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联网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联网课堂教学

篇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况及提出背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课下网络资料收集,课上进行学生互联网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小组间交流学习资料,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给予辅评价和方法性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化资源优势和互动性体验优势,将教师由以往的课堂主宰者变为课堂教学参与者,学生也由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课堂探索者、自主学习者。虽然之前也有关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究,但是自从互联网技术真正融入学生课堂学习与课下生活以来,“互联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做到了有效融合。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思考知识,发现自己的困惑与学习知识的乐趣,这也与互联网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首先,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学习资源,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形式更加丰富,如音视频学习资源,甚至游戏式学习资源等。近年来互联网上日益多样化的游戏式学习软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呆板枯燥的学习资料模式,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和认知特点。另外,互联网学习资源的更新速度较以往学习资源更快。调查显示,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要远超过纸质媒体信息的更新速度,这就决定互联网学习资源具有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优势。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学生如果仅靠学校所学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相比掌握知识,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如运用互联网课下收集知识资料的能力,依托现代传媒设备展示自我的能力等。这也符合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教师的课前设计要引导学生参与

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精化、科学化的课前教学设计。第一,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拥有丰富资源量的同时也具有许多固有的弊端。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适合青少年学习。第二,学生受制于自身知识局限,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信息收集技术指导。

课堂上的互动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的精髓所在。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交流环境,充分尊重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且贴合教学的方式进行网络学习成果交流,避免教师的过分干涉,真正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

2.加强“互联网+”模式下师生间交流互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高效良性互动的过程。首先,“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条件已经充分具备,所以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应注意突出重点,注重学习方法传授和指导。其次,“互联网+”教学模式也为师生间的课下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在课下固定时间段进行学习交流。为了师生间良性互动的展开,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突出与教师辅助作用的发挥

首先,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师生平等是师生对话的前提保障,只有在师生关系上实现翻转,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实现翻转。其次,“互联网+”的精髓在于鼓励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不仅在于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更在于以头脑引领创新。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而使教育教学符合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趋势,为此,教师要重视“互联网+”教学模式,深刻领悟“互联网+”的精神内涵,即创新、互动、平等、有效,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互联网教学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创新,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77

1引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领域里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开始悄悄的影响着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落实课程建设、应用等工作规范。

从市场规模的数据来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在线教育市场有着快速的增长趋势,其创业企业数量平均以每年50%左右的增速出现,在线教育项目的数量已超过3000个,市场规模达1711亿元,较2014年的1264亿元增加了447亿元,增长率为35.36%,这无疑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学习教育模式,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走向。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开始借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视频、音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了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迁移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从而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互联网+”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一般被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颠倒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将知识的传递与内化分别在课前和课上两个环节予以呈现,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教学形式。

2.1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早在1956年,布鲁姆等人就把学习过程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在这六个层级中,记忆和理解可以被认为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低阶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内容通常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小,对学习者能力要求不高。学习的第二阶段包括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体系的评价与创造,因而又被称为高阶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发散能力,学习难度较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师讲授低阶思维阶段的学习,即在低难度的学习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在评价和创造等高难度学习阶段却恰恰忽略了教师的陪伴教学。

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了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创造性的变革了教与学的模式,将记忆、理解性的知识传递过程提前至课前,而将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较高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教师陪伴的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

2.2翻转课堂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转变成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作用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前、课后的学习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习层次分明,教学时间得以重组;在课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安排个性化的课后练习,培优补差,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2.2.2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翻转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在翻转课堂中,需要录制出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精炼的微视频,需要设计一系列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环境,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工作。因此,翻转课堂教不仅能够很好的推进素质教育,还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2.3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弥补了“教与学”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便,是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交流、开展智慧教学的保障。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对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3.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地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需要遵守三点原则:第一,系统教学设计原则。该原则强调教师的课前设计并不简单的仅指视频制作,还应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掌握学习者特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第二,丰富学习资源原则。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自主完成需要有充分的学习资源来支撑。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为他们提供理论知识性质的视频、文字资料、图形与图表、模拟沙盘软件等一系列辅教学工具,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优化学习环境原则。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需要有一个师生多向交互的环境资源共享平台作保障。课程的平台搭建可以选择操作简单方便的百度云网盘、QQ、微信等交互平台,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优化“以评价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把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建立多层次评价机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进行考察分析,在任务的设计上要始终保持学科教育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紧密联系,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2.1课前活动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先进行前期分析,以期将教材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生近期学习态度后,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微视频、软件沙盘等技术工具。其中,动画丰富、图文并茂的微视频的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的重要资源。因而教师的微视频设计必须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短小精炼、生动有趣,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除了教学视频,不容我们忽视的另外一个资源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的设计。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观看教学微视频或相关学习资料,以达到课前掌握学习内容、解决个性化问题的目的。因此,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时,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以教学目标和课前问题设计为基础,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把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真正完成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为课堂活动中的知识内化打下良好基础。

3.2.2课中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学生将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课堂导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热身,针对课前疑问,和老师同学开展分析交流,在案例学习的活动中进行独立作业,进行相关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经历合作探究、个性化指导等学习活动,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知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使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通过疑难解答、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情景表演和反思总结等形式开展,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3课后活动设计

课后学习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知识拓展延伸的重点所在,故课后的活动设计既要涉及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又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师应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学生拓展性任务,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学习迁移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用作品的制作与分享替代了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在单元学习后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延伸性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论文、模型、数据,也可以是拓展性实用设计或者视频,作品可以在课中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展示,也可以直接在课下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评展示。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认为正在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在促进新课程改革、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在促进新课程改革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沟通交流能力得以提升,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得以实现;在学生主体地位方面,翻转课堂使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动机差异不再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课特点控制听课的节奏,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中设计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块,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导”,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微课,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在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方面,翻转课堂所运用到的互联网平台为教师和家长间的进一步沟通交流提供了方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知识传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混合教学的优势,将课上和课下教学有机结合,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建立有特色的翻转模式。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0

一、问题提出

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慕课、大数据,技术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每一次与新技术相遇,学校和教师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更加充分、多元,课堂教学反馈更加高效、快捷,电子书包所提供的教与学的海量资源,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评价和差异性发展,为教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赢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前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对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下面就以所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探索,以鲁科版“认识晶体”一节教学为例与读者共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环节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云端协作备课、课堂讨论互动教学三个环节。

1.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学生利用自带设备(BYOD)通过教育云平台1接收学习任务单,基于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基于生生互动答疑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预习学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任务单中学习任务设计的精练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本节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的,一般只设计三到五个问题,而不像普通预习学案是基于整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诸如填空、选择类的简单问题,并且题量较大。

如“认识晶体”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如下:

1、晶体的典型特性有哪些?从晶体学的角度如何来理解?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有哪些?其中A1型、A3型最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3、其他类型晶体微粒间的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4、什么是晶胞?如何来计算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后,教师通过云平台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PAD、平板电脑、手机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基于电子书包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图片、视频等搜索相关学习内容,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书包内关于原子堆积模型教学微视频的学习,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起讨论,其他同学可以跟贴回复,共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以问题为纽带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化。

通过课前自主和合作学习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回到教师的移动终端上,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最重要、最具针对性的参考。

在此环节中,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互动生成新的问题与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 基于云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如“认识晶体”一节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是:A1型最密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晶体为什么大都服从最密堆积等。

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教师通过云平台备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且通过云平台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间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3. 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展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次布置学生利用智能终端查询电子书包资源或互联网资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合作讨论的成果利用云平台进行实时展示、实时共享,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到其他每一位同学的面前,其他学生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相互间产生思维碰撞。当遇到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课堂检测。如“认识晶体”可以设计如下在线检测题目:

1. 对于A1型密堆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1型密堆积晶体的晶胞也叫面心立方晶胞

B. 面心立方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的中心上都各有一个金属原子

C.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14个金属原子

D.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4个金属原子

2.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ZX2Y6 B. ZXY3 C. ZX4Y8 D. ZX8Y12

借助在线测评软件,教师可以即时而准确地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不同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此环节中,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三、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成效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内化,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走向现实。

1. 促使师生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使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转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者,转变为课堂上基于重点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

2. 提高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资源、电子书包资源提供大量的、前沿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借助大数据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良好学习环境,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发展需要。

3. 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可以随时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师生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学习进程。

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反思

1. 加强教育与引导,促进师生、家长理念深刻转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教育方式,也带来了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学生、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阻碍,特别是家长急功近利,紧盯成绩,对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教师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的不热心、不主动,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移动终端,防止沉迷游戏等,这都是我们需要教育引导的工作重点。

2. 实行弹性课时时长,以适应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长大都是固定的,如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和电子书包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环节所需时间大大延长,而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引导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环节掌握,所以课堂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原有课时时长,实行弹性课时时长,设置长短课,如将原有40分钟一节课缩短为20分钟,用来进行独立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设置时长60分钟的一节长课,用来学习连贯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化学一周可以设置一个长课时、一个短课时,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

3. 不断调适、改进云平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支持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过程,技术是相对固定、程式化的,而教学活动因人、因学科而异,所以在此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如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的编辑软件与现有大多数教育云平台的兼容性就是要不断调适、改进的重点,再如目前所有在线测评系统能够迅速反馈的测试内容还局限于选择题这类客观题的题型,而对于简答、论述等主观题的快速反馈则是需要改进的难点。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努力探索中积极调适、改进、开发出更加强大、个性化的教育云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总结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篇4

互联网具有多元化、便利化、形象化等特征,其对学校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资源,全面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平台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互联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以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缺少独特的魅力,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生的思维以及习惯都没有得到改善,学生的所见、所感依旧带有固化特征。同时,美术课本身就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使得美术课缺少吸引力,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美术这门学科,这样,学生的审美素养便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开展线上线下美术课,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课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修养、品德。但是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美术教材中的照片,然后针对教材中的照片进行讲解指导,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给教育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得资源、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学习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多媒体教学是非常直观且优势显著的教学方式,这种直观体验具有更强的熏陶效果,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开展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画动物蔬果”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信息互通性的作用,在网络上选取更多与本节课有关的画家的画作图片,或者一些著名雕塑师所雕刻的作品照片。在上课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美术作品,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认真观看艺术家是如何完成作品的。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学生充分感受并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和艺术特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中国画,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通过讲解这些技巧,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当讲解完所有知识后,教师需要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时间以及机会自己创作,让他们借鉴提供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完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若想改变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以网络为载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多样化的手段促使学生进步。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的课件,深入挖掘美术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提炼教材里的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然后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网络平台,添加更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受教范围。例如,在开展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色彩的感染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网络收集中西方相关的色彩图片,如千里江山图、荷花图、玉兰黄鹂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土地(罗尔纯)、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加深他们对中国画色彩应用特点以及西画中色彩应用特点的认识,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当学生完成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代表进行发言,鼓励学生充分联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的发言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解决。教师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写出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检验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世界各国的著名美术作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到,而这一特点是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因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检索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中国画、西方作品等,给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陶瓷、雕塑时,就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陶瓷图片、雕塑图片,并注明是哪个时期的陶瓷及雕塑,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微课制作成小视频。开展教学时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我国及他国文化,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自主探究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探究方向、探究课题等,然后为他们规定学习时长,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懈努力去完成某个课题。教师也不能吝啬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动画作品或设计及制做装饰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软件或者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先对如何设计动画作品、装饰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独立查找、主动探究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知识、技巧等,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初稿。其中,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初稿进行合理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题内容。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模式新颖化、多样化;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展示相关教学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利用电脑去绘画设计。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如何利用电脑设计作品,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给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丰富学生技能,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美术课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合理应用互联网,加深他们对美术的认知以及理解,让其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结语

教师要明确在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教学趣味化、多样化。为了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教师要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美术资源,给教学提供更多可能。通过大量的作品教学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绘画技巧,以有趣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不断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始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彦霖.借助互联网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徐庆玲.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中职语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内容和形式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将由“互联网+”填充进来。要想让互联网这一背景条件转变成中职语文教学的助推力,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不断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发展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能力、动力下降,教学价值和影响减少,教学变革变得更加迫切。目前,中职语文课堂面临的问题很多,有课堂环境条件因素、人为因素、思想和理念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影响因素牵绊,致使中职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传统教育轨道,教学效果及价值大不如从前[1]。诸如中职语文教育平台建设不够,甚至一些学校在最初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上便已经养成了低标准、低要求的习惯,对学生看管不严、对教学技术应用不够、对互联网这个教学平台不了解。一些学校招收的中职学生语文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某些学生有时会自动屏蔽或抵触有关于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有时某些学校、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摒弃、放松对新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只要学生能够考试及格或成绩平稳即可,不会在教学上有大的创新举动[2]。这种“不进则退”的教学背景与环境,让互联网在中职语文教育面前黯然失色,毫无教学优势可言,不但如此,还成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为此,现存中职语文课堂形态、形式急需拨乱反正,还有许多有待发掘、急需应对的教学问题,依靠互联网背景创新教学、教育极为关键。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基本特点

从中职语文教材、教学安排上可以发现,中职教育对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强调基础和应用,学校老师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教学监督不是很严格[3]。除了统考之外,中职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和社会空间应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和内容,对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方面,传统意义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并非完全是自由的,古诗词背诵、写作训练、阅读、文化理解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学习掌握,而指标性、要求性的内容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很少,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资源挖掘空间,老师可以把互联网中有特色、有意义、有应用价值的内容转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知识,把语文学科背后引申的文化性、应用性的内涵知识表达、应用出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4]。另一方面,中职语文课堂有创新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所谓变革,是因为之前形式内容已经不符合现状,需要改头换面。中职语文课堂发展现状不理想,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新的元素加入充实、丰富。中职语文课堂压缩空间很大,老师有能力、有义务跟随教学背景的更换、教学模式的转变适当增减、丰富教学时间和内容,因此才不会造成很大的断层;中职学生看待语文学科的角度和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养成固有习惯,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应用平台加以塑造、改变,其引申、形成的教学价值和优势不可限量。

三、基于互联网创新中职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

1.创新建设互联网教学平台

基于互联网背景环境,中职语文课堂最需要的就是坚持、发扬创新观念,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价值与影响。教师应依靠校内互联网的管控优势,铺设电子课堂,把语文课堂移到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都有操作平台的机会。如老师讲课时,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有关语文课堂的教材资源,与课文背景有密切关联的资料、新闻,甚至专家学者的观点,如果学生没有被这里面的内容吸引,或者看过之后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就应当马上切换、转变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自如、独立操作优势,适时配合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意识。同时,老师可以把手机APP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包括微博、微信、QQ等,将学生的用户名搜集起来,添加应用,和老师相互关注、互加好友,老师便可以随时掌握,并在这个特殊的“教学平台”上实时教学信息或教学任务[5]。充满现代化特色的教学平台,不仅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还会让师生间的配合更加紧密、自由、愉快。

2.科学挖掘互联网教学资源

中职学生对游戏、交友、娱乐等活动非常执着、青睐,这些都成为老师不肯过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原因,因为他们怕学生分心,起到教学反作用。为此,老师必须通过努力,结合经验,科学挖掘互联网中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资源,如定期查找一些事实新闻,把它们与语文课堂结合,根据相似点、结合点及共鸣点,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并组织要求学生到网络中寻找。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尽量把学生的检索、查找范围定义在比较专业、学术的网站上,比方说百家讲坛、央视新闻网,或偏科教类节目上。在浏览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产生不一样的兴趣。这种专注力和意识想法的培养有助于后续中职语文课堂教育继续发挥互联网作用。同时,将学生从沉迷游戏、交友、娱乐等互联网活动中引导出来,在这些“不良因素”中寻求一些解决方式。如推荐有关语文的益智类游戏,让学生了解这些游戏背后的历史背景,很好地开发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6]。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越多,他们在课堂上应用的教学资源就越多。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交友论坛,把自己的见闻发表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在论坛上发表一些有关于自己对文化知识、历史人物的赏析与看法,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都有助于丰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3.推广互联网教学技术

注重中职语文课堂训练,“线上”“线下”相结合。老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更多条件,把互联网带到学生日常语文课堂学习中。如教师可以根据近期教学任务,在互联网上与学生建立的互动平台、微信群、QQ群中一些相关信息。了解学生普遍关注或讨论的文体,统一拟定题目,或让学生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新闻、人物、奇闻逸事等。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堂任务,课前做过准备工作的学生会自然把自己积累的资料和想法展现出来,在课堂活动上表F出色,而没有做准备的学生,便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会在下一次活动、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响应老师的安排。如此“线上”、“线下”的师生交流会更加有效、更加科学。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就一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意见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把网络上的“口水战”转移到课堂上,在针锋相对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锻炼他们敏捷的思维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逐渐练就敢说话、会说话、想说话的能力,并且锻炼临场应对的心理素质,整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来看,中职毕业生面向的是职场、岗位。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知识掌握能力是一种保障。我们应积极围绕互联网体现出来的特征与背景环境,及时变更教学模式,以寻求最恰当、最优势、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为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未来职场所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雪琴.中职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0,22(101):219-220.

[2]陈洁,杨凯杰,郑晓.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分层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108):169-170.

[3]成俊俊.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06):127-129.

篇6

1概述

英语课堂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语言示范及语言交流的媒介及平台,目前英语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活动有:教师讲解学生听,一句句讲,分析意思及语法,学生先预习,教师讲学生参与,学生讲教师补充。这些活动的设计是英语教师们基于语言知识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的理念。英语课堂之所以存在,是因其对学习者外语学习有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潮流的到来,互联网课堂、微课、慕课、云课堂等新型授课模式的出现,结构主义模式下的传统英语课堂必将受到较大的冲击。英语教师们有必要思考,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构式。

2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英语课堂上做的事情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讲解语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只是在操作层面略有差异,传统的英语课堂主要以教师传授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又以课本为主要授课材料,学生记忆单词及语法规则,同时通过做课本习题巩固强化新的知识点,考试则主要考查单词、短语搭配,及短文理解和写作,虽然有一些分级分类教学、磨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但是课堂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通常是以课文为单位,辅以多媒体教学,但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以语言点(包括生词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文化知识点、语言操练为主要授课内容,在讲解课文意思时又以逐句分析和翻译讲解为主,课后练习也以提供标准答案为主要活动。又因为高中英语学习的高考导向,所以做模拟卷,上课老师针对易错的题目精讲,也是高中英语课堂重要的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遵循一定的授课流程,配合预先制作好的结构化的PPT,将课文内容讲解清楚,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个流程一般是课文导入——单词词组释义——课文结构分析——课文语法词汇短语句型讲解——课后练习讲解,在这一流程中,课文导入部分比较多的师生互动,因为涉及到将学生的背景知识调动起来从而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而在随后的课堂授课环节更多的则是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记录,所以又回归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

3互联网时代英语教学

“互联网+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所创造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徐冉冉:2016)。教育理念也随时代的改变有了变迁,从结构主义进入到了建构主义。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教学也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演化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从而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随之发生的还有教育教学研究范式及思路的转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如今,“互联网+”不仅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消费方式、购物理念,而且也进入到了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革命性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多媒体、多样态、多形式的教学组织与安排取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世界寻找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帮助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些由于互联网与教育相连接所产生的改变已经渐渐进入到了教师们及教育研究者们的视野,随之涉及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评估,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等领域都引入了新元素,进而产生了新的生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英语学习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网络课程的开发,基于网络的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伴有英语培训市场的火热,适合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英语教学的分层次及目标差异,导致传统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丢失,学习效率的降低,同时教师们在应对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潮流,就会导致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学完成,或者课堂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或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更多的是在应付,顺利拿到学分,而教师也无力扭转这一趋势。目前我国正规的学校英语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虽然领导层面不断在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广大教师们还是没能从意识上明确互联网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互联网+英语教育体现在英语教育则是以个性化的教学为特点,以关注个人发展为焦点,以真正提高和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英语教学的模式表现出更为多元丰富的形式.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语言水平,掌握自己欠缺的语言知识点和文化知识,慕课又为学生提供了聆听优秀教师课程的机会,教师们只有清楚地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他们所备出的课程,他们引领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并且从中受益的高效课堂。但是我们在肯定互联网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将英语课堂完全娱乐化,课堂娱乐化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大敌(秦秀白:2012)。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比如教师资源的有限,学生个体发展速度的差异,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教育技术的手段去弥补,但是如果单纯为了增加课堂气氛,没有原则没有挑选的将互联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就会只凭兴趣学习,一旦碰到困难或者枯燥的学习点,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课堂教学就丧失了教育启智的功能,英语课件、视频等没有经过精心编辑审核设计的便充斥着课堂,表面上看英语课堂活泼生动,紧贴时事,又实际有效,然而稍加思考便发现,教育资源、教育信息技术的滥用和泛化又成了教育领域一大问题。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枯燥的文字增添了图像,对白,场景甚至剧情,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又增添了新的元素。但是仅以活跃的课堂气氛为目标,每次上课必用多媒体课件,上语言课变成了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不再朗读课文,而以听录音替代;精美的课件设计,教师点击播放,教师陪学生观看视频文件成了课堂主要活动。课堂教学是有严格教学目标,而过度娱乐化的课堂则严重干扰了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妨碍了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因为其个性化的指导,所以能够把有疏离感的、冷冰冰的课本知识变得立体化起来,同时又可以实现学生碎片化时间的自主学习,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理念思路及执行方式,既有时代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4基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英语课堂的创建

要想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就要思考在课堂上究竟应该做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尤其要注意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产生的机制。课堂的存在,有其区别于课外的学习方式及特点,课外的学习比较随意,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的约束,而课堂学习有教师在场,周围还有其他学习者,同时学习相同的内容,学习的时间也是固定的且有限的(程晓堂:2016)。所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尽量发挥教师的作用以及周围学习者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各种技术及媒体虽然丰富多彩,但是还是不能代替人的灵活与机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所以英语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人与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些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构建新的语言文化知识。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合作、互相支架,从而习得语言,实现交流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就是如此,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参与交流互动,实现自我构建的过程。从建构主义视角看待学习环境也即课堂教学,是“学习者运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追求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场所”(毕雪飞,2013)。从这一点上看,高效的英语课堂一定是需要充分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基于课堂互动的高效课堂理念,传统课堂上的讲授式教学可以改革为微课、慕课的形式由学生根据各自对于知识及文化的掌握情况课外学习,课堂上只需要进行核心知识点的讲授及各种互动活动的开展。比如:课堂讨论、口头表达训练,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靠个体完成不了的任务,比如英语语言语法系统认知,课文如果欠缺相应知识点较难理解的语言内涵,还有一些学生的认知水平无法达到的有关内容,比如,课文的特殊写作方式、语言的特殊意义的理解,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

5结语

要探讨互联网时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弄清楚互联网时代英语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们既要学会顺应发展,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又要反思教育技术的不合理的成分,在英语课堂这一教师们的神圣舞台上,作为英语教师要弄清楚,英语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课堂真正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冉冉.“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6(1):99.

[2]秦秀白.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J].当代外语研究,2012(7):1-2,79.

篇7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意义

目前我院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这些抓呢的课程理论知识性较强,实践受到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现阶段应用于教学信息化手段主要体现在使用多媒体以及资源共享和模拟软件教学这方面,这些信息化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而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学生课后学习以及教育互动的监督。

经调查,目前智能手机的在我院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7%,同学们对手机的使用和依赖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每天查看手机,刷朋友圈、购物、看电影等已经达到了上百次,使用时间长达6个小时左右,怎样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变化,重新规划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资源共享和碎片化学习型的信息化教学,利用同学们自己的资源进行移动信息化教学,将成为我们老师争夺眼球和注意力的关键。

2、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分析

2.1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现状和教学方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学习课堂中,容易出现思想开小差、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学习效率果不佳。一方面,这是由现有教材和教学方式落后造成的;另一方面,学生在现有学?模式下激情不高,其较喜欢自由、有趣、互动式的学习。

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教师通过PPT讲解课程知识点,穿插一些微课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及实践场景。知识学习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课堂的互动性较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智能终端设备(智能手机、IPAD 和笔记本电脑等)的普及,学生几乎人人都带着手机进课堂,多数学校都采用“堵”的方式。但这种堵的效果较差,没有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变”堵“为”疏“,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让学生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快乐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1.2信息化理念没有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随着经济 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学生随着教师讲授的各自在的自己轨道上运行,无法与信息化技术真正有机结合,专业知识结构导致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例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不少,不能像工科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只能依靠相应的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到了企业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信息化会计的需求,而市场营销专业同样的只能完成基本的模拟软件操作。

1.3教师的注意力都在课堂,课外实践内容少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的教学实践主要是进行模拟软件操作,不管是财务管理专业还是市场营销等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改变,模拟软件的内容很难跟上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课后没有很好的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虽然有些老师也布置了一些课外实习的作业,但是老师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对学生课后的学习进行监督和考核,有些实习任务流于形式,或者仅停留在纸面上。

2 “互联网 + 课堂”实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要求互动、互通、互享,这也是互联网的特点,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浪潮下,“互联网 +”学习方式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利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

2.1 “互联网 + 课堂”必备条件

随着高校“低头族”泛滥,然而,这正是一个利用第三方互联软件捕捉学生注意力的契机,因为学会更乐意在课堂上使用他们惯用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本人上学期在进行初级会计电算化时,利用微信公众帐号搭建了互动系统,将微信引入课堂,利用微信公众帐号进行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的结果显示在课堂大屏幕上 如学生可以直接使用微信回答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小组讨论还可以通过微信提交课堂展示和课后作业 此外,学生还能通过这个公众帐号接收到各种上课信息,如教材的准备或教室的变更等。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某知识点和话题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可针对某知识点发起话题讨论等,在课堂内外实现全方位的互动,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第三方互联软件看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

2.2 “互联网 + 课堂”设计

课堂上,教师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登录第三方互联软件点名,学生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登录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签到,实施智能点名;然后按照事先反馈的课堂设计,进行互动教学,包括主题讨论、分组互动、学生示范、师生互动、课中测验等多个教学环节。移动信息化教学软件根据课堂互动结果和课中测验结果,作出即时反馈,根据互动反馈迅速地进行统计并作出分析,教师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根据课堂统计分析结果,布置课后作业,动员学生在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分享学习体会,上传作业,学生互评作业,教师评价学生作业,与学生互动。学生学习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课程资源获得一定的经验值(每个教学资源设置一定经验值),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一些经验值(课堂中每个互动、点名、做笔记、提问、课中测验和互评都设计一定的经验值),同样,课后作业也能获得经验值,以经验值来代替传统期末考试,即把经验值转换成期末成绩。

3 “互联网 +”学习方式的优势

3.1 对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由“堵”变为“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每天通过各种终端设备探知外面的世界,通过手机进行娱乐和学习,有部分高校实施的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和禁止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如何合理引导学生把手机的功能尽可能的开发,不要仅仅局限于和同学、朋友的聊天工具,使我们的研究重点。教师要让进课堂的手机合理发挥作用,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教学设计。让智能终端设备成为改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行为的利器,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有效学习。

3.2 个性化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有序学习,但课上时间主要集中在教师对疑难问题的解答或教学内容精讲上 而那些课上没学会或缺课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外登录 移动自主学堂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的相同内容 在课外,系统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近期学习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每位学生的错误点进行个性化推荐 根据系统记录的学生错误试题的数据,教师也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

3.3可以随时随地的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

篇8

H319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创造了新的空间,也想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向着新领域和新形态转变,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通过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借助网络时代下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能够通过数字技术传递教学内容,而不再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学习任务。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了新的、高效的教学平台,在此师生能够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沟通。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单向传递的模式,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下将不再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进入到大学英语的课堂当中。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实施多种教学方式,从原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转变为课堂引导者。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互联网+时代让课堂具备了双向知识传递的能力,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师生之间也开始逐渐加强互动,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学生也能够随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这种即时有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三)改变传统教师角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已经逐渐失去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多地开始扮演配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担任其推动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知不觉地提升[1]。

二、互联网+时代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一)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就是慕课,慕课主要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实现了平台、学生、教师和资源的互动。互联网+时代下,慕课的出现推动了大学英语的发展和提升,将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慕课的优势在于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但问题在于对资源的完成率及适用性却没有一个可靠的认识。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课前、课上和课后,课前需要学生对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习,然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上则主要进行探讨和汇报工作,巩固已学知识,解决难点问题;课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在下次作出相应调整。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授课过程的缩小版,微课是δ骋痪咛逯识点进行针对性、小范围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其他学生。微课主要包含了视频和资源两部分,也就是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与之对应的课件、练习、测试等资源。想要实现翻转课堂,微课是重要基础,并且微课也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2]。在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微课理念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和移动网络教学正在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新常态。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环节:设计并制作微视频、课前自主预习、课上交流合作探讨、课后检测总结反思。和慕课比起来,微课的主题更加明确和突出,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并且能够运用的资源更加多样,教学内容也更精简,结构简洁明确,学生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三、互联网+时代构建多元互动学习环境研究

(一)移动学习环境

计算机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不方便携带,并且需要较大空间存放和使用,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保管都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影响。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也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进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教学用资源,因此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网络终端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工具。移动学习终端可以借助腾讯推出的微信实现,由于微信具有多平台和多媒体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交际软件。微课也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加以实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通过传送、共享和交流资料的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流通,教师在微信上创立群组,在群内向学生传送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3]。

(二)泛在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指的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料,进入到可选性的交流学习环境中,进行在线或离线交流学习及反馈活动。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泛在学习环境的创建有助于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同时体现了学习的共享性、交流性和自主性。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对英语教学进行管理和评价等工作就都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系统能够整合并优化学习资源,构建泛在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教学系统的提升是以语言技能为核心的,包括课程拓展和课程延伸等模块,学生能够借此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到目前为止也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多限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多样化学习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管理类

Key words: Internet+;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58-02

0 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已经大步迈进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首当其冲走到时代前沿,那么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呢?这其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1]。

近年来笔者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如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查找索引有效的教学资料等等。可以说,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它比传统教学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它能获取和储存大量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信息、利用虚拟存储使信息保存实效性延长,等等。

1.1 提供大量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学校对教学方面的投资已经由原来的物资资助转为信息资源的网络技术资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全球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相关资料,给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和很大的帮助,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领域最新的进展[2]。这个对传统课堂教学是冲击最大的。

1.2 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和筛选的,由于教师精力有限,这些信息有很大的滞后性,这些滞后的信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当代大学生已经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如QQ、微信等平台,发挥并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1.3 课堂教学方式增多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Sakai网络教学平台等,将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三尺讲台贯穿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很大程度地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实时对话,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4 受教群体的大众化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每一位公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在职教育、网络教育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优途径。高校专业知识的互联网教育如能很好的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结合起来,将满足全民受教的社会大众化需求。

2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引用,使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它的便捷和高效率,但是与此同时还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3]。

2.1 粉笔黑板成了摆设

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出现,让老师更多的倾向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倾向于电子版作业。昔日课堂上工整的粉笔字、昔日讲台上整齐的作业本渐渐消失;学生记笔记的少了,拷课件的多了,考试作弊的多了;如此等等,以后的学生极有可能失去书写能力,孰不知,书写的同时也是对知识、对大脑和对身体的一种锻炼。

2.2 学生过度依靠网络

网络提供的大量的电子书和信息使学生产生的一种记忆惰性,他们认为什么都可以从网上查到,遇到不懂的直接问网络就行了,长此以往,以后的学生极有可能失去记忆能力。大学教育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大家什么问题都问网络,这样就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2.3 过分娱乐侵蚀灵魂

现代教学技术很多的利用到了动画、音频、视频,在吸引学生直接的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娱乐了课堂气氛。但是,如果教师不负责任的利用视频迁就学生,课堂教学就成了电影时间。同时,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全面覆盖,给学生手机上网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网络娱乐,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严重影响。

3 “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互联网+”时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其实质就是把多项现代化教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在线学习、微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尤其是对授课本就枯燥无味的管理类课程,它不仅能生动形象的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情境,还可以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节将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1 转变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在备课环节,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网上资料整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在线聊天群,定期给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主题,让学生积极参加争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出成绩,记入课程最终成绩。

3.2 完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图书电子阅览等硬件的配备是保证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微课、慕课等翻转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比如一些Flas、一些图文工具,也逼着教师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电脑软件水平。

3.3 建设教学团队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质量要想真正提高,单凭某个教师的力量势必无法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完美融合更是需要通过教学团队来完成的,青年教师、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相互合作、教研互帮、资源共享,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菊洁,孙国忠.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J].才智,2015(27):49-50.

篇10

一、利用互联网拓展信息渠道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学习活动当然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信息渠道越多,信息量越充沛,越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同时,政治又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对信息新鲜度的要求也比较高。简单来说,政治学习对信息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多,第二要新,而这两点我们从传统的教学工具中很难获得。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依托互联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渠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拓宽,这样一来,政治教学内容就会变得更加鲜活丰满,学生的知识面会不断得到拓宽,与此同时,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设丰富的情境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构建和知识创新非常重要。如果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很多教师开始采取创设情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众多情境创设手段中,互联网无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将大量鲜活的事物和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构建出近乎真实的情境,对学生的感官形成直接的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构建和创新意识。利用互联网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被不知不觉地调动起来,而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效果大大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活动,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强学弱”“重教轻学”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普遍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介入,也使得很多教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教师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笔者在讲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节的内容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讲的内容太多,为了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就导致仅凭课堂的时间很难将这节内容讲得丰满有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讲这节内容的时候,就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教材中介绍的传统文化的四大类――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课下围绕着所选的主题搜集资料,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建立一个讨论群,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发送给其他组员,最终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发言稿,留待上课的时候由组长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课下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彼此交流沟通,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当然也不能落人之后,而是要积极顺应新的时代特征,努力将互联网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课堂进行改进和优化。这不仅是政治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其他各个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11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授课方式。该种方式下,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授课进度和节奏,其面对面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建立师生间的情感链结,加深印象,但其缺点也较明显。

首先,信息传递主要是单向的,属于“填鸭式”教育,讲台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只能被动吸收,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其次,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囿于时间、场所限制,学生只能接触到较为狭窄的专业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其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程度有高有低,思维方式具有明显差异,教师采用统一授课进度与讲解方式,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也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最后,学生上课集中度差,精力易分散,数据信息化时代,各种移动终端已成为课堂上的不安定因素,单调、枯燥的理论灌输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目光,一旦学生感觉乏味,便会轻易寻找到纾解方式,给课堂组织管理带来困难。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具有资源丰富、信息交互、数据实时传输、形式多样、应用广泛等诸多特点,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十分明显。

1、信息丰富,生动形象

互联网拥有海量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合理取材,将其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输密度,拓展学生知识面,且图片、视频、动画、公开课等多样化形式的交替使用,可大大缓解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尤其对于某些专业化程度高的课程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流行业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建筑工程中的各种专业器械、影视动画制作中的软件操作,互联网环境下的授课效果往往是传统课堂授课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自由度相对充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不得不被教师讲述内容限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根据自身兴趣和疑点,在较广泛的空间里进行探索。如学生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这个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就可以着重学习,而不必强行跟随教师进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有助于学习热情的激发。

3、知识及时更新,避免信息陈旧

当今,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日趋加快,而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传送和共享功能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尤其对于一些时代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互联网为学生打开了通往实时世界的窗口,有效提高学科的实用性和学生的操作水平,满足市场需要。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教育传送的并不应该仅仅是具化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探索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主。而且,经过十二年初等教育的系统培训,高校学生无论在身心素质还是知识储备方面都已做好了提升准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可以受用终生,掌握这项工具就相当于掌握了打开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钥匙。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形势,把握时代方向,把握大学生成长的黄金阶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1、多媒体教学模式迅速普及,但难脱传统教学模式窠臼

多媒体硬件设备在高校中应用较广,各级高校较为重视,普遍开展PPT制作与使用的相关培训,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多媒体课件相较于传统板书,信息量更大,视觉效果更佳,可以将教师从繁琐的板书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出的课堂时间可以用来更详尽地讲解疑难知识点,从而明显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模式,从信息传递角度而言,仍是单向的,更有甚者,某些教师未能领会多媒体授课方式精髓,仅将其当做黑板、教案的简单代替,导致备课松懈,课件内容单调,结果适得其反。

2、实践实训类课程有名无实,效率低下

某些需要在多媒体机房授课的课程,因为缺少必要软件,或是教师未经过正规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布置几项课程相关题目,学生到网上搜索,随意拼凑,应付任务,既完不成教学目标,又助长了学生的敷衍凑和的不良学风。

3、教学组织失控,纪律混乱

在多媒体机房上课,学生众多,如果缺乏有力管制措施,教师就会经常顾此失彼,学生中趁机聊天、打游戏或做其他与课程无关事情者不乏其人,严重影响授课质量,也给教师增添了沉重的管理负担。

四、关于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转变思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首先,要使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大信息、大数据时代对于传统授课模式的冲击,领会互联网时代的开放自由精神,积极转变课堂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启发者。在互联网授课环境下,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死守着旧书本、旧讲义不放,且网络信息繁芜复杂、良莠不齐,需要加以鉴别,这都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不断吸收学科最新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以应对互联网信息海洋的挑战。

2、精心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从引入、讲授、提问、练习到讨论、查询、自行思考,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目标,都要安排合理、衔接自然,尤其要做好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既不可太过仓促,又要避免因拖得过久而导致学生精神倦怠,总体上要做到节奏紧凑、张驰有度。同时,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以培养其获取信息和自学的能力,也可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接受能力差别。

3、完善多媒体机房的课堂管控系统,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现在的多媒体机房还是采用纸质纪录方式对学生进行签到管理为主,信息不规范,字迹潦草等,不利于查询和统计分析。若使用电子签到系统,将学生签到信息电子化、数据化,不仅可以辅助教师迅速完成上课名单统计,节约课堂时间,也便于期末进行成绩评定,可谓一举多得。具体可采用刷IC卡、一卡通的方式,也可在学生机上输入自己学号完成签到。

针对多媒体机房授课过程中的常见纪律问题,教师可利用教师机上安装的课堂管理系统软件加以监控,比如锁定学生机界面、禁止某些娱乐软件运行、限制浏览网页和随时可切换到任意学生机界面等。

4、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与学习兴趣。比如提问时,学生可以在学生机上电子举手,或者直接输入回答,答案正确优秀者或反应快者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开发各学科的应用软件,在当前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的条件下,由学生下载安装APP辅助课堂教学,变不安定因素为有利因素,以游戏般的趣味性冲淡教学内容的枯燥艰涩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时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各种网络技术和教学平台的开发,其应用效果也将越来越好,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加以完善。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4-02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乃至教育发展均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难免会受到冲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定改变,希冀可以进一步适应“互联网+”。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变还是不变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一、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依赖于互联网,是传承多年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差异教学法及兴趣教学法等。上述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均表明是极为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很多高校教师已然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在“互联网+”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未试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互联网+”是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当前社会已然非常受欢迎。从社会发展到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到消费方式的改变均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不可逆转的时展潮流。如今,很多大学生业已逐渐适应“互联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试图改变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互联网+”,那么则很可能跟不上时展潮流,让大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更多诟病。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其缺点也暴露无遗。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机械,大都依靠高校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缺乏“互联网+”的灵动性。无法真正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优势,是一种符合时展潮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当下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即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后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也不在少数。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通过在线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进行课前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更加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因此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除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还可以采用课堂与互联网联动模式、课外与互联网联动模式等。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教学资源,是对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一种充分利用。如今,很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余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笔者曾经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7.13%的大学生均在课余利用互联网进行过学习。由此可见,“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大学生学习需要的。它具有很多优点:(1)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2)它更符合大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一种符合时展潮流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与不变的思辨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变还是不变呢?由上述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弊端,“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优点。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应是适度改变,不能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必然有其优点。对于高校课堂教学来说,在未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应占据重要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这样的做法更为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就该问题笔者也对31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1.35%的大学生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应作出适当改变。这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心声,因此必须要引起一线高校教师的充分重视。

四、结语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上述研究充分表明,在大学生普遍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仍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作出适当改变,从而有效满足“互联网+”的时展需求,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但“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真正成熟,在未来仍需对“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 包容性思维:网络时代学习的一种新思维方法[J]. 开放教育研究. 2014(06).

[2] 詹青龙,杨梦佳. “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2.0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6).

[3] 王竹立.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 远程教育杂志. 2014(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