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6: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效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76-02
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同学的需要,要关注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审视和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驾驭课堂,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解放我们数学教师,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欣赏我们的数学教学,感受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下就是我这几年教学经验的摸索总结,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不足之处请多关照。
1、编写口诀、儿歌或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
有些内容如果能够把它编成口诀、儿歌或顺口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初一年的学生,这是因为初一年的学生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2.引导学生巧妙借助身边的资源:
某些数学概念之间的差别很小,容易混淆,通常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而有些知识点十分抽象,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比如借助某种资源(多媒体、幻灯片、教学仪器等)化抽象为直观,然而制作课件、幻灯片、教具等又费时费力,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喜欢引导学生巧妙借助身边的资源,它既经济实惠,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思维朦胧、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提问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提问时间,提问的尺度才能收到奇妙的效果。
4.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
如何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又是一门很高的艺术。我认为,当一堂课的气氛比较低沉时,一个教师课堂里的机智诙谐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堂课虽然未必要笑声不断,但却一定得有笑声,没有笑声的课堂就像是教堂,一池没有涟漪的湖就像是一潭死水。例如:听过一节"指导――自主学习"的教研课例(华师大版初二§15.3 中心对称 ),可能是有许多陌生人(全校数学组的老师)在场或许其它什么原因,前半节课同学显得有些拘谨,课堂有点沉寂,在讲完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涵义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有什么关系?甲同学回答:①中心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是两个图形,②当把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看成一个图形时变成中心对称图形;老师又问乙同学有什么意见?乙同学回答:和甲同学的看法相同。老师的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博得哄堂大笑,顿时沉闷的课堂气氛被打破。
5.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材顺序:
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有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材顺序;有时教材内容比较笼统,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适当归纳概括、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每个图形的变化过程象什么?很快就有同学说第一个图象放电影一样把胶片放大,第二个图象物理课老师讲过的小孔成像原理,第三个图象小孩吹气球一样不断膨胀变大,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比喻形象生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给三种位似图形的画法不同名称:投影法、小孔成像法、膨胀法。虽然所给名称不一定十分恰当,但是相信同学们对于位似图形的画法一定会记忆犹新。
6. 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轴"是初一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数轴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要可为而为之,根据教学内容6个方面各有侧重,或选择其一、其二,切莫作壁上观。一定要根据学情减轻学生认知负担、思想负担、内容负担、学习负担、作业负担使每名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鹏明. 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04:33-35.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把握准确,对时间的把握也应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精讲,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想、说、练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风格的不同,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探索。应特别注意做好如下两个方面:
1.采用多向化信息沟通模式,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教学媒体
同一堂课,既可放录音,也可放幻灯、录像,或者做一些其他演示实验。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己动手或发动学生一起制作教具、学具,绘制幻灯片、投影图片,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就是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学业水平都得到提高。其实质是教学从大多数学生出发,好、中、差一起抓,实现学生的整体优化和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前苏联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系统措施中提出,将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行分组区别教学,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班内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按内容深浅正确处理教材,调整教学起点和进度,上课时实行“集体教学,分层指导,合作达标”,同时渗透个别教学,包括导师制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各得其所。教学工作只有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个别差异,优化组织结构,使上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才能有真实的课堂效率。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主动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学生具有既活泼好动又充满好奇的特点,要善于抓住积极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积极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不要怕学生的“刁难”,需知“提出问题”这一行为反映了学生在“探究”和“创造”方面的积极状态。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其主体性,是教师最应该注意和提倡的。当学生敢怀疑课本,提出问题时,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迸射之时,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
形成。
2.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争论,鼓励学生反驳老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勇于说话,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问不仅由教师主导,也可以由学生主导,不懂的内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知识的总结归纳、分析解答也不都由老师一个人来完成,可师生讨论解决。交流、探讨、讨论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如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这些都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卢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要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让人高兴。”这些都强调了趣味、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才会学得快。思想政治课教学就要以教学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以“趣”激趣。让学生在笑声中产生强烈的好奇之心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创设乐学情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创设情境,如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事例、制作引人注目的教具,以打破沉闷的气氛,缓解紧张的情绪,摆脱困境,融洽师生情感,同时发展思维,为创设乐学的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可以通过适时的角色置换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如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组织材料,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就把学生自然地带入探求知识的乐学情境。
众所周知,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全面铺开,教育教学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本地的教育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面对中考、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教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等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理解,看到他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心。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储存器”。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教与学全部围绕着课本转,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只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跟着老师转就可以了,无需“用心”,只要“用力”。这样,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 教师和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公式里,周而复始。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智育目标得到落实但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重接受、轻探究;重用脑、轻动手(实践);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只是锻炼了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单纯重视智能发展的培养模式,不遵从人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个性化发展。这不符合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和要求。
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适应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就必须抛弃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它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构建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的新型课堂,并以此为抓手去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点内容;将预习、展示、反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三大步骤达到有效,力争高效。
1.注重预习的有效性
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根据学习章节的内容制定导学案,并提前布置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把握文本并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及时与学生进行预习交流,再次确定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搜集整理通过展示课达成。
2.强调展示的互动性
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学习目标中的难点,在全班中讨论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展示,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这种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过程是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不断总结,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学生的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整体的提升;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生发出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实现生生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水平,让学生在借鉴中再次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提升。
3.提高反馈的时效性
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教学的反馈评价不再是教学行为的最终目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的交流,借助倾听、应对、交流、对话来实现动态生成。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去研究课堂反馈,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状态,对其作出恰当的分析与判断,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有关自己学习行为及其效果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反思总结,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使自己在教学中处于一种正常而积极的状态。
三、“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
1.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强调师生互动,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小老师”引领小组成员“兵教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的苦海,转变为“我要学”的乐学大课堂。
为了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是十分必要的。小组成立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组内设小老师或者小组长,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组内合作,展开组间竞争。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关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但是要注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人人都有任务,防止冷落学困生,还要用按号加分的方式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踊跃展示。每节课结束之前要评出金牌小组、金牌个人,表彰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学习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多体验多感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师生关系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育的民主,关键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宽松、愉快,没有任何心理压抑和外界强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有可能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37-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的。下面我就以"把握动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主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教学设计,强调"广泛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新性处理,运用教学机制进行反思性教学,利用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首先,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的教材内容。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一、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三、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再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只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除了预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及时捕捉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还有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最后,练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2.课堂教学,强调"灵活性"
课前预案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的设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提出一些反馈调控的措施,在课堂上可采取找准教学的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切实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常用的方法有:(1)让学生先开口,找准起点,因人施教;(2)巧用学生的话,由此及彼趁热打铁;(3)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4)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5)活用学生的题,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而且要把这种关注有机地融入到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和谐发展。"列入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学生们会想到用多种方法计算,方法间的优劣差距也很明显。那是不是一定要在课末总结时给学生指明谁的方法最佳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把计算方法分成三六九等,相当于暗示了大多数学生:你们的思考是失败的,这样就丧失了提升课程价值的机会。对于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切忌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褒贬评价,一个在教师看来平庸的答案,只要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有时同样具有不平凡的课程价值!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在建的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这样的体验是每一位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而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
2.2 解决分数乘法中约分的问题。
2.3 分数与整数相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65-0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境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一、关爱学生,善待学生,培养自信
关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建立自尊、培养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以教师的热情,宽容,理解,要多用鼓励与赞扬,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能够都能开发并得到发挥,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教师的教学通过充满激情教学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二、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
三、持续学习,尊重个性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的对接,透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然后,适时作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教师要用微笑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环境的剂,教师灵活地运用恰当、幽默的课堂语言扣动学生心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使师生双方在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完成交流。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二、遵循学科规律,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3.提倡“合作”学习,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4.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选取一些典型性、启发性、难度适中的题目。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选取与生活贴近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促进提升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群体行为、教学评估的反思等。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为提高课堂高效而努力。
总而言之,注重课堂教学、构筑和谐高效带给我们的是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让“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应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资源来重组我们的教学,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的对接,透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然后,适时作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教师要用微笑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环境的剂,教师灵活地运用恰当、幽默的课堂语言扣动学生心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使师生双方在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完成交流。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二、遵循学科规律,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3.提倡“合作”学习,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4.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选取一些典型性、启发性、难度适中的题目。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选取与生活贴近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促进提升高效课堂
一、吃透两头,把握重难点,做足准备
这个准备中最关键的就是吃透教材及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及关键,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
二、密切师生关系,温柔而坚强地管理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给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显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点燃学生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自终允许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求全责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要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堂。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这表明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是平等关系中的引导者和主导者。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平时不断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最直接的无疑是口语评价。口语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讲大道理,及时捕捉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如某学生独立完成了一道思考题,我会说:“你讲得太好了,和老师想得一样。”如一性格内向的孩子,终于举手发言了,我会说:“你的声音真好听,真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再比如,一学生看我在黑板上板书,他也跟着做课堂笔记时,我就对他说:“你的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孩子们都能向他学习。”对于孩子,我们要表扬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课堂的口语评价很重要,能随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课堂评价不但形式多,内容也很丰富,学习习惯好,可以表扬他;回答问题精彩,可以赞美他;书写工整,可以鼓励他……正是这些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此外,还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2.灵活使用教材,留给学生思维空间。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都是以图文结合呈现知识的,既形象又生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理解、去操作、去实践,从而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技能,又发展了自己的智力。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实施有效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得到知识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但不是学生的控制者、支配者,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机会。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信任、尊重和热爱,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都非常投入,配合默契,学生得到精神的放松,在最佳的学习环境必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添学习情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喜学、乐学、好学。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具有良好的直观效果。如我在讲解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时,就把苹果、梨、桔子、蛋糕等实物带入课堂,让学生看着、拿着这些实物进行训练。有些学生还拿起了身边的铅笔、小刀、铅笔盒等做两两对话,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知识掌握与口语表达的目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如我在讲 Merry Christmas 这节课时,就跟同学一起学唱了Merry Christmas这首歌曲,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欢庆圣诞节的氛围,所以对这节课的内容也就格外感兴趣,记忆也就非常深刻。另外,在讲到星期日到星期六的表达时,也是通过歌曲 The Days of the Week 向学生讲授的,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很自然的就学会了星期日到星期六的英文表达。
3.运用动作表演和交际,提高言语综合运用能力
交际的形式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信息传递是指交际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彼此间不需要回应。信息交流是指交际的双方在存在信息差的前提下交换信息,彼此回应对方以获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后者用的居多。因为很多课文都可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场景和环境,如购物、问路、就医、打电话,等等。例如,在讲 shopping 那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分别扮演成售货员和购物者来进行口语交际。刚一开始,学生可能紧张或怕自己说不好,不够积极主动,这时老师应注意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排除他们口语表达上心理障碍。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争着上台表演的。他们熟练的口语、维妙维肖的动作,定会让你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电化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内容丰富,语言地道、通俗,融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于一体。学生兴趣盎然,寓学于乐,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也变成了活生生的英语世界,学生在这儿可以轻轻松松地学外语。我在讲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这一课时,并没有单纯地讲知识点,而是问他们Which animal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forest? Which animal is the cleverest?然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看动画片?这时学生的兴趣当然很高涨,接着再说: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看一看有关老虎和猴子的动画片,好不好?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通过看动画片也把里面的知识点全部记住了。学生喜欢学了,知识就会记得好,课堂效率也就大提高了。
5.游戏激趣,活跃课堂
用游戏的方式呈现新的语言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得以掌握。
在学习“There be ”这个句型时,我让学生搞了一个“接龙游戏”,前面一位学生说“There is a book in the classroom”,后面同学接着他说“There is a book and a pencil-box in the classroom.”等等,这样继续说下去,看哪一组同学说得最多、最快、最好。学生很容易地就记住了此句型的用法。
三、开创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要建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学生学习质疑的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勇于质疑,就不依赖于已有的知识,不轻易同意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有挑战性。若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性的思维品质。
2.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应注意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加大力度。这正是注重了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3.教学设计体现和谐与美感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设计一个和谐而具有美感的课堂教学秩序。它的艺术性必须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主要指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外在美是教学表达的形式美。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间要具有和谐性。这主要又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波动性和统一性。我在讲Planting trees 这一课时,先播放萨克斯曲 Spring给学生营造一种春意盎然的气氛,然后问:What is the date today? What is the date March 12th?学生说:植树节。在讲课的过程上,把教学重点和难点How to plant a tree 用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了趣味性。另外,课堂上还以种树过程为重点,搞了“争做种树小能手”的活动,看看谁对文章的内容了解的深刻,谁掌握的又好又快,在竞争的气氛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最后,大家一起来看录像,重温种树的全过程。这节课教学的各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可以充分地利用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在上课前,先提出所要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再回过头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解,掌握不够的地方,可适当点拨、解疑、释感。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时心中有数,注意力就能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可以提高。
2 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精当而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例如:录音机、投影仪、影碟以及多媒体等等,都极大的推动教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形像化、具体化、生动化。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力地突破难点。此外,教师应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交流的效率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精炼、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讲述,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创设以学生自主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师生、生生全面互动。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还要善于及时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既能学到扎实牢靠的知识,又有思维想像的空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教条式教学,而实施民主式教学。教条式教学强调标准答案,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因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热情。民主式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奇思妙想、探索尝试、怀疑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体验。在课堂上不但要有积极的师生互动,更要有充分的生生互动、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就会善于发挥想像、思维开阔,在探索合作过程中,较强的创新能力,便能引爆出创新的火花思维。
4 精心设计提问,灵活把握提问的艺术,真正使提问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索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和启发学习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问要做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在新旧知识和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事物发展的转折处、在归纳总转的关键处,更要精心设问,使提问真正成为激活思维的导火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不同的帮助。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回答对错做出评判,要鼓励有不同想法的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要求甚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
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的开发和利用。
二、深入挖掘教材,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三、优化课堂结构
1.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将它们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学生在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自主练习,领会加深。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有详有略,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最后,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形式,或前后承接以旧带新、或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或变位思考一题多解。总之,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立足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原则。
2.重视学生自己的“讲、演、练”。
一般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这些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讲”(口头回答问题)、“演”(书面或板书回答问题)、“练”(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捕捉反馈信息,可及时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如何,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进一步协调师生活动,消除无用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65-02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做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重要场所。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具有普遍性特点。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语文谁都在用,似乎谁都能学好。然而,真要学懂这门课,学好,会用,许多人就觉得力不从心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语文教师。课改专家王荣生教授说:“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查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老师说:“教什么?为什么教?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东西。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最重要的也是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准确合宜’的教学内容。道理很简单,如果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内容不合宜,即使师生交流很活跃,这节课也是虚假的热闹,没有多大的意义。”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不能不说是个误导,即:照本宣科和借题发挥。照本宣科的结果是你不说我也知道,书上写着,久而久之,学生懒惰了,连书也不看了。借题发挥是“原子裂变”,只要能沾边的、联系得上的,都讲,结果是学生的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学习的重点没有抓住,无端的练习设计了不少,有些题出得连老师本人都觉得茫然,其结果是学生在题海中挣扎,老师陷入不能自拔的批改作业之中。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在语文教学在中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我的做法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得好,能吸引学生,就等于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为此,我首先将突破口确定在课堂的导入。语文课的单元设置,各有侧重,但由于课文内容比较宽,有的受历史环境的影响,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背景介绍式”导入。有的文章学生主体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采用“揭示主题式”,如“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告诉世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共商国是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这‘雄伟’二字不正是人民共和国国威的体现?”按照文章内容特点,有的采用“知识介绍式”,有的采用“情境引入式”,有的采用“开门见山式”,有的采用“联想启发式”,有的采用“讨论评论式”等,新颖别致的开头,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设计导读,新课标对读的要求是: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的导就要抓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难点段落进行集中突破,做到读音准确。介绍文体知识让学生理清脉络,重点句段的点拨,让学生把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关键性的词所处的语境,正确理解文意。经过这番引导、点拨,准确地朗读的问题基本解决。语文学习的读是很重要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重视朗读。读懂则文章贯通。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的读书入境就是读懂的表现。但我们的读是以“导”为前提,不是一味地“死”读。
再次,设计练习。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讲是应学生的需要来决定的。语文教学是“文道”组合的典范,有的课中的“道”学生不易悟出,认识模糊,这就需要老师讲,否则就会出现误解。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对总理形象的把握;《分马》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老山界》中战士语言对表现人物品格的理解。对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共同反映需讲解的内容,教师应给予精要的讲解,有的问题,老师稍加点拨或学生议一议就可以解决的就不必细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练习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练是学习结果的落实,“怎样练”,“练什么”,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练习过简单,达不到目的,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解:练多了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劳而无功。讲读课教师应注重学法的传授,自读课文便可以进行学法落实的训练,只要学生能在相互讨论、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教师无须要面面俱到地设计综合性的练习。典型文体特征的课文,老师可重点安排仿写,有的课文要求学生从中悟出点什么,老师可以让学生写点体会,像《散步》、《羚羊木雕》等,有的课文词汇丰富,可以设计连词造句;有的佳句连篇,可以让学生记诵。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引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是练的最佳途径。哪怕学生用得不十分恰当,只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应表扬。
最后,设计教师课堂语言。俗话说“好语动人心”,教师讲解用语要简洁、易懂、平易近人、引人入胜;点拨用语要精要、准确,点到为止;询问语言亲切、真诚;表扬语言要得体,有激励作用;提问语言要有启发式、代表性;批评用语应委婉、含蓄等。老师设计好的课堂语言,会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陌生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情,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课堂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理论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参考资料: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
(1)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
(2)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个预设,他支吾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二)课堂求“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素质
(一)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 要求容易养成难
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