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02 09:01: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技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技管理研究

篇1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695

国内刊号:44-1223/G3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具有科研管理、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科研协调等多项职能。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管理全所的科研事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近年来各项科研工作开展顺利。1.科技处任务职责。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参与政务、管好事务、做好服务”[1]。“参与政务”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来实现的。而“管好事务”和“做好服务”则是科技处当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管理、科技数据统计、科技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从工作内容上就可以看出,科技处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联系科技人员、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第一线服务的重任[2]。2.科技处队伍现状。目前,科技处现有人员4名,具体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见表1:表1显示,热科院加工所2017年科技处的工作人员为3位女性,1位男性成员,25-35岁的工作人员为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25%,专业背景涉及多个方面,任职年限普通较短,一半人员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下。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科技处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近三年来,热科院加工所共计到帐科研经费4277.55万元,新增立项105项,合同新费3553万元。对于以上这些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这四个环节。组织申报环节主要由科技处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的科研项目信息,确保本单位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研项目的通知、指南,组织推荐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每位科研人员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各项目申报书形式符合申报单位要求;立项管理主要包括评审项目建议书、签订项目合同或项目委托书环节;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环节,需要关注科研进度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管理,则要从具体细节出发,考虑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以及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和实现程度。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科技处的制度管理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指与科技处工作职责范围内针对其他科研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内则指的是为使科技处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而进行的科室内部管理。对外管理主要是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奖励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编外实验员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我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制度办事。对内管理主要是规范了相关管理流程,如材料移交手续、通知发放手续、材料暂时存档手续、出差登记管理、资料借阅登记等。通过这些管理流程,较好地保证了科技处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科技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增强,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缺乏“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考,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科技处任务职责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科技处的职责与其所处的阶段有关。一般认为,科技处的发展一般经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受人力、工作熟悉程序以及所在单位的发展水平限制,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只能对本所科研实力有初步了解,并对日常科研事务能正确、及时地上传下达,能根据领导意图制定出本单位科研发展规划;发展阶段的科技处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本单位各方面的科研情况都有所了解,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并建立稳定关系,日常性工作流程清楚明确。成熟阶段的科技处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能提出热带农业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能够做好大中型项目的所内外协调组织,并有优秀的科研合作寻求能力,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职能明确定位清晰。根据以上判断,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因此,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其他临时性事务牵扯了科技处很大的精力,经常会身陷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无法专注在自身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上[3]。2.科技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存在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科技处目前下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3名。3名主要工作人员年龄皆在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利于科技处的快速发展。(2)专业背景不合理从表1中可看出,科技处成员的都有特定专业,“专业型”的人员多,熟悉科研工作,但却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不懂专业管理技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4]。(3)工作经验缺乏科技处一半工作人员的任现职年限都在3年以内,对本所科研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本所未来科研走向不够明了,对科室管辖的事务范围不够清晰,办事流程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方面不够成熟,这都与经验不足有关。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与验收管理指标明确,都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者要求进行衡量,显示度较高。便如项目的申报、立项都可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项目验收后也可以通过专利、鉴定成果、奖励的等级、数量来显示,这些指标都比较直观,容易比较,也容易被大家认同,此往往作为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而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管理上基本可以做到程序化。而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则相对弱化了,一方面是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显示度不够明确,另一方面管理过程艰苦、细致而复杂,也不易体现工作量,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虽然一直也在强调,但实际的管理还是集中的每年一次的中期项目检查和年终汇报。而这些检查也少有程序化、制度化的规定,即很少有对不同项目类型针对性地进行特别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置意见和结论偏少,也少有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追踪责任,更没有与检查结论相一致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多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结题质量[5]。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科技处更加高效有序运行,科技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对外管理方面,由于我所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科研工作进展迅速,因此,以前的部分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进行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对内管理方面,虽然规范了一部分工作流程,但仍然没有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由于科技处的工作覆盖面广、头绪多、战线长,若无一整套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办事程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和混乱[6]。

三、改进科技处管理工作的对策

1.摸清规律,主动计划。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较大的距离。鉴于这种情况,科技处首先需要探索日常工作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实现;其次需要处理好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分清主次,保证科研工作全局性的效率与效果;然后在总结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制定全局性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7]。2.加强培训,明确责任。针对目前科技处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暂时无法增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来进行改善。例如给科技处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8],快速提高办事技巧和办事能力;同时按单位发展需要,科技处工作人员需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全单位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科技处的职能及服务;另外,还需加强对科研政策、科研管理技术甚至是心理学的学习;最后还需要明确分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强凝聚力,避免出现谁都是负责人,结果谁都没有负责到底的情况。3.关注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考核。热科院加工所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总的来说较为规范,但对实施过程管理还有待提高。首先是全所都需重新认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与申请、立项、验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需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考核制度和体系,使检查做到有制度可依;最后就是需要对考核的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5]。4.规范制度,强化落实。针对科技处目前的状况,制度管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该重新修订的修订,该重新制订的制订,同时将所有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可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形成相应的条例,并对全所进行培训和公开,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

作者:方蕾 顾小玉 王海英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傅瑞春.新时期科研机构办公室的作用与能力建设[J].海峡科学,2011,56(9):81-82.

[2]汪国强.科研院所办公室工作效能管理的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2-223,235.

[3]张永锐,王立权,陈海龙,等.浅析研究型大学院(系)科技办公室的工作职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3.

[4]邹晓沨.高校科研管理重要作用及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59-61.

[5]鄢琦,鄢佳程.高校科研课题中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0,658(18):31-33.

篇3

1.1科技行政行为的分类研究

通过对照《行政法》《行政许可法》等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科技管理和服务事务,尤其是针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对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分类原则进行研究,分别按照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科技主管部门是否可以主动实施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法律是否对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严格拘束、行为结果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等4项维度对科技行政行为进行切分。在与标准化对象对接的过程中,按照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科技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这种分类方式一方面符合行政法的要求,迎合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使构建的标准框架可有效融入已经建立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穷尽科技管理行为,保证标准体系的全覆盖,最终形成上海市科委科技管理与服务行为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科技行政行为的标准化对接

根据“标准化对象”的定义,“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可以理解为“科技管理领域需要标准化的主题”,是科技管理领域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事物或活动。通过对科技管理领域重复性事物或活动制定标准,作为指导科技管理实践的依据,促使科技管理活动实现最佳秩序。可见,标准化对象并非涵盖上述科技行政行为的所有事项,具体分析如下。(1)科技行政立法建议及制定科技管理规范性文件等事项有《立法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予以规范和指引,要求和程序相对比较成熟,不需要另外制定相关标准。(2)科技规划及战略发展研究等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难以形成成熟的路径和经验,难以用标准予以固化和优化。(3)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尽管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予以规范,但部分行为(尤其是科技服务行为)仍处于空白或灰色地带,急需标准进一步承接和细化。(4)除了上述行政行为,还有科技主管部门的内部管理行为,例如物质保障、评价考核等内容,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也应该纳入标准体系。综上,在科技行为分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标准化对象的理念,明确了科技管理标准体系的范围和内涵,为构建标准体系提供了有效输入,确保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2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2.1标准体系定位

2.1.1顶层设计,覆盖科技管理整体工作

标准体系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等要求,需要和业务职能有效对接和弥合,科技管理部门应当从提升科技管理效能为着手点,按照综合标准化思路进行一体化体系构建,从系统、结构和功能3个方面建立内在联系,横向上兼顾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内部运维等工作职能;纵向上考虑项目立项、评审、验收、转化等流程,有利于更加清晰地划分科技管理的工作条线,为分步实施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

2.1.2体系下沉,充分发挥标准的可操作性

科技管理标准并非运营在上海市科委一层,而是将末端延伸至具体操作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直接下沉到人员管理、硬件配置、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评价改进等层面。标准一方面作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一方面也是下级履行上级工作安排的操作手册,同时也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作用下的产物,标准的细致程度要求标准体系必须满足基层实际需求。

2.1.3扩展升级,不断适应工作发展需求

科技管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须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的价值取向,为了保证标准体系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一是体系的开放性,在整合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等主要工作职能的同时为其他工作条线预留接口和空间;二是结构的灵活性,体系的框架、构成、位置和内在联系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调整;三是体系的扩展性,在每一个业务条块中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添标准,有效对接新标准的接入;四是内容的前瞻性,标准内容不应囿于当下的工作流程,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固化,而应在体系设计和标准制定时考虑标准的引领性,有效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2.2标准体系构建依据

2.2.1标准体系常用模式说明

标准体系并无完全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按照不同的工作目标、适用主体和业务内容,标准体系可大致分为集成模式、板块模式、简易模式和作业序列模式四类,前三类分别由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15496~15498《企业标准体系》予以规范,适用于大规模工业企业、实施过专业管理体系的组织及传统制造业企业;作业序列模式由GB/T24421.1~24421.4《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予以规范,适用于各类型、各行业服务组织。

2.2.2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模式

构建科技管理标准体系,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科技管理工作的性质、权属、职能等决定了它的社会管理属性,其工作要点、目标、运行管理模式与制造业企业存在明显差异,不适宜从技术、管理和工作这样的维度进行体系构建;二是出于强化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需求,按照GB/T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构建由基础标准(导则、术语、分类及代码)与专用标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技支撑系统及监督与改进)组成的标准体系,满足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的体系要求;三是不拘泥于标准体系的现有架构,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和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例如在开展标准化试点时可结合GB/T24421系列标准的要求予以变形和适用。

2.3科技管理标准体系分析

在对科技行政行为进行分类以及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内涵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科技管理与服务的特点,构建了上海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上海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由科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科技管理标准共同构成,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图2中最上层所列的“科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科技管理标准体系具有指导关系。标准框架分为基础标准、专用标准两个层次。

2.3.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科技管理工作实践中应遵循的一些通用性的标准,包括导则、术语、分类及代码3个部分。

2.3.2专用标准

专用标准对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技支撑系统、监督与改进等4个部分科技管理标准化对象提出具体的标准化要求,实现程序性和管理性要求。

3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3.1标准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

标准体系有GB/T13016、GB/T13017、GB/T15496~15498、GB/T24421.1~24421.4等一系列专门的标准予以引导,体系本身和内部子体系乃至各项标准之间有非常丰富且科学的联结,体系自我修复和提升的空间较大;而法律体系由于法律位阶、内容侧重、制定程序等因素,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较难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其次,标准体系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运作,本身满足了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在追求最佳秩序和效益的同时补充法律体系的空白,反哺法律体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现。最后,科技管理涉及管理程序和步骤等方面的塑造和引导,单凭法律法规很难将其固化,科技管理需要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共同支撑。例如科技评价方面,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了《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我国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国家标准,二者共同对科技评价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撑。科技管理标准是集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于一身的柔性规则,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借助标准化手段,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对科技管理进行细化和拓展。

3.2标准体系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关于科技管理工作,科委等相关部门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规范和制度(包括内部适用的制度、手册等),经过书面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若干问题:一是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同时开展,制度体系的构建依赖于职能部门的划分,与部门条线相重合,没有以业务工作为主体,割裂了工作的流程设置;二是制度体系颗粒度不均,部分制度细小而琐碎,部分制度却“大而全”,包含了若干事项,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需要进行拆分和梳理。标准体系从顶层设计出发,按照工作内容为主线,打破了职能处室的划分,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空缺或重叠等情况;另外,由于标准遵循“一事一议”的研制规则,保证其体量和颗粒度的均衡,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考核评估工作的具体开展。

3.3标准体系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标准体系构建除了按照上述相关标准的要求,还应结合标准化主体的属性和工作特征,例如:上海市科委在开展标准化工作时,明确了以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为主要标准化对象的工作思路,以标准化手段促进工作效能的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引领的保障和示范作用。故在标准体系的边界做了大量研究,结合法学、管理学和标准化学科的研究思路,保证标准体系满足顶层设计的需求,也符合基层工作实际操作的要求;与此同时,标准体系更强调“小而精”的实用精神,摈弃了以往“大而全”的体系构建思路,标准体系和现有的法律体系及制度体系相融合,提升了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接受程度,也为今后标准明细表的编制及标准的实施奠定了“一张皮、一层网”的指导思想。

作者:韩晶 晏绍庆 康俊生 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牛盼强.上海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协调研究——基于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6,6.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79.

篇4

为了加快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鸡西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优化科技环境,全面提高鸡西市科技产业能力,推动鸡西市科技转型,拟整合鸡西企业的科技资源,依托黑龙江工业学院的技术研发能力建设鸡西市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

1建设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1从鸡西市科技平台建设的目前情况看,建设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转型的需要。鸡西市科技局在目前已有科技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建设,因此,充分优化和整合企业科技资源,努力建设一个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及功能强大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对于提高鸡西市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鸡西市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鸡西市科技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2从服务的主体看,建设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是服务地方企业需要,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服务主体。目前来看,鸡西市中小企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存在着科技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所以,整合鸡西市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服务体系为支撑,服务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集成、资源整合,积极为科研部门、各企业、高校、医院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是提高自主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全面提升我市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2平台系统架构及要求

在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中,将采用三层次体系结构。服务层包括科技管理平台门户网站与各个子科技服务平台系统;业务层由应用平台提供;数据层则由数据库支撑。技术实现的功能: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的整体设计要实现互联网基础建设和数据库流程服务,基于门户网站的统一应用服务等多层次功能,同时为避免各业务子系统之间彼此分离所造成的“信息孤岛”,要求计算机中心能够实现对各子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以多种方式获取,并在数据库共享数据中进行整合,实现各业务科室之间应用数据的横向连通,要求数据库建立业务系统流程管理和整合机制,要求在数据后台利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并能够以不同的样式进行数据统计报表的输出、展示、分析,使业务数据成为可用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本系统以国外先进的CodeIgniter框架为基础,提供了满足本项目运行的标准库以及相应的接口和逻辑结构,并符合标准的MVC架构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有很好的保障。

2.1前台页面

为凸显政府的专业、进取、积极的精神面貌,以及简化用户操作,改善用户体验,参考国内其他政府网站的界面风格,采取DIV、CSS、局部刷新等技术对网站界面进行优化。网站从布局、用色到视觉效果均需要有所创新。针对网站界面风格及界面设计,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拘泥于一般网站模板的风格,应符合科技平台的个性化需求。

2.2平台后台统一管理

(1)后台数据的管理可以管理科技服务平台网站与四个服务平台网站的启停及基本数据信息的设置。(2)网站内容的编辑建立平台网站各功能模块内容的文件发部系统,即经过数据录入、文字编辑、数据审核后,可以在功能模块内,前台网站上将随即生成标题的相关链接,方便用户浏览。(3)系统用户的权限划分注册单位管理:可以添加单位机构,单位机构可以添加单位基本信息、负责人、联系方式等。注册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包括项目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以及个人的用户名、登录密码管理。审核人员管理:管理员可以动态添加、删除审核人员或者部门。审核人员下可以部门审核,可以指定审核人员的审核权限。

3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及内容

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由五个子平台组成,如下图。

3.1科技计划管理

科技计划网上申报审核系统可以实现鸡西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工作,可以实现网上个人申报、网上项目受理、网上项目评审、检索查询、项目汇总打印、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的操作流程。整个计划项目申报和审核的过程是通过网络信息化来完成的,申报者和审核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项目的审核进程和审核意见。科技计划网上申报系统增强了科技项目申报的便捷性和公开性,从而提升了鸡西市科技计划申报管理工作的便利性、科学性、公开性。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全程审核,追问成效,着重绩效考评,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到结题验收的全程管理。对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者,建立监控机制,科技项目执行过程效果好的,应给予政策倾斜;对执行效果不好的,就要严格管控。使科技计划管理系统成为鸡西市科技局与计划申报单位、人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3.2科技成果管理系统

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和个人科技成果的互联网上申报、评审过程。科技局成果能够实现互联网申报审查、科技成果申报查询、科技成果分类汇总打印、统计分析等功能。业务流程分为个人申报,企业推荐,科技局评审。同时对申报的科技成果进入鸡西市建立的科技成果库,为鸡西市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3.3科技项目库

鸡西市科技项目库是历届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的汇总,项目库中的项目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管理。项目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科技成果如达到加入项目库要求的,及时调入项目库;通过对项目库项目的论证审核,如果具备项目成果转化条件的,及时给予推广;在科技计划管理系统中的项目按计划完成验收后,及时调入科技项目库。

3.4科技专家库

以鸡西市各领域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为基础,以国家、省专家为辅,通过个人申报、单位审核、科技局统一管理,对专家的信息加以整合、统计组成鸡西市科技专家库,并对专家信息进行不断增加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专家库的数据,以服务于鸡西市各领域的项目评审、科技成果鉴定和转化、科技信息咨询以及科技攻关团队人员选拔等。

3.5科技资源服务

(1)政策法规库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及条例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建立相关数据库,为各级职能部门和科技人员提供科学的政策支持。(2)科技查新数据库依托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对黑龙江省内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查询,为科技企业和个人提供技术支持。(3)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通过将鸡西市的各院校、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科技研究中心等部门大型科学仪器进行整合归档,实现市级的大型仪器资源的共享和配置,以减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并保证科学仪器的领先性,为科技创新服务提供保障、为科研机构采购仪器设备资源提供参考依据。(4)成果转化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结构的特点和行业需求,推进科技机构与成果需求单位的沟通渠道,共同促进研发机构与生产企业的合作,解决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强化鸡西市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成果展示、企业需求、成果转化等模块。鸡西市科技管理共享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科技服务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将科技部门的申报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等统一管理的职能,把各级科技部门组织攻关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技术专利、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移等形式,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技术专利的所有权人和需求者提供技术供求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检索、咨询、技术转移等信息服务。

作者:尹衍林 韩睿 刘兰波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昉.浅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科技共享服务平台[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