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管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6-01 08:52: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会经济管理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会经济管理专业

篇1

一、育训并举、为龙江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黑龙江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重大任务,依托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农经-新道商学院,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建设紧密联动三级网络体系,创新“产教衔接、校地联动、多方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打造全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基地,建成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心、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技能积累的集聚地。

(二)培育创新创业群体,助推乡村振兴

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引导农民工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协助政府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助推黑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建优训服一体化平台,提升业务培训与经营咨询能力

面向全省农民、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围绕创业、法律、市场营销、理财与融资等内容,运用云课堂、微信平台、电视等媒介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牡丹江市科委、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进行协作,开办农民大讲堂,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及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教师与响水村、兰岗镇、大莫村等50个特色镇、乡、村,及宁安市彩华西瓜专业合作社、五常市宝稻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对接服务关系,提品策划、品牌推广、营销宣传、商标注册等定制服务,提高经济效益。

(四)开发推广适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资源

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满足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开发和推行具有牡丹江地区特色的农民职业培训包,满足牡丹江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高水平职业培训的需要。开发完成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经济管理师等多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研发推广服务一体化,为龙江大农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智力支撑

(一)产教融合联动发展,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

依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办学联盟,发挥团队智力优势,主动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寻找位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师生团队倾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渠道开拓等服务,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

(二)助力农业企业品牌建设,打响龙江农产品品牌

篇2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意义 途径

当前形势下,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穿于企业各环节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经营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至关重要,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要想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是其发展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资金运转的良好与否,通常都会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就是财务管理工作,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是企业做好一切管理的前提。从企业的资金使用率着手,对企业的各类应收款项必须及时算、清,不得有拖拉的情况。这样,才能将企业财务状况全面有效的反映,便于正确的应付和确保资金正常有序周转。此外,针对银行结算票据与限额支票的管理,部分业务必须通过限额支票来解决,并且,有清晰的报账期限及其注意事项,注重银行报账工作,认真细致的核对,企业在银行中的存款数值应做到心中有数,凡是应收回的企业款项必须及时收回,对往来款项要认真核实。企业的资金流动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经济效益才会不断提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1.树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企业领导者与财务管理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首先,风险理念的树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信息变化多端,企业的发展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潜在较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应积极树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时刻掌握了解存在的风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准确估计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强化投资结构等途径来控制风险。其次,树立正确的知识效益与人才价值观念,知识对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间的竞争,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方可加快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强化企业流动资金分析预测

流动资金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净流动资金量越大就代表企业净流动资产越大,其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所以,信用地位相对较高,在资金市场中筹资方便,成本也低。因此,企业应强化流动资金分析预测,全面掌握流动资金的流入、流出,保证企业支付能力与偿还债务能力,将流动资金的管理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落实财务管理各环节。强化流动资金分析预测,促进流动资金利用率,增加筹资,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加强资金管理

(1)加强存量资金管理;企业应对买方市场中的物资存量进行有效控制,将其降到最低,并且,把减少库存的工作归列到各管理部门中,再逐步的落实到基层。供应部门编制采购计划和现场供应时,应避免资金占用,盘活所有的存量资产。库存物资实施中分利用过程中,应通过少量的资金来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

(2)建立完善的以资金投入为中心的效果保障机制;在企业中,一旦出现决策性失误将大大削弱资金利用率,所以,关于企业内部价值高的信息,财务部门应进行综合处理,同时,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对现代市场的发展动向全面掌握,充分考虑货币的风险程度及时间价值,加强财务预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对自身偿还能力也应予以考虑,这样就不会盲目的筹资建设,加快企业发展。

4.加强货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

(1)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清欠工作,一般欠款人可采用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重要欠款人应列出账目清单,若清欠工作遇到阻碍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经分析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整治措施,避免资金流失。

(2)清欠中如遇困难应积极找寻债务链,通过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账方式获取处理债务链途径,防止坏账情况。在货款回收方面,应有明确的清欠工作奖惩机制,调动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应收账款正常流动,减少贷款及其利息。

5.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

(1)培养员工成本意识;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使职工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应适当的降低成本。制定完善可行的措施培养职工树立起成本核算与管理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积极参与,以境地成本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企业成本控制可从多方面入手,但关键是要调动全体职工,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因为在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各因素中,人是最难控制的。为了节约成本,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至关重要。此体系涵盖了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层层分解与落实成本费用目标。将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相关职能部门中进行管控,将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中进行管控,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加强职工考核,提高职工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6.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取决于内部资金的有序运行及周转,若资金周转不灵,将会对企业的所有项目造成影响。因此,应在资金合理管理的前提下,健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好内部资金正常周转,保证企业健康有序运营,从而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盛不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就必须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树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强化资金管理;不断增强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与实际效率,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正以最快的速度由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向全国各地区延伸,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促进了高等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连锁经营管理在课程体系、内容建设、授课形式、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上,都还有待提高。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毕业后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重新构造。

1、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目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以培养知识够用,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程度为标准,以“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以培养介于白领与蓝领之间的“灰领”为培养规格;针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或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运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当前,一些发达地区和条件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形成了一些特色较鲜明、较具发展潜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订单”式模式、“双证”融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做” 一体化模式、“前校后厂”模式等。

2、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办学特色不突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有“够用的”专业知识,也需有必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现有一些高职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深入进行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没有深入进行岗位需求分析,没有深入进行连锁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最终造成专业特色不突出,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竞争力。

2.2设置教学内容的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性。一些高职院校在选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时,未参照社会实际需求的岗位能力, 未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理论和方法来选择教学内容和课程,而是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缩小版”,力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实际需求与能力培养的分离,缺乏一致性。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交替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特别需要增加一些实训和顶岗实习。 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专门用于实践的经费少,企业的接纳能力有限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一些实训和顶岗实习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很大的影响。

2.4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他们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一是在学校期间,学习上不刻苦,纪律性差,不能严格完成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是在企业实习工作期间,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劳动和工作锻炼, 面对企业的工作时效与要求,不能适应,叫苦叫累,造成有的学生不愿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学习,甚至实习中途逃离,使工学结合难以顺利进行。

3、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零售业和服务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实践体系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上应该有所改变。

3.1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要从以就业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为依托,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现代零售业和服务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连锁经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零售连锁企业、餐饮连锁企业、服务连锁企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能胜任各类连锁企业门店管理、品类管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卖场设计、商品促销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毕业生后续发展能力培养,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3.2构建需求导向的教学实践体系。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除了增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外,还必须在培养过程中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使培养的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办虚拟企业等以满足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实践需求。

3.3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聘请连锁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顾问,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堂和企业实训的教学环节,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培养过程中,每年可考核阶段性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在毕业前,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综合性评价,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企业的需求,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艳秋,李鸣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

篇4

从我国现有的企业现状而言,设计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隐形设计管理的半专业化特性。很多企业虽然花费了大量资金在设计上,但是“产品设计是由工程部门负责,视觉传达设计是由公共关系或市场开发部门负责,环境设计由基建部门负责,整个企业上下以一种随意性的混乱方式使用设计,缺乏协调的整体控制,使得设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设计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夏翔,2010)要改变这一现状,亟需建立科学的企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基石,它的起步尤其重要,因为它能为企业内部具体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职能管理规划方向,从而带动我国设计业的转型。

一、 让设计战略分析服务于现代企业竞争的差异化战略

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产品数量与种类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消费品市场发生了潜在的变化,即从群体消费阶段开始向产品区分阶段过渡。在群体消费阶段,价格是占主导的影响购买决定的因素,人们习惯于在货比三家的情况下根据价格差异来选择日常消费品,相比较而言同类产品之间的区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产品区分阶段,从产品自身到产品的包装、展示、附加服务等都成为引导消费者进行选择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如何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开发市场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针对消费品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调整竞争战略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是企业追求竞争优势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战略。低成本战略靠成本优势来创造竞争优势,前提是要不断提高设计、生产与营销的效率,超过同行业的竞争对手,通过低价格吸引顾客或者同等价格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相比较而言,差异化战略则是在产品质量、功能与售后服务上为消费者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值,从而更好地占领市场。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的逐渐转化,成为市场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从企业战略高度将设计与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结合起来,可以充分看到设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将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Stanley F. Slater曾指出,差异化战略给企业创造利润要靠六个因素:“(1)延伸的售前与售后服务;(2)新的营销技巧;(3)与众不同的产品;(4)多样化的生产线;(5)企业品牌建设;(6)高质量产品”(Stanley F. Slater,1996)。这六个因素中,第二个因素与第五个因素是直接由设计决定的,因为只有通过产品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活动,不同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新型产品才有可能出现,而企业品牌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VI设计。不仅如此,企业延伸的售前售后服务也要依赖于专门的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等具体设计活动,如苹果公司所能提供的体验服务就是靠优良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展示设计来完成的。此外,其他因素如新的营销技巧也会因为设计的发展而得到改进,如近年来的交互设计对于改良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的交互体验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篇5

经济管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经济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创新关心手段、更新管理理念,推动着经济管理进一步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经济管理又反过来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经济向着更加健康稳健的方式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经济管理工具不断涌现,直接推动经济管理向现代化快速转型,造就了当前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必须注重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升级。为此,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把握经济管理现代化与经济管理的新趋势,从而更好地以经济管理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一)经济管理的价值日益体现,管理更加具有艺术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经济体的不断壮大,经济管理的价值日益凸显,各种技术不断涌现。每一个企业依靠先进的技术只能保证企业的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没有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形成更强大的发展实力,也很难使企业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经济越发展,企业越壮大,越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所谓“三分经济七分管理”充分说明了经济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经理管理越来越注重艺术化,通过更富有艺术性的管理,借助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心理剖析以及隐形教育等技术手段实现较好的管理效果。

(二)增强经济管理的能动性,体现经济管理的创造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发展变化越来越明显,这就决定着经济管理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管理的权限需要进一步扩大,并增强管理的能动性,使管理者对对各种现象迅速作出反应,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更加灵活自如,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应对各种问题。经济管理现代化要求更加注重创造性,不能对其他管理模式简单的机械的照搬,应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能够契合时展,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让整个管理更富创造性,使经济体更具活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为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发展效益。

(三)专业化管理是必然趋势,民主化管理理念日益明显

市场竞争对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每一个经济管理者的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管理知识、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能够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更要注重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结合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地调整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更好地组织企业和经济体运营。同时,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是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西方国家经济管理要求全员参与企业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模式等内容的表决,更加符合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管理更加科学先进,能够对决策者提出更加全面的参考因素。这种民主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全体员工参与,共同奋斗,共同奉献智慧。因此,必须通过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富有活力,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四)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手段凸显信息化与自动化

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科学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种经营实体的要求,使管理更加符合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明显,大大增强了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各种数据运算更加简洁,以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方式=搜集各方面的管理数据,提出最佳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策略。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华特色

我国的经济管理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主体以及我国的社会制度。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发达国家具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社会制度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同时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我国的经济管理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考虑到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照搬的管理方式必然带来水土不服现象,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实施方案以及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管理。

(二)汲取西方先进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我国必须汲取西方管理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借鉴他们科学的管理方式。在经济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可以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借鉴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让我国的经济管理更加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参与世界竞争,对发达经济体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吸取消化运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三、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一)更新经济管理理念,紧跟经济发展潮流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要求每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跟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充分重视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结合时展,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能够具有较强大的管理权限。聘请专业化管理人才参与企业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管理的专业化。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参与热情,实现管理的民主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全体职员的管理智慧和创造力。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管理理念、管理需求决定管理模式,要想更好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每一个企业应该立足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建立健全现代经济管理制度,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企业每一个员工心理和精神需求,采取完善的措施和手段,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为经济管理带来更好的效果,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实现民主化的经济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管理,需要调动每一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真正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和智慧,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管理,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为此必须实行民主化的管理,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民主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主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民族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和智慧,能够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决策更符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更加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四)实现由传统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过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管理中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越来越多,传统的以人财物等硬件为基础硬件管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优势逐渐消失。软件管理则是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工作,现代竞争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更加注重知识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因此,在管理上应该更加注重软件管理,因此,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知识和管理理念,高效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注重知识经济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只有不断创新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活力,让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软件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必然趋势。

总之,我国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借鉴他们更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让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篇6

(一)教育理念守旧在经济管理教学中,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利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经济管理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要满足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高校就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逃离出来,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

(二)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偏离因高校经济管理教学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只是按照高校给学生设立的目标培养的高校性质的产物,但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出现人才供求偏差。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应该按照市场需求确定经济管理教育的目标,但是现阶段高校研究市场需求还不够透彻,很多高校的教育目标都是根据教师的经验和假想设定的,这很容易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市场脱节。

(三)过分依赖教材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过分依赖教材,然而,高校的教材针对性不强,更多地侧重于学科逻辑,忽视了工作逻辑,这样就违背了高校弘扬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备综合及部门经济管理技能的目标,忽略了经济管理的工作逻辑,这样严格按照教材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要求高校的教师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实际活动的工作逻辑安排教学进度,适当的将教学内容打乱、重排,以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四)过多注重课堂教学经济管理分支很多,课程也很多,想要真正掌握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经济管理的专业技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教师讲的再透彻,学生还是不能完全地掌握所听到的知识,学到的知识只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还应加强课后的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时期国际经济管理教育的主流趋势

(一)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国际上经济管理较为成熟的一些名校在教学上都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贯彻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同步,从而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国际名校对经济管理教育的目标定位在能够熟知现在社会各类经济现象、掌握分析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经济管理的能力。这样的教育目标既保证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也为他们进入社会做了准备。这一目标侧重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技能,明确的市场供给定位,增强了学生的在经济管理领域就业和深造的竞争力。

(二)规范教育,选择自由国际名校在经济管理教育上具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对教学内容、必修课程、选修内容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所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这些详细的规定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经济管理时有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安排,同时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公平竞争和评价标准。虽然国际上经济管理教育具有相当强的规范性,但学生在学习时也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选修课程,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跨年级跨专业学习,即使是必修课,学生也可以不在特定的时期内修读,同时可以在一门课程上听不听教师的课程,这就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课程。(三)课程的严谨性国际名校在设置经济管理课程时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就行开展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经济管理,一步步理解经济管理的知识。不同层次的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也是不同的,越高层次培养出来的学习知识和技能都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分出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由简到难逐层次的完成学业。(四)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国际名校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独具创新性,在课程设置上设有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讨论课程、论文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情,鼓励学生在学术领域的探究,对有价值的进行出版、奖励,这种竞争性和与探索性的氛围,使得学习对学术的追求就会加强。

三、新时期我国高校经济管理改革创新的举措

(一)教育理念更新新时期我国高校的经济管理教育必须在理念上进行更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培养掌握现代化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从事综合及部门经济管理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推进课程的现代化,因材施教,以社会经济需求为依托,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一方面,要加大理论课的深度,强化学生的实证分析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密切关注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动,开设相关课程,实行前沿跟踪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他们符合社会经济改革创新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创新在课程体系上要向国际名校学习,开展分层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低层次的简单了解逐步到高层次的专业领域学习。把握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对理论教学进行严格要求,与实践教学内容保持同步,加强实验训练、课外实习及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教学的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形成系统性统一。此外,要依据社会经济管理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以及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要求,系统性的讲授理论知识,并运用系统化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整体知识架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社会需求技能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明确知识框架,有层次的设定教学计划,建立层次性、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创新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要与时展保持同步,按照社会经济需求及时反馈,对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将经济管理方面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程内容保持高度先进性,同时结合经济管理领域最新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新动向,丰富课程内容,凸显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灵活应对经济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同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能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课程的知识构架结构,加深学生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保持课程内容的及时补充和不断创新,激发学生更加深刻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创新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采取被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经济管理具有前沿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需要不断创新地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开放性思维,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专业讨论和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丰富教学方式,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很强,所以要丰富教学手段,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效仿国外建立专题学科研讨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大对教学手段多样性的投入,改善经济管理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与电子化。通过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绩效。

(五)实践教学创新首先要加大案例教学,与社会保持同步,对最新的经济管理事件展开讨论,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起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要增加实验课程和社会实习,提高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践性。此外,教师要及时理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济管理策略融入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水平。另外还可以创办专题讨论小组、参与课题项目研究、专题讲座等进行实践教学。

篇7

1.教学手段的创新。对于现在的经济管理教学办法,先对受教育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把所要求的学习内容都给学完之后再进入社会,参加实践。但迫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很少,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没有工作经验而空有一身理论知识,给他们顺利就业带来不利。所以学校要转变现在的教学方式,在学校的小社会里,模拟创建适于学生进行理论实践的平台,以实现实验教学的模式。实验教学的宗旨就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中对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理论能力的需要为指导方向,以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培训的办法,创建设计仿真的实践环境,制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精神的经济管理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结束时已经能够有能力达到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科学实践。在教学中使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形式,提高理论知识的传授效率,培养更多创新、有用的人才。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辅助。怎样才能更好实现在以上提出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办法呢?光靠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高新技术的为辅助。经济管理学的一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当今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也给经济管理教学到来挑战。在经济管理教学中,既要符合理论地传授学生经济管理知识,又要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理论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通过专业书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分析,而要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当靠书面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在进行经济管实验教学时,整合理论教学与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来辅助实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最新的社会经济方面的信息,更好的辅助教师完成经济管理教学的内容,也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为实验教学创建仿真的现实实验模式,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经济管理模拟现场,有助于学生能够实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中。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教学效益创造更好的条件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有助于学生培养信息素质,增加创新能力和理论知识实践用的能力。

3.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手段。拥有了明确的信息技术辅助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理论想法,就需要进一步计划实施,让这一想法运用到实际中。首先要实现备课教学网络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联合学校网完成网络备课,在公共校网上共享经济管理教学的教材,利于学生的预习,经验交谈。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校园资源共享网络库,在资源库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识,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材料等,为学生的更好学习经济管理知识提供方便的知识库。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讲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具有发现问题并采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接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到有好的技术和设备要有优秀的教师来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些工作中,除了实施实验教学发展的方案,还要加大其的宣传,带动、鼓励更多的工作者参与信息技术辅助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二、经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之处

信息技术辅助经济管理教学模式有重要作用,且能很大程度上提供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手段。其的创新之处具有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新性,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办法创新教课课程,学生也能利用信息技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科学严谨、创新思维地进行实践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第二,主体性,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是经济管理教学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其积极性和创新设计性。在信息技术发展下的经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为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篇8

1.1适应市场发展,为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工期长、设计变更频繁、建筑过程中价格变化快、建筑施工作业中意外发生率较高等是建筑工程所具有的显著特征,上述特征因素的存在是奠定工程造价不稳定的基础,可是,在目前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时代下,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通常都是依赖于一些行政命令,这种经济管理方式其实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吻合,更为关键的是,在不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下只会对建筑企业带来无法挽救的重大损失。全过程工程造价时代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明确地要求,企业必须呀建立起行之有效地经济标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居于领先的优势,促使其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1.2推动目标实现,稳定企业发展。预测成本、约束投资、建立有效地评价体系、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调整是建筑经济管理所具备的显著性作用。为此,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工程投资的预期目标,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合理性规划做好工程的评估-预测及监控,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地约束,监督工程质量,为未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大型建筑企业只有建立起明确地建筑经济管理标准,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1.3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从更为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只有认真落实经济管理措施,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客观需求,为此,则需建立起严格系统化的管理标准机制,利用经济、法律制度及行政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这样才能够促使市场发展更加稳定、更为和谐,进而促使国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地进步。

2建筑经济管理的内容介绍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建筑经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简而言之,现代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经济管理包含以下具体的内容。2.1施工质量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事业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一种态势,为促使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成为广大企业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然而,建筑经济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完善化的建筑经济管理体系作为基本出发点,为建设高质量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2施工成本管理。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强化对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做好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施工企业只有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2.3施工进度管理。与其他一般性质的行业施工不同,建设工程施工有着非常长的周期、规模很大、整体工程结构十分复杂,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此,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是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方式,可促使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性的提高。2.4安全环境管理。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能够确保劳动者在日常工作当中的身体健康及安全,强化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些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建设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3全过程工程造价时代下建筑经济管理潜存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责权益分离奖励机制。权责分明、明确地奖惩机制是确保企业经济顺利发展的持久动力。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中各部门与各个岗位的权责并不明确,有的考核根本只是摆设,经常会有奖罚不明确的现象出现。其中,在很多的国有建筑企业当中,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收到“吃大锅饭”思想的影响,从而造成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能动性受挫,严重损害着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自身发展。3.2管理组织水平较低。目前现有的建筑经济管理类型是非常多的,在这种状况下,各企业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入手,综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专属的建筑经济管理标准。要知道,有的企业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为此企业管理部门的作用根本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据调查了解到: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整体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建筑经济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所导致的。3.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建筑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企业缺乏一个行之有效地工作氛围,经济管理执行员工为能够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达到预期的管理成效,通常需要切身深入到施工现场,可是,施工现场的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整体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在这种基本现状下会有一些经济管理技术人员根本不情愿深入到施工现场中去,这势必会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技术人员缺失的问题出现,为此,企业在被迫下往往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管理模式。3.4成本控制不严格。现代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大型工程都属于国家投资型工程,这就会造成工程成本控制方面欠缺专门的负责人员及监督人员,有的工程即便是安排了人来负责,但是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对待工作根本不认真,经常会出现成本浪费的现象,这就会造成工程在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出现脱节、无人看管的现象,这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4全过程工程造价时代下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实行有效的进度掌控。对工程施工工序、施工工程量进行有效性的掌控,编制明确地工程进度,选用高效的工程工程管理队伍,树立明确地奖惩机制,按照具体的施工进度方案做好工程施工进度的系统性监督与掌控,这样才能够保障各施工环节在施工方案指导下顺利完工。4.2劳务管理措施。进一步严格准入机制,建设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挑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此过程当中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不断加强大家的安全思想意识和施工技术水平,积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有所了解,不断提升大家对问题的应对能力,这样才能够把施工企业的劳务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4.3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为能促使经济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性的发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具体发展状况入手,制定完善化的经济管理机制,同时,重新建立起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并不简单的只是包含了实际上的操作,同时也包含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内容,为此,只有将现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现,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具体的工作。4.4加强成本控制。有效地减少工程成本是工程建设作业中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详细而言其具体包含了三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人工费的掌控方面,支付人工费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平均每位员工的实际工资进行相应的计算,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将整个工程团队当中的实际工资进行计算,以此不但可很好地预防有工资费用浪费的现象出现,同时能够很好地确保施工人员得到最佳的权益;第二,原材料费用的掌控。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做好系统性的管理与有效掌控,这就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地把握,特别是一些动态化信息,在这一前提下开展动态化的控制,将市场邻近价格作为主要根据,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当中挑选那些低价优质的原材料,这样才能够促使对原材料的全方位有效掌控;第三,施工设备的具体使用费用。建筑工程与其他一般性质的工程对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整个施工过程是单独存在的,并且工程整体上的施工设备使用概率、实际预算定额比较低,根本无法达到基础的预算水准,为此,施工设备的具体使用费用预算一般要比实际发生的成本要低很多,以此造成严重的设备的极大浪费。

5结语

在全过程工程造价时代,若想要带动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工程建设是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利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建设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特殊性特征,为此,建设单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化的建筑经济管理标准,各部门领导要认真重视所开展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逐渐完善现有的建筑经济管理内容,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为员工创造出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徐蓓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篇9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和自主独立创业者。自主创业不仅需要胆量和意志,更为主要的是谋略。作为经济管理类人才需要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经济学偏向对社会资源如何更加优化配置进行分析研究,而管理学针对不同人提出相异而又合理管理方案。经济管理类人才应具有独特的洞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门服务领域和专业能力,综合性思维方式,勇于冒险的精神和较高的综合人格素质。因此,如何培养这种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经管类人才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一、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现况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通过高校设立经济管理专业,从而对经管类人才进行培养。如今,全国高校中经管类学生将近15%以上,在高校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经管类专业学生基数可观,但由于好多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开设相关培养课程并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市场需求,而且高校大多只注重理论培养,忽略与实际结合,急于追求短期内高效益办学,因此,高校毕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当今时代需求,出现就业难等问题。

2.未来社会经济管理方向和对经管类人才要求

本世纪是人类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者为驾驭知识经济和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不断创造未来、开辟新领域、把握整个科技、经济走向,掌握经济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方法。经济管理类人才须具备科学的、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对社会科技动态、趋向及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充分掌握。

新时期以人为本已经是社会共识,经管类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由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创造和适应。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个人自主和自觉性,实现真正人性化管理。经济管理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就要求经济管理类人才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有强烈义务感、对新事物和契机的追求欲、富于挑战和创造性、善于合作、良好心理承受能力。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具备较强组织能力、决策能力、预测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二、经济类管理人才的培养措施

1.利用高校工厂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

高校工厂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和产品生产三者相结合的基地。它是连接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枢纽。高校办厂紧密遵循经济规律同时承担教学任务,与社会一般企业不同,是根据学校教育和科研设计开办。通过与学校联合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有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高校工厂面向世界高新技术,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广泛。实时与外界交流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层面。自由聘用外界人才专家为高校引进新资源同时大批的接纳实习学生。高校工厂通过自身拥有高技能、高素质、强表达能力的实习老师,在学习态度、劳动观念和纪律上影响学生。

经济管理类相对比较灵活,与社会联系紧密。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不断探索并更新培养人才模式,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发展教学灵活和多样化,有利于经管类专业自身发展,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培养人才方式对提高管理人才实力和竞争力也十分有利,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以在对经管类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注重培养模式多元化。经济管理类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课堂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践中培养交流、决策、预测以及挖掘信息等技能,即通过连接社会的桥梁——高校工厂培养人才。

2.高校工厂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优势

校园和企业合作方式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高校工厂紧密联系社会市场,时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动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经济管理类学生课堂学习和高校工厂实习同时进行,从而培养创新意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从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两个方面也得到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突破封闭教学模式,建设社会化、国际化大学,达到知识和人员在国际上交流合作。从而真正实现多元化和灵活性教学,培养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三、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讨论,本文认为要适应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对高素质管理型人才需求这一潮流,高校应该注重与社会紧密结合,实时挖掘社会最新信息资源,适时完善自身教学模式,有效联合企业,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职业综合素养方面培养,改善以往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一教育落后的现象。从而,培养多更多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篇10

关键词:

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经济行为的出现使的经济管理也随之而来,经济发展与管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进步。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经济管理手段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经济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转型。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概述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是企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经济管理现代化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也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使企业的资金运转率得到提升,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所谓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为了能够使社会经济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不断促进经济管理方式以及模式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变化发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实际需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经济管理也逐步朝着现代化、网络化以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体系是其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素,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管理思想和企业组织现代化。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组织。当前的经济管理思想认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思想,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思想,兼顾企业生产发展的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开始认识到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并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管理活动需要与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等相适应,并不断完善管理组织。

2.管理方式以及手段的现代化。

企业开展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使经济指标能够归入到经济发展规律的活动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使得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方式逐渐得到更新,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能够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应高效实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等,科学、技术的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指挥与控制,使经济管理的时效性得到提升。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与这些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全面认识、综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经济管理专业化、民主化。

企业效益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发挥到何种程度其实是受到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民主化决策影响的,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决策能够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能够对企业的各种意见、决策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国家民主政策作为依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作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明确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法律知识等,促进企业实现积极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将企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放在重要位置,忽视经济管理的作用以及影响,这种做法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如果发生经济危机,企业的利润就会出现严重的下滑,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亏损现象严重,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还存在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增加投资等方式创造经济效益,忽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长时间使用这种经济管理方式,企业无法与现代化的经济环境相融合,经济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地位,最终被淹没在其中。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的组织方式也比较落后,这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着交叉、重叠的问题,信息沟通不畅,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缺乏科学的依据,使得企业发展没有科学的决策作为支撑。同时,管理模式单一,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完善,对产品、市场以及工艺等重视不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此外,经济管理制度的形式化比较严重,企业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低,管理组织缺乏较强的适应性。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也是影响经济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管理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努力与贡献,当前,人才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内容,企业如果没有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是很难实现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优秀的企业中都是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的,但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在经历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员工出现疲惫,出现了不思进取,工作缺乏积极性的现象,这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要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遵照中国的实际国情,满足中国特色的发展需要,二就是要积极借鉴和参考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1.满足中国国情,凸显中国特色。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十分明显的特点,不同地区间的生产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就使得经济管理水平也存在不定差异,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到我国各种条件因素等的限制,经济发展以及管理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时,就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发展的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满足我国国情,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2.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长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我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与方法,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地借鉴和学习。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不能全部否定前人的经验,在学习和借鉴本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济管理经验和方式,实现本国与外国的有机结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和吸收,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顺利、高效实现。

四、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管理理念发生变化。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落后的管理理念逐步被淘汰,新的管理认识正在出现与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变化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经济管理理念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被放到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提高了对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应用到经济管理中,使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显现。

2.人性化的管理思维。

企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过分注重速度和经济效益,忽视人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心理、生理的把握,并全面分析和研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以及民主化管理方式,管理者需要掌握沟通技巧,在与员工的沟通过程中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保证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民主化的管理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对传统经济发展中的缺陷进行弥补,使工作人员更好的投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并以此进行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企业需要对经济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明确在新形势下,怎样明确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结构的优化,使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真正发挥出作用和效果。在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中,不仅要尊重政府部门的规定,还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二者的切合点,从而促进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以及效果的顺利实现。

4.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呈现金字塔形状的,自上而下传达命令,管理职能作为权威的基础,管理原则也是保证权威的手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个人需要服从集体,下级要服从上级,这种组织结构中严重制约了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在企业管理中应注重员工的参与,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员工自我管理的网络组织,也就是要努力激发员工中能够自我控制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构上分散但是由于技术以及信息的原因又密切联系,反应速度能力快,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比较强的组织形式,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这种组织形式呈现出扁平状。

5.注重团队协作。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团队协作所创造出的价值永远是巨大的,因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鼓励和支持团队协作,充分发挥管理者和实施者的优势作用,促进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发展目标。利用任务将团队凝聚在一起,并保证团队人员之间的平等,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任务中,贡献自己的知识与价值,使企业的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并能够促进其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6.将客户作为管理的核心。

以往的经济管理中,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技术和生产者。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竞争的不断强化,经济管理应朝着客户为核心的形式转变。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消费者的需要成为市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成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需要企业组织努力创造价值,最终实现其发展目的。在此过程中,企业以及组织之间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当前社会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性增强,很难再有企业长生不衰的现象,这就使得消费者成为企业组织的核心内容,以消费者为导向,实现价值的创造。

五、结语

现阶段,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以及时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努力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认识和重视,明确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际情况,改掉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积极、科学的手段和措施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巨大的进步。

作者:苗桃叶 单位:镫口扬水灌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袁杰.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14,06:186-188.

[2]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

[3]吕茜文,李永戈,周润青.基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101.

[4]袁立蓉.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5:196.

[5]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6]杨志学.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32-33.

篇11

(一)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涵盖了很多方面。一是优良的思想品质品德,这是现代经济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而且以此为前提与基础,具备这类品格的人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才能承担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二是应当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决心,就算是在面对未知的事情时,也能保持冷静和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不屈不饶。在碰壁失败后,也能勇敢面对挫折。三是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思维活跃和行为挑战的素养。有这种才干的人,能够在企业中坚持创新,摆脱传统经济的运营形式的束缚;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与价值。四是团队精神必不可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要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一心,在队伍中完全展现自我的才华,就是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

(二)业务素质方面。全方面的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向着手系统全面解析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第一,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组织能力,在网络发达的当前,网络管理的方式愈来愈成熟,管理的强迫性质正在渐渐削弱,相对的调节性在逐步提升,相应对管理者的组织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实现团队能力大于个人能力;第二,管理者要具备革新能力,一个好的创新点子将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利益,也将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模式,只有管理者具有前卫的创新理念,才能在企业长远发展道路中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而作出正确的企业决策;第三,经济管理者要具备预测能力,即,能够根据经济市场的前进道路来推断出正确的发展方向,满足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合格的管理者,需要作出正确的决定,对经济环境具备洞悉力,以及对经济环境的大致走向具备一定的见解,根据所在公司的实时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大化提高企业的利益。

(三)社交素质方面。经济管理不仅仅涉及到单一的资金管理,还可能涉及到相应的业务管理,因而,对于经济管理人员而言,社交能力也是应当强化的能力之一。而社交的能力范畴除了包含与上司沟通,与下属协调,同时还应当体现在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沟通,所以,需要经管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学会科学沟通、准确沟通,以避免出现沟通的误解与纠纷,同时也能保证相应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2]。

二、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

(一)现实思想培养。现实思想培养主要是体现出相应的民主理念,人道理念,经营理念,教育理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虽然教育理念与教育现实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教育理念是根据教育现实的反映来实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在培养关键性的人才时起着决定性效果。在倾向于管理和操作的当代教育理念下扩张人才对信息的了解和接受能力,应当转变成为讨论探析式的学习,以此来表达人才在教育中的作用,当代教育下个人的创新与思维的开放,对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数量有很大的作用。

(二)调整教学内容。教育主要是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组成。增加综合类型的选修课对教学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拓展在校学生的视野与见识,把力度放在理论的提高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提升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在选课时挑选与时俱进、思想前卫的知识,调整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素质[3]。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育革命后的辅教方法就应当把思维创新作为授课重点,老师应该着重讲授有关经济管理的方式,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传授知识的模式可以引导式和开发式为主,以使得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等。与此同时采用文案教育的方式,以案例讲解为学生传达逻辑性思维的概念,同时结合实际,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史进行经济上的分析,提升学生对个体的研究及解决技能。

(四)强化校企合作模式。政府、企业可以加大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创业基地。而基地运作主要是通过政府补助,基地回报社会的方式进行,建设创业基地过程需要遵循两点原则,一是高校在创业项目方面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其适应当地环境特征,同时引导发展;二是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给予政策补助,内容可涵盖创业补贴、小额贷款等等,进而帮助大学生获得相应的创业服务。此外,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企业家可到高校为学生创业进行讲解,引入真实的企业创业项目,让创业型导师带领学生承担经营项目,通过这种有效的实践方式,创业学生可以快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相关规则,同时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及水平。

(五)构建专业指导团队。在高校内部挑选掌握企业运营经验以及管理技术能力的教师人才,同时主动吸引更多教师作为创业指导者,而且为了保证以上教师在创业指导工作中的主动性,高校则须在政策和制度上提供支持基础,为提高教师创业指导能力作出贡献,学校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运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经营实践流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创业实践能力。高校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担任兼任导师职务,进而构建起专业的创业指导团队,对创业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技术培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不仅仅需要提升人才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以及社交素质,同时还需要通过现实思想构建、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明确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素质的科学培养方向,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王德仲 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计工作的出现,使得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充实。与过去主要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宏观决策相比较而言,新时代背景下的统计工作,除了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外,还对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局部发展、政府的微观管理服务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通常只是简单经济报表的制作,而如今的统计工作,更多的注重于对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分析,从而确保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的重要作用。

然而,系统概括和总结综合统计工具在基层经济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深入把握综合统计的重要用途,才能使基层管理者更充分地发挥综合统计工具在科学、有效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基层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因此,本文笔者将综合统计工具在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查找管理差距,促进有效发展

基层经济管理单位利用综合统计工具可以很好的进行横向的对比。这样不但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管理单位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水平,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机关单位进行比较,吸取优点,改进不足,提高自身,使基础综合经济管理单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健康的发展。基层经济管理单位通过对其管理范畴内的企业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结构状况、规模大小等因素,与来自其他辖区的相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也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经济管理单位认识到自身的经济管理状况,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帮助经济管理更好的制定满足实际需要的方向及目标。例如,综合经济管理单位利用综合统计工具在对比的过程中,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管理的情况。如果发现自己的管理存在优点,此时就可以进行大范围的传授和发扬。如果自己的经济管理存在着不足之处,此时政府综合经济管理单位就应该对自身进行仔细的研究,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的制定方案,力求扭转局势,确保基层综合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可以正常的运行。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存在的意义。

通过对于经济管理结构的对比,基层综合经济管理单位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在管理结构上的不足之处。及时的进行结构调整,以促进基层综合经济管理单位能够快速的进入良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基层综合经济管理单位还可以利用综合统计工具和国际水平的经济管理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可以帮助自身查找差异存在的原因,有利于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例如,不同省市的两家政府综合经济管理单位进行对比,自己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发展的状态也比较良好,但是如果同国际上的一些经济管理的单位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而这时,就可以通过及时制定调整和修正计划,对自己的管理结构进行改变,从而大大促进基层综合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进步、提高。

二、纵观历史数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在相关统计工作的支持下,综合经济管理单位可以综合过去数据与当前数据,然后进行对比,以明确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及问题,从而为发展社会经济提供科学指引。与此同时,综合统计工具还可以帮助经济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调配,尽可能的利用社会现有资源,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降低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最终使经济发展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如果此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态势比较良好,那么基层经济管理工作就可以牢牢抓住现有的优势,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面临的经济发展态势欠佳,基层经济管理工作就应该及时改变发展方向和思路,保证区域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下平衡稳定发展。

三、全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避免统计信息片面化

一般来说,一项经济统计工作通常会由人员统计、劳动统计、生产统计、财务统计、资产统计等一系列的专业统计工作构成。然而,这些工作通常要由不同的专业统计者来分别收集相应的资料。由于分类的统计工作只是对某一方面经济情况的反映和总结,从单方面来讲,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也会出现片面性。而综合统计工具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则可以使信息收集的更加全面、科学,更能够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貌,从而确保经济管理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不至于因为片面的统计信息而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

四、为管理层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在做好相应的经济管理统计工作以后,为方便以后工作中数据出现繁琐复杂等现象,可以将这些数据以图像或者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数据就可以清晰、直观、易懂等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也会大大地缩短了管理人员对数据研究的时间,更加确保管理人员,及时清楚地掌握经济管理的各项管理工作运行的状况。使管理层人员在制定决策时可以进行全面视角的分析社会经济管理状况,确保决策者可以做出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合理决策。

综合统计工具在基层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理念也在快速的进步,单位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统计环境也有所提高和改善,这些都为综合统计工具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基层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基层经济管理单位的统计工作者应该充分的利用好综合统计工具,因为综合统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政府经济管理运行的状况,更好地帮助管理层制定良好的决策,最终可以帮助基层综合经济管理单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淮路其.论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6(18).

[2]钟胜.探讨如何加强医院综合统计建设[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