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图片—图像素养,指的是学会理解视觉图形信息的能力。
2.再创造素养,指的是创造性“复制”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整合各种媒体(文本、图像和声音)的现有的、相互独立的信息,赋予新的意义,从而培养能进行合成和多维思考的能力。
3.分支素养,指的是驾驭超媒体素养技能。学会运用非线性的信息搜索策略并通过同样的方式从貌似不相干的零碎信息中建构知识。
4.信息素养,指的是辨别信息适用性的能力。在信息剧增时代,不但要学会搜索所需的信息,而且要学会去伪存真,数字环境下的每一项工作都与这种素养有关。
5.社会—情感素养,不但要学会共享知识,而且要能以数字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情感交流,识别虚拟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人,避免掉进互联网上的陷阱。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优势、内容和途径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优势
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都在努力推进自身建设,尤其是加大了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扩充了数据库资源,增强了数字服务能力,从图书、期刊的数量、种类及文献的连续性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整体的环境更适宜阅读与学习。而且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质量也比较高。除了对内容有侧重,关注某一领域的高端信息资源外,还能够大量的吸纳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信息接收的速度快。正因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文献和信息,所以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在这里学习,不仅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而且可弥补课堂教学局限的缺陷。
2.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视听、缩微、复制、终端检索等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被广泛采用。高校图书馆通过这些设备和场所辅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还可以通过获取网上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建立网上信息服务系统,形成本馆与外界信息沟通的桥梁,发展和延伸馆藏信息量。使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功能强大、灵活方便的检索工具,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在网上浏览、查询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
3.素质较高的信息服务人员。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在知识结构上符合服务性与创新性要求,不仅是文献信息传递的多面手,而且是网络的导航员和管理员,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专题联机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从而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检索语言,掌握检索方法和技巧。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梳理和筛选网上信息,判断信息的质量及利用价值,对多载体信息资源能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整序,为学生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信息认识教育。信息认识教育主要是信息用户对信息看法、认识以及对信息的本质、价值和特征的认识,其核心是信息价值观念教育。通过对信息的基础教育,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信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对信息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树立的信息价值观,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从而产生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愿望。所以说信息认识的基础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搜集、处理、分析、综合、利用信息等信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人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并善于依靠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如果信息用户信息意识淡漠,其信息需求不高,也不善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不能消化吸收文献信息中的精髓,难以提炼出真知灼见和新思想、新知识,因此也谈不上进行知识创新的探索活动。
3.信息能力教育。开展信息能力教育就是要让用户掌握检索信息的基本知识、信息检索工具,了解信息组织方法,信息系统构成及其内容,以便使用户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只有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能将事实、数据、信息转换为知识,将信息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知识创造。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今天,应着重培养用户查找信息的技能,包括各种不同载体的信息检索技术方法及途径,要学习了解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文献信息源的利用。
4.信息道德观念教育。具有正确信息道德观念与个人行为准则的用户能在信息利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尤其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合理使用与开发数字资源。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对策
(一)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新生教育
对刚入学的新生,图书馆应该针对其特点开展新生喜闻乐见的多形式的入学教育,指导他们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和馆藏布局,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尤其是是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教育他们认识到图书馆在他们大学四年学习生活里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升他们的信息意识,为他们今后利用图书馆打下良好的基础。西安欧亚学院将入馆须知配以周杰伦的《青花瓷》拍录成MV形式,得到了广大新生的认可,被网友评为“史上最牛图书馆入馆须知”。
2.文检技能培训
高校图书馆定期安排信息能力的基础培训。通过培训,重点让大学生获取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设备优势,让他们掌握不同载体的信息检索技术方法及途径,全面增强他们的信息能力。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检索课以适应高职学生学习模式为特点,“轻理论、重实践”的重点开展以铁路施工为主的土木工程类集束专业群信息检索,内容包括国际三大知名搜索引擎使用、特色搜索引擎应用、图片检索工具应用、特色数据库使用、“人肉搜索”的使用及价值评判、专利和标准文献的检索利用等多方面内容,侧重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实际动手应用能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二)发挥图书馆的导向作用
(1)对教师提供信息获取的培训
教师是教育的最直接传播者。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努力为教师提供最新的、前端的学术信息和资料。同时也应该对工具书的使用、网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辅导,使教师了解前端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主要的信息源。从而,再通过教师的宣传与指导,达到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的目的。
(2)对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
网络环境下,大量庞杂无序的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图书馆所收集的信息也面临着一个筛选、甄别的过程。在这里,图书馆员不再是仅仅起到看管书籍的作用,他们必须要能够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更好地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使他们在高效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同时学到一定的信息收集技巧。另外,现代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导航者,必须要对新的信息获取技术、新的信息分析工具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检索语言,掌握检索方法和技巧。
2.重视宣传,以先进文化占领学生头脑
图书馆还应该定期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对信息技能的重要性、提高数字素养的途径、如何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大学生明白应该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学生的头脑。
参考文献:
[1]杨明秀,刘秋林.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2006.1
[2]刘建平,黄宏伟,李作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1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深入,数字图书馆平台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任务。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文化观念、心理认知等都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研究分析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利用这一平台,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平台;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功能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37—02
收稿日期:2014—06—19
作者简介:佟萍(1970— ),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图书馆平台在大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是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因此,怎样利用数字图书馆平台,使其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和“第二课堂”,是现在高校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
(一)颠覆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一个人内在的涵养往往体现在琴、棋、书、画等层面,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包容了很多业余文化生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听音乐、玩网络游戏、看数字电影等,很多的业余娱乐都可以在网络中轻松获得,因此,他们投入到绘画和书法上的精力就会越来越少,玩琴、棋等娱乐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一现象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了影响,还对其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受数字图书馆的影响,传统图书馆中的人文精神逐渐缺失,人文气氛也不再那么浓烈,难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对大学生的学术道德修养产生消极影响
受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为了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很多学生难以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因此,运用技术手段抄袭论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屡出现,不良作风开始抬头。虽然相关管理人员也对抄袭论文等造假行为进行了监督惩罚,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学术不端行为。
尽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时代背景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但这样的造假行为会影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应该予以重视。
二、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引导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人格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品质被界定为自身人格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这种独特品质涵盖了行为模式、心理素质、道德水平等综合因素,同时,也涵盖了创造性、独立性、主动性等个体特质的多个层面,其中还包括自身的道德实践主动性以及个体在社会既定道德标准之下的模式等诸多层面的内容。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只有在现实社会中有效地得到彰显,才能够体现出人格模式,进而将其内在的自律、自强等美好品德充分地展现出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群体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实践,有效地把控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独立性,因此,独立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2]
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是数字图书馆的主体,只有数字图书馆才能够真正体现用户的主体性。所以,数字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自身人格的独立性和主体性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这一模式,充分重视数字图书馆对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培养的积极意义,仔细研究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快了知识更新的步伐。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各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另外,随着知识更新的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指学校教育,还涵盖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是一种广义上的“大教育”。政府也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潮已经蓬勃开展起来。[4]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中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以及社会文献信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数字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在现代信息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各种类型信息的能力,是对人的基本信息能力的一种要求。从人文层面看,它主要体现在人们面对信息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修养以及心理状态;从技术层面看,它主要体现在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上;从信息意识的角度分析,它主要体现在人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感受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新的信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是否具有持久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现如今,我国大学生的信息思路还不开阔,信息感受力还比较弱,信息素质还有待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对信息的主动性意识不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源主要来自课堂。大多数学生除了做论文设计等特殊情况,平时很少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查阅图书馆某个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检索去做某项研究以及跟踪深层次的研究资料。因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三、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科学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转变工作职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规律,同时,为信息用户检索文献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努力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使得数字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5]例如,借助一些软件和社会网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能力和服务水平。
另外,要完善监管体制,加强网络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科学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是双方面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效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能够合理利用数字图书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减少数字图书馆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实现“服务育人”的工作目标。
[
参考文献]
[1]胡瑜.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心理与行为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5).
[2]赵超.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状态影响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98-04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数字化阅读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阅读方式。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
笔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在高级检索中以“数字化阅读现状”为关键词,共检索到500余篇文章,通过浏览标题、文献摘要和正文,筛选出相关度较高的24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归纳分析。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阅读习惯不良
大学生多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这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使他们形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如平均每次持续阅读时间长于1小时比例较高、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小于30cm等。这都会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阅读内容娱乐化
从文献调研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网络新闻、网络小说、博客、网页、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对专业书籍、漫画绘本、英语读物、论文期刊等方面的内容兴趣不高,缺少对专业知识领域的关注和重视。张文亮等人研究发现,移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但阅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消遣娱乐,忽略了网络的学习功能,并对网络存在着依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发展。[1]
3.阅读方式“碎片化”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挤占了人们完整的阅读时间,使得人们很难进行集中阅读,阅读趋于个性化及碎片化。张世兰通过研究发现,在数字化阅读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日益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表现为阅读时间的碎片化、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和阅读注意力的碎片化。这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产生不利影响,会大大弱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2]
4.阅读行为单一化
众多调查研究显示,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大学生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浏览、点赞、评论、回复、画线、标注、记笔记、批注等。[3]可见大学生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观看,完成的只是信息浏览、知识吸收的过程,还未能开展深入的知识理解、建构、内化等活动,这不利于数字化阅读成效的获得,也不利于数字化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5.数字化阅读效果浅层化
邱相彬等人认为,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随意性、功利性等为特征的浅阅读越发普遍。这种普遍存在的“浅阅读”现象,会引起浅思考,导致文化底蕴散失,阅读者容易养成浮躁的心态,致使语言运用能力降低。大学生的浅阅读,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心态和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4]
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因素
1.个人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即数字化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素养,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集中注意力的素养,标记、批注、笔记等行为意识及思考的习惯。而当今大学生在数字化读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严重影响数字化阅读的效果。
2.中介工具
中介工具包括各种阅读移动终端以及阅读软件、平台,而这种承载和传递阅读内容的工具和平台不具备促进深度阅读的功能,在交互性以及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学生与其他阅读者的互动。因此有必要提供类纸质阅读功能,促进学生与内容的互动;开展学习分析,满足精确阅读的需求,支持阅读活动的开展。[5]
3.阅读内容质量、呈现方式
导致高校学生数字化阅读效果不佳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阅读内容。由于真正有用的阅读资源非常匮乏,资源缺乏针对性,内容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所以大学生数字化阅读重心倾向于娱乐化。二是呈现方式。大学生更喜欢阅读解释性的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碎片化知识,而他们接触到的阅读内容多以纯文本形式呈现,缺少图文并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难以激发阅读兴趣。[6]
4.相关联的朋友、亲属等支撑性因素
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还受到与他们相关联的朋友、亲属等的影响。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通常受到比较亲近的朋友的影响。与之相关的是,大学生往往会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碎片化知识分享给好友或转载、转发到朋友圈相互交流,从而便于信息的获取和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及时性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7]
5.图书馆、学校服务建设
在大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图书馆、学校服务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还未真正将移动互联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来,数字化阅读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完全不相干。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也未与时俱进,不能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服务,不能创新传统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共生的模式,不能为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提供有力的支撑。[8]
提升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效果的策略
1.提高大学生个人阅读素养
(1)转变态度,增强互动意识
大学生首先应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虽然阅读介质有变化,但阅读目的始终不变。阅读是阅读者与文本内容的深度交互过程。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运用与传统阅读相同的方法,如画线、批注、记笔记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多任务操作和多媒体工具,加深对内容的吸收,进行严谨的思考,从而促进知识建构。
(2)培养大学生注意力,提升数字化阅读效果
注意力不集中是阅读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力,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以便其更好地专注于当下的阅读,实现阅读目标。
(3)提高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培养元认知能力
与相关信息保持联接以及评估、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是数字化阅读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增设与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提供媒介与素养教育相关的讲座、学术报告,使大学生掌握媒介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使用、传播信息的能力。
2.完善中介工具功能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阅读的载体不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电脑、手机、电子书、MP4等电子设备。但这种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在阅读效果方面和传统阅读相比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阅读载体和平台的功能开发及构建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数字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度,加强用户对数字阅读平台的接受意愿和持续使用行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优化阅读效果。数字化阅读载体开发的相关部门也要鼓励开发和设计具有强大功能、良好阅读界面,能够提供个性化交互、智能化服务支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资源,使用户能够通过浏览、点赞、评论、回复、转发、批注等一系列操作,最大化满足自身个性化阅读需求,并逐步进入深阅读状态,最终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
3.优化阅读内容及呈现方式
(1)优化数字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形式
面对海量、冗杂且缺乏有序管理的数字化阅读内容,大学生无法有效地甄别阅读内容的真实性,影响了自身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制订数字化阅读资源的标准化策略;设置特定部门管理、筛选网络资源。基于此,教育部门应大力开发高标准、高质量的数字化阅读系列材料,设计开发的阅读内容要图文并茂,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同时,大学生经济有限,无法频繁更换移动阅读终端,因此需要大力开发跨平台操作的、兼容性好的、可同步更新的阅读材料。
(2)开发学术资料阅读APP,满足高校学生专业资料的阅读需求
目前数字化阅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娱乐新闻、小说等方面,而缺乏适合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因此需要开发适合大学生学术资料阅读的APP。例如,百词斩、英语流利说、网易公开课等APP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教师精选和推送个性化资源
教师和专家可利用便利的网络环境,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选择的甄别和整理,再上传到学习社区或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观看,可以为学生排除各种干扰,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讲,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践行有技术支持的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将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
4.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1)丰富数字资源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种类较少,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欠缺,因此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图书馆在下一步的建设中,要加大数字资源的投资力度,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引进国内外先进图书馆和大型数据库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数字化馆藏。
(2)深度加工和分类管理海量数据
图书馆资源内容多、种类繁杂,我们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形成网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减少搜索时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促进大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字化阅读。
(3)规范数字化阅读内容
数字化资源数量巨大,但内容良莠不齐,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格外注意资源的选取利用,针对大学生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强有力的过滤筛选,正本清源,减少网络资源污染,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数字学习环境。
(4)创造“悦读”空间
开O电子阅览室和学习讨论区,提供校园全覆盖的免费无线网络,为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营造适宜的“悦读”空间。
5.建设数字化校园
(1)开展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
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中的专业学习,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阅读的优势,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让专业学习走出课堂,让大学生在课下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的数字化阅读,从而避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阅读地点固定、阅读时间单一、阅读内容过于休闲的问题,改善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效果。
(2)推进高校教材改革立体化
在专业学习方面,教材及其配套的相关资源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在教材方面,高校应该倡导教师建立电子教材、课件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学习光盘、作业库、试题库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专业化、自主化、共享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阅读效果。
(3)推广宣传数字化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推广活动,激发大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微信号推出“假期阅读打卡”“共读一本书”等活动,激发大学生进行深入数字化阅读和积极与书友交流讨论的兴趣。
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优质的阅读内容、强大的阅读平台、有力的外界支持、高校自身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等都是大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应充分发挥数字化阅读的强大优势,在互联网中激发阅读兴趣,沉淀阅读思维,在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的交互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智慧,汲取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7][8]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06):79-83.
[2]张世兰.数字化时代应警惕大学生阅读的“碎片化”[J].出版发行研究,2016(07):81-83.
[3]柴阳丽.高校学生新媒体阅读现状、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基于五所高校学生数字化阅读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6(02):59-66.
[4]邱相彬,沈书生,徐晓拉.移动网络环境下“浅阅读”对“深阅读”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浙江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01):71-75.
[5]王雨,李子运,陈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08):57-64+96.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并利用信息。在大学校园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数字化学习正在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的时空观念。教育关注的焦点应是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学习。
1.数字化学习及数字化学习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共享机制与丰富数字资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模式[1]。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成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保证。数字化学习能力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展示及传播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2]。
2.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现状
2.1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问卷调查
本人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围绕“数字化学习意识”、“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能力”、“数字化学习目的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设计,共收集有效问卷426份。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2.2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统计数据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由于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在进行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乐于接受且愿意开展数字化学习,但在使用学习工具方面以电脑为主,对于人手一机的大学生来说,应开拓手机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数字化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但普遍认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是主要开展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其他课程并不迫切,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较片面;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主要停留在对信息资源搜索、筛选、归类等较低层面的应用,自主开展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差,信息的展示和传播能力也不足;大多数学生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上网求助,不能有计划的安排数字化学习的时间及学习任务,学习形式较为单一。
2.2.1 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前提,是保证学生有效进行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89.1%的学生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信息,68.4%的向同学请教,只有15.6%的选择专业论坛。这说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
2.2.2 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77%的选择筛选、归类,43.5%的直接复制、粘贴使用,52.5%的进行加工处理。这表明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处理简单,缺少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
2.2.3 学生展示及传播信息的能力
大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方式选择中,68.7%的学生采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67.8%的用短信、电话,面谈和电子邮件也分别占到了37.9%和36.3%。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沟通方式比较积极。但如何把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得到的经验、成绩,形成文字材料,并以恰当的形式展示和传播,实现资源共享,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2.2.4 学生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
有92.6%的学生没有自主建立网络学习小组或主动参加网上学习小组活动,只有6.9%的学生能主动在网络上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在遇到问题时有69.5%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指导,只有33.5%的学生选择学习小组讨论;在遇到问题获取帮助的途径中,只有15.6%的学生选择专业论坛,而高达89.1%学生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这说明学生的信息协作意识较差,协作能力不足。
3.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3.1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基础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通过把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把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集视频教学、专题数据库、课程课件及综合性学习网站为一体的丰富、共享及便捷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用合作、富有创意和生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3.2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保障
数字化学习环境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人性化、移动化的数字课堂就在身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学习,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意识,提高其数字化学习能力。
3.3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关键
数字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从知识的讲解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者。教师应掌握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态度、需求及情境,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建立沟通、交流及合作渠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交流和讨论,开展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3.4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认知意识
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集教育、学习和研究为一体的开放性平台,学生能够平等地占有各种学习资源,拥有更大的自。应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意识,使其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采用自主及协作等学习方式,主动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3.5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具体说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4]。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大学生为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需要合理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根据学习目标与计划,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及获取有关信息资料的途径,对获取信息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和判断,积极主动的挖掘和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必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3.6 培养大学生的交流协作及展示能力
数字化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侧面的学习情境,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辩论、沟通,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要实现优秀学习资源共享,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把自己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教师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小组、数字课堂,利用博客、微信、QQ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专题讨论,进行知识的交流、传播,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及展示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大学生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大学生能成功进行数字化学习的保证,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全胜.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1.
[2]贺兰芳.数字化与数字化学习[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2):3-6.
[3]李耀俊.中、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1):69-71.
[4]全胜.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20.
1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能力标准
1.1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评考斯基在美国提出的,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等内容。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被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由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是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有关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的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时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员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在批判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可见,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组成;主要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力等内容。
1.2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
综合有关专家论述,信息素养一般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掌握信息的能力,即熟悉并掌握信息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信息检索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能力,何为信息,文献信息的种类有哪些,信息检索的原理是什么,检索语言的种类,等等。
第二,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及检索工具,如计算机、手机、传真机、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因特网、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等等。
第三,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检索和收集到各种信息资料,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试验、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第四,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科学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表达、存储、记忆、发送,等等。
第五,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括、综合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
第六,创造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最全面地收集信息,并观察、研究各个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信息作出新预测、新设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第七,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即正确评价信息,掌握各种信息的各自特点、运用场合以及局限性;并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八,信息免疫能力,即能自觉的抵制信息垃圾、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能从信息中看出事物的趋势、变化的模式,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九,信息道德方面的能力,即在信息领域中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信息的活动中,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如使用因特网要遵守网络方面安全法规,撰写论文要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法,等等。
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信息素养教育,狭义的定义是指信息时代以培养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等为教学宗旨的素质教育,如“文献检索教育与利用”、“因特网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教育学”、“信息法”、“中文工具书”等课程的教育;广义的定义是指和信息素养提高直接相关的所有类型的教育、培训、讲座的统称,如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外文数据库使用讲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培训”、“网络信息导航培训”,等等。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的特征。人类进入21世纪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都与对信息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能力关系密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课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是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进行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鉴别并加以创造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地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行改革时,就强调了以信息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而养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地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科教兴国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并能在竞争中取胜。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要勇于创新。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生产、传播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影响到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步伐。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时代要求和祖国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人才。
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水平,国民信息素养滞后将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才能为社会与自我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机会,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水平的重要标志。”《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在图书馆的任务中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化使传统的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信息技术为古老的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因为图书馆是各种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图书馆在网络经济中必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具有四大优势:①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着读者对信息的探寻。②充足的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能及时为读者解答疑难、专业师资队伍能承担起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③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网络化图书馆的转变、和校园网及国际互联网一起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准、全。④图书馆拥有完善的设施、良好的信息和学习环境。因此,大学图书馆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4大学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深化服务
4.1挖掘深层次的网络资源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层次地提示馆藏内容,深入到对文献所包含的各类知识单元的揭示和开发,对不同数据库的操作平面进行整合,构建合法、有效的信息交换与查询网络平台。图书馆提供卓越的数字化服务,必须开展资源的深层次挖掘,自网络资源中筛选、整理、分类后,推荐具有高品质及使用价值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编制专题资料汇编与“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同时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的服务。
4.2提供多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
一、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充分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人类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将信息简单传递或使用,而是需要现代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方法和技巧,将大量碎片化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把大学生塑造成信息素养的高端人才。信息素养不仅是文化素养,而且是大学生终生学习素质的一部分,更应把它看作素质教育的延伸,是网络时代教育的新课题,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广东省首届信息素养大赛概况
大赛宗旨为贯彻落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关“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深化《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任务[3]。大赛指导单位为CALIS管理中心、广东省高校图工委高职分委会,主办单位为CALIS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赛单位为广东全省高职高专院校[4]。大赛共吸引了广东省的55所学校参加,12798名学生注册报名,其中8798人参加了正式比赛,平均每所院校参赛157人。大赛采取了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的形式,而且试题库是由各个院校自主出题,最终进行汇总,判断其科学性,形成了不少于1000道题目的试题库,保障了试卷的公平性。其中包括初赛共40题,限时45分钟,其中单选25题(分值2),多选10题(分值4),判断5题(分值2),总分值100。
三、信息素养大赛的优势
3.1大赛组织的权威性
信息素养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心发起,通过相关的信息素养基地承办。具有一定范围的影响意义,可以号召全国的院校参与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校和图书馆重视。
3.2学生参与的热情高
中途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28-03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以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研究,探索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如今的博客、微博、QQ、MSN、搜索引擎、微信、飞信、手机报等都属于当代意义的新媒体范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体的内涵会不断丰富、更新。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代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信息传播速度快;②资源丰富;③受众更具能动性;④互动性强;⑤虚拟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大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资源等限制,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受众的大学生,都可以在开放的网络体系中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借助网络新媒体,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进行教育资源共享,还可以适时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辩论,最终达到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的目的。
2.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QQ、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以其便捷、生动、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教育者运用新媒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更为直观、生动的交流方式,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既为师生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3.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教育是主客体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受教育者大多都是处在单向灌输的被动受众地位,渠道单向、形式单一,选择性弱。但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让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形象,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和不断提升[1]。同时,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度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4.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时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了时空的跨越[2]。网络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还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反馈,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由于网络虚拟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减少了人们的顾虑,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学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在网络上,通过QQ、博客、微博、微信等工具表露自己的心声。教育双方也可以通过短信、网络等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借助网络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借助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而且还能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塑造。新媒体环境中所产生的多元文化,使得信息在、获取与认知的各个过程中不再受信息主体的控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接收到;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不同文化知识与价值观念的选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树立了不同的价值标准。而“90后”大学生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好奇心和心理的不成熟,缺乏理性的独立判断能力,面对新媒体的信息多元化、匿名性和虚拟性,无法准确地进行认知与判断,所以容易对很多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接受虚假信息和西方的某些价值观念。在面对多样化信息时,不会片面相信“官方信息”,相反更容易受负面信息的诱导,导致信息权威的丧失,对权威失去信心,使其在信息认知方面缺乏不确定性,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3]。
2.新媒体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挑战。在当前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已经不再依赖于书本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他们由于受新媒体的多媒体性和全互动性的影响,较为喜欢接受直观的信息内容和平等的交流方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被动摇,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受到了挑战,如课堂教育、班会、“面对面”沟通谈心等教育方式,由于其形式和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难以调动当代“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需要,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增加了难度。
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提出挑战。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的自身媒体素养的学习和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多是“70后”、“80后”,面对新形势,部分辅导员还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不透彻,对新媒体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这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4]。
四、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运用新媒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载体。①运用新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E-mail、QQ、MSN、BBS、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及时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获得知识的层次、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②积极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连通、互动、融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贴近学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例如通过建立主题思想教育网站,将当前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加以解释和说明,以视频、图片等生动的形式及时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可建立“网上团员之家”,打造共青团工作的新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站上传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进行在线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归类,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措施应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除了建立校园网络,还可以创办校园手机报,将全校师生的手机导入到平台中,开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版块,精选积极向上、短小精悍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发送到全校师生的手机上,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2.建立信息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就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督管理,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管理机制。运用技术手段在校园内网和外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关卡,通过设立网络管理员,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及时进行过滤,屏蔽危害大学生心理、思想的不良信息,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其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对本校网络信息进行监督,包括贴吧、论坛、学生QQ群、微博、微信等,对社会中传播的不良信息以及学生发表的不当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坚决切断有害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5]。
3.着力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6]。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的现象,高校要加强引导,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高校可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如可以将新媒体知识、道德和法制教育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或组织新媒体知识专题讲座,或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批判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评价”、“引导”能力的提升和完善[7]。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及时普及新媒体技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运用新媒体去开展工作,提高把握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4):29-33.
[2]徐敏.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2:26-27.
[3]张静,王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困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25(2):89-93.
[4]朱宇.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媒介教育,2013,02(下):139-140.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Test
AN Zhefeng, PAN Mi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st literature on IT literacy, based on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concepts and major details, and as a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college literacy tests, quizzes contain emotional attitudes, information content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kills, independence skills, teamwork ability, morality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six dimensions, which provided content framework and tools for college to understand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test; college students;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在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和基于信息技术素养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的了解必不可少,这就需要科学化的、专门化的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工具。因此,编制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测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提倡和关注下,信息技术素养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围绕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国家的研究机构等,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界定了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把信息技术素养分为基本技术素养和流利技术素养,前者是指“基本熟悉技术工具,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和网络浏览器等”;后者则是“人们了解信息技术,并能广泛、创造性将其应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知道何时信息技术能帮助和促进用户解决问题”。①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提出信息技术素养,即“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综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②“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组织认为,将信息与通讯技术素养界定为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有效应用技术的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有效应用各种传统技术研究、组织、评估和交流信息(对应其他领域和通用技术领域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包括计算机、各类便携式数字设备、媒体播放设备、全球定位设备等)、通讯/网络工具和现实的社会网络来访问、管理、集成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经济知识背景下成功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理解并应用各类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相关伦理和法律规范。③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也提出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负责任地获取和评价任何一种媒体的信息, 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清楚的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新知识、开发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该信息技术素养标准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媒体和技术、信息与查询、独立学习、学习共同体。④⑤
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养理论引入我国,迅速成为指导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经典理论。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2003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些纲要或标准对提高中小学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信息技术素养也有了许多不同的看法。胡广中(2004)曾提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情感(能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的潜在意识)、信息伦理道德(能区分信息的优、劣、好、坏)、信息处理能力(知识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组织、表达、处理、通讯等)。⑥高月霞(2005)认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⑦等等。
从以上论述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信息,有的强调技术,有的强调能力,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的研究者在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中加入了情感、伦理道德、法律等成份。基于上文对信息技术素养概念和内涵的探讨,以此为基础,主要借鉴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技术素养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胡广中(2004)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探讨等内容,本文认为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大学生在遵守相关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获取、加工、处理、交流各种信息,自主与合作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情感态度,是指大学生有持续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并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信息观念。(2)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指大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发展趋势,能熟练应用各种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3)信息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能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处理和交流各种信息的能力。(4)独立自主能力,是指大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兴趣,能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信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充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团队,在团队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6)道德修养与法律法规,是指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区分信息的优、劣、好、坏,开展健康的信息活动,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 测验的初步编制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等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测量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诊断工具比较少见。为了科学测评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了解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有效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改革,笔者试图以上文提出的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和6方面内容为测验的基本依据,开展了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测验的初步编制工作。
测验项目力求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实际情况,根据测验维度编制测验项目,基于平衡性和操作性考虑,初步确定不同测验维度的项目数为8个,总计48个测验条目,全部测验项目在20分钟以内完成。测验实施时可采用集体与个别进行的纸笔形式。本测验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即符合5分、较符合4分、不确定3分、较不符合2分、不符合1分。
2.1 情感态度
这个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评价,对信息技术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去完成各种任务的倾向性。“情感态度”维度的题目内容主要包括:(1)正确评价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2)对信息技术的喜欢程度;(3)学习信息技术的意愿;(4)运用信息技术的意愿。
2.2 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这个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各种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题目内容主要包括:(1)对基础知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情况;(2)对基础知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情况;(3)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工具的学习情况;(4)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工具的掌握情况。
2.3 信息管理能力
这个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处理和交流各种信息的情况。“信息管理能力”维度的题目内容主要包括:(1)顺利找到、选择想要的信息情况;(2)对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熟悉程度;(3)加工处理信息情况;(4)信息交流情况。
2.4 独立自主能力
这个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活动,并解决学习、生活等各种问题。“独立自主能力”维度的题目内容主要包括:(1)借助信息技术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2)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独立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情况;(3)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情况;(4)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情况。
2.5 团队合作能力
这个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团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团队合作能力”维度的题目内容主要包括:(1)自己加入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群组情况;(2)参与群组讨论或学习的活动情况;(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广泛交流情况。
2.6 道德修养与法律法规
这个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运用信息技术区分信息的优、劣、好、坏,开展健康的信息活动。(1)学习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情况;(2)文明开展网络活动情况;(3)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的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上文介绍了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测验的初步编制过程,这为高校了解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供了内容框架和工具,对建立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标准,开展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本文也只是对测验的设计思路与初步编制进行了介绍,缺乏对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验证,有待于开展后续研究。
本文系2012年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③董方田.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25-26.
② 宁苗苗.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④ John D. Fortier, et al. Wisconsin’s Model Academic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teracy[DB/OL]. http://dae.dpi.wi.gov/files/standards/pdf/infotech.pdf.2013年11月12日下载.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阵地,以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素养培养的拓展与创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被提升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逐渐融入众多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设了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并对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也都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及专业定位,着力探索并逐渐形成了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升体系。
1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1.1 学生信息素养薄弱,利用图书馆的意愿不强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虽然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中,但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基本上只会直接获取信息,不太了解如何去查询与搜集所需信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进行网络聊天、消遣娱乐等,真正利用互联网数字资源,特别是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获取、辅助专业学习的学生较少。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完善,其馆藏资源也由单一的纸质资源向多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许多学生对图书馆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其只能提供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因而只是到馆自习或者借还纸质图书,有些学生甚至在校期间都没有到过图书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并不清楚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更别说对其进行利用了。
1.2 图书馆师资力量薄弱,重授课轻引导
一方面,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任课教师多为图书馆员,除了要从事本职工作,还要额外承担授课工作,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任课教师还包括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等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各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普遍缺乏必备的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教”重于“引导”。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只有进一步加强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利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1.3 图书馆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图书馆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由于拥有大量的馆藏资源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信息优势与信息潜力。但是图书馆并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唯一信息源,也不是完全独立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储藏地,需要与学校其他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应有作用。因此,信息素养培养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一部分,需要图书馆与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很少与学校其他部门开展合作,没有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的效力。
2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式
从国内外信息素养相关理论的发展来看,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在2000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许多国家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和评价提供了指南。该标准规定学生需要具备决定所需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等五大能力[3]。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需要不断调整其职能,从而使大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新生入馆教育与馆藏使用介绍
新生入馆教育是一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信息素?B培养方式。许多大一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对图书馆的认识还较为肤浅,对图书馆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快地熟悉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以派专门的图书馆员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让新生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规章制度、馆藏分布、资源结构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意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既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开端,也是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先导,还是培养学生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前提[4]。
2.2 开设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情报源的能力、检索情报的能力和获取利用情报的能力。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文献检索课程得到了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和推广,并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早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偏向于对纸质文献的检索和对中文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但是,随着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信息量激增,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查找、处理、利用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衡量大学生信息素养高低的标准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开设文献检索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边听边上机操作,使培训内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上课效果也更加显著。
2.3 不定期举办信息素养讲座和培训
全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普遍将开设讲座与培训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方式,如:与相关院系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或课题调研;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资深教授或高级人员来校讲学,与学生交流等。进入校园以后,新生开始对电子资源产生兴趣,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抓住时机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电子资源应用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了详细介绍各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收录内容,还应重点介绍各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同时,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开展讲座与培训时还可突破传统,与系部或校外专家、学者合作。如: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与管理系合作,聘请校外金融业从业人员来校为学生开展金融证券讲座。主讲人首先以美元加息破题,分析国际形势,接着以转型升级为着眼点,深入分析国内经济形势,对今后我国金融市场趋势进行研判,最后适时为学生介绍相关经济研究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研究能力。
3 创新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
3.1 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施教者,图书馆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水平与施教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培养还处于发展初期,图书馆员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也对图书馆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只有不断学习、挖掘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要注重在信息素养方面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合理的培训与鼓励机制,促进图书馆员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
3.2 创新信息素养培养的形式
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信息素养培养形式,如:将新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利用讲座等内容制作成视频、MOOC等,并将其放在图书馆网站上供学生观看与学习;开设QQ、微信、微博等在线互动平台。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还可开展信息检索大赛,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
3.3 拓展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己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近年的研究报告,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使用的中坚力量,而且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1.新媒体和媒介素养的概念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进行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是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它包括3个主要的环节:接触媒介
获取信息;解读媒介
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
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原来纯粹的受众也成为了信息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而大学生是这一受众群体中最活跃的主体。新媒体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教育、娱乐和交往平台的同时,由于大学生对信息解读和利用能力不足,其负面效应也与之俱来。
2.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12月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新增网民学生群体占比为38.8%,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又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互联网,超过90%的人每日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12.2%的人超过8小时以上;大学生日常社交应用最主要的三大媒介依次为QQ、微信和微博;其使用目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62.3%)、休闲娱乐(60.7%)、看新闻资讯(58.8%)、转发信息(47.0%)、在线购物(6.2%)、其他(5.1%)。
媒介技术变革给大学生带来了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赋予了他们更多参与传播的权利,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新媒体参与度很高的一个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大学生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较差,媒介反思能力有待引导,部分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交往和娱乐过度依赖等。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掌握新媒体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如何适度应用网络各类娱乐服务功能,如何准确认识网络媒介及传播环境,如何有效获取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而客观分析与批判网络信息,理性参与网络信息生产及传播,都成为当前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3.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法探讨
为了更好地实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应该明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同时构建良好的社会媒介环境,再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阵地,从而形成多元化结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3.1明确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媒介素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将随着媒介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因此,从新媒体视阈来审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媒介认知素养、行为自我管理素养、道德法律素养、信息甄别素养、信息安全素养、发展创新素养等。同时,新媒体的使用方式也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阅读学习方式的变更、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针对大学生现状,最基本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求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媒介基本知识;提高媒介使用能力,包括自主批判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媒介感情和媒介道德感,实现知识、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多维目标。
3.2建立良好的媒介环境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的重要部分。作为信息传播者,媒介组织应树立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利用正面信息构建健康向上的氛围,以形成健康的媒介环境,进而提高全社会媒介素养,形成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在新媒体环境中,社会媒体组织是信息来源,更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严把信息源头,为信息质量和真伪提供保障,社会媒体组织还可以设置专栏,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也可以将媒介素养相关知识渗透在信息传播中。
3.3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多元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23-03
在知识和信息的现代,知识信息生成、应用和陈旧的周期在以加速度的态势急速缩短。大学生掌握着最为丰富的知识,有着最为灵活的头脑,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013年全国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化工院校信息站第十八届年会于10月17日—19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在这场全世界空前强调信息素养的浪潮中,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急切而又重要。不仅仅如此,当前,由于现代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相互渗透,使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加速,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而且要求大学生能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含义及标准
从1974年至今,信息素养在批判与反思中逐渐成熟,国内学者经过了几十年的探讨,虽然尚未出现权威定义,但对下面的定义基本上表示赞同:信息素养是个体在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储存、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复合品质,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素养四要素理论中,信息素养的4个要素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2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迎合时展的趋势,是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革新的周期不断变短。不得不承认,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应试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在大学和更高一等的教育中,这种情况在慢慢发生改变,学习者慢慢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同化知识、运用知识,逐渐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知识、增长知识。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周围各种信息的检索、评价、管理、储存和运用。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信息能力。在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这一号召下,紧接着现代社会,各种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形势下,更需要的是大学生有一种能力能够融入这股潮流,并把这股潮流引导到一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上去。
现代信息社会迫使人们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能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流派,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评价来源是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降低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能够帮助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实践操作时,更容易把握研究的方向,减少失误,提高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养,可以反省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学习偏好,在学习活动前准备充分的材料,以便在学习活动中再加工,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绩效。
3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
社会方面 信息素养是21世纪的主格调,现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文斗、武斗,更多的是信息的竞争。
现代社会每天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地球人数。微博、维基、微信、QQ、飞信等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更加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量、缩短了信息的更新周期。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中,不知不觉中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产生者。这就需要相关的规范来制约行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我国虽然在此方面已经相当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和促进办法,切实地融合到相关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实践过程中。
另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需要一个度,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一块可供培育信息素养的土壤。所以应该加强网络方面的监控,净化网络环境,使把人们连接起来的互联网能够井然有序。
学校方面
1)图书馆优化数字化建设和信息管理,促进信息辐射。中国高校的图书馆较传统的“一库三室”的闭架式服务格局,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看到韩国采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后,深切感受到我国现阶段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从图书馆这个不分专业、不分受众的地点开始,努力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进行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再慢慢辐射到整个校园,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学习较高中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它更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目标、技能掌握等方面来进行独立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有更高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大学生每个阶段学习情况的不同和阶段学习的特点,适当、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真正的图书馆概念很模糊,最基本的搜索能力可能都没有,所以可以对新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入馆教育和基本的信息搜索知识的讲解,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观念和最基本的信息搜索能力。大二、大三的学生,处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时期,可以进行信息搜索技巧和方法的培训,比如借助网页搜索工具——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引擎,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指令,建构检索策略(布尔逻辑运算符、搜索引擎、网际组织等),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等,加强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和对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3)重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优化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与人文环境。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备受学生、教师青睐的地方。不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如何完美,也永远替代不了传统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而且,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往往是学校人文建设最为重要的精神体现,它反映了大学的精神面貌。所以,在当代信息化发展中,各高校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等新的模式,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全面地、持续地、稳定地发展。
现在有许多网络调查软件,因为现在知识、信息更新周期短,学校可以在校内网上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更新各个年级的学生、教师职工等关注的书籍类别;及时更新图书馆馆藏建设并及时给学生新书通告,及时建立书目、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数据库,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4)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激发学生探索信息的兴趣。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在这个全球传播的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每时每刻无处不在,新闻与传播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的提高在于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素质则与学生的信息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学校的文化环境,例如师生的学术氛围、教学目标和环境等往往影响了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事实证明,优雅学府、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净化网络环境,对学生课内课外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一方面,在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完善校园网的管理体系,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的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建立信息能力展示平台,比如一些比赛、竞赛之类,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认识自己不足的能力,提供努力向上的动力。
5)提高对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受到教师的信息素质水平的影响。教师除可以通过自己的重视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外,也可以借助校内、校外的一些途径进行加强。学校为这些从事信息素质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举办的研讨会、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会等,也是给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
6)优化各种课程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素养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运用与体现却不仅仅是在这一门课上。每个专业的学生的所有学习科目都离不开信息素养。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结合该学科的学习特点,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处于至高点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学习资源,精心组织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给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
另外,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培养目标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设置符合该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系统,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于个人来说
1)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动脑,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身学习,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创新自己的知识,并学会利用知识去创造财富,造福于社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需要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动脑的热情和激情,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学会搜集、利用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学会利用社会和学校创造的信息环境,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社会上开展的信息道德宣传,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信息技术课程、文献检索课等,为学习者尽可能搭了一个学习平台,这些信息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能力,锻炼学习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推进专业素养的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作为学习者,应该珍惜利用这些机会,学习并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知识、网络搜索技巧,不负众望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另外还需要注意,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要有信息道德,遵守法律和法规,注意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3)学会利用现代化技术,自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力的支撑,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素养工具。因此,如果要做到有效的搜集、获取、评价、选择和利用信息,就需要一种了解、搜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知识构架,并且学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依靠完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4)学会反思,学会内省。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评议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包含5项标准和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在这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中,详细地论述了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和道德约束。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学生可以参照这些具体的执行指标,检验自己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反省自身的信息素养情况,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为杰.教育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94-211.
[2]万名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9-365.
[3]原娟娟,张增荣.信息素养教育:高校走了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23-26.
[4]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3):72-74.
20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代表着一种流行、前卫的潮流,它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被学术界共同认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管理、艺术、文学、哲学等等很多学科当中,并且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致来讲,后现代思想以反思现代性为思想核心,重点强调非中心化、破碎性、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等[2]。后现代主义特别看重人们积累的经验,在放弃依靠理性的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去发现更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1、后现代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巨大的颠覆和挑战,它敢于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观点和知识观进行批判,强调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否定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真理客观性。后现代教育提倡通过实践与对话动态在具体情境中推进教学,摒弃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推崇“人本位”的个性化管理方式,利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张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知识平等。
2、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为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1],它是对信息社会进行适应的一种能力。2001年冬天,在美国的教育技术CEO季度论坛报告中曾经提出:新世纪的个人能力素质应该包括读、写、算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素质很重要的体现方面,他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和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
3、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几个层面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动下,当今时代到处都充斥着信息和知识的的气息,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获取、处理及加工信息的技能,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概括来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涵以下几个层面:
3.1信息的意识层面
信息意识则是指一个人对他周围客观存在的信息的感觉和认识所形成的一种主观上的意念和认知,在这种信息意识的能力的指导下,能顺利搜索和获取并加工处理繁琐的信息,从而生成新的信息,再使新信息为自己所用,创造出更有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2信息的道德水平层面
信息道德是行为主体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范和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更加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然而,在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学术的剽窃、信息的滥用和传播和信息的私密等问题都被频繁曝光。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培养主体,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研过程中更加离不开对信息的使用,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道德,成为高素质的信息道德用户。
3.3信息的知识构成层面
信息的知识层面是指信息的用户对于信息理论及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越是深入的掌握有关于信息发展、信息资源组织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政策等,使得信息再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后,成为有用的知识被学生接受和使用。
3.4信息的技能层面
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之下,各种信息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想要便捷的使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首先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检索的利用技能,掌握了一定的文献使用技能以后才能更加有效的去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
4、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在信息的海洋中,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刻与信息不能分离,但是对于刚从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解脱出来的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如何进行选择时却显得非常迷茫,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面早下功夫,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在后现代教育观的科学引导下运用独特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大学生获取、处理以及生成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综合竞争力。
4.1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在大学生的选修课里增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对信息的使用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览室,也就是锻炼新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对新生宣传图书馆的藏书量 、馆藏结构布局 、期刊和流通阅览室等功能,介绍馆藏电子资源和使用方法,使新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对图书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
4.3建设数字化的大学校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内的移动网络信号日益丰富和全面,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还是教职工公和学生公寓,都已经被覆盖了网络信号,这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模式有利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去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4.4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功能
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大学生使用信息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和数据库使用的培训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使用,使他们对传统的纸质资源和数字化资源都具备获取和加工使用的能力。
结论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技能,它的培养和提高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全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在“个性化”的理念指导下学会科学的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让信息为自己所用,并产生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