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1: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服务贸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国际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际商业通用的语言,会计服务是国际贸易组织相关规范中的服务贸易的重要角色,会计服务同时是经济自由化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中担任着先行者的作用。所以,会计服务作为最早开放的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很多跨国企业,相应的会计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国际化,本文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对国际化的会计行业相关准则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对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动向的分析,为我国的会计服务贸易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供对策。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的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增强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以前的贸易的发展集中在丰富的商品在各国之间的流动,然而现阶段的世界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商品的竞争不断增加。跨国公司为了减低成本以及提高不同国家劳动力的利用率,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分公司和子公司,促使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会计作为资本的主要计量方式,其服务于贸易自由化的能力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一经美国提出后,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就被视作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世界贸易、金融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同时新的经济活动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法对会计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其对模式、方法、领域和规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创新。
第一,会计服务产业化在国际会计服务领域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增加了经济活动在国际间的活跃度,尤其是在跨国的公司间的发展、工业知识产权的交易、项目投资、兼并与收购的经济行为以及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资本运作,相应的推动了国际化的会计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其业务领域涉及审计、管理咨询和评估等等。例如,美国在1998年的会计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分别为12和20亿美元,一年的时间就为美国贡献了8亿美元的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在国际化贸易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国际化的会计俯卧贸易的发展会更加迅猛,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会计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能够以更高的增长速度为其带来更大的服务贸易顺差。
第二,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全球化趋势。包括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世界各国的会计服务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几乎最多。在国际间的贸易中,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的审计业务都交给了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来处理,尤其在美国,其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而且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四个都把总部建设在美国,却不影响其涉及其他国家的业务,且其他国家的业务收入来源占了一半以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国家和相关城市都会建立分所,目前普华永道所涉及的国家超过150个,而分支机构则高达1590个,德勤所涉及的国家超过147个,而分支架构则高达783个。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的设立情况也十分迅速,截至目前至少有几十家与外资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相继的成立,设立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共设立了48个分所,在我国的著名的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迅速增加到23家,共成立了30个代表机构,另外一些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吸收一些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扩大发展。综上所述,在经济和金融较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都会设立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来满足会计贸易服务的需求。
第三,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在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世界贸易组织中仅有一半的成员国对会计服务贸易行业做出了开放的承诺,但是这仅仅一半的成员国带来的会计服务贸易收入却不容小视,几乎占据了所有收入份额。而我国的开放之路要追溯到1993年,当时我国做出了开放会计服务贸易市场的决定和举措,开始了循序渐进的开放之路。
第四,会计事务所的多元化发展。以国际贸易发达的国家设立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为了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各个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正在逐渐改变发展战略,在传统的审计服务的基础上,把发展方向定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专业性的服务方式,推动知识的多元化、密集化的业务发展。根据相关调查,对比美国一百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发现,一百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税务业务收入和管理咨询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0%、23%和47%,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税务业务收入和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30%、19%和51%。说明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比例几乎占总收入的一半,由此可见,以管理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会计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形式。
三、影响会计服务自由化程度的因素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诸多影响会计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中意义较为深远的因素之一,其规定对成员国的具体的义务和承诺,并且在成员国对义务和承诺给予肯定时才产生效力。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标准来对成员国递交的约定计划书进行判定。所以,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是影响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准入。市场准入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成员国的会计服务贸易提供者的进入其他成员国提供服务的标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模式在会计服务贸易领域的准入标准,其中商业存在的模式是最主要的影响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方式。其具体表象形式是:一方成员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国的领土范围内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机构,并为另一成员国的会计服务消费者提供会计服务。
实际上,有关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形成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壁垒,其形式主要是商业存在准入。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一方成员国在另一方设立的商业存在的准入形式包括设立代表处、分公司、公司以及以同所在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的新的机构等;另一方面,一方成员国以商业存在的形式在另一方成员国中派驻的人员的职业资格、职业道德、执业年限以及居留年限等资质限制的规定。
第二,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市场准入后所产生的主要待遇问题。国民待遇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两方成员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是两房成员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
WTO评估了服务贸易多边谈判的结果,研究表明会计服务贸易的限制还是很大的,其中“无限制”的商业存在形式的国民待遇的比例仅仅不足一半,大多数都存在限制,而“不作承诺”的现象则十分少见。而我国对国民待遇的壁垒相对较低。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个成员国在规定各自的服务贸易活动相关标准时,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都做出了单一具体的和两者兼有的相关限制。有关商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限制主要包括执业机构组织形式、投入资本以及执业人员的相关资质、资格等等。所以,目前会计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可以分为高度开放成员国、中度开放成员国和低度开放成员国三类。高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没有限制的成员国;中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的限制不会对会计服务产生不利影响;低度开放成员国是指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上的限制较多的成员国。通过对开放度的划分和理解,可以判断,我国虽然CPA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是我国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高度开放,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四、会计服务自由化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组织不仅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促进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崛起发挥了关键作用。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成员国的开放程度推动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国际化发展,否则会计业务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同必然导致所编制的财务报表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流通,使得不同国家对报表的理解困难、缺乏对比性,同时提高了流通成本。
第一,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程序最公开、公平、公正且独立、完善、详尽的准则。凭借着其权威性被很多国家所借鉴和采用。
第二,会计服务自由化对国际化的推动。虽然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是非常详尽的,但是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美国承认其制定的会计准则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国家。但是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在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促进下。第一,美国作为政治地位高、经济实力雄厚以及拥有最大资本市场的赢家,其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所以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导致成本上升。第二,美国会计事务所的会计服务贸易的分支机构布世界各地,不同的会计准则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所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能够减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会计贸易服务创造更多的利益。虽然美国对于自己制定的会计准则“情有独钟”,但是为了其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欧盟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可的态度也能够说明国际财务报告的权威性,美国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世界两大经济剧透的重要地位和带头作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能够推动中外合作公司和国际化的会计机构的发展和设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五、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推动了国际化的发展,者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将与发达国家的会计齐肩并进,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完善我国会计发展环境。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经济活动的发展更加符合国际上的规定和标准,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准则也会合理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既与国际相接轨,又能大幅度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管理水平,为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我国会计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会计市场的国际化意味着更多了境外机构的进入,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都是我国难以比拟的,因此国内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水平也相差较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因此,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专业能力,在减低成本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竞争力。
第三,刺激我国会计市场需求。贸易国际化带来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为我国的外资涌入带来了一波新,会计相关产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也同时涌现了一些新的会计服务产品。
第四,对我国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会计行业的国际化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专业素质上的要求,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还需精通外语,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的相关处理和准则,增强职业道德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李本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服务自由化[J].法学,2004,(1).
一、世界服务领域新变革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深刻影响
服务要素在全球经济贸易领域的作用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领域变革向纵深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 制造业服务化的变革,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确立了重要方向
全球制造业投入的服务要素比重在增加,产出的服务价值比重也在提高。制造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以IBM、GE等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许多制造企业将重心向提供核心服务转移,甚至完成了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在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中占据有利地位,抢抓发展机遇。而且,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发展生产业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难有的后发优势。
(二) 服务业信息化的变革,为我国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服务交易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得以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抓住了全球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发展势头迅猛,而且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比重逐渐提升,反映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向产业链高端业务拓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创造了新的服务需求。服务业信息化也推动家政、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有的家政网络服务平台已开始借助云计算、物联网运营,网上订餐、订票、订房成为消费时尚。
(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化的趋势,为我国服务贸易高效发展塑造了功能载体
随着城市经济功能由生产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现代服务业集聚趋势日渐明显,在我国呈现同样特征:一是依托原有工业园区发展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业,形成园内生产业集聚,为制造业提供支撑;二是依托城市区域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如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北外滩航运服务区,以及各地涌现出的许多特色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三是依托城市总体规划,打造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型经济城市。有专家研究称,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呈现“缓慢发展—加速上升—缓慢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化率超过57%以后,服务业上升速度将明显加快,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国服务业的发展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城市或城市群总体功能的提升,以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集聚优势,确立竞争优势。
(四)服务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为扩大内需、推动增长创造了内生动力
在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已经是私人消费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1年突破5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经进入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期。餐饮、旅游、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社会化养老等服务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服务消费已经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统计,2012年我国全年服务进出口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额将超过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基本达到《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1%的增长目标。
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新机遇与新动力
(一)立足新阶段,抓住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转变的机遇
“十二五”初期有三个“超过”的发展态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第一个“超过”:我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于2011年首次超过了制造业;第二个“超过”:我国城镇化率于2011年首次超过50%,城市服务消费的市场基础不断扩大;第三个“超过”:我国服务业劳动就业人数在2011年首次超过农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同时,2001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超过7%,我国早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这表明,我国不仅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同时也进入了迈向服务经济的关键过渡期。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协调发展的趋势日益突出,服务要素在农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专家预测,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届时我国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今年5月28日,总理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明确指出“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二)把握新机遇,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促进服务贸易新发展
许多专家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行过深入研究,对世界各国在服务领域的补贴情况也作了一些了解和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将服务贸易补贴作为增强本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手段,通过税收优惠、直接补贴、优惠贷款等补贴形式,在金融、运输、旅游、商业、文化娱乐和视听等诸多服务领域确立了一定竞争优势。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补贴的定义、范围以及纪律尚在谈判之中。
如何抢抓机遇,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贸易财税鼓励政策在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破题的现实问题,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同时考虑周全。第一,我们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实施财税鼓励政策要在国际法框架下谨慎实施,同时要密切关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既要保证政策师出有名,避免授人以柄,而且还要注意“抓小辫”、“攒炮弹”,积累足够的谈判筹码。第二,财税鼓励政策如何设计、如何落地也非常值得研究。目前正在实施的服务外包财税优惠政策,将于2013年底到期,我们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抓紧研究提出新一轮优惠政策,避免优惠政策退出带来服务外包行业的大起大落。第三,财税优惠政策影响面广,杠杆放大作用明显,要注重保护和鼓励中小企业,避免扭曲国内市场。
(三)增创新动力,坚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
我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有效提升发展效率,这离不开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是内生动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依靠市场主体的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业效率;同时也要重视“驱动创新”,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
扩大开放是外生动力,我国服务业还不乏开放的空间。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换取其他国家、其他领域更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我国企业在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发展效率。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与外资、外经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将为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三、加快培育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统筹利用各部门政策资源,推动服务贸易管理水平提升
2007年,商务部牵头成立了由34个相关部委职能司局参加的“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在制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和开展服务贸易促进活动方面协调开展了大量工作。当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和标准化,提高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服务外包和会展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水平,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并把加快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等内容作为重要工作,加大服务贸易的协调力度。
《服务贸易促进条例》将统筹各个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划分,集成统筹各种促进措施,为服务贸易促进提供统一的原则和方针,从法律层面保障服务贸易发展。商务部早在3年前就启动了《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的可行性课题研究,并完成了起草工作和部门意见征求程序。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短期内出台的难度相当大,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现在立法资源十分有限,尤其是促进类的法规很难排上国务院法制办的立法计划;二是全国各地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目前出台促进条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三是世界各国确实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实践,我们是第一个探索这方面立法的国家。所以,我们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建议:服务贸易发达的省市,比如说上海市,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率先研究出台地方性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规,为国家出台《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积累经验。
(二)统筹发挥财政税收政策效用,推动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集成创新
一是强化现有政策支持。要延续现有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加强文化贸易、技术贸易等重点服务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服务贸易的市场主体。
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要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建立指导目录,确立若干需要巩固优势或优先发展的服务贸易领域,利用财政资金对这些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
三是要研究出台服务出口退税政策。营业税不存在出口退税问题,但改征增值税后,就面临着出口退税问题。我国大多数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若继续实施服务含税出口的政策,与其他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的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就会更加艰难。对服务业实行服务出口退税,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还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目前,“营改增”试点正在稳步推进,已经从上海市铺开到其他10个省市,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主动探索开展服务出口退(免)税工作,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三)统筹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推动提升创新示范载体水平
目前,服务贸易功能性示范载体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已有11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1年,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01.1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219亿美元,占全国总量分别为92.3%和91.9%。201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排名前5位的省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服务进出口合计已达332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已经达77%,服务贸易在东部沿海的积聚态势非常明显。3322亿美元的规模,已经超过服务进出口世界排名第5的国家(日本),也就是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龙头在东部,而且非常强大,当然同时也反映出中西部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集聚作用,实施错位发展,科学布局,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创新示范载体层次,在部分领域、部分地区率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第一层次是服务贸易综合创新示范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高、服务业体系完善的国际性大型城市,结合CEPA、ECFA等我周边自贸区关于服务贸易的安排,重点推进服务贸易税制改革、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统计企业直报等全局贸易政策试点,发挥服务贸易综合示范作用。第二层次是服务贸易功能性创新示范区。结合现有产业布局、城市功能配套,利用已经形成集聚的开发区、高新区或者海关特殊监管区,通过叠加功能开展合作,重点推进金融、会展、物流、会计、旅游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研究培育若干区域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第三层次是服务贸易创新示范企业或示范项目。可选取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扶持,发挥示范效应。
(四)统筹发挥促进体系效用,推动促进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完善服务贸易展会布局。紧紧把握世界会展中心东移的趋势,抓好战略布局和行业规范,把我国打造成为亚太乃至世界的会展中心。在服务贸易领域,我们要发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作为综合型服务贸易展会的龙头辐射作用,建设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创办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继续办好深圳文博会、大连软交会等重点行业展会,合作办好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洽谈会、中韩技术贸易展等境外展会,推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二是拓展“中国服务”品牌的境外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机构作为载体平台,宣传“中国服务、全球共享”的理念。三是提升中介组织建设水平。加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会展业协会、服务外包协会,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业各大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加强服务贸易双边促进机制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四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服务贸易促进协议。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贸区建设、京交会筹备等工作,促进与新加坡、日本、印度、巴西等其他重点国别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对于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要有清醒地认识。会展服务业是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行业,其本身就是为贸易促进服务的行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会展服务业也是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而且汇聚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带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其他服务贸易领域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目前,西欧和美国是世界会展的两个中心,我国有可能并正在成为全球会展的第三个中心。从会展服务业自身来看,近年来,我国会展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位居世界前三。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统计,我国展馆室内展览面积为475.5万平方米,在全球仅次于美国。2010年,我国贸易展会展出净面积1300万平方米,仅次于美国(2330万平方米),高于德国(880万平方米)。从市场吸引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会展中心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经济的持续低迷,国际会展中心从欧美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个趋势,并抓住世界会展中心东移的机遇,做大做强中国的会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从事会计服务业的平台大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具有会计记账资质,从业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近9万人。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规模、质量、社会信誉等并不尽如人意,执业环境、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也确实是乱象丛生、良莠不齐。但正如财政部某官员指出的:“会计服务贸易不仅是服务贸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会计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引导和服务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下大力气,面对现状、多管齐下,力求开启我国会计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会计服务业的现状分析
(一)执业队伍良莠不齐
目前,执业注册会计师队伍人员老化,未经考试取得资质的人员仍占有相当比例;随着考试难度的提高,取得全科合格的人员相对较少,且这些新鲜血液因多方面因素未能加入执业注册会计师队伍,一些具有实战经验的会计人员又难以通过资格考试;主业记账的公司,其执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力低下,只能做着简单、重复的具体工作,没有活力,难有创新。
(二)机构规模普遍偏小
国家虽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国内事务所合并案例也时有发生,但其力度不大、进度缓慢,绝大多事务所规模细小,记账人员则更是散兵游勇。小的执业机构,不能形成大的战斗力,缺乏竞争能力,制约机构发展。
(三)市场竞争恶劣无序
业务呈现僧多粥少状态,且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行业竞争充分,与其他竞争性行业一样,低质、低价,甚至贿赂、腐败等无序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四)业务拓展收效甚微
机构仍主要依赖传统低附加值的服务项目维持生计,而这些项目收费低,风险大,与其他中介机构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使得行业滑向“鸡肋”边缘。新业务拓展收效甚微,难有成效。
(五)质量监管风大雨小
对独立记账公司监管缺失,从业人员为计蝇头小利,违背职业道德,不惜出卖原则,应对税务、代做假账现象比比皆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虽有威慑作用,但“法不击众”,普遍低下的执业质量,直接影响了监督效果;被检查单位为应付检查,往往造假应对、公关逃避,使得监管看上去制度健全、要求严格,但执行效果却显得是隔靴扰痒、风大雨小。
二、会计服务业的改进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要利用媒体、窗口、网络,宣传发展会计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突出记账、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外包的法律地位,增强企业和社会对会计服务业的认识,要宣传行业的法律责任、违约风险等。
(二)加快人才培养,促进队伍建设
要提高会计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会计服务业工作水平、提升从业队伍素质。要改进、强化会计高等教育,按社会需要选拔和培养人才。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把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实到注册会计师队伍中来。
(三)政府大力扶持,促进行业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创新和拓展,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开发丰富服务品种。支持、引导和帮助事务所通过新设、合并、合作等方式,鼓励事务所强强合并、引进高水平合作伙伴,鼓励形成会计服务产业集群。
推动会计服务外包,加大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力度。由于有偿收费制约了会计服务业质量的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政府要担当起委托人、付费人的角色。可以推广在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会计专业人才优势,由财政出资委托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和会计记账公司,无偿为企业提供记账、税务咨询、报表审计、资产评估等服务,并监督财政资金使用,以降低企业成本,规范企业核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会计信息质量。条件具备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也可以进行外包试点。
各级财政部门要引导小企业、小型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委托中介机构记账。税务部门对凡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特别是被记账的单位,在其账簿齐全、核算规范的前提下,一律实行查账征收,对应建账未建账和建假账的单位,要按照同行业、同规模最高纳税额核定其应纳税款,从而在源头上推进建账工作,促进记账行业的发展。对记账机构办税服务上,税务部门可以设置记账专门窗口等给予更为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四)强化监督检查,彰显优良风气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服务业的主管部门,应当主动联合工商、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实行群防群控、所搜集的会计信息要比对、共享,改进现有监管环境。“没有监督,天使也会变成魔鬼”,监督在会计服务行业显得尤其重要。为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必须研究监管创新。要研究建立行业禁入制度,对知识老化、一人实际操纵一个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机构加大监控力度,加大抽查频率;对行业内反响坏、影响大的害群之马严密控制;对检查屡屡发现问题的机构要加大处罚力度,对责任人要处以行业禁入处罚;要研究建立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为监管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会计服务业是以会计、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及其他相关知识为载体,帮助企事业单位实现特定经济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专业经济服务。会计服务业最早产生于英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类别。我国的会计服务业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一样的成长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会计服务的范围主要限于查账、验资业务,行业工作的重点是恢复重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会计服务业的服务范围也拓展到了与股份制有关的鉴证业务,并颁布实施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1995年“两会”合并,“两所”、“两师”统一称谓,行业发展开始步入统一管理和建设的轨道。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计划用5年的时间,着力培养400名左右行业领军人才,1500名左右具有国际资质的注册会计师,20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
二、我国现代会计服务业具备的特征
(一)会计服务与市场发展相适应。会计服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改革开放初期,会计服务主要是审计业务,但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会计服务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创了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新局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新贡献。
(二)从业者具备较高的执业能力。会计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向社会提供高知识附加价值的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及咨询等专业服务。这就要求从业者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具备丰富的问题处理经验和技巧。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服务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事务所的竞争资本。
(三)会计服务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会计服务业所面对的客户需求千差万别,因此,会计服务活动也几乎没有雷同,每一次提供的服务都可以看做是一次全新的过程,注册会计师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服务过程的复杂性。
三、现代会计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一)从业者素质偏低。近几年,会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能力上升很快,但是从总体分析,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老注册会计师执业经验丰富、职业判断能力强,但外语、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新注册会计师外语、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较好,但执业经验不足;而具备海外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因为企业文化、薪酬待遇、执业环境等原因被“四大”挖走,造成优质人才的流失。
(二)业务扩张能力有限。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带有明显的地域性。不管是上市还是非上市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服务业务,都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大部分都位于事务所的所在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分布的地域性是审计市场分割的体现,反映了挂靠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及声誉机制缺乏等对服务市场的影响。分割的服务市场不利于信息交流,容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间的不公平竞争,同时,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难以扩张,也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品牌不响。我国的会计服务业只是在寻找客户,完成客户的相关经济业务。但是在完成整个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并且组织规模偏小,市场份额较低也是导致品牌不响的一个原因。
四、我国现代会计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实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推进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同时,加快跨境监管的互信合作。现代会计服务业的发展,标准的国际趋同是前提,需要进一步推进职业标准的国际趋同和等效工作。除执业标准之外,各国监管政策也是影响会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跨境监管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增强互信,推进监管体系的等效互认。
(二)实施行业人才战略。高层次人才是现代会计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按照国际化的要求推进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国际标准选拔和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与境外会计师职业组织合作,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取得境外认可职业资质,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大批精通业务、熟悉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涉外工作能力强的领军人才。这样,才能使其真正承担起服务市场经济、走向国际的重任。
(三)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深化,企业对会计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需求。除传统报表审计服务之外,内部控制审核、资产评估、税务、企业管理咨询、投资与融资咨询、信息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有利于均衡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充分利用其组织资源,降低事务所的执业风险,增强行业的竞争能力。
(四)提升跨国服务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发挥“战略规划、国际联络、政策协调、信息服务”的作用,消除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信息、政策、管理等障碍,支持、引导和帮助事务所通过新设、合并、合作等方式,在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比较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以及国际网络,提高事务所跨国服务能力。
虽然,现代会计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走出去”政策的实施和政府的支持,会计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服务业中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成立.行业特征、地区差异与会计服务业发展战略——以青岛威力[J].科学经济社会,2009(4).
(1)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国内规章和相互承认方面的规定,特别是有关技术标准、资格认定和许可证方面,可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以控制市场开放的程度。虽然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第一款中规定:"在已经作出具体承担义务的服务部门或分部门,每一缔约方应确保影响服务贸易的一般适用的措施均将在合理、客观、公正的情况下实施。"但何为"合理、客观、公正",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所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在技术标准、资格认定、许可证方面制定相应政策,以达到控制我国会计市场开放程度,保护国内服务业的目的。
(2)利用"逐步自由化"、"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有计划地开放会计市场。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九条第二款提出"逐步自由化"原则,即对发展中国家在少开放一些部门、或放宽较少类型的交易、或根据其具体情况逐步扩大市场准人程度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应给予适当的灵活性。第四条第一款中规定,为使发展中国家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更多地参与,在市场准入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的市场开放问题上采取一定的灵活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应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周密计划,有计划逐步开放我国会计市场,为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发展争取更多时间。
(3)运用例外条款,可达到控制市场开放程度的目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四条"一般例外"和第十四条副则"安全例外"中指出,出于公共道德保护、公共秩序维持、保护人类、牲畜、植物的生命和健康,防止欺诈或为了国家安全,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各缔约方采取措施,只要这些措施在缔约方之间不构成武断或不公正歧视,不构成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就视为有效。由会计服务业性质所决定,其服务内容可能会了解或深人掌握企事业单位、投资者个人甚至国家的秘密。出自安全考虑,启用该条款,可适当控制会计市场开放的程度。
3、加强行业协会的立法工作。在各个行业协会与其联合会组织章程中,不仅要严格规定行业自律的内容,还要切实制定涉外活动的规则。纵观世界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注册会计师的立法史。要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就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立法,建立起法律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监管体系。自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注册会计师立法一直推动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而涉外规则既应与我国参与WTO的条件相符合,又要体现"趋利避害"的精神,尽可能扩大合法回旋的余地。
新《会计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完善了我国会计法规体系,进一步净化了会计服务业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尽快修订《注册会计师法》,解决当前困扰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各种问题,并考虑加入WTO后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并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加紧制定当前实务中急需的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进一步修订完善已颁布的三批独立审计准则,指导和规范审计实务操作。
4、政府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政策引导,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上规模、上档次。事务所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借助于规模大型化来实现,普华与永道、毕马威与永安之间的强强合并,目的在于取得更大的规模优势。另外,也可参考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如日本60年代、70年代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跟我国情况几乎一样,全国各地都是小事务所。日本就由财政部门采取政府行为,了财政部法令,规定不允许小事务所开展业务。这一措施便全国各地小事务所都合并了,形成十几家大事务所,到现在已形成4大事务所。日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推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运用市场规律,同时还要采取政府行为。2000年3月以来,财政部先后颁发一系列文件,引导和推动事务所走规模发展的道路。1999年12月23日,全国首例证券资格事务所合并在中瑞会计师事务所和华夏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进行,注册会计师行业拉开合并、重组的序幕。截至2000年8月9日,全国已批准110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39家。这39家新组建的事务所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事务所人数超过200人,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人数最多的达到532人,年业务收入达15471万元。
5、大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国际型的会计审计人才。政府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目前我国已有23所高校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并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出大批中国的硕士生、博士生,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其次,加强对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完善会计证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配套措施。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有效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的区域环境
东盟10个成员国中,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国会计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在东盟10国中除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程度稍高以外,其他国家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对东盟各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协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准则,有效改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的区域环境。
(二)有利于降低会计服务成本和提高会计服务质量
自2002年中国率先与东盟签署了“10+1”自由贸易区的一揽子框架协议以来,东盟地区掀起了参与区域贸易合作的热潮,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区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 628.5亿美元,增长23.9%;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协调同一贸易区内的会计准则,有利于区域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降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
(三)有利于我国融入东盟会计服务市场
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商业语言,不仅是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桥梁,还是各国在提供会计咨询、会计培训、核资验资、审计、资本市场进入审核等会计服务的工具。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实现,为实施我国企业“招商引资”及为我国企业融入东盟资本市场提供会计服务支持,它有利于我国企业融入东盟,有利于我国融入东盟会计服务市场,进而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四)有利于完善会计比较理论体系
在区域经济贸易往来中,会计规范究竟如何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关系的深化作用?什么样的会计规范才能真正地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关系的深化作用?区域会计规范有无趋同的基础?目前的会计比较侧重于英美等国,而对于东盟会计比较的研究较少,东盟各国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多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东盟会计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完善会计比较理论体系,更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东盟会计准则的现状,促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甚少,国内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仅广西、云南两省高校作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东盟区域会计协调方面的研究
其一,充分论证了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可行性。会计属性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市场基础,中国―东盟各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和成就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态度为中国―东盟会计协调奠定了思想意识基础(蒋峻松、卢漪,2009)。
其二,肯定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区域会计协调框架的必要性。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以及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强,协调同一贸易区内的会计规范,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并会降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梁淑红,2004)。
其三,明确中国―东盟区域会计协调应以国际趋同为目标。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会计规范方面,近十多年来才逐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其目的是为尽量缩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会计规范差异,早日实现同一贸易区内金融市场的统一(梁淑红,2004)。
(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
1.中越会计比较。越南原会计制度体系是在参照中国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运作的。同时按照原苏联的会计模式进行了调整,几十年来,所走的改革之路与我国大致相似。目前,越南仍采用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并行的体系,它是东盟10国中唯一采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国家,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晚于我国,我国于1997年开始制定具体会计准则,而越南于2001年12月31日才颁布了会计准则,越南会计准则的制定与颁布,成为越南财务改革的里程碑,而建立于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所制定的内容,对越南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周英虎,2002)。在中越会计比较方面的研究既涉及到基本准则,也涉及到了具体会计准则的比较。如中国―越南会计比较(李家瑗,2008),中越会计规范趋同研究(池昭梅,2008),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分析、中越中期财务报告准则比较评析(池昭梅、李莎,2011)等。
2.中新会计比较。新加坡的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核算行为做出规范,民间机构在遵循《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制订会计准则。而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新加坡的《公司法》中,《公司法》规定了对公司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并且强调会计报告的真实与公允。新加坡允许采用全球公认的准则,避免了外国投资企业因为准则不同而造成的准则调整成本(蔡晓颖,2005年)。新加坡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相似度均较高,但仍然存在国家化之间的差异(罗志忠,2002)。
3.中泰会计比较。泰国作为东盟最早的5个成员国之一,会计发展水平比较高,有着较完整的会计体系,并相当程度地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准则协调成果。泰国一直致力于东盟会计协调工作,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东盟会计协调活动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研究比较中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中泰两国会计的差异和趋同点,有助于促进中国―东盟区域会计协调的进程(陆建英、刘卫,2011)。此外,在中泰会计比较方面的研究既涉及到基本准则,也涉及到了具体会计准则的比较。如中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中国与泰国收入会计准则比较研究(刘卫,2012);中泰租赁会计准则比较探讨(池昭梅、庞峰,2011)。
4.中马会计比较。马来西亚早在1978年就首次采用了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到1997年马来西亚了财务报告法,成立了财务报告基金会(FRF)和会计准则理事会(MASB),并确认了由MASB 来制订会计准则(佘晓燕,2010);马来西亚1979年已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其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比我国早,国际化程度较深,积累了一定的准则制定经验。而且马来西亚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类似,通过对中马会计准则体系的比较研究,试图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孔晓春,2011)。此外,学者还对中马各准则作了比较研究:中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池昭梅,2010);中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中马或有事项会计准则比较(阳春晖,2011);中马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比较、中马租赁会计准则比较、中马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吴清,2011);中马油气准则比较(柏思萍,2011);中马关联方披露准则比较及启示(黄维干、覃红,2011)。
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已开始进行东盟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及趋同研究,这些研究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越、中马、中新、中泰比较方面,但没能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这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战略地位是不相称的,且涉及到各东盟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较少,不了解其国家化差异所在,也无法找到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的研究思路
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问题划分为区域会计协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区域会计发展三个层次,并注重各个层次相互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决定了会计国际化趋同的必然性,而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了会计准则区域化与国际化趋同相结合。
(一)区域会计协调
首先,明确区域会计协调的目标。立足于尽可能地缩小东盟各国重要会计准则的差异,促进早日实现该区域内金融市场的统一,以逐步推进全球范围内会计趋同。其次,确定区域会计协调的主体。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关国家及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关利益方博弈的过程,它需要一个专门权威机构来负责。这个专门权威机构必须在整个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层次中得到明确的体现和授权,并得到各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给予的认可,才能实现对区域会计协调的强有力的促进。最后,确定区域会计协调的客体。会计的国际协调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因此,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客体便是中国与东盟各国重要会计准则的重要差异。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对中国与东盟代表性国家的会计准则从会计环境及会计准则制定背景、基本会计准则(或概念框架)、具体会计准则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上的差异,并在分析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相应建议和措施。
(三)区域会计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真正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3大市场,成为参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博弈的具有相当实力的区域集团,必须对上述构建的会计协调、趋同思路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增强中国―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的实力,从而提高其对国际会计协调的影响力。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与发展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研究放在全球制度变革背景下展开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趋同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全球制度变革背景下展开,既要正确地看待中国―东盟会计准则区域差异存在的现实,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又要站在全球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高度,注意区域化协调与国际化协调相结合,在正视东盟国会计的区域性特色的同时,加快各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并最终实现全球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会计准则的趋同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依据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异同准确选取研究对象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会计发展受各国不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所影响,所形成的会计体系有较大的差异。东盟最早的5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由于其长期的殖民地背景,深受英美会计体系的影响。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受美国会计模式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受英国会计模式的影响。此外,东盟的10个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上存在巨大差异,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选取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四个东盟代表国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
(三)准确把握研究思路
对中国―东盟会计准则趋同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应从纵横双向展开。一是纵向方面,把握区域会计协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区域会计发展的三步曲,从区域到国际再回到区域,由协调至趋同再至发展,层层深入,并注重各个层次相互结合。二是横向方面,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入手,将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四个东盟代表国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差异寻求趋同,使研究内容更为丰富,研究层次更为分明,研究思路更为清晰。
会计服务就是由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个人或者具有记账许可证资格的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的财税服务,解决企业财务、税务、工商、年检等各类“疑难杂症”,有效地帮助企业节省时间、精力和资金。社会的发展以及变化也会对会计环境产生影响,而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必然??对会计服务产生影响。在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化的发展环境下,就要能充分重视对我国的会计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对会计服务的研究分析,就能为会计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的整体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我国会计服务所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体制的变化
我国当前的会计服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会计管理体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行业发展中,主要是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是国家以及集体的,企业的财务资金的运作过程,也会受到国家以及集体支配管辖,所以在自主权上是没有的。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加入到了世贸组织之后,企业财务就成为了自主的独立个体,在业务上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开始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也愈来愈复杂化以及丰富化。由于在管理体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发挥有着很大考验。
(二)会计事务所的环境变化
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当中,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在加入到世贸组织之后,根据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就要对会计服务市场放开,保证我国和外国合作的事务所以及执业人士享受和东道国同样的权利,并消除市场准入歧视性壁垒。在这一发展环境下,会有更多的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融入到我国,这样就会增加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激烈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完成了脱钩改制,但是还有很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性问题比较突出,运行机制没有和当前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在人员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内部的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等。
(三)会计机构的变化
我国的会计服务所面临的挑战还体现在国际会计中介机构沟通人会抢占国内会计机构市场的份额,以及在国际会计中介机构加入之后,会增加国内会计行业的风险,会计行业会面临更大的人才流失的压力等。人才竞争的加剧也是人力的竞争,这对我国的会计服务的竞争优势就会产生影响。
(四)会计准则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服务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事务所能提供优质以及多元的服务,但是也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竞争上。还有就是客户的服务出现了网络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会计准则方面与国际惯例还有着一定差距,在产品成本核算上以及固定资产新旧上和坏账准备金提取等方面都有着差异性。例如在成本核算层面,国际所通行的比较倾向制造成本法,我国则是完全成本法,由于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差异性,这就必然会造成产品的价格以及关税等方面的变化,对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自从我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之后,对我国的各方面影响都比较大,从对会计服务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来说,能有助于开拓我国的会计市场。在面对新的发展局面,国外的一些商家就会大量涌入到中国进行发展,这就必然会对我国的会计市场有着积极的拓展作用,为我国的会计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贸组织的要求中,成员国允许外方进入到会计服务业的各领域,这也会对我国的会计机构开展新的业务提供有利条件,对会计机构竞争环境的营造有着积极意义,对会计中介机构运用国外的资源以及市场发展会计业务也提供了机遇。从而能够对自身的竞争优势得以提升,在市场准入原则下,对会计服务行业的垄断问题解决就营造了积极有利的环境,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成本,对银行的竞争也比较有利。
新的发展环境下,会计服务行业的改革也有着进一步的发展,会计服务行业在经营机制方面也有转变。市场国际化以及资本多国化的发展下,当前的一些会计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这就必然会在经营机制方面及时性的转变,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会将会计服务人才作为纽带,来带动跨地区以及行业和所有制的改组,实现优化组合等。这对我国的高信誉的会计事务所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比较有利于会计服务行业学习国际会计的先进管理经营以及技术有着促进作用,对会计电算化向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转变。
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也为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我国在进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对外的贸易发挥以及会计法规的完善建设步伐也加快了,有助于各方经济利益的保护。一些中外会计机构对中介机构的大量涌入我国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能对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对我国的会计事务所的科学完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我国会计服务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的会计服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就大大影响了我国的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水平相对比较低,在社会信用力方面也有待提高。我国会计服务的近些年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股市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就产生了质疑。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信誉在不断地下降。对于造价,可通过以下案例来加以说明。
例如:万福生科(5.940,0.18,3.13%)(300268.SZ),2012年10月25日晚?g,万福生科公告称,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但其造假显然不仅存在于2012年上半年。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又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此前,公司披露其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收1.88亿元。这意味着,这家于2011年9月27日挂牌上市的公司,目前披露的累计虚增收入,已高达9.28亿元。
(二)会计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水平比较低,不正当的竞争现象比较突出
我国有很多会计事务所的内部三级复核流于形式,所执业短期化行为比较突出。很多的事务所在脱钩改制之后的机制创新方面没有加强,从而就出现了大量的不正当竞争问题。还有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开拓创新的能力上比较薄弱等。这些问题就对我国的会计服务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阻碍。
三、我国会计服务发展策略探究
加强我国的会计服务发展水平,就要充分重视措施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会计服务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所述:
(一)注重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
要想提高会计服务水平,就要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和时代的发展潮流相跟进。各级的相关人员在会计服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加强,提高自己的认识,要能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会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认识,积极开创非审计以及审计业务双向发展的新局面。要能明确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将市场的需求作为重要导向,从而给客户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这就需要积极地进行调研,结合客户的心理以及收入和需求等特征对市场进行预测,并能和注册会计师的优势紧密结合,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重视,才能为会计服务整体水平提高打下基础。
(二)加强会计服务的监管工作实施
会计服务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进行强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先理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体制,通过政府对会计行业直接进行监管,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这一方面就可结合发达国家的一些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特别行政法规完善建立以及实施。要专门治理会计中介审计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和被服务企业协同作弊的行为,政府的财政机关的监督要广泛化的开展。
(三)进一步拓宽会计服务领域
会计事务所的发展要向着多元化的经营道路转变,这也是会计市场开放以及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业务主要有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等,但是多数的业务只限于审计业务,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开展又比较少,并存在着单一性以及局限性等。所以为了能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充分重视对会计服务的领域进行拓宽,使其能够多元化的发展。要主动的开展营销活动,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能让客户更加高效地利用专业人士服务,这样才能提高会计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建立统一性的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的会计服务水平的提高,就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在对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建立方面就显得比较重要,要能和国际的惯例相接轨。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等,和旧的会计标准相比较来说,就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例如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相关内容。这些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缩小就有着积极意义。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真正有助于我国的会计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充分重视对会计服务人才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50-02
外包是指在有限人力资源条件下,为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服务公司,以集中人力资源,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近些年来,外包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有关专家预计,2010年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外包服务涉及的领域呈多样化趋势,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外包、经营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财务与会计外包等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在整个外包市场中,会计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际数据公司(IDC)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2008年全球财务和会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470多亿美元。在成熟的欧美市场,会计服务外包在整个外包市场中已占有一定的比重,而在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12月17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将苏州工业园区列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试点地区,这是继北京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的第四个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会计服务外包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结合中小企业对会计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服务外包的涵义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会计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流程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纳税、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
中小企业在我国数量众多,它们在规模、组织结构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组织机构简单,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原因,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所以有必要请专业会计服务机构来为其服务,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服务外包能够带来如下益处:
1.会计服务外包业务可降低中小企业资本性投资和费用成本。首先,企业可免去对各种办公用品及软件、硬件的初始投入。其次,会计服务外包使企业避免财务系统运行所需的日常维护成本和系统的升级成本,而且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外包服务的情况逐期均衡其企业的运营费用。最后,会计服务外包可以精简相关机构,降低人工成本。
2.会计服务外包能突出主营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将会计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可将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集中发展和管理核心部门,突出主营业务优势,争取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采取会计服务外包能取得高质量的会计服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将会计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来做,可以降低因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精而出错的风险。同时,外包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保证了有关财务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了诸如设备硬件损坏等原因造成信息丢失带来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企业将会计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会计服务机构的问题,当然,财税等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与会计服务公司的独立运作以及地域上的差异,导致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淡化,难以及时发挥效用。中小企业投资者追求业务的开拓,而弱化内部会计管理,对于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资料,如银行单据、材料发票、员工信息及月工资额,以及其他原始单据的保管意识薄弱。又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不大,经营结构和内部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层较少,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费用报销的审批制度不严格,以及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中资料不完整,造成外包会计业务核算所需原始资料不齐全,核算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完整,无法给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另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以前使用的社会兼职会计或不正规的会计机构给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他们就对会计服务外包产生排斥情绪。
2.会计服务外包机构的问题。在我国,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公司等均具有会计服务的资格。首先,不少会计服务机构对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机构一个会计身兼几十家中小企业会计事务,不清楚被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一些资料入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向税务机关纳税申报,记账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不真实的情况。其次,会计服务外包中存在一些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会计基础知识匮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并且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又比较大,使社会上一些人对会计服务外包不信任,这些都给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3.财税部门监管问题。政府对会计服务外包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检查不到位,使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缺乏合理的监督。有些地区的税务机关对会计服务外包行业存在片面认识,在税款征收上“重定额轻建账”,不支持会计服务外包机构的发展。
三、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现状的对策
第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使会计服务外包机构能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中小企业创立初始,就应让会计服务外包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规划、筹建等各项工作中,借鉴会计服务外包人员对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会计服务经验,把企业生产经营所能涉及到的各项工作尽量正规化,从长远发展上看,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办理企业日常发生的会计业务,整理每月企业发生的费用、发票等原始单据,及时向会计服务外包机构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努力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会计服务外包机构服务水平。会计服务机构应制定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至少有两名会计人员服务于委托企业,并且要求审核会计至少具有会计中级职称以上水平。记账会计对客户票据要进行整理,对票据存在问题应与客户及时沟通,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税款计算。审核会计对记账会计做账的结果进行审核,包括票据的完整性、合法性的审核,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审核,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核,税款计算合法性的审核,往来账的核对,对客户账务问题的隐患给予准确评估,在所有账务审核无误后填制税务纳税申报表,并对纳税情况与客户沟通,利用税收知识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收集整理客户在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对客户经营业务进行财务分析,并找出客户经营中的问题,提供合理意见,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使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第三,提高财税等相关政府对会计服务外包机构的监管力度。税务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加强与会计外包服务中介的联系,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实现网上办税,让中小企业的税务事务更加便捷,为中小企业的会计外包服务提供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服务外包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且可以成立会计外包服务行业协会,维护行业的利益,使会计外包服务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四、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在西方发达国家,会计服务外包非常普及,而在我国,会计服务外包方兴未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专业化的会计服务机构以其灵活、优质、高效的服务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是大企业,意识到了会计服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诸多益处,纷纷将会计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这使得会计服务外包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会计服务外包必将是今后发展的一种潮流。
[参考文献]
[1]解媚霞.财务外包决策[J].经济师,2004(2):205~206.
[2]卓悦.财务会计服务外包市场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1):30~32.
[3]杜丽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导入财务外包模式的决策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5(3):47~49.
[4]尹夏楠.论国内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J].经济师,2005(10):176~178.
[5]谢晓华.私营企业会计外包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财会月刊,2005(10):21~22.
[6]钱枫.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5(12):76~78.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法定审计服务,又包括管理咨询和其他服务。分析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动因,不外乎有下列几点:
一是市场机制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是企业重要的外来资源。当企业购买外来资源的成本低于设置机构或人员所需要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倾向从外部购买。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产品审计、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既能满足客户的有效需求,又能节省企业的成本。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是审计,它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非常熟悉,如果再接受企业委托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必然会节省工作时间,从而节省企业的费用。假定企业有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并希望节省成小,找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能做到,因此,这种服务扩张最有益于客户。迸一步说,把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技能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企业就会得到最好的服务。从目前各国和地区的做法来看,他们已从以前采用立法配置服务资源,转向允许市场机制配置其他服务资源,由购买者自己作出选择决定。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具有品牌优势,那么,这个优势就可以转化为市场价值。
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竞争。注册会计师职业竞争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寻找新的服务领域。长期以来,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是各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业务,面对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份额稳定的审计服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已很难通过审计服务扩大规模,提高业务收入,只有另辟溪径,向非审计服务发展。非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职业之间激烈竞争的一个领域。竞争激发了注册会计师职业本身的活力。最近几年,大的会计公司越来越明显地成了非审计服务的最大提供者。例如,毕马威美国会计公司最近公布截止1999年6月30日财政年度的收入达47亿美元,其中税务服务收入增长23%,达10亿美元,咨询服务比上一年增长41%,将近20亿美元。最近1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设立两种资格:企业评估师(ABV,即AccreditationiBusinessVaLuation)和个人财务专家(ABV,即AccreditationVnnancialPlanning),并制定了《个人财务计划准则》(Financ即PlanningStandard,)和《企业评估准则》(BusinessValuationStandard,)。两种资格的认定,并未导致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分割,因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为会员设置的,注册会计师取得资格后,只能增加其良好的声誉,使人更加相信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事实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达到目的,两种资格在社会公众中具有很高的声誉。最近,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认识到,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日益多元化,继续沿用注册会计师协会这一名称可能不再合适。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同时也为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信息的强烈需求,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供符合投资者决策需要的信息,推动了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从而也推动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跨国发屡。但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天发生巨额资金转移的全球资本市场内,投资者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优质、多元化的服务,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赖而导致的资本转移成本和风险水平。同时,企业成为多国公司后,他们必然要求为其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能多国化。1999年,由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诞生引发跨国并购风潮,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工1万亿美元,超过1998年2·5万亿美元的记录,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跨国公司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会计服务市场和国际会计公司,导致各国会计服务市场竞争的迸一步加剧。
四是WTO对会计服务市场的影响。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简称GA监)是规范服务部门国际化的综合性文件。服务贸易总协定通过制定规则解决各国在服务行业对国际贸易和国外投资管制的障碍,包括跨国会计执业。这些规则旨在:(1)保证国外或与国外联盟的服务提供者、事务所和职业人士享受与东道国同行或竞争者同等的权利J2)消除市场准大及对来自国外的人士执业的歧视性壁垒,尤其是在资格承认方面的壁垒;(3)对所有服务提供者提供有关资格承认管理规则的透明度。1994年,WTO建立的专业服务工作小组(WorkingPartyonProfessionalServices简称WPPS)有力地推动了会计职业的跨国发展。服务工作小组根据《部长对专业服务的决定》(MinisterialDecisiononProfessionalServices),将完善会计职业多边约束机制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在会计职业服务领域采取措施,便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序、技术准则和颁发执照要求不致成为贸易壁垒。此外,服务工作小组要求参加国在职业资格承认时主要使用国际准则和指南。
二、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审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审计服务收入增长逐渐放慢,来自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利润下降。据美国1995年的一份资料统计,在过去的6年内,H国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8%,而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最大的6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收入却停滞不前。虽然社会对审计服务需求量大,但会计师事务所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很难通过审计服务获取更多利润,壮大自身规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利用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积极开拓新的服务品种实属当务之急。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以毕马威会计公司前合伙人RobenK·Elliott为主席的增加信息可信度服务特\''''别委员会(SpecidCommitteeonAssuranceSer-vices),研究注册会计师开发新服务品种的潜力,制定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进军该领域的战略计划。所谓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是指由独立第三方改迸或报告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质量的服务。在提供该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信息的可靠性提供鉴证,更重要的是改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该委员会还推荐了6种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1)为电子商务可靠性、安全性提供鉴证;(2)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或结果提供鉴证;(3)鉴证与企业面临的不利事项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相关的信息质量;(4)信息系统可靠性,如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5)对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鉴证;(6)对托老院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鉴证。
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因为交易通过网上进行,书面凭证逐渐消失,而以电子方式存在或储存,注册会计师必须着手改进审计方法,否则其社会公证的角色就会退化。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随着公司将财务信息置于网页上,财务信息的披露必定走向连续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提供连续性审计服务(ContinueAudditing)。但连续性审计并非即可实现,目前较为可行的是网络认证(WebTrust)、系统认证(SysTrust),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公信力对电子商店及交易系统进行认证。
(二)管理咨询服务蓬勃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性质的不同,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也不一样。许多客户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能够提供其他服务,如管理咨询服务。从20世纪50年代起,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管理咨询服务收入开始增长,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管理咨询服务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管理咨询是增值服务。审计服务往往是着眼于历史财务信息,而管理咨询服务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因而深得客户欢迎。其次,企业内部结构重组给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服务带来了无限商机。目前,在国外非常流行租用外部资源(Outsourcing不服务,即企业着重发展核心业务,而将其他部分业务包给专业公司。许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工作等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办理。例如澳大利亚财政和管理部与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签订了人力资源委托合同,根据合同条款,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将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建议,以及员工招聘服务等。再如安达信会计公司将为通用汽车公司处理每年850亿美元的经济交易,包括开发票、收付款、处理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和其他会计活动。
当然,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服务面临着如下问题:首先,人们担心会计师事务所过份依赖管理咨询服务收人会影响其审计独立性。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真正日的是为了争取管理咨询服务,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其次,有些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已经警告注册会计师应当把审计服务当成职业的灵魂,不要从其鉴证会计报表的核心工作走得太远。再次,国际会计公司管理咨询服务部门有从公司内部分离出去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了防止审计诉讼连累到有利可图的管理咨询;二是为了增强审计独立性;三是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收入增长不均衡,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利益分配及领导地位的矛盾激化。
(三)其他服务竞争激烈。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其他服务涉及税务、资产评估、法律等。税务服务包括税务和税务筹划。尽管世界各国和地区从事税务的专业机构多种多样,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等,但会计师事务所是税务服务的一支主力军。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办理税务事项,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合理合法地纳税。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填制的纳税申报表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因其过错造成少报税款、漏报税款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税务筹划是由于纳税义务发生范围和时间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替纳税义务人设计的可替代或不同结果的纳税方案。税务筹划开始于所得税纳税筹划,随后扩展到财产税、遗产税等纳税的筹划。税务服务市场虽然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共享,但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纳税申报软件的产生,增强了计算机迅速填制税务申报表的能力,税务市场产生一定萎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纳税筹划上。
资产评估也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一项服务。资产评估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如资产买卖、资产按揭贷款、公司上市、法定估值、保险、资产出租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大都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涉及企业合并、分立、清算、资产重组的评估业务。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设有企业评估师资格,注册会计师可通过考试获取企业评估师资格,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在评估服务领域,会计师事务所与其他评估机构也存在激烈的业务竞争,关键是看谁提供的服务质量更好。
从近几年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经验看,会计工作做得好坏,往往是决定应诉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一)反倾销与反倾销应诉
所谓“倾销”,是指某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且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对该国内产业的组建产生实质。O规定,若有企业利用低价倾销产品,一国政府可以动用反倾销手段。所谓反倾销,就是进口国政府对进口的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制度。
反倾销调查实际上是关于产品成本和价格的会计问题之争,人们之所以在倾销与反倾销问题上存在重大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从法律上和会计学上来认识倾销行为。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理解倾销,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这种低价销售不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基础。从会计的角度来分析,倾销是一种低于成本销售的行为。低于成本销售的确认,在国际上一般认为应该具备三个条件:(1)产品在出口国或向第三国出口销售的价格低于成本,即出口平均销售价格低于加权平均的单位成本。(2)该产品在长时间内大量低于成本销售,其销量超过在调查期间总销售量的20%,调查期间是指反倾销立案前不少于六个月的一段时间。(3)按正常的贸易做法和在合理的时间内不能收回总成本。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明确会计学上的倾销仅仅是构成法律上的倾销的前提条件,而法律上的倾销所强调的是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果我们从法律和会计两个角度来理解倾销,简言之,倾销即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反倾销诉讼涉及提起反倾销的申诉方、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局、出口产品的应诉(涉诉)方等多个参与方。申诉方为了证明进口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及带来产业损害,必须提供有关充分而可靠的财务会计数据;同时,应诉方为了抗辩出口产品不存在倾销行为及不存在产业损害,也必须通过财务数据进行会计举证。面对反倾销诉讼,企业如果不应诉,负责反倾销调查的当局就会仅凭申诉方指控材料作为裁定的依据,这将意味着被诉企业不战而败。中国企业为何频繁地遭遇反倾销调查及损失如此严重,从会计的角度分析,我国缺少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反倾销会计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看,反倾销会计当属法学与会计学交叉的学科,反倾销会计的对象既是会计中涉及反倾销法律的会计事项,又是法律中涉及会计的法律事项。国际反倾销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分析会计资料,为反倾销诉讼提供会计证据。反倾销调查中关于产品成本和价格的会计问题之争,应该通过查验会计资料来明辨是非,反倾销会计为诉讼的裁决提供有效的会计证据。“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应诉、会计调查、会计鉴定的活动。反倾销会计是从会计学与法学相结合的视角,对企业反倾销诉讼中涉及的会计、财务与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反倾销诉讼案件提供专业支持,更是确保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会计保护机制。
迎战反倾销需要会计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配合律师一道去“打前锋”,在反倾销诉讼的每个环节上都需要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就注册会计师在应诉反倾销会计服务的对象而言,注册会计师的反倾销业务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出口产品方面的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二是在进口产品方面的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
二、注册会计师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反倾销业务
在我国,反倾销会计刚刚起步。西方国家已有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服务机制,在反倾销诉讼中所拥有的法律与会计优势、人才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反倾销会计师,能提供权威的“诉讼支持”。如果在我国也有注册会计师参与反倾销应诉,协助应诉企业进行会计举证、陈述、抗辩,那么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应诉率、胜诉率就会大幅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在这方面的主要服务业务及作用方式有:
1.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咨询服务
反倾销是一种符合国际惯例规则的合法保护手段,然而国内的一些企业对反倾销法知之甚少,尤其是应该怎样应诉、需要准备或提供哪些会计资料、如何进行会计陈诉或会计举证、怎样来进行会计抗辩等问题,都停留在“可想不可知”的状态。究其原因,与我国目前缺乏对企业提供反倾销应诉会计服务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启动注册会计师反倾销会计咨询服务,因为应诉反倾销本身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会计问题,这是律师所不具备的。
2.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举证服务
应诉反倾销关键是填答调查问卷,在反倾销调查的“问卷”中,有很多事项和资料需要会计举证,有些会计处理方法也需要从国际会计准则的角度来进行必要的陈述和抗辩。注册会计师可以帮被诉企业整理准备需要提供的会计资料,填答调查问卷中的会计问题,陈述企业成本核算的可信性、通用性,针对不同国家进行会计抗辩。这些方面的会计举证,也是维护我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依据。
3.提高财务数据的可信性
在应诉反倾销中,不仅要求企业具备一套符合通用会计准则的清晰的财务记录,而且该记录须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因此,应诉企业会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成了应诉的关键,在提供应诉材料中,企业通常需要有三年的审计报告。其实审计报告是用以证明企业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制度规定,否则,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将受到影响。因此,出具审计报告是提高财务数据可信性的重要手段。此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可以对应诉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论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和生产成本进行审计。
三、注册会计师在产品进口方面的反倾销业务
我国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的产业大都是在“病入膏肓”以后,被迫提起反倾销申请,产业受到的损害相当严重,其受损害程度是国外反倾销案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国也将加大对外反倾销的力度,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对外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包括协助国内产业向反倾销当局提起申请和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外国出口商在我国应诉以及反倾销会计争议的鉴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
1.反倾销提起的会计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建立有关产业预警机制,监测和及时发现进口产品倾销造成的损害,唤醒企业的反倾销意识,辅导企业和产业提高反倾销的能力。一般情况是注册会计师接受要求提起反倾销调查的行业协会或具体企业的委托,出面协调同类产品的主要企业,配合做好反倾销申请提起工作。在这一阶段,作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配合律师依据反倾销条例确定同类产品的企业;第二是通过会计举证来证明要求或支持对进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产量之和达到申请提起资格;第三是初步收集证据,证明倾销成立,充实申诉主张。
2.反倾销应诉的会计服务
1.会计国际化是适应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西方迅猛发展,占据了国际间经济贸易和往来的绝大部分份额。如此庞大而又涉及多国经济利益的企业组织的出现,所引起的会计和财务报告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与其他各国跨国公司的业务往来无可避免。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必须考虑到东道国的财政、税收、会计政策对其的影响以及该国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考虑到母公司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需要公司整体及各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以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同时,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这些都要求消除各国间会计处理的差异,按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来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
由此可见,会计国际化不仅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可以改进和提高经济和财务决策、管理成本与效率以及业绩评价方面的工作。
2.会计国际化是金融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近20年来,随着各国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资本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但资本的稀缺性和资本的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使得国际间资本信贷市场逐步完善并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年来,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融资行为日益增多,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有关的会计问题也迫切需要加以研究解决。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国际惯例严格审核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为减少跨国发行证券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增加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公司就必须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
目前,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沪深交易所已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为B股公司,在境外有50家H股公司,还有大量在其他国家注册并上市的中资公司。我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这些都要求我国会计国际化。
3.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活动也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十年来,各国双边、多边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涌现,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而此时,会计信息则成为衡量和评价交易双方资产状况、信誉等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在国际贸易中,也会产生一些本国会计没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外币交易结算、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等。这就要求交易双方必须按国际惯例来处理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向各方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因此,我国要参与对外贸易、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就必须进行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4.会计国际化是会计服务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经济环境主导着会计服务的发展方向。全球性贸易往来、资金流动和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经济整体。作为会计服务客体的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活动,他们的审计活动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增强了在外国拥有财务利益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安全感。其他的会计服务在审计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突破了国界的限制,成为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必须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的会计服务为其他国家接受。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点:
1.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体系和规范的内容和方法上是否与国际惯例趋同,是影响会计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我国在制定、修正、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正是充分借鉴了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了国际会计惯例,使在会计准则指导下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和国际惯例接轨。从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实践来看,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正是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为核心的。
2.会计实务国际化
会计实务国际化就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惯例国际化,即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纪录方法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和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国际市场上可比和有效,能够满足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成本效益问题
会计国际化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降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企业的资金成本,以及国际贸易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例如,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借鉴国际惯例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消除了外资进入中国在会计处理上的障碍,为外资进入中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就体现了会计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另一方面,会计国际化也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这种成本的发生是由于在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为了协调本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各种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的幅度越大,成本就越高。制度变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为了使一项制度发生变革所耗费的各种支出。例如,我国为制定、颁布和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探讨、研究和修订;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还花费了大量的培训费用。这些都是制度变迁的直接成本。制度变迁还会产生各种间接成本,比如,新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引起的相关行业的各种成本耗费的发生。所以,我国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缩小制度变迁的幅度,从而降低制度变迁成本,为本国谋求更大的利益。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使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1.要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完全,企业产权不明晰、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这些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而各国不同的会计环境,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不同。因此,我们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不要为会计的国际化而国际化。即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应该推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只有那些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惯例才拿过来为我所用,对于那些超出我国发展阶段并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则不能盲目采用。否则,会得不偿失。
2.要注意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双向性
会计国际化是各国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日趋相同的过程,其实质是各国的利益之争。从会计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哪个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占有主导地位,哪个国家就赢得了主动权,就会享有更多的利益。因此,在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施加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一方面我国要遵循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也要使我国会计成为国际会计的一部分。我们要积极向国际会计界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实务做法,不断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使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时候,能够考虑到我们的做法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要注意加快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我国早在2005年就全面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其开放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周边各国,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一)大量境外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涌入中国市场自1999年允许境外人员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以来,大量境外人员参加并通过了该项考试,取得了在华执业的资格。此外,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会计公司基本上都已在中国开办了不同组织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下文简称“外资所”)。其中,普华永道、德勤和安永、毕马威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下文简称“四大”)在中国的主要商业城市都已设立分所或设立代表处,业务范围遍布大江南北。
(二)外资所纷纷选择兼并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所通常选择合并或合作等方式在中国开展业务,对象是具有多年职业经验、有一定市场份额并掌握一批重要客户资源的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下文简称“本土所”)。这样,刚进入中国,对中国市场还不太熟悉的外资所就可以共享本土所的客户资源,达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以“四大”为例,1992年7月,安永国际会计公司与北京的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合作开办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与北京的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办了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2005 年3 月,德勤与北京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正式合并。
(三)外资所经济案件纠纷不断 2001 年,毕马威因在锦州港案件中涉嫌财务造假被推上法庭,开创了外资所在华成为被告的先河。同年,毕马威又由于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和广西玉柴机器股份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严重失实而受到财政部的通报批评。德勤对科龙电器2002 至2004 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未真实反映科龙电器存在重大财务违规问题。2005年,财政部检查发现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对北京东方、黄山旅游两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导致年报反映失实。外资所经济案件频发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会计服务业的法律和监管体制不够健全,导致外资所在我国享有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外资所本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五大”(现为“四大”)会计事务所在给亚洲公司进行审计时采用较低的审计标准,而同时又以其令人尊敬的会计职业名声签署审计报告,给人以公司财务状况健康的假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席会计师也指出“四大”个个都需要改善其审计质量。而且由于“四大”的非审计收入比例不断增高,其审计独立性越来越令人怀疑。
二、会计服务业产业安全现状评价
中国会计服务业尚未发展成熟,竞争力相对发达国家的会计公司而言,较为薄弱,如果不对产业安全等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甚至可能面临全线崩溃的风险。一旦会计服务业的产业安全受到威胁,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金融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目前,我国会计服务业产业安全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企业与政府两个层面。
(一)从企业层面而言,本土所的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体现在人员、服务、规模等方面首先,本土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供给匮乏,同时面临外资所的人才竞争。一个产业能否安全健康发展,是否拥有足够数量并且配置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于靠技术投入为主的专业服务行业(例如会计服务业)更是如此。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30万注册会计师,但现在只有8.5万人,并且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同时,“四大”以其响亮的名号,丰厚的薪酬和完善的培训体系吸引了国内大部分优秀人才。其次,本土所规模相对小,市场集中度低,产业控制力极弱。外资所服务水平高、收费低,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对本土所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产生限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本土所的成长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四大”国内合作所数量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不足1%,但其审计的国内上市公司的资产占全部上市公司审计资产的50%以上,垄断了进人我国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集团的80%的客户。此外,不论从收入还是人员数量上,本土所在规模上远远不及外资所。在中国会计服务市场前百家会计事务所2009年度总收入中,“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收入占44.3%。“四大”从业人员平均为3922人,本土所平均为295人,很多前百强的本土所甚至只有几十人。综合排名4到10位的本土所的人均业务收入只有“四大”的二分之一左右。第三,本土所服务结构雷同、服务空间狭窄,不具有抵御外来风险和威胁的能力。在开放市场的竞争中,如果本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开发新业务和新市场的能力,即使外国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优势进入东道国某产业,也不足以实现对该产业的控制,产业安全不会受到威胁。我国本土所的业务以审计为主,非审计服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而且,本土所服务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业务扩张能力有限。据统计,2004 年在72家参与证券市场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有53%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在本地或周边地区承揽业务。从非证券审计市场来看,业务分布的地域性更为突出。这反映出我国会计服务还处于单一化、低层次发展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服务市场多元化的服务结构存在明显差距。这种情况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产业组织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服务风险的规避,从而不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从政府层面而言,我国产业政策偏向外资所,缺少产业安全保护措施“四大”进入中国后,与政府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德勤从1993年开始,就作为项目顾问参与财政部制定中国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聘请“四大”起草《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以此“构建更完善的政策制度”。自1995年起,毕马威上海首席合伙人萧伟强就担任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外国专家顾问,安永的中国区合伙人邱家赐担任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四大”不仅在华受到的监管很少,甚至导致产业政策向其偏移。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补充审计16号文”,要求上市公司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及再融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一些银行也相继规定,贷款的公司必须到指定的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审计。地方政府也向“四大”伸出橄榄枝,如2004年1月底,深圳市就要求深圳基础产业国有企业年度审计工作全部由“四大”承担。借助政府政策的东风,“四大”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几乎垄断了中国大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跨国企业的审计业务。随着事务所并购加速,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四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获取的垄断利润也越来越大。
政府的这种行为,是由我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在实施初期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积累了经验。然而如果长期给予外资所超国民待遇,且没有扶持本土所的配套措施,将会逐步强化外资所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使本土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中国会计业的产业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三、会计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完善对策
面对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如何发展壮大国内会计服务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确保产业和经济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改革,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培育核心竞争力;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扩大经营范围,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纳入日常经营项目;努力发展跨区置业,通过与外资所的合作或跟随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开拓海外会计市场,向客户提供特色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