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学课听课笔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年2班
学生姓名
本节课主题
培养孩子的合群性
主讲老师
刘国学
上课时间
2021.6.3
本节课我学到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一、缺少与同伴在一起的情感体验:由于缺少与其他孩子密切交往的机会,孩子难以形成互助、合作、谦让的思想意识,容易形成孤僻离群的不良性格。
二、成人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孩子在家有求必应,过着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但是在学校不能事事如意,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并产生挫折感。
三、孩子缺少交往动机:孩子在家庭中的各种要求几乎都能得到无条件的满足,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则会互不相让、争执不断,这让孩子失去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动机。
四、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处环境闭塞,很少见到陌生人,可能会造成孩子在交往胆怯怕生。
五、交往的挫折感:被拒绝、遭羞辱、挨欺负。
第二部分 专家建议
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民主的家庭氛围
二、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提供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条件,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交往经验。
三、让孩子经得住批评:教育孩子懂得谁都有缺点谁都会犯错误,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
四、让孩子学会容纳别人
五、克服孩子的自傲心理: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设法消除孩子嫉妒和攀比心理。
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不说别人的坏话、不翻别人的东西
七、激发孩子热爱集体的情感:对集体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是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我的收获和感受:
1.培养孩子合群性人类的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生存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2.只有充分的融入社会,才能够让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才能得到自身的满足感、归属感。
3.合群性不是一朝一夕的训练,是日积月累的坚持,需要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
我的陪伴计划:
1.教孩子学会赞美别人:提高赞美别人的能力,促进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生活中赞美孩子,赞美他人。
2.学会换位思考:教孩子懂得在交往过程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农村科学课堂教学悄然改变,但是在新教学模式下,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后进生,尤其在农村中学,这样的后进生更为普遍。经调查调查发现,一大原因是升入中学后知识难度加大、自身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对路等造成学习滞后现象凸显,渐渐地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游离于课堂之外,造成学习上的再次落后。
从课堂细节抓起,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迫在眉睫。“笔勤免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格言警句从思维的不同角度道出了勤记笔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组的,学习成绩最差。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整理笔记和使用笔记,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预习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扫除知识的障碍,改变被动听讲的局面,为上课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然而现实是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坐等老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有些学生虽然预习了,但是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预习过后书本上空空,脑袋也空空,没有留下任何预习过的“痕迹”。
预习笔记是在教师上课前,记录学生自己在提前阅读新教材时感知的重点难点和疑问点;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或体会;记录自己发现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这种预习笔记只需要简单地记录,做好标记。在做标记的时候只要写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就可以,比如“?”表示看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表示重点知识。例如:七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物质的比热》预习笔记:!?(表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热量;?(疑问点)热量和温度区分;!(重点)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简单的预习笔记,学生上课前一分钟再看下,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原来懂的地方可以加深印象,不懂的地方释疑解惑,一堂课下来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清清楚楚,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果课前教师简单查阅学生的预习笔记,就可以大致掌握本班学生的疑问点,及时调整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以课堂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以往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或者只是盲目地跟在老师后面,黑板上写什么,就抄什么,成了一个不动脑筋的、机械的记录员。总之,学生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习惯于从老师那被动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记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上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听、看、想等方面,记笔记只处在听讲和思考的从属位置上,所以不要光顾记而不去思,一定要养成手脑并用,边听、边记、边思的良好习惯,否则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课堂笔记究竟记什么,多记还是少记?这是学生常提出的问题。其实,好的笔记并不需要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全记下,而是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和有选择地去记。记笔记要简洁、快速、规范。教师讲课速度比记录速度快,因此笔记可以简单甚至可以用符号代替文字。比如由于作图较费时间,记录时可先作简图,课后补充完整;讲例题时,只记录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用“”表示因为,用“”表示所以,用“”表示推出或者物质间彼此的转化联系。最后课堂学习笔记要有合理的布局,章与章、节与节甚至行与行之间要有适当的空隙,也可以在当页笔记的右边留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空白,以便课后补充、整理、修改。
三、以整理笔记为载体,培养学生主动记忆和整理归纳的学习习惯。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中的听课笔记不可能记得很完整,课后有必要进行整理,并且应“趁热打铁”,安排在课后复习中进行。整理、补充课堂学习笔记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及时和有效地强化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整理时,对重要的、易出差错的、有疑难的地方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以便以后引起注意。如果平时把笔记整理好,阶段复习打开笔记本,花点时间翻翻笔记本,中心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地方一目了然,大大省去考前突击查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总结所花的时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记课堂学习笔记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前预习笔记,课中听课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和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并以此指导备课和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必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这门学科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具有目标新、容量大、构架广的特点,因此,给师生的教学过程都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初中科学是一门内容繁杂的学科,传统的教法以及学法根本不能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难以掌握学科的精髓,但是,思维导图可以将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的思维清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可以将思维导图比作一张城市地图,是由城市的中央,一层层的向外扩建,各层之间通过主干道相连,同时还存在有很多的小路,彼此交错形成网状连接。思维与图的中央是应用者设计的中心主题,其可以是一个复习的重点、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一个奇思妙想等,然后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展开想象,在它的外围连接一些相关的分支,并向外扩散,这里所呈现的就是人类的放射性思维。
2在教师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1利用思维导图编制教学计划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计划的编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利用思维导图的规划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完成教学计划的完美编制。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编制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标注出哪些内容是必须要进行讲解的,哪些是扩展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编制每日的教学计划,将科学课教学中的细节内容记录下来,比如,学习任务、课题等。
2.2利用思维导图法备课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若是将其应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就可以根据每年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科学课备课的内容进行完善、更新,从而避免备课内容重复、杂乱无序的现象。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可以发现,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程序更加严谨,内容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发散思维。鉴于此,教师应在科学学科的备课中应用思维导图,保证课堂讲解内容的严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利用思维导图法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的知识构建相关的思维导图模型,通过研究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结果,教师可以准确的了解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单独的辅导或调节课堂讲解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导图中难度比较大的部分,让教师可以充分的把握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导图观察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的应用
3.1思维导图在科学习题中的应用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除了可以应用于课堂问题内容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应用于习题讲解之中,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一个问题引申到其他的科学内容上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导图的方式,将题目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同类型的题目,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例题:某学生在完成浮力内容的学习之后,想通过以下几种器材对浮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请结合该同学提供的器材,探讨有关浮力的问题。器材主要包括1个小石块,1个测力计,桶装水,细绳若干。这道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选择性极多,教师可以添加一些器材,包括:钩码以及塑料瓶(大小均一个),小石块和小木块,1个滑轮一袋细沙,让学生根据这些器材构建思维导图。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通过将其划分为几个分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3.2思维导图在学生听课中的应用
听课过程的应用思维导图提出者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最主要的作用是记笔记,他认为传统笔记采用线性笔记录,与人脑思维存在一定差异,会抑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传统笔记难以突出关键点,因此他提倡“导图式笔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法记录笔记,这样不仅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结构,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思考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点,还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不仅能消减学生对复杂科学课的知识的掌握难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3思维导图在学生复习中的应用
对于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内容的记录,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复习打下基础。由于思维导图具有逻辑性、构建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我还阅读了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参。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三年级两个班体育和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立足课堂,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本学期制作了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并上已经传到学校ftp。
2、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开张了8次小组实验探究课和5次演示实验课,其余为课件演示课。在体育课上,开设了健排舞《我的小苹果》、小足球课、队列练习课、迎面接力赛、前滚翻练习、花样跳绳练习和仰卧起坐练习。体育测试定位仰卧起坐和队列练习两项。
5、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工作考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