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翻转课堂起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翻转课程又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最早起源于2000年的美国迈哈密大学,其中三位教师在讲授经济学导论这门课程时,面对学生日益减少的兴趣问题,尝试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得到运用并取得教育成效的是在2007年美国克罗兰州的“林地高中”,这所学校的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上课不是迟到就是缺席,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录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结合实时讲解上传至网络,来给缺席学生补课。随后,两名教师大胆的让学生课前在家中听视屏讲解,然后自主地完成该作业或进行实验,作业或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同伴互助来解决。由于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教师上课讲解,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模式相反,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2011年,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在我国率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之后,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引发了一场教学改革,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不断效仿,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增加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花一整堂课的时间进行只是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知识内化的时间放在了课后。而课后学习常常因为没有教师的辅导、同伴的帮助、家长的监督,使得知识很难达到内化。翻转课堂则是把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同伴交流吸收先前观看教学视频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不再占用上课时间讲解知识点,而是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查找资料、阅读电子书,与同伴讨论等方式完成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交流互助学习,经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疑难困惑,课堂学习的任务型也就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目标已经由传统的知识渊博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课堂教学也有灌输式教学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新知识的学习,首先应该源于学生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自己展开对新知识的理解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实现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教学时空的改变是关键因素。翻转课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学生首先在课堂外借助视频、指导性解读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师生、同伴互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
2.注重课堂互动、交往和探究
知识的碰撞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借助师生互动、同伴交往促进不同思想、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的交锋,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无声”状态,无声无思考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然后进行机械记忆,在反复记忆的过程中学生的识记性基础知识不断地巩固,但是理解性和创新性知识却不断地丧失,学生对新知识没有自我的分析和解读,而只能简单地依靠教师的方法进行模仿。这是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新时代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所在。翻转教学模式正是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认同和反驳,从而构建学习共同体。
3.关注学生主体体验
课堂教学是为主体服务的,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关注主体的体验,就要不断突出和体现主体的个性化,满足每一个个体的特殊需求。翻转课堂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视频和导学问题,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理解,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快进或者跳跃等方式加快学习进度,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或者借助交流平台进行求助和交流。同时,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生不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分析,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增加了学生的主体体验。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通过改变“教”和“学”的顺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借助师生互动、同伴交往,增加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文良,和学新. 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3-6.
[2]胡廉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可行性研究[J]. 科技视界,2015,01:207+255.
[3]刘海晨. 渊源、特征及挑战:翻转课堂的思考[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12:56-58.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2)04—0046—06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本文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基本特征,在分析国外实施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1]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理解和接受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他们于2012年1月30日在林地公园高中举办了翻转课堂“开放日”(Open House),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来观看翻转课堂的运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做法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此外,翻转课堂的推动还要得益于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开始,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 ED(TED的教育频道)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学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的主要情况。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
伴随着教师身份的转变,教师迎来了发展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达成这一目的。新的教学策略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课堂时间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的第二个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该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当教师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2年第3期策划专题,由重庆聚奎中学教师和台湾邹景平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和做法,至今在国内已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三年来,“翻转课堂”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成已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线,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及时地把握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翻转课堂”OR篇名=“反转课堂”OR篇名=“颠倒课堂”为检索式,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5年2月1日,共检索出989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进行过滤会议通知、征稿简则、重复发表的文章等处理,共得到有效文献973篇,中国学术期刊库918篇,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报纸23篇,会议论文7篇,抽取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等字段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对学科领域的研究总结有多种途径,如根据论文综述、专家访谈、调查问卷、课题立项等。其中通过学术期刊专业论文统计分析是一个最常用的可靠途径。因为学术期刊有科学研究成果公布、传播、积累、评价和学术导向等功能[1]。文章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2]。
二、统计与分析
1.时间分布
某领域文献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12-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文献973篇,如图1所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文章数量由2012年的16篇,上升到2014年的822篇,翻转课堂研究受到国内教育界高度关注,为了反映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研究计算了三年来的论文增长率,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文献的增长率远远高于CNKI全部文献的增长率,分别高出729个百分点和52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关注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膨胀,多年来国内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但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规模,都没有当前翻转课堂研究力度和规模强大。表2中,翻转课堂文献增长率=当年翻转课堂文献数/去年翻转课堂文献数*100%,CNKI文献增长率=当年CNKI文献总数/去年CNKI文献总数*100%[3]。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献增长四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各类振荡[4]。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似乎已经处于第二阶段,进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
2.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5]。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6]。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2091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微课”、“微课程”、合并为“微课”。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7.41%,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170次)、自主学习(102)次、课堂教学(92)次、微课(69)次、学习过程(64次)、教学视频(61次)、教学设计(54次)、信息技术(54次)、知识内化(44次)、课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
“教学模式”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最关注的热点,其词频最高,达到170次,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者比较认同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说法;其次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别是102和92次,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的“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递部分,课中教师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来辅助学生的知识内化。第三是“微课”、“教学视频”也是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二者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研究热点并不意外,研究重点关注“微课”、“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地位、设计与开发等。第四是“教学设计”,词频为54,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区别其他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一切教学和教学资源设计的理论基础,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基本保障。“知识内化”、“教学效果”分别表现出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本质及其科学性、教学应用效果的关注。
3.各年度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所要进行研究的文献按照年度分类统计分析,用同样的方法,使用BICOMB2.0提取当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并进行高频词词频统计,分别提取2012年大于等于2的高频关键词,2013年大于等于4的高频关键词,2014年大于等于13的高频关键词。表4展示了近三年翻转课堂领域研究高频词的变化,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研究热点变化,从而把握未来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4.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
根据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周爱民先生的研究,他将2006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变化作出了分析[7]。参考以上研究思路,在这里我们将国内近三年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种类型:恒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出现在文献中的相对频率比较高和稳定,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流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一开始处于研究热点,后期对其的研究下降或者停滞不前,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呈递减趋势或者停止状态,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流星关键词;新星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近三年的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前期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较低,甚至比较冷僻,而越往后对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现在文献中的次数和频率激增,这类关键词称之为新星关键词。
(1)恒星关键词
如表4所示,三年来在高频词汇表中都有出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文章将以上关键词称之为恒星关键词,此类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状态,如图2所示。从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特征等方面分析可知,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因此教学视频作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恒星关键词是研究的必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8],即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由信息技术触发而且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9],在其研究初期,课堂模式和信息技术成为恒星关键词也毋庸置疑。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模式、信息技术作为翻转课堂研究恒星关键词,即反映了翻转课堂研究的内涵特征,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表现出翻转课堂产生背景和技术条件。
(2)流星关键词
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等五个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在线课程、教学流程3个关键词是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化学课和在线课程没有出现在2013和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教学流程在2013年词频有所上升之后,同样没有出现在2014年的高频关键词中,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五个高频关键词称之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流星关键词”。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化学课、化学教师、科罗拉多州是在翻转课堂研究早期出现在对翻转课堂起源研究的文献中,在线课程和教学流程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在翻转课堂早期对其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上。
(3)新星关键词
翻转课堂从引介到发展,在国内需要经历引介、消化、吸收、创新等发展阶段。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知识内化、微课程、学习活动等六个高频关键词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上述六个关键词没有出现在2012年的高频关键词中,而到了2013年,它们都变成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从频次上来看,课堂教学频次(16次)最高,其次是自主学习(10次)排在第二,依次是教学设计(9次),知识内化(7次),微课程和学习活动各(5次)。而到了2014年,各关键词频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主学习(91次)、课堂教学(75次)、微课程(60次)成为2014年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教学设计(45次)、知识内化(37次)、学习活动(16次)较2013年频次有较大提升。
2014年新增的三个高频关键词是教学效果、MOOC、应用,如图5所示。随着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和教学效果成为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这样一个变化既反映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从起源、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的研究转向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探讨上,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关注是什么的引介阶段,进入为什么、怎么做以及效果怎样的消化和吸收阶段。关注应用和应用效果是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标志性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高效课堂的特征,推动各级各类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趋势。
MOOC也成为2014年度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MOOC和翻转课堂在起源上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满足了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是在线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因此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以华东师范大学MOOC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团队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0],并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MO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形态,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预测
文章通过恒星关键词、流行关键词、新星关键词等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近三年的发展演变,并可以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趋势做出以下预测。
1.从流星关键词分析来看,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
翻转课堂是一种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速度之迅速,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无法匹敌的,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研究快速经历了引介、吸收、消化、创新的所有阶段,尽管吸收、消化、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几个阶段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确实是交叉进行的,从流星关键词的分析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已经顺利完成了引介阶段的任务,未来研究中,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翻转课堂是什么、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研究重点是为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等更深层次问题。
2.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国内翻转课堂未来研究重点内容
尽管翻转课堂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文章数量激增,但是翻转课堂毕竟起源于美国,它是为了满足美国教学实践的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尽管从理论上讲翻转课堂有它的教育科学性,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以上因素的巨大影响,直接照搬,机械模仿。因此,我们要想科学有效地使翻转课堂本土化,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它的建构之“本”,发展之“脉”、成功之“道”,而不能肤浅地只在物质化层面搞形式主义的模仿[11]。从恒星关键词分析来看,从教育学、学习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设计和研究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性等基本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依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3.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从新星关键词分析来看,应用和教学效果是2014年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这表明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国内翻转课堂关注的新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直接指向教学应用,从文献分析来看,高校和中小学是翻转课堂应用的重要领域,其次是高职院校,但现有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探讨、教学案例、可行性分析”等浅层次的应用研究中,而具体教学情境中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较客观地检验教学效果,进而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做出客观的检验和评价。而MOOC和微课也成为2014年的高频词,从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翻转课堂、MOOC、微课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三者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表征,因此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基本特征等主题的研究会逐渐减少或者消失;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内容;各层次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教学效果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和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由于翻转课堂研究时间短以及文献数量的局限性,使文章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在日后研究中持续关注并深入挖掘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J].图书情报研究,2009(1).
[2] 储节旺,王龙.近10年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热点)[J].情报科学,2013(9).
[3] 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
[4] 邱均平,刘思洛,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J].图书情报研究,2009(2).
[5] 侯海燕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2009.
[6] 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基于CNKI“两刊”关键词、主题词的类团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8).
[7] 周爱民.从2006年中文文献关键词看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热点的变迁[J].现代情报,2007(10).
[8] 宁本涛.“翻转课堂”的基本途径与问题审视[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37-02
翻转课堂模式是目前国内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如何选用并用好“翻转课堂”教学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是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
1 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 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中的林地公园高中,属一所山区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而且学生会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花掉很多的时间,结果有些学生不是迟到就是缺课,影响了正常授课进度和学习进度,这种现象常常困扰师生们。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e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于2007年春天,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接受。
随后,两位教师大胆地让学生在课前于家中观看视频听讲解,这样学生就节省了很多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完成作业或解决做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赢来更多的学生青睐并开始广泛传播。他们经常受邀向同行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他们的讲座已经遍布北美,在他们的启发下,更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在线视频在课外教授学生,回到课堂时间则进行协作学习和概念掌握。
到了2011年,莎尔曼可汗(Salman Kham)做了《用视频重新创新教育》为主题的公开演讲,激起了与会人们的极大兴趣。莎尔曼可汗还凭借2300多段免费视频教学录像,建立了名为“可汗学院”的著名的免费网站。人们把这种学生课前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第2天回到教室做作业,与老师和同学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称作为翻转课堂。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模式正好相反,也称为“颠倒课堂”。
3 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四点疑问
虽然目前很多教育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从一些局部实践中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笔者仍然对这种方法持审慎态度。下面谈谈笔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四点疑问。
(1)从以上翻转课堂起源看来,因为“有些学生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所以老师们将授课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从这种角度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限,课下主动认真预习的很少。一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我们凭什么能蛳嘈叛生在课前能认真学习相关视频?也有专家提出,每隔几分钟视频可以穿插一些习题,可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所考核。但笔者认为,这种考核对于不认真的学生是无用的,可敷衍的;对于原本就很认真的学生,是无必要的,可以用纸质教材等材料高效替代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大量重要的学习活动放到课外时间来做,不仅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在课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也很难得到保障。
(2)筹划和制作质量精良的课程视频材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技术类知识更新快,有的专业课甚至需要老师现学现卖,本学年学习的知识,下学年可能就要淘汰更新了。视频资料作为辅助手段是可以的,完全“翻转”是不现实的。另外,有些课程内容是当下就能接受和讨论的,翻转的意义不大。
(3)“翻转课堂”教学法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课下学习视频课程需要网络、电脑或其它多媒体智能终端,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些设备设施。若一个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长时间面对智能手机的屏幕进行必须的学业,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不仅面对面与人交流的时间会大幅减少,眼睛也易近视。而且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翻转课堂”中首次接触到新知识是借助视频资料,此时不便于实时交流,对学习效果不利。
(4)现代社会,人与机器面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电子媒体信息越来越多,传统阅读越来越少。传统阅读比电子媒体信息更环保、更可靠、读者的思考空间更大。笔者不否认现代社会应当积极接触多媒体信息,但更提倡尽可能多的保留传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保留与人交流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4 结语
总的来说,教学视频作为辅助手段是不错的。但是目前若用教学视频作为学校知识传播的主流载体,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最根本的问题。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倘若学生从小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能够依照课本进行主动的课前预习,那就完全可以满足课堂上多讨论、多交流的目标。倘若学生只是在学校混文凭,或者学生在课下缺乏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亦或因为课下缺乏电子信息产品平台及网络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法中的课前学习就一定会发生“有些学生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的情况。一旦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学习得不到保障,随后的课堂讨论就只能浮于表面,“翻转课堂”教学法将不具备优势。是否选用、如何运用并用好“翻转课堂”教学法,仍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慎探索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2] 张乐慧.以“翻转课堂”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