。
2.1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早在1956年,布鲁姆等人就把学习过程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在这六个层级中,记忆和理解可以被认为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低阶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内容通常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小,对学习者能力要求不高。学习的第二阶段包括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体系的评价与创造,因而又被称为高阶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发散能力,学习难度较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师讲授低阶思维阶段的学习,即在低难度的学习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在评价和创造等高难度学习阶段却恰恰忽略了教师的陪伴教学。
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了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创造性的变革了教与学的模式,将记忆、理解性的知识传递过程提前至课前,而将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较高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教师陪伴的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
2.2翻转课堂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转变成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作用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前、课后的学习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习层次分明,教学时间得以重组;在课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安排个性化的课后练习,培优补差,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2.2.2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翻转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在翻转课堂中,需要录制出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精炼的微视频,需要设计一系列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环境,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工作。因此,翻转课堂教不仅能够很好的推进素质教育,还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2.3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弥补了“教与学”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便,是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交流、开展智慧教学的保障。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对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3.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地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需要遵守三点原则:第一,系统教学设计原则。该原则强调教师的课前设计并不简单的仅指视频制作,还应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掌握学习者特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第二,丰富学习资源原则。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自主完成需要有充分的学习资源来支撑。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为他们提供理论知识性质的视频、文字资料、图形与图表、模拟沙盘软件等一系列辅教学工具,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优化学习环境原则。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需要有一个师生多向交互的环境资源共享平台作保障。课程的平台搭建可以选择操作简单方便的百度云网盘、QQ、微信等交互平台,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优化“以评价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把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建立多层次评价机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进行考察分析,在任务的设计上要始终保持学科教育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紧密联系,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2.1课前活动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先进行前期分析,以期将教材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生近期学习态度后,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微视频、软件沙盘等技术工具。其中,动画丰富、图文并茂的微视频的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的重要资源。因而教师的微视频设计必须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短小精炼、生动有趣,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除了教学视频,不容我们忽视的另外一个资源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的设计。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观看教学微视频或相关学习资料,以达到课前掌握学习内容、解决个性化问题的目的。因此,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时,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以教学目标和课前问题设计为基础,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把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真正完成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为课堂活动中的知识内化打下良好基础。
3.2.2课中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学生将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课堂导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热身,针对课前疑问,和老师同学开展分析交流,在案例学习的活动中进行独立作业,进行相关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经历合作探究、个性化指导等学习活动,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知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使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通过疑难解答、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情景表演和反思总结等形式开展,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3课后活动设计
课后学习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知识拓展延伸的重点所在,故课后的活动设计既要涉及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又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师应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学生拓展性任务,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学习迁移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用作品的制作与分享替代了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在单元学习后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延伸性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论文、模型、数据,也可以是拓展性实用设计或者视频,作品可以在课中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展示,也可以直接在课下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评展示。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认为正在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在促进新课程改革、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在促进新课程改革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沟通交流能力得以提升,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得以实现;在学生主体地位方面,翻转课堂使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动机差异不再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课特点控制听课的节奏,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中设计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块,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导”,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微课,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在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方面,翻转课堂所运用到的互联网平台为教师和家长间的进一步沟通交流提供了方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知识传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混合教学的优势,将课上和课下教学有机结合,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建立有特色的翻转模式。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0
一、问题提出
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慕课、大数据,技术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每一次与新技术相遇,学校和教师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更加充分、多元,课堂教学反馈更加高效、快捷,电子书包所提供的教与学的海量资源,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评价和差异性发展,为教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赢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前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对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下面就以所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探索,以鲁科版“认识晶体”一节教学为例与读者共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环节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云端协作备课、课堂讨论互动教学三个环节。
1.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学生利用自带设备(BYOD)通过教育云平台1接收学习任务单,基于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基于生生互动答疑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预习学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任务单中学习任务设计的精练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本节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的,一般只设计三到五个问题,而不像普通预习学案是基于整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诸如填空、选择类的简单问题,并且题量较大。
如“认识晶体”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如下:
1、晶体的典型特性有哪些?从晶体学的角度如何来理解?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有哪些?其中A1型、A3型最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3、其他类型晶体微粒间的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4、什么是晶胞?如何来计算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后,教师通过云平台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PAD、平板电脑、手机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基于电子书包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图片、视频等搜索相关学习内容,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书包内关于原子堆积模型教学微视频的学习,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起讨论,其他同学可以跟贴回复,共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以问题为纽带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化。
通过课前自主和合作学习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回到教师的移动终端上,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最重要、最具针对性的参考。
在此环节中,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互动生成新的问题与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 基于云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如“认识晶体”一节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是:A1型最密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晶体为什么大都服从最密堆积等。
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教师通过云平台备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且通过云平台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间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3. 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展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次布置学生利用智能终端查询电子书包资源或互联网资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合作讨论的成果利用云平台进行实时展示、实时共享,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到其他每一位同学的面前,其他学生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相互间产生思维碰撞。当遇到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课堂检测。如“认识晶体”可以设计如下在线检测题目:
1. 对于A1型密堆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1型密堆积晶体的晶胞也叫面心立方晶胞
B. 面心立方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的中心上都各有一个金属原子
C.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14个金属原子
D.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4个金属原子
2.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ZX2Y6 B. ZXY3 C. ZX4Y8 D. ZX8Y12
借助在线测评软件,教师可以即时而准确地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不同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此环节中,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三、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成效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内化,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走向现实。
1. 促使师生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使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转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者,转变为课堂上基于重点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
2. 提高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资源、电子书包资源提供大量的、前沿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借助大数据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良好学习环境,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发展需要。
3. 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可以随时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师生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学习进程。
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反思
1. 加强教育与引导,促进师生、家长理念深刻转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教育方式,也带来了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学生、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阻碍,特别是家长急功近利,紧盯成绩,对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教师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的不热心、不主动,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移动终端,防止沉迷游戏等,这都是我们需要教育引导的工作重点。
2. 实行弹性课时时长,以适应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长大都是固定的,如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和电子书包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环节所需时间大大延长,而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引导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环节掌握,所以课堂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原有课时时长,实行弹性课时时长,设置长短课,如将原有40分钟一节课缩短为20分钟,用来进行独立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设置时长60分钟的一节长课,用来学习连贯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化学一周可以设置一个长课时、一个短课时,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
3. 不断调适、改进云平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支持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过程,技术是相对固定、程式化的,而教学活动因人、因学科而异,所以在此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如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的编辑软件与现有大多数教育云平台的兼容性就是要不断调适、改进的重点,再如目前所有在线测评系统能够迅速反馈的测试内容还局限于选择题这类客观题的题型,而对于简答、论述等主观题的快速反馈则是需要改进的难点。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努力探索中积极调适、改进、开发出更加强大、个性化的教育云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总结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
互联网具有多元化、便利化、形象化等特征,其对学校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资源,全面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平台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互联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以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缺少独特的魅力,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生的思维以及习惯都没有得到改善,学生的所见、所感依旧带有固化特征。同时,美术课本身就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使得美术课缺少吸引力,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美术这门学科,这样,学生的审美素养便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开展线上线下美术课,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课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修养、品德。但是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美术教材中的照片,然后针对教材中的照片进行讲解指导,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给教育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得资源、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学习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多媒体教学是非常直观且优势显著的教学方式,这种直观体验具有更强的熏陶效果,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开展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画动物蔬果”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信息互通性的作用,在网络上选取更多与本节课有关的画家的画作图片,或者一些著名雕塑师所雕刻的作品照片。在上课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美术作品,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认真观看艺术家是如何完成作品的。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学生充分感受并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和艺术特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中国画,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通过讲解这些技巧,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当讲解完所有知识后,教师需要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时间以及机会自己创作,让他们借鉴提供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完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若想改变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以网络为载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多样化的手段促使学生进步。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的课件,深入挖掘美术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提炼教材里的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然后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网络平台,添加更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受教范围。例如,在开展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色彩的感染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网络收集中西方相关的色彩图片,如千里江山图、荷花图、玉兰黄鹂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土地(罗尔纯)、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加深他们对中国画色彩应用特点以及西画中色彩应用特点的认识,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当学生完成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代表进行发言,鼓励学生充分联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的发言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解决。教师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写出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检验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世界各国的著名美术作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到,而这一特点是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因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检索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中国画、西方作品等,给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陶瓷、雕塑时,就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陶瓷图片、雕塑图片,并注明是哪个时期的陶瓷及雕塑,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微课制作成小视频。开展教学时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我国及他国文化,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自主探究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探究方向、探究课题等,然后为他们规定学习时长,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懈努力去完成某个课题。教师也不能吝啬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动画作品或设计及制做装饰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软件或者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先对如何设计动画作品、装饰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独立查找、主动探究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知识、技巧等,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初稿。其中,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初稿进行合理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题内容。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模式新颖化、多样化;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展示相关教学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利用电脑去绘画设计。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如何利用电脑设计作品,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给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丰富学生技能,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美术课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合理应用互联网,加深他们对美术的认知以及理解,让其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结语
教师要明确在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教学趣味化、多样化。为了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教师要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美术资源,给教学提供更多可能。通过大量的作品教学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绘画技巧,以有趣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不断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始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彦霖.借助互联网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徐庆玲.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