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心理护理范文

时间:2023-06-01 08:52: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产妇心理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妇心理护理

篇1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分娩。安定产妇的情绪,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支持使产妇顺利分娩,是我们助产人员的职责。

1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

1.1 焦虑心理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亲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信息而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等,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1.2 恐惧心理

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害怕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或喊叫,害怕医务人员的面孔,害怕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1.3 失去信心

宫缩引起的腹痛、腰痛、排便感等,使产妇难以忍受而感到烦躁不安,不断或哭泣,精神高度紧张而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盲目要求剖宫产及催产。

1.4 矛盾心理

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怀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安危,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1.5 急躁心理

随着规律宫缩的开始,疼痛加重,产妇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下降,产生急躁情绪,急于结束分娩。

2 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因素影响着人的痛阀,临产妇由于精神恐惧,可导致交感神经的活动功能超过副交感神经的正常抑制力,造成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另一方面产妇如果把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对疼痛的感受时,痛觉也增大。分娩时产妇的心理反应特点表现为焦虑、 恐惧、抑郁。我们应告诉产妇这样一个道理,适当的焦虑可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过度焦虑则不利于适应环境,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不良的情绪反应可使痛阀下降,加重疼痛。紧张-疼痛综合征可使产程延长,同时减少子宫血流,使胎儿缺氧。应激状态的产妇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下降,缺乏自信,由应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使产妇分娩的自控能力降低或丧失等。因此,首先我们要给产妇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待产室和产房都应该清洁、安静,让产妇感到舒适安慰,避免其他产妇哭喊的刺激;耐心、热情地向产妇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岗位,让产妇熟悉分娩过程及分娩环境,减轻产妇心理负担;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气,增加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操作时动作熟练,注意帮助产妇消除恐惧感,克服焦躁的情绪。

3 待产时的心理护理

产妇入院以后,心情很紧张。我们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倾听产妇的陈述,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检查,耐心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询问,使产妇及家属觉得我们医务人员有知识,有经验,可信赖,从而产生安全感,同时也可获得产妇的配合。

临床中,有的产妇刚一见红,精神就高度紧张,发生不规律宫缩就难以忍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当真正进入产程则精神疲乏、宫缩乏力,易发生难产。对于这样的产妇,我们要告诉她分娩是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向产妇讲述什么是临产先兆,什么是正式临产,尽可能消除其紧张心理,给予其更多的安慰和鼓励。

4 临产时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3 cm为潜伏期,其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时间平均为8 h。这一期间产妇易产生焦虑情绪,盼望尽快结束分娩。这时助产人员要向产妇解释宫口开大到分娩结束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耐心等待。如果规律宫缩在日间,鼓励多活动,采取不同,如走、蹲、跪、坐等。适度的活动有助于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如在夜间,应鼓励产妇在2次宫缩间歇期继续睡眠,以免分娩时乏力。如果已经破膜,要让产妇平躺,不能活动以免脐带脱垂。鼓励产妇进食,吃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勤排尿,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总之,在潜伏期需要使产妇有一个平静的心境,做好体力的积蓄准备。

活跃期是指宫口开大3~10 cm,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4 h左右,宫缩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间歇时间较短。产妇会大声叫喊或,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是否会发生难产。这期间要稳定她的情绪,不要大声训斥,守护在产妇身旁,告诉她产程进展情况,同时谈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和胎心的变化,态度和蔼可亲,从而使产妇情绪良好,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最终有信心分娩。

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大部分产妇感觉疼痛较以前减轻,情绪会变得稳定,但不会配合宫缩用力。此时助产人员要教会产妇正确的用力方法。尤其是初产妇,教会她们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无宫缩时要帮助产妇擦汗、喂食物和水,不断地鼓励、安慰产妇,帮助其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分娩即将结束,此时产妇感到轻松,关心胎儿的性别和发育情况,当孩子的性别不符合产妇的理想时,可暂时不告诉她,避开她的询问,尽量安慰她,劝其休息,待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至子宫收缩良好后,再将实情告诉她,以免对产妇产生恶性刺激,这样可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也符合心理护理的要求。

第四产程:第四产程是胎盘娩出后2 h,这一过程中,虽然产妇在分娩中耗费了大量的体力,但从精神上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幸福感。助产人员要协助产妇早开奶,并告诉她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产妇喂食物和红糖水,使产妇觉得似有亲人在身边一样,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5 体会

给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使其心情愉快,帮助其熟悉住院及分娩的环境,指导产程中的进食、和休息,调动起内因的积极性,有利于产程的进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总之,做好心理护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医护人员在分娩的每个环节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首先要消除产妇焦虑、恐惧、急躁的情绪,给予关怀,缩短第二产程;其次是融洽医患关系,取得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配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及护理水平,使工作进行的更顺利。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9.

篇2

1进行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组织、核实和记录护理对象有关健康资料的过程[2]。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时可通过与产妇交谈、观察等方法获取资料。在与产妇的交谈中要取得产妇的信任,准确地掌握产妇的心理反应。在交谈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了解产妇的身体状态,根据不同的护理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满足产妇分娩前与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2确定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就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产妇心理状态的资料,确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分娩过程中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2.1恐惧:产妇的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分娩过程中持久而强烈的宫缩疼痛,离开了亲友的陪护,待产室、产房的陌生环境和孤独感等。有些产妇刚被接到产房就哭着要回病房,害怕难产,要求剖宫产。

2.2焦虑:焦虑是产妇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产妇对分娩没有充分的认识,担心产程的进展不利、胎儿的健康状况及对助产人员没有完全的信任感等。

3制定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要以心理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产妇心理问题的计划,它是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的依据。

3.1改善服务环境:设立温馨病室,室内设施齐全。房间内张贴温馨提示,卡通宝贝图画,备有产妇餐随时送餐。

24 h供应热水,让环境适合产妇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使产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2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多同产妇交流,针对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不安和依赖,应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主动讲解分娩知识及心理因素对分娩的“消极”及“积极”影响,使产妇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同产程的进展有密切的关系,鼓励产妇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保证产程顺利进展。

3.3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取得产妇信任: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擦汗,按摩腹部,征求她们的意见安排可口饮食等,尽量满足产妇生理心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疼痛。 转贴于

3.3理解体贴产妇: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生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医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真正理解体贴产妇。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产妇着想,从各方面关心体贴产妇,并让有分娩经验的产科护理人员用切身体会讲解分娩经验,对产妇进行现身说法,让产妇从中得到鼓励与支持,正确认识分娩过程[3],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

4实施护理措施

实施是护理程序的第四个步骤,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际。在实际过程中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评价护理效果

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达到,评价的标准是预期目标。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心理反应,再将心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可缓解她们的心理障碍,产妇大多能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安全顺利的分娩。

参考文献

篇3

Parturient womans psychology and nursing

Zhou Shujuan Yang Yuping Deng Xuede

Abstract:Objective:The pregnant woman in pre-natal many can appear each kind of psychological change,then affects to the palace shrinks the pain,also possibly aggravates each kind of complication the occurrence,affects directly parturient womans smooth childbirth.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or many years gynecology department clinical experience,the psychological question which pre-natal has possibly appeared to the pregnant woma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and proposed pregnant womans nursing measure,guaranteed the pregnant woman smooth childbirth,the maternal infant are safe.Methods:From in the childbirth 1546 examples the draw an item at random 533 examples has carri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ince 2009.Results:212 examples present the varying degree intense,frightened,209 example performance for is agitated extremely,hot and bothered,97 example performance for withstands with difficulty to the childbirth pain,15 expressed to is in labor the knowledge hope.Conclusion:The different parturient woman to the surgery psychology responded has the similarity.Therefore,when nursing should act according to various ages section parturient womans psychology extent of reaction,the type,uses th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causes it to pass the surgery pass smoothly.

Keywords:Parturient woman Psychology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2-01

1 资料

多年来的妇科临床护理经验使我们了解到孕妇临产前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宫缩痛,加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到产妇顺利分娩及母婴的安全。因此,加强产前孕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自2009年以来的1546产妇中随机抽取的533例孕妇的追踪调查发现,产妇中紧张恐慌的占39.7%,烦躁不安的约为39.2%,对分娩带来的痛苦难以承受的为18.1%,而对临产知识极度渴望的占3%。

2 原因与方法

2.1 原因分析。

通过产妇分娩前产生的一系列不利于分娩的反应,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产妇的顺产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1]孕妇产前的主要心理变化。根据我们医护工作者的多年工作总结,孕妇预产期临近的时侯,她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与害怕。当她们看到医生、助产师严肃的面孔及其他产妇疼痛的表情时,常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2]。对分娩过程的担心,主要是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当即将分娩孕妇躺在病床上时,她们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孩子是否健康,助产人员技术上是否过硬,并更希望有丈夫和熟人陪伴在身边[3]。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产妇临产前或分娩过程中会出现烦躁与不安,一般产妇对宫缩疼痛都不能忍受,特别是宫缩较强的产妇,常大喊大叫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助产人员,希望宝宝快快来到人间,尽早结束分娩。

2.2 解决措施。

为了消除或减轻产妇的紧张、担心、恐惧等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与病例分析,总结出如下有效措施:

2.2.1 入院时的产前宣传教育。首先要进行人性化护理。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每一位产妇,尊重她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她们,使她们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针对患者不同的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与产妇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4]。

2.2.2 产前的全面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护理要加强产前监护,产前需要做全面的检查,应向产妇说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将结果及时告知产妇,消除其担忧的心理。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时,要认真观察产程、宫缩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胎头下降情况及胎心是否正常、产妇的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都要一丝不苟,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她们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使其懂得只有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持体力,才能保证母婴的安全与健康[3]。在进行检查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态度认真,手法准确、轻柔、熟练,观察细致,让产妇有一种信任感。对妊高征患者要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如眼花、头痛等出现时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由于产妇对宫缩痛的耐受力与各人对疼痛的耐受力有关外,还与心理状态有关,并且占很重要的位置。当产妇的心理状态不佳时,常表现为一有宫缩就不止,大喊大叫,不能自我控制,甚至拒绝饮食,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导致宫缩无力,造成难产。助产人员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尽量给予鼓励、安抚与陪伴,经常巡视,以交谈的方式减轻产妇的疼痛[2]。由于产妇会对宫缩产生恐惧而影响休息,从而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这时护士可以贴近产妇,目光平视亲切注视,在宫缩时可给腰骶部按摩,或将手放在产妇腹部触摸,讲解疼痛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来缓解疼痛,切勿喊叫哭闹,以免消耗体力。擦汗,宫缩间隙喂水,鼓励进食,扶持协助排便,使产妇身体放松,情绪安静,增强自信,从而取得较好的镇痛效[5]。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针对情况及时处理,有分寸地向产妇说明情况,不要惊慌失措,要有条不紊地去处理,避免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遇见心理状态不平衡的产妇,我们要从各方面着手实施心理护理,使她们顺利地度过这一难关[3]。总之,助产人员要及时了解产妇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产妇对疼痛的感受,解释临产后各产程的生理变化和正常分娩过程。从而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问题,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展[5]。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与产妇密切接触,态度和蔼,使她们感到自己受尊重,受重视,以增加她们的信心,把顾虑、恐惧的心情转移到积极的行为中,以最佳的心理迎接分娩的到来。

3 结果

通过对产妇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得知产妇大多存在心烦焦躁,惶恐不安等不利于顺产的紧张心理,针对上述心理状态,归纳总结了对产妇入院时的心理和生活上的护理要点,从而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问题,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展。

4 结论

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孕妇产前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些产妇的观察和护理,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多接触产妇,才能更好地掌握她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进行省全方面的护理。而心理护理要从“心”做起,捧出心与产妇交流,用我们学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能力共同参与创造,使服务对象获得身体和心理舒适,更好地体现我们的个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珍菊.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作用.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02(154)

[2] 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中国护士网2005,05(20)

篇4

概 述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妇产科产妇较为特殊,将为人母的产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顾虑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这时,妇产科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产妇怀孕时期及面临分娩的心理变化分析

怀孕时期的心理变化:一般在妇女在确知自己怀孕后,首先表现为欣喜,表面上流露羞怯,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陷入平静,产生将要为人母的恐慌,角色转移不能及时到位。

面临生产时的心理变化:最后1个月,对于任何妇女来讲,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即将分娩,又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

在面临生产的过程中,产妇的思想往往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①对产痛的顾虑,由于平时的耳濡目染,预感分娩将是很痛苦与艰难的过程;②担心是否发生难产,是否因难产而手术,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等;③考虑婴儿会怎样,会不会畸形等。

如何做好妇产科心理护理工作

对任何一位妇女来讲,怀孕及生产期间将是一段特殊的生理与心理过程。几乎没有一位女性能在怀孕期间轻松地始终保持往常的平静,而不发生任何心理改变。特别是初孕妇女,从确知怀孕到临产,随时都在面临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感觉,从而出现很多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改变。了解这些改变并给予妥贴的心理安抚,不仅有益于孕妇与胎儿的身心健康,还有益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当产妇面临生产,面对分娩的恐惧、环境改变,还要忍受剧痛,会使她们产生寂寞、孤独感,如果此时护理人员不去关心,只听胎心音和检查宫口的情况,对产妇提出的疑问不予理睬,甚至随意说笑,产妇疼痛时甚至大声斥责。这样做的后果就容易使患者对护士失去信心,人为造成产程延长、胎儿窘迫、宫缩乏力等难产情况发生。

护理人员在护理待产产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护理,感情上不疏远,尊重其人格,关心照顾,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及顾虑心理,为其保密,劝其自我放松,珍爱生命,鼓起勇气,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幸福,以便解除产妇各种心理应激。

医护人员对产妇热情、周到的服务,能及时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工作认真,操作熟练,使产妇对分娩增强信心,转移对产痛的注意力,告诉她如何正确使用产力,以提高正常分娩率,如遇难产,告诉产妇安全分娩有保证,手术成功率接近100%,这样能让产妇在最佳的心境下顺利结束分娩,也极大的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减低了工作难度。

要做好妇产科心理护理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点:①把握与产妇交流的度:通过交流可以协调关系、满足产妇的需要、减少产妇的心理孤独感、增进医患感情。适当的交流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产妇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能引导产妇积极配合检查、治疗,为顺利生产构筑基础。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要积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交流要有度,过度的交流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心理护理失败。②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性:心理护理也属于医疗服务,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以热情服务的态度,最大程度上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消除产妇的心理顾虑。③加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也没有统一的护理模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善于总结产妇的心理变化过程,及时掌握产妇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变化,针对不同的产妇,采取不同的对策,让心理护理真正做到因人而异。④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陪员是产妇最亲近及最信任的人,因此,家属也是引导产妇以平稳的心态迎接生产的最佳人选。有的时候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比直接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更为有用,这也是从侧面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分清轻重急缓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

根据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产妇心理障碍。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解决心理障碍的最佳方式。

了解病情变化、治疗过程、效果,对产妇作出适当的解释或预告。预防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使其具有基本的心理防御能力。

适当开导和劝慰:开导和劝慰是最好的心理护理的方式,同时开导和劝慰的过程也是了解产妇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开导和劝慰有利于心理护理工作的进行。

卫生知识的宣教:大多数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于对卫生知识的匮乏,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妇的心理出现问题。

护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素质,工作责任心强,擅长交流沟通,对待每一位产妇要视同亲人般的护理与照顾,细致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交流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做好她们的孕期保健指导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消除产妇的过度紧张、恐惧,通过护患沟通,消除顾虑,预防并发症,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