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1 08:52: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

篇1

税收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同等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税收没有发挥它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企业无意间形成了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轻税务管理的局面。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代替了政府投资一统天下的格局,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在这一形势下,国家势必要加强税收征管,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开始显现,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掌握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纳税健康自查以及配合税务稽查的知识和能力,以应对税务风险。

(二)税务稽查形势严峻

随着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税收管理模式的实施,以及税收征、管、查分工的形成,税务稽查的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重大改革,需要税务稽查为新税法的实施保驾护航。在这一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大。继2009年全国税务稽查风暴之后,2010年突出重点税源检查和大要案查处,未来几年还将继续进行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企业面临的税务稽查形势异常严峻。我国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往往超出了纳税人的接受能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又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纳税人难以充分理解税收政策法规的实质和办税规程,不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风险日益加大。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税务稽查,加强企税沟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税务筹划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采用的是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复合税制,大部分企业涉税税种接近20种,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纳税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税收的无偿性意味着税款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净流出,减轻税收负担等于直接增加纳税人的经济效益。税务筹划是国家所倡导的,是纳税人一项重要的权利,它可以增强企业纳税意识,从而有利于抑制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正确的税务筹划能对可能触犯税法的经济行为加以防范和纠正,避免涉税风险。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长期以来秉承的是“高税率、多优惠”的税收征管模式,各税种税率普遍较高,税收优惠政策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例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按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因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务筹划避开一些税费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纳税人增强纳税筹划意识,在从事各类活动之前把税收作为影响最终财务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谋划和安排。为了加强税收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同税种以及同一税种在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要素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一特征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涉税风险

内部控制是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工具,企业可以在组织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中,引入税务风险元素,以建立具有税务风险管理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识别来自于组织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业务活动内容变化)和外部(税收政策变化)的税务风险因素。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规范涉税业务流程和涉税业务会计处理,及时进行纳税健康检查,如果发现纳税申报存在异常,要及时进行税务风险预警,从而始终保持纳税健康状态,以避免被税务机关列为稽查的对象。企业还应当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和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监督本企业税收活动,依法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约束税务风险,避免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二)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收负担

成功的税务筹划既能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又能使国家税收政策意图得以实现。税务筹划必须坚持合法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等原则。合法性是指税务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计划性是指税务筹划只能在业务活动发生之前进行;目的性是指税务筹划要帮助组织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不是税负最小化。税务筹划是一种专业性强、高风险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筹划人员必须透彻理解组织战略意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税种之间相互牵制和税负此消彼长的关系,尽可能顺法操作,避免筹划风险。企业要善于把握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税收安排,降低税收负担。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任何一个涉税方案都根植于业务活动当中,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部门或者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一是与决策部门沟通,在经营和财务决策中考虑税收成本;二是与业务部门沟通,在业务活动中考虑节税问题。

(三)配合税务稽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税务稽查,是企业需要面对的一项涉税事项,企业要充分研究税务稽查形势,掌握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分析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税务稽查工作的程序和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税务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积极配合税务稽查工作。应当以积极的心态,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认真组织税务自查,并及时纠正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税务会计师要合理解释,缩小税务争议的范围。税务会计师还应当以税务稽查为契机,检查税务风险管理缺陷,帮助本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长效机制,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篇2

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上看,企业税务管理具有税务风险的防范功能,有了企业税务管理作为基础企业可以立足于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以各环节、各部门的高效率沟通明晰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核算,做到对企业经营、交易、服务方面风险的规避,在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同时,做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1.2提高企业经营安全性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例如:税务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风险的重要种类,建立企业税务管理机制有助于完善企业财税工作体系,避免因对税法不理解而产生的税收方面的风险,进而构建出符合市场经济和财税政策的会计工作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降低企业经营盲目性,提高企业经营合法性的同时,有效确保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1.3提升企业经营的经济性

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筹划,这对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确保资金稳定有着中要的意义,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经济上的收入和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这对于企业经营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税务管理还可以推进构建适于市场经济企业经营体系的进程,使管理、经营工作的基础更加稳固,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质量的提升。

2、企业实现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2.1完善企业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市场经济税收法律与政策的学习,关注税务法规的动态,及时及时掌握有关税务管理的最新动态,探寻政策法规与企业税务管理的新关系,形成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完善和提升。此外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该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其他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和全面沟通,学习企业税务筹划的新举措,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的能力。最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内控工作体系,树立企业税务筹划意识,建立企业税务筹划的体系,为企业合理进行税务管理,提升税务筹划能力,抵抗税务风险提供基础与平台。

2.2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防范是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效果远远高于出现风险后的补救。应该以企业内控工作体系为平台,建立起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基础,进而创建防范企业税务管风险的机制。应该在遵循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项纳税事宜进行重点了解,并对风险进行评价;对企业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重点的关注,并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及时发现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管理错误进行及时的偏差纠正和调整,有效规避存在的风险,进而保障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能切实实行,最终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与持久性的经营。

2.3加快企业会计内控信息交流

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是会计内控工作的高效率开展,而内控工作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因此,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的平台,构建起适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会计内控开展的载体和形式,做到对企业税务管理质量的保证。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程,而企业的税务管理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在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中没有做好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工作,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因此,要完善企业信息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机制,对企业生产各环节的税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核对、整理、反馈,及时发现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出现。

2.4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岗位设置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立足于企业组织体系,要结合企业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建立起规范性和有效性的企业税务管理岗位,通过科学设置来优化企业税务管理各项工作的关系,协调企业税务管理岗位的职能与要点,建立企业税务管理的新组织体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税务管理应该要结合内部控制以及业务的特点,明确职位的权限,将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到每一个负责的单位。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时,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并配备专门的税务管理的人员,明确每一个专职岗位的责任权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和税收管理的方案,以优化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篇3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53-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I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

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粘锘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 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 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 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 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 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 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 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 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 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11] 衡明霞.加强煤炭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60

篇4

企业税务是指企业涉税事务,主要是指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对税费进行计算、申报、缴纳并核算的事务;履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并核算的事务以及纳税筹划等税务风险管理事务。企业税务涉及到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利益,由于不熟悉税收法律法规或者利益的驱动,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会出现有意或无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是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和追究刑事责任,危及企业的生存;相反,如果建立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加强税务风险管控,则可以减少或避免税务风险,达到节税、避税及充分利用资金等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税务事项的分类与特点分析

企业的税务工作纷繁复杂,根据税务事项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一)企业税务的计算、申报与缴纳事项及特点

企业要正确及时进行税费的计算、申报与缴纳,就要熟悉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各种实体税法,税收实体法对各税种的特点、纳税主体、课税对象、计算依据、税率、纳税时间及税收优惠等税收构成要素进行了全面界定。从大类看,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具体税种;从税费管理方式看,有国税管辖的税费和地税管辖的税费。税收程序法主要是规定征收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的法律,最典型的是《税收征管法》,对企业纳税事项的管理及违反税法规定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具体规定。税费的计算、申报与缴纳事项体现的特点如下:

1.这些事项构成了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般按照企业税务事项的多少分为大税种和小税种,其中,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一般称为大税种,企业一般每月都要及时进行这些税种的计算、申报与缴纳。我国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只要存在着交易额,企业都要按照所属流转税的类别计算、申报、缴纳相应的流转税。企业没有开展营业活动,也存在流转税的计算、申报事项,即零报税。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征收的一种税,企业应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根据经营成果的大小计缴所得税,有应税所得就必须缴纳,没有应税所得就无须缴纳的一种税。但从税费的日常操作来看,不管企业盈利与否,必须定期按一定方法计算、申报、预缴或清算缴纳。一般企业小税种业务不多,但一旦发生,同样需要按税收法律法规及时计算、申报、缴纳。

2.这些事项要符合税务机关管理要求。企业要按照国税和地税机关的要求及时正确进行计算、申报、缴纳,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国税和地税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普及,网上填报,网上申报、抄税,划款,不熟悉税务管理系统是不行的。同时正确计算当期税费和当期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税费,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税费的具体计算办法,具有专业知识上的要求。除此之外,税务登记、税务变更、税务文书、税务档案资料管理等,也需一定的税务知识。一般情况下,企业应配备办税员,办税员应经过税务机关认定和登记。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企业税务事项。

3.这些事项与企业营业活动存在着一定预期关系。企业税费是否准确计算、申报和缴纳,与企业营业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期关系,可以据此判断企业税费是否合理。譬如,流转税是按流转金额或流转数量来征收的,或与营业额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与实物数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存在一种综合税负比率;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当年的盈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虽然比较复杂,但对于企业判断是否应交企业所得税具有粗略的标准,其他税费同样与企业的营业活动关系密切。此外,企业的综合缴税率(全部税费与企业收入之比)也对企业税负及税负合理性具有判断作用。

(二)企业税务的核算事项及特点

企业发生的各项税费均应进行及时的核算,这既是会计上的要求,又是税法上的要求。会计与税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税费的计算、申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会计核算资料,其缴纳的票据又成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两者在操作上存在着相互衔接的问题,有时是先核算再计算、申报、缴纳,有时是先计算、申报缴纳,再据其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企业税费核算事项体现的特点如下:

1.税费核算是会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各项税费的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企业税费的发生,既要正确计算、申报、缴纳,又要对所发生的各种税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正确分类核算。目前,企业的税费核算比较复杂,有价外费、价内税,价外税主要是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增值税的发生不计入成本费用,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和其他各种税费属于价内税,要列入成本费用,有的税费发生时就计入资产的成本之中,如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有的发生后计入管理费用,如印花税、房产税、契税等,有的发生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如营业税、消费税。对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事项还要具体对待,如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冲减应付职工薪酬等。所得税的核算更复杂一些,首先要选用方法,是用应付税款法还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用到的科目有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违反税法的罚款应列入营业外支出。由此可见,企业税费的核算工作政策性强、纷繁复杂,不熟悉会计上的规定,很难做到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处罚,形成税务风险。

2.税费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赖于税收法律法规。以流转税的核算为例,首先,企业的流转税税种的确定要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每一种流转税都有其特定的征税对象,而且要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纳税人的身份由税收法律法规确定,特别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确定,身份不同,采用的核算方法就不同。再次,企业流转税的计税基础和税率也是按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确定,是按含税销售额还是按不含税销售额进行计算、有没有扣除项目和优惠政策、有没有起征点或免征额是由税收法律法规确定。

至于其他税费的核算,如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资源税的核算,所有企业都会根据其业绩大小、经营行为、应税财产等分别按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确定和计算,并在会计上进行准确核算。

因此,税费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税收法律法规依赖性大,不熟熟悉税收法律法规,税务风险会随之而来。

(三)企业税务的筹划事项及特点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进行周密筹划,实现纳税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行为。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节税。企业税务风险不仅体现在正确核算和及时足额缴纳方面,更多地体现在纳税意识和税收政策的运用方面。纳税筹划事项体现了如下特点:

1.纳税筹划的前提是不违反税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法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可见,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应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唯一标准,不以“少纳税、不纳税”为前提,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筹划节税。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纳税责任的,属于偷税行为,显然要加以反对和制止。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2.纳税筹划的实质是节税。节税是在遵守现行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减轻税负为目的,可以选择税负最小化的方案。简约的说,节税是纳税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政策,以降低税负为目的,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安排,选择有利于节约税收支出的生产经营方案。它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就对纳税方式、规模作出了安排,一旦作出决策,就严格遵守税法,照章纳税。纳税筹划不同于纳税义务发生后才想办法规避纳税义务的偷税、逃税行为。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而去偷、漏税或欠缴税款,则不能被认为是纳税筹划。

3.纳税筹划要着眼于企业整体收益。纳税筹划不仅仅着眼于税法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如果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企业要选择自身价值最大化或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而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一般地说,在税负最轻时,企业税后利润最大,但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企业要从全局角度、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不同方案,而不是把注意力仅局限于税收负担的大小上,否则会误导经济行为。同时,纳税筹划成本是筹划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在纳税筹划实务中,一般容易忽视机会成本,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4.纳税筹划须具备一定条件。进行纳税筹划,一是必须熟悉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在总体上确保自己经营活动的有关行为的合法性;二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包括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三是熟悉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特点;四是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如果企业的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进行纳税筹划的费用可能大于筹划的收益;如果是一个集团公司,下辖若干企业,经营着多种商品,从事几个行业的生产,每年上缴税种数量多、税款数额大,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考虑实施纳税筹划。

5.纳税筹划具有专业化发展趋势。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经贸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纳税筹划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因而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税务咨询便应运而生。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纳税筹划的咨询,这充分说明了纳税筹划向专业化发展的特点。

二、构建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探讨

(一)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方式的探讨

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税务事项的特点,与企业税务事项相结合,分别采取一般控制和例外控制方式。一般控制也可称为日常控制,针对经营活动中多次反复发生的业务而建立。对于一般企业,流转税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符合这一特点,对于有些企业,资源税和土地增值税符合这一特点,应相应制定日常控制办法;例外控制是针对企业不经常发生的应税行为或应税事项而设的控制办法,如财产税、行为税等可以采取例外控制的办法,只要作一些原则性控制要求(譬如专人负责)即可。

(二)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目标的探讨

建立税务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保证,是促使企业建立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机制的重要手段,更是避免企业通过税收进行违法乱纪的一道屏障。因此,提出如下目标进行探讨:(1)保证各项涉税活动的合法性。各项涉税活动符合国家税法要求,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支付和核算。(2)保证企业税收开支的合理性。鼓励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安排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法途径节税和合理避税。(3)保证企业税收信息真实完整。企业的税收信息资料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资料,企业应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为国家进行税务政策调整提供可靠依据。(4)保证税务支出核算的真实、正确、及时、完整。

(三)企业税务关键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1.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制度。适用日常控制办法的内部控制事项,企业应当建立税务内部控制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涉税事项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对于有条件的中大型企业,应当设立税务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其人员构成可以由公司分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重要合同责任人、供销科室负责人、投资项目负责人组成,保证企业重大事项的处理必须有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参与,把好税务风险关。

适用例外控制办法的内部控制事项,应明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指定专人牵头负责,如由财务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牵头,对其税务情况进行单独预算、运作和分析,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发生税务纠纷,也适用例外控制办法。

2.重要涉税事项的税收支出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制度。(1)预测。企业应建立流转税预测制度、所得税预测制度,确保日常涉税事务的发生与企业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建立重大合同的税收预测机制、重大事项的专项预测机制,如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的预测制度等。(2)决策。企业对税收支出预测方案进行决策,应当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合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合理避税的方案,确保在同等利益下,税收支出成本最小。(3)预算。企业的税收支出应列入全面预算和专项预算。

3.税收支出的执行控制制度。(1)企业应当根据税收支出预算,落实税收支出责任,保证预算的有效实施。(2)建立税收支出审批制度,根据业务发生进展,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税收支出申请进行审批。(3)企业应当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范税收开支项目、标准和支付程序,从严控制税收支出。

4.税收支出核算控制制度。企业税收支出核算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税收支出进行正确分类和核算,提供完整的企业税务支出信息资料。

5.企业税收支出分析与考核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企业应当建立税收支出分析和考核制度。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开展税收支出分析,检查税收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求合理避税的途径和方法。

(四)关于税收风险控制要点和方法的探讨

1.税收支出预测、决策、预算的控制要点。税收支出控制预测、决策、预算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企业应当在税收支出的正确预测、决策的基础上,编制税收支出的预算,并保证编制应当充分适当,税收支出事项的决策过程应当明确规范。(1)税收支出的预测是可以建立在企业成本费用预测之中,在企业成本费用预测中单列一项,也可以根据相关资料独立编制预测。(2)对税收支出费用预测方案进行决策,确保选取最优方案。(3)预算控制。该控制方法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税收支出预算方案按其涉及企业运营广度分为全面预算和专项预算。全面预算可以纳入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之中,单列即可。专项预算根据事项的性质组织落实,可以在一些其他预算中单列,如在材料费用预算中另外单列进项税预算,在销售费用预算中单列销项税的预算,也可以单独进行,如重大投资项目可以单独列预算。预算编制程序、审批权限等按照预算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税收支出核算的控制要点。企业在进行税收支出核算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控制点:(1)对税收支出要进行分类核算,确保分类正确,及时入账、核算正确。在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对税收相关支出的核算规定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进行税务支出的账务处理即可。(2)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凡是涉及税收支出的事项,均需税务事项负责人或税务风险管理负责人签字并备查登记。(3)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对超预算情况要及时形成报告向负责人报告,并进行检查分析。

3.税收支出的执行、分析与考核的控制要点。(1)税收支出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一旦企业发生税收支出事项,要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计缴,因此,执行中,能够合理避税的就开展合理避税,不能合理避税的,及时开展业务、审核原始凭证,计缴税费,及时核算。(2)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运用一系列指标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及时掌握税务支出升降的原因,特别关注是否存在税务风险的事项。(3)建立税务风险的考核制度,对税务风险的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对重大税务风险事项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最后要将考核的结果以责任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查方能.纳税筹划(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随着现代税务筹划的不断发展,税务筹划除了对提高企业净利润外,各种方案在实施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内外部管理起到了提升作用。

1.税务筹划节税的金额可以扩大企业再生产,扩大内部生产规模。就拿常见的分开核算方法来说,如某一化妆品公司,既生产化妆品,又生产护肤护发品。该公司经税务筹划第二年实行两类产品分别核算,分别申报纳税。由于生产护肤品所适用的税率比化妆品高,因此所核算下来节省的消费税总量可观,可以再投入产品再生产,扩大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不管是通过节税或避税的方式,在法律前提节省下来的税额提高了企业的净利润,补充再生产资金的需要,也加强了生产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2.税务筹划产生的时间价值延长企业纳税的期限,缓冲企业后来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内部管理的灵活度。税务筹划的方案有时并不仅仅是减少应纳税额那么简单,有些筹划后的税额比未筹划的金额相同甚至略高,其实筹划获得的是获取更多的时间价值。拿印花税来说,若甲公司出租一套大型机器设备20年给乙公司,乙公司用来生产某产品A,按照规定,租金为该产品销售额的10%。合同明确规定,设备租金为240万元,每年年底支付本年租金。应交纳印花税 :240×0.1% =0.24万元 经筹划,把合同改为设备租金每月1万元,每年年底支付本年租金,同时双方决定是否继续签订合同,每年应交纳印花税:1×12×0.1% =0.012万,20年应交纳印花税 :0.012×20 =0.24万元,先预缴5元印花税,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税法规定:有些合同,在签定时无法确定金额,如技术转让合同中的转让收入,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或是按实现利润分成的;财产租赁合同只是规定了月(天)租金标准而无租赁期限的。对这类合同,可在签定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这不仅延长的纳税期限争取企业资金价值,而且会考虑到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问题,便于企业灵活的提高内部资金的灵活性以应对外部条件的变化。

篇6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公司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保护公司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特别是突出对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承兑汇票和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会计机构设置

公司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资产部,设置出纳、记账、稽核、成本、物资、应收应付、资产、税金、预算、报表等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职能,避免了各岗位职责高度集中、缺乏相互的监督机制。

(二)强化会计人员管理

(1)制定科学的用人制度。一是坚持持证上岗,所有上岗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担任财务负责人,必须取得中级会计职称资格,严把业务资格与胜任能力关。二是坚持用人回避制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2)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提升。严格执行财政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每年按时参加年检和继续教育培训。近几年来公司财会人员积极省公司组织财务各项培训。此外,公司财会人员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专业课程,更新知识,开拓视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3)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一是上岗时挑选思想业务双过硬的人员上岗;二是对在岗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依法从严治企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控制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增强自律观念,提高内控行为的档次,把强制控制变为自觉控制;三是在年终业绩考核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到目前为止,公司财会人员未发现执法犯法、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4)开展会计岗位轮换。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特别是资金等关键岗位,公司每3年进行一次岗位轮换,既能避免岗位终身制形成的关系网,又能使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技术,熟悉和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严格内部牵制控制

按《会计法》和内部控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记账人员与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公司根据这一规定对财务收支的会计内控手续实行:

(1)三分离:财务收支的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三权分离,并分别设置职务。

(2)三分开:管钱、管物与管账的职务分开;支出、审批、稽核三项职务分开;支票与印章保管职务分开。

(3)三核对:现金的清结按日核对;银行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按月核对;发票存根与收入入账,一本用完后一本核对。

(4)四签字:财务收支原始凭证的报账,必须有经办人签字、业务部门主管签字、财务审核人(一般为其授权的审核人或财务负责人)签字、领导层审批人(公司领导)签字才能报销。

(5)五签章:记账凭证的编制及记账,应由制证、出纳、记账、稽核、财务负责人签章。

(四)完善会计业务记录控制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公司主要控制以下几项:

(1)原始凭证控制。原始凭证必须经专人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方能办理财务收支,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保持一致,所有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不得遗漏或重编;建立完善凭证传递程序和定期复核制度,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和编制会计报告的工作进行审核。

(2)会计账簿控制。建立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核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会计档案控制。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造册登记,指定专人保管。使之不发生短缺、丢失,使这些资料在有效保管期内服务于会计检查,审计监督、法律鉴证、资产保全等工作。

(4)会计交接控制。会计交接必须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做到“三清”,以划清会计经办人在任职期间的责任。

三、专业管理特色做法

(一)深化预算集约调控,统筹兼顾用财有序

一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双流双控”原则,积极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结合农电并账对公司经营指标的影响,全年按照农电到户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季度深入分析与月度简要通报相结合,预算管控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强化预算执行进度监督机制,每月通报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针对预算执行中,项目入账进度滞后的问题,成立了以总会为组长的预算执行进度督办领导小组,分专业制定里程碑计划,每周通报工程项目财务进度,对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进行考核与问责;三是按月进行现金流量控制,严格按照月度资金预算进行开支,月度现金流支出偏差率控制在2.5%以内在,保持省公司A段水平。

预算采取“两下两上”的流程,既实现国网主导,又发挥基层积极性,同时增强控制力,保证目标实现。推行标准成本管理体系,采用多种方法科学测算基数、系数,标准成本体系的实用化水平显著提升,提高了预算管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预算集约调控,实现了从业务预算―财务预算―项目预算―现金流预算的控制,实现了对工程项目、日常费用、专项费用的在线控制,预算管控理念深入渗透到各业务部门。定期开展经济工作分析,针对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预算集约调控成效显著。

(二)强化风险监控,突出在线、专项稽核

(1)强化机构建设,确定稽核工作组织保障。根据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公司逐步建立了财务稽核机构体系。财务稽核工作由总会计师分管,财务资产部主任及副主任负责,财务资产部增设稽核岗位,各基层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本单位财务稽核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从市公司到基层垂直管理的财务稽核机构体系,为有效实施财务稽核监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财务资产部负责财务稽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公司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实施稽核监控,对基层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实施过程稽核。

(2)归纳稽核要点,制定财务日常稽核报告模板。日常财务稽核细分为预算管理执行情况、成本费用、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基础工作等部分。对各专业根据以往的稽核情况及常见问题,归纳出稽核要点,通过模板将关键点稽核程序逐步标准化。

篇7

长期以来,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缺或不健全,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清晰性、准确性,影响了内部控制整体效果,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虽然经过企业内外多方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既影响了企业正常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制度建设、业务环节等方面强化内部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治理结构尚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非常明显而且又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这其中也不乏已经上市的集团型企业。

2.组织层次多,管理链条长

国有企业的组织层次普遍偏多、管理链条长,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形成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而导致的某些企业组织管理僵化组织决策效率低等问题也不是短期能够改观的。国有企业官僚作风较强,惰性扎根较深。一些国企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也没有对进行企业定位,就盲目进行扩张,大幅添置设备,大批引进人员,造成短期内管理水平与市场开发进度不同步的现象突出,控制难度大、管理效率较低。随着个别企业的部分上市,大型国企的管控架构更为复杂。

3.企业文化还不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盲从。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的不良行为对企业文化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甚至是高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的现象。

4.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它在建立企业制度、执行企业内部控制、企业专项开支、企业年度预(决)算、经营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划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上的实际需要,缺乏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合理搭配,往往简单地发个文件,设立一个审计科,内部审计机构就算成立了,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为简单和随意。或者与其他部门合并成立,只是有单独行使审计职能的岗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工作,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有所限制,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和落实。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探讨

企业应从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而不限于以上方面,从薄弱环节着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必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合理界定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层和监事会的职责范围,以便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结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制订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制度,以便处理在具体事务中出现的交叉、重复和相互扯皮问题,使法人治理结构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以便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和使用。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企业内部控制贯彻执行

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所以,企业内部的文化学习、宣传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在此当中,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和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水平的高低。因此,首先领导者应做到自励、自省,发挥标榜作用。同时,企业应设置制度建设管理部门或者岗位,也可以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使制度规范标准化、监督检查正常化。

3.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企业要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完善审计程序,不断提高提高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与责任追究制度紧急衔接起来。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从单纯的差错防弊,向管理、效益和经营审计转变,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拓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顺利有效地执行。

4.完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考评机构,制定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指标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将薪酬管理与内部控制考核管理相结合,做到赏罚分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使企业职工积极主动地遵循企业内控制度。这一点尤其重要,如果只是形成口头或者书面文章而不是切实执行,最终将会不了了之,起不到任何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业务上的实践总结

1.加强原始发票的审核

各部门领导要严格审核原始发票的合理性,有效控制可控费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在实践中,有些企业的部门领导在报销单上签字略显草率,并不认真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比如有些部门原本在当月没有发生招待费,但为了取得与预算指标一致,将一些没有实际发生的招待费发票去报销。有时遇到单位负责人工作忙,没有进一步去核对其真实性时,就在部门领导签字的基础上签字,然后将报销凭证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领导便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就这样有些不合理的费用只能支出掉,给公司利益带来不少损失。

2.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将采购、招标、验收实行部门牵制制度。比如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实行部门牵制制度,导致虚报采购价格,与固定资产供应商合谋侵吞企业财产。同时,企业财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沟通,加强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与管理,严禁账、物脱节现象。

3.加强销售与收款管理

建立签订合同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签订合同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将办理签订合同、施工、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施工合同的审批和订立、信用额度的审批、产品定价属不相容岗位应实行职位分离。在关键岗位上配备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能够做到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在主观上减少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降低财务风险。

4.加强采购与付款管理

①企业在采购施工材料或者生产用设备的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价格的确定应经生产部门或项目组、物资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讨论,并由财务部门分析审查后,报管理层审批,可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财务部门应负责全过程的审核与招标过程的监督与付款,确保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②建立供应商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等有关情况,采取由采购、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的程序。

③财务部门在做帐务处理和办理付款业务时,对发收据或者发票等相关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产物。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趋于合理的方案,继而进行实施效果评价,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企业财会人员要逐渐摒除惰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遵纪守法,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把好第一班岗。

参考文献:

篇8

一、前言

本文针对水电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从而完善内部控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做出相应的合理措施,进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增强施工企业盈利

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越来越严峻。特别是现在许多企业施工的标段多采用了低价中标,更是导致盈利急剧降低。

现在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是完成一个工程之后辗转到另一个地方,遗留下来的待处理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些不可预知风险。在如此的境况之下,水电施工企业只有摆正公司中的经营理念,从内部控制上下狠功夫,规避管理风险,降低施工成本,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会从竞争中成为佼佼者,增加企业的收益。

2、确保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因此,内部控制在会计系统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进行的控制。水电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后,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会计按照这些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出来的账务,才具有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3、确保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针贯彻执行

鉴于水电施工企业的项目点多人散,一直以来各项管理制度方针和措施执行较难,一个制度出台以后到了一线施工现场根本没有执行过。就是执行,那也是表面一套暗地一套。这样的现象不采取一些措施制止,要想将企业的各项制度执行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就能够降低这种不良的现象发生,水电施工企业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才能贯彻落实。

4、确保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营目标的完成

水电施工本来就是一个耗资比较巨大的工程,在成本控制上稍微一放松就会多用出去很多的资金。过去经常都出现胡乱开支的现象,本来用极少的钱就可以搞定的事一定要花大笔钱。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水电施工企业出现,就是在其他的各个单位中都有。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手段,其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和项目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企业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效的控制水电施工企业的成本,挖掘企业中资本的最大潜力。而且,通过内部控制还能够将企业的财力、财力与物力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的实力。

三、如何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作用比较重大,直接关系着企业中的革新,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如何才能够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1、建立逐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无论什么企业,当一个新的制度或者措施出台之后,在实施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阻碍。国家内部控制制度出台之后,自然也会遇到一连串的困难。因此,要能够真正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根据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效益。

制定制度要根据水电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认真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合理推出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而且,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企业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相应进行规范财务管理,如不相容岗位制度的建立、预算的编制、财务风险的控制等。

2、增加内部控制制度培训和宣传力度

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主要问题还是企业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认识不清,认为可有可无。因为在一个制度执行的时候,没有负责人坚定的态度作为后盾,势必会产生出更大的难度。为此,必须要纠正水电施工企业负责人等管理层人员的观点,一般采用如下一些方面去引导。

其一,从内部控制作用入手。要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确认其具有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要让企业的负责人明白,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才能确保水电施工企业的资产完整性与安全性。

其二,要狠抓控制点,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加设补偿制度。因为在内部控制中,一定要按照重点和非重点来控制,对水电施工企业影响重大的关键地方肯定是重点了,这些地方就要下狠功夫。

其三,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建立互相监督机制。无论是企业中的领导还是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时随刻都能够监督到位。因此,这就必须要求水电施工企业中人人参与,互相监督,让大家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执行中来。

其四,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制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使企业员工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

3、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奖惩制度

将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下去,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实施下去。因此,建立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将企业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建立了奖惩制度之后,按照规定该奖励的就奖励,该惩罚的就惩罚,因为有一句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真正实施控制。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主要力量是其内部审计控制。所以,要想增强内部控制势必要加强企业内部 审计控制。其实,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与力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为水电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四、结束语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才能够保证水电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海波,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

2,赵大刚,水电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华现代企业管理杂志,2007年

篇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的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做到防止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保证会计信息是真实完整合法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及程序,其由控制程序、控制环境以及会计系统组合而成,保证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执行而实施的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与重要性

在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有效合理的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防范徇私舞弊行为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大生产中,这一制度是企业生产活动的自我制约与自我控制的内在制度,处在企业神经中枢系统中的重要位置上。企业的规模越大其重要性就越显著。所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这对加强企业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经济效益、维系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内部控制的客观环境及其本身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对这一制度的了解认识还停留在制定内部控制结构及控制制度的阶段,仍存在许多局限,这将会阻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

1.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相当一部分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够,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其内容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还存在不相容的职务没有分离的情况。一些企业与时俱进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2.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我国大多数企业以单一的经理为模式,这便容易导致内部审计无法监督上级部门,高层的管理人员在实质上是不受控制的自由人。并且,受厂长直接领导的职能部门也不容易受到监督,其监督的独立性受到严重限制。大多数企业的审计工作无法得到重视与支持,导致企业审计部门的力量薄弱,无法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3.法人结构不完善,缺乏控制力

公司的制的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是要看董事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不好影响,公司法人结构可是说是有型无实,没有真正将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责任自负的主体。相当多的管理人员在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仍停在行政领导一角上,企业在公司制上的改造并没有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4.企业内部控制薄弱,风险意识不强

提升企业内部的控制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是环境控制及风险评估。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将越来越高。可是,从我国企业当前的现状看,企业对风险的意识尚且比较薄弱,没有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上来,企业内部没有有效机制控制风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也缺少风险概念,因而企业没有足够的风险能力。是否能搞好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取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责任心,如果相关的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则很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决策错误,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要想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额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以减少风险,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将新的制度融入自身当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法。

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部分,其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有按照规定的方针执行为主要任务。它在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履行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想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必须把审计人员从财务工作人员中分离开来,使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保护和监督企业的财产安全。

2.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管家在于预防风险、减少错误、杜绝舞弊和违法乱纪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必须制定出和生产、销售、财务等相关业务的具体目标,制定易分析、易管理的机制,来了解企业有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3.强化董事会的作用

要想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则必须注重董事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与潜能,重点突出董事会对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的关键作用;适当加入外部独立董事来实行独立董事会的制度;明确董事会的分工,设立预算管理、审计以及价格委员会等各项专业委员会,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篇10

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管理,而对企业财务管理预定目标有效实现起到重要保障作用的又是内部控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加强,能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初步探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关系

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基础就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根据企业自身的基本管理过程,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把完整而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起来,统筹安排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还有新产品开发管理。在建立和调整内部控制过程的工作当中,应当把企业管理各个流程的关键部分体现出来,还要把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清晰的描述出来,把制度依据和保障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出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以货币为尺度通过计量和反应,并使用各种财务手段进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过程需要的各种经济信息。

财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管理过程的基本方面都涉及到了,财务信息本身紧密联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在经济学中,财务管理为企业筹集资本要素和使用把决策依据提供出来。在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于短期的资本筹集和投入。资本运营环节是在短期的资本投入和筹集中形成的,它保障着企业短期内基本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企业所拥有的长期现金持有量和固定资本数量决定于长期的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在经济学中,约束企业预算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长期的资金持有量,对厂商能够生产的产品组合也起到决定作用,这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非常重要;企业生产过程当中,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比例关系是受到固定资本数量的直接影响的,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技术水平,能通过这一比例直接反映出来,企业的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和企业自身的利润水平也最终直接受其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和新产品开发过程,以及技术更新能力受到长期投资和筹资水平的决策过程的直接决定,而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竞争能力最终也是由其决定的。在整个企业的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财务管理过程已经显现出自身重要的直接辐射影响力。

2 财务管理工作基本内涵

财务分析工具的基本内涵是成本分析工具和资金价值分析工具,以及金融资产财务分析工具和企业价值分析工具。财务改进的基本内容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需要的基本财务分析工具

(1)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资金成本分析工具非常重要。内含成本和外显成本是资金成本包括的两个层面。在分析内含成本中,针对某一种用途进行实用,而放弃在其他用途将产生的收益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是资金作为生产要素主要应该考虑的。在现代财务管理学和技术经济学当中,内部收益率这一核算指标是机会成本的分析工具的主要表现。银行存款利率和金融市场交易中的利息支出等是进行资本筹集而产生的筹资成本的主要外显成本。

(2)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考量不同时间序列顺序位置上的资金的现实经济价值就是资金价值分析工具。在不同时间序列顺序位置上的资金流量,在某一时间点上表现出的价值形态的大小是资金时间价值分析的主要体现。

(3)在企业所持有的金融市场上,分析评估进行交易或筹资活动的相关金融资产的价值工具就是金融资产财务分析工具。股利增长模型和资产定价模型等是企业的管理控制过程使用的主要金融资产估价分析模型工具。企业的金融价值是通过分析企业所持有的有价证券的价值简介体现出来的,并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这是两者的计算思想。

(4)分析企业现阶段所拥有的各种资产的总价值的工具就是企业价值分析工具。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相对价值模型是主要的常用企业价值核算方法。

为把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提高上来,在企业价值的核算方式上应当采取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可以通过度量资产经济价值,全部反映和核算企业各个管理流程具有的经济价值。通过核算过程本身,反馈出内部管理和监督过程的信息。增量现金流量对较大的项目或资产本身将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意义,因此在核算企业价值的过程当中,能够把企业经营流程的关键点比较明显的反映出来,并且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相关的重点,这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

3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面与改进方法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投资或筹资决策是需要在一定的财务工具的辅助下进行的。为把长期的投资筹资和短期的资本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基本任务完成,在财务管理本身工作中,需要把财务工具和企业的基本经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进行。

(1)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流程就是长期投资作为,它是企业生产准备过程和生产规模调节过程的重要层面,也是对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行改进的关键环节。在改进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基本流程和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都受到长期投资本身的影响。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长期投资的核心内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对长期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资金的等值计算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并使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对一个长期投资所能带来的增量现金流量的情况进行衡量。对现金流原则和资金时间价值原则进行增量是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原则。

需要根据特定的投资程序进行长期投资的决策过程。财务管理工作的长期投资部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是受到投资程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直接决定的。由于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长期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规范长期投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增强的重要措施。

(2)在财务管理工作程序中,长期筹资是最重要的。在长期筹资过程中,资金的杠杆效应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过程当中,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是主要涉及的杠杆效应。在固定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变化收入使产品利润引起变动的现象被称为经营杠杆。当维持成本固定的情况下,企业收入在减少时,企业利润将会产生变低的风险。因此,企业经营杠杆本身是由于成本固定而产生出的风险。企业进行债务性筹资时,企业因不能按期偿付而出现的风险。在企业的资金比重中,当债务性资产提高时,会出现财务杠杆风险增大的趋势。在针对长期筹资过程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应当把杠杆效应的比重逐步降低,使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目标的优化得以实现。在使经营杠杆的控制得到减少的过程当中,应当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减少,通过把企业变动成本数量减少的方法,进行降低杠杆效应的过程。在进行降低财务杠杆的工作中,应当努力把企业的负债在总资产当中减少比重的方式去进行杠杆化,从而使企业在筹资过程的风险得到降低。

(3)企业的长期财务管理过程包括长期投资和长期筹资,而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则由企业的短期投资和短期筹资组成。就广义而言,企业流动资产是资本运营的对象。资本价值向产品价值转化时通过一次性的生产过程完成的,这是流动资产的经济学意义。日常性的短期投资过程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把相应的电子化的会计信息核算机制建立起来,能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变动快和数额小是短期的投资过程具有的特征,因此进行严密的跟踪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具有现实性意义的改进方案就是把会计计量的信息化实现。建立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来支撑的。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应当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短期资产运营过程当中,应当考虑的重要改进措施是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流程,做财务角度的全流程动态监控。

短期资本筹集过程是短期资本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当中的短期应付账款和管理的应付账户科目是短期筹资过程的重要表现部分。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经营杠杆本身的变动是应付账款的管理过程主要涉及的内容,而掌控应付票据科目向财务杠杆的扩大效应侧重。进行短期筹资过程的内部控制应当向扩大经营杠杆的趋势侧重。将管理应付账款账户同经营杠杆降低进行紧密结合时,应当把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加强的理想手段考虑充分。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运行全过程的体系所涉及到的就是内部控制,通过加强监督活动,对内部会计控制加以修正执行内部控制与否和执行效果如何,从而使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合适的人员配备与分工得到形成,把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得到保证,这有利于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规程,以及纪律要求明确下来,要把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严格实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使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得到保证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常岚.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2]孙伟平.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篇11

(1)业务程序控制:要定制业务运作流程,让全体员工均了解个人在办理业务的时侯所处的责任与地位,了解前后相关岗位与作业环节不但相互制约且相互配合。

(2)内部报告控制:应成立企业内部管辖报告体系,按时给予企业经济业务运作方面的主要信息材料,讲究针对性与时效性,表现出经管人员的责任,适应例外管理条件。

(3)风险规范控制:企业应针对税务风险控制点,成立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实行规避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全的面防范。

(4)财产保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都均有维护资产安全的效果,对企业固定实物资产直接维护。包括财产保险,定期盘点以及账实核对。

(5)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必须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方法成立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体系统,消除与减少人为控制因素,办好信息数据处理、保管控制和文件储存、网络安全控制和系统设备、开发控制和维护等。

(6)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由个人担任,可能导致舞弊与错误便于遮盖其错弊举止的职务就是相容职务。采取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主要避免不相容职务的混乱。例如,稽核检查工作、财产保管工作和会计记录工作应当分开。

企业的业务主要包括筹资与投资在内的企业制造运作。因企业内部业务的更改,以致原来符合某些税务体制(表现形式为条文)的经济业务更换了适宜要求,要从头顺应其他种税收体制。因此企业税务就产生不稳定性,而出现税务风险。企业经济业务的更改是出现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实际要求。企业经济业务更换与税务体制改变两样。“改变”的相同效果,让企业出现了税务风险。与此同时两种“改变”之间互相制约。税无体制改变经过影响更换社会资金运作流向和企业财务内部成果,企业经常经过更改企业经济业务来顺应税务体制的改,以此实现赢利的目的;然而企业经济业务的改变,税务体制又经过改变来调整社会分配,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税务是业务运作过程出现的,是企业财务部上缴的,但税务出现的重要根源在企业经营策略。企业要发展,规避风险,强化控制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拟定些相关的管理方式施来制约各种经营运作,让之适应税法部门的规定。

1.强化财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的价值,是“上兵伐谋”的策略思维,而并非水来土淹、兵来将挡的危机处理技能,则培训工作对企业经营运作的久远发展意义重大。当代国家税务政策持续更换,财务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才不至被剔除。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企业业务水平,才能胜任企业经营管理策中经济顾问的职位,才能对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实行把控,以致更好地向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企业应为财务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与更多的培训机会,财务工作者也应应用各种方式与渠道,强化学习,勤奋强化自身工作的业务素质。

篇12

财政税务是国家收入的其中一个项目,由于其所占比重较大,已经成为了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税务是国家依靠自身的力量强制从社会财富中获得一部分收入,是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运行而收取部分费用,以应对公共开支,保障国家机器有序运行。财政税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将财政税务的收取、分配、支出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从而使得财政税务的运行变得合理高效,有利于国家管理财政税务的方方面面。

财政税务不仅仅扮演着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还承担着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职能。财政税务的收支作为财政政策的主要部分,通过税收制度的政策调整,达到控制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效果。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对市场参与主体造成重要的影响,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

一、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的概述

所谓的财政税务制度,就是将财政税务的一系列发挥作用的过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法律约束力,从而要求被约束者无条件遵守,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和谐。财政税务制度包括了税收征收的管理规定、课税标准以及各种与税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这一制度集中反映了纳税人与国家税收机关之间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所以需要充分保障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从而避免了各种可能引发问题的情况出现。同时,财政税务的收支也是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对财政税务的收支调整能够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造成影响,从而成为国家稳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具体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了很多的新模式,在新情况出现的背景下,需要不断调整我国的各种财政政策以适应我国出现的宏观经济新变化的情况。同时,国家的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市场参与主体――企业的变化,在国家调整财政税务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也会调整内部财务制度,以适应这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作出合理的税务规划,从而达到合理降低企业纳税支出,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的目的。所以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会对国家的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二、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在考量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时,需要充分分析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影响主体,然后再依据影响主体考量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容易引起的问题。财政税务制度作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的制度,不仅涉及到财政税务制度的规划主体政府,还会深刻影响到财政税务制度的服务主体企业。财政税务制度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还会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税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成本,是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的。税务制度的变化,意味着相应的课税方法和课税数目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使得企业依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断调整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降低税收等的经营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同时,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发生改革之后,会对市场形成一种政策导向,使得企业内部的相关制度发生变化,比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活动,影响着企业高层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变革,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从宏观经济运行,一直到微观主体的内部制度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影响机制,而这种一整套政策传导机制会形成双刃剑的效果。如果政策所引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估计,将会引发系统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2.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容易引起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

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作为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存在着政策传导的机制,对于政策的影响拥有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就使得政策的传导存在着时滞性。这种政策传导存在的时滞性就会对企业的成本构成上涨的风险,由于国家改动了原本的财政税务制度,而企业存在着一种行为滞后,使得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国家政策的变动做出充分的了解,从而存在着违反财政税务政策的风险,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由国家财政税务政策改动引起的滞后性,导致了企业在从事相关经济活动时,付出了额外的经营成本,当然这种成本包括对内和对外的成本。

当然,企业成本的增长还来自企业管理成本的增长。由于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通过政策传导机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制度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会对财政税务制度的变革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这种调整,需要依据国家财政税务制度变革的程度进行,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本身的严谨性,所以在调整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将很多的具体操作细则进行调整,同时一些财务管理的机构或者人员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造成了短期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如果遇到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则很容易造成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更严重的将会导致企I破产倒闭等状况出现。

3.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人员的培训成本

国家财政税务制度改革过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将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下影响最为直接的企业部门。税务活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最为重要的一项,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都会对税务活动给予重视,投入一定比例的人力和物力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合理有序的管理,从而形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正面的影响。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危机主要来源于税务活动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了企业内部出现了财务方面的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导致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经营费用,并且承担着企业信誉损失的风险,无形损失也会影响企业的今后发展。

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调整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自然需要调整,同时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重新调整。由于我国企业现今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有限,总体上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而且存在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招收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符合专业需求,在后期严重影响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对这些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国家财政税务政策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在人员招聘或现有员工的培训上,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内部人员培训成本,同时还需要承担企业在培训之后员工跳槽的预期沉没成本。

4.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影响了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

财政税务制度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制度规定下对从事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活动的长期规范,进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对这种国家层面的政策变化作出反应,而这种反应会促使企业的决策层调整原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达到基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相适应的目的,以减小由于这两种制度冲突而带来的企业的成本增加。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变化之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这种制度的变化,已达到所需达到的政策指导效果。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交替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难免会存在思维转换的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人员正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制度调整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一个缓冲期,以让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一个时间段的缓冲,适应这些政策的变化。

三、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充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企业在涉及财务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的冲击。这就要求企业决策机构在审议财务管理制度规划时,需要确保财务管理制度具有政策弹性,能够依据现实经济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以充分适应现实经济状况的变化,使企业的政策成本降到最低。企业要想制定具有政策弹性的制度,需要企业决策者具有能够掌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通过这种了解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及时对国家政策的调整做出有效的政策预期,从而能够降低政策滞后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

现实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虽然呈现出不可预测的性质,但其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存在的,也就是存在着宏观经济情况的基本运行规律,只要能够认识到这种规律性的存在,就能够存在着对国家政策总体方向的判断,从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层面及时的做出调整。同时,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有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在财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和运行环节进行层层把关,及早发现风险因子,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降低企业的不必要损失。尤其是在这种国家政策变革的时期内,由于企业内部需要调整相关政策,导致出现风险的机率上升,企业内部需要充分做好危机应对的准备,以防危机出现。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在财务方面的职业训练,在理顺财务管理范围和部门关系之后,财务管理技能的提高也是重要的方面。在之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本分析时,提到了企业总体上不能够足够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专业化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企业需要充分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力,才能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可以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定点的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调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相当重要,只有在企业员工感觉自己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企业员工才会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努力完成好自身的工作。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其本身的重要性,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严谨性要求较高,只有员工能够保持好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3.建立企业内部完整的财务管理机构,增强对财务管理的掌控力

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在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执行机构来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高效有执行力的财务管理机构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内部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企业在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而@种管理机构的存在能够从财务管理的方面统筹协调整个企业的运行,确保企业内部有效有序的运转。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能够统一将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的制度落实到地,也能扮演财务信息转运的角色,将各种财务信息提供给各个部门决策使用,可以充分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也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进行,有效防止企业的财务风险。

4.更新企业内部员工的观念,从而适应改革变化

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之下,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在管理观念上就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企业要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财务管理,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机制的约束力对常规的财务活动规范秩序,同时能够规避不必要的财务开支。在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进行财务开支,要建立费用开支的审查机制,对于各项费用开支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观念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从而能够适应制度变化,使得制度变化不会影响企业内部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晓昀.试析营改增税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24+175.

[2]聂亦慧,郭世超.营改增税务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5:133-134.

[3]王红敏.浅谈“营改增”税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