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质档案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一是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文规定,一个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缺乏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档案未形成时,就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或是一些领导者个人手中的现象,根据现存在情况,应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科技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加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准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档案信息电子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摘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69-02
地质档案是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质工作、总结工作经验的主要信息源。地质档案是指对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它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地质档案有地质原本档案和地质复制本档案两种形式。地质档案一般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探和化探档案、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档案。因此,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式。
对煤田地质这种国有事业单位而言,档案管理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决定着能否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所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煤田地质单位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每一位员工工作情绪及积极性的重要工作。在对地质档案进行管理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所有材料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归档,并注意对档案进行检查整理,保证其完整性,并根据档案中展现的各项信息积极为地质工作的开展进言献策,使其成为煤田地质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和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信息的载体和成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资料。尤其是近几年煤田地质的勘探和开采不断扩大,归档数量也日益增长,怎样解决电子档带来的规范化问题、网络利用安全问题、资料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煤田地质越来越重视,使得地质档案管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随着社会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地质档案管理对象和范围越来越大,同时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们要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定位为一项专业服务性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创建实际成效,实现地质档案管理为科研服务、为企业建设服务的目标。结合时代形式加强煤田地质单位的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化是推进煤田地质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地使其更加规范,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具备规范化的特色。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地质档案管理制度
不管是何种岗位,制度必然是有效约束岗位行为的重要法门。我们地质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是凡有记录和反映本队勘察、设计、施工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成果以及以队为名收集的科技资料。由于时代的变化,制度也应当随着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及时的调整改革,并围绕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逐步的完善,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对重要的地质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时,必须做到及时、整齐;同时在对档案材料进行审核时,需严格按照有证有据、真实可靠来开展工作;在进行材料的整理和收集时,要确保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在借阅档案时,应严格按照档案的借阅条例进行,经过负责人批准后再进入查阅,若需借出则应当经过上级领导批准方可外借,并且一定要注意将地质档案的各个部分区分开来,防止出现档案混淆或者不安全情况;管理人员需注意对档案进行随时的更新,多渠道地开展收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根据时代对档案材料的新需求,积极主动地对地质档案材料进行补充完善。
二、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
首先,在对具体的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地质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且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例如,文件保密制度、归档制度、用户身份确认制度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安全程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档案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最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构建一个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标准,需要加强地质资料归档接收、库房管理、借阅利用等,将档案馆各个区域的储存格式、处理手段进行统一,对保管、使用、收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进行完善与规范,最大限度地防止在转换过程中或者兼容性的问题导致档案文件被破坏,杜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漏洞,每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同时更要保障文件制作与检索过程中与档案管理及时同步,最终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二、煤田地质档案的分类及特点
依据记载内容,煤田地质档案可分为三类:第一,文书档案,即由政府单位,院校和公司等在党群工作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如行政管理档案,党群工作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经营管理档案等;第二,科技档案,即相关单位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建设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水文档案,地质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科研档案,测绘档案等;第三,专业档案,指在专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人事档案,医疗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等。从其分类中便可看出,煤田地质档案的项目繁多,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数量大,保管期较长,尤其是其中的测绘图纸的纸质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探项目投资总额会高达上千万。
三、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现存问题
现阶段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而言有档案资料具有封闭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手段和设备落后等问题。首先,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地质工作对于地质档案的需求剧增,但由于地质档案中多隐含企业甚至国家的机密资料,因此地质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封闭性,外界人员不可随意查阅,这也有个别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而进行档案封锁所导致地质档案使用价值的浪费。再者,我国的地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水平有待提升,其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较差,因此管理水平有限,加之欠缺管理经验,易因疏漏等问题而造成资料缺失和损坏,不利于地质档案的封存。
与此同时,我国地质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这与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地质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因此直接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辅助设备配置,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易造成地质档案的缺失和损害,严重时会出现丢失。而且,地质档案资料还包括声音和图像资料,但我国声像地质档案保存效果差,导致声像设备管理无据可依,无制度可参考。[1]
四、加强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体系和制度
通过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中与具体实际相适应的管理原则,辅之下级单位制定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做到标准化与规范化,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申请归档或者转移相关档案的时限进行严格要求,以此来敦促相关单位的项目团队能在项目结束之后及时的收集整理资料并予以提交,同时档案的接收单位也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化的统一归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再者,对有效资料借阅类别精心划分。如调阅非涉密文件,可以在档案室直接借阅使用,但是若是涉密文件,则必须出示相关借阅手续方可办理;同时,应保证文件在日常的管理的出入方式的规范性。如果需要对外界信息,那么档案室应根据需要统一,保证数据的管理者和相关技术施工单位处于统一节奏,便于管理,切实做到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性。[2]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收集和鉴定工作的管理
就档案收集工作而言,煤田地质档案的原始资料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档案的收藏价值。为了提高煤田地质档案的收集和鉴定工作过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强重视,同时注意协调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督促其及时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移交工作,避免地质档案的材料出现遗失,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收集部门也可将此工作纳入考核制度中,以提升原始资料管理水平。同时,应注重对勘探项目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即从最初的立项至地质勘探竣工,期间的所有原始资料都应完整地收集,为便于长期储存,适宜用电子版储存方式。
地质档案的鉴定较为复杂,其工作涉及两个方面,即对档案的保存期限进行鉴定和复查。地质档案的鉴定应严格遵从“审查从细、留存从宽”原则,结合考虑历史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勘探单位和社会服务的需要。从事档案鉴定的工作人员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如钻探知识和档案管理方法。
(三)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队伍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其中,领导层应首先做到以身作则,重视人才培养,而不能有档案管理是“任何人都能做的工作”错误思想。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勘探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责任感和认真严谨的处世态度。
(四)推行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即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管理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应从建立在合理的准规范标准的基础上。首先,资料的征收环境应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同时,档案信息管理应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受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3]
1.1 知识经济下档案信息分类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对我国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内涵或外延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当今时代下的信息能够以档案形式进行储存,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并且?n案是将人类的知识结晶与信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当今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对档案驾驶进行评估时,往往以档案信息的含量为主要参照,同时,档案信息的载体形式也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信息的载体一般包括机读、光盘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并且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的载体技术仍在不断的出现,我们可以根据档案信息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进行信息保存。这种以档案信息内用属性来对档案的外延进行划分的方式,使得档案的分类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档案的分类体系,对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档案管理中先进设备引入问题
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地质科技方案管理工作也受到重要影响,但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的,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保障经济时代快速稳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我们只有加强对管理工作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引入,才能更好地保证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目前,国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中心进行管理工作,另外在档案的保管方面采用的是微缩技术,这些对我国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光盘、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在国内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使得我国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逐渐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1.3 知识经济下档案管理思想问题
虽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是实现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物并不是只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它还为人们的生产发展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人们在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时,要注重一定的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实施开放管理的措施,但是要保证工作必须在依法治档的前提下进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需要具有一些批判精神,并且对档案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寻找出最佳管理方案,此外,我们也可以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知识理论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调整好信息的供求关系,提高信息利用率,从本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1.4 档案管理中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也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步入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并且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样,在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只要保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完美结合,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2 知识经济下地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2.1 分清信息轻重,提高利用率
最大程度实现档案信息为社会所用,是当前我国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我们将计算机为主的一些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在采用计算机等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对档案进行管理时,要注意根据档案信息价值、重要性以及利用率等情况进行简单分类,然后对那些开放性的、利用率高度档案信息进行优先整理,从而真正实现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价值,也大大提高了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促进档案管理实现进入现代化进程。
2.2 参照信息内容,分级次著录
众所周知,对一大堆文件进行著录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安装文件的重要程度或者内容进行划分,然后在分批进行著录,将会大大减少著录时间,省时又省力。因此,在对地质档案进行管理时,也可以采用此方法将著录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大致包括档案内容反应问题单一、卷内文件设计相同主题、重要特殊文件等几类,然后再根据相关的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或这种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利用效率,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2.3 利用档案基础,准确化分类
在对档案进行著录时,会有一些目录较完备的案卷,我们可以根据档案的原基础进行分类著录,此外,还存在一些文件形式较为特殊,比如房档等,我们可以根据其人名、地址等特性对其进行录入,这样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进行录入的方式,大大减少著录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著录准确性。
2.4 贯彻各项标准,规范化工作
我们要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科学地制定各种规范和准则,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当前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但是计算机的高效管理工作也是以档案信息的标准化为前提的基础下进行的,而且计算机无法准确识别那些信息比较混乱的档案,即便是能够对其进行管理,也必然大大降低计算机运算效率,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管理分类错误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从而更好的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2.5 提高人员素质,专业化管理
2)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人工收集、整理与检索阶段,可接触和获取的信息量较小,非常不利于档案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欠缺协调、合作。部分地质勘测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与同单位负责其他工作人员之间欠缺协调、合作,没有更好的利用协调、合作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单位里的一块“世外桃源”,档案管理工作效果始终不甚明为。
4)档案管理工作未与地勘行业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发展。任意一个地勘单位都有自己的近期、远期规划,规划涉及地勘单位的未来规模、发展技术水平、形成何种人员结构等都会做出详细规划;而这些规划中却很少涉及单位的档案管理,导致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落后于地勘事业发展,势必会影响地勘单位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5)监督、指导工作不到位问题。本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离不开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起到把关下属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欠缺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本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本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6)管理经费不足问题。部分地勘单位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可用于档案管理的经费严重不足,这样用于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就难以及时得到更新,严重限制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7)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问题。较高的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人员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支持。存在部分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现象,这些“兼职”人员的档案管理专业素质势必不高,加之这些人员的频繁调动、调整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8)不能得到有效开放和利用问题。新时期的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档案及其管理工作作用,使档案能真正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开放恰恰是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短板,原因一方面是数字化档案工作相对滞后,不能很好支持档案开入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管理观念落后影响不能大胆进行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二、地质勘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拓展档案归档范围
通过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来进一步健全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提高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必须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比如,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档案科室,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能,以及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单位其他工作共同纳入到单位发展规划、制度制定和考核范围之中。
(二)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文件收集是档案归档的重要环节,收集人员要与各部门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做到重要文件、材料不分散、遗失,能够完好无缺的归档。
(三)促进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首先要增强地勘单位领导、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尤为重要。因为领导重视是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视作为地勘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有必要对下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首先,在做好本级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上,要加强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效果的坚决予以表彰,不符合相关要求、规范的坚决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其次,逐步扩大对下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范围,除对工作进行成果监督外,还要尝试监督其工作过程,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
(五)加大档案管理投入,保证管理质量
各级地勘单位都应该有计划的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经费投入,目的在于确保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水平的顺利提高。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需要一定经费的投入。档案管理专用设施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条件,例如档案消毒灭菌机、防磁声像柜、除湿机、移动密集架等对档案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而档案管理系统则是软件条件,它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条件。
2.地质资料档案的使用价值。首先,地质资料具有三个鲜明特点:其一,地质资料是上游产品。地质资料是上游产品主要体现在其价值伴随经济增长而增长。若社会发展进步快,则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从而使得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量就越大;反正,则其使用价值变小。其次,地质资料是多环节产品。地质资料档案是多环节产品的原因有几点:(1)形成周期长;(2)投入成本高;(3)专业技术强。无论哪一个矿床的地质资料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极其复杂的,其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三是潜在价值大。通过在原有的地质资料档案上的探究,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便能得到地质成果。综上所述,地质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质资料的需求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和价值。
二、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全国各行业中的应用,“数字国土”正被逐渐推广。《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项目改变了地质资料的存储方式,人们可以更为方便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后,国土部门首先对涉密资料进行逐步清理。建立、建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等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为开展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难度大。汇交单位因考虑自身利益,担心成果资料汇交、外借后,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而推迟或不汇交资料。2. 已汇交地质资料保管不当。地质档案资料,按照其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可分为以传统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地质档案资料和以磁、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地质档案资料两大类。相当一部分地质档案资料由于保存时间长,疏于管理,造成光盘打不开、纸质老化、产生退色,文字和图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造成信息丢失而无法正常使用。3.保存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绝大多数单位原始、成果资料保存于一般的建筑场所,防火、防潮、通风设施简单落后。场所内设备欠缺,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有的甚至就地堆放,不利于防火、防潮、防盗、防蛀,更不利于开发利用。
4.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查阅地质资料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工作效率低下。5.管理人员水平落后。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无相关专业(地质、档案、计算机)或无专业的占大多数。日常管理中的新老交替存在交接不力和接替人员业务不熟等问题,给地质资料管理、统计、利用带来了不良影响。 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造成一些归档的材料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地质勘察现实情况,导致地质资料档案的不完整。6.对地质资料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项目负责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代管理需求。
7.地质资料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地质资料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二、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对策及思考
地质资料档案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广大地质工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可谓来之不易。所以,只有加强地质资料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地勘经济和社会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现有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繁多,并且多形成于80年代以前,大多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要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和《档案法》,修改制定《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并结合各个省市自治区具体情况制定各自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促使并保障地矿主管部门依法加大地质资料的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地质档案资料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现代化管理。2.开展地质资料编研工作、延长地质资料的利用寿命。做好地质资料的清理核查和补欠交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破损地质资料抢救性复制工作,提高老资料的质量、延长地质资料的利用寿命。以项目带动工作,开展地质资料的采集和编研工作,在促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同时,使地质资料更好地为地矿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3.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各地勘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独立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场所,场所建设应具前瞻性,其库容量应足够,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通风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4.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采取招标形式,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发建设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开发,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质量,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大力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尤为现实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加强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开展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实现纸质综合类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地质科研报告的图文数字化,刻录地质资料光盘,加大投入开发“数字城建档案馆”项目,重点抓好修订和完善服务规章制度和实现地质资料服务网络化,大力促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构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建立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信息服务器,建立网络系统内上下相通的分布式地质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升地质档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专业化管理。5.建设专业化地质资料管理队伍。地质档案资料专业化管理需要有一支人员固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档案管理队伍。地质系统可通过各种方式,招募专业素质较高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还应经常组织培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参观交流学习活动,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对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培训,转变过去重保管轻利用的观念,使工作人员在参加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管理技能,使工作人员学会更及时、更全面、更稳妥地收集资料,会更规范、更科学地进行立卷分类,更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如影印技术、缩微技术、计算机查询技术等,明确以社会化服务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地质资料管理上新台阶。6.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手段也必须更加现代化,必须不断更新设备,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武装地质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的头脑,以求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管理、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本文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经验总结和粗浅认识,其中难免有错谬之处,敬请业内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地质档案部门作为行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地质工作。随着地质工作的广泛开展,生产不断发展,地质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地质档案利用率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手工检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要,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更好地整理加工档案信息,为利用者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全面推广计算机在地质档案管理的应用势在必行。
1 计算机在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地质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地质档案信息传递网络的主要功能和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远距离检索和传递。尽管计算机在地质档案工作的所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地质档案工作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和每一个管理项目都应用计算机,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也不太现实。比方说,每一套地质报告都有十几张、几十张乃至几百张图纸,假设平均每个地勘单位有500卷(件)档案,每卷有50张附图,共有25000张图,每张图规格为40厘米x40厘米,MAPGIS成图每张得5天时间才能完成,且不说计算机容量及文字数量问题,单是把这些图件送进档案数据库,就需要300多人手;有些业务环节和管理项目,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还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还可以胜任,并且更符合效益原则,那就可以暂不采用计算机。这点和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既要考虑应用先进技术,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同样的道理。根据档案工作现代化基本决策目标的要求,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如果用计算机把地质档案工作的一切领域全副武装起来,那么,技术的先进程度虽然提高了,而经济的合理程度却因此而降低了。这不符合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决策目标。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当前应用计算机的重点应放在编目检索及借阅管理上,这是地质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一步,是地质档案部门应用计算机的重点领域。
2 对计算机地质档案管理的研究
2.1 自动编目,地质档案目录,按照一定的原次序和方法,编排组织成具有一定体系的地质档案。条目组合是地质档案管理检索和报道的工具:每年的报告成千上万,手工编目太慢.而计算机能大大改善档案手要检索工具的质量。
2.2 联机自动检索,是推进地质档案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服务于我厂生产的主要载体。我厂有内部网、可以使档案室和技术部门联网,从而使档案利用者直接通过计算机查到所需的档案信息.有效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2.3 地质档案的借阅实现自动管理,可随时掌握利用者正在调阅地质档案数量、密级、时间、复制、摘抄等情况.
2.4 地质档案的统计,计算机根据地质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制作地质档案进库统计,利用统计进行库房的汇总。
2.5 地质档案的保密,计算机可以根据地质档案密级程度设置密码,使具有保密性质档案做到不泄密。
2.6 地质档案的编研,计算机系统根据地质档案数据库。总之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质档案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手段,提高了地质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地质档案查全率,查准率、加快了档案的检索速度,从而使地质档案为我厂的领导决策,经济建设以及地质开发部门的勘探提供了准确、便捷、快速的服务,发挥了地质档案最大的利用价值
3 计算机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在地质档案编目检索中的应用
计算机是理想的地质档案资料检素设备,有了它,不仅可以提高查找资料速度,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查全率和准确率,节约劳动力资源。在应用计算机管理地质档案过程中,笔者曾尝试过3种方式:FOXBASE数据库、EXCEL文档、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考虑到各种检索方式的需要,要从多方面设计库(文档)结构。如:按档案号、资料名称、比例尺、作者、工作时间、工作单位、找矿手段、矿种、地区、地名进行编目。
用FOX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要求很严,半角/全角、大/小写状态、语句、标点不能有一点差错,查找起来很不方便。
用EXCEL文档管理,它的优点是输入文字或数字时可以用向下充填、等差/等比序列充填,非常方便快捷。缺点是查找时,只能一下一下地点“查找下一个”,一条一条地查,不能一次显示查到符合条件的所有的内容。
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检索地质档案资料,就解决了一次显示一条的缺陷。而且它有单条件和多条件查询。从利用者的角度上看,检索系统的开发利用解决了查询难的问题。使用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后跨类别检索不再是一个难题,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用鼠标轻松一点就能找到所要的档案资料目录。从管理者的角度上看,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利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促进了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解决了人工统计繁杂、不准确的间题。以往每年做年报统计是一件头痛的事,要每个类别一页一页地统计,既烦琐又容易出错。利用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只需输入统计的时间段,就能得到准确的数据,管理工作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功能上看由可以随时增加模块,具有修改容易、操作简单等特点,为不断持续改进创造了条件。
3.2 计算机在地质档案资料借阅中的应用
应用计算机进行地质资料借阅管理,首选当属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它的检索系统与借阅管理系统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检索查询可以生成借条:点击某一编号,计算机就会自动把这一条内容存到借条中去,并且可随时修改,最后确定,自动打印成借条。通过借阅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去向查询--把某一编号输入去向查询,计算机会提示:“这份资料在下列人员手中”。并列出借阅时间、借阅者姓名、档案号、资料名称等。还可以统计使用率--使用某一份资料的人次、回次;已借出的资料有多少份,归还了多少份,未还的多少份。避免了人工一笔一笔地统计,既节约人力,又节省时间,而且非常准确。
参考文献
[1]张芳,罗保华,蒋兰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06.(6)
[2]李树平,陈立山.电脑在珠算鉴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新理财.2009.(5)
[3]李胜华.浅谈勘察设计工作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的途径[J].科学与管理.2009.(15)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
2. 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首先,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其次,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 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根据现存在情况,应将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 档案信息电子化, 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adobereader8.0软件并应运好它。把地质科技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离不开大量的地质档案信息的有效提供,从宏观角度上来讲,地质调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能够从勘察结果当中窥探到远古的风貌又能够向未来传递时代的信息,因此做好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够真实的记录与承载历史。本文就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展开了探讨,从地质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意义着手,分析了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总体设计,并对其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相关的研究结果能够对地质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地质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意义
1.1 地质档案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地勘工作的历史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地质勘探的相关工作时,需要对探测结果以及工作进程进行详细且细致的记录,并且要保证所记录内容的原始性以及真实性,这样探测结果才能够真实完整的还原地质风貌,并且为其他相关工作与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价值。记录人员将记录内容录入到地质档案系统当中就能够为日后的资料查阅提供极大的便利。
1.2 地质档案系统是勘探地质的有利证据
通过地质档案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对勘探工作的进展程度进行查看,并且在地质档案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从地质档案的记载中了解到实际勘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设立相应的解决措施程序从而起到完善地质档案系统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明地质档案系统是勘探地质的有利证据。
1.3 地质档案系统的利用可以使管理人员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地质调查所工作内容的划分与调动都是靠档案管理系统的分配来实现的,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的对工作内容以及人员支配做出正确的决策,极大的促进了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合理与具有实际效益。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管理人员通过查看地质档案的记录从而对当前勘探工作与具体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确定当前的勘探工作的开展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2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地质档案管理系统的运作手段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展开的,在互联网的运作之下,通过相应的开发平台以及操作软件能够形成随时对系统进行信息维护以及资料扩充的地质档案管理系统,在这样的操作环境之下,管理人员能够提升对地质档案信息的录入速率,同时还能够对录入内容随时进行规范与整理,进而满足工作人员能够对资料进行快速查阅的基本条件,大大地节约了工作时间并提升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还兼容着多款办公操作软件,使得资料查阅工作的进行得更加顺利,省去了各种操作软件不断切换的不便。
3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概述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各地展开,因此就大大地加深了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工作难度,尽管摒弃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但仍旧有部分工作内容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设计出降低人工使用量、功能更加完善的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系统是当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3.2 系统整体结构
本文首先对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能够得出地质档案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地勘工作的历史、地质档案系统是勘探地质的有利证据以及地质档案系统的利用可以使管理人员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的结论,结合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与SOA、MVC框架形成了相应的勘探资料信息的共享平台,基于此能够实现地质资料档案资源的共享与重复使用,从而为资源信息平台的维护也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勘探工作的进行效率也有所提升。
3.3 系y的数据库设计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妥善保存,从而避免因工作量繁多导致的资源使用频繁的损坏情况的发生,可以说将资料进行妥善的保存是这一系统的主要运行目的,除此之外,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需要符合系统操作的合理性、运行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够满足数据操作量宏大的系统的基本需求。
4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声像管理较为落后
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程序就是对地质档案进行声像收集,由于管理部门尚未树立相应的设备操作应用规范准则,使得在声像地质档案的操作与收集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操作人员仅靠平日工作经验来判断声像录入是否能够完成勘探资料的系统录入,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4.2 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设备相对落后
就当前我国地质调查所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现状来看,是无法对资料的存放与地质历史信息的传递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部分地质调查所没有配备单独的地质档案管理场所,这就导致各种类型的地质档案随意堆放在一起,在查阅时极不方便,另外也没有对资料信息进行统一目录整理,这就为地质研究者带来了资料参考方面的难度。尽管一些调查所运用了计算机系统对档案进行录入与整理,但是相应的操作人员并没有集中地参加系统使用能力的培训,导致了系统设备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出现。
4.3 将信息技术投入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相关领域当中,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为了能够使得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更加顺利,因此可以将信息技术投入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在地质调查所设立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设备之后,能够极大程度上的避免因工作量繁多人工无法负荷带来的操作失误,除此之外,地质档案还需要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资料的类别整理与更新内容的补充说明,这样才能够保证地质档案的完善度对科研工作的进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4.4 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进而加强人员的工作能力
使用地质档案管理系统之后,操作人员能够大大地节省录入时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而由于地质档案的资料学术性较强,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除了要具备系统的操作能力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地质学知识,这样能够在资料的管理上更具有资料的筛选与分类能力,从而实现地质资料的有效传递与共享,因此,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进而加强人员的工作能力是极为必要的,这样能够保证地质勘探资料的学术参考价值与信息传递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一、煤田地质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1.以往煤田地质技术资料档案的归档、保存及检索方式以手工为主,影响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档案的应用效率及测试技术资料的价值发挥,特别是建国初期及六十、七十年代的资料档案。手工整理其方式趋于落后,查阅起来效率低,且同一时段、同一资料只能有一人借阅,而且技术档案已易损毁或遗失。
2.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能及时归档,从而促进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资源共享。在年终归档时,只需向其地质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原件即可,从而使地质档案工作人员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3.煤田地质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现代化档案信息,使广大煤田地质勘探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不出单位,就能与国内的专家进行项目合作,煤田地质测试项目技术数据查询、学术交流等。
二、煤田地质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1.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电子文件可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载工具,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存储起来。
(2)信息技术促进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它能够真实反映原始资料的基本情况,录入进去的档案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即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也能很容易被发现,并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传输速度快,电子文件以二进制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在局域网上,数据传输的速率相当惊人。
(4)不受地域性的限制。这个特点使得办公室的概念成了一个虚拟的概念,这也是我们组建虚拟档案室的概念基础。
2.开放利用是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重要宗旨。只有积极利用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价值所在。煤田地质测试档案是国家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术、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的宣传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资料档案文件。通过计算机扫描,转换成PDF或者其他的电子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或被刻录成光盘。由于有了相当数量的电子文档,极大地方便了煤田地质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的计算机查询和档案的深度开发利用。地质档案馆不仅非常注重搜集当前形式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而且对历史文件也进行转换存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电子文件,对一些特殊的文件类型,该系统主要是将其成果文件管理起来。使用这些成果文件首先要将成果文件下载到本机用相应专业的解释软件执行打开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管理。
三、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1.构建完善的煤田地质档案基础数据库,使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满足煤碳资源事业发展的要求。
2.引进和合理开发煤田地质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方便实用、更新和升级的煤田地质调查基础信息技术管理体系和机制,逐步建立煤碳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便于煤田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的总结、分析、调查、促进煤田地质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监督。
3.合理完善煤田地质档案调查办公自动化为目标的档案信息系统。
四、对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地质档案目录搜索信息资料库。积极推动地质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坚决落实《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按照信息化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收录要求,结合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对地质档案进行资料收录,开发信息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地质档案目录检索体系,实现地质档案的计算机远程管理系统。实施地质档案资料的合理应用。提高地质资料认知、资源勘查和地质勘探水平。提升地质档案装备水平。提高现有地质档案利用的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收录技术和地质档案信息资料的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地质档案资料在地质科技领域的作用。
(一)专业性。工程勘察工作具有多学科及多专业的特点,这也使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充分的体现出了技术文件的专业性。这也使在工程勘察档案在分类、检索及编号过程中都需要对技术资料的专业性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资料不能混淆在一起。因此作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勘察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业务范围进行了解,并能够有效识别各专业的图纸文件,从而正确对文件材料进行分类。
(二)成套性。勘察工作通常都是以独立的工程项目作为工作对象,勘察程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勘察工作中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联系性,针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勘察会所形成的全部勘察技术文件和资料则会组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档案中任何资料都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这也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便利。
(三)阶段性。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只有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勘察工作,而且各阶段的勘察活动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勘察工作的各个不同阶段会形成勘察技术资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勘察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并注意不同阶段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
(四)利用的时效性。工程地质勘察档案主要服务于该项工程,因此在该项工程实施阶段对档案的使用和利用也十分频繁,但当工程项目完成后,对该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信息的查阅率也会随之降低,这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利用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因此需要在其活跃期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价值。
二、做好工程勘察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机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较大的工程,还应设立兼职档案人员,负责项目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等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经济,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并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对档案进行收集,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另外,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完成时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系统的将工程资料转交到项目主管部门,为形成工程勘察档案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规范,制定和完善工程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办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事先制作好相关规范的表格、验收单等资料,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的实施,使档案工作人员、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把好竣工验收中档案资料的质量关。工程竣工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起,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逐条对工程施工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竣工验收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竣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把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的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进行,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