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师行业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职英语属于实用型科目,需要以行业化的角度来对待它,亦即每一科英语应用专业方向都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授课,高职英语的行业化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国目前的高职英语教育大多都没有配备行业化的英语教师,而是从英语教学中选择比较好的教师来胜任,并且每一个专业方向的课程都让这些教师去学习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责任不仅更加重大,压力也更大,他们要学习更多的专业化的英语,但细算下来每一门的专业程度也就不那么高了,也就是说每一门专业英语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职基础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需要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在提升他们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职英语行业化发展趋势
高职英语的教育是面向社会的,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行业英语是英语中的一个细小的科目,是英语系统学习中的一个分支。行业英语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更看重的是实践的需要和学习。行业英语由于其门类的多样性,被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科目,每一个科目都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方向来设定,是不同的行业领域所需要的,因此,行业英语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英语使用越来越频繁的当今社会,行业英语是整个英语教学行业的一个新突破。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在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上下工夫。针对本科生而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首先考虑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的学生,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在当今社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讲求实用型的高职院校就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培养。
行业英语不仅要求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更主要的是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作用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对行业英语的要求自然很高,但没有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教师的引导,学生又怎么能够提升自己的英语专业化能力呢?因此,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在教师素质这方面下更多的工夫,首先要保证教师的行业英语专业化水平。要想做到这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职院校要按照行业英语的方向为学生配备充足的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即让一个教师专门研究一门或者两门行业英语,使其能力达到更高的专业化,做到“术业有专攻”,而不是让一个老师去学习多门专业英语,但每一门都只懂皮毛,达不到专业水平。其次,高职院校要在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上突出英语教学的行业化,让学生明确其接受教育的专业性,也要让他们明白其学习行业英语的目的所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最后,高职院校要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将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要注重行业英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这些教育方法上也要让教师在行业化的基础上进行训练,使其用最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师行业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明晰教师分工
高职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比起本科院校而言,对专业性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都是面向社会专业领域的,因此,对行业英语的要求就更高,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加强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培养。英语教师的行业化是学生英语专业化程度的保证,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就得保证教师的能力。现在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师的专业划分不够明确,学校让英语水平好的老师去胜任各个科目的行业英语,这在加大英语教师的压力的同时也拉低了每一门学科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晰各个科目英语教师的分工,让教师去专攻一门或者两门行业英语,并提升专业的能力,在专业方面有更多的提升,也就能够更加有力地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增强师资力量
要想让高职基础英语教师的专业性增强,明晰他们的分工,就需要更多的英语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每个老师负责一门或者两门行业英语,且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门类众多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那就需要在原有的师资上做出调整,加大师资力量,让高职英语的专业性具有良好的保证。有更多的教师,也就能更加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且英语教师之间能力的较量也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保证学生的学习。
一、认清形势,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1.职业教育地位不断提升
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从2007年起,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助学金政策,2012年又开始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党的十特别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据教育部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280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万;中职教育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专任教师88.19万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基本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民众接受教育创造了更多机会。
3.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多年来,职业学校致力于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强化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有力地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和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大力,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
4.职业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近400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每年仅用于中职生助学资金就达250亿,学生负担显著降低。国家通过实施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等,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受益面,带动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这些都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为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1.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要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撑,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品的强劲竞争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条件,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3.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认识不够,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机制不活,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育人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不均,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显,一些职业院校办学没有特色,吸引力不够强。因此,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把握趋势,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
1.更加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将更加灵活开放,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格局,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从顶层设计上,采取国家办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形式,促进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明确合作各方的义务和责任,给予参与合作的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2.更加注重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集团化办学的需要,找准利益的共同点,构建和实施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更新课程、选取教材,突出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加快推进基本教学制度改革,大胆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弹性学制等方面的改革,依托集团提高办学效益。
3.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注重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使学生的个性技能走向国家技能,使技能成为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纽带。
4.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教师将由单一走向复合,由资格走向能力,这也正是将来我国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专业化积极探索的成果和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将更加完善。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趋势,以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及时转变观念,着力提高育人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8月3日
一、引言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特色专业为纽带,联结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的教育办学联合体。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组建职业教育集团1,048个,成员单位4.6万个。我国目前有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主导、院校主导四种类型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5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加快提高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参与率,到2020年将建成300个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在教育新常态下开展集团化办学,不仅能够有效带动薄弱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系统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且有助于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未能有效构建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由于教育集团中缺乏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合作机制,集团对其成员单位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有限,使得组织机构松散,人、财、物等方面资源无法深度整合。
(二)职教集团中行业及企业的作用被不同程度弱化。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很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合作不热心,较少参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教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其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发挥。行业对职教集团建设的合作及参与程度也不强,在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有限。
(三)专业集群建设优势不明显。学校的专业设置方式过于单一,专业间的协调性较差,专业设置的集群化发展不突出。对专业群的行业基础、技术基础及职业岗位等考虑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性差,未能形成合力为区域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及人才支撑。
三、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立足管理高度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对接及服务区域发展,培育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通过人才“订单”培养、专业和课程共建,整合多元化的办学要素,在品牌、师资、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特有经营运行机制,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推动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可持续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一)创新职教集团的合作运行机制。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完善集团的运作机制。组建区域职教联盟,形成集团内新型的组织关系和合作方式。发挥其资源整合、决策咨询、监督评价等职能,撬动政府、企业、行业、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打造职教集团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类型,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3、建立合作保障机制。行业通过制定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企业参与制定合作办学及社会服务制度制订,全程监管合作办学,为集团运行、校企共育人才、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建设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围绕校企合作办学这一主题重点建设政、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应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共建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所、商经学会等合作共享平台为抓手,打造人才培养培训和产学研服务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建设内涵。
1、建设地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密切联系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以校企合作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及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将职教集团打造成为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区域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构建地区产学研合作中心。尽快组建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团队,建立校企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其带领下深度参与企业市场调研与管理咨询,联合开展项目研发等,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企业员工通过参加学习提高技术能力,成为专业的实践指导员。专业团队则注重要求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做调查,提高其实践能力及水平。
(三)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建设专业群。依据“专业跟着产业走”的思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及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提升职教集团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
1、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决策小组,进行“顶层设计”。从产业发展重点出发,依托专业特色及优势,根据区域人才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区域调研,制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导计划及方案,建设具有区域地方特色品牌专业。突出专业及区域特色,提升专业质量,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要。
2、建立健全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应充分挖掘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合作潜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中企业的作用,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等推陈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同步转型升级,实现“专业与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大对接,促进产业链、教学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
此外,还要注重借助产业群的优质资源和品牌效应,对职教集团的文化内涵投入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档次和层级,放大职教集团的社会影响力。
(四)教育合作模式创新。为促进产教交融与合作,提升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政府、行业、学校及企业应该携手合作,对教育合作发展模式改革创新。
1、以契约方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度探索专项合作型、紧密合作型和校企一体型等合作模式。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可以通过共建产教园、创业园覆盖商贸流通、信息技术等产业链,对接学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群人才培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2、以合作企业冠名二级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能动性,形成企业市场联动、学校服务驱动、成果多方共享的局面,促进校企资源合作共享。
3、组织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单位可以借鉴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现代学徒制。从行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出发,共同就课程、素养、技能、德育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为学生顶岗实习开辟实践生产线,鼓励师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4、集团还应探索“教育+产业”的职教扶贫模式。有利于拓展职教集团的办学空间及产业发展服务的渠道,助推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五)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打造职教集团品牌。要尽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与服务,加强与跨国企业、国外院校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走出去”。要密切与海外院校的合作、交流,引进国际资格证书课程,合作共建生源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融合型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由此,才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
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堪称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开路先锋”。2005年4月28日,由江苏省教育部门、经贸部门、商务部门、商业联合会支持,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共成立了9个专业协作委员会,制定并修订了《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新局面。集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为重点,建立了多元合作机制的互惠共赢机制,整合资源,发挥集团整体优势,集团人才培养水平、经济贡献度和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共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与100多家社会声誉好、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与行业密切联系,赢得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航母”的美誉。其先进示范经验值得推广。
(一)“一体两翼”办学机制。2014年,组建“江苏商务职教联盟”,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进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建设。201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成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联盟理事会,构建了“一体两翼”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和江苏商务职教联盟依托合作办学联盟理事会,在其带动下协调运转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配套。
(二)“三园协同、四院共建”模式,大力促进产教交融与合作,服务育人与服务企业并重。发挥专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契约方式规范校企合作行为的管理模式,政行校企共建“科技园”(61,280平方米)、“产教园”(26,720平方米)、“创业园”(3,000平方米),对接学校电子商务、物流、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在集团内,搭建产教融合高端平台,校企共建了“江苏经贸・苏果学院”、“江苏经贸・雨润学院”、“九如城老龄产业学院”等3个以合作企业命名的二级学院,促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三)探索分段培养的培育方向。实施高职、应用本科衔接“3+2”分段培养,开展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率先组织对口单招专业技能考试。先后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江宁中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对接,分段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组织对口单招考试工作,严格把关技能考试命题,不断完善考试组织管理工作。
(四)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打造职教集团品牌。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与服务,制定并实施合作办学、设立海外办学机构、招收留学生等战略,与此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及“江苏企业走出去”战略,与越南胡志明市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及河内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生源基地,与印尼南钢武龙钢铁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经贸――印尼南钢职业教育中心”。此外,集团还展开对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西部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主办及承办“国际社会养老失业发展论坛”、“中德职业教育论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高端会议,密切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集团的国内外社会及行业影响力。
五、结语
通过以上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探讨,本文提出了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对策。一是创新职教集团的合作运行机制;二是建设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建设专业群;四是教育合作模式创新;五是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打造职教集团品牌。期望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具有一定借鉴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当代社会进步的灵魂。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满足当前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发展需求,教育管理部门深化动漫专业教学改革,推行新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学习模式。为了发挥动漫兴趣小组的高效作用,我国在教改过程中综合相关实践经验,将“教、学、做”三位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们的自主创造性与协作性,推进了动漫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培养出了一批批综合型技术高端人才。
1 动漫行业概述
(一)动漫行业的发展背景
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技术产业,目前主要呈现出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以美国动漫为首,日本动漫与韩国动漫紧随其后的局面。在这三个国家中,虽然日本的动漫产业未能占据首位,但其是动漫产业的中坚力量。
(二)国内动漫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同比落后于欧洲、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地区,但是我国的人口较多,需求庞大,具备了广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动漫行业的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多部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
但是与其他国外发展状况相比,一方面我国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高端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我国的动漫市场长期被美、日霸占,导致了国内的动漫产业出现疲软的现象。
2 动漫兴趣小组建设概况
动漫兴趣小组指的是在创新型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的影响下,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下,我国的动漫兴趣小组是以教改为中心,健全动漫专业教育管理模式,规范其运行机制,保障了教改的高效性、科学性、规范性。
3 我国动漫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动漫专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资金缺乏,设备不足。当前我国对于动漫教育的投资教育成本由于受到技术更新频繁、设备换代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满足高质量教学的需求;第二,师资力量孱弱,科研水平较低。我国动漫专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因此缺乏系统的内容与专业的人才,致使教师们无法深入研究,影响了高校的科研能力;第三,教学体系不完善。依托自身建设的动漫产业往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进而对教育教学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种影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相关的培养不够系统和连贯。
4 我国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当前,政府机构与教育部门为全面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依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对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关指导。为深入贯彻教育改革的文化体系,针对目前我国动漫专业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毕业现状的弊端,我国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目标。
现下,我国的动漫产业与各传媒公司展开通力合作,力求将两者的教学、文化、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高端型技术人才。而动漫兴趣小组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下,依靠动漫兴趣小组的“以点带面”的作用,提高了动漫专业学生的整体设计与制作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学生后期的毕业问题,基于发展特色文化动漫产业,培养适应目前社会需求的动漫人才,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推动动漫产业的良好发展。
5 我国动漫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手段
当前,为解决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资金不足”,“设备不足”等问题,我国提出了“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教学手段,基于动漫兴趣小组为核心,具体实践措施如下:
(一)边学边做的实践措施
当前,为深化动漫专业的教育改革,我国从美国的“学徒式合作教育模式”吸取经验,以动漫兴趣小组为基底,组建集训班,开展“边学边做”的实践教学活动。基于各企业的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老师,推行“边学边做”的教与学实践,指导学生们制作课题项目中的子项目。“边学边做”与“学中做”模式相比,两者的基本含义相同,但是前者更加注重“学”与“做”联系的紧密性、同步性。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实行奖励机制,对完成品质较高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制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教学定位是学生们的指导者而非传授者,因此在遇见技术问题与创意难题时,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加深对学习的理解。
(二)边做边学的实践措施
“边做边学”的实践活动主要负责人在于动漫企业,让动漫兴趣小组进入企业实习,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锻炼他们的制作水准。“边做边学”与“做中学”模式相比,两者的基本含义相同,但是前者更加注重“做”的重要性,以及“做 ”与 “学 ”联系的紧密性、同步性、不可分割性。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直接参与制作当中。教师们必须将企业的发展需求贯穿动漫专业整项人才培养过程中,为解决“就业难、招工难”做出基本举措,为解放学生们的思想做出理论指导。
6 结语
综上所述,动漫产业在当今社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坚持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机构与企业单位的联系,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师资队伍,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兴趣小组的重要性,坚持以就业导向为服务宗旨,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双赢的局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