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对外贸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6801
国有企业,即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我国国有企业通常分为特殊法人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相对于其它企业(私营等),国企规模多为大中型,且多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和建材等重要产业。
1我国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分类
(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4)按交易的方式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路贸易、邮购贸易。
2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因素
2.1有利因素
(1)外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有利于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其次,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开放,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再次,人民币币值稳定且略有上升,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最后,我国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长期以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进行转口贸易。
(2)内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有企业涉及行业多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垄断行业,在发展对外贸易时,竞争对手较少,压价、恶性竞争等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其次,国有企业相对有其他企业而言资金、人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再次,国有企业在进出口商品时,受到较少的贸易管制,因此更方便进行进出口贸易。最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有利于应对在复杂的国际市场。
2.2不利因素
(1)外部不利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环境仍存在众多风险,因此对外贸易风险相对较大。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再次过程中,如服装出口等行业的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再次,人民币多次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出口贸易。另外,国际、区域间仍存在贸易壁垒,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对外贸易在很多方面仍受到管制甚至禁止。最后,非经济因素干扰仍明显存在。
(2)内部不利因素。
首先,国企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还有许多其他职能,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得不更多规避风险,也因此减少了盈利的机会。其次,某些国企自身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不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最后,国企内部部门设置复杂、部门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快速便捷完成对外贸易中各项程序。
3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3.1直观盈利及亏损状况
每吨LNG国内市场价约为5600元。6万吨LNG售价约达到33600万元。若6万吨LNG全部及时出,售价高昂。但中海油为公布进口价格及履行合同的附加费用,且多则信息指出,中海油LNG价格到多、南浔下游买家。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巨额进口为中海油带来直观盈利。
3.2收益周期长短
对外贸易中,从前期准备至最终旅行合同,往往耗时较长。此次中海油进口6万吨LNG,花费时间较长,因此,收益周期较长。
3.3对企业内部产业的影响
中海油以形成了LNG勘探开发、野花、贸易、接收站、也太分销、销气管网、燃气发电、车船加气、城市燃气、卫星站、冷能综合利用等完善的产业链,且为方便接收进口,还在沿海地区建立了LNG接收站。因此,长期、大规模进口LNG促使企业内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3.4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首先,进口LNG可以为陶瓷业、玻璃、钢铁及公交车、出租车、渔船、渔政船等提供清洁能源及绿色动力。其次,LNG的进口,使得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管网等需求量增大,带动相关产业例如钢铁、机械等的发展。第三,中国海油甚至运用数字管道系统、气量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在运用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推进其发展。
3.5对周边经济、环境等的影响
为方便进口LNG的接收,中海油在福建简称并投产了LNG接收站,拉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日
一、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现状概述
(一)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现状。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正处于从起步阶段向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转变的时期,进出口总量,尤其是出口总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中小企业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虽然技术密集的、较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出口的比重在稳步增加,但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的较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随着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对外贸易的规律和趋势,逐步建立起外贸综合经营基础,大力增强对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总之,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重要,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企业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中小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如此迅速,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外,跟其本身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也有很大关系,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外贸方面的充分性和必然性。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有利的条件:
1、中小企业具有灵活的机制。与大型国有外贸企业相比,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经营思想上,其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窠臼约束和框架限制,从问世的第一天起,就直接进入市场竞争,从而具有了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开拓市场的创新精神;资金结构上,其是以股份的自愿合作形成资本,从而构成的利益群体,企业明确指向是以增效盈利为目的,利益驱动其必然地要冲破旧体制束缚去进行市场化经营,以获求利润最大化;机制的灵活性,使中小型外贸企业在操作中对市场的反馈灵敏度极高,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去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
2、中小企业产品具有区域优势性。中小型外贸企业受规模所限,大都归属地方行政部门管理,从而使企业在产品经营上带有明显的社区特色。这种社区特色尤其在乡镇外贸企业和个私外贸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构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为利用的社区人文关系,从而获得来自有关方面的支持,例如获得行政支持。而且中小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其具有较强的社会亲和力。由于这类企业与当地生产型企业的起步,大都是以家族、宗族或同村、同乡、同业为背景组织创办的。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族缘关系、业缘关系及地缘关系构成的“五缘文化”,使这类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当地生产型企业具有极强的社会亲和力。
可以说,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保持这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不衰退,离不开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可是矛盾总是共存的。中小企业在外贸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虽然很大,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环境的认知不足。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贸易伙伴国的商务法律、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
(二)缺乏融资渠道。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瓶颈。一方面企业缺乏政府对其融资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没有稳定的银企关系,也没有防范风险的基本保障,因而一些企业有市场,但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或无法及时更新设备,造成产品质量差,导致市场萎缩等等。而且,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所需要的投资很大,成本在短时间里会大幅度上升,如建设厂房、建立销售渠道、进行广告宣传等,这些对于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根本无法承受。
(三)经营存在盲目性。由于资金、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那样建立起宽泛的营销渠道和信息收集渠道,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国际市场的供求信息,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体系和贸易规则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处于被动的局面。而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商上门联系。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了上网条件,理论上具备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寻找到本企业多需要的有效客户信息,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为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业务信息网络资源缺乏,在与外商的联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四)出口渠道和市场单一。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知识和经验,面对国际市场往往无从下手。因而,长期以来,企业都是向外贸公司提供货源或通过合资企业等渠道开展外贸业务,渠道单一、市场狭窄,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手段。而出口产品结构雷同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各企业为了推销其产品,竞相压价,造成了出口市场的混乱,有时甚至不惜低价倾销,招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继而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五)缺乏产权开发与保护意识。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还不是很重视,看到同行生产的产品性能款式优于自身,就会马上组织力量去研究,进行技术嫁接改进,模仿生产加工,毫无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专利权的成品,极有可能使外商陷入法律纠纷,外商也很难感兴趣。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对策建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面临着经济、政策环境和创新观念全球化。面对新形势,外贸中小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应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的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灵活运用内外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是加强外贸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
(二)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因此急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资金的支持。但目前金融部门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大都很漠视,政府及其他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中小企业感到举步维艰。
为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我国应尽量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介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因此,国家要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可考虑: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提高贷款的比例;充分发挥城市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的作用,使其发挥类似中小企业银行的作用,规定一定的贷款规模(如70%)专用于中小企业;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信用保证;实行优惠贷款,主要是对高科技企业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无息或贴息贷款应由财政拨款,要把主要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等。
(三)中小企业应重视开展间接出口。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虽已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自身不熟悉国际市场或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导致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减少贸易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为专业外贸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的关系,才能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四)拓展外贸市场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较强的适用性:一是网上贸易可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二是可使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出口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显著提高经营效率;三是网上贸易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通常利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身份验证等方法加强防范。
(五)外贸发展应大力推行技术创新战略。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同样如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新、特、优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因而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地接近市场和直接面对消费者,使产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小企业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数量在全国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质的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材料、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借鉴国外国际企业成功经验,实施国际战略。只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进步、不断壮大企业实力,相信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前景必将是光明的。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中小外贸企业一般是指在对外贸易中,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正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合法产品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是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的,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1]
一、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江苏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数量上看,中小外贸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据调查,在2009年,江苏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额为21556.3亿美元,在2011年,据南京海关统计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额达2573.9亿美元,相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75.9亿美元,增长23.8%[2]。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在推进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江苏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出口的产品大都是属于价值的中低端,获得的利润比较低,高新技术产品占的比重较低,没有形成自主品牌,销售渠道范围窄,据估算,我国自主品牌的出口金额比重低于10%[3]。目前,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质量和获得的利润空间不高,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局面并不能长远发展。
二、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中的问题
目前,从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关税壁垒阻碍了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这个现象使得江苏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冲击。在非关税壁垒措施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是最主要的形式,是直接阻碍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贸易保护手段。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苛刻繁杂的规定,使外国商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4]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的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采用的国际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比较低。而发达国家对此普遍规定了严格苛刻的技术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商品不得进口,这就导致江苏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受到阻碍,影响其对外贸易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一些国家利用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来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口,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目的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且随着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或禁止进口变得日益频繁。由于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普遍比较低,生产的大都是高污染的产品,这就违背了保护环境的准则。进口国往往以保护环境为理由,限制或禁止某项产品进口,使得江苏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到不利的影响,在对外贸易中步履维艰,受到很大的技术挑战。
2.我国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影响了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出口的产品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企业能够在市场上拥有份额,主要在价格上占优势。但是,目前由于欧美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人民币升值,使劳动力的成本提高。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价格就会提高,国外的消费者减少对我国产品的购买,缩小江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导致我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贸易逆差。当贸易出现逆差时,外国企业就会减少对我国企业的投资,我国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人民币的信用下降,我国的经济也随之衰退。当国外的消费者对我国的产品减少购买时,国内许多闲置资源不能够被充分利用,进一步影响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限制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产业结构的不协调限制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
产业结构的不协调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朝更好更远的方向发展。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中,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下。传统的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机电产品和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得比重相对较少。中小外贸企业利用的资源如土地和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利用率也低。生产的产品大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不利于环境保护,阻碍了江苏中小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企业对外贸易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使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供给紧张的情况,高能耗,高投入的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的程度。一方面,产品大都是处于产业价值链的较低端,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从而阻碍中小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大多数产品是资源密集型的,而在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下,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匀,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缺乏竞争优势。产品产业结构类似,产品的可替代性程度比较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三、江苏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思考
江苏中小外贸企业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增加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市场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以上论述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就会影响江苏中小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1.政府和企业双管齐下共同突破非贸易壁垒
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要突破这一现状:一方面,政府应该改革质量监督与技术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质量和技术控制系统,通过行政部门,监督检验部门和分析实验室,对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实施把控。加强监督、检查、管理、执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国际化标准严格规定产品生产标准,生产适用范围广的商品包装和标签,减少不必要的手续麻烦。加快对技术认证的工作,实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发出主打产品,强化经营过程中的技术达标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环保可持续发展。
2.综合运用金融和贸易手段,降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遵循收硬付款的原则,在出口贸易中,力争选择硬货币来计价结算。[5]在具体的做法中,可以将商品的价格进行灵活调整,将汇率变动的风险计进商品的价格中,同时还可以采取软硬对半策略等,让买卖双方达到平等互利的局面。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贸易合同签定的时间差来消除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中小外贸企业出口贸易中,如果预计人民币会升值,就需要与外商尽可能早的签订出口合同,提前进行收汇结算。在进易中,应该提前购买所需要的进口产品。
最后,在对外贸易中,还可以通过签订货币保值条款,比如采取“一篮子货币”保值的措施从综合方面来抵消或者降低风险和运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远期合同和货币互换等作为补充形式。
3.调整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面对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产业比重失衡,江苏中小外贸企业要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商品的生产,缓解市场能源供给方面的压力。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转变发展方式,主要是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可持续性发展。改变“拼价格、拼劳力、拼资源、拼土地、拼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施集约型发展方式,走“专、精、特、新、强”的发展路子;依靠创新求发展,依靠管理求效益;实施人才战略、品牌战略,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优势企业;摒弃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产条件,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6]
参考文献:
[1]陈宁,林汉川,著.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1(1),中国国情国力,2012,10.
[2]http://.cn/.2011-07-15.新华网.
[3]翟继光,著.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与税收策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
[4]李育良,蒲华林,著.国际贸易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1.
[5]倪信琦,李杰辉,著.国际金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虽然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的较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但是技术密集的、较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出口的比重正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随着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对外贸易的规律和趋势,逐步建立起外贸综合经营基础,大力增强对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幅度提高。
然而,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偏重短期利益经营,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将竞争理念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观念上,仅仅把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产品开发、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上投入甚少,使企业基本处于低水平经营管理状态。
2.存在竞争无序化状态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上,多数企业是靠低成本争取到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仅靠模仿或加工别人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已无优势可言。然而,许多企业仍追求低成本竞争的空间,搞价格战,搞恶性竞争,使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3.专业性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再加上现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很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甚至一些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培养出来的业务骨干人才,也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失。
4.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起步较晚,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出口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缺乏多元化,风险意识差,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二、影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内在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
融资难是影响中小企业出口的瓶颈。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即企业将自己的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散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内源融资获得。
2.中小企业生产模式传统,对外贸易模式相对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依靠加工贸易参与国外市场,生产模式与生产的产品均较传统。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为中小企业主要选择的贸易方式,只有少数中小企业采用展销、拍卖、技术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这种生存方式,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3.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多采用“三来一补”,这使得企业只是发挥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的市场研发与生产技术的改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品低,大多不具备品牌优势,而且企业间也具有很高的同构性,这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影响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外在因素
1.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政策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外贸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适应于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要求,对外贸易的体制障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除。但是,外贸进出口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从登记制手续上看仍然存在着不利于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的地方。
2.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在技术、信息等方面需要专业中介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但是,我国的中介组织总体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缓慢,且发展不平衡。存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不规范,而且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制约了中介机构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得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缺乏来自社会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持。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3.贸易壁垒限制中小企业现行对外贸易方式进程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进程中,近些年主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等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这些限制无不说明,我国现在主要的贸易方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限制,从而,势必影响受限的贸易方式下存活的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进程的开展与企业利益的实现。
三、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出口竞争力
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应做到:第一,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第二,提高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诚信体系建设,以良好的信誉立足于市场,赢得银行和市场的信赖。第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重视自主创新,培养企业对外贸易方式多元化
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产品结构,也影响想着贸易方式构成。中小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在生产技术、产品结构及经营管理方面都会有质的提高。同时,创新能力应用到经营管理层面,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对外贸易中将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方式,从而,实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多元化。
3.提高生产技术,加强出口产品品牌塑造
生产技术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技术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产品质量的好坏又决定着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品牌,就是企业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虽为中小企业,但一样追求产品质量,追求企业形象。提高生产技术,依靠品牌树立,拓宽对外贸易方式选择范围。
(二)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1. 政府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
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企业生存发展问题,还需要在生产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这就要求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服务。针对国际上的贸易保护政策,政府也要及时作出分析与相关应对措施,对中小企业进行规避风险的指导,从而降低因贸易方式选择不当引起的损失。另外,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期间也应提供相关的人才资源,尽快促进中小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
2.发挥行业协会及其他中介组织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同业竞争者的联合组织,它以维护协会成员的利益并实现行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价值理念,因此,行业协会可以较好地促进和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实现行业调控,为促进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汉英.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J].改革研究,2005(5).
[2].韦昌鑫.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
[3].罗雪梅.关于企业塑造品牌个性的几点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目前,我国90%以上的出口企业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总额的60%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中占有很重的比重和地位。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
在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自从实行了浮动汇率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从2005年至今,传统出口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些企业在汇率的持续走高,原材料涨价,用工荒,融资难等多方面遭遇难题,举步维艰。
1.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困境
1.1 汇率变化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元疲软贬值,由于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外汇政策,这变相的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根据2008年初对我国东部沿海近2000家中小出口企业的调查,不到30%的中小企业可以承受4%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而44.5%的纺织、服装、鞋等制造业中小企业只能承受2%的升值幅度[1]
汇率变化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从我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开始,到现在,汇率从2005年的8.25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升到2010年底的6.3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升值幅度很大,已累计升值接近达到了23%。这意味着出口企业的利润下滑速度及空间在同比缩小。例如,2005年一单1000万美元的货物,按照10-20%的净利润计算,那么在2010年,同样的订单,交易的结果是血本无归,甚至是倒搭3%,出现亏损。国际市场的价格相对稳定,有很多价格多年不变,不会因为美元对人民币的不稳定而变化,所以,因汇率变化导致那些原本利润率不高的企业,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小的企业雪上加霜,很多企业纷纷关门停产。倒闭或转行内销。很多企业抽资改作房地产投资、股票、基金等非产业项目,避开对外贸易不盈利的局面。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占企业出口总值的70%。这些企业都很难维持,所以说,汇率变化的结果对我国的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1.2 融资困难
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客观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现在我国主要的大型正规的金融体系,都属于国有且由国家垄断经营。具有极强的计划经济烙印,信贷投放和证券发行都会向国有企业进行倾斜,因此中小企业就会受到排剂,难以获取相关的融资支持。[2]
在金融市场,我国目前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寿命短,信用度较低,导致它们在市场活动中受到很多歧视。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它们对规模小、信用度较低的中小企业格外慎重。[3]
中小企业历来是融资的老大难单位,银行层层加压,刁难,贷款利息很高,经常受到信誉、还款能力的纠缠,有的银行贷款后经常要求这些中小企业提前还贷款。甚至很多银行根本不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利用民间借贷资金,风险虽然很高,但是能使企业维持一段时间,或者可以使企业借用“倒短”资金,来完成工期或实现销售。最近温州跑路事件就是出现在中小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自杀或外逃现象。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坐在家里放高利贷,因为每年的高利贷要借钱者还100-200%的暴利,平均能达到180%的利息,许多人都纷纷铤而走险,温州一地,参与民间借贷的人员比例保守估计已达89%。企业参与借贷者已达59%,这些现象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不得已已经转入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复杂,甚至是高利贷。同时也人为加大了金融成本和风险。我国有81%的中小企业1年内的流动资金得不到完全满足,中长期贷款更是没有着落。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资本运作能力差,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更是遥不可及。有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90%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非正当手段获得高息贷款,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商品的出口竞争力。[4]
1.3 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物流运输价格上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需求量锐减是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中面临的主要发展困境之一,也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5]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复苏状况隐约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用工费用上升,而产品出口价格不变,汇率在变,两方面共同作用在出口贸易上,导致出口企业难承其重。人民币升值导致这些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转变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6]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对外贸易低迷,国际物流价格上涨,很多航线运输班轮运输减少次数,个别地方局势动荡,索马里海盗等等,一些特殊因素也会使得国际运输成本上涨,国际联运受到延迟影响都将导致物价上涨,物流服务水平下降。
1.4 技术工人后续缺乏,培训困难
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中小企业用工大多数都是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年龄偏大,技术单一,接受新观念和新技术的能力稍差,需要及时及长时间培训。《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有一名言:“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谁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由于技术工人的要求高,培训成本高,工资本应该要相对比其他非技术工人的工资高,才能稳定队伍。可是我们目前的用工状况是,很多非技术工作的工资都比技术工人的工资高,比如一些服务行业、装修行业、快递公司、超市连锁店服务人员等等,其员工工资都比一般的中小企业技术工人工资高,这一现象是中小企业用工难的原因也是中小企业难留人的关键因素。培训更难也是困境之一,因为大多数企业没有闲暇或剩余的劳动力,不能轮岗,所谓“一个萝卜顶一个坑”,这样的现状使员工很难抽身接受培训。而企业要改变产品结构,更新观念和技术,员工又必须经常接受培训,技术落后企业、传统出口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双重矛盾,技术含量低,利润低,后续力量不足,培训困难,价格渐失优势等等,都是传统企业存续的难题。
2.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途径
中小企业在这种国际环境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要走出困境,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2.1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投入
中小企业倒闭会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失业,增加失业队伍,势必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增大就业压力,甚至还会危害社会安定。要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当转变出口商品结构,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结构进行大手笔调整和改造,要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和规模,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顺利转变为技术含量高或者文化含量高,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结构调整首先需要对企业进行设计及技术人员的调整和机器设备的引进,要波及到供应链的全过程,需要对员工进行大量长期的经营理念及技术的培训,更需要银行的融资贷款的帮助。其次,在汇率渐升的大背景下,适当增加一些原材料的进口贸易,以缓解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也要适当兼营部分国内贸易,来抵消一些汇率影响,度过困难期。为了满足国际贸易市场对于产品结构技术性、精密性、创新性的严格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必须适时加强产品结构升级,以实现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提升,进而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份额。[7]
2.2 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加强管理,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力争在技术上领先;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优秀人才要始终需要和大力培养及适当引进,产品逐渐由被动生产、贴牌生产转变为自主品牌,自主定价,将产品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要在产品的品质上、价格上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要在产品的文化内含、绿色环保方面下工夫,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凝聚员工,振奋士气,加强企业管理者的队伍建设。同时培植和寻找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千方百计顶住市场压力,立稳脚跟,靠实力和特色来扩大市场份额。
2.3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
为了规避新产品的市场风险和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传统的中小出口贸易企业,依靠挂牌、贴牌,幕后生产和加工性质的企业很多,自主创新能力弱。面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扭转不利局面。政府要在这种特殊时期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对有前途的,积极调整结构,产品富有竞争力的企业,要增加资金和项目的扶持力度,以防止中小企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纷纷倒闭,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倒闭必然出现众多员工失业,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社会治安,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不利于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杰.人民币升值对中小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42.
[2]林翰.浅谈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困难及其对策[J].商业文化,2011(05):68.
[3][4]王铁峰.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09(01):36.
[5]辜晓康.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如何走出发展困境[J].中国商贸,2011(11):225-226.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了适应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金融企业依托产品创新,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积极推广本外币、内外贸系列产品组合和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等业务,在贸易、融资及服务等方面,金融企业做出了很多的创新和改革。金融企业发挥内外联动优势,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广泛拓展了海外业务,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贸易中的资金成本,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金融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金融企业需要创新外经贸企业信贷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对外经贸企业经营的信用评级方法,建立严格的企业贷款审批制度,科学评价企业的发展前景,准确评价企业的还贷能力和过往的信誉,从而更好地制定外经贸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针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银行可以下放信贷管理权限。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的信贷管理政策,使该项业务得到有效发展。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国税部门、金融机构和出口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和谐和融洽。
二、金融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目前金融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表现为体制不完善,方式落后陈旧。虽然我国金融业早已经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模式,在银行体系风险降低的同时,业务范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银行的利润也相应的减少,使贷款风险变得更加集中,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银行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如外资银行那样灵活,而且我国银行企业的管理缺乏自主性,受宏观影响较大,没有外国银行的经营优势大。缺乏自主经营使银行业管理缺乏灵活性,不能视具体形势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制约了企业利润的实现。同时银行呆帐准备金提取额度明显缺乏根据,使银行缺乏核销呆账的自。所有这些都导致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能力变得薄弱,缺乏积极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二)信贷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银行企业贸易融资对象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同时银行信贷水平也表现得很低。银行企业的贷款目标朝大企业发展,对有实力的大型商贸企业贷款量不断增大,重点扶植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至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银行则少有眷顾,即便是利润较好,发展势头很好,但是由于抵押物不足,对中小企业的信誉衡量不确定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很少能够得到银行大额度的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贸易发展,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对于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在资金额度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各个银行的贷款资金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成为企业外贸活动的有力助手,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信贷仍不足以维持贸易的高增长。因此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应该进一步开拓市场,创新服务方法和模式,提高信贷水平,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
(三)银行创新力能力不强
银行的业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创新银行业对企业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外贸企业的信贷业务,应该与世界接轨。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因素却成为银行发展的制肘。一是我国与世界金融改革的理念不一致,我国的金融业务以避险为主要目的,特别是管理模式的体制化,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限制了业务领域的拓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使金融领域的竞争机制缺乏,或者有但是不健全和不完善,为其它银行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三是金融管理的创新,强调基于网络技术的金融服务创新,但是这个过程中一些业务及资料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焦点,没有一个十分保险的网络环境,银行的业务创新就受到制约。与此同时海外联行网点少,对于外贸企业的发展也是制约。国际结算环节多,程序复杂,低效率,导致资金流通慢,加大了汇率风险和增加了交易成本。
三、加强金融企业对外贸易合作管理的措施
(一)为外经贸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建立一种联合机制,把银行、外汇管理、外经贸管理及外经贸企业联合起来,定期召开例会,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开展。银行企业应该及时掌握货币信贷、外汇管理和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根据上述情况调整银行工作的方式。通过调研和沟通,掌握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和谐融洽的合作环境是银行企业发展的前提,银行企业和外贸企业之间应随时沟通情况,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发展,互惠双赢。银行应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外经贸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等工作。为外贸企业搭建多层次的资金供需对接桥梁,使银行业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便捷。银行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外贸企业的服务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为外贸企业提供预审证、预审单、应收账款海外催收管理、海外银行风险提示等服务方式和内容。信贷部门走访外贸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式,主动开展银行业务。
(二)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管理职能以加强风险管理为目标。金融企业应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企业授信标准,重点扶植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企业,并作为重点客户。银行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专门处置信用审批和贸易融资业务。提高人员素质,国际贸易风险很大,银行业应该以防范贷款风险为主要目标,做好融资信誉的评估,保证不出现呆账和坏账,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
(三)满足外经贸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银行企业应大力开展出口信贷业务,为国家出口贸易提供积极的帮助。金融企业可以采用票据贴现、打包贷款、押汇、对外担保等方式提供贷款,特别应该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放松抵押担保限制,对于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可以作为质押贷款的条件。创新质押形式,对一些具有一定信誉度的企业,可以发展股权质押、存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银行还可以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工作,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的便利;放松和放宽非信用证项下融资的条件。灵活信贷政策,对于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大力支持,即便暂时出现困难,但是未来一个时期内,通过评估依然有美好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需求保证。避免盲目压缩授信、收回贷款的行为,因为这样虽然保住了银行的资金,但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银行对授信额度不足或尚未完成授信企业的信用证的融资活动应该给予大力支持,或者可以进行专设的绿色通道服务,保证给企业提供最大的支持。对优质外经贸企业,甚至可以根据订单情况进行贷款。
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开展了许多项业务,业务主要以进口TT融资、进口开证、进口押汇、福费廷、出口保理、订单融资、出口发票融资等做为主要对外业务内容。开发了结算、融资、理财等金融功能,金融企业对外服务模式呈现“服务超市”模式,全程为客户提供国际贸易的所有业务服务功能,比如结算、融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等更重服务业务的组合,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徐延春. 企业涉外金融实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②刘姝威. 如何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J].现代商业银行,2009(4)
一、引言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对外贸易企业受到明显的冲击。我省一些对外贸易企业相继停工停产,甚至倒闭关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融资难”是其中最为突出和根本的问题。鉴于当前福建省外贸企业融资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二、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及融资概述
根据中国外贸公司名录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福建对外贸易企业有5000多家。这5000多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私营企业。根据福建统计局统计年鉴,福建对外贸易经济中,2012年进出口总额高达1559.3亿美元,同比增8.6%,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8.4亿美元,同比增5.4%;进口580.9亿美元,同比增14.6%。进出口、出口、进口继续保持全国第7、6、8位;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位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第2、4、1位。这说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对中国这个外贸市场是很重要的。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以出口为主,企业贴牌加工量比较大。福建省对外贸易占福建整个经济比重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劳动力、原料等成本的上涨对福建出口造成影响。据福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网站相关数据可知福建省主要的出口对象为欧盟和美国。2008年5月,美国玩具产业协会公布“玩具测试和安全认证系统计划”新草案,将使我省玩具出口美国成本增加1/4左右;欧盟实施的“预注册”(REACH)法规,也使我国产品成本提高5-6个百分点,对我省企业出口带来严重的影响。
看似发展较好的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足,导致其只能用微小利润甚至亏本来保住海外市场。流动资金不足、审批周期长及新批贷款额度少几乎是沿海城市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截止2011年12月止,新浪财经记者在福建闽南地区走访的多家企业中,8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都不好。但是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资金需求量大,此时只能通过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那么福建对外贸易的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从而不断推进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小微企业,融资途径较少,资金周转困难,对于大单、长单不敢轻易接下来。2007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了银行利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压力增大。融资困境无疑是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足但质量低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跟金融机构等债权人进行约定,当被担保人没有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融资担保机构,有利于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处境。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平常不易遇到优越的信贷,但有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其拿到信贷的可能性就多一些,利率也比在民间信贷市场上要低很多。
据福建省经贸统计,2012年初我省有近700家融资担保性公司,数量是足够的。同时省经贸委提出截止2011年底,我省这些融资担保公司为我省14000多家的中小公司提供1600多亿的担保额度。但我省融资性担保业担保公司规模小、担保放大倍数小、未开展业务担保公司多等问题,制约了我省融资性担保业的发展。而且我省管理当局缺乏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也造成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缓慢。
福建省的融资担保机构中仅有12.6%(88家)获风险补助。获融风险补助的很多家融资性担保机构都只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担保。而福建对外贸易企业有5000多家,这必将导致高质量的融资担保机构的不足。而2013年1月据工商时报截止2012年底,多家担保公司面临退市,特别是晋江的多家担保公司。这又会导致高质量的融资担保机构严重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
2.金融机构放贷失衡,民间借贷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银行长期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福建外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小,限制条件较多。现福建正在进行海西建设等项目,导致很多银行资金都流向国家建设项目当中,或是对台贸易项目中。且我国2013年年底可能实施银行业的改革,国家可能不再为银行业不良贷款买单。福建对外贸易这种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贷款的压力随之而升。
在福建特别是闽南和福清的民间借贷市场很活跃,但是对福建外贸企业而言,福建其民间借贷市场远离体制之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之监管缺位,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便会推高资金价格。民间借贷的高成本导致其只能解决部分外贸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拆借问题,对外贸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融资需求帮助不大。而且福建、浙江等地不断发生民间借贷卷款私逃的现象。种种原因阻碍了了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给福建外贸企业融资造成一定的压力。
3.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晚,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我国上市的条件较为苛刻。对于福建一般的外贸企业而言要上市是比较困难的。截止2012年,在境内上市的福建中小企业总共才15家。福建多数的外贸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距离创业板上市的条件还有差距。那么福建外贸企业主板上市的概率更低了。而且福建资本市场单一,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较为困难。基于我国债券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福建外贸企业几乎没有直接的权益或是债券融资的渠道。
(二)自身原因
1.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小
厦门的机电、电子产品,泉州的鞋类、箱包和服装,漳州的海产品、茶叶和花卉,以及龙岩的矿产等产业集群在外贸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截止2011年福建的产业集群有60多个,这些产业集群在虽然省内是比较出色的。但与浙江、上海等地相差甚远。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型企业,不利于风险的规避。福建对外贸易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主要是进行产品加工及贴牌生产。这就导致福建对外贸易企业不仅规模小,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技术,在市场上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而失去市场份额。而且,企业规模小,其抗风险能力小,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等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外贸融资人才缺乏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较少有专业的融资部门,一般都是由财务部进行相关的融资。且这些外贸企业多数缺乏对外贸易融资工具的了解,缺乏专业知识及相应人才,不知如何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特点进行融资筹划。现代银行的融资产品特别是外贸融资产品多种多样。如果缺乏融资规划会导致企业盲目融资,提高融资成本,融资受限等情况。
而且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存在严重不足,企业对银行很多融资产品及政策不是很了解,这样会导致企业丧失较好的融资机会,从而在某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企业需要专业的融资人才,才能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
3.企业管理问题
在现代的企业中,企业的管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本就发展晚,且基本是家族企业,其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家族式的管理下,这些公司缺乏一个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管理者,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决策较为盲目,适应不了市场经济要求。
再者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往往存在假账或多套账的现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就导致了银行难以掌握贷款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信息,信贷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融资。
四、解决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外部解决对策
1.完善担保体系
我省应该针对我省外贸企业其特点等而专门成立对其进行担保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可以根据进出口市场的不同而细分不同的担保部门等。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从自身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我省的融资担保质量。
另一方面,我省应该明确各部门对担保行业的服务与监管职责,从制度上保证担保体系的建设。并且制定担保机构管理法规制度,严格规定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行业管理和自律等方面,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业务指导,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2.完善金融体系,规范民间借贷
我省应该根据各个地区发展特点组建村镇银行和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省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当地银行应该丰富其外贸融资产品,不断根据福建外贸企业特点推出新的外部融资产品特别是结构性融资产品。
当地银行也应制定适合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评估办法。此评估办法要体现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状况、风险和偿债能力,并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在风险评估方面要特别关注国际经济形式、外汇风险等。完善金融体系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将得到缓解。
福建省海外华侨华人众多,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民间资金充裕,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这种民间借款资金应该要充分利用。我省可以鼓励建立正规化的民间借贷公司。并对国外华人华侨资金成立专门的借贷项目,政府应该对这部分海外资金提供保障,并颁布一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合理规范及监督民间借款,降低借款成本。在规范的民间借款环境下,民间借款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缓解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
3.完善资本市场
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还是很困难的。对此,福建应该做到:
(1)开展企业上市培育服务,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我省应组织保荐机构,对拟上市公司开展运作培训,全面推广企业上市的成功经验。让有可能上市的公司以较少的成本上市。
(2)大力发展本土资本市场;我省建立的第一个本土资本市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于2013年6月投入运营。非上市企业,可以到该中心挂牌,中心将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转让平台和私募债转让平台。这样可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福建应该在该中心中专门划分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服务。
(二)企业内部解决对策
1.实行企业合并,推广产业集群
目前福建中小企业在国际采购中所占比例少,这些企业在完善自身产业后,应该把这些产业链向外推广,同时,政府也给予相关扶持。而且福建对外贸易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我省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集群中各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故我省应鼓励小微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是优化结构,持续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的根本保证。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有关并购重组的优惠政策对关联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及资源利用率,使企业低成本扩张,获得高效益。合并小微企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认知度,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在合并的过程中建议福建广泛利用海外技术资源及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价值链,使得福建的产业集群更具实力。如此,银行及其他债权人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信心,从而拓宽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道路。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因为其外部的融资条件而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政府及金融机构等。不论企业是何种融资,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经营情况良好的前提下。企业自身的因素才是决定其融资的难易程度。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应该自我反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综合实力,为改善融资困境创造条件。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缓解融资压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提出全面、真实的财务报告,合理评估各个项目。这样可以给银行信贷提供一定的保障,降低企业融资的难度。对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要提高经营管理要避免家族式管理,并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实行职业经理人与家族管理者共同管理模式。
3.培养融资专门人才
在如今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以及银行推出的多种多样的贸易融资工具中,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贸易融资方式。此时就需要企业有融资方面的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各种融资信息中,结合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和经营特点等而选择有利于企业的融资途径以及融资产品,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结束语
造成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的原因不仅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
对于福建省对外贸易融资困境,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以及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徳陪,梁勇.福建外贸获益自贸区战略[J].中国经贸,2011(4):37-38.
[2]林本喜,鲍曼君.福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考虑[J].发展研究,2011(2):66-67.
[3]卢志渊,陈俊明.泉州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及趋势探究[J].东南经济管理,2011(5):40-40.
[4]陈琳,何欢浪,罗长远.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的出口行为:广度和深度[J].财经研究,2012(10):135-141.
[5]潘韧.我国中小企业对欧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国际商务论坛,2013(4):32-34.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50-02
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从机会角度来看,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在整个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根据所需要的核心要素不同,跨国公司把所有有关的生产重点都放在实现低成本目标上。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环节放在本国,而把生产环节放在发展中国家,以获得最佳的竞争优势。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具有较多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具备了发展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再加上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技术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的互联网销售体系和电子商务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说是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从风险因素分析,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三年内所有中外企业均获得外贸经营权。使得更多的国外企业在国内开展进出口业务。意味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由于缺乏竞争手段,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采取低价格的竞争方式。而过多的价格竞争迫使不少中小型外贸企业陷入困境。再加上反倾销、反补贴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变相的贸易防护措施大行其道。中国的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数量居世界首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致使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难度增加。再加上融资环境的恶化,使得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差。因此很难积累资金来开展对外贸易。
2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中第一产业规模小、数量少,企业平均产值959万元,总产值仅占全部产业051%,规模种植及苗木业更小,仅有一些大棚蔬菜及小型树苗育苗,且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占总比重不高。第二产业中煤炭产业链占比重较高,煤炭产业产值占第二产业3919%,建筑建材占274%,两项占去665%。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产业规模占比较小,缺乏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总产值在全部贸易出口金额中占比较小。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不高。并且由于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的落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达不到国际竞争标准。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2 出口渠道不畅,缺乏产品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专业外贸公司收购,然后通过转售给香港等地的中间商实现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产销分离渠道。专业外贸公司没有实体相依托,生产企业又缺乏必要的销售渠道,两者的作用均受到限制,加上国家对工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协调,常常导致工贸间矛盾激化。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家、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同时,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标准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使外国可以通过技术壁垒阻挡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受限制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设置技术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贸易技术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2.3 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于我国中小型的创新是要求其在产品本身和生产技术上都有所创新。而我国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依赖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大多数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过时,更谈不上有自己的队伍来研发创新产品。这样的长时间生产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原材料浪费。再加上中小企业缺乏一个长远的战略眼光。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其长远的发展。
2.4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作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融资难也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中小企业来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并且实际上中小企业实际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并不多。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国际对外贸易发展。再加上国家针对中小型企业所增收的税赋政策方面,虽然国家不断下调征收的税率,但是对于一些资金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还是达不到实际效果,不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
3 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对策
31 优化产品结构,创造竞争优势
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退税改革和人民币汇率上浮后,致使我国产品很难与印度等欠发达国家竞争。尤其是个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加强,对产品的环保、节约能源方面都作出的相关的专门规定,使得以低成本为竞争手段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处处碰壁。根据这种情况,我国中小企业就应该强调自主创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通过不断创新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来提高其附加值,使国内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32 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其实质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技术,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高技术具有在传统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内部使用范围广、渗透性强的特点,高技术不仅能靠自身市场开发的能力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而且还能够应用于传统产业及其他高技术产业领域,以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状况分析,核心就是要整合产品观念,包括产品样式、品种、质量、品牌等各方面的创新,做到确保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另外还要加强出口产品售后服务的工作,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针对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要做到从顾客出发,不断推陈出新,力求让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33 增加出口渠道,积极应对反倾销
我国企业应从目前的工贸分离逐步走向工贸一体化,与工贸有机结合,推行制,逐步完善外贸领域价格体系,消除工贸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允许生产者根据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并根据市场价格安排生产规模。此外,由于进出口国的反倾销活动,增加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损害了产品竞争力。对国外的反倾销投诉,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根据游戏规则敢于应诉,逃避不是办法,逃避只能失去市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国外市场往往是有限的,丢失市场将可能招致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当然,应诉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权衡利弊,只有积极应诉,否则,死路一条。应诉需要勇气和耐心,也需要国内商会等组织的大力支持。
34 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政府资金扶持体系
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办法,健全基层信贷员贷款管理责任制。在强调防范风险、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对不良贷款的历史成因要客观分析,对新增贷款实事求是地提出质量要求。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并且,改进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要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比如说增强对中小企业主的信用评估与授信,针对企业主的资信与抵押财产来发放个人贷款等。
另外,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我国政府也应该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政府资金扶持系统来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比如说,可以从国家财政拨款和每年的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来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的纳税人这一特点,制定一个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基标准实行征税,降低部分税收的比例,像增值税的征收可以从原来的6%降低到4%;而且对于一些安置下岗、残疾人员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一些特定的税收优惠。可将下岗工人头一年的下岗生活救济费一次性拨给企业作为发展企业使用;针对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降低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登记费,对于最低注册资金要求也应该适当的降低。因此,只有构建一个完善的资金扶持体系,注重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才能更好地保障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之,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核心应放在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这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主要还在于企业本身。由于还是处于初期阶段,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坚持,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对外贸易势必会迅速发展,走向成功。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我国的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存在着对外贸易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较差等缺点,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我国的政府在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提高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要有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能力,研究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规避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才能保证我国的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这种形式下我国的企业更要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对外贸易风险的概述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其风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1.信用风险,在进行对外贸易的双方,由于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以致在接洽开始直到履约的过程,在此期间危及到履约,就会出现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交货期延误、单证不符等方面,从而引起对双方利益的损害,造成商业风险;3.汇兑风险,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4.储运风险,对外贸易中货物运输距离加大,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例如海运风险海、空运风险等,由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货物损坏和丢失;5.环境风险,产品的对外贸易涉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商品交换中,会由于受到地域的习惯、语言文字、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贸易上的失利。
二、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
1.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有国家性风险。国家性风险是指因国家事故所造成的贸易风险。可能是由政治因素导致,例如外国政局动荡不安、爆发战争等;可能是由社会因素导致,例如阶级冲突、种族冲突等;也有可能是贸易制度因素,例如外汇管制、不同的法律政策等。
2.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也有可能是欺诈性风险。欺诈性风险是指由人为欺诈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对外贸易主体的欺诈行为而导致的始料未及的风险,例如对外贸易合同的欺诈、对外贸易货物运输欺诈、对外贸易结算欺诈。
三、我国采取贸易法律保护措施
1.我国可以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对外贸易。中国是WTO的成员,根据WTO的贸易原则,有权利对不合理的贸易争端进行申诉,通过公平的谈判方式来解决贸易中的问题,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能够确保的经济利益,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来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我国要加强政府的职能,引导和支持对外贸易。我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国内大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政府要鼓励国内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为我国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服务与支持。
四、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
1.我国的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强化对外贸易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就要增加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对企业的新、老客户的资信也要进行调查,确实掌握客户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以保证企业自身的信誉程度。
2.企业对签约交易合同要做到严谨签订。企业对合同的签订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做到严谨,认清合同的约束和法律保障,既要重视价格条款又要注重检验条款,要保证每个合同和条款均不出差错,签订正规合同,交易才会规范。
3.企业要严格依据法规办事,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企业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法规办事,才会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能够严格执行和正确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就能积极有效的防范贸易风险。
五、结语
我国的企业正在向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贸易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的合作和竞争,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然会面临一些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国的企业要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行列,就要努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必须重视对外贸易的风险,做好防范和规避的工作。对外贸易的过程,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只有规避外贸风险,企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玲.浅析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4)
[2]傅蓓.外贸企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4)
[3]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一)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制约
首先,人民币持续缓慢升值对出口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从短时间进行分析,一些利润薄弱的中小企业将遭遇非常强烈的震荡,对于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生产企业,虽然能够承受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影响,但仍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来,人民币升值能够使外贸出口企业产生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胜劣汰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能够及时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企业,也就是说能够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企业,就能够经受得住这种考验,并获得很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一些不能及时实现成功转型的企业,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在人民币数年持续缓慢升值的过程中,利润不断受到挤压,活力渐失,终将走向灭亡。
(二)融资困难
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客观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现在我国主要的大型正规的金融体系,都属于国有且由国家垄断经营。具有极强的计划经济烙印,信贷投放和证券发行都会向国有企业进行倾斜,因此中小企业就会受到排剂,难以获取相关的融资支持。此外,我国的外汇管制一直以来都比较严格,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我国政府的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能够利用的外资非常有限多。中小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进行经营,是中小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中外合资企业成立的审批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基本上难以实现。
(三)商品结构单一
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非常低,造成其产品结构极不协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新亮点。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一般是建立在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上,。由于他们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率低,而且很多利润来源是依靠出口退税,因此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旦国际竞争加剧,它们的效益就会不断下滑。
(四)出口秩序混乱
由于出口商品的差异性小,产品比较单一,造成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没有办法做到国际市场了解以及对整体进行把握,对国外市场适应能力差,因此价格就成为它们竞争最主要的武器。他们往通过恶性价格竞争,以降价的方式来获取定单。有的企业甚至在参加国外项目投标的时候,目标不是对准国外企业,而是打压国内同行。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企业产权与个人产权往往是相互混合的,在制度上有着极大的劣势,如果想要发展,就应当尽快实现由传统的业主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实现分离,将企业经营权转移到经理阶层手中,以适应现代化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要克服集权管理的不足,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素质。
(二)增强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贸易出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增强他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其技术因素决定的,技术因素是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技术上领先;同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其人才的培养,管理和引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对文化建设来说,企业的文化建设决定企业的发展理念,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其能否开拓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
(三)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85-03
引言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宏观因素的影响,2009年温州对外贸易多数月份出现负增长,但减速趋于平缓,直接与国际市场紧密关联的出口行业遭受猛烈冲击。据温州海关统计,2009年1―12月份进出口总额132.75亿美元,同比下降5.13%,其中出口109.36亿美元,同比下降8.12%,进口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2%。传统主要出口商品增长缓慢,部分商品出现较大降幅。金融危机对温州企业最直接冲击至少有两点:一是全球市场需求下降使得订单相对减少;二是国外客户的财务困难或倒闭导致付款不及时或拖欠等收汇风险。对许多企业而言,保持原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变成了巨大的挑战。温州民营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并实现转型,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都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温州民营企业开展问卷,涉及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程度大小等方面,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影响温州外贸主要因素
(一)温州地区受访民营企业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课题组对温州地区(鹿城、龙湾、瑞安、乐清等)民营企业对外贸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考察对象为温州主导轻工生产型企业。此次企业调查分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包括纸质问卷、电子问卷)117份;二是企业实地调查及访谈,先后对温州哈杉鞋业、东艺鞋业、冠胜集团、嘉利特等20多家外向型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本次问卷就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影响因子对企业的影响方面及程度大小等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所获得的117家企业问卷数据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量表统计分析。
1.受访企业从事的出口产品类别情况。117家受访企业均为13大温州主导轻工生产型企业,其中出口鞋类占12.1%,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占5.2%,出口眼镜占5.2%,出口机电产品及汽摩配件占40.5%,出口打火机占10.3%,其他占26.7%。
2.受访企业出口贸易情况。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企业占81.1%,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企业占17.2%,二者皆有占1.7%。
3.受访企业出口市场划分情况。美国市场占36.2%,欧洲市场占62.1%,俄罗斯市场占26.7%,日本市场占19.7%。温州民营企业主要以美国及欧洲为主要市场。
(二)影响民营企业2009年出口主要因素分析
1.出口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在117家企业中,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影响很大的有35家,占到了总数的30%,认为影响较大15.4%,该选项平均评价为3.16。国际市场需求降低的影响,认为很大的占22.2%,认为影响较大占到了35.4%。此外,周边国家同行竞争、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国际贸易壁垒因素评价结果经测算,平均分值分别是2.23、1.69、1.89(见下页表1)。
表1 温州民营企业2009年出口的影响因素评价
注:每个选项按4个等级评分回答: 1=不大;2=较大; 3=大; 4=很大。
2.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被调查企业对产品结构调整、出口地区、国内外市场比重以及收汇风险四个具体影响指标方面评价不同。受影响最大是企业的收汇风险,评价得分为3.34。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买家的支付能力有所下降,一些买家付款速度变慢,或通过拖欠、拒收货物、退货以及破产等方式,转嫁由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排在第二位是产品出口地区变化(3.19),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企业出口不得不转移目标市场。其次,企业国内外市场比重发生变化(2.26),因国外市场疲软,许多企业转而开拓国内市场。最后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2.11),许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销售下降、出口量下降,为此要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评价(如表2所示)。
表2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
■
注:每个选项按4个等级评分回答: 1=不大;2=较大; 3=大; 4=很大
3.企业采取的对策及效果的评价分析。等级评分最高前三项对策分别是提高产品附加值(2.87)、节约及降低生产成本(2.65)、增加内销比重(2.57)。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90家企业曾采用过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对策,其中60家认为该对策效果好,占到总数的51.3%;认为节约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内销比重效果好,分别占46.41%、43.56%。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更多出口企业意识到只有不断加大研发及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保持适当的内外销比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效果不好的三个对策分别为重新谈判产品价格、将生产迁移他处、减少薪酬开支或裁员。在117家受访企业中有45家企业曾采取过重新谈判产品价格对策,其中30家认为不好。将生产迁移国外,有37家曾采取此措施,47.86%的企业认为该措施效果不好,37.18%的企业认为效果一般,14.96%的企业认为效果较好。企业经营者认为将生产基地迁移国外在短期内不能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给企业增加了经营风险。有37.67%的企业认为减少薪酬开支或裁员的对策效果不好。企业采取的对策效果评价(如表3所示)。
表3 企业采取的对策效果评价
注:每个选项按3个等级评分回答: 1=不好;2=一般; 3=好。
二、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量表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企业出口业务、出口利润、出口地区、收汇风险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企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不同效果。此外,笔者结合分析过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适时调整出口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及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已对温州民营企业出口业务造成较大影响。企业应适时调整出口贸易战略,及时调整出口地区结构,深度开发新兴市场,同时也可适当提高内销比例,扩大企业产品在国内销售份额。
(二)完善企业人民币风险规避体系
人民币升值趋势对报价及将来业务预期都十分不利。由此,政府应极力稳定本币币值,改变目前升值态势,能够给企业一个比较稳定的经营环境;完善人民币升值风险规避措施,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远期金融市场和多种货币结算等手段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应加大出口信用保险
外商付款不及时或拖欠,增加了企业收汇风险,出口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程度明显加大。为此企业应大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为企业出口外贸生意系上“保险带”,同时可提前收汇,预收货款,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四)积极拓展新兴国家市场
外贸出口企业应积极拓展美国、欧盟国家以外的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新兴市场出口,进一步降低出口地区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稀释美国、欧盟进口调整及贸易调整对温州出口贸易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出口地区结构多元化、合理化,构建温州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守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转型――基于温州企业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2).
[2]孟卫东,吉进波,司林波.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3]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