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统体育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体育课堂

篇1

而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云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

 

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

 

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

 

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

 

篇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 发展 ,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 教育 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 现代 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 体育 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 现代 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 发展 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篇3

民族魍程逵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体育项目的总称,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主要是区别于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洋体育(或者说世界体育)来讲的。我国许多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自身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健身这方面,同时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丰富的娱乐性和教育意义。而且民族传统体育无论对体育器材还是场地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即使是在体育设施并不是特别完善的中小学也可以开展,可见其简单易学、易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在丰富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练习的兴趣,并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的创新问题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视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整理出来。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多个体育项目被挖掘整理出来。比如蒙古族的“男儿三项游艺”:骑马、射箭和摔跤;朝鲜族的滑板;满族的滑冰等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虽然都能达到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目的,但是把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不可直接照搬。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些诸如与中小学生现在的运动能力不符、与教学组织要求不符或者与教学目标任务不同等等问题,最后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效。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就要求在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的过程中不能采取不加变通直接照搬的办法。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制定出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项目。应当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和易于开展。在降低运动强度的同时,使其更加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比如将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顶瓮竞走”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如果在每个学生头顶上放一个瓮进行竞走肯定是不合适的,而且这项活动的难度已经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能力范围了,也很难被学生接受。而如果把翁换成一个毽子或者小的体操垫进行竞走,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种基于学生的年龄问题、身体素质问题和心理接受能力综合考虑的创新方式就会对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当前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教学条件,根据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加工,在体育教学环境下将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是不是科学,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内容选择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课堂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内容选择上应当优先考虑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在不影响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引进项目的选择,只有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当前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体育设施。目前各学校教学情况各不相同,教学条件水平不一,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只有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内容,才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顺利的进入体育课堂。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时,可以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具备民族特征、极具亲和力这一特点,通过两种方式来决定其组织形式:第一种就是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别来决定组织形式。有的体育项目是奔跑类,有的是攀爬类。不同类别的运动方式可以起到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效果,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别进行相应的组织形式。第二种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只有根据各校现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来的组织形式才是最符合当前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因材施教,符合自身条件的组织形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优势进行创新,制定出更加符合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总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敢于继承并勇于创新;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各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能力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探索出符合该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最后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的原则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因素对将要进行的体育活动进行灵活的安排。比如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适合室内活动的体育项目,在天气晴朗气候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适合室外运动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有基,王爱林,覃俊超.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项目整合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7(1):59-63.

[2]赵岷.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 5(10):72-73.

篇4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在人们享受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每个人也都将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展的步伐,我们必须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将便于组织开展的拓展运动项目结合传统体育课中的技能教学,得到了新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对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否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新的体育课形式对传统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常州市职业技术类院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对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4个专业的10个班级的415 名学生,男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拓展运动以及传统体育课存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做相应的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

1.2.2 观察对比法: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实施前后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的观察,对比得出差异。

1.2.3 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情况。 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15份,回收有效问卷408份,回收率98.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与拓展运动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得到学生认可

把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与拓展游戏内容相结合,形成拓展式体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的形式,多变的环境,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体育课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新鲜刺激的的拓展运动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加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干预前后,通过学生对新型体育课的认可度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证明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新型体育课程的实施得到学生得认可。

2.2 新型体育课改变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在完成传统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入以游戏为主的拓展运动,充分利用拓展运动特有的“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进行干预影响,丰富学生身体锻炼的方式,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技能学习中,以掌握锻炼方法和培养自主锻炼意识和锻炼兴趣为主,降低对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要求,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锻炼,使其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走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怪圈。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干预前后,通过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程度进行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四项内容P值均小于0.05,证明差异具有显著性,新型拓展式体育课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并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3 新型体育课使学生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倡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依然没有改变传授型的传统教育观念,技能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普遍陈旧,无法跟上知识的更新换代、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加之评价方法不合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通过在内容和细节上精心设计的以游戏为主的、适合在课堂开展的拓展运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通过问卷调查,试验干预前后,绝大部分学生在自信、团队意识、沟通、交际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程实施前,老师如果不提要求,上课时没有人能真正的大胆的出来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的活动;课程实施后,大部分同学都具备了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活动的能力,大家在一起配合很默契,甚至经常性的向老师要求自主组织活动,如学完体育舞蹈后举行舞会;学完乒乓球后进行班级规模的乒乓球比赛等。从学生期末的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中都反馈出,他们自己也觉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且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多变、新鲜、参与性更强的拓展运动内容,来充实我们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体育课重新产生了兴趣。

(2)技能是生产力,意志和精神同样也是生产力,通过对把传统体育课中的知识技能学习与拓展游戏中,注重对意志、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使我们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体育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培养出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更坚实有力的基石。

3.2 建议

(1)在传统体育课中,选取适合的,以游戏为主的拓展运动项目,并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开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以及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课程实施中,应牢牢把握住教学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而忽略了开展拓展式体育课的最终目的,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拓展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拓展式体育课的优势。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走入社会即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王立红,王建军,张晓莹,张德新,赵元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效果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

篇5

河池地区有壮、汉、瑶、仫佬、毛南、侗、苗和水族等8个世居民族,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总人口约为40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320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教学投入相对不足。

一、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河池地区共有中小学1700多所,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标校数为500多所,教学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平衡。虽然河池市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对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调查表明,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竞技项目为主的学校占52.7%,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占12.5%,有34.8%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是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主要原因是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或场地器材不足,有的农村小学未开设体育课程。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是以竞技体育项目或是自由活动为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但是从调查统计来看,35.3%的教师未能选用任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有64.7%的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的选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大多集中在以板鞋竞技、投绣球的个别项目上,并且以游戏课的形式为主或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说是调剂为主,未能深度开发,总体来说是引入的项目太少,地方特色不明显,未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应有的特色优势。

二、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缩小差距,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河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一标多项”的特定,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体育课的目标,从而解决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困难。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超越狭义的单纯的体育内容,让体育富有趣味,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健康的目标,使其在锻炼中感悟快乐,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教师的能力,推动河池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行体育项目资源开发能够促进河池地区体育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河池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从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都是一味的现代竞技体育内容,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体育就是田径、武术、体操、足、篮、排等,在河池地区很难完成教学内容,使体育课教学基本处于迷惘状态,即使有一部分学校能进行正常的教学,但是竞技体育学习难度大、内容枯燥无味,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能的提高。若在河池地区中小学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民间民族体育项目,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挖和拓展进行教学,即可克服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困难,也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继承和发扬河池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河池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

1、“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提供了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领域和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结构、方法・・・使各地区、学校及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课程教材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因此,河池地区各中小学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的、民族的体育项目资源,从中选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切实可行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实现课程目标。

2、河池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特有的体育传统(见表),这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民族生产,淳朴自然,贴近生活,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再不去继承和传播本民族传统的体育,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会流失。如果在本地中小学大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部分学校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对改变学校体育的落后状况意义深远,而且对开发、保护、利用和继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的优势分析。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规则和场地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在河池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场地器材都有限的困难面前,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自身特点,可以在本地蓬勃发展,可谓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篇6

1.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闻名于世。中华民族也因为传统武术文化闻名世界。特别是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开播,更是把中华武术的名声扉声海内外。

但是,在现在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说基本不重视传统武术的教学,普遍的学校,尤其是南方学校,由于本来就受尚文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不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对武术基本毫无所知,他们对武术的了解,仅限于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电视剧之中,仅存在大脑的神话色彩的想象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封闭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们国家流派众多的民族民间武术,也因为遵从家族因袭相传的旧习,有许多因为家族的变迁,就都相继失传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与训练,让这份民族文化的瑰宝得到传承下去,使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武术得以传承很有必要。其理由可以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2.传统武术也应该是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我们国家当今的中学教育中,是相当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许多部门和许多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来实施这项工作。而且,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凡是开展了这项活动的学校,也基本上都搞得卓有成效,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其实,民族文化是个范畴相当广泛的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是相当的多。就我市目前所做的苗族花鼓、苗族刺绣、苗歌对唱及一些游戏、纯娱乐性的项目,毫无疑问,都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传统武术纳入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可以把之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很有必要。

3.传统武术对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所做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并且还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1)武术运动特别是传统的民族武术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用来青少年学生身上,其效果更为显著。有关研究表明,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的确有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是人们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种好手段。我们的传统武术讲究刚柔并济,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身形合一,它把握人体状态的能力,有助于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奇效。武术运动的练习讲究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对调节呼吸,保护内脏,调整心脏,代谢功能的提高,武术都有明显的功效。

(2)传统武术运动与其它的体育运动相比,对的健身方面有许多优势。传统的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武术在健身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优势:①全面的锻炼:武术动作有相当明显的特点,如刚柔并济,快慢结合,连贯如一,能够对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调节,从而促进其机能的增强。②内外兼顾:武术在锻炼的时候,肌肉在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呼吸来配合,这能促进心肺的机能活动。而且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隔膜运动来促进心肺机能活动。另外由于每一个动作都加以引导,使人精神集中,使中枢神经能更好的调节。这种锻炼方法,除了有一般运动对肌肉的好处外,还吸收了调息的好处,所以有内外坚固的好处。这些也是任何非传统武术运动所不具有的。

4.进行传统武术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而传统武术教育,则应该就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中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学体育课本里,已经编有传统武术的教材。这都也说明了,在中学里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中学体育课中,必须切实实施和重视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

而且从青少年学生自身来看,他们也普遍热爱传统武术,他们普遍都很有兴趣和需要学习传统武术。早在八十年代,我国第一部电影武术片《少林寺》的开播曾经引起轰动,这主要不是演员的演技好,而主要是向公众展示了传统武术的神秘面沙,满足了公众们特别是打心眼里热爱武术的青少年学生们对传统武术的渴望。

总之,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武术的教学,并且认真扎实地进行武术训练,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或多或少学习和掌握一些传统武术项目。

二、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所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当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武术教学也存在的许多困难,比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场地问题、器材问题等等,是相当规模的多,而且困难也是相当的大。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一分切实重视这项工作的心思,这一切也是可以灵活机动地加以解决的。

一是武术师资的缺乏问题。在中学校里,特别是在我们南方的学校,由于普遍重文不重武,懂得和掌握武术的人是非常的少,普遍的学校里都没有现在的武术教师,有的却又非常的少。所以,要在中学体育课是进行传统武术教育,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武术教师的问题。但这在目前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从全国的师范院校,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和武术专业队中选拔;也可以从民间武士中选拔优秀人才,这样就能补充教师问题。

篇7

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更新观念,完善自我,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组织好各项活动,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上,用自己热情洋溢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中产生兴趣,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师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练习,争取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练习动作不到位、不准确时,应耐心仔细地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指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给学生安全感。

二、选择和谐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和搭配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如排球的教学,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础技术动作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现在教师可以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这样可以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技术动作的教学有机穿插到比赛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上排球运动。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男女性别的差异、体质强弱的差异、运动基础上的差别;有的项目需要保护与帮助、有的项目需要助力和阻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适度的疑难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分层教学,因为不同的层次小组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练习要求,同一活动的不同环节要有不同的难度,教师可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让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如:跳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分组,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有不同进度的学习,如障碍跑、立定跳远、不同人数的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等。创设这种课堂情景,学生们才能做到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地展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之间多加沟通,进行互帮、互学、互教,适时进行点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完成动作的正确与否,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样对于改进与提高动作技能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学习,不断积累体育运动经验,扩大体育知识领域。

篇8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以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公体课堂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余篇,对重点文献进行了相关的搜集整理与归纳,为本论文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实地调查法:通过到陕西地区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走访,以调查和访谈为主,了解当地高校体育课中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是否开展板鞋竞速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专家访谈法:进入高校找一些比较有权威的专家进行访谈。

二、研究内容

(一)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而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价值的升华。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决定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教学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能传播体育文化,同时又能承载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也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继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板鞋竞速在学校体育公体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其竞技性较强,运动量及负荷较大,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意义。据了解陕西省的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的学校基本还没有。因此板鞋竞速项目的引进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优化体育公体课堂更为必要。

1.利用多媒体进行板鞋竞速教学

观看板鞋竞速比赛录像,使学生对板鞋竞速发展和基本技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板鞋竞速运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想尝试这个运动所具有的刺激性和快乐性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总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2.板鞋竞速引进陕西省高校公体课堂的健身价值

篇9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有众多优点。首先,多媒体教学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其次是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有它的不足,特别是当我们所做的课件如果把握不好尺度,把课件做得华而不实,其结果反而会在上课的时候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并不是每堂课都适合用多媒体来教学,我们给学生上课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帮助,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学到知识,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使用不好多媒体教学,就会出现使用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就与我们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了。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被简称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的教学方式。在90年代以前,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引导地位。老师组织、导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另外,传统课堂教学将情感这个因素考虑到范围之内,这更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通过个人亲自示范来教学,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传统课堂教学被称之为“填鸭式教学”老师将各种语法要点和重要短语全部教授于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明白消化。此外,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和权威,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被忽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关系

1.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理念束缚多媒体教学首先,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多媒体教学与课堂传统教学相比,表现出众多优越性,这样造成一些老师的极端教学观念,即没有多媒体技术就上不出好课。事实上,某些老师的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其量就是声音和图片的结合,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尽管多媒体技术能向我们提供更加直观和可听的内容,但是这项技术的运用主要还是要由教学内容所决定。其次,人才资源上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强调现代教育理念和多媒体相关知识技术。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掌握相应的电脑技术。然而由于中国文理科分科制度的存在,中国目前缺乏全面发展的人才。2.多媒体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首先,信息渠道的补充。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只有有限的文本和磁带资源供学生们学习。而且,绝大多数时候,文本资源的功能仅限于服务于考试这一目的。多媒体教学拥有众多学习资源,在课堂中,教师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提供的资源的基础上,大胆使用多媒体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其次,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仅通过教师的表达、行动来获取信息。这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集声、形、图于一体。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3.多媒体教学倚赖于传统课堂教学首先,完善系统。传统教学强强调文本解释。它更关注于学生对文本的掌握,而不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产出。同时,一些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点击鼠标,甚至一些老师只是一味地对照电脑屏幕朗读教学内容。他们忽视了教学应是引导,激发,为学习创造条件的过程。如果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老师只会沦为一个放映者。其次,激发互动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问题与答案。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坐在电脑桌前操作设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比以前更加忙于抄笔记。因为更多的信息内容被容纳到电脑中,这样师生交流的时间也被大大缩减。

篇10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法 处理教材 课堂设计

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诗歌《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篇11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还可发挥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并利用网络的辅导功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和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1.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首先,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地域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的地域被无限地扩大了。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时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上网学习,随时与指导老师和学习者交流。第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上课的环境方面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课桌消失了,代之以计算机系统、电脑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之间也可以不是集中在特定的教室,而是由网络连接的所有师生。

2.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其特有优势

(1)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因此,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有利于因材施教。

(2)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多媒体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媒体技术”,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其承载和传播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型的,包括文、图、声、像多种媒体信息,覆盖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信息,具有全面性;二是提供了各种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通道,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向的、交互的;三是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四是形成了系统整体结构,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运用,通过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开展情景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境除了教师以外就只剩下黑板、粉笔之类的东西。我们的许多教学活动如果能借助一定的情景,就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要讲一节关于的历史课。按照传统的教学,就只能凭老师说,学生想象了。而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网络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声、画、影像再现当年屈辱的历史,以及现今的实况录像。通过这些情景,学生就可以深刻的认识历史,真正的学到所学的东西。这些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创设的情景,学生就能深刻领悟,教学效果就明显。

(4)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己掌握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等。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毕竟有限,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知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这一教学原则。

3.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局限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下,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资源中,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信息也急剧膨胀,并且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过于分散无序。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选择能力,否则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资源将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导致效果不佳。

(2)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要求教材也得与时俱进,能够反映当前最新的知识点,因此教材的更新周期较短。在较短时间内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新教材就要付出较高成本,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教材难以保障也是它对教学不利的因素之一。

(3)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各种教学信息的安全性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出,其他网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非法方式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非法的使用甚至进行恶意破坏,还有网络病毒等,这些都是对网络教学信息安全性的威胁。

(4)由于目前网络通信的费用较高,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费用比传统课堂教学的费用要高。这对在大范围内尤其是偏远的贫困地区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很大不利。

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和大面积推广。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结果也导致了一种怪现象――多媒体网络热出现。许多教师不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简单地认为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或上网就可以上一堂示范课或优质课,然而其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1.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不可否认,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式、虚拟性和知识呈现的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多媒体网络更多的是起到载体、手段、桥梁的作用,它使传统媒体多媒体化。因此,多媒体网络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化组合。

多媒体网络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我们要继续探索,寻找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最佳结合点。传统的媒体不会因为网络的出现而消亡,只会因其而更丰富。例如:英语教师在讲授某一语法规则时,可事先通过幻灯片呈现这一语法的大量例句,然后讲解,并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其效果也相当不错。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情绪、态度、情感,对学生高尚品德、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让多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篇12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电教媒体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当板书课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埋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可见,多媒体进入学生阅读课堂,开放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智商、情商的方面发展。

二、以媒体激发,以传统解惑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就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三、以媒体启发,以传统挖掘

想象是借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造的热情。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对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放映幻灯图像,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欣赏这几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有表情朗读。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使学生迅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