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亮点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课堂亮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课堂亮点

篇1

常见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等)、讲解示范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了,本文介绍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二、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围绕所设立的学习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即在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

(二)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又如,以“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次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难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规定,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

(四)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使用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象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来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但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应用,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教学的真正效果。

(五)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情、活动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达到充分的放松,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通过创设幽闲、舒心的潺潺流水声、鸟叫声和柔美抒情的音乐,使同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动作。又如,以“见义勇为抓小偷”为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精神的目的(见案例)。再如,以“抗洪抢险”为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抗洪物资”和“国家、人民财产”的搬运和传送,锻炼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案例:《见义勇为抓小偷》

学习目标:激发运动兴趣,提高奔跑能力,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

学习内容:耐久跑

学习过程:

1.教师向学生讲解见义勇为抓小偷的动人故事,以故事导入练习。

2.扮演角色练习:把班级里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同学扮演见义勇为者。

3.活动方法:“小偷”跑离20 秒后,见义勇为的人开始“追捕”,路线不限。

4.活动要求:必须确保安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篇2

多媒体教学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适当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确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使用起来也要适度,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传统课堂增姿添彩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它就像是架在学生和课文之间的一座高架桥,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想内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文中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由声音、图形、文字创设的生动画面,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容易产生的误区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确实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容易使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竞相使用多媒体,觉得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出一堂好课;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有的教师为了显摆自己有能耐,在课堂上,影像、录音、投影、计算机什么都用上,反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使这堂语文课走了样。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有的放矢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或仅靠它来代替板书,使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要么各种手段在一堂课上尽可能地都用上,不停的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思考,分清目标主次,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这一手段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如何适度把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如果课堂提问用得好,师生之间“争论”的气氛就越浓厚,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提问让课堂氛围“活”起来

课堂提问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主要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侧重点,学生通过提问能更全面的掌握课堂内容,也增强了自身的理解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的环节,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上课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充满睿智、生动有趣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2.课堂提问容易产生的误区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到位,思考问题时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度”,容易造成课堂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很容易的在书本上或是不假思索的就能回答出,或是过于困难,已远远超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过于困难的问题反而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异常肃静,因为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算好。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没能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也没法让学生打开思维去联想,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3.课堂提问要联系生活并结合实际,做到收放自如

篇3

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状况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肯定无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然而体育教学中,总会发现有一些学生运动不积极,这样的消极现象,不但无法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影响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还有可能发生一些事故。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分享两点科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一、完善自身素养,引领学习成长

小学生摄于教师的威严,崇拜教师的博学和才能,所以有魅力的体育教师往往更容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体育教师文明幽默的谈吐、健壮的体魄、洪亮坚决的口令、精干的组织能力、对课业的高度热情等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他们从老师身上看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朝气和阳光、健康与能量,从而引发并坚定他们努力学好体育课的欲望和热情。尤其是体育教师的运动示范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就要求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在示范操作中认真流畅。比如,讲授跑步,虽然大家对“跑”都很熟悉,但是我们还是要给一个动作流畅、协调、律动、规范的“起跑”动作,一方面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感召。这样引导,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并将这一切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吸引他们积极锻炼、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二、引进体育游戏,活化小学体育

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天然特点和体育的学科特点。将体育课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游戏形式呈现,既可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坚毅果敢的优秀品质。笔者就经常筹建竞赛型游戏来牵引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和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如,分组来回跑比赛、四人接力赛等看看哪组跑得快,学生都劲头十足,实现了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提升能力的教学效果。针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的特点,我们可参照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对规则进行变异,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诸如,笔者在体育课堂上常用的“运转双球”和“活动投篮”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和运动。

篇4

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才会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其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学生能够借助多媒体很快地进入角色,走到课文中去。比如教学《泉水》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播放了几个介绍我国著名的温泉池的录像,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的心牢牢的抓住,学生很快地进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因为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所以在导入时,我首先呈现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爆发时天崩地裂的声音,地面下陷,房屋倒塌,震后到处一片废墟,亲人阴阳两隔的凄惨画面,让学生感受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灾难性毁灭。这种导入法,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课文中去,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角色。

二、化虚为实,化静为动

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所涉及的知识较多。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后,教师能将课文中所描述的动、植物、景物等这些学生平时不常见的甚至从未见过的事物变得具体起来。尤其是对于知识面较狭窄的农村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事物以图片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在他们面前,调动了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秋天的雨》这节课时,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功夫搜集整理了有关秋天各种景物的图片,课上展示给学生们看时,他们全神贯注的盯着大屏幕,目不转睛的欣赏着优美的画面,完全陶醉在秋天的美景中。

又如教学《北京的颐和园》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想象画面,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跟随摄像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让这些没有去过北京的农村娃也能够足不出户的欣赏北京的美。

三、配乐朗诵,愉悦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有些文章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因此,我就把课文配上动听的乐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播放了桂林山水的实景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美,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受到美的熏陶。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就更有劲头儿,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中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四、凸出重点,一目了然

语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常常要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以往不使用课件,那就需要教师把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现在有了课件,我们就可以将词语和句子直接打在屏幕上。还可以将重点的字词用鲜艳的颜色标示出来,或者将其动态地呈现出来,根据教师的需要对其进行各种变化,以此来提醒学生注意。

低年级教师在教学生字、词语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将课文中的字词以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以此来提醒学生注意。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可以以动态的形式将字的笔顺一笔一划的呈现出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五、拓展课堂,优化教学

篇5

首先,老师要储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学生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老师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会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利于老师把握所教内容在相关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再者,要有丰富相邻学科的知识,这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老师不断学习,丰富学识,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方法及调控的经验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笔者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2 提高教材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能力

首先要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要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知识间的联系、重点难点有清晰的把握,对编者的意图有到位的解读,定位准三维目标点,为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就是对教材的顺序、图文信息、实验等进行重新编排组合,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加入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元素,使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可对现有教材进行变异改写,使教材更符合老师自身的教学风格。

其次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基于分析教材更深一层次的教学行为,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前预设,在教学思路上,应设计好清晰明了的教学流程,使各个教学任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纵深推进,在时间分配上,应设计好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安排好讲解时间、引导时间、学生的动手时间及思维活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发挥各种方法的比较优势,选用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法,提高方法的使用效益。

3 把握上课技巧

上课是整个教学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优质高效的课堂有赖于高超的上课技巧,如果在课堂上讲得巧、导得巧、启得巧、控得巧,一节课的时间里就能实现最大的教学容量,收获最大的教学效果。

3.1抓住“课眼”,编织课网

在教材的编写主线中,起中心辐射作用的知识点就是整节课的“课眼”,老师要学会利用“课眼”编织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中心、有线索、有关联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以“课眼”为突破口,沿着知识间的关联性稳步推进各环节的教学,老师抓住了“课眼”,就抓住了教材的中心和关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能否正确把握“课眼”,是衡量教师教学技巧的重要标准,比如粤教泸科版物理教科书《怎样才叫“做功”》这节课,教材编排如下。

教材设置活动1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活动2是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力做功与否,活动3是引导学生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教材中计算功的解答是否正确,整节课是围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展开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整节课的“课眼”,笔者在教学中把握了这一“课眼”,并利用这一“课眼”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了问题关键,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3.2做到四个精:讲解精,点拔精,举例精

“讲解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解内容精炼,二是语言表达精炼,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教学内容中最为本质的东西,“点拨精”,就是要点到问题的关键,使学生思维一触即发,将学生从现有发展区推向最近发展区,“举例精”是指举例典型,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起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举两个例子。

(1)“点拨”的例子

题目 (2010年湖北宜昌)保密室有两把不同的钥匙,分别由两个人保管,只有当两把钥匙都插入匙孔(相当于闭合开关)电动门才会打开,单独使用某一把钥匙不能使门打开,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老师点拨 电动门要同时满足两个开关闭合条件才能开启,属于逻辑学中的“与”关系,需选串联电路;如果满足单个开关闭合条件电路就能工作的电路,属与逻辑学上的“或”关系,应选并联电路,因此选A。

分析 许多学生做题时,并没有找到解决本题关键之处,老师的点拨使学生恍然大悟。

(2)“举例”的例子

问题 什么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老师举例 以黑板为参照标准,坐在教室的同学们相对于黑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同学们是静止的,如果以走动的老师为参照标准,(老师往教室后边走),同学们相对老师有位置变化,因此同学们是运动的,可见,对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上举例可知,教学举例务必简单、清晰、能揭示问题本质,便于学生理解,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3.3注重思维训练和方法传授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形象思维是以学生观察、感受、体验为主的思维,物理学习离不开形象思维,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构建物理模型,或从直观物品及演示实验中获取感性认识,都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撑,学生形象思维的提高,会促进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用语言或图示等手段描述物理现象、构建物理模型,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逻辑思维是从各种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形成物理概念,并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产生新认识的思维,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要坚定地引导学生对一些物理情境、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在现有规律的基础上推理出更深层次的认识,如学生学了功率的定义式P=w/t,可推理出P=W/t=Fs/t=Fs/t=Fu的关系。

在上课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表象,透过现象看学生是否真的启动大脑的思维活动,物理知识都要经过学生的大脑思维加工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老师在课堂中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有:(1)设计思维陷阱,就是针对学生错误思维方式的一种应激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方式,通过对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的反思,产生新的思维方法,(2)采用多元变式,就是对同一道题的条件进行多种变化,使学生采用不种的思维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3)进行思维纠偏,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然后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这种方法对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具有显著效果,(4)

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对一道题提出多个问题或对一道题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定地对学生实施方法传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老师应思考将独到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实验推理法等等,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方法原理,通过具体的课堂探究活动或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

3.4增强课堂感染力

课堂感染力是课堂教学对学生吸引程度的综合反映,课堂感染力来自老师的亲和力,老师的表现力,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有效力,增强课堂感染力,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尊重热爱学生,微笑面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诚鼓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要求老师有较强的表现力,上课有激情,机智幽默、表达流利、言简意赅、肢体动作自然得体要求教学内容有吸引力,即生动有趣、新奇,如设计有趣的小实验或惊险的实验都会使课堂感染力大增,要求教学手段及方法科学有效,即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3.5灵活调控课堂教学

篇6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也是师生间的一种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提高师生交流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阐述了作者关于提高师生交流有效性的两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须符合本班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水平,并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

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之前,一方面,须了解本班学生熟知的语言知识,须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并照顾各层面学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以便找到适合本班学生谈论的话题,导入新课。唯此,课堂上才不会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茫然无知的尴尬场面;唯此,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抛砖引玉,“一呼百应”,引来学生的连珠妙语,激起学生的表现欲。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惟有洞悉了学生的“所爱”,投其所好,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思考起来,谈论起来,如此,我们的课堂将生机盎然。

二、不急不躁,不强求完成既定内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作为教师的我们,骨子里都期望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心切切时难免苛求学生。教了n遍都读不出单词的他们,挤牙膏似地憋出半个句子的他们,怎么也学不会其实是最最简单的句型的他们……这样的“他们”让“我们”如此的懊恼伤神。于是急急地打断他们发言;请同学帮忙;匆匆地替他们说完; pass掉他们读不顺的句子; 置混沌的语法不顾…… 把“该上的内容”一卷风地塞给学生, 然后自我安慰地吁一口气: 好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了。回头细想,精疲力竭的我们不过是让自己巩固了基础知识,于学生,不过看了我们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与其这样,不如耐心地反复地教会他们单词的读音,平心静气地听完他们不通顺却努力读出的句子,大方地给足他们思考的时间(不会老让学生抱怨:老师,当我想清楚准备举手时您已经叫别的学生回答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最后感慨地给予赞许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这样,“他们”才愿意也敢于表达,“我们”才不至于上演独角戏。管他什么预定计划,管他预先设定内容有没有完成,教师不是神,谁能预料到学生课堂的反应?我们只有随机应变,临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了,学懂了,学得开心,愿意学,这才最重要!

篇7

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转变,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保证拥有健全的理论研究队伍的同时,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能活跃于国际大舞台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改革开放对大学英语教学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地培养出大批在国际性的文化、经济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的英语人才。这些挑战和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转变思想,掌握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素质,以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师思想

首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正确观点,这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教学环节枯燥乏味,教学过程形成一言堂形势,教学质量很难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注意按照大纲要求,把握重点和难点,以提问等课堂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重点内容,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兴奋点也放到了课堂中,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改革后的新教材有诸多优点:一是信息量大;二是文章内容新颖,题材广泛,趣味性强,文章所讲述的大多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容易产生共鸣;三是新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课堂参与意识;四是新教材针对性地改进了课后练习题,使练习题内容全面、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更加科学、合理。

三、明确教学任务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即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规定,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水平要求。目标内容涉及知识、智能要点、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水平要求有三个层次,即认知水平,智能水平、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和教育水平。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体现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使课堂教学方向明确,有效组织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掌握每个知识点,确定把握每一具体要求的区分度,然后,再就知识的完整性制定出每一课时明确的目标,增强教学的意识性,使课堂教学处于完整、有序发展的进程中。

四、优选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实质,使每一堂课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教师不仅要知道教学内容的范围,而且要掌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知识上去。教师只要掌握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实现集中、具体、确切。其次,教师要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堂课都有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复习、巩固练习、课后作业都应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且每个环节都应精选,避免重复。教师只有把有限的教学实践花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上,才能真正把握教材实质,学生智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如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时刻关注英语教学中的新动向、新趋势。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08-01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二、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有的放矢,主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养成求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导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找准教学重点和切人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学生力所能及;检查的方法也要具体,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学。像泛泛的布置”回去以后做好课外阅读”这样目标不明显,毫无考虑学生完成能力.无从考察完成情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效果会非常差。

四、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五、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68-02

引言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本、专科生必修课程,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该课程的特点是逻辑性、抽象性强,概念多,推理论证多,理论结论多,而课时较少,许多学生反映比其他工科数学课程难学.针对该课程的以上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适当阶段,选用适当例题,大大有助于学生把抽象思维与具体的模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合适的例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在讲 阶行列式定义的时候,先介绍行列式是这样一些项的代数和:每一项是取自既不同行也不同列的 个元素的乘积,随即给出例题①:对数表: ,写出所有取自既不同行也不同列的 个元素的乘积.通过类似例题,学生就能立刻知道组成行列式的每个乘积项是怎样的,这样的项一共有多少;然后再介绍每一项的符号如何确定.该课程的第一个难点―― 阶行列式定义,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又如,第四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一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章,在介绍完第一节“向量的定义及其线性运算”之后,我没有立即接着讲第二节,而是以二维向量空间 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 , 称为 的一个基, 中也有这样的现象,问题一:任一向量组中,是否有这样的“基”?( 实际是让学生意识到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存在).又: , 也是 的一个基,问题二:这样的“基”如果存在,它是否唯一?若不唯一,不同“基”之间的关系怎样?由此给出本章讨论的基本问题:向量组的结构、向量空间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的结构.

这个的例子,使学生头脑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模型,也对本章内容有个全局的印象,接下来的概念理解就会容易得多.

二、合适的例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适的例题能揭示定理的证明思路,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的秩等于增广矩阵的秩”,在讲该定理之前,先用两个非齐次线性方程组(一个有解,一个无解)作为例子,分别对它们的增广矩阵作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得到同解方程组,经过两个例子的对比,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该定理,从而揭示了该定理的证明思路,也加深了理解.在讲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时,也可采用这个方法,通过求解两个具体的线性方程组(一个齐次,一个非齐次),让学生了解到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理论,再让学生自己回头读书中的定理证明,就很清楚了.

三、合适的例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适的例题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所发现,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讲完用展开法则计算行列式之后,给出例题②:对行列式 ,求第四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之和及余子式之和.通过讲解这个例题,使学生弄懂代数余子式的重要性质: ,为后面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做好铺垫.又如,对矩阵运算的讲解,除了一些基本运算外,对分块矩阵的乘法和矩阵的初等变换要给出例题巩固加强,它们不仅是矩阵运算的重要方法和技巧,而且在后面的理论分析中也有重要作用.再如,初等矩阵虽然简单,但如不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弄清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密切关系,学生就不会对后面的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精选例题的一些方法.

如何选取合适的例题?除了课本和一些参考资料外,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为便于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可选取 等特殊情况作为例子.如在讲行列式定义时,先介绍二阶、三阶的行列式;在讲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之前,先讲二维向量空间 这个例子,等等.选取考研真题作为例子.文中的例题②就是2001年数学(四)考研题.考研真题有时就是针对重要基础知识,有时是容易被忽视或是容易出错的地方,用考研真题做例子,往往使学生印象深刻,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举例.在讲矩阵运算时,可让学生自己举出不符合乘法交换律、消去律的例子;在完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概念后,可让学生做类似练习:若 线性相关, 也线性相关,举例说明 是否也一定线性相关.让学生自己举例,不仅可以对所学概念和性质进行辨析,以达到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锻炼思维.

例题在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作用.只有运用适当的例题,处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只有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刘先忠,扬明.线性代数.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居余马,林翠琴.线性代数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往往占据了课堂所有时间,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质量低下。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激发兴趣,使其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享受学习。相反,若学生厌倦语文,他们就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变苦学为乐学。

(一)巧设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喜爱游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引入课堂中,精心设计语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复韵母时,教师可以设计“排队上车”“呼叫名字”“打电话”三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复韵母的读音。而复习巩固环节还可以设计“采蘑菇”的游戏,谁想得到蘑菇谁就要把蘑菇上的音节读准,学生都为得到诱人的蘑菇在动脑子、动口,学习兴趣非常高。

(二)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都喜欢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多组织一些小组竞赛活动,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并做好评优、奖惩,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善用激励,激发兴趣

激励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能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相反,随意的批评,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手段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激励的运用技巧和方式,对学生的表现,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夸大,而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表扬、鼓励,以激励学生,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二、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氛围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偏爱某位教师,就会喜欢他所教授的课。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关系的营造,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从而使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进行学习。具体做法: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变单纯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的同等地位,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其次,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师应多关心、爱护学生,课上以微笑面对学生,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对他的爱,融洽师生关系。再次,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对此,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将心比心,从而让学生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心,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这样,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和谐了,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的文化基础课,很多知识在学生心中都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运用。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多媒体教学手段走入了课堂,它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变抽象为直观,将静态的展示变为动态的演示,化难为易,以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虽然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教师应看到这些不足,根据教学内容,瞄准切入点,适时运用,即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

四、创造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双边活动,我们必须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为此,教师要创造学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一)让学生尝试参与问题设计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立参与问题设计的能力,但这却不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的理由。一些简单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中,再围绕提出的问题研读课文。这样,由于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就高,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尝试参与课文讲读

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结构相似,教学中教师可先具体导读一个自然段,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试着讲解后面几个自然段,以挖掘学生潜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的几点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就一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开创小学语文教学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肖菁敏.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2]周先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探索[J].新课程:下,2012(9).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1-01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免不了要加班加点进行补习辅导,学生的负担也变相加重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苦教厌学之现象,那么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实际上是称之为教育的这个最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最宝贵的前提。必须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从事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准确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炼、有逻辑性、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才会对语文课感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读一遍课文,积累生字词语,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码对生字词语及课文主要内容做以初步了解,对不懂的词语及语句用圈点勾画法做出标记,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一定的目地性。亚里士多德国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从而增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当然这个“辅”字的意义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智能水平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最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四)做到心中有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多鼓励,少批评,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才会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且积极表达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篇12

《机械基础》是我校机电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到“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拓宽知识结构、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素质是本课程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基础和专业感性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学习缺乏兴趣,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转化消极因素,使学生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主动参与,获得知识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现代教学观,优化教学策略,做教学的有心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原动力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开设的目的,表明课程内容的构成,以及本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相关性,使学生觉得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学生被动接受是有悖教学原则的。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是简单地进行课堂提问是不够的,还应当用一些新方法。比如学生在学习倍增变速机构时,教材上的工作原理图怎么看都像一堵墙,看不懂,老师讲解时学生好像听懂了,但自己看图又不懂了。在制作课件时我利用滑移齿轮的滑移和不同齿轮啮合时强烈的色彩反差,使学生掌握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而且举一反三,知道了如何使传动比继续成倍增加。由于适时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手段,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打开了,更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小设计应用题,在运用中帮助学生取得经验,体验成功的感觉。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出阶段思考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情感与语言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供了条件。如机械基础中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实验、形位公差中的测量工具和手段、传动机构中运动形式的转换等,教师用视听并用的多媒体,完全可以转化原来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形成教学上的信息源和广阔背景。再如在教学中切入视频“机构在工程上的应用――各类机加工的操作”等,短时间内可输送大量信息,给学生提供形象鲜明的感知材料。计算机上的仿真实验还可以让人几乎身临其境实验,突破由于场地、设备等所形成的限制。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和时间对所学内容作判断、比较、分析、综合,使学生处于积极动脑、动口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学习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中位机能时,教师可利用一张简单的液压回路图,根据对其中心的切换和油路走向的变化,让学生在比较5种不同的中位机能时分析液压缸何时锁紧,系统何时卸荷,如何实现差动连接,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如直观、演示、电教、实验等,激活学生的视、听、触感官,鼓励学生去追寻新的信息,积极思维、灵活思考,让学生在知识信息的认知积累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智力。

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便于学生展开联想。这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与学多向交流,形成互动

为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借助各类“论辩、作业、预习”让学生进人教学环境。如课程中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系列概念,我要求学生预习,让学生自问“为什么”。又如公差配合应用,预习要求是了解基准制、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的选择原则,在进行实例分析时,学生就完全有能力拿出选择的依据,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会学”。

学生对不同见解的争论,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有利因素,也是学生检验认识能力的好办法,不但能使生生、师生交流通道畅通,而且能给教师及时调节校正教学提供信息。

四、注重平时成绩考核

为调动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学中,我将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比例设定为7∶3,让学生感到,课堂上的做、问、答、辩,每一项都直接影响总成绩,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这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的学习中来,同时,也给了学生自我把握成绩的自由度。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鞭策和动力,自然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起点,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上下功夫,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