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

篇1

一、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孩子是学与玩的主体

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孩子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普教育活动都是为孩子服务,不仅绝对尊重孩子学习的意愿,而且以孩子活动的兴趣度和强度作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者进行方案调整的指挥棒。

(二)多向互动

青少年、博物馆之间按照活动方案内容进行积极的多向互动,在活动中,博物馆以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为宗旨;必须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积极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三)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设计活动需以“爱”作为活动原则。活动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孩子的学习激情具有生命力――让教育和生命一起成长。在教、学与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并且促进孩子间的合作与关怀,互动和交流,以及博物馆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提升。

(四)活动具有连贯性,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延伸性

青少年通过博物馆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给了他们,而且能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要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而且在活动互动过程中还能促进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根据活动形式的内在相似性,可以把科普活动分成五大类:一是会议类(主题班会、队会、团会等);二是传授类(专题报告、讲座、游艺等);三是实践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等);四是竞技类(竞赛、评比、操作等);五是宣传类(演讲、展示、辩论、传播等)。

下面,笔者以中国铁道博物馆为例,举例论述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和运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团队以“铁路、火车”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周边社区、学校等各类青少年参与互动式的系列科普教学活动。

(一)“今天我来当动车组司机”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今天我来当火车司机”属于会议类科普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他们亲自参与操作演示活动,亲身在一个模拟的场景中扮演一个角色,主动地了解现代化铁路的科技知识。

活动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充当一次“和谐号”动车组司机,体验模拟驾驶的乐趣,车速都可以通过模拟器来控制,这样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游戏中真切了解司机作业流程、线路信号特点、司机操作设施等许多铁路科普的相关知识。从驾驶舱出来后,再给每个孩子一张“动车司机你来问我来答”问答卷,这张问答卷上包含了不少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车组有多快?”、“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电话是干什么用的?”、“动车组有几节车厢?”孩子可以根据填写好的问答卷交到“司机测评通过站”。如果“小司机”们通过测评,博物馆会为他们每个人制作一张贴有孩子自己照片的,属于他们独有的“动车组小司机”的胸章。孩子们通过充当“动车组司机”这种实在的全身感官体验接触,自己操作、探索,让青少年体会到现代化铁路科技的乐趣和魅力。

(二)“铁路藏宝图”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藏宝图”属于传授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会领取到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铁路藏宝图”。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设计印刷展览的手册、折页,引导、方便观众参观学习。而“铁路藏宝图”则与成人的不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的,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这张“铁路藏宝图”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展情况,选择重点文物和展品制作的寻宝游戏,通俗讲就是一张博物馆的“藏宝图”,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拿着这张“藏宝图”参观博物馆,每找到一件铁路藏品就在图中标注一次,了解每件藏品的相关知识,直到他们参观结束时,可以数一数在博物馆一共找到了多少“宝贝”。这样的寻宝游戏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找寻文物、破解问题的同时,通过讲解员专业的解说掌握每件“宝贝”所涵盖的科技知识。找到全部藏品后,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这张“铁路藏宝图”标注的文物数量,到博物馆设立的“鉴宝处”领取一份火车纪念品。通过这种科普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去看、去听、去摸、去想,让他们在边看边玩边学的轻松愉快环境下获得趣味盎然的铁路科普知识。

(三)“动手拼装小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动手拼装小火车”是属于竞技类科普教育活动,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领取一份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分布了有火车的各种零部件,比如车轮、连杆、气缸、轨道、座椅等,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单独拆下来,并和其它的零部件拼装在一起,这份“火车的家庭聚会”纸板,不仅有古老的蒸汽机车,还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最新型的动车组。孩子们可以剪下“火车的家庭聚会”上的部件,涂上喜欢的颜色图案,再将它们组合成火车的立体模型,并且可以在每列拼装好的火车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变成“某某号”机车,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火车。孩子们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可以了解很多火车相关知识,这样的“动手拼装小火车”动手体验活动富有趣味性,让青少年们既能收获知识,又能玩得开心。

(四)“铁路趣味乐园”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铁路趣味乐园”属于实践类科普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规则:参加活动的孩子来到博物馆的多媒体互动区,这里是孩子们的铁路趣味乐园。火车头拼图互动设备,可以让孩子们在竞技游戏中了解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外貌和特点;火车调车演示屏幕能让孩子们充当一回车站列车调度员,体验调车、编组列车的乐趣,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立货车到达不同地方的车站、自己编组列车、自己调车到站场的不同股道,有趣之中了解了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博物馆里的百事通、电子翻书、火车头拼图等寓教于乐的互动设施也深受孩子们欢迎,百事通让孩子们可以查阅铁路各行业相关的知识及图片,他们只需用手在书上轻轻晃动,电子翻书器像书一样翻开每一页。通过这样的科学互动展览、丰富的游戏体验装置,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探索.火车”主题科教体验活动

“探索.火车”属于宣传类科普教育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我心中的蒸汽机车”、“我的火车情结”、“如果我是火车司机”等主题演讲科普活动。活动规则:根据有关“探索.火车”的主题,针对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某件藏品或某项铁路科技创新内容进行5分钟的演讲比赛。活动包括事先的准备和现场的表达两个阶段。演讲有四种方式:即席发言、凭记忆讲、有准备的脱稿讲、照稿宣讲。如果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好选择有准备的脱稿讲。在这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需要收集资料、查找文献、确定标题等一系列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这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好锻炼,同时,对铁路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整合学校教育的有效资源,走出博物馆,举办校外儿童课堂、例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在2011年举行的“科普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以“弘扬铁路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的展览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配合专业有趣的讲解,在中小学巡回讲解。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科技周”和学生寒暑假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参观、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火车模型”,这些生动逼真的机车模型设备齐全,灯光设备完善,有的模型通电后随着道岔转动,还能前后不停的走到各条轨道线路上,使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实现与火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在游戏的互动和欢笑中,孩子们逐渐熟悉和了解铁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科技知识。

三、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

(一)活动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特点,让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点,激发他们的发现、探索、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挖掘青少年的学习潜能。比如:针对低年级孩子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中年级的孩子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拓展,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持久的关注;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孩子需要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在科普活动中要注重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博物馆科普团队的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的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且要仔细研究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和设计,让“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篇2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存在较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新课标,改革与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是今后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一线物理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设计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大多数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展现自我,这一特征为教师引导学生热爱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完物理知识之后、学生动手实验之前,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重力这一节,提前让学生带一个玩具小球,在引入重力和讲重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平抛、竖直、下落小球,从而体会重力的存在,感知重力的方向。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学在桌子的正中央放置一个稍高的不透光易拉罐(可用两个易拉罐叠加在一起),再以易拉罐为圆心,在其周围依次摆放点燃的蜡烛,观察易拉罐影子的变化情况,以启示学生光的传播为直线传播。

初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较为难学,殊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物理教师能够成功让学生“爱物理”,“学好物理”便不是问题了。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令其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用具,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大课堂。例如,讲物态变化时,拿出一块预先准备好的冰,提问学生它有几种状态,分别怎样实现,如果是夏天讲授该内容,还可承诺学生,回答正确的课后奖励冰淇淋一根,以活跃课堂气氛;讲质量的单位时,让学生用塑料袋到室外去装自己认为是100克的沙子(或泥土),然后回到教室用天平一一称量,看看谁装的沙子(或泥土)更接近100克;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将适量豆奶粉加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后充分摇匀,再用激光笔沿瓶底照射,可明显看到沿直线传播的光柱;讲大气压强时,现场在塑料矿泉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几下后,倒出热水,再迅速拧紧瓶盖,让矿泉水瓶自然冷却几分钟,可看到矿泉水瓶变瘪,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当前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殊不知实践活动对于搞好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科技高度发展的当前社会是极好的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或倡导家长带领)走进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和工厂,让学生了解到,以物理为基础的高科技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巩固物理科技知识。组织学生去工厂的配电室参观学习电力知识,让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一些配电知识,让学生对基本知识能够得到直观的理解。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的车间进行参观,观察机器如何运转,有哪些杠杆、斜面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联想和学习。结合课堂知识参与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来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对于北京地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首都的优质社会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航天科技城参观,让学生了解飞船知识,交流航天员训练与生活情况,培养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探求未知真理的创新和求知精神;组织学生到中国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在主题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报告厅等教育区,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让学生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物理及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还可联系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相关的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篇3

2、不辱使命塑造学生人格

2.1 创造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前提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学生人格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进入角色,大胆地发言、自由地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所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提高人格水平,值得一题的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我市区域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为民主的、感情的教学氛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为教师在思想上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平和地接受批评、正视错误,同时又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一切正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精髓所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消除对峙、紧张的心理氛围,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尽情地体会教材中的情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以情服人,以情育人,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在动情中接受人格熏陶。

教师还应该引导组长在自己领导的学习小组内,创造生与生之间民主气氛,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活动单实施初期,相当一部分组长在组内有“家长制”作风,遇到问题不给其他同学讲话的机会,搞“一言堂”,更有甚者出口就是贬低同学的语言,我用南非举行的足球世界杯阿根廷与德国比赛的结果来教育大家,论个人技术阿根廷的运动员绝对在德国之上,队伍中技术精湛的大牌运动员比比皆的(如梅西等),而德国没有围绕明星球员组织战术,打的是整体足球,最后他们依靠整体的力量以4:0一举击败骄傲的阿根廷人,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个不争事实,即已经越过凭借个体单打独斗展示实力、推动发展的个人英雄年代,而进入依靠团体协作、并肩战斗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英雄群体时代,通过教师的引导,应用活动单学习形成任何个体的学习过程要在小组中接受监督,个体的学习成果要在小组中完善,个体的学习形成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要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个体的物理水平要通过小组的反馈来提升的良好氛围。

2.2 利用教材,有目的性进行人格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保证

物理教学不是政治思想课,不可能脱离物理学科的特点一味地进行人格灌输,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换言之,物理教学中人格教育必须是渗透的,在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育人、引导人的使命,这就对物理教师提出高要求,要求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针对性进行人格教育,例如,在光学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人类对光学的认识过程上,由十七世纪牛顿的“____”和惠更斯的“____”,到十九世纪的“____”,再到二十世纪初的“____”,又再到如今更先进的“_____”。

答案:微粒说、波动说、电磁说、光子说、波粒二象性学说。

在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设计了:

在本世纪初段也经历了____“枣糕结构”理论到____的“核式结构”理论再到____结构理论又再到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理论。

答案: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原子。

老师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清楚认识物理学每一个认识阶段理论,都有实践基础和解说现象的成功方面,但又遇到实践上的困难与缺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是认识进到较高一级的程度。

学生学习《欧姆定律》以后总有这样的感觉:定律得出多么容易,顺理成章,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建立这个定律时,会有那么多曲折和艰辛,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自己生不逢时等错误想法,教完相关内容后,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此前我们已经有了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电流和电压这两个物理量的仪器和方法,换句话说,课本研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于是,在学完欧姆定律内容后安排了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以后的活动作铺垫,欧姆从1817年开始研究电学,当时只有直流电源——伏打电堆,没有电阻和电压的概念,更谈不上测量这些物理量的仪器了!欧姆将电现象与当时比较成熟热学规律类比,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可能与这两点间某种驱动力有关,他把它称之为“验电力”(就是今天说的电压),但由于伏打电堆电流不稳定,实验没有成功,在他人的建议下,他创造性的将电流的磁效应和力学扭秤结合起来,成功制造了“电流扭秤”,把当时无法测量的电学量转化为力学量来测量了,才得出精确结果,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欧姆定律发表后并没有得到当时科学权威们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两年后才引起了重视,

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同学们对合理的类比、科学的猜想有了更深理解,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2.3 创设情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人格升华

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存在于物理学知识背后的那些活生生的实例,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如教“磁生电”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活动的:由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我们应该联想到磁能够生电吗?科拉顿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也曾从事“感应电流”的研究,但很遗憾地与成功擦肩而过,只有法拉第对“磁生电”的研究痴心不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法拉第的研

究过程,准备了当时法拉第所做的比较典型的三组实验作为活动一的内容,学生完成活动对实验结果后很惊讶,怎么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没有电流产生呢?再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作与活动二,并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到感应电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通过前后两组实验情景创设,在失败中总结,而最后获得了成功,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再现前辈的研究情景,让同学们清楚知道:顽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成就任何事业;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意志的坚定;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对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

充分发掘物理学史的人文资源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这是无数物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例如介绍斯蒂芬,霍金。身残志不残,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先要求学生以霍金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材料,并在全班组织活动交流霍金事迹: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邀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他这种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和称颂,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物理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应注重通过物理教学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以中华民族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我国对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有那些贡献,然后在全班交流;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磁偏角的论述与比哥仑布1492年远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比较撰写科普说明文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一彭桓武一周光召一吴岳良,他们在爱国情操和人格方面一脉相承,马克思·玻恩虽然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谦逊随和,待人诚恳,治学严谨;虽然博学多才,但从不居功自傲;虽然被迫离开德国,但对祖国一往情深,他的所有这些优秀品格在彭桓武、周光召、吴岳良身上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因此说,师承效应不只是对老师知识的继承,同时还是对老师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继承发扬。

抓住物理学家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演讲、朗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的人格美、情操美,我常常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警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优秀同学在全班演讲,火热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悄然无声地进行健康人格熏陶,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适时插入名言、警句,不但为课堂教学增色,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学生,如在教《世界是运动》一节时,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小结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一条横幅:大脑的力量在于运动而不在于静止!

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如有一位同学在一本课外科普书看到一道题:新世纪中学“挑战极限”小组的四位同学遇到一个难题:根据活动安排必须在冷天里野外睡在地上,每人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保暖,这三张毡子怎样分配使用最好?同学们议论纷纷:小李说:全部盖在身上;小丽说:全部垫在地上;小虎说:一张垫地上,两张盖身上;小笑说:两张垫地上,一张盖身上,到底哪种方案好呢?判断方案好与差的关键又是什么?首先根据生活常识引导同学分析排除小李和小丽的方法不对,否则人一定会因受凉而生病,针对后二种方法中到底选择哪一种为最佳方案?引导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一将热水袋注满沸水吊在空气中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放在地面上同样时间,再测其降低的温度,其二取热水袋注满沸水放在三张毡子之间,毡子一张垫地上,两张盖在热水袋上,一定时间用手触摸感觉,或用温度计测量得其降低温度多少;再重新给热水袋装满沸水,毡子两张垫地上,一张盖在热水袋上,二次时间相同,再测其降低的温度,这样的探究课题,学生在确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中都会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艰辛和快乐;还会有利于提升小组或团队的协作精神;实验方案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其实,探究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很多其它方面的素质,如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操作,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要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实验探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胆怯心理、神秘心理,锤炼学生健康的人格。

篇4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学会撰写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掌握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英文文献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为毕业论文服务;另一方面,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和专业研究的需要。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少,任务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程学时安排少。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长句多,知识性强,要通过短短的20~30学时掌握相应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不明确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公开出版的很少,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编写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难度深浅不一,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时少,很多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筛选相应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言堂”、“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枯燥的词句翻译,没有图示讲解,也没有相配套的语音辅助资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任课老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侧重对词汇掌握、阅读翻译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能力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是课文中讲解过的,这样主观上给学生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注重实用性,不仅包括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还包括进入社会后的诸如英语面试、基本专业资料的阅读等应用。因此,文章难度选择应该在能够清楚地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有代表性的专业词汇出现频率要高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的导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文体的选择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专业文献,还应增加广告、产品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体。 

2.改革授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滞后,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涉及很多水、气、土壤等介质中的环境现象与过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或较抽象、学习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片、电影、动画等工具,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

讲解各类除尘器(precipitator)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类除尘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动画,使之生动易懂。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训练,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学时的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就下次课即将讲授的新词汇短语、新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并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写译练习,要求用英文回答每个单元后的问答题,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复习了英语。

(3)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论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7-2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