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31 08:3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阅读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效阅读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91-002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掌握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定。其中“读”的规定如下: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使他们学会方法,感悟技巧,积累经验;加强对学生基本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强化相应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具体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英语阅读策略指为了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对英语阅读进行计划、思考的行为。运用科学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能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读出字面层次的一个个单词而已。在阅读策略的帮助之下,阅读会更富有成效,更富有趣味。教师要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已得到一定的训练,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已经具备学习基本英语阅读策略的条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一、结合自然拼读法

学生不会拼读单词,就无法完成《课标》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的要求,就会造成不会拼写单词及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的后果。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方法。自然拼读法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学生这一特定人群学习英语,其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看到一个单词,无需借助音标,就可以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直接把单词读出来,从字母发音,到字母组合发音,到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逐步进行学习。自然拼读法对于学生分解单词的能力(the ability to decode words)有积极影响,并对继之形成的其他阅读理解技能具有可靠的预见作用。

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渗透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学生一旦熟悉了自然拼读法的规则后,既可以依据发音,得出单词的正确拼写,又可以根据单词的拼写,准确地发音,做到见词能读,听音会写。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配合英语新教材上的Sound Time部分,首先教会学生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然后熟悉各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并学会拼读(blending)出单词,使学生的认字能力大大提高,能够达到“先读出来,不管理解不理解”的程度。当学生碰到符合拼读规则的生词时,能够自己拼读出来,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二、掌握英语常用词

必须关注词汇,学生知道的词汇越多,就越容易理解文章。因此,了解认识英语常用词(sight words)是相当关键的,掌握英语常用词能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理解力。当学生能准确地轻松地认出英语常用词时,其阅读就能更平顺,并且由此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所谓英语常用词就是由美国学者E.W.Doich列出的在儿童读物上出现频率最高的220个词汇。英语常用词都是基础程度的单词,占据了阅读词汇量的50%。初级读物中出现这些词汇的频度更高。如果学生掌握了这220个词,那么在阅读的文章中就有至少50%的单词都认识,这样会极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流利性,进而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学会猜测词义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件很自然的事,如果一看到不认识的生词就马上查词典,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会产生依赖思想。除了在文中反复出现并极大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要查词典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储备,在没有词典帮助的情况下,利用上下文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尽力去猜测生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师的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更能提高学生利用语境猜测个别生词的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策略。那么怎样猜测生词呢?这当中是有方法可循的,例如有些单词在上下文中已经有定义或解释,e.g.A hobby is an interesting way of spending your free time.有些单词出现在熟悉的情境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词义,e.g.She isso sad that her eyes were wet with tears.有些单词的意义在上下文中由其他相近意义的词来表达,e.g.Children love to see their lovely friendbecause he brings ioy and laughter to them.有些单词可以在上下文中与其他熟悉的单词相互比较而确定其词义,e.g.Satellites are used for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s.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词汇,尤其是他们不知道的生词,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四、掌握快速阅读策略

阅读时,其实并不需要看清每个单词里的每个字母,也不需要读每个句子里的每个单词,例如:A m__waswalk___d__n thes____t,c_r__ing a gr__n b_x.虽然在本句中有部分字母缺失,单词很不完整,但学生仍然能够理解其含义。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已知部分了解未知部分,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快速阅读策略最常见的是寻读(scanning)和略读(skimming)。

如果学生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信息,通常可以采用寻读策略。寻读是指大致地快速地浏览文本,寻找特定信息,如客观事实或数据。学生找到了他们所想要的部分时,自然会放慢速度。寻读过程中读者不用每个单词都读,而要寻找能回答其疑问的关键信息。这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也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法,旨在抓文章的要点,抓住中心句或寻找文章中某一特定信息。寻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字典中查找一个词。如果阅读材料是个故事,就可以利用寻读策略,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策略,指快速浏览文本,通过读第一段、末尾段和文中的小标题来尽力了解大意。学生通过略读可以搞清楚所要阅读的内容是否需要学习或是否感兴趣,还可以迅速确定文章大意,获取对文本的一个大略印象,其速度比正常阅读速度快三至四倍。在较短的时间内要阅读大量材料时就很适合采用这种阅读策略。略读时眼睛要在文本中跳跃,找关键词。还可以找斜体字、加点字、粗体字等强调的词句。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和考试中,寻读和略读都是很有用的技巧。在阅读时如果学生先利用寻读和略读策略对文本稍作了解,那么,会更好地理解文本。通过寻读和略读,学生能获知文本的大意,在再读时就能读得更快,记住更多信息。

五、增强预测本领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an.active process)。学生阅读时,不应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主动通过自身对世界、对语言的了解预测下面文章将会说些什么。因此,预测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阅读时,预测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已有知识能帮助其正确预测。当学生预测时,可以利用篇名或标题、图片或图表、内容的目录或小标题对文章做最初步的预测。通过预测学生还能读透字里行间,读懂和推断作者暗示了的但没有明确表述的深层的内涵部分。

六、阅读形象化

作者写作时,使用词汇描绘事物。这些词汇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学生在脑海中根据作者的描绘而形成的画面能帮助他们理解正在阅读的内容。这种策略叫阅读形象化。掌握这一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阅读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有意识地掌控。自我监控的目的是让自己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能理解所读的内容,如不确定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的意思是什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要马上意识到出现了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修正,如返回重新阅读或整理一下思绪,重人语境等等。

八、直接理解原文

学生学习英语一定要坚持“英语思维”,不要经过中文翻译。这是加快阅读速度的最好办法之一。一些学生总是脱离不了中文的影响,先将原文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这样不仅慢,而且容易产生谬误,应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直接理解原文,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篇2

结合人教版Module 6 Unit 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的阅读材料,学生除了需要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这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绘画的主题以外,学生尤其还需要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以及深远影响,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绘画对象的转变,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这些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相关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历史变革的背景、变化与深远影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体验,在日常教学中,将课文中的精神和情感穿插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中,让学生深入体会。教学过程中认知的输入,也就是教学内容所赋予内涵的理解和内化就是情感形成的基础阶段,而设置良好的情感体验活动,获得体验,会有助于学习者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高中阶段的学习者在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学习者人生观的取向奠定了基础,同时学习者的自我表达是情感的主要输出方式。因此,英语语言作为工具能否为学习者的表达做好服务就至关重要。

2. 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于 2007年颁布,经过多次修订,应用至今,分为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达成有等级层次上的要求。初中要达到六级标准,而外语类的学校,高中毕业时要达到九级标准,普通高中学校达到八级标准就可以。标准(节选)表述如下:

情感态度目标:

从这个表各层次的表述中,可以明确看到对高中一、二年级学习者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目标的描述。在八级标准中,提出要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在七级目标中,两次将“合作”字眼放到不同的两项目标描述中,两级标准的表述中都有关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的情感目标达成的描述。这些就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非常肯定的标准和依据。

结合Module 6 Unit2 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一文,该文章介绍了几种不同形式的英语诗歌,让学生了解并赏析不同的英文诗歌并加以模仿。一开始学生听到要写英文诗歌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一定写不好,在学完文章了解不同格式的诗歌文体后,发现自己其实完全可以尝试着写出优美的诗歌。尤其像cinquain 这种格式,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模仿出来,而且在写完后的分组交流中,大家也都十分乐意把自己写的诗歌展示出来,同时又可以向组内其他同学学习。在诗歌中,学生可以表达对宠物的喜爱、对同学的关心、对教师的尊重。以分组教学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为切入点,设计适合的课堂活动,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小组教学形式的帮助下,让学习者合作起来,一起思考,一起展现。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习者的情感理解情况和语言学习效果,以及兴趣、自信、勇气、合作等情感态度目标范畴中提到的情况,对学习者形成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更客观、更准确,学习者会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启示与建议

情感的成长是人发展过程的必然需要,而语言教学不能忽视这种情感成长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沟通情感,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运用方法和表达。结合我国近几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笔者参考前人研究,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1. 教师要对《英语课程标准》提高认识。教学设计中多采取能体现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的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情感融入更有利,把教学内容与现实情感相结合,让学习者体验体会人文情感的方式对于拉近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会有很好的情感提升效果。

篇3

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人判分,这样即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了竞赛的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秒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究者。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还可以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走进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创造性的读。做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阅读的能力也会提高。

三、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所谓规律化,实际就是条理化、系统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系统,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其适用性就越普通,越有用,越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越能无师自通。

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当然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比如,根据定势理论可知,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加以利用。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①标题;②作者;③出处及发表时间;④基本内容;⑤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⑥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⑦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上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出,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内容,又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四、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1.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这里借鉴了语言学的有关原理。

2.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在阅读时,眼睛要顺着字行做一系列的短暂而急促的运动。每看一定间距的材料,眼睛就会短暂地停顿一下(据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眼睛停顿的间隙是相当固定的,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在阅读中只有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眼停,眼动只占全部阅读时间的百分之五六。这样一来,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增加眼停时所读的材料的数量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眼停时间内,你所读的材料多,你的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实验证明,每次眼停,视觉广度大的可见六七个字,视觉广度小的则只能看见一两个字。如果老是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次眼停最多也不过能看一两个字,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

总之,阅读教学的高效策略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既继承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又能够吸收创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应用写作》月刊1997年第1期《广告与悬念小议》

[2]《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3期《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4]《百度百科:阅读方法》

[5]《中国学生学习法(高中生版)》丁晓山主编2009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翻阅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我们会发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查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在NMET试题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新题型三道和阅读直接有关的题目占了卷面分数的46.7%。如果再折算成实际得分,分数比例就更大了能达到58.3%。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英语老师需要花大力气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教学中心的“重中之重”。此外,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以及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陶冶学生良好情操。

教学现状

纵观我们中学的阅读教学,有如下弊端:(1)重语法、词汇教学,而忽略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记忆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变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缺乏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关注与指导,学生需要成为自主学习者,从而来提高阅读能力。英国著名外语学家M.walst 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如果不能从无效或低效教学的深渊走出来,就会造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

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利用所搜集和整理的阅读材料,创设高效课堂,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建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为手段,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进行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PRPFR"的教学模式,其步骤为:导读(Presentation) 阅读(Reading) 练习(Practice) 反馈(Feedback)强化(Reinforcement)。

I.导读(Presentation),这是学生感知材料的阶段。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到日常生活、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学习、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卫生、新闻报道、广告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议论、说明、书信、日记、戏剧、传记、诗歌等。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应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适当地讲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这种有意识地热身活动会把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旨脉络上。主要采用的导入方法有:1、故事导入法。如介绍人物,采用介绍生平及成就来引出正文。2、歌曲导入法。如在谈到与 Music有关话题时,与学生一起欣赏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及乐器。3、图片视频导入法等等。

II.阅读(Reading),这是理解材料的输入阶段。通过个人展示、分角色朗读、默读以及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如猜测词义能力、构词法知识等),表达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观点的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加强学生头脑中的复式知识的构建.“读”包括略读,跳读,寻读,精读,研读等。

III.练习(Practice) ,这是理解材料的输出阶段。要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任务。快速阅读一遍,回答5~10个YES or NO的问题,再细读,提一些Who,What,When,Where,Why,How 的形式的问题。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文章脉络。通过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注重“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难易适度,呈现一定的梯度性,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并且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谈。通过引疑、质疑、答疑的过程,使学生参与到对阅读材料深层次的解读和剖析。阅读提问一般涉及三类问题(Gunter,et al.,1999):

事实性问题(factual questions)根据课文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

解释性问题(interpretive questions)不仅探讨作者的观点而且探讨课文的含义。

评价性问题(evaluative questions)关于读者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是否相符的问题。

IV.反馈(Feedback),这是运用语言的输出阶段。可以通过复述(retelling)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得出:复述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也可以通过其它多元化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将讲台变成舞台。如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朗诵,讲故事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V.强化(Reinforcement),这是对知识加强和运用的阶段。当然仅仅依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课后练习,通过口头、笔头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在强化阶段,应进行适当的超量学习。章兼中教授(1986)认为“刚刚完整地记忆所学材料后再继续用50%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记忆能获得最佳效果。”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如果平时对学生做题的时间不加限制的话,就会由于思维太慢,而不能适应考试要求。因此,阅读时最好采用限时阅读。同时举行班内的小型竞赛,给与学生积极肯定评价,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小组活动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英语。最后,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和信息插上情感的翅膀,创造轻松、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Nuttall (1982)提出了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时需要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如图所示)

阅读中的良性循环 真诚地希望通过上述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这种良性循环的态势。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英语教师不断地钻研与探索,以期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立于高考英语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阻碍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也属于一种交流、沟通方式,主要指处理文字的能力以及接收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想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比如看杂志时、和其他人签合约时都会要求当事人阅读、分析,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因此,为了使初中生能够尽早适应社会,更快适应工作环境,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对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普遍存在低效现象,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积极探究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观念。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进而喜欢阅读,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2)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全面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仅靠学生自己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更科学合理,同时,教师采用积极灵活的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2.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实行探究性阅。

读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阅读教学方式以学生认知为教学目的,违背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因此,教师要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不断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实行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去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W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在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实现了阅读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团队意识。

3.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改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新策略。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在符合阅读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阅读教学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目前,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广泛涉猎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相比于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海洋,只能成为九牛一毛。这就要求初中生的阅读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上,而是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拓展阅读视野。从小说到诗歌,从散文到戏曲,要尽量多地涉猎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如小说《项链》,诗歌《再别康桥》等,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这其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并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知道什么该读不该读,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能够加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为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阅读需要不断地坚持。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加之教师民主的教学观念,就可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篇6

现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应基于教材内容又应超越教材内容,若完全局限于教学教材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则极容易将阅读教学变得死板、乏味和枯燥,不利于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应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材内容拓展,以延伸学生的阅读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阅读知识。例如,在学习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课文后,教师可按照座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课后合作搜集与咏月相关的诗歌,再让每个小组选出几首组内成员共同欣赏和喜爱的诗歌供全班学生鉴赏。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喜欢和欣赏的咏月诗歌整合起来,制作成一本精美的“咏月诗集”。让学生搜集咏月诗歌,即是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实现自主阅读;而让学生动手制作诗集,则是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另外,让学生将搜集的诗歌制作成册,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摩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善于运用阅读教材细节,激发学生阅读思维

(一)利用教材细节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火花

课堂教学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应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大胆、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开发,并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但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需善于运用阅读教材细节,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囚绿记》这一课文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放绿”和“囚绿”这两个词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自由讨论,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积极发言,表达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的“绿”其实就是暗喻一种美好的事物,而文中描述的“放绿”和“囚绿”均源于作者“爱绿”,从中使我们看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体会到作者的无私:真正的爱基于无私,愿意放其自由。还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背景在上海,而当时的上海好比一座孤岛,文中所描绘的“放绿”与“囚绿”正是作者向往美好事物与自由的表达。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便是让每一位学生的看法与其他学生的看法产生融合或碰撞,从而使其在辩论的过程中更深刻的掌握课文知识,使其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通过教材细节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细节在教学中均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教材细节的理解将对其语文素养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应对教材细节加以重视并充分利用,从细微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文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到精读环节时,可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出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夜游”,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课文细节进行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很快便能找出文中体现“夜游”的诗句,促使其能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篇7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了阅读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都是以知识为载体,运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基础,注重积累,不断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

一、背景介绍,整体把握

背景介绍是语文教学的教学资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要促成文章、作者、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要适时进行背景介绍,为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理解文章做准备。背景介绍不仅要关注知识问题,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其价值观问题。背景介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原意、领会文章意义,提高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能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历史常识,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一定的文学技能。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利用语言创设情境。语言具有情感表达和情感交际的功能,教师利用贴切生动的语言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感知觉表象,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主要表现为课文导语的设计,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题材特征和情感内涵,设计导语就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营造符合课文情感基调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做到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2.运用多媒体呈现情境。多媒体具有立体化、形象化、鲜活化的特点,能很方便地为人们营造一种审美情境,有很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形状、声音、颜色、运动等元素的综合表现,有效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活动,尤其是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进而对文章有所理解、感悟、体验及阐释。

三、诵读品味,细节体验

诵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逐步认识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特别是深入理解了文章思想感情之后的细节诵读,能不同程度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画面,如自然景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使学生在诵读时进入意境,如闻其声,如观其物,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如见其人,这样批文入情的诵读,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同时,诵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较难理解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之中让学生体味和品读。只有把文章读熟练、读仔细,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通过教师、学生、文章三者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文章,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熏陶,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1.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是指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或之后,亲自朗读课文。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抓住它的基调,并进入情境,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方面起到榜样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激情,让学生一下子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在节奏、重音、停顿方面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让学生一下子找到朗读的感觉,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朗读的语感,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不到位时范读,通过语感使学生顿悟;可以在课文学到关键处,理解、认识得以升华时范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可以在学生朗读的感情不到位时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在文言文初学时范读,古文的断句是难点,应以范读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2.学生自读。朗读教学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从无感情到有感情的朗读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许多故事性强、人物描写生动的文章、诗歌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地人物的感情,最好就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深入思考,反复推敲、熟读才是生情的保证。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自读,抓住关键词语“寒秋、霜天、万山、湘江、红、染、透、争、击、翔、竞”,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吟诵,使感性认识得到升华,获得对文章深层次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自读,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景中情和情中志,也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早年的博襟和革命壮志。

篇8

前言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科目,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学老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所以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任务花在阅读教学的构思上面,真正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提升W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让阅读教学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发展和进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更多的问题,要想将教学策略高效的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面,教师必须仔细分析和探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下两点就是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

初中语文教学是比较基础的科目,它的开展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而初中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教学效果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直接相关,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是存在最主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用到多媒体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营造更轻松的教学氛围。

1.2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内涵,满足不了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有的甚至已经偏离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的,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缺乏,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体验自身生活,调动阅读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让阅读教学更贴近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初一人教版《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内容时,文章主要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的感情,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回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借助文章的写作手法描述自己对母亲对深刻的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更深一步的感受和学习课文,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2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是教学互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春》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思维的延展,理解作者热爱春天的那种强烈情感,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的笔记。春这一课里面的优美语句和写作方法非常多:“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比如这句就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对于这类语句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更好的改革。

三、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升。在初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个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和理念,总结教学经验,让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特征,掌握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真正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率。

篇9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怀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值得大家深思。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问道:“同学们,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重回桃花源时‘寻向所志’,结果却‘遂迷,不复得路’,这说明什么?”话音刚落,一个男生几乎是大喊似的叫到:“老师,这说明渔人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学生们立刻哄堂大笑,议论纷纷。而那个老师马上找出那个男生厉声训斥了一番。然而当老师继续回到课文讲解时,却发现学生的反应明显冷淡了许多。课后,老师找了几个学生询问,他们战战兢兢的说:“老师,您可别生气,我们感到您很严厉,都不敢说,怕说错了。”这样的教学中,老师很严厉的剥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对他们有出入的回答本可以借题发挥趁机引导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高效实施高效教学。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高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高效教学了。

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学本身:《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从《孔乙己》出发讨论绍兴的酒文化。也许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的角度看,似乎有点舍本逐末,放弃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这样的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无效。

三、强调对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要做到高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中心句的环节。同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四、分层指导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

学生与学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进行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课堂功效。因此,采取分层教育,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措施。

篇10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阅读课堂已成为当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高效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呢?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对成功条件的最经典概括。就教学而言,一位好老师无疑是一节好课堂的设计者和工程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根据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首要职责。新课程的推进实施,对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提出了诸多新的更高要求。

一个没有先进前沿教学理念与良好精深教学素养的教师,想实现高效课堂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等都得到改进与提升,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师应当具备如下教学理念:(1)语文是人文学科,应该致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2)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理所当然应该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3)语文是语言学科,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母语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整体感知并有所领悟,不断培养语感,增强语言阅读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宝贵的45分钟课堂时间,不断实现阅读的整体教学目标。仔细观察周围的语文教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一般性分析和讲解,而忘了加强对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及其内在功能的有效挖掘与发挥。试想,学生若没有阅读,不熟悉文本内容,何谈理解和掌握呢?因此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鼓励学生朗读。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尽情,有效解放与发挥学生嘴巴的功能,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的高效阅读者、思索者与探究者。

2.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教会他们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形式各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师要适当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丰富的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知识面的重要前提。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一是语文教师要积极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注重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道德美等内涵与外延,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语文教师做好优美的示范朗读。以自身的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水平,优化思想认识和素质。

2.师生共同推荐新作。要使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仅靠课内带动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契机的把握,以分组比赛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多种具备教育启发与人生励志意义的书籍,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有效阅读,积极分享阅读心得和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加名著新作的阅读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要自觉创设教学佳境

篇11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指学生们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进而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初中高效课堂阅读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代的发展需要初中语文课堂进行高效阅读教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快速处理文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要求,而通过在语文课堂高效阅读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这些发展都是有积极的影响的。不仅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也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要能够对阅读方法熟练运用,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在学生读文章的同时需要能够同时对文章的内容以及含义进行理解分析,并且能够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的目的则是使得学生达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阅读课堂的高效性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老师提出阅读类问题的时候,一般情况都只有成绩特别好并且阅读能力好的学生来进行回答,而其他学生对此的表现却不是积极的,甚至有些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这也就造成了整个班集体没有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未能达到高效性。在一个良好的高效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并且兴趣浓厚,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3.高效语文阅读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效语文课堂中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整个课堂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格外重视。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配合来有效的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参与性高,并且还能够很好的学习到阅读中的东西,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实施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疲劳感。随着教学策略的不断改革创新,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合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以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来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整个小组的成绩来得到课堂任课的一种具有讨论、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互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获得基本知识,培养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老师为主导的作用。小组内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可以积极的去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促进班集体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以及加强了教学效果。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有效的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内容之上。

2.教学过程的统一

如何在初中阅读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整个课堂要进行过程的统一。教师在初中阅读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整体的流程,要将其优化处理,每个环节直接要有效的结合,而不是开课直接布置任务进行小组阅读。一般来讲教师在课堂之初要有效的进行提问,让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在以往的经验有10+35的教学模式,以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在35分钟内进行自主合作式的学习,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整个过程的同意。

3.有效的评价

教师要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时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淡化相互之间的竞争,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大大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个人的评价,而在初中阅读合作教学中,对其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整体进行评价,而不是单一的对上台发言人进行评价。并且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讨论的成果,还应该有小组合作之间的交流情况,纪律以及积极性等。

结语:在对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并且在进行三维目标确定时,要把握好各个目标之间的均衡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并对其它好的策略方法不断学习采纳,融入自己的阅读课堂中来。教师还应该把握整体课堂气氛,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时代的发展需要初中语文课堂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能够快速处理文字信息的人才。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读是最简单的事情,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信心,在齐读的过程中,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实施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想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首先要制订科学、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需要语文教师明确通过阅读教学想要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同时将教学目标分化为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依据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制订,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制订。同时,为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成果,而非单纯依据教师的教学计划,使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情感变化都会导致课堂教学实况难以遵循教学计划进行,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弹性,从而应对课堂上的不可控因素。

2.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文本、探索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挖掘文本底蕴,从而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想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得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功能,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中国著名且典型的石拱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石桥建筑的匠心独运,感知中国石拱桥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对于班级里语文阅读兴趣较低且语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学情境安排中,教师也要格外关注这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在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外,其自身也要成为开放式教学的组成部分,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在讲到精彩之处时,运用手势辅助教学,向学生传递文本内容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口语对文本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渲染n堂气氛,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创新。

3.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对文本的感受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实践方法是,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摒弃传统“替学生学习”的陈旧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学习中去,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时间的安排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的作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就遵照“教为导,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归还学生,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如在教学《芦花荡》时,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根据课后的思考题再次研读课文,对文章的大体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对《芦花荡》进行深入的讲解。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中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