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1: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学习方法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47-2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同学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初中阶段主要重视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而高中阶段则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死抠句子、死记语法,而要在交际用语、习惯搭配及语言的综合运用方面多下功夫。同时还要讲究学习策略,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充满信心,学好英语。
一、关于学生课前预习的建议
简单一点来说,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学习自学(或者应该说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注意培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不再是简单的背背记记就能取得好成绩的。
充分利用好正式开始单元授课前的预习时间,完成充分而且有效的预习。预习不是记单词,不是把资料上的搭配等的讲解转到课本上面。预习必须清楚有目的。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预习的内容分为两大块:词汇的预习以及单元内容的预习。
1.对于词汇的预习:对于高一年级,我更倾向于建议学生花大概10来分钟做个简单的预习,读一读,看看能不能都读出来,瞄一瞄,注意一下这个单元的词汇主要是涉及到哪些方面。高二年级的话,我则倾向于建议学生在预习时,找时间去词典中看下单元里面设计的一些动词和形容词有没有什么搭配,不管是否用到,先记下来。不过这样一来,词汇部分的预习时间就略多一些。
2.关于单元内容的预习:①了解和熟悉单元话题,在预习的时候,建议学生注意下每单元前面的教学目标,这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导作用。②预知每部分的大体内容,要预知的话,当然就是要去读单元的文字和图片内容,每个部分都应该要涉及下,不能只去看下每个单元的主题阅读文章。在做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课本才是基础,资料、工具书都是辅助的工具。为了把课本的内容弄明白,我们才需要看词典,看资料,看教辅。③找出文章中不太清楚的部分,作为听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二、关于听课的建议
说到听课,首先要清楚高中英语的授课结构,一般来说Brainstorming、Vocabulary learning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课文的阅读、训练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第三部分是语法部分,讲解重点词汇重点句型等。其他的可能就是具体的练习课了。
听课的效率是由多方面决定的,比如预习的是否充分,上课精力是否集中,是否科学而又做好了课堂的笔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对于学生来说,为了获得高的课堂学习效率,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配合老师。因为很多时候,老师随口而出的并不是备课时候的内容,积极的回答和配合会更有效地刺激讲台上的老师,也许正是由于你们的活跃,打开了讲台上的老师的思绪,相应的,你们也会收获到一堂高质量的授课。
三、关于笔记的建议
笔记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要会做。虽然每个老师的看法都不一样,有的老师主张集中精力在听课上,有的老师又特别在意笔记。但是笔者觉得就英语课堂来说,笔记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那么笔记需要记什么呢?
1.记课堂上的重点内容。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都会有些特殊的方式去提醒你,比如反复强调,比如刻意停顿,比如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说“请记笔记”,总之稍微细心点,你就会发现需要记的东西挺多的。2.记课堂上的疑问点或者未解决的问题。就算预习再充分,或者说听课再仔细,你也会发现,在跟着老师去理解课文的时候,你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等待着解决,这时候要么你大胆点,勇敢打断老师的讲话,诚恳地请老师解答(不要介意这样会打断课堂的持续,其实大多数老师都是非常喜欢,欣赏这样的提问方式的。)或者你觉得实在不合适这样提问,你可以用你所专用的特殊的标记标注一下,下课后自己去解决或者去请教。有时候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会给你提出很多东西,但不会太深入,而把任务留给你在课外去解决,这样的东西也是需要标注下来的。
四、关于课后巩固的建议
1.做练习。这个笔者相信不必再强调它的重要性,这是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但做练习时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自觉去做相关的练习题目,可以检验自己课堂所学,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关键是听课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了。
②做足够多的练习,可以真正起到检测和实际操作的目的。如果仅仅是搬下答案,那是应付老师,欺骗自己;而对着答案然后稍微思考下,是很难领悟到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困难和缺陷的真正所在的。
③练习做完,答案一对就扔桌子里面去,而缺少了对本次练习的总结,不去探究错误的原因之所在,这样也是不可取的。前面提到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摆设,如果你稍微研究下错题,你会发现有些题目是自己不小心看错了单词,有些题目是把句子的结构理解错了,有些题目是因为课本的知识点没把握牢,有些题是出现了超纲的词汇,而有些题则可能得归罪于定式思维。这样稍微一总结,有些题目,查查词典自己也就解决了,而有些题目解决不了,这样听课的时候重点就更突出了。老师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学生一方面要注意这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对于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可能你不会发现老师讲到一些你没有想到的东西或者是老师的思路和你不一样,这个时候是不是该仔细听下呢?
2.温故而知新。英语的学习不像数学,前面的部分学好了,后面学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前面的内容也不太容易忘记。相对于金字塔形状的数学学习,英语的学习更新是一个圆,以一点为圆心,很散,学的东西越多,圈圈也就越大。可能这个比喻不太确切,但说实话,英语的学习遗忘性是很强的。
这也就决定了英语学习的周期性。我们目前的学习是一单元一单元的推进,一单元一单元的词汇、搭配的累积,对于词汇、搭配的记忆,不能指望一劳永逸,毕竟我们的语用环境不好,好多东西可能真的只能在题目中才会用到,所以会比较容易忘记。
不过没关系,自己看一看,记熟悉了的单词一星期之后还能记得多少,半个月后呢?由于目前我们的授课进度是大概两个星期一个单元,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周期设置到一个星期。一个周期到了,花10来分钟,往前翻一翻。翻单词、搭配、笔记、重要句式、优美句子、练习题、资料,翻一翻,留个印象就下一个,不一定要花几十分钟。翻一翻,一是为了加深印象,另外一方面是发现自己可能还存在的薄弱环节。可能翻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这也要求大家做的时候需要一个计划。
3.背诵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学英语,只有在死记的基础上才能活用。背诵就是死记的第一步。背诵以背小短文为好。背诵的好处很多,可以使我们熟悉英语的词汇和结构,增强语感。由于背下来的东西已在你头脑中深深扎根,这就为你在使用英语时模仿英美人的句型打下基石。背诵的另一个好处是为未来作积累。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中学背会的东西常常能永生难忘。没有中学时期的大量背诵,将来在英语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困难了。
五、关于课外主动学习的建议
一、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概念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笔记的书写要整洁、快速,以便于整理、复习。
二、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要想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没有什么捷径可寻的,主要是靠阅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如认识字词的形、音、义,懂得词和短语的外延和内涵,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观察的方法
历史学习的内容,其信息承载的形式虽然很多是抽象的代字,但也有很多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现的,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对这些形象化的学习材料进行观察,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在对这些形象化材料进行观察时,既要把握其整体的面貌、情况等,又要关注有关的细节,尤其是细微的特点。观察时也要动脑筋思考,并与所学的代字材料联系起来。
四、搜集材料的方法
历史学习常常要运用历史材料,并将适当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历史的推论。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涉及到对材料的搜集和使用。应该认识到,能够搜集材料,是学会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
五、运用证据的方法
搜集到的历史材料,并不能拿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还需要对材料进行辨析,搞清材料的价值,这包括对材料的来源、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质、材料的真伪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把材料用作证据时,一是要注意选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说明问题;二是要选用多则来源不同的相关材料来论证某一个问题,这就是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三是全面认识和理解所选材料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主观臆断,随意阐释;四是要用证据支撑论点或结论。对历史证据的运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编写、分类、探查、概述、转述、质疑、推断等。
六、探究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历史的认识,这就不仅要搞清楚历史事物“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探讨“为什么”的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七、评价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要对具体的历史事物(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评说。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全面、正确、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来进行历史的解说,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与阶级斗争、个人与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等,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述历史具有指导意义。评价历史是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八、记忆的方法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九、练习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04-01
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永远的存在,人不可能解答所有的惑,否则,人就会变得非常无聊和寂寞。[1-2]惑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学生在认识当中一种疑惑并同时伴随着渴望的心理状态。从往至今,“惑”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惑”在学习成长中有重大的作用。孔子就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说明教育者可以在学生出于疑惑时,启发式的进行教育;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是将解惑作为老师的一份基本职务,据学者所说:“通俗一点说,惑就是人在认识生长过程中,因为自然或者人为因素而不能完全的认知事物的本质,为此产生的疑惑或者不解的心里现象。[3-4]”然而,惑在学习当中却有着重大作用,为此,本研究对惑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校学习的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0名。对照组学生中,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为15-20岁,平均年龄为(17.45±2.24)岁;B组患者中,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为15-20岁,平均年龄为(16.96±1.82)岁。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疾病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惑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学生们的“惑”主要表现在理解性问题,解决性问题,计算问题,逻辑思维问题,空间思维以及创新性等问题。然后教师们就要实行“以惑为诱”的方法,让学生们进行学习。惑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范例选择: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或者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取得最大的效率。(2)支架支持:支架支持就是在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就要预测到学习中的难点,然后又计划、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和辅导,随着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教师们就慢慢减少对学生的帮助。其包括情感支架、策略支架和文化支架等。(a)情感支架:随着学习的加深,大多数同学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但仍有少数学生觉得自己的进步不够大,感情上出现障碍。这就需要教师们对其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和感情上教导,给他们建立起足够的信心。(b)策略支架: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教师们对学生感到不解、疑惑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诱导,以此让学生慢慢解决自身问题。(c)文化支架:平时,教师给学生讲讲国内外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3)共同协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说出疑惑的点,分享出来。最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测试,观察他们的学习能力。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测试中理解出错、判错出错、逻辑不连贯、创造性差的情况。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设定在双侧检验的情况下,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测试中理解出错、判错出错、逻辑不连贯、创造性差的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学生的理解出错、判错出错、逻辑不连贯、创造性差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三、讨论
从古至今,“惑”这样的现象就从未消失过,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惑一直就伴随着我们,只有产生惑,解决惑才会取得进步,才会有突破[5-6]。从本研究可以发现惑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从表1中得出,对照组学生在测试中理解出错、判错出错、逻辑不连贯、创造性差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教师通过惑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诗亚.教学中的以”惑”为诱[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8):153.
[2] 黄晓学,从“惑”到“识”―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生原理[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2,10(23):53.
[3] 唐国华,个别化教学: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的必然指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0,8(2):101-10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老师。”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学好建筑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思维也最为活跃,富有创新动机,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创新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建筑专业课程许多规则规范要求,原理工艺比较复杂、艰深,尤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厌学心理,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主动。如在执教建筑构造中“基础分类、形式”时,本人设计的过程是:首先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们南通国贸大厦效果图,挺拔雄伟,在灯光映照下,光彩夺目,使同学眼球一亮,沉浸在感染赞美之中。然后,适时提问:“这个建筑物重量一定很大,什么样的基础才能承受呢?”学生回答:用石头来做基础,用砖头来做基础,用混凝土来做基础等。再后,继续提问:“如何来做?请你结合你家楼房基础形式或你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思考,学生边思考,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基础、常见砖基础、混凝土条形录像,带领同学回顾思考。基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能承受建筑物上部的负载吗?然后教师从地基、基础材料、受力特点通过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基础受力变形、破坏形式,从而来讲明基础形式、规则规范要求。最后再来展示我们上海国际大都市高楼大厦近二十多年变迁。通过以上的过程,学生的了解发生巨变,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达到以德激趣、以趣启智的效果。教导同学们自觉地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光大的职责,激励学生在充满智慧和神奇的建筑知识宝库里去不断追寻,从而启动学生的主动激情。
二、讨论互动,深度探究
“讨论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中某一中心问题,教学组织方法,参与性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讨论在独立钻研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问题,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本人在“某教学楼大梁断裂事故分析”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程序,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汲取知识,加深理解,获得了深刻的印象。
1.根据现象探讨并提出假设
教学楼大梁开裂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结构设计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在大梁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否承受外力作用。其次,材料质量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材料性能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再次,施工工艺是否规范?
2.基本情况调查,收集资料
学生能根据现象,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自我初步推断,并急于知道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我把推断结论相同的分在一组,形成三个不同方向的调研组,分别查看相关设计图档、材料检测报告、施工记录及验收报告,并进行结构及材料的复核。
3.集体会审,形成调查报告
各组同学带上资料集体会审。集体讨论时,同学们顿时群情激昂,议论纷纷,以事实为依据,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共同分析,互相启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根本性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并写出调查报告。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搞清大梁断裂实质,又培养了学生严肃扎实的工作态度,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并使他们从中深刻领悟到:从表观现象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抓住问题主流的严谨治学方法,并懂得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在讨论探究中才能使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的真谛。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过程、重发现、重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理念。
三、适时点拨,突破难点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适时点拨是指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了障碍和矛盾,教师迅速捕捉,采用艺术化的点拨,防止误入歧途,及时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突破难点,深入下去,向更高层次进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本人在建筑制图的教学中,研究由形体两个投影作出第三个投影时,要求同学们首先能根据两个投影想象出空间形体,许多同学思维模糊,因为某一局部影响他空间想象,此时及时点拨,抓住形体特征图形分析,有些学生就忽然开朗,如还有同学困惑,进一步从任何组合形体都是由最基本形体切割、叠加而成来点拨,进行思维引导,同学们就迎刃而解。组合形体中如存在一般位置平面时,部分同学无从下手,即使做了,也不知道是非正确,教师这时应进行适时点拨:找出一般位置平面在两个视图中的投影,再由平面的两个投影作出第三投影。这样,同学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情绪高涨,展开了热烈讨论,互相点拨,完成面的第三投影就水到渠成。因此,适时点拔,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再度被点燃,信心百倍,增添了更进一步的勇气,个体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