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02 09:01: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语文学习的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学习的思考

篇1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带着喜爱的感情去学习、认识、探索、解答疑难,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巧妙应用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进行设计,让导入做到“新、奇、异”,使学生感到新颖奇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进行情景渲染。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被激发和点燃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恰当地运用幻灯、录像、音乐等直观教具,呈现出生动、情景交融的画面,借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另外,视频和动画的播放,也能够进行情景渲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导入新课时要做到音色和情感的动人。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能够做到声情并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往往能够用一些简洁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课,而且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表情、动作的结合,要注重语言的丰富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是指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兴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把所学内容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巧设悬念,让学生在浓浓的趣味中去寻找答案。这样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产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心理,迫不及待地看书,积极思考,在“疑”中生奇,在“疑”中生趣。设置悬念,使学生的一颗心都处在惊奇之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语文学习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句治学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兴趣与娱乐有密切的联系。一件事情的娱乐性强,学生就感兴趣;反之,就不感兴趣。教师在讲课时要增加教学内容的娱乐性。怎样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怎样增加语文教学的娱乐性呢?首先教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上花一番气力。教师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把握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习增强娱乐性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课本剧、联句等,这些方式方法都能够提高语文课的娱乐性,能够收到寓教于乐、提高兴趣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力争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欢乐,在欢乐中学到语文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三、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不单单是教师的教,也不单单是学生的学,而是教师与学生密切合作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密切二者之间的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经常不断地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善于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和评价学生的意见。教师要热爱学生、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切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疏远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应千方百计地给予关怀和帮助。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报以热情的赞许,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积极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给学生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地设计和组织“语文学习小组”,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语文学习小组”,把学生读书、测试、写作、作业等内容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感染,共同提高。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还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奖励具有促进和强化的作用,及时进行奖励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动力。奖励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感,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和闪光点,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不单单是指物质奖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三言两语的表扬,也是一种奖励,运用得好同样能够起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要科学地进行奖励,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终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就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体验、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旭.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11(2).

篇2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在于: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有统一的内容和评估标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扎实;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强,还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因材施教,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拓展学习空间等。而课外学习就能够创造自由、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内容又可以打破课堂单调、内容固定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而只有把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才能使语文教学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用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课外学习

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关系。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进行课外语文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课内指导。课内给学生以严格的规范,奠定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授以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课外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延伸补充课堂所学知识,予以扎实的训练。课内“举一”课外“反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学习的指导作用,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协同运作,“课内开花,课外结果”;摄取于课外,营养于课内,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都会成为一种孤立的封闭的存在状态。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语文学习就像一只鸟儿,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就像它的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折断了,飞不起来的将是整个鸟儿,而不仅仅是另一个翅膀,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如果孤立狭隘地只把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只仅仅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而置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于不顾,语文教学质量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提高的。课外活动的主要功能大致分以下几类:

1.以丰富知识为主

语文课外活动,大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1)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道德情操、巩固课内教学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配合课内教学的课外阅读。②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③拓展知识的课外阅读。④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大量的获取多方面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与创造精神。但要注意一点,不应放任学生的课外阅读。(2)收听收视。听广播,看电视,电脑上网等也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今年来,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媒体迅速普及和发展,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及时、快捷、内容丰富、广泛,学生可从中获得最新的、最重要的知识。但是,这类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混杂,必须选择试听内容,特别是电脑上网,一定要排除那些不良内容的诱惑。(3)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如诗歌创作讲座、文艺欣赏讲座等等。讲座的知识比较集中,能在短时间内学到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专题讲座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请专家讲,还可以由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讲。

2.以训练技能为主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要靠反复历练才能形成。语文课外活动包括了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有关的一切活动,为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技能训练,一是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应需性训练;同时,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语文训练的活动。

3.以开展智力为主的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和想象力,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智力。

4.以综合实践为主

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游览观光,到社会上作宣传、搞演出、推广普通话、消灭错别字、举办夏令营等,都是社会实践内容。这类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活化书本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语文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主人翁意识。

篇3

二、突破语文学习畏难情绪的意义及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突破学习畏难情绪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激情、树立自信;二是有助于提振学习状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可以让他们轻装上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三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消除畏难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对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破除学生畏难情绪,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摸准问题根源所在一笔者每接手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之后,都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画像,对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各种因素进行摸排,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开展疏导教育,鼓励树立学习信心。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畏难情绪,笔者侧重于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心态,针对他们的畏难心理进行鼓励疏导,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灌输激励教育,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表扬,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通过这两种路径逐步引导学生止确而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信。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68―0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有关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我总结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知识零碎,系统性不强,需记忆、创新的成分比较多,需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单凭教师的督促、指导,一味的题海战术苦练是远远不够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这“渔”既准确地概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又诠释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的认识规律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织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松树》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小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要富有充分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此来鼓励他们。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以现实实践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紧接着再布置一些作文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知能力的二次飞跃和突破。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和鼓励。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和作用。“你很有见解”、“老师根本没想到,了不起!”……这一声声看似平常而简单的赞扬和鼓励,犹如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了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