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1: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农业致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农村如果自己家周边就有一些风景名胜,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一家民宿店,可以设置可以设置单人间,或者是双人间。还能够提供饭菜等服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开一家民宿店,前期的投入相对别的项目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装修成本比较的高,但是这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此外,民宿只要我们注意干净卫生,就可以很轻松的吸引到客人。
2、幼儿园
现在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教育的问题都是许多家长十分关心的事,但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许多家长在外有时候无法顾及还在的学习,因此如果我们刚好有这方面条件,又对这方面比较的感兴趣,可以考虑在农村开一家这样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目前在农村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只要用心经营赚钱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3、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
农村创业项目的选择,一定是要强调资源优势,譬如人工、房租水电、特别是原辅材料这方面。2022年以后,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就是很好的创业方向。所以,一个农村创业者,选择本地特色产品,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那就是非常好的创业项目。
像辣椒酱加工,在目前的市场上,辣椒酱已经成为那些不辣不开心的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辣椒酱的加工投入很小,也很简单。取一些新鲜辣椒,洗净,切成坛子,按比例加入盐、五香粉、豆瓣。放置10 -15天后即可取出食用。生产方法和工艺可以说是相当简单。现在农村一罐辣椒酱的价格基本在10元左右,利润还是不错的。所以,2022年,选择在农村,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就是很好的创业选择,值得推荐。
4、开一家茶坊
茶坊对于现代人来讲,真可谓是一处修身养性、放松自我、停泊心情的阳光地带了。开办一间独具特色的茶坊,不一定要在都市的繁华地段,也不一定需要多大的房间,但店面装修一定要别具一格,店内设置一定要清新高雅,服务人员要具备必要的茶道知识和茶艺水准,店名也尽量要诗意雅致。
5、手工绣品店
近年来流行复古潮,中装很受欢迎,刺绣也成为时尚热点,在农村可以考虑开一家手工绣品店,门面不需要多大,一般租一间20平米的门面既可以了。绣品的花色要丰富,售后服务质量也要好,并且对于自己的顾客要做好经营管理,告诉顾客绣品如何保养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绣品等小知识,并尽量免费帮他们修补。
6、养殖泥鳅
泥鳅作为一种美食已经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嘉宾之一了,但是由于近几年的过度捕捞,使得野生泥鳅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泥鳅养殖就成了一个不错的行业,从养殖角度来看,泥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而且泥鳅能用肠呼吸,耐低氧,食性杂,几乎什么动、植物食料都能吃,饲料来源广。而且泥鳅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在国内,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将泥鳅视为滋补强身的佳品,市场需求年年攀升,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在国际市场上,泥鳅更是畅销紧俏的水产品,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在日本、韩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尤其受欢迎。
7、农业附属物再生利用
现在国家对秸秆和块根等农作废弃物,提出了一个再生利用的原则,就是利用设备将秸秆二次加工后,可使其发酵出天然气。现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开始运行这样的循环系统了,国家对此类的补贴也极其重视,并且这些天然气还可以为村里人服务;对于块根,则可以制成牲畜能食用的天然肥料,利润空间也非常大;因此目前这个项目算得上是一个可长期发展的农村赚钱生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西农村中学国培教师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回收率为90%。同时获取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男教师79人(48.8%),女教师83人(51.2%);大专学历56人(34.6%),本科学历106人(65.4%);教龄为5年以下38人(23.5%),5-10年54人(32.1%),11-20年54人(33.3%),20年以上18人(11.1%);中学二级教师85人(52.5%),中学一级教师77人(47.5%);收入2000元以下教师140人(86.4%),2000元以上的教师22人(13.6%)。
(二)研究工具
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本研究采用李郭保编制的“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2]第二部分“职业幸福感量表”。量表共分6个维度30个项目,每个项目共5个选项,⑤④③②①分别赋值54321分。分值越高表明该个体幸福感越强,反之则越弱。
中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选取甘怡群等编制的“中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3]。问卷包括4个维度24个项目,问卷采用6点评定,“1”为“完全不符合”,“6”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工作特征越明显。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问卷由研究者现场指导国培教师匿名答卷,当场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12.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特征中,缺乏支持和公平感(M=3.01,SD=0.65)、知觉到的忙碌感(M=3.96,SD=1.22)、人际消耗与冲突(M=3.58,SD=1.10)感知的社会偏见(M=3.10,SD=0.92)、总体(M=3.34,SD=0.67),各维度最高分为6分。从得分情况看,农村中学教师工作中知觉到的忙碌感及人际消耗与冲突两方面程度比较严重,感知的社会偏见、缺乏支持和公平感趋近中等程度。
(二)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整体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整体幸福感(M=3.28,SD=0.47)、对职业工作本身的满意度(维度1)(M=3.48,SD=0.14)、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维度2)(M=2.84,SD=0.13)、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维度3)(M=2.15,SD=0.11)、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维度4)(M=3.36,SD=0.09)、师生交往的幸福感(维度5)(M=3.75,SD=0.09)、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维度6)(M=3.85,SD=0.09),各维度的最高分均为5分。其中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和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明显偏低。另外,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无论是总分还是各维度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都是农村各中学的骨干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有关。
(三)教师工作特征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采用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特征与职业幸福感各分维度进行相关计算,结果(表1)显示,职业幸福感中的“总分、工作满意度、对领导的满意度、对收入的满意度、社会支持的满意度、师生交往幸福感”这五个维度,与工作特征中的“知觉到的忙碌感、人际消耗与冲突、感知的社会偏见”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同事交往幸福感”与“缺乏支持和公平感、人际消耗与冲突、感知的社会偏见”三个维度也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农村中学教师感知到的这种负性工作特征越明显,其职业幸福感水平越低。
多元回归分析(表2)表明,教师工作特征的各维度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力。其中“知觉到的忙碌感、人际消耗与冲突”是直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的重要因子。“知觉到的忙碌感”影响着“领导的满意度、收入的满意度”;“人际消耗与冲突”影响着“工作满意度、领导的满意度、师生交往幸福感、知觉到的忙碌感”;“感知的社会偏见”影响着“社会支持的满意度”,“缺乏支持和公平感”影响“同事的交往幸福感”。另外,从表2可知,工作特征中“人际消耗与冲突”这一因子最活跃,出现了5次;其次是“知觉到的忙碌感”出现了3次;再次是“缺乏支持和公平感”和“感知的社会偏见”,各出现一次。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特征各因子,通过对职业幸福感的各维度的不同影响,最终导致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水平不高。
三、讨论
工作特征是指与工作相关的因素或属性,它对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4]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从研究结果看,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不高,工作特征对职业幸福感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
(一)知觉到的忙碌感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知觉到的忙碌感是农村中学教师突出的工作特征,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维度平均分。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部分中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并处于青春叛逆期,教师得花很多课余时间去指导、矫正学生行为。面对升学压力,不少农村中学教师以加大工作量、延长工作时间来争取好的考试成绩,但收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工作中深感忙碌而“出力又不讨好”,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致使农村中学教师较少获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导致职业幸福感降低。
(二)人际消耗与冲突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热情。教师喜教乐教,工作成效不断提高,成就感不断增强,职业幸福感也随之而来。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教师不良的心理反应与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教师正常的心理状态,阻碍教师发展,降低职业幸福感。人际消耗与冲突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本研究中,农村中学教师人际消耗与冲突特征明显,平均得分高于维度平均分。教师在工作中,无论是与领导的正面冲突或私下的埋怨,还是同事间不良的竞争引起的嫉妒、无助,抑或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所产生的不满或怨恨等,都会让教师身心疲惫,工作成效低下。长此以往,会导致农村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
(三)社会偏见及缺乏支持和公平感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现实社会对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评价普遍偏低,而教师对自身职业吸引力的评价还明显低于其他人,[5]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认可态度已内化到教师本人身上。对于工资收入不高、待遇福利较低、工作辛苦繁琐的农村中学教师来说,来自社会的这些偏见无时不干扰着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影响着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在外打工,凡涉及学生的教育问题,老师很难得到好的家庭教育支持。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公正的绩效评价,使教师间竞争激烈、关系紧张,甚至互有敌意,没有安全感,职业幸福感随之大打折扣。
四、建议
(一)培育合作文化,提供心理和团队支持
一、大会的主要意义
从早期调研和现场观摩看,全旗“三农”工作,包括现代农业建立、富民增收致富工程等亮点良多,看后很振奋,良多村都有新思绪、新行动、新转变、新亮点,规划有大有小,典型有新有旧,等老典型都有分明提高和完善,栽种业、养殖业、“五荒”资源管治、生态建立等新典型不断涌现,表现了本地特征,扎实推进了富民增收致富工程,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入考虑、实时推行。从富腰包工程看,此次大会等于一次阶段性总结会,又是一次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全旗上下都要动起来,包括各部分、各乡镇、各村、各组、一家一户都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各显神通,真刀真枪的大干几年,构成创业挣钱的浓重气氛,完成农民增收致富雄伟目的。此次大会就是要以典型措辞、以收入措辞、以成效措辞,促进大家去考虑、去学习、去行动。一要考虑人家行,我为什么不可,也是此次大会开到村里、典型落在一家一户的主要缘由;二要学习他人成功经历,随着典范和典型学,学到手就会成功;三要早行动,各村的资源前提、登时前提都差不多,有的村收入超越两三万元,有的村收入只要五六千元,阐明问题出在主观上、出在人上、出在基层组织上,要赶忙动起来,紧紧跟上他人致富措施。从农区产业化工程看,此次大会是一次发动会、部署会,要经过扎实有力的工作行动,推进富民产业工程上层次、上条理、上程度,然后构成富腰包工程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二、全年经济情势
本年是全旗经济社会大干快上的一年,是日新月异的一年,是又好又快的一年。估计岁尾全旗地域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增进20%;新口径财务收入完成5.1亿元,增进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340元,增进15%;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8660元,增进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持续在高位上坚持增进。农牧业生产完成大丰盈,牧业年度家畜存栏364万头(只),力争粮食总产量到达40亿,全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工业项目强势推进,岁尾能完成投资23亿;城市建立再创新高,房地产开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收储地盘8.39平方公里,岁尾能完成投资35亿元,个中公建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旅行业发展完成严重打破,与上海复联集团签署了库伦沟休闲产业协作开发战略和谈,方案投资110亿元,高规范开发北部林区旅行资源,强力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建立的关键环节
全旗农业延续几年大丰盈,“五荒”资源管治等致富工程具体启动,构造调整完成历史性打破,现代农业建立和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整个“三农”工作出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优越态势,总体显示为“人努力,天帮助”。成果的获得充分阐明旗委、县政府“三农”工作思绪完全准确,阐明政策落实力度很大,阐明工作办法十分有用,更阐明我们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气氛浓、干劲足,只需我们自始自终的坚持几年,大干快上,世人努力,必见成效,必然可以完成“十二五”期末农大家均纯收入到达2.3万元的目的。在一定成果的还,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实际问题不少,潜在的问题很大,制约要素短时间又难以处理,需求我们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紧紧把“三农”工作抓在手上,思想不松、规范不降、力度不减,认真研讨处理水利建立、构造调整、深化变革、科技使用等关键问题,重点围绕两个才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才能和农民综合致富才能)和一个建立(新乡村建立),从思绪、政策、办法上再打破,具体推进现代农业向规划化、集约化、规范化偏向迈进,向产业化偏向快速发展,综合施策,组合出拳,打破各类制约要素,推进“三农”工作和农民增收致富由常态化进入一个快车道。
(一)要抓好水利建立。我们即便把非农产业抓到了高程度,抓到了农民收入的50%,那么还有50%的收入来自栽种业,而栽种业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水。因而,要想提高农业抵当天然灾祸的才能,使乡村不变发展,农民不变增收,必需增强以水利为中间的农业基本设备建立,切实抓住国家高度注重水利基本设备建立的有利契机,认真经营一批主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地盘整治、节水浇灌等项目建立,多打深水井,使全旗140万亩平川地、60万亩坡耕地悉数完成有用浇灌,强力推进低产低效“挂画地”悉数退耕,改动雨养农业的被动场面,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才能,粮食年产量不变在40亿斤以上。
(二)要抓好构造调整。本年我旗农业构造调整完成了历史性打破,玉米、马铃薯、杂粮、白瓜籽等高产高价作物栽种面积不断扩展,农区畜牧业和特征养殖业获得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因而,今后必需持续加大构造调整力度,从产业发展角度讲,只依托栽种业不可,必需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从栽种业角度讲,只依托大豆不可,必需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作物,多种作物支持;从畜牧业角度讲,只依托牛羊猪不可,必需大力发展鸡鹅等禽类,散放不可,必需走舍饲、半舍饲圈养,建小区、发展专业村屯的路子,构成小群体、大规划的发展形式;从地盘资源角度讲,只依托耕地不可,必需大力依托“五荒”资源管治、“挂画地”退耕等致富增收;从收入组成角度讲,只依托农业不可,必需依托地盘流转、劳务输出、二三产业等非农收入,必需完成两个50%目的,即栽种业收入到达50%,畜牧业和非农收入到达50%。
(三)要抓好深化变革。要完成农民增收致富,必需大力推进乡村变革,充分发掘发展潜力,加强发展生机。一要强力推进地盘流转。要从第三次乡村地盘革命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乡村地盘流转的主要意义,力争全旗乡村地盘流转面积到达50%,已流转的耕地50%完成集中连片规划运营。首先,从激起乡村生机的主要行动看,必需加速地盘流转。虽然处理了“耕者有其田”的问题,处理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一家一户的潜力获得了充分发掘,但要处理乡村的生机问题,处理农民的敷裕问题,必需深化乡村变革,强力推进地盘流转,激起农业乡村生机。其次,从建立现代农业的需要基本看,必需加速地盘流转。加速推进地盘流转,促进地盘向致富妙手、经合组织、栽种大户、龙头企业等各类运营主体集聚,执行乡村地盘适度规划运营,有利于克制一家一户小规划运营的范围性,有利于深松整地和大型机械、科技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乡村地盘应用率,有利于促进地盘、技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活动和优化组合,加速现代农业建立,构成规划效益。再次,从开启农民重生活的主要初步看,必需加速地盘流转。各村要认真研讨农民进城问题,加速乡村地盘流转,添加农民非农收入,让更多农民向城镇转移、集中,进城就业久居,改变农民生活方法,使农民变市民,开启农民城市幸福重生活,力争“十二五”时期转移农民6万人以上。二要切实增强协作社建立。每个村都要增强四类专业协作社建立,即要大力发展栽种业协作社、养殖业协作社、农机协作社和中草药、白瓜籽等特征协作社,努力把平川地向栽种业协作社流转,把坡耕地向特征协作社流转,鼓舞特征协作社在坡耕地发展中草药、果树等,执行林药、果药间作;鼓舞养殖业协作社大力发展小区畜牧业;鼓舞栽种业和农机协作社在平川地发展粮食生产,切实减轻劳动强度,多业并举,添加农民收入。三要深化推进深松整地工作。要抓住我旗深松整地群众基本和农机具优势,依托农机协作社优势,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工作,切实提高地盘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
(四)要抓好科技使用。各地要依照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要求,大力施行培肥地力系统工程,动脑认真学习提高前辈科技,使用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地膜掩盖等合用技能,采取有力办法,迅速扩展地膜玉米面积,推进产业构造调整,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让农民从深重的膂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完成从入手到动脑的基本改变。要大力推行科技增产创立工程,在充分保证各方好处的前提下,鼓舞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到乡村领办兴办协作社,以地盘、“五荒”等资源流转为载体,大力使用科学技能,发展栽种业、养殖业等经济实体,示范引领乡村经济发展。
(五)要抓好农业项目。各乡镇、涉农部分要高度注重农业项目,切实增强项目争夺和建立工作。一要抓好项目争夺。我旗是农业大旗,农业项目是支持农业基本设备建立的基本,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保证。各相关部分、各乡镇要竭尽全力,应用各类渠道、各类关系,不等不靠,广开路径,自动争跑,实时跟进,保证项目争夺工作获得实效。二要抓好项目建立。要把规范粮田、现代农业、地盘整治等农业项目抓实,实真切实地把项目落实到项目区,不走过场、不偷工减料,切实抓好修路、打井等配套基本设备建立,改善农业生产前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保证见到实效。三要抓好项目共同。各类农业项目标井、电、路等基本设备建立不成防止的要占用老百姓耕地,触及到项目区群众的亲身好处。对此,乡村两级要积极组织群众,共同项目施行单位,有用化解项目建立进程中呈现的各类问题,加速推进项目建立。四要抓好示范带项目。我旗累计投资7.5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点102个,少量项目使用欠好,效率不高。对此,涉农部分、乡村两级要认真研讨项目启用工作,在建项目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基本设备,及早建成启用;建成项目要认真研讨,抓紧启用,特殊是应用率不高的奶牛小区,要积极发展肉牛产业,保证建成项目发扬应有的效果。五要抓好新乡村建立。我旗的通村公路、饮水安全、危房革新、卫生改厕等新乡村建立项目多,工作量大,任务深重。对此,乡村两级要发起群众积极参加、支持、共同项目建立,积极投工投劳,切实保证项目建立进度和质量。特殊是近期召开的全区社会建立与治理工作大会,明确了抓基层、打基本、强保证的工作重点,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加速推进“一事一议”财务奖补项目,增强乡村基本设备建立,努力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程度。六要抓好产业化项目。积极自动承接黑吉辽、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域产业转移,增强与扎兰屯、莫旗等周边旗市的交流协作,做大产业基地,加速肉类、玉米、大豆、马铃薯四大支柱产业化项目建立,力争“十二五”期末,全旗肉牛屠宰加工才能到达18万头,肉羊加工才能到达100万只,肉鸡加工才能到达3000万只,大鹅加工才能到达600万羽,大豆加工才能到达50万吨,马铃薯加工才能到达50万吨,柞蚕加工才能到达6000吨,饲料加工才能到达40万吨,农作物秸秆转化100万吨;白瓜籽栽种面积到达50万亩,中草药栽种面积到达20万亩,有机食物基地到达20万亩。
(六)要抓好政策落实。在具体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还,加大我旗自定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扬政策的指导效果,启动民间本钱,加速推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围绕富腰包工程,明确政策导向,突出重点,一年一策,下一年重点在覆膜玉米、舍饲基本设备(肉牛、肉鸡、大鹅等)、中草药、农业机械等四个方面赐与政策扶持,特殊是中草药产业,要作为产业发展的硬任务,列入组织部审核,与各乡镇签署责任状,明确各乡镇建立任务,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力争两年内栽种面积到达20万亩,保证低产低效“挂画地”生态情况获得分明恢复,农民收入获得明显提高。
(七)要抓好典型引路。典型示范引路是抓好富腰包工程十分好的工作办法。对此,乡村两级要解放思想,理清思绪,把本乡镇的资源优势和外地企业的资源有用组合,勇敢测验,遍地开花,重点推进,认真借鉴推行栽种、肉鸡养殖等无风险形式,培养更多增收致富典型,以实践典型来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具体推进全旗农民增收致富。
(八)要抓好“两委”班子建立。村“两委”班子建立的首要任务是班子成员要成为致富带头人,要带头致富,发扬典范效果,村“两委”正职年收入要到达20万元以上,甚至到达50万元以上,村“两委”委员年收入至少要到达10万元以上,让农民真正体验到身边的典型,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增收致富行动中来。积极鼓舞一局部强人、耕田大户、村“两委”干部先富起来,经过先富带后富、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逐渐到达一起敷裕。
此外,还要抓好新增国有农用地管治、秋季防火、防疫等重点工作。
办乡村广播,首先要清楚农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听到的是什么。在改版之处,铁岭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的领导到农村进行了广泛调研,听到最多的就是希望通过广播了解农民致富信息,学习人家的致富经验。因此让广大农民坐在自家炕头上就能收听到收音机里发出的致富信息被定位为《铁岭乡村广播》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广播向农民传播致富信息,铁岭乡村广播进行了精心的策划。
1.贴近实际,围绕增收增效开设栏目。乡村节目的传播内容是农业,传播对象主要是农民。因此,《铁岭乡村广播》开设了适合当地农民的种养殖致富经验的栏目――《辽北庄稼院》,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向农民介绍收益好、切实可行、有市场前景,能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名优特产品,同时也通过广播把其他地区的好项目、好经验、好典型以及现代农村先进生产模式,积极向当地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和推广。广播利用接近性优势,选择适宜本地种植推广的农产品、新技术介绍给农民朋友。
2.深入基层,向农民学习。真心为民才能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做出农民朋友想听、爱听的节目。铁岭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辽北庄稼院》节目还根据农民提出的农业种养殖等技术难题,采访当地农业专家和本地农民,为农民答疑解惑,农民听了很感兴趣。
二、加强服务,为农民牵线搭桥
在辽北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屯信息渠道不是很畅通,农民生产出的产品找不到销路,或者急需购买一些农产品却找不到门路,针对这种情况,铁岭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开办了辽北地区唯一一个专门为农民提供供求信息的《赶大集》栏目。2014年铁岭县大甸子镇农民刘玉富家种植的寒富苹果喜获丰收,但苦于没有销路,看着堆在院中的苹果一个个烂掉,刘玉富急得嘴上起了好几个大泡。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刘玉富把电话打进了《赶大集》栏目。主持人席子在节目中多次对刘玉富家的苹果进行了播出,同时栏目组还联系了铁岭几家大型超市,帮助刘玉富将苹果送进了超市,解决了刘玉富苹果销不出去的苦恼,刘玉富逢人便说,这《赶大集》真为咱农民办实事。
三、唠知心嗑、说心里话
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乡村游已使全省部分农民脱贫。仅九台市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解决安置剩余劳动力500余人,使百户农民脱贫致富。这说明发展乡村游确实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两年,省旅游局大力提倡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转变观念,依靠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为传统的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从外省发展情况看,近年来乡村旅游在福建、安徽省农村地区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许多省份,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据不完全统计,乡村游已使全国2000多万农民脱贫。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发达省份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根据本省情况均制定了乡村旅游质量标准,提高了旅游管理水平,增强了市场开发的规范性。在发展别强调乡村和资源的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云和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云和县是全省9个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有少数民族人口1.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0.08万人的9.68%;其中畲族人口0.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4%。设两个民族乡(安溪、雾溪畲族乡)和26个少数民族行政村。近年来,由于实施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筑巢引凤”工程和引导农民从事农业异地综合开发,大批云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妇女在云和安家落户,成为云和外来媳妇,为云和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有21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193个自然村。
二、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经验做法
为了解决全县民族发展工作长期以来存在推进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自2007年开始,云和开展以民族村“五通五有五化两提高”(即:通路、电、水、电话和有线电视;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致富带头人、特色主导产业、致富项目和公共文化娱乐设施;村寨产业特色化、村组事务透明化、民族团结制度化、畲民公德规范化和村容村貌整洁化;争取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素质提高和年人均收入有较快提高)为工作目标的“创新家业、建新家园”少数民族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于2008年成立了22个部门组成活动协调小组,统一协调全县的民族发展工作力量,全力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该活动开展四年多来,通过实施民族发展“五大工程”,实现了全县少数民族事业的五个“较大”发展。
1.通过加强协作实施“惠民工程”,实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大改善
云和民族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分布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问题,是导致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客观原因。针对这一情况,全县各部门加强协助配合,集各方之力,通过实施“惠民工程”,把有限的财力集中投入到民族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上来,扭转了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四年来,累积投入畲族乡村发展建设的项目资金达到3200余万元。目前,全县26个民族村直接关系到发展条件改善的水、电、路、电视、电话等“五通”建设方面已全部完成,20个村进行了村庄整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和沼气国债项目,14个村建起村民文体活动场所,5个村建起特色门楼。今年,两个民族乡的乡际联网公路将开通。
2.通过抓住机遇实施“下山转移工程”,实现偏远乡村区位条件较大改变
高山偏远少数民族村由于发展区位条件的先天不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成本大、成效低,难以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的问题。近年来,云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结合 “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加强区域统筹,积极引导自然条件恶劣且严重制约发展的高山偏远民族村,有计划地通过引导村民整村搬迁向中心村和县城转移,实现转产转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367户1362名少数民族族群众通过实施“下山转移工程”实现下山脱贫;其中柘园、阴岩、高畲3个民族村实现“整村搬迁、整村脱贫”,7个民族村实现由分散自然村向中心村转移聚集,从根本上转变了区位劣势,破解了发展制约。
3.通过激发内因实施“培训工程”,实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技能较大提升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发展基础的长期落后,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存在守旧思想,缺乏现代的致富技能。近年来,全县各部门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发展新理念的普及,通过大力引导民族群众破除旧观念、树立新理念,灵活开展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培训、科技培训、来料加工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实用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增收致富技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创业热情。四年来,培训少数民族劳动力2000余人,其中1300多名劳动力实现向木制玩具、高山蔬菜、茶叶种植和家禽养殖等加工服务行业、高优农业产业转产;下山转移的民族群众逐渐实现“下的来、稳得住、富得起”。
4.通过因地制宜实施“致富工程”,实现民族乡村特色农业产业较大发展
调整民族乡村地区农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效益农业是加快民族乡村地区产业升级,实现民族群众快速增收的有效手段。过去几年,云和采取结对扶贫、科技扶贫和典型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立足民族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引进“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干水果、笋竹两用林、食用菌、名优茶、农家乐等致富工程项目,大力支持民族群众兴办农业合作社,实现了民族乡村特色经济的较快发展。目前,全县民族乡村地区共发展有水干果基地6618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4016亩,中药材基地近8000亩,茶叶基地2500余亩;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12个,发展生态家禽、家畜养殖集中村4个,以体验畲族生活为主题的“畲家乐”生态旅游村2个,初步建立起“一村一主导”的民族村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5.通过着眼长远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实现民族特色文化得到较好保护
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人文财富。过去四年,完成了少数民族古迹《畲族卷》的挖掘整理和《畲族志》的编写工作,收集整理出一批珍贵的反映畲族传统历史与风俗文化的文物、文史资料。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把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固定下来,定期举办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畲族“三月三”歌会、“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月”等地方节庆活动;建成畲族文史文物展览馆、雾溪村畲族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着手实施雾溪坪垟岗畲族风情文化村提升工程和石塘镇高畲村畲族特色民居改造项目,实现畲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民族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营造繁荣畲族文化、发展畲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当前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面临问题
1.少数民族群众的增收任务较重
虽然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了年均21%的增长,但横向比较仍旧偏低。2011年,全县少数民族农民人均收入为6166元,比全县居民人均纯收入7570元低了1404元,拓宽民族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快速增收的任务依旧很重。
2.少数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培育较难
全县民族乡村地区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初步建立起了“一村一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但由于基础薄弱,存在主导优势不强,规模发展效益不明显,应变市场风险弱,对民族群众增收辐射能力低等问题。除石塘镇联合村的茶叶产业外,其他民族村还未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效应。
3.民族村自主发展能力较低
全县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村都是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对政府发展扶持的依赖程度高、自主发展能力低,不仅不利于基础政权组织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及时解决民族群众“急、难、快”问题,也制约了民族村对自身优势资源的灵活开发利用。
四、云和县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全县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现状,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聚全县之力,着力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要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乡的帮扶力度
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帮助民族乡村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调整经济结构,建设一批对民族乡村发展带动作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改善民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水平。
3.要不断寻求民族乡村发展新路子
根据民族乡村的实际,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把民族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民族乡村优势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而突破目前“一村一主导”的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规模发展和区域发展。
4.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
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内涵、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孙加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版.
[2]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版.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7909
国内刊号:41-1412/S
邮发代号:36-2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随着信息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农民已开始利用因特网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足不出户便使客商云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开通因特网,能定期为农民供贷、价格、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上网冲浪的人不在少数,上网学习、娱乐、寻找信息已成为各地农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开网吧,前景十分看好。
二、科技书店
现在的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们也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致富书籍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实用的科技书刊供农民们选购或租借,一定会有可观的收入。
三、上门照相
农村中需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农村还缺少照相馆,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照相就更难。专门下乡照相,上门服务,不失为一条较好的生财之路。
四、家具调剂
城市中有不少人将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旧家具,以低价卖掉,重新购买新家具。而这些旧家具,在某些乡村却很时尚、很抢手,投资者不防把在城里收购的旧家具运到那些地方出售,生意必将十分红火。
五、流动修理
如今的农村,VCD、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各种农机具都有一定的拥有量。但如果这些东西坏了,往往要跑很远的路送到修理部去修理,对农民朋友来说,实在不方便。若办一个流动修理部,开一部小型人贷两用车,带上一些维修工具和零部件上门服务,一定会大受欢迎。
六、送肥到田
随着我国WTO的加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农业、绿色农业,大力提倡生态、无公害种植。因此,将城里大量的人粪尿送到农村田间,必将大受农民欢迎。经营者不仅可在需肥的农民那里得到一笔可观的劳务费用,还可在城里的某些单位或用户那里获得一笔粪便清理费。真可谓一举多得。
七、住宅设计
盖房是农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住宅也向实用、美观、个性化等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在建房时更加慎重,以图百年大计,这样就需要有人专门设计、研究新型住宅建设。
八、老人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观念的更新,老人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将成为农村独特的行业。
九、乡村导游
农民丰收节简报
9月21日,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我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广顺园食品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广宗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县委书记等县四大班子领导,各相关单位、乡镇区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副职,相关合作社、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是“共庆农业丰收、助力脱贫攻坚”;宣传语为“振兴乡村、丰收广宗”。活动先后对10个优秀农业企业和16个农民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12个农产品深加工和种养殖企业参加了农产品展销会。同时,丰收节还举办了开幕式、文艺表演、现场书画、千人红薯宴等多姿多彩的活动。
开幕式结束后,县委书记等县领导到每个活动现场进行实地察看,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相关负责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今年的丰收情况汇报,并品尝科技农业特色农业丰收果实,为下一步农业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此次活动激发了广大农民朋友科技兴农的热情,为今年全县脱贫摘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不竭动力。
1.1特色产业。
平山县山场资源丰富,海拔层位悬殊,发展优质特色产品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平山县多地的水分、土壤等条件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黑木耳、西红柿、黄瓜等多个蔬菜品种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平山的连翘、黄芩、知母等中药材经药用成分检测,其有效成分指标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在平山县山区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及蔬菜的特色产业空间很大,优势也很明显。
1.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平山县是省会西部绿色生态屏障、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示范县、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独特的区位优势,传奇的革命历史,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平山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大有可为。
1.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平山县现有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3个,其中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7个,实现了全县23个乡镇园区全覆盖。培育了岗南泓润生态园、三汲怡水湾、大吾生态谷等一批“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数量和质量在全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因此,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园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可实现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群众脱贫增收的互促共赢。
2发展思路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把脱贫攻坚与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整合各类资源,集中人力、财力和智力,精准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措施、精准管理,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实现农业产业和扶贫攻坚的双促发展。
3发展建议
3.1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
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所有贫困村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结合山区综合开发和山区生态绿化,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错季蔬菜等脱贫主导产业,通过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扶持一批产业聚集、产出高效、运营规范、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经济合作组织,打造脱贫产业片区,通过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3.2实施休闲农业+扶贫工程。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观众占电视节目受众的绝大多数,据统计约有9亿人,所以说,开办对农节目有着广阔的收视空间。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电视观众数量呈现逐步攀升态势,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收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2小时以上。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代农民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目前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农民增收、劳动致富和相关的市场、科技信息,以及一些农村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太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受众的需求,各级电视台也都亟待为农民多设置一些可以获取信息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对农类节目。
吉林省白城市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220万总人口中,单是农业人口就占180万。2002年,白城电视台在改版中尝试着创办了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当时是开吉林省市级电视台办对农栏目的先河。白城电视台连续8年开办对农节目的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市、县级电视台,尤其是以农业为主地区的电视台,设置对农节目是大有可为的。这是因为,《乡村致富经》节目在白城电视台播出不久就拥有了当地最大的观众群,栏目收视率始终占据全台所有栏目的前三名,节目前后的广告时段也很快成为了黄金时段。这充分说明,农民非常需要这样的对农节目,也非常渴望这样的对农节目。
如果说,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是因为受众需要而产生的,那么,《乡村致富经》如今在白城广大农民心目中已经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为白城电视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对农节目内容取向
准确把握农村电视观众需求,使对农电视节目更有针对性是创办对农节目的关键。我觉得根据农民的需求,对农节目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信息类、服务类和娱乐类。
(一)信息类节目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民最钟情的是电视信息类节目,而电视信息主要有四类,即宏观类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实际操作类信息(种植业和养殖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市场类信息(农产品价格、销路、需求等信息)、科学知识类信息(科学常识、文化教育知识等)。
信息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关乎每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减免农业税政策就可以影响到农民一年的经济收入,一个新型的适合的赚钱项目足可决定农民的致富成败,一个科技知识信息就可能决定农民经济作物的收成状况。所以,信息类的内容在对农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电视信息类节目,中央电视台有《每日农经》、《致富经》、《理财在线》等,省级电视台有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等,市级电视台有沈阳电视台的《庄稼院》、营口电视台的《新农村》、松原电视台的《沃野三农》等。这些以信息类节目内容为主的对农栏目,在全国各地区的农村观众中都深有影响。
白城电视台创办对农节目已八年有余,节目也在不断地进行微调,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民观众喜欢,电视人容易操作的路子。直至2010年,《乡村致富经》更名为《美丽田野》。我们在节目中尽可能的涵盖各类信息,比如,子栏目《信息站》里放置一些新的对农政策的简介,子栏目《致富经》里传递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致富项目、致富经验。根据农民的需要,结合地市级电视台的办节目的实力,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追求小而精;不追求华丽,而追求实际实用。栏目创办之初,我们采访一些成功的农民,侧重挖掘他们创业路上的感人故事,如《养鸡女状元——方月红》、《创业路上悲与喜——赵洪喜》等,节目做得好看也感人,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创业路上的成功人士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感人的坎坷经历,而农民观众更喜欢更需要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这样,我们以后的节目改变了侧重点,比如《狐貉养殖带头人——王丽君》的主人公创业之路虽然感人,可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她在狐貉养殖上的经验之谈上,也就是面对跌宕起伏的特种养殖市场,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扩群,什么情况下缩群,这就是根据需要设置节目内容。每期节目里尽可能地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节目里涉及致富项目信息技术五花八门,种养结合的内容如《种紫粒苋养牛羊》、《稻田养鸭》《果园养鸡》等,间种套作的内容如《向日葵和菠菜套种》、《白菜和香瓜间种》、《玉米和辣椒间作》等,特种养殖的内容如《鸵鸟养殖》、《赛马养殖》、《孔雀养殖》、《林蛙养殖》、《大雁养殖》等。
总之,对农节目,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必须努力架构如各类政策、致富项目、产供销信息及致富典型经验的信息流,向农民提供各种致富路径,只有这样,对农节目的信息量才能真正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
(二)服务方面的内容
对农节目就是需要真正立足服务“三农”, 以满足农民观众的现实需求为已任, 秉承“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的宗旨,为农民解疑释惑,解决难题,让对农节目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农民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尤其是在生产上,会随时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农民观众是最需要帮助的。衢州电视台的《农技110特快》,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对农电视节目《垄上行》等等都是专门为农民答疑解惑的电视对农栏目。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的一个板块《农业110》也是为农民提供帮助的栏目,专家现场接听电话,为农民现场解答技术上的难题。
白城电视台的对农栏目也设置了这样一个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板块,并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栏目编导轮流值班。 “我的羊陆续死了好多只了”、“我们村的猪死老多了”、“我们这几片地都是这样黄叶子”、“我养的这种鸡都不认,没人买”、“我俩换种的地,他给租出去了”、“我们咋就贷不出来款呢”等等,每天这部电话都会接到许多热线。我们一方面介绍各方面的专家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农民观众,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有影响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节目呈现给电视机前更多的农民朋友。比如阶段流行的玉米大斑病、传染性强的猪的蓝耳病、鸡的法式囊病等等,再比如帮助农民出售难以找到销路的特种作物绿小米、笨养的肉鸡等等。这一板块深得农民朋友的欢迎。
转贴于
(三)娱乐方面的内容
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农节目还要注重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黑龙江电视台的《咱村也有文艺人》、吉林电视台的《农村俱乐部》等等都是专门的娱乐方面的对农栏目。
白城电视台对农节目设置了一个板块叫做《村里人》,主要是挖掘各乡村有一技之长的“明星”在电视上亮相,尽可能侧重选择那些能够给农民兄弟带来欢乐的人物。比如《农民老周》讲述了一个一边种地,一边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农民的故事;《村里的名人》讲述了一对老人在晚年的幸福生活。再比如,通过节目进行一些简单的赛事,比谁会种田,比谁的力气大,比谁家的婆媳关系好,或者在农民中间搞赛西瓜会等等,都可以为农民带来无穷的欢笑。对农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善于以娱乐方式切入,根据农民需要和喜爱来调整,往往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三、对农节目的形式
各级电视台办对农节目往往存在着节目的形式与农民接受能力失调的现象。有关资料显示:农村观众的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者占88.1%,绝大多数农民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这样,对农电视节目不仅应该考虑农村观众的这种状况,特别是一些农技信息类节目,不要专业化色彩过于浓厚,而且对农电视节目在形式上要追求趣味性、互动性。
首先是趣味性。趣味性就是在制作对农电视节目时,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有情节,讲故事,寓教于乐,因为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不喜欢说教。比如我们采访的《薄荷种植》采取的形式是两位编导如同说相声一样,由一瓶薄荷口香糖引发的风波来现场串联;再比如我们采访的《牛胃里有铁怎么办》的表现方式如同办儿童节目一样,利用编导和玩偶对话的方式串联这项技术,不仅阐述了技术内容,而且让农民印象深刻;再比如我们适当增加一些网上的视频来烘托采访的内容,采访《鸵鸟养殖》时我们下载了“鸵鸟心态”的视频,引出鸵鸟养殖规程,还提醒农民注意在养殖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像鸵鸟一样逃避困难;再比如采访《如何预防水稻病害》时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稻瘟病的发生、预防、治疗的过程,让农民在趣味中学会知识和技术。
其次是互动性。对农电视节目不能单纯根据编辑和记者的想法来制作。想要制作出受农民喜欢的节目,就要了解农民的想法。了解农民想法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到农村,或者用热线电话的方式,让农民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黑土地》栏目曾经拿出周末时间开设过《希望之旅》、《大篷车》等板块,让农民与记者、农民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在平时的运作中也注重这种互动,比如,我们采访的有影响的节目,《鹅吃鹅——鹅的啄羽病》、《玉米地里的地老虎》、《葡萄大小粒的现象》、《阴雨天气下猪的水肿病》等,大都是在农民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之后,我们《美丽田野》栏目组找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来帮助农民解决。这样,在节目播出之后,热线电话更加繁忙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更高了。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开发,为农民提供适时的信息和生产情报。所谓对文献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把蕴藏在文献海洋中和网络上收集到的“死”知识激活,重新组配,合成新的知识形态产品,并运用编制文献、索引、专题资料、资料汇编、信息简报等多种形式,把技术市场信息等编制成具有针对性的“短、平、快”的致富信息,把科学的种植、养殖、加工等致富门路以实用技术形式,按时间分阶段传递(授)给广大农村、农业技术工作者,让边远乡村的农民也能感到图书馆的存在,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服务,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物化为巨大的财富。
二是依托藏书优势,引导农民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和思想素质。旗(县)图书馆地处城乡结合处,接近农村和农民,农民来去较为方便,农民特别是那些青年农民,很愿意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文学、科普作品,既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可以掌握一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了解一些致富的门路。因此,开展读书活动,是广大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发展经济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科技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谁掌握了这把“金钥匙谁就掌握了致富的主动权,而要掌握这把“金钥匙”,惟有读科技书才是一个最快捷的途径。几年来,我们在帮助农村开展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通过“送书下乡1100多册”、在各乡镇村组织多次“科技书籍简介”、“知识工程”、“欲富口袋,先富脑袋”的新观念教育等活动,积极主动引导农民参与以技术致富为目的的读书活动,才是现实的需要和自觉选择。尤其是在冬季农闲时节,广泛的读书活动还可以起到扭转和减少农村打麻将赌博、迷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增强人的是非观念,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一旦确立,那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就会再无立足之地。
三是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积极做好为农民服务的各项工作。图书馆在工作中要努力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要充分了解当地农民的生产需求形式,改变传统的“开门、坐、等”式观念,通过深入社会,调查农民需要什么,掌握第一手资料,开展好信息咨询快速服务,变“为书找人”为“为人找书”的图书信息导航馆,帮助农民特别是农村专业户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情报和提供最新的实用信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当前我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大多数较低文化层次的农民理解能力较差,又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图书馆单靠查找、阅览等传统的服务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农村图书网点等形式,这样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科技文献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变为生产力,使图书馆的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旗(县)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受资金、馆舍和人力的制约,目前还不能充分满足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在“三农”工作中,还要求我们应该探索多种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和发挥更大作用。
1.建立图书馆农村分馆。根据“三农”工作要求,旗(县)图书馆可以和各乡镇中心学校(中学)及有条件的村文化室,联合建立乡村级图书馆,把闲置的图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实行旗(县)图书馆的图书轮流放置在各个服务点内,最大程度的进行资源配置,既节省资金,又拓宽了服务面和服务范围。
2.筹建农民书屋。在农村寻求一些致力于文化、科技的新型农民、热爱读书的读者、乡村退休教师,采取社会捐助、图书馆加强、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以农村为单位创办农民书屋。既可以极大地解决当地村民看书难的问题,又可以为一方百姓科技致富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