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3-05-31 08:35: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篇1

(一)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图像和声音以及视频都一应俱全,迎合了初中生年龄段的学习特点,直观动感地将丰富的数学教学内容展现在广大初中生面前。例如在讲解函数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函数图形与函数公式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对课堂知识感兴趣的同时也牢记住了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法将多媒体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增强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并只凭借口授和笔授,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消化知识十分吃力,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过程中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加以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板书规划、避免知识重复传授,使传输等量知识的时间得到缩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优化复习及考察方式

在进行相关学习提问和课堂检测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所要考察的知识展示在多媒体上,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回答教师所拟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在得到学生回答反馈的同时也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能够做出及时调整,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还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二、多媒体技术的缺陷

(一)忽视教学基础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当前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功课,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却忽视了这四者的重要性。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脱离了教学本身,使课堂成了看图听录音的课堂。将课堂知识的基本点和重难点都展现在屏幕上,使学生对课堂笔记的抄写不认真,并忽视教材基本内容。

(二)限制学生学习思维,妨碍综合能力拓展

创造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虽然能够将教学知识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但切忌滥用。因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法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无法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一些教师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会运用多媒体,忽略了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授。这样的做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数学教学效果,因为课件演示毕竟很多时候代替不了传统板书和老师讲解。

篇2

二、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学习习惯还和小学生一样,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老师讲课,在学校有老师在的时候做做作业,老师不在时候,脑子里想到的只是玩,回家后还要在家长的督促下才能把作业完成,学习很不自觉。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各个要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人们把有效教学看成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是适应当前时展要求的教学。它要靠有效的教学目标引领,靠有效的教学过程保证,靠有效的教学结果支持,更要靠三者的和谐统一来实现。当前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已不再是过去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习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现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对策

杨九俊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点应该是:①主动的参与;②明确的目标;③挑战性思维活动;④深刻的体验;⑤适切的方法;⑥有意义建构;⑦清晰的反馈;⑧迁移、创造的愿望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推进有效性教学。

1.设计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适应课堂教学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身心特点,必须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潜质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个人要健康地发展,要快乐的成长,这与他与周围人的合作有很大关系,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不仅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我们要把合作精神融入课堂,恰恰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把一个或若干个问题放给学生,让他们共同去解决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发展, 教师吸纳借鉴学生的见解、思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同时给学生补充,实现了优秀生的自尊,中等生自强,薄弱生的自信,达到合作双赢。同时教师在选择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篇3

1、确定所考阶段和学科。这是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来的。当然,大学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具有相关性最好了,某些学校和地区考编的时候会有专业和学科的硬性要求。

2、买书做备考计划。一般来说,笔试阶段不需要报班,自己看书背书做题就可以了,即使上班再忙,抽出时间来看书,有付出都会有回报。三门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初中英语》。根据自己时间,做好月度、周度、每日备考计划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1活动单的设计

一份完整的活动单由四部分组成: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

1.1课题。课题标明了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文科类如语文,可在题目后加上课时说明,例如,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理科类就不一样了,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的内容就以教材自然节次名称作为课题。如果教材自然节次中内容较多,就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课题。如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自然节就可以分解为“血管”“心脏”“血液”和“血液循环”四个课题。

1.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按“单”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具有导向、激励、控制和评价功能,在活动单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课标年级段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维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使学生的知、能、情、意得到有效提升。在表述形式上,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将课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相互结合。以语文为例,文科类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以识字、书写、审美、朗读、默读、体会、推敲、欣赏、写作、阅读、背诵、口语、演讲呈现。理科类如生物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用描述、识别、列举、说明、设计、分析、尝试、模仿、制作等。

1.3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一份活动单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导航仪,是学习进程的指路标,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有效进行,能否达成学习目标。编写活动方案时要注意:精选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梯度,明确表达要求,灵活设计步骤,丰富展示形式。一般说来,文科类活动单的活动安排基本遵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活动,语文课的活动单还可以按“形象分析、思想启迪、表达方法”来设计。理科的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通常是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文科的活动多为有感情地朗读、角色表演、体会、写字、背诵和作文等,理科的活动有计算、探究、填表、绘图、观察和实验等。

1.4检测反馈。设计检测反馈内容应当注意针对本堂课的学习重点,紧扣课时标准。保证时间,当堂检测,当即反馈,有效发挥其检测功能。注重应用,凸显学科价值。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反馈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书面检测是最常见的。文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通过读、说、演等方法进行,理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采取实验、制作的方法进行。

2活动单的实施

2.1学习小组建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课堂活动都会涉及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小组是指学生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依据能力、水平、爱好、兴趣和性别等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4~6人。文科学习时,同质分组似乎好些,由于组员之间水平相当,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理科学习时,异质分组更有效。在生物解剖课中,如果全组成员都是女生,谁都不敢动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男女生组合,这时可以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文科学习时,除非演课本剧,小组人数少些为好,人数多了,每个成员的发言、表达机会减少,学习效率会下降。理科学习时,小组人数可以多至6人,比如在完成生物课中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有暗处理、遮光、脱色、漂洗、染色、记录等步骤,每人可以负责一项工作。

篇5

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被学校和社会所轻视的状态,这就导致体育教师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思想散漫,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表现随意,对一些学生的缺课、逃课行为也不予以批评教育,这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阻力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心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知道体育这门学科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能够以这种孜孜不倦的教学心理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有信心,最终确保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篇6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动服从。客观地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在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1管理原则:部分教师倾向于专制独断

    课堂管理一般分为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三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较多的是停留在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阶段,仍然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依据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同样的问题行为由成绩差的学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处罚程度也重。这种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处理设下了障碍。

    1.2管理风格: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中心

    根据管理科学的“四分图”理论,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依其对完成教学任务重视程度,分为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高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综合型;高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等四种。一般而言,除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外,很难说那一种风格绝对好些,一切以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决定。但是,审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其管理风格多为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的,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1.3管理效率:相对底下

    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个别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进行冗长而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的“转化教育”。对此,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老间题未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课堂问题和“病原体传染效应”,增长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与厌烦情绪,也使教师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2.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特点

    2.1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课堂管理观念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

    2.2管理技能: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2.2.1倾听技巧:西方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2.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眼神接触,教师能读懂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握整个课堂情境,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身体接近,只须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学生行为端正;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即教师以此辅佐“说话”,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2.3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国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师生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随时与教师对话、讨论甚至争辩。并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环节中学会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还拥有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3.国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3.1转变管理观念

    3.1.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场所中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将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辨证统一。

    3.1.2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虽然教师是课堂管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教师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师生共建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管理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管理。在处理课堂问题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3.2提高教师的管理技能

    3.2.1教师自身的管理

    教师是学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著名学者艾普尔认为“如果教师所具备知识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也就很难谈及对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朝着学生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2.2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课堂纪律,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教育和管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度,使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

    3.2.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篇7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动服从。客观地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在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管理原则:部分教师倾向于专制独断

课堂管理一般分为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三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较多的是停留在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阶段,仍然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依据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同样的问题行为由成绩差的学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处罚程度也重。这种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处理设下了障碍。

2.管理风格: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中心

根据管理科学的“四分图”理论,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依其对完成教学任务重视程度,分为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高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综合型;高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等四种。一般而言,除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外,很难说那一种风格绝对好些,一切以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决定。但是,审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其管理风格多为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的,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3.管理效率:相对底下

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个别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进行冗长而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的“转化教育”。对此,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老间题未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课堂问题和“病原体传染效应”,增长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与厌烦情绪,也使教师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二、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特点

1.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课堂管理观念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

2.管理技能: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1)倾听技巧:西方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眼神接触,教师能读懂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握整个课堂情境,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身体接近,只须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学生行为端正;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即教师以此辅佐“说话”,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国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师生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随时与教师对话、讨论甚至争辩。并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环节中学会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还拥有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三、国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1.转变管理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场所中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将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辨证统一。

(2)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虽然教师是课堂管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教师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师生共建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管理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管理。在处理课堂问题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2.提高教师的管理技能

(1)教师自身的管理。教师是学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著名学者艾普尔认为“如果教师所具备知识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也就很难谈及对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朝着学生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课堂纪律,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教育和管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度,使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

篇8

0.引言

集体备课也就是同一教研组将老师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商议如何进行课程,统一有秩序的对教学工作进行的研究,这是一种常见的课题组备课模式。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的,有组织的开展的讨论活动,目的是教学实践反馈,对教学方式内容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这种备课方式有巨大的优势,但同时缺点也不在少处,所以有很多人褒贬不一,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科学的看待,趋利避害,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的优势分析

1.1 集思广益,资源互补

备课对于老师来讲就是预习课程,“预习”掌握的好,才能给学生传授的好。备课也分为很多阶段,包括上课前的准备、分析、撰写教案、修改调整和课后的总结思考等等阶段。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大家可以每个人发表自己对某一课的讲解计划和自己的见解,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对每人的想法都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找出其中的优势和特长,去除或者改进不足之处,有助于推动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上课结束之后,下次集体备课之前,大家可以就上次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进行交谈,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不断地提升和改进之下,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如今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多媒体,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如今每个老师的备课一般都会以PPT的形式呈现,课件做到精简美观,内容丰富,每位老师都会有不同的资源和自己独特的见解,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资源就会相互流通,资源共享,对每位老师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有极大帮助的[1]。

1.2 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集体备课,其实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一个机会。第一个方面,教学组中有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前辈教师,他们对课程的把握和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如何规范的写教案,安排上课,怎么教学突出课程的重点,如何解决难点,恰当合理的运用考核制度,课后作业如何安排等等方面都是经验不足的老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点在集体备课时尤其突出。在备课过程中,虚心问教,提高自己。第二个方面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备课过程中不保留的分享自己宝贵经验,大家互相之间可以有借鉴,改变自己上课的方式,改掉自己的不足,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拔高。从这一点来说,对提高整个学校老师的素质水平和学分质量上有不可磨灭的突出重要性。

1.3 学科交叉,优化教学

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了解发生的历史事件。研究历史是为了研究人类经济文化思想等的不断演变,并对今天以及以后做出指导。所以历史是一门多交叉的学科。涉及到文字书法,经济政治等多门学科。比如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这两课,就涉及到学生了解和掌握当时的国家分布,也就是识图填图能力,还要了解那些地区的自然人文。再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上,南北朝时期是很乱的时期,学生要对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水平要进行一梳理,同时也需要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集体备课过程中,兼顾到其他学科内容,相互融合交叉。对所要教授的每一课进行研究讨论,找出最合理教学模式,教师准确传授知识,学生正确理解,优化了教学,促使形成一股良好的教学风气。

2.集体备课的弊端分析

2.1 缺乏主动,懒散对待

如今,集体备课在个别地方发展成了不良的风气,违背了原来的目的。集体备课知识追求统一写作完美的教案,学科组知识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许多本来就不合群,不喜欢集体的老师不愿发挥主动性去备课,而是简单的服从学科组的安排。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意认真钻研教材,对备课态度懒散,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低下。

2.2 不愿分享,兴趣不高

有些老师觉得集体备课是学校施加给他们的任务,变成了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本来就不多的自由时间支配,所以集体备课有抵触的情绪,没有兴致,这样的态度在一起备课,很能出现好结果。有时候自己有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时,也不想与其他老师分享,认为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的东西说给别人,对他是一种损失,而且得不到回报,心理有所不平衡,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参与性不高[1]。

2.3抹杀个性,流于形式

集体备课虽然教师人数是全部到齐,但是却不讲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重蹈覆辙的听组长常规的说辞,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所有的流程形式都有,记录也做得很完备,可是都是粗略的提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教学的极高没有帮助,我认为反而是阻碍了教学活动。当备课滞留于形式或者学校要求的统一性,都会抹杀老师的积极性,个别教师独特的优秀的教学方式得不到展现,按照即在的流程上课,教师教学会失去积极性,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

3.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集体备课只是备课形式的其中一种,虽然有诸多优势,但绝不能代替其他的方式。个体备课依赖集体,集体要与个体相互补充。两者合理的结合,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完善备课。有人提出,两者的结合可以让个体备课在前,教师在集体讨论之前自己准备,主要是在已有完善的基础之上提出个人的意见,列出独特的见解,将自己成功的案例和方法举出来,在集体讨论的时候一一甄别。有的课程内容需要这样的方式,有些课程内容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才能发挥完美的效果,所以集体备课绝对要避免“统一”。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全方面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互补充结合,多元化的备课方式将会是以后教学备课的主要形式,目前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有一定的趋势[2]。

4.结语

综上所述,“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交流,相互借鉴,是获得教学灵感和信息的源泉,集体的合作是集所有人的智慧结晶。集体备课摒弃缺陷,不断优化,与其他形式的备课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交流反思中不断进步,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方法。

篇9

前言

所谓的分层教学策略主要就是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一般以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为划分的依据,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其布置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教授相应难度的英语知识,从而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分层教学进行有效的应用,以实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教师进行学,势必会对部分学生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如果教师的教学难度过大,将会影响到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导致这类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如果教师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对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来说,将会浪费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对这类学生也会造成不公平的情况。而教师通过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能力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符合自己能力的英语知识,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有利。②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很多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主要原因在于听不懂、学不会,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够使学生逐步的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同时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在不断的增强,通过有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实际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分层教学策略,确保将分层教学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

2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2.1 分层讲授不同难度的知识

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分层讲授不同难度的英语知识。针对于后进生,主要以最为基础的英语知识为主,在提问的过程中也主要以简单的问题为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的夯实后进生的英语基础,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针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加大英语教学的难度,为学生设置相拔高的英语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快速的扩展自身的英语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使优等生在英语学习上进一步拔高。教师通过分层讲授不同难度的英语知识,满足了所有学生的英语需求,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更高,获得的英语学习效果也更好,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更大进步,同时也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2.2实施分层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科学的实施分层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分层学习任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着手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学生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导致学习无法顺利进行。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解决困难,促进分层学习的顺利进行和顺利完成。此外,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万不可以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即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高质量进行。

2.3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篇10

一、国内生产国际市场销售:品牌产品出口模式

赞同这一模式的企业可以列出一长串的知名企业名单,其中有目前大红大紫的格兰仕,有号称中国彩电大王的长虹,还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风扇生产商美的;……等。支持国内生产国际市场销售这模式的依据什么?笔者归纳为如下几个:

(一)优势论

美的前总裁何享健对这一观点做了最好的解释,他说“面对同行的海外投资设厂热,我并不赞同。美的没有打算这么做。其实,在家电制造方面,中国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最具优势,包括政府支持、综合成本、劳动力资源、工人素质等各个方面…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关税降低,对发展制造业很有利。”他进一步补充说:“我认为,到海外去办工厂,不适合…”〖2〗

再加上欧、美、日各大公司纷纷把生产线搬到国内或下大额OEM订单,也充分说明了国内生产制造的巨大优势〖3〗。

(二)定位论

定位论的观点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一体化更加明显。我们的企业将进入“国际合唱团”,最重要的是我们成为了其中和谐的一分子,不管我们唱的是哪一部分,站在哪一个位置唱。格兰仕就是这种观点的强烈支持者。格兰仕的副总俞尧昌认为“品牌是什么?品牌是用黄金堆积起来的”他反问道“我们有这么多的钱吗?”因此,格兰仕认为“做品牌有做品牌的投入和风险,在企业还没有足够资源和抗风险能力的情况下潜心做制造,是明智而非屈从。”〖4〗 以格兰仕为代表的一些企业非常清楚地把自己定位于全球大工业化生产链中的“制造者”,充分发挥已有的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上,确保产品的总成本领先。因此,尽管格兰仕、美的等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和风扇生产制造公司,特别是格兰仕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世界各地,目前仍固守本土,没有向海外扩张打品牌的想法。

(三)成本论

成本论与优势论的观点基本一致,略有差异。成本论极其强调生产制造的成本,长虹CEO倪成峰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外扩展包括几个条件,不能盲目办厂。比如北美经济圈市场最大,于是大家都跑到墨西哥,靠近美国那边去办厂,赚钱的有多少?不能一轰而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他说“我宁可多出一点运费出口,少赚一点美金;但你如果到那里去生产,说不定连运费都赔进去了。”〖5〗海尔在美国的实践表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得很,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的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也有10美元,是我们的10倍以上,显然没有任何成本优势可言。

那么到发达国家不行,向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扩张是否可行呢?根据美的对越南市场的了解,发现越南表面上有工资低等优势,但产业配套能力极差,制造的综合成本未必比珠江三角洲低〖2〗。最近一期〖6〗中文版的《商业周刊》介绍了印度的情况,与越南大同小异。一些印度企业纷纷迁入中国大陆地区。因此,从成本论角度看,海外投资建厂是不可取的。

(四)结果论

检验海外投资办厂最有说服力是业绩,即有没有利润?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国内公司已有不少,如海尔、TCL、春兰、海信等。但到2001年底,真正能赢利的企业有吗?几乎没有。而这也是美的、长虹等企业强烈持出口导向而非海外投资的重要原因。美的老总说“现在很难看到国内一个成功的例子。”〖5〗

不过TCL是个例外,公司进入越南市场后,原计划3年持平,但令人欣喜的是当年就有了较好的业绩,2001年赢利3万美元。但这毕竟只是个案,海尔的美国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厂的赢利性都没有报告。业内人士相信海外建厂收益不佳,以亏为主。有人甚至评论之为“海外设厂:宣传成分多”。〖2〗

基于以上认识,所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主张海外投资,而坚持国内生产的观点很有影响力。那么,海外投资建厂又为什么同样引人注目呢?

二、海外投资建厂的当地化模式分析

上面的分析表明,反对到国外去投资建厂的理由显得非常充分。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海外投资建厂也有其内在合理性。就现有论点我们也做一个归纳:

(一)关税壁垒论

中国加入WTO以前,商品出口过程中的关税是比较高的。现在中国加入WTO了,但关税也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关税仍然是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认为“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里可以互减或互免关税。如果你不到那里去,随便一个反倾销对你的出口都会非常麻烦。”〖7〗如我国电视机出口到欧洲就遭受到了反倾销指控,因而被迫退出这个市场。

(二)非关税壁垒论

加入WTO之后关税是降低了,但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在欧、美等市场上被设置了很多非关税壁垒,特别是配额的限制。为了绕开这种壁垒,就需要海外投资,其中做的最成功当推鹿王集团〖8〗。该公司于1996年在非洲马达加斯加投资办厂,取得了极大成功,已形成了年产100万件羊绒衫和200万件棉衫,主要销往欧洲和美国市场。但如果是国内生产,受配额限制就无法进入这些市场。现在中国加入WTO了,鹿王集团干脆到美国创办了年产100万件的羊绒衫针织工厂〖9〗。再也不怕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了。加入WTO后,明的关税会降下来,但是一些技术壁垒,如绿色要求,能耗标准等将更加突出。不了解这些要求,就会被挡在门外。所以,张瑞敏认为,中国加入WTO了,走出去更加重要。

(三)市场论

现在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寻找生产制造的加工企业,或干脆全部停止国内生产,把生产线搬到我国〖3〗。日本的东芝、松下、美国的GE,欧洲的西门子、伊莱克斯都在这么做。我们却走出去,似乎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张瑞敏认会:“他们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品牌),唯一缺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因此,他们到中国来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我们再不出去,我们国内公司唯一的成本优势也被跨国公司占了,我们还拿什么与跨国公司竞争呢?因此,必须走出去,这样才能获取先进的技术,而且还可当地融资、融智。”否则,即使加入WTO以后,由于缺乏技术,不了解市场,你也进不去;如对家电的能耗标准每两年提高一次。〖7〗你不了解,你就进不去;技术上达不到,你也进不去。而海外投资当地化后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如果只呆在国内,是不可能有这种切身感受的,往往只知其然(要做什么),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这样做)。按照海信的说法“没有比当地人更了解当地人的。”〖10〗

(四)战略论

海外投资建厂的目的是什么?以上三个都是可能的目的。但是同样重要,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战略考虑。海外投资建厂作为公司国际化的一种战略,不在于一时之得失。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在早期进入我国市场时,大都持这样目的。即先建立滩地阵地,然后扩大影响增强地位,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其赢利目的。我国企业在国际上鲜有成功投资海外的例子,但海尔、海信和鹿王集团的海外投资正在增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信心,也是其战略——成为国际性跨国公司——的具体体现。

因此,尽管海尔、海信等的海外投资可能未获得利润,但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在当地站稳脚跟,建立起品牌信誉,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本身就是成功。

综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出口模式论立足于近期,关注的是财务业绩;而投资模式立足于长期,关注的是市场份额。从品牌国际化角度看,我们认为只有海外投资,当地化设计、当地化生产和当地化营销,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和声誉。

三、海外投资模式的进一步分析

为了更深地认清中国品牌国际化中的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优劣,我们下面用美国学者Franklin R.Root提出的影响开拓国际市场模式的因素一览表,〖1〗对我国家用电器进入国际市场不同模式的有利因素做一个评价。具体如下:

注:本表参照〖美〗Franklin R.Root《国际行销管理学》(台)杨介中译;巨浪出版社印行,P.P18—19;略有调整

此表充分显示针对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进入的有利因素(15条)远远多于出口进入的有利因素(仅5条)。事实上,真正有力支持出口模式的有利因素只有三个:一是国外生产制造成本大;二是文化差异大;三是公司资源有限。然而,事实上对国内的一些百亿元规模的企业而言,公司资源不是真正的阻力,文化差异也算不上是什么大的阻力。很多企业已有多年甚至十几年的国际贸易经验,真正的阻力是国外的生产制造成本太高,远不如国内条件好。

现在问题是在国内生产制造再找国外进口商和配销商,能否成功地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就家用电器类产品而言,它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售后服务要求高,产品需要不断改良。因此,在国内制造国外销售,当地消费者不可能对这样的品牌产生信心和信任。其次,家用电器产品在欧美市场竞争激烈,处于寡头割据状态,渗入市场实属不易。如果企业又远在千里之外,市场份额必然十分有限,因而不可能让我们的中国品牌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品牌。因此,出口模式不可能创造出中国的国际性品牌。

那么制造成本太高,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我们认为对此要这样分析:

(1)海外投资建厂,能快速了解当地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这我们称之为“设计价值”;

(2)海外投资建厂,实现当地化,可以建立品牌信誉,赢得信心和信任。因而,可以拉动国内生产出口。这叫“出口溢价”;

(3)海外投资建厂,实现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和当地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控制品牌产品的营销组合,建立品牌独特的定位、形象,能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这叫“营销价值”;

(4)在国际大公司纷纷把生产线搬入中国之际,可以通过重新定位那些国际品牌,如东芝中国造;GE中国造…只有海尔,才是真正的美国造,产于…。从而提升品牌形象;这种做法在美国等是合法的。这可以称为“机会溢价”;

(5)海外投资建厂,还可以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或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这叫“国内市场溢价”。

总之,通过海外投资建厂,树立品牌形象,可以创造出一系列新的附加价值,只要这些综合附加价值大于海外投资带来的的制造成本增加额,这就是值得的。

下面我们再用量化的方法来分析海外投资建厂,实行当地化经营的利益。我们主要集中考虑前三项的增值。根据迈克.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一个产品的价值主要有以下活动创造:

篇1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向纵深展开。在建设中时常要遇到路基设置于软弱地基上。特别是珠三角沿海地区,筑路经常要遇上2~15m 厚的淤泥层。由此,必须对软基进行处理。而软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整体工程的营运质量,以及工程的经济性。而软基处理的费用,要占总投资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探讨道路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方法,选择最经济又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就成为工程建设方始终追求的方向。

1工程概况

某道路二期工程位珠三角地区,全长6.4km。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路基宽度40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50km/h。全路段近三分之二处于软土地基上。软土路段地质分层情况(由上而下):

⑴耕植土、亚粘土:软~可塑,厚1.1~2.1m,容许承载力[σ0]=100~200kPa,极限摩阻力τ0=40kPa。

⑵淤泥:灰黑色,流塑,一般厚度2.0~7.0m,少数段达9~11m。含水量ω=50.7%~95.1%,[σ0]=40~50kPa,τ0=10~20kPa。

⑶砂层,夹有淤泥质土及粘性土:厚1.4~14.6m,一般5~9m,[σ0]=100~290kPa,τ0=35~70kPa。淤泥质土:厚2.0~4.6m,[σ0]=60~90kPa,τ0=20~40kPa。

⑷风化残积亚粘土:厚1.7~6.5m,[σ0]=200~400kPa,τ0=50~80kPa。

2地基处理方法

按照加固深浅分类,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地基加固方法可以分为浅层加固方法和深层加固方法。

浅层加固可采用抛石挤淤法、清淤换填法、土工聚合物法、石灰桩法和木桩等,浅层加固深度可达到3-5米。当地基加固深度在2m以内时宜采用清淤换填法;当地基加固深度在4m以上时宜采用石灰桩法。浅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1。

深层加固方法主要有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冻结法、电动硅化法、水泥灌浆法、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高性能水泥土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较常用的有深层搅拌法如水泥土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如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CFG桩法和管桩法等,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和高性能水泥土桩正在推广使用。广东地区常用的深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2。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3. 地基处理方案及比选

本工程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厚度10m~18m,路堤填方平均4.5m,地基处理宽度29m~44m,长度572m,地基处理面积约21000m2。

高真空击密法因工程地质原因不宜采用。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质量难以控制、堆载预压法工期长、旋喷桩造价高不宜采用。

可以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有: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管桩法、低标号素混凝土桩(LCG桩)、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这五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如表3所示。

4 结语

以上表明,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虽然节约成本但工期长。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不但质量有保证,施工效率也大幅提高,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为后期施工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77-02

基础教育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教师质量和素质的竞争。当前,我国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对社会的发展的适应力不强,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教师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实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建设一流的教师团队,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

教师管理制度是根据法律和各级规范的要求,在校内建立的关于学校和教师个体以及教师个体之间,用以约束、规范和激励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各种规章、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总称,是维系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本研究中所涉猎的基础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特指中小学教育层次中,对于教师群体,在教师招聘、教师薪酬管理、新晋教师培训、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保障体系。

一、美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1.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制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教师实行招聘录用制度。学校对于应聘者不仅有文凭上的要求,还要考察应聘者的兴趣、爱好等,业余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人更容易受到青睐。美国的基础教育教师招聘管理制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是可以兼职的。他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种兼职制度可以使教师拓宽视野,也可以让他们在众多选择中确定他们更适合从事的职业,同时可以利用其兼职工作之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兴趣。

2.美国基础教育教师薪酬管理制度。美国的基础教育中,教师的薪酬管理制度需指向且要满足和适应一定社会政治与经济的需要。美国的教师薪酬管理改革经历三次较大的变化:农村地区为教师提供食宿;因年级不同而支付不同的工资;独立教师工资结算。每次薪酬管理体制的变迁都反映着一定时代的要求和需求。如今美国的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这同样也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师行业当中。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与实际达成的业绩来发放工资一种薪资分配体制。这种将工资与教育效率想关联的薪酬管理方式,同样也是一种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激励机制。

3.美国基础教育新入职教师培训制度。美国的新入职教师培训的权力下放给州政府。半数以上的州已经开展了新入职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但没有具体实施标准,推行的力度与效果也大为不同:各州的培训时间设置为一年到三年不等;有的州的教师入职指导计划只强调帮助,有的州则将帮助与评估相结合;有的州规定所有学区都必须为教师提供入职指导计划,并拨专门款项资助实施;有的州提供经费而无硬性规定,把决策权下放给地方学区。

4.美国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制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教师评价方法是多样的: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同行评价、区分性评价等;其评价标准注重可操作性,认为参照评价标准提出的目标与程序才能展开教师评价;评价贯穿从教师入职前至入职后,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连贯性、终身性;评价目标关注教师发展,支持引导其改进方式和提高教学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1.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招聘制度。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教师招聘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教师聘任制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聘任制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教师人才市场尚未健全,中小学教师供不应求,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存在困难;教师聘任制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国家下发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件以保障推行以教师聘任制为主的人事改革制度,在教职工的聘任上应采取全员聘任制,彰显了教师招聘的公正性。

2.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薪酬管理制度。我国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明确了教师劳动的重要性。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采取“教师结构工资制”。但是,在学校实际的工资分配中只体现了“多劳多得”而没有体现“优质优酬”。有的学校单纯以教师工作量的多少来核定奖励工资的数额。在学校内部,教师的薪酬收入区分度不大,老中青、领导与群众、学科与学科教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教师与职工等之间,劳动量和工作性质都有所不同,却没有不同的量化标准;在校与校之间,由于学校办学实力、生源数量的差异,教师的薪酬收入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3.我国基础教育新入职教师培训制度。我国的新入职教师普遍对教师培训持有抵触情绪,认为通过培训难以真正地实现自我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对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专业学科培训、教师岗位培训、提高学历培训等,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所涉及的层面尚为浅显;培训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如网络远程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实地校本培训等。培训经费多由学校负担,部分由国家或个人承担,但整体上呈现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4.中国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我国教师评价的内容多关注教师的思想品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等方面;评价之中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并鼓励教师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评价反馈信息。

三、通过对比得出启示

我国教师招聘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具体的过程,但整个教师招聘制度只是单纯地关注制度本身,并没有以人为本,衍生至关注教师和关注学生。教师管理制度没有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缺少应用性。我国的薪酬管理制度使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薪酬收入不平衡,根源是薪酬管理制度本身不能结合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只是片面地存在于教育行业之中。这种不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不能起到对教师工作的激励作用。我国的新入职教师培训多由学校自主开展,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较美国相比更为灵活。但美国的新入职教师培训由各州负责开展,州政府会适当予以支持。我国的培训经费不能充足供应,导致培训周期短、培训内容浮于表面,培训多流于形式。我国的教师评价从内容上已经能关注教师的诸多方面,并强调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在评价之后及时对教师给予反馈。但评价的标准尚不能具体细化,不能体现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我国教师管理制度改进策略

1.逐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基础教育的教师招聘制度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师招聘制度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教师招聘的核心是要招聘适于学生成长、合于教育发展的人才,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因而在招聘时不能单独参考应聘者的学历、专业,也应将其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列为考察内容。其次,要做到招聘流程合理、严格、公开、公正。岗位设置要符合情理,招聘过程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招聘流程要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招聘是教师进入教育行业的第一道防线,必须要彰显教育工作的严正性、严肃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