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时间:2023-05-30 08:36: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堂教学的追求

篇1

一、情感课堂是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只有课堂教学的宽松与民主,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所谓“心理安全”,指不需要有任何的心理戒备,不担心别人会指责与批评,有一种安全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同学们会嘲笑,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考与表达。我们在课堂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顾虑太多,特别是班内的后进生,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第一个想法不是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而是万一我回答错了怎么办,老师、同学怎么看待我。所以,他们回答问题时总是顾虑重重,吞吞吐吐。学生有了“心理安全”与 “心理自由”,才会有学习的愿望,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们启发很大。瑞士钟表大师塔布尔因违反天主教规而被捕入狱。他入狱后仍被安排做钟表。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用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其制作出日误差低于 1/10 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他在自己的作坊里,都能使自己的钟表日误差低于 1/100 秒。后来,塔布尔发现真正影响他制作钟表的是他的心情。一个人的智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有一位作家的孩子在日本读书。有一天作家问他的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此话简直可以视它为至理名言。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用幽默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抬起头,大胆地去思考,大胆地提问,大胆去发言,大胆去争论,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充满生机的。

二、情感课堂是一个互相尊重的课堂。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就是一种尊重。“尊重是人间最大的慈善”。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责骂,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有时,我们教师不经意的某个教学细节,也会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尊重。如,某个学生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教师就是不喊他回答问题,却叫了一个刚举起手的优秀学生。其实,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很低,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也会使学生激动一天。课堂上要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微笑是教师最有魅力的语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我们还需要微笑。”可是,我们有些教师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面对学生,有时甚至怒目圆瞪。这样做,我们教师就失去了人格的魅力。

尊重就是对学生的宽容、呵护、帮助、鼓励和信任,必须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有一位成绩最差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把蔡桓公的“桓”读成了“恒”。尽管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但 魏老师却鼓励说:“我发现你进步了,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没有听讲,这是不对的,但发言时,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你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不想。如果你能经常这样独立思考,学习肯定会大有进步。” 魏老师的一番鼓励的话语就是对后进生的一种爱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可是,我们有些教师对后进生,更多的是抱怨,甚至指责,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尊严,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下去,怎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呢?我们要记住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三、情感课堂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乐趣,还何愁学生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呢?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000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文俊,获奖后在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 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产生了几何级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定为终身职业。”吴文俊称 武老师的课“精彩”,使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这里的“精彩”,就是让学生有兴趣,不仅“好之”,更“乐之”,对学习一往情深。那么如何使课堂“精彩”呢?就要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索然无味。课堂上,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情感的课堂必然是自主课堂。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因此,情感的课堂必然是活动课堂。

现在流行不少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取之舍之,可能有些教师莫衷一是。不过,只要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就是可取的。因为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潜力将是巨大的。我们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总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处于一种“冬眠”状态,这样的课,决不是一堂好课。

课堂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共同点就在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学生有了兴趣,思维就活跃,发言也就踊跃,有时也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课堂是成功课堂的必然追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真情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良好的教学方法去激活学生,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去感化学生,用自己和蔼的教学态度去亲近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每堂课。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66-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和掌握更多的能力。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等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思想、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课堂模式,呈现出不同的风采,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以情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

但是在很多的课堂模式中引用了学案、导学案等纸质材料,将教材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教学过程单刀直入,平铺直叙,以任务式的完成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磨灭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使学生成为回答问题的机器。因此在情景中引入教学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

二、以问题引领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动态化,新课堂应呈现出“惑――不惑――新惑”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要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因此教师把一节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板块(即几个知识点),对于某一板块,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将课本知识问题化,以分解知识点的难度,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或实验探究等活动,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问题设计上要具备:1.问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原认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衔接起来; 2.问题要具有针对性;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梯度性;4.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5.问题要防止表面化,肤浅化。比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分别设计了:1. 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分别是什么?2. 将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两边袋子是否还保持平衡,说明什么问题?3. 在一瓶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振荡,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4. 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会有许多气泡冒出,你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如何证明?5. 人们经常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能做灭火剂吗? 以上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引导学生不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而且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问、不断解疑的深化过程。通过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通过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新理念下的教学服务意识;通过问题,可以模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以反思总结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延伸性

反思,就是将知识的内化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想让学生满意我们的课堂,那么教师本人就要先满意自己的课堂,所以教师就必须坚持做教学反思,而作为学生同样也需要学习反思,学生要把自己作为建构的对象,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

篇3

一、把握正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的前提

我们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我们在价值取向上的正确性,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有效。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且要确保学生有收获,学生可以接受。以前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而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要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当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制定出来以后,我们在预设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将这些目标合理转化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要求每个环节都有其明确的目的,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向实践寻求本真――有效课堂的基本追求

1.有效课堂的生活性。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我们把人从人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我们想象中的抽象存在,施以我们想象中的抽象教育,那么,此教育对象在此时此地的教育中便没有被当人看待。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2.有效课堂的发展性。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有效课堂教学的走向: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

3.有效课堂的生命性。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开展多样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的主线

有效课堂需要有效的活动展示学生灵动的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灵发展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怎样实现课堂活动的丰富而开放?教与学的方式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效果,因此,有效的教与学方式将是课堂活动丰富而开放的保证。

四、灵动的课堂管理――有效课堂的保证

1.以静制动。在课堂里有些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果这些行为转瞬即逝并没有扰乱课堂秩序,没有必要打断课堂来注意它。比如有学生做小动作、小声讲话等,老师可以用目光注视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同时短暂的停顿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从而用多数人的力量来约束他的行为。

2.旁敲侧击。在课堂里有些学生不是预谋性的扰乱课堂的纪律,而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每当这时,老师应该慎重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可以点他同桌或周围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走到他的桌前在其他学生不注意的情况下轻敲他的桌子。通过这些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给他。让他知道老师保留了他的面子,希望他自觉改正。

3.奖优罚劣。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奖励。当然一般以口头表扬为主。表扬要中肯要实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而对于课堂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可以相应的进行处罚。但是要将处罚变为一种愉快的自我教育。

五、课堂反思要务实――有效课堂的延伸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更注重课前的准备及课堂生成的处理,而忽略了课后的反思,总以为事后诸葛最多也只是马后炮,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事实上,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一种艺术追求。无论课堂有效还是效果不尽人意,找到不足就是收获,之后在认真做出调整,最后形成经验或教训。

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有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了发展,还收获了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学生教师的生命斑斓不止,激情不断。有效课堂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一、拟定适合的课堂教学目标,彰显和谐课堂的魅力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适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得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教学目标的拟定既要考虑教情,又要考虑学情;既要考虑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例如,在学习“研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实验”的教法,课前让学生分组先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等,把这节课改为学生的实验课,通过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完成得非常好,我因此表扬了学生: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小科学家,只要你们积极开动脑筋,今后你们就是大科学家。通过探究,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凸显和谐课堂的核心

课堂是实施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不可能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倾听者、激励者,对学生的发言及时予以表扬和引导,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挥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人人敢说、敢问、会说、会问,无所不谈,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用磁铁吸引身边的不同材料,然后汇报交流。有的学生说:“能吸铁钉、回形针、铅笔盒、钢笔套等”。有的学生说:“还能吸一元的硬币,五毛的硬币有的能吸,有的不能吸。”这时一位成绩较差的男生突然说:“还能吸一角的硬币”。这时我一愣,其他学生也喊了起来:“不会的。”甚至有的学生嘲笑他,但是我还是鼓励这位男生:“你到讲台来演示给大家看看”。结果他做成功了,我拿起他的硬币一看,原来是新版的一角镍币,这时我趁机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精神,并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从此这位男生上课更认真了,其他学生也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课堂中呈现出“学生愉悦,教师高兴”的景象。

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种子,不管它是名贵的还是平凡的、高尚的还是粗鄙的,都有成长、开花、结果的理由。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学生不同,呵护每一颗心灵,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

三、实施互动的课堂组织形式,体现和谐课堂的价值

现代课堂教学一种基本价值观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律动的过程,是学生茁壮成长和教师完美人生的过程。当下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准确反映了和谐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构建、真诚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80-01

追求课堂教学高效性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在的多数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既没有多媒体,也没有专家、名家的点拨和指导,有的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何一块黑板。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凭借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追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看法,期盼对小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根据课标系统把握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法

高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以研读之。比如教师在讲授诗歌时,可以通过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篇6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主要体现为教材内容相同,教学课题相同,课程标准相同。可以说“同”是一种客观的要求,是不以教师和学生个人为转移的。“异”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不同。“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准不同,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尽相同,往往导致了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因此有必要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以正确解读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从而促进教师对课程和教材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同课异构不是“PK”。作为上课老师,不应该抱着“PK”心态。而作为教学研讨者的听课老师,更不能把自己设置成评判者的身份,听完后肆意评论一番,甚至还要评判胜负。诚如是,开课老师就成了鲁迅先生说的“示众的材料”,听课老师成了或“酒醉似的喝彩”或“架起两支橹,骂着老旦”悻悻而去的看客。我们的同课异构研讨是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它应该是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它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同课异构活动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在一节课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同课异构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而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一个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它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它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如教学《那树》,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就决定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设计不同,如以“感受散文中形象的内涵和力量”为教学目标,那么,教学设计就可设计为重点通过相关语言的品读层层深入地感知“树”的文学形象,沿着“形象”这条主线,带领学生由感知树的形象到探究树的隐喻意义。如以“感知散文语言特色”为教学目标,在构思上就可巧妙地借用课题,以“那”导入,带领学生对散文的字句进行锤炼推敲、品味散文的修辞句式、感知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具有诗意的散文特质、探究看似荒诞、诡异并带着神秘色彩的话语中的爱和痛,把学生思维引领到“篇有余意”这个延伸性话题上,从而拓展学生品读散文的途径。

三、同课异构活动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助于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那么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因为任何有意义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据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任何不顾学生差异复制教学过程的教学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是低效的课堂。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我们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从而使我们的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同课异构的执教者有的是执教自己的班级,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而有的是借班上课,对执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因而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备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成功的教学并不依赖于既定教学方案,它还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要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既定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这对提高课堂的高效性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四、同课异构的异构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篇7

转眼间,我县已实施了六年的新课程改革,尽管这几年我校广大教师不断适应新课标,不断更新新课程理念,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然而,有时候发现,不少课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课堂上还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的课堂主要强调了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教育,而缺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培养及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我认为,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就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方面有所追求。下面我就在这几年里,在教学过程中就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理解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和对教学课题的研究,让学生知道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和我国广大的生物资源情况,通过学习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学习生态学的知识,让学生关注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真正理解人、生物、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更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前不久,我在讲免疫调节一节时,讲到如果人先天缺失胸腺,问学生这个病人是否还有免疫力,当时大多数学生纷纷说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随后,又有少数学生说:"老师,能否为缺失胸腺的人再移一个胸腺?""干脆给他注射点T淋巴细胞不行吗?"学生能想到这些,确实让我感到震惊,但又十分欣慰,学生能够根据这种情况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不断创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很注重探索生命乃至健康的奥秘,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和学生共同探讨,和学生一样,要建立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

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

前不久,市教研室来我校参观并对各个学科进行了听课,评课,对我校的教学过程还是十分认可,但指出我校教师还留存一些问题,仍有残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些课堂老师还是过多地去讲,学生参与的机会少。我认为"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渐渐被社会所淘汰,老师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创造一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增加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指引学生找出事实,归纳生物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我在讲细胞呼吸一节时,指引学生主动去钻研,像"创可贴"是否透气?人跑完800米,为什么腿会软?在做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我对学生说;"若把本节的材料蔗糖溶液换成等浓度的KNO3溶液,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若把洋葱鳞片叶细胞换为根毛区细胞行吗?为什么?就这样,学生就很乐意地参与,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了!

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时,学生总是弄不清,若单独讲某一个分裂时期,学生还是比较清楚,但考试时往往把二者放在一起,弄得学生一做题就错,当时我先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有丝分裂是针对体细胞的,因此是存在同源染色体的,而减数分裂是针对生殖细胞的,并且当时我一直强调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点断裂,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是有同源染色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最后我让学生去总结规律,经过学生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整过程一直没有同源染色体。这样学生自己总结规律,自己对这个知识记忆深刻,以后再用时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再如在学习生长素一节时,我就拿着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了一段时间,让学生看根向下生长,茎背地生长的现象,并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时有很多学生说知道这种情况,但说不出原因,有的生怕回答错误,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从问题结论的提供者转变为探究的指引者,当时我又问学生是什么力量引起的呢?根、茎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是否一样?是根还是茎对生长素的浓度敏感?慢慢地,学生就有了感觉,渐渐地有一部分学生开始了回答,若答得合理,他们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样他们会主动地参与进来。

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见这种现象,每当学生做错一道题,有时到第二次做这题时还可能出错,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应当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并且每天记一下这些题为什么错?错在哪?鼓励学生对易错的练习题重新梳理,引导学生重新考虑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从中发现规律。

我在讲内环境和稳态一节时,课本上说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然而在平时的学生练习中,有的学生总是把血浆写成血液,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指出血浆并不等于血液,并让学生把这些易错点整理在错题本上,让学生及时纠正,尽量做到不能再错第二次。

我讲课时,总习惯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这节的知识,但在以前,我只要一停课,学生们便会乱哄哄一片,根本不会理睬老师曾经讲过什么,当时我也是反思了一段时间,心里想:怎样把乱哄哄的五分钟转变为思考的五分钟呢?终于,我大胆地尝试,现在每次我停止讲课,在那五分钟时间内,我会布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时间久了,即使我不设计问题,学生也变得会主动学习和思考了,有的学生甚至还自己设计问题,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分享,我认为强迫性地让学生学习,不如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把培养学生能力当做核心目标,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在生物课堂方面有所追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应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新课标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快乐,愉快地学习。

篇8

备课要站在五个角度:读者、作者、编者、学者、教者,即分别以五种不同的身份研读课文。如何把每一种身份实实在在地做到位呢?

首先是做认真的读者,学会细读课文。从字音到段意中心,从标点到结构写法,把文章读通、读懂、读透。

其次是用心走近作者,真实感受情感。教师要通过查找阅读课文以外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结合写作的情境解读作者的写作目的,准确把握教材。

再次是作为编者的三读课文,就是理解文章编入教材的意图。这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年段目标,认真阅读课后的练习题,领会编者的训练意图。

四读课文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在分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旨在发现、寻找并预设学生学习时的困难、疑惑,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最后以教者的身份统揽全篇,思考如何以一条情感线串联知识点、训练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自然融合统一,从而整理出教学的顺序、结构、具体环节,选择设计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手段。

教学的落脚点要到位

如何找准落脚点呢?就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小学阶段考察内容说明,分析、理解能力检测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段的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方向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就更强,落脚点就更明晰。就阅读与积累而言,能力测查就有六方面: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积累运用。如果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针对这六方面进行能力训练,教学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课堂中的教与学要到位

何谓教到位,学到位呢?

引导理解到位。如北京版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在理解地球的“渺小”的数字说明方法一环节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层次:课件依次出示“地球是一个星球。”“地球是一个半径6300千米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千米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老师每出示一句,就让学生边读边说感受。学生从第一句的没有大小感知到最后一句强烈地感觉到了地球的渺小,整个引导过程直观、简洁,教学手段有层次、巧妙。

篇9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19

作为额敏县第三小学副校长,我一直主持本校教务教学工作。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等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这里,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地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

一堂语文课,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

二、悉心研究教法,精心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如在执教《松鼠》时,可运用直观的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用朗读体会法:根据文本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增强热爱小动物的意识。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着重学习作者有序、生动、具体的介绍松鼠外形的方法,仿照作者的方法写小动物。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三、钻研教材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开发、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教师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教师在深入理解编者的意图上挖掘教材,才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才能使教和学有机结合。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和设计,使之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使他们在情感和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四、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语文课堂,整合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教师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五、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呆板走向灵活。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现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辩论、同桌学习、帮扶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六、了解每一位学生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4-02

所谓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它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亲身经历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深知新课程改革的优势以及为我们的教学事业和工作注入的新鲜血液和活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却分明察觉到了它的遗憾和不足。于是,对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又一次活跃在教育者眼前,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呢?笔者就以下两个方面简要谈谈,抛砖引玉。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方面。

有效的教学准备阶段,在我看来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有效的教学准备,绝非大多数老师所理解的,关于教者本身的,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备课,这么简单,而是应该做到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师生的情感准备三方面相互结合,才能算是有效的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即“预习”。传统教学中,学生多半都被看作是知识的容器,而学生自己也早已习惯了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导致他们一直被束缚在教师、教材、教学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学,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塑造和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因为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求的欲望,在思考,探索的路上,才会发展,创造。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设疑,并鼓励学生自主的去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传统机械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探求的状态发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都得到提高。而预习,在这个“疑――思”的过程中,作用重要。凡是预习的学生,在课上,都能紧随老师的步伐,思路清晰,效果显著;反之,没有预习的学生,则像是课堂的观众,看着他人热火朝天,自己却不知所云,课后,对于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印象也极为模糊。因此,要想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要重视预习,我在教学中,一方面会有意的为对课后练习进行设计和重置,减量提质,为学生的预习留下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还会留下预习问题,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避免盲目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即备课。我认为,要做到有效的备课,一方面是备教材。现下我们使用的新教材,编写的内容全方位的体现了英语的交际和运用功能,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纯撰写教案的层次上,而是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并对其进行适度的,合理的创造和加工。首先,要对整个教材的内容编排有一个整理的,系统的了解,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注意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教学内涵和意义。即便是教材中的一幅画,一句标语等等。

另一方面是备学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间,既有自身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上的差异,也有对于英语学习精神、情感上的不同。因此,教师除了要备好教材之外,深入的了解学生实际,也是必不可少的。

3.师生的情感准备。

“预习”和“备课”都是针对教师和学生个人而言,然而,教学的过程是相互的,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效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师生情感的准备。

教与学的过程,实质也是学生和教师的交往过程。教师在其中所展示出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是“信任”,是“不信任”,是“亲近”是“不亲近”,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把标尺。如果师生的情感是“不信任”、“不亲近”,那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亦是抵触的,自然学习的效果也是低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会抽时间和学生相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们在生活中,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方面。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才强调指出,英语课程的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情。

因此,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兴趣这一内在驱动力,使教学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篇11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18-01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然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华而不实、片面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下面笔者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学生的认知规律表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关联度越大,已有认知经验被激活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新知。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已系统学习了分数,掌握了通分、约分等方法,因而在教学本课时,笔者从分数入手,先出示三位同学投篮的画面(投中的次数分别为16次、13次、30次)。经过思考、辨析后,学生认识到不能比较出谁投得最准。接着,在学生的疑惑中笔者出示投篮的次数分别为25次、20次、50次,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每位同学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通分之后得出[64100]、[65100]、[60100]。经过思维的顿挫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之后再比较的便捷性与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百分数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引入对数学与生活进行了有效的链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数确实是数学学习的好帮手。

二、精心设计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课堂上会提出大量问题,以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但有时教师的提问使得学生要么不知怎么回答,要么不经思考就可以回答,不能充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围绕难点,精心设计提问,不断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问得准。如教师在出示了三名同学投中篮球的次数之后提问:三人中谁投得最准?一个“准”字一下子就将本课的核心问题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准”不是一个数量的表达,而是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即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二要问得巧。在百分数与分数比较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堆煤[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和[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后,提问:这些分数可以分为几类?哪一类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这一提问可以说是异常巧妙,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直指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这一核心问题。这样的提问优化了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构建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强化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要问得活。此类提问,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如在“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1’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中,大正方形被平均分成100份,涂出了其中的95份。教师提问:怎样想才能一眼就看出答案?没有涂色的是5个,那么涂色的是95,涂色部分占正方形的95%。这样的提问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课堂实效。

三、练习题组的优化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篇12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下笔者谈几种导入的方式以及对课堂的影响。

(一)温故知新,过渡导入

小学到初中总有过渡,不可对小学的东西只字不提。温固知新的导入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让学生“如见老朋友一样亲切”,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小学中涉及到圆的相关知识,然后过渡到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今天的学习。这样导入,既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回忆,又能让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二)亲自动手,实践导入

动手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例如,在讲同位角相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好平行线,再用量角器自己动手去量一量同位角的度数。还有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教师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或者动手量一量,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三)疑问导入,探求真知

这种导入方式即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疑问,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直角三角形,其实它的三个边的比为3:4:5,这是真理,你相信吗?通过疑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行后面内容的学习,就更简单了。

二、教学目标明确,围绕目标教学

任何学科都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本节课就好比没有方向,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心理、情感价值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为: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不可偏离。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重点突出,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下面以“二次函数”教学片段为例进行说明:

(一)识标自学,解决问题

1.什么叫函数?前面学过哪些函数?

2.观察图片,图中喷泉水流所经过的路线以及篮球入篮的路线与哪种函数有关系?

(二)合作探究新知识

1.提出问题: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对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所提问题中有哪些变量?

(2)如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想一想:在上述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猜测吗?

3.做一做: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

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

4.议一议:观察y=-5x2+100x+60000与y=100x2+200x+100,y是x的函数吗?y是x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抓住了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即可实现课堂的高效。

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设置不同的课堂。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的课堂就是值得推崇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