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观察法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
(一)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在观察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教育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有: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能动性。科学观察,远高于日常观察,科学观察一般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选择性,是主动的自我实践过程。
(二)教育观察法设计
教育观察法有自己独有特点,在应用观察法研究时首先应该做好观察设计。观察设一般有以下方面。1.确定观察内容。如我们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情况,就需要考虑怎么样选取观察对象、需要观察的现象内容等。2.选择观察策略。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选取合适的观察策略,有时候需要用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策略;有时候则采用行为核查表策略等。3.制定观察记录表。在采用观察法时,可以使用非结构的定性观察与记录。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研究者总是希望通过可以观测的现象整理出相应的数据,使观察结果可以量化。4.培训观察人员。观察人员的观察结果影响着研究结论,参与观察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才能得出有效地数据,因此观察人员的能力也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育观察法在课堂中的实施步骤
(一)观察的准备
确定教育观察目标,是指确定要在实施观察过程中索要观察的内容和需要搜集的资料。观察目标既明确观察目的之意,又有观察标准的之意,因此在确定目标所需收集资料,还要确定收集的资料符合的标准。也就是说需制定教育观察内容和观察标准。
1.确定教育观察对象,是指观察内容中的被观察人、事件、过程、现象、环境等。观察对象主要是根据观察目标、观察现象的内容特点等确定。在确定观察对象后,首先对观察对象粗略调查了解,为确保观察过程的实施有效性。
2.制定观察计划。每一项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地实施进行,在开始观察前有对整个观察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和安排,如对观察次数、观察频率、观察时间安排有一个过程性的安排。同时,做好观察准备工作,例如制定观察记录表和观察标准,准备好所需观察仪器或者是观察所需条件。
3.制定观察标准。为了所观察的内容有据可依,为了便于统计观察结果和评价观察现象,在进行观察前就需要考虑到观察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对每一种情况制定出统计标准。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观察对象,观察内容,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资料收集。
4.明确观察手段。观察手段可分为两项: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为感觉器官。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的一些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同样借助于仪器的帮助,如观察屏、摄像机、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可以间接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一种是储备保管资料的手段。现在储备观察资料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纸质观察记录,当然现在也可以光盘、内存卡、计算机等仪器来储存和记录观察资料。
(二)实施观察
在做好观察准备工作后,开始实施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好观察计划。按观察计划进行观察的同时也应该随机应变,但是必须时刻牢记观察目的,以便能够顺利的完成观察任务,收集有效地观察资料。在观察的同时,研究人员要对观察对象和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能根据观察经验应用相关的知识。
2.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的位置应当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观察内容而选择有利观察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观察位置。在观察时尽量确保观察的范围,能够在视野范围之内,还要确保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状态下进行观察。在观察时要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紧要的因素。观察现象是否主要是根据观察任务和观察内容来确定的;能否在观察过程中收集有效地观察材料,决定着观察的有效性。所以在观察过程重要选取有利的观察位置,要抓观察内容重点进行观察。观察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进行观察,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进行观察。观察者严格按照观察进行记录。
3.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每当一种现象出现,迅速地记录下来,如果有没有记录下来的要做好标记,如果有重复出现的现象要做好频率记录。要密切注意观察过程中各种活动的相应反应和表现。尤其是教育现象,教育现象体现在课堂中一般是系列活动,是个连续的过程,有相应的连续反应。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提问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反应。当然这些注意事项是根据观察内容变化做调整。总之,在观察时要重点突出记录,同时也需要保持全面有效地观察。
4.观察过程中的人员分工的重要性。在观察实施过程中,观察人员要有合理的合作和分工,才能确保观察任务的完成。观察人员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每个成员的记录力求真实准确。观察者都应采用统一的观察标准、记录表格和速写符号,这样是为了便于最后统计观察结果。在面对统一观察任务的时候,观察者可以是一个人承担观察任务,还可以由不同的观察者承担相同的观察任务。可以对同一情境的多次观察,也可以对类似情境下的反复观察,确保观察的信度。
(三)整理观察材料,形成报告
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及时整理观察材料。在每一次观察结束后,应该对当次观察的资料做整理和综合,及时对所记录的资料在进行保存。观察结束后应该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保存。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几个方面:1.对观察所收集资料进行整体编号,要有先后顺序和类别的整理。这样是为了在资料统计时方便查找,也方便日后的资料保存。2.对所收集的观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确定观察资料的价值,如果发现观察资料出现缺漏和错误时,应该及时补正和保存。3.在将资料分析整理后要合适定量与定性分析,最后按照整理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最终根据资料的结果加以论证,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
三、教育观察法课堂应用之反思
教育观察法需要配合其他研究方法使用。在上文分析教育观察法缺点是提到,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必然会受到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偶然因素的干扰,和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不易排出无关因素和变量。
观察时需要借助仪器,才能使记录更为详细。此次观察课堂提问,观察研究往往取样为一个整体班级时,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记录时出现困难,所以观察法在田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借助仪器把观察时间内所发生一切事件记录下来,才能更好进行服务研究工作。
进入教室正式观察记录前,应有几次观察试行,检验观察标准和观察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用观察法进行科学研究时,用理论学习制定出的标准,往往与现实观察到的实况有差误,所以需要进行观察试行,来确定观察标准和观察表的科学合理。
为了防止观察时出现个人单独观察时难以照顾全部观察对象,出现观察的不客观性,科学观察法最好采取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组成检查组,检查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客观真实。
在进行观察时,要及时记录观察结果,结束后要及时填写观察表,防止观察时只记录,不填写,之后填写的观察表容易和真实情况形成误差的情况。
观察准备阶段需要把所需物品都准备齐全,切勿出现中途更换或者调配的现象,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实施阶段要分工明确,协调记录。合作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但记录要保持详尽。观察总结阶段要实事求是,客观记录。
参考文献:
1.裴娣娜著,《教育研究发放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6
一、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课堂还是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教师仍然采取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进一步降低偏科学生的学习动力,难以提高整体的学生学习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在教学中随时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主,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多项式乘法法则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知识轻松地写出:( a +b)2= a2+ b2+ 2ab,( a + b)3= a3+ 3a2b + 3ab2+ b3. 教师可以提问: 同学们,能尝试写出( a +b)n,( nN+) 的展开式吗? 在这种情景下,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去尝试,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做出来. 此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动手尝试; 一部分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展开式的规律; 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问题有心无力,无从下手,比较困惑.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关注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同时兼顾边缘化的学生,在讲解时多留意他们的神情,判断他们是否掌握,并在课下多加指导和帮助.
二、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
高中数学更加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要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主要表现在: 是否积极思考问题; 所提出的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是否具有发散性; 等等. 教师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并进行恰当引导,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兴奋度,把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到最佳.
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 x + a+ 2)4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给予适当的引导. 刚开始时,学生普遍没有思路,教师可以提示: 结合二项式定理对原式进行分析.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发现这道题是三项式不能直接用二项式定理. 然后学生中有细声讨论的,有埋头苦算的,也有一脸茫然的.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蠢蠢欲动,想回答但又缺乏底气,不够自信. 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的表现. 教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 我们能否将原式转换为二项式来计算呢? 此时,有几位学生终于敢举手回答,并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只有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才能及时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三、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90-01
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如果教不得法,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如果学不得法,即便你有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学美术学科包括临摹课、写生课,还有欣赏课、手工课。为了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要在已有的教学方法上,探寻独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这其中,视觉记忆的培养和观察方法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视觉记忆的培养
美术视觉的记忆是表象的记忆,换句话说,视觉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所谓表象,是对过去事物形象的印象。其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形象性,第二是概括性,这两个特征决定培养学生视觉记忆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1)注重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这一点,在写生教学中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有意去观察自然和接触社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这种有意义的发现,会使学生的记忆加深,形成良好的视觉记忆能力。(2)提倡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画速写和默写。对学生视觉记忆能力的培养,不能单凭兴趣,还应该在绘画上进行巩固。画速写和默写就是最好的方法,它不但能把当时的注意事物记录下来,而且能通过自己的笔,用速写和默写的形式再现。速写和默写在于勤,头脑中记忆表象和速写默写的资料内容充分交融,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大的益处。
二、观察教学法的应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没有明了清楚的观念,也就没有了绘画。”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官获得的,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既然观察在美术课教学中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观察法呢?下面就谈一谈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1. 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即总体、全面、完整地观察。就是引导学生把所画的事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组合物体,都看成一个整体。组合物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总体。在一幅图里,应该先构图,即思考如何把整体放在最适当的位置。表现整体的方法是:应该从整体出发,先勾出整体造型,再局部深入,认真雕刻,最后再回到整体。
2. 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的方法很多,有形状的比较:长、方、圆、扁等,有距离透视的比较:远近、前后、左右、大小、高低、宽窄、粗细、疏密、清楚与模糊等,有色相的比较:红黄蓝三原色和红橙黄绿青蓝紫光谱等,还有色明度的比较:色的明暗、浓淡等。观察比较的方法,多数是学生练习时才用得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在学生练习中发现共性问题,启发学生面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 形体观察
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形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所谓的形体,是指用点、线、面,通过长、宽、高这种空间结构树立起物体的基本结构。通常在教学中用到的石膏几何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在美术绘画课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画粉笔盒、篮球、课桌等类似几何形体时,我们就可以完全借助于这些几何形体的原型。当然,我们在教学时,更应该把多种物体的基本形体,归纳为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或者是这几种几何形体的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把人的头部看成一个近似的圆形或者一个卵形;一间房子,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三角体和长方体的组合。有了这种形体观察的认识,就可以比较容易掌握物体的基本形状,以及表现这种物体的基本形状所应有的立体感、空间感以及相应的透视变化。
4. 结构观察
物体除了形体,也就是基本形状外,还应该有一种由表及里、内外呼应的结构关系。比如,头部的五官比例――眼睛、耳朵、鼻子、口腔、眉毛的结构。在笔者多年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不善于画细部结构,他们画出的东西容易概念化。其实,没有细节的雕刻就没有情态,所画出的画面,也就没有生机活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物体的基本形体基础上,注重对物体细节的刻画。另外一个常见错误是:学生往往不能把物体内外形体的结构呼应起来。以头部五官比例来说,我们平视时,耳朵的长度应该是等于眉毛至鼻底的位置;仰视的时候,耳位明显偏下;俯视的时候,耳朵的位置明显偏高。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善于用这种方法观察、比较。再如,让学生写一幅街景写生画,大多数学生观察到了楼房、树、水池、人、汽车、商铺、超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存在,大部分学生也是一个一个孤立地画出来。不善于观察比较,造成画面比例失调,显得呆板没有生机活力。
美术作品必须注重作品画面内容和精神内容的感染力。因而我们作画时,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依据自己的记忆,把物体的形态,神态充分展露出来,让人们从作品中感知你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观察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虽然从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法律等方面对于人的思考和研究已有长远的历史, 但是只在19世纪末和20 世纪初才出现对人的行为的系统、科学的研究。行为科学作为人性化的基础,不仅在设计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程序和产品的开发上也处在重要位置。人性化设计的倾向又与现代生活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发展,人性化涉及到的理论也越来越广泛。
1.行为科学在各学科中的重要性
这其中包括人类工程学,进一步融汇了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作为基础并有感性工学,情感化等综合领域的研究。 设计的目的是产品,商品,这需要对消费者,市场进行了解。就必须综合人类工程学,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理论作为指导,通过一些列开发过程来达到目的。以下是我对设计的相关要素及其相关理论的关系作的梳理表:
上图可见行为科学在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性。设计活动发展到现在,各个学科之间的兼容并存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逐个更加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
2.设计中的行为科学
人机工程的相应研究虽和人行为不可分割,但最主要是偏重在个人的行为,身体的尺度,存在从人文学意义的整体把握,与人类行为的欠缺(指文化的尺度和社会尺度)。行动是有人意识下的运动动作,人为主体。行为是指人心理活动和潜在意识的外化,而此和身体自然下状态与设计会演变来的行为特征不是仪器就能够测定出来的。
3.设计与行为科学
最初,行为科学在艺术设计学领域的涉及,则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方面。在专业划分上,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交互设计的概念来统和,不仅成为产品设计的研究对象,也肯定在应用其研究成果。设计”一词至诞生之初,就与人的"行为”离不开的。因此设计应该参照人的行为方式,以人的行为活动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这是唐纳德・诺曼在2005年提出的以"行为为中心的设计”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行为观察法为:实验观察法(最基本的,由观察者设定指定的要素进行测定);自然观察法(观察者作为最基本的用户参与设计实验当中);体验观察法;谈话法;量化分析;评价法等等。
辅助器材操作过程中的行为与设计
物体的最重要价值非在于物体本身,就像马克思曾说"金钱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钱”,价值主要在于使用的人与物体使用之间的价值。就是用此产品的行为影响产品价值。理解人们做出行为的原因,就可完善我们的设计,进而优化最初的行为。
1.操作性与行为的输出
在短期设计之前的研究需要设计师高效迅速的获取信息且总结结果,所以行为科学里的记录手段能作为产品设计使用者探究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行为科学中信息的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可变通的被用于用户行为的分析中。产品设计是关乎人、物与环境等他们的相互关联,因此观察的实质应该环绕这三个方面和与之关系实行。
(1)人:身份、数目、相互关系、情感、成群方式、动作与姿势、行为时间和频率等。(2)物:人在实施行为时的直接和间接的接触点、使用频率、使用特点等。(3)情景:行为所产生时的环境、地点、时间、天气等。(4)目的:基本目的、其他目的、行动目标等。
2.以辅助器材为例的行为与设计
康复辅助工具是残障者(包含老年者、残疾者、伤患者)弥补缺陷或者完善功能,提升生存品质,增加社会生活和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行为观察法应用在常见的辅助器中的腋杖。腋杖是众多辅助行走工具中的一种,使用腋杖的绝大部分患者可在腋杖的辅助下更好的生存。如果患者为以下情况,才适合使用腋杖:①一侧下肢体没有能力进而不能够局部或完整负重的状况,例如:脑血栓后遗症,大脑支配运动的中枢受伤,或骨折等外力作用的病症等。②两侧下肢部功能不健全,左右脚步无法交替的状况,如脚踝受损,截肢,硬化,使用固定技术等其他因素限制行动时。简单归结为无法协调性迈步的人群即可通过腋杖辅助行走。
我们分析患者行为时,观察患者应当使拐杖往身前一步移动,患肢后再紧跟一步,此刻两手支撑住本身,重心向前,再向前方,之后即是重复进行之前的行走。负重点还是扶在把手上的手腕和手臂。腋垫抵住胸腔并不是为了负重,而目的是帮助固定住肩部,保持人体平衡。我们通过行为科学中的一般观察法即可得知,使用腋杖后的步行方式,上肢与躯干必将要有一定的肌力。患者需要用肩部保持平衡。 所以我们在拐拖与拐头处设置海绵棉垫与较宽的受力面,以避免神经压迫。最终得知其高度测量的粗略方式:身体长度除去41厘米就为需要腋杖的大小。即立姿状态下把手的地方为大转子的高度,同样为手杖的长短,把手的地方。
(2)以肘仗为例的行为与设计
与腋杖相似的,肘杖也是非常常见的下肢辅助器材。
通常医疗上确定肘杖手把是否合适高度的方法是:患者穿鞋,取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两侧下垂。测出手腕处横纹到达地平面的长度,亦或换成地面与尺骨茎突的下端点的长度。参照测出的数据,选择产品的手把,规格长度去挑选合适的器具。使用同时,主要是用手掌支撑,次要为前臂辅助,相同向腋杖的功用。正确握扶肘杖方法
①放松肩膀。②按照本身的状态选取适宜的肘仗高度和肘仗把手位置③双肘略向内收,双手抓紧把手。④肘仗较低端的支脚垫恰好在前脚侧与外侧均10厘米处。⑤保持正立姿势。相比较腋杖而言,其稳定性低于腋杖,肘杖只可支撑百分之40的体重,用于需要较大限度减轻下肢负荷者,不对臂丛神经产生损伤,因此适用范围广。所以在设计时肘杖用材质更轻便,基本没有木质,由优质铝质代替,拐杖应用时,综合拐杖种类的设计。例如应用腋杖,需要把腋托抵住侧胸肋骨位置,而不是腋窝位置,避免伤及到腋丛神经。这也是的行为产生设计之后,我们的行为也会为之改变的典型表现。
由于"物”的具象限制和人心理身理等相关因素使得许多产品在设计时便产生了不利于人发展的弊病,改变生活应当是好得转变,而不是坏的影响。因此致力在改善此种状态下的人性化设计,会以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学的进步继而会成为现代重要的设计理念。
设计改变行为
1.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通常人们对一件产品的直观评价更趋向综合,把生理与心理,功能与审美,时间和空间和个体与环境因素均纳入评价的标准范畴。行为科学研究结果的精确程度虽不能和自然科学相比, 但较科学的方法应用, 可对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相对可靠的成效,并能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
2.改变人的行为方式
很多行为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行为方式,例如家电的到来,交通工具的改变。当下很多小小的设计正在含蓄的影响着我们。人们很少明确地意识到其中设计所扮演的角色。驾驶道路上的电子警察、路面上的减速装置,这些设施设计都是用来引导或限制人们的行为的。例如辅助器材的应用更显著的看出对行为的改变:通过操作方式,改善了残障人士的行走方式,甚至使其重新站起。人们对像走路这样熟悉的活动以一种辅助的方式重新拥有,加速了做事效率;通过辅助器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用辅助器材回归正常生活;
我们应当利用行为科学在人性化中的设计方法,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人为核心,持续地推动社会发展,作出更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
1.幼儿心理教育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心里想法
研究并不断加强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幼儿心里想法。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幼儿教育活动安排,亲密接触幼儿就必须科学的掌握幼儿的心里想法与心理变化情况。对幼儿的心理特性进行掌握是幼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所以应该予以认真的重视。在幼儿的世界里,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和各样事物有其自己独特的认知,往往对于一个事物会奇思妙想,并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掌握这些幼儿的心里独特想法,耐心的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小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形成好坏之分、善恶之分。
2.过心理教育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的学习规律是分不同时期的,不同时期的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大不相同,所以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实践发展情况进行。只有确保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讲解教育才能使幼儿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结果。而目前的很多家长和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发展规律,一味的要求高成绩,在幼儿时期就对其进行晦涩难懂的知识教育,即使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就长远来看却大大的影响了幼儿的良性教育发展。
3.通过幼儿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创造舒适的成长环境
幼儿心理变化是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的,经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可见,只有使幼儿生活在快乐、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建立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加的开朗、活泼。而一旦幼儿生活在吵杂、枯燥的环境中,则会出现很多消极心理,甚至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出现不合群现象。通过对幼儿的心理表现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观察方法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通过观察日记记录幼儿的心理情况
使用日记记录形式是观察方法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曾采用这种方法记录她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心理变化情况,由此写出了著作《研究儿童心理学》[3]。通过日记形式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和心理变化可以有效的获取幼儿的心理信息,对于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意义重大。日记,可以记录幼儿的日常生活,包括课上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下游戏时的情绪变化。长期的记录可以是教师明确幼儿喜欢怎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都能做好总结,以此来充分了解幼儿。但是由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未被广泛采用到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工作中。
2.记录典型事件方法
典型事件记录方式是观察法中对特定事件进行研究记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时间限制较小,可以随时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通过事件发生的原因、事发过程以及发生之后幼儿的表现记录来观察幼儿的心理情况以及变化。比如,可以记录两个幼儿之间的矛盾过程,通过矛盾双方的年龄、性别、家庭、矛盾发生原因、发生经过以及事件的最终结果等记录来观察幼儿在其间的心理发展情况。根据观察到的事件内容以及心理总结可以发现幼儿的实际心理所想,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尽量规避这些问题,减少矛盾的发生率,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记录幼儿行为的发生率
多发伤是急诊科相对常见又紧急的疾病,对于多发伤患者抢救要及时、迅速、准确,抢救过程、转送过程、治疗过程都要做到争分夺秒,这样才会为患者生命的挽救创造更大的机会[1]。所以多发伤患者的救护方法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采用护士定位法救治80例多发伤患者所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急诊多发伤救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护士定位法救治组)和对照组(非护士定位法救治组)各40例,所有患者中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13例、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9例,合并脊柱损伤10例,合并腹膜联合伤5例,合并气胸3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0.5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2岁,两组患者的损伤程度、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非护士定位法救治的方法,即采用传统模式,护士只是“见活就干”没有明确分工。
1.2.2观察组采用护士三人定位的方式进行临床抢救,具体方法:把参加抢救的四个护士固定于甲、乙、丙、丁四个位置。甲护士主要由资历高、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老护士担任,抢救时甲护士要站在患者的床头,主要负责护理评估、开放气道、口咽通气、吸氧、协助医生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抢救做记录;乙护士一般由资历相对高、技术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抢救时乙护士站立于患者的右侧,主要负责心电、血样饱和度、血压监护,必要时做好留置导尿、术前准备或心电复苏抢救;丙、丁护士一般由年轻护士或实习生担任,丙护士位于患者的左侧,主要负责执行医嘱、采血标本等,丁护士位于患者的床尾,主要负责准备物品、药物、联络、记录、协助其他抢救护士等工作。
1.3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通过救治观察组和对照组医生满意度及救治效果结果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深化,护理急救模式和服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急诊科护士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尤其急诊科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一般急、危、重,抢救工作要求快、稳、准,这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管理、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抢救技术和其他工作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护理服务。护士定位法具体优点如下:①为急诊科护士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我院急诊科为实施护士定位法,全科护士必须进行麻醉科、心电监护、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技术、心肺复苏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培训,还要定期进行多发伤急诊抢救的模拟演练,同时请护理部和科室领导评分指导,并对模拟演练结果给予反馈。所以护士定位法的实施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责任感和整体感,也使理论和操作技术更加坚实和娴熟。②护士定位法效率高:护士定位法使护士的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特别在急诊多发伤抢救中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了医护人员的过多走动,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做到忙而不乱,保证第一时间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和气道等,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是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在抢救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迅速将患者的口咽部异物、血块、痰液清理干净,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这样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③提高医生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定位法的实施使抢救过程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可以及时做好各项辅助检查,这使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护士定位分工会使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井然有序[2],避免了护理人员的浪费,节省了时间,取得了医生及患者、患者家属的信任和满意,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其年龄而增加。房颤患者的主要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其中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凝是治疗房颤的重要目标。华法林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华法林的疗效可能优于大剂量阿司匹林。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对12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经华法林抗凝治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62~89岁,心房颤动病因:冠心病7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糖尿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房颤首次发作时间、房颤持续时间。用药期间出血程度分为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严重出血包括致死性的、威胁生命或可能致死的出血、需要输血或手术干预治疗的出血。轻度出血包括明显的或隐性的胃肠道出血、咯血、鼻出血、皮下淤血、中等程度的慢性贫血。
1.2 入选标准 房颤持续时间均>12个月,用药转复失败或不能长期维持;心功能NYHA分级:I~Ⅲ级;脑梗死病程>1个月;高血压用药后血压
1.3 方法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凝血功能检测;华法林用药及监测情况:所有患者入选后服用华法林2.5 mg/d,第5天早晨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2 ml,监测INP,隔天复查。根据INP水平调整华法林用量,INR>2.5,减量1/4或1/2后继续服用,INR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2 结果
2.1 用药及监测情况 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 mg,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可适当增加或减少1/4~1/2剂量,维持剂量为1.25~3.25 mg,INR达到1.6~2.5水平需时间为5~12 d,INR稳定于1.6~2.5水平需10~28 d。在华法林剂量调整过程中INR最高达6.93,患者无出血并发症。随访时间0.5~3年。
2.2 并发症情况 本组患者大多有恶心、腹胀、转氨酶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消失。2例有并发出血,其中1例为严重出血,合并气道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缺血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
3 讨论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房颤引起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周围血管栓塞或脑卒中、TIA、高血压、糖尿病、左室功能低下、瓣膜置换、风湿性二尖瓣病、明显的冠脉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超声发现左房血栓。房颤的治疗目标除控制心室率并维持窦性心律外,更重要的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其良好的吸收率及较长的半衰期(约37 h)使得单一剂量即可达到稳定的抗凝效果,服药后2~7 d开始发挥作用,主要使肝脏微粒体内的维生素K失活并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Ⅶ、Ⅸ、X的γ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而仅停留在前体阶段,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本组观察华法林在患者中初始剂量2.5 mg/d为宜,用药5 d后监测凝血功能,一个月内剂量调整时每周监测凝血功能一次,一个月后INR水平稳定于1.6~2.5后可1~2个月监测凝血功能,该华法林剂量调整方法是安全可靠的。在合理监测INR强度(1.6~2.5)基础上,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患者外伤事件发生,择期手术及创伤性检查,治疗前,应提前一周停用华法林治疗,急诊医疗事件中,应密切注意出血情况,及时应用维生素K及凝血因子治疗。华法林在服药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INR以了解抗凝强度,这就要求患者应理解抗凝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按时监测INR。总之,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加强INR的监测,随时调整剂量使INR保持在1.6~2.5之间是安全有效的。
参 考 文 献
1、“1+1+6”责任督查管理法的具体应用
1.1 一份快报:《每日生产快报》
如何提高全区干部、员工执行力,让日常工作脚踏实地,是确保作业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石,作业一区积极求变谋思路,面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部分工作没有跟踪、落实的情况,作业一区把PDCA工作法与生产组织相结合,以生产快报抓手,强化闭环管理。每日,由调控中心根据当天收集、整理的全区气井生产、新井交接、泡排执行、注醇解堵、道路清沙等工作信息,编篡成《每日生产快报》,并通过腾讯通下发至各班站、组室并形成调度日报,汇总各集气站、技术员、综合各岗位人员当日工作完成情况和明日工作安排,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分级管理。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要求主管领导、技术员、队站长必须到现场监护,强化现场督察督办。此外对于集气站上报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和作业区、厂、监督站要求督查整改的问题,也一律在调度日报上进行反馈,并注明整改反馈的具体内容、督办人、主管领导及办结时限,确保任务完成的高效性。 这种“定时间、盯节点、抓整改、促落实”的方式,保证了工作开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工作进度逐渐加快,任务安排“有提出、有回音”,各类诉求均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1.2 一份任务单:派工单
作业一区根据生产情况,创新性的推出派工单制度,即每项工作安排时都填写派工单,确保每项问题都能责任到人、利于复查、避免遗失。生产运行队由调控中心每天早上下达派工单,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每天完成任务后由落实人签字,统一汇总到调控中心;各集气站则由各站长下达派工单,并在工作完成后检查验收。
在派工单上,不仅明确标有工作量、具体要求,还标有出车时间、反馈时间,通过这两处的填写,不仅细化了工作时间、量化了工作任务,还加大了对员工的约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派工单还设有发现问题一栏,此栏设置主要是重点针对单井发现问题及整改,培养员工留意身边问题,提高野外工作效率。为了保障作业的安全,派工单上还设有安全责任人一栏,在每项工作中明确作业风险,落实安全责任人,并在实际作业中穿插安全提示,让现场操作员工充分了解此项作业带来的风险,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判断是否继续进行,防患未然。让员工在接受任务的同时有安全风险意识,切实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1.3 六项班站工作常态化管理制度
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强化责任倒查机制,提高员工队伍执行力,该区以规范班站日常管理的6项常态化管理制度为抓手,建立痕迹化管理表单,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
派工单制度:安排工作前需填写派工单,一式两份,一份工作负责人领取,另一份由安排人留存, 工作完成后由安排人负责验收和量化打分。
交接班制度:有人值守站实行12小时轮班制度,在班次更换时,交接人员要做到资料交接、现场交接,贯彻落实“十交五不交”。
巡检制度:上古无人值守站,每天巡检一次;下古有人值守站,每两小时巡检一次。
信息反馈制度:班站值班人员要详细记录值班时收到信息的时间、事件、信息发出人和对此件事情的处理结果,确保“信息记录详细、指令落实到人、问题处置迅速、信息反馈及时、遗留问题跟进”。
自查自改制度:即每月安排至少一次班站内部安全隐患自查自改。
班前班后会制度:根据二维标准作业程序,每日早8:00召开班前工作会,由班站长安排当日的工作主要内容、负责人、作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当日晚8:00,由班站长再次召开班后工作会,总结当日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内容。
这六项班站日常工作,将所有工作形成痕迹化表单,使责任落实有据可查,在这样的责任督查制的实施下,“安排――实施――复查――整改”的循环模式被分解成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部分,有效的提升了班站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2、取得的效果和认识
责任督查管理的目的是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监管、有反馈,本质是工作实施受控,其过程是组织、安排和复查三项工作的循环。建立“1+1+6”的责任督查管理法的目的是加快问题整改进度,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员工工作责任心,形成复查意识,从督查角度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1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石
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通过建立班站6项管理制度,所有工作形成痕迹化表单,使责任落实有据可查,在这样的工作责任督查制的实施下,“安排――实施――复查――整改”的循环模式被分解成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部分,有效的提升了班站工作完成的质量。
2.2 监管是工作高效的保障
《每日生产周报》的督办下发,对工作的开展无疑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于各班站和各组室人员来说,每天都收到这份周报更像是一份工作备忘录,提醒员工那些问题还待解决,这种督导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的解决效率,另一方面也将检查工作是否成为完成变为员工的一项习惯,把监管内化为员工的复查行为。
“1+1+6”责任督查法自实施以来,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的调高,问题整改率逐月递增,月平均整改率达90%。同时,在员工行为方面,通过长期的责任督查,已将开始被动的“别人督查”到“自己复查”,提升了员工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使得整个团队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氛围,为顺利完成各项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器重,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升高,对护理人员的穿刺都要求一针见血。使用静脉留置针后,能保证各项治疗及时完成,患儿也减少了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且肢体活动方便,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家长的喜爱,因此在儿科病房广泛使用。随着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快速成功地对小儿进行留置针穿刺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圆满完成住院治疗成为儿科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本院在2009年4~12月随机抽取400例患儿进行改良进针手法和传统手法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12月0~3岁患儿400例,女167例,男233例;新生儿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21例,肺部疾病208例,腹泻病120例,其他疾病51例。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传统手法和简易手法交替进行,留置针一律选用BD24#针。每名患儿在穿刺时有一名家属陪伴,另有一名护士作为助手帮忙进行固定和协调。排除穿刺者情绪因素影响,选择患儿家属认同并有一定穿刺水平,对两种进针手法掌握熟练的护士进行操作。
1.2 方法
1.2.1 留置静脉的选择 留置针的目的是为了更持久有效的使用此静脉通路,因此,笔者在选择留置部位时要注意尽量避开选择过细的血管和活动过于频繁的关节部位。小儿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在为新生儿和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头皮静脉,如额上静脉、颞浅和耳后静脉;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因为要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因此不提倡头皮静脉穿刺;对在暖箱中的低体重的新生儿多采用腋静脉,因其贴近心脏,血管粗直,较周围浅静脉充盈,且固定后患儿拔针概率小[1];对1岁以上的患儿多采用粗、直、弹性好的四肢浅静脉[2],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等。
1.2.2 穿刺方法 (1)传统方法:一人固定患儿,左手绷紧皮肤,使血管绷直并显露清晰,右手持针翼,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 cm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降低为15°~20°角,继续进针0.2 cm左右后,左手持针Y部往前送,右手持针翼往后退,将外套管全部置入后固定。固定时使用统一敷贴,固定牢靠。(2)简易单手进针法:采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 cm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降低为15°~20°角,继续进针0.2 cm左右后,左手一直绷紧皮肤不放,保持血管一直处于绷直的位置,右手食指从针翼下方换至留置针Y部右侧并往后滑动,滑动时勾住针翼,拇指则顶住Y开口处往前送外套管,直至外套管全部送入后固定。固定时使用统一敷贴,同样方法固定牢靠。
1.2.3 固定方法 (1)头部固定法:患儿头喜欢不停转动,摩擦频繁[4],且头皮出汗较多,固定留置针的胶布容易松脱,导致留置针脱出而留置失败。在留置针的棱角处笔者按黄文景等[5]人的方法处理,用少量棉花铺垫,以减少留置针针梗和肝素帽持续压迫局部带给患儿的伤害。在3M膜固定时我们注意透气,不包绕过多的长胶带,而是用皮肤外伤固定用的5号弹力网套,套进患儿头部,这样能有效透气,不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并延长留置时间。(2)四肢固定法:沈梨芳等[6]对新生儿采用海绵代替小夹板固定四肢静脉留置针,因新生儿皮肤娇嫩,四肢活动度较婴幼儿小,笔者采用薄层小纸板固定,并在关节骨隆凸部位使用少量棉花铺垫均匀后再固定,这样可以避免针梗处和肝素帽持续压迫局部,引起局部压伤;再用本人穿着的松紧适宜的棉质袜子套上,也可以用小毛巾包裹,或用棉质手套带上,可以避免被服或衣物把留置针带脱;对于烦躁好动的患儿要对家属加强宣教,指导家属看护。(3)家属宣教:对留置针的一般护理和注意事项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其如何简单护理,避免触碰,不让患儿接触过湿的东西,保持敷贴的稳定性,对出汗过多的患儿每天更换敷贴后使用小绷带环形包裹。
1.2.4 患儿的配合 (1)家长陪伴:0~6个月的婴儿尚无情感意识,笔者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尽量不要求家长的陪伴;6~18个月的患儿有自我意识,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但对言语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笔者在进行穿刺之前,应用夸奖来消除患儿的负性情绪,同时要求家长一旁陪同;1.5~3.0岁的患儿分离性焦虑情绪明显,笔者要求家长陪同,并做好沟通,在穿刺之前注意应用鼓励性的言语,选择依从性高的患儿做为榜样,鼓励其他患儿跟护士配合。(2)患儿的情绪分级:在穿刺前不将患儿的情绪分级区分出来,只在穿刺成功后评价两种注射手法的成功率时体现。合作:是指患儿不哭闹,安静地接受注射,或有啼哭但在穿刺时没有挣扎。欠合作:是指患儿有啼哭,有挣扎,但挣扎能被协助的家长劝阻,在进针时不挣扎。不合作:是指患儿情绪极度烦躁,剧烈挣扎,在静脉穿刺时掌控不住,或进针后仍有挣脱掌控的表现。
1.2.5 留置成功的标准 成功:留置2 d以上,局部无红、肿、硬结、苍白,或树样红线。不成功:留置2 d以内,或第二天就出现红、硬结、输液不通畅。满意:留置5 d左右,无红、肿、硬结、苍白等现象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的处理均经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简易进针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法,应用传统进针手法和简易单手进针手法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在患儿不同情绪中的成功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两种进针手法的穿刺成功率有明显的差异,特别对不合作和欠合作的患儿,使用单手进针时左手一直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并固定不动,这样可以协助固定而使患儿挣扎的力道减弱,右手进针,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静脉穿刺并成功置管,成功率高。而传统进针手法失败主要包括几种情况:(1)穿刺见回血后,左手要帮忙送进外套管,放松了绷紧的皮肤,导致原来绷直了的血管恢复了其本身的弯曲走向,造成送管时捅破血管的概率增加,对较细的血管比简易的单手进针法更难置管成功;(2)小儿不合作者居多,双手放开患儿后,患儿再次挣扎时很容易就将留置针带出而造成穿刺失败。
[参考文献]
[1] 艾芳.不同年龄小 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J]. 医学信息,2008,21(8):1374-1375.
[2] 张云红.不同部位留置针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护理杂志,2010,9(3):72.
[3] 冯艳华.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09,7(7):1965.
[4] 冯艳华,兰慧芬,陈汉锦.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2010,9(5):70-71.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31
作者单位:456550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其中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凝是治疗房颤的重要目标[1]。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对11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本院收治住院及门诊心房颤动患者共187例,其中男110例,女77例,年龄63~88岁,心房颤动病因:冠心病10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8例,肺源性心脏病17例,糖尿病23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将18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组(观察组)110例,其中男81例,女29例,年龄64~88岁,平均68.2岁。阿司匹林组(对照组)77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3~86岁,平均6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危险因素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房颤持续时间均>12个月,用药转复失败或不能长期维持;②心功能NYHA分级:I~Ⅲ级;③脑梗死病程>1个月;④高血压用药后血压
1.3 方法 2组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潜血、血糖、血脂检查,同时查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对照值(NT)、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200 mg/d,晚饭后即刻口服,每周测INR 1次;观察组给予口服华法林(商品名:玛尔维,芬兰奥立安集团生产,规格:8 mg/片,批号:H20050110)3 mg,1次/d,服药后第1周隔日测INR并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每次增减1/4~1/2片以使INR稳定在2.0~3.0,以达到以上目标INR的华法林剂量作为维持量并长期服用,第1个月每周测INR1次,以后每月测1次,如有血栓栓塞或出血等不良反应时随时测INR。采用门诊复查和(或)电话随访,并详细记录患者华法林剂量、INR数值、有无出血并发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和死亡等相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华法林组110例患者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3.11±0.68)。华法林观察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和5.19%(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恶心、腹胀、转氨酶轻度升高等其他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消失。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例数脑梗死出血
观察组1102(1.82)*3(2.73)#
对照组774(5.19)2(2.60)
P值-0.05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1]。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房颤引起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周围血管栓塞或脑卒中、TIA、高龄(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左室功能低下、瓣膜置换、风湿性二尖瓣病、明显的冠脉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超声发现左房血栓[2]。房颤的治疗目标除控制心室率并维持窦性心律外,更重要的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其良好的吸收率及较长的半衰期(约37 h)使得单一剂量即可达到稳定的抗凝效果,服药后2~7 d开始发挥作用,主要使肝脏微粒体内的维生素K失活并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Ⅶ、Ⅸ、X的γ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而仅停留在前体阶段,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3]。华法林在服药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INR以了解抗凝强度,这就要求患者应理解抗凝的必要性并积极配合,按时监测INR。中国人华法林的初始剂量建议为3 mg,目标INR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75岁的老年人和出血的高危患者初始剂量应从2 mg开始,1次/d口服,目标INR可以调低至1.6~2.5[4]。
本研究结果显示,华法林观察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和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认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加强INR的监测,随时调整剂量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可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晓文,梁雁丽,王献.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57.
关键词 :货币时间价值;插值法;图示法
在《财务管理》时间价值计算中,经常会遇到已知终值或现值,求计息期或利率的问题,然而系数表的使用范围有限,教学中通常引入插值法解决问题。插值法又称“内插法”,是函数逼近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利用函数f(x)在某区间中插入若干点的函数值,作出适当的特定函数,在这些点上取已知值,在区间的其他点上用这特定函数的值作为函数f (x)的近似值,这种方法称为插值法。
一、插值法的几何原理
插值法利用了几何上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的原理,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插值法最早在1976 年提出用于解决车辆线路问题。《财务管理》中使用的插值法是简单的线性插值法。下面用图形(图1)说明简单线性插值法的几何意义。图1 是某线性函数f(x),求X2。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的几何原理,
在图1 中,f(x)为线性函数,在图中体现为一条直线。但是,在《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计算中,f(x)为非线性函数,在坐标图中亦非直线,而是一条曲线。因此,根据上述原理使用插值法求得的结果并非真实结果,而是存在一定误差。在图2 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真实结果与插值法求得的结果之间的误差。
二、插值法的图示解析
在《财务管理》时间价值的计算中使用插值法,如果只是以函数式来求解,对学生而言有些抽象,也不容易理解,但如果以图示法,学生会比较直观而轻松地化解疑问。下面用两个具体案例来对插值法进行图示解析。
案例一:计划现在起每年年末存进银行1000 元、假设利率为10%,那么几年之后可以从银行取出5000元?解析:(F/A,10%,n)=5000/1000=5,在年金终值系数表中无法查到系数为5 的期数n,要找到临界值构造相似三角形计算。当期数为4时,系数是4.6410;当期数为5 时,系数是6.1051。因此,期数应当介于4和5之间。插值法求解如图3所示。
函数(F/A,10%,n)为增函数,可以近似的把两个临界值之间的曲线ABC 近似的看成直线,构造图1 所示的相似三角形。根据插值法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的几何原理可知:
案例二:假设现在存进银行5000 元,在未来8 年每年年末都能从银行取出1000 元,那么银行利率应为多少?
解析:(P/A,i,8)=5000/1000=5,在年金现值系数表中无法查到系数为5 的利率i,要找到临界值构造相似三角形计算。当利率为11%时,系数是5.1461;当利率为12%时,系数是4.9676。因此,利率应当介于11%和12%之间。插值法求解如图4所示。
函数(P/A,i,8)为减函数,可以近似的把两个临界值之间的曲线ABC 近似的看成直线,构造图1 所示的相似三角形。根据插值法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的数学原理可知:
通过图示法,我们可以直观且较容易的理解插值法的具体应用。当我们很熟悉插值法之后,可以不必画出坐标图就可以进行插值法的求解。
例三:某项目投资方案,当折现率为12%时,方案的净现值为250 万元,当折现率为14%时,其净现值为-50万元,那么该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多少?解析:能够使净现值NPV=0 的折现率就是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三、插值法的使用范围
在《财务管理》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有些其实是可以通过计算器得到一个精确结果。对于求解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现值系数中的利率i 或者期数n 的问题,在求解的公式中利率i 或者期数n 不只出现一次或不容易通过恒等变化得到一个不含未知量的等式,通过计算器也往往得不到精确结果。在很多的《财务管理》教材中,凡是遇到货币时间价值无法查系数表计算的问题,都一概使用“插值法”解决。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应区别对待。对于求解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现值系数中的利率i 或者期数n 的问题,可以使用插值法。但是对于求解复利终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中利率i或期数n 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公式算术式准确的计算结果,如果使用了插值法,反而麻烦而且得到的只是一个近似的结果。现举例说明。
案例四:已知终值F=3000,现值P=1000,期数n=10,求利率i。
四、结论
在《财务管理》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使用“插值法”可以解决系数表局限性的问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图示法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且更好的理解插值法的原理。但是,对于插值法的使用,应针对不同问题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求解复利终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中利率i 或期数n 的问题出于准确性的考虑就不适合采用插值法。
参考文献:
[1]关继芳.插补法简解[J].会计之友,2008(6).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10-01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1]。普外科患者一般心理不良情绪和疼痛等问题均出现得较多,通过音乐治疗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5~68岁,平均(45.6±12.6)岁,原发病:甲状腺瘤32例,乳腺癌25例,肝胆管结石28例,胆囊疾病20例,结肠癌15例。120例患者均能通过语言交流完成问卷调查,排除语言表达不清、精神障碍等不能自行完成本调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原发病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外科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①制定音乐疗法计划:依据普外科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分别采用相应接受式音乐治疗进行护理。②具体方法:患者术前通过用MP3或录音机听日常喜欢的轻音乐,音量适度,每天听音乐最多不超过3 h。在听轻音乐的过程中,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腹式深呼吸,放松精神和全身肌肉。手术过程中选择恬静、柔和、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做到既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节奏、旋律,同时又不能因轻音乐分散术者的注意力,喧宾夺主。音量要适度。背景音乐应以患者喜欢,其次术者接受为准则。术后为患者选择带有催眠性质的轻音乐,同时还要患者接受,选择10~20首,有助于患者麻醉剂失去效用后缓解疼痛,同时帮助患者快速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利于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告知术前、术后过程中注意事项,同时解答患者相关问题,通过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情绪,以减少患者疼痛。
1.3 观察指标
1.3.1心理情绪评分情况的比较运用焦虑评估量表(SAS)、抑郁评估量表(SDS)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情绪评分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
1.3.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比较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睡眠质量情况,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标准,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SAS、SDS、PSQI情况的比较情况见表1。观察组术前SAS、SDS、PSQI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音乐治疗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将音乐、心理及护理学综合应用的一门学科。音乐疗法自古希腊、罗马时代末期开始应用,起初只是应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老年痴呆等,逐渐扩展到医学其他领域[2]。普外科患者往往由于因对手术治疗存在一种恐惧心理,过分焦虑、忧郁不仅影响心理情绪变化,同时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由于术前、术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造成血液循环较差,痛阈值降低,对术后疼痛过于敏感,影响术后恢复[3]。本研究通过音乐疗法,通过对观察组患者播放不同形式轻音乐,调整和改善患者大脑皮质功能,使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保持愉快、舒适的情绪,从而提高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SAS、SDS、PSQI三个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玉芝,王加荣,刘淑丽.音乐护理在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134-135.
[2]马丽,余丽君.我国运用音乐进行疼痛干预的护理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