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1: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赛事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因势利导法
“小学四年级前滚翻的5——4课时,前滚翻技术练习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比赛,学生先做一个前滚翻后接加速跑20米绕过一个标志物跑回和第二名学生击掌,以接力方式看哪组学生最先完成,一时间,练习场地沸腾了,学生兴致很高,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追求速度,前滚翻草草完成,动作变形,并且不少学生前滚翻接加速跑动作不连贯,甚至有摔倒的,笔者一时感到很茫然。”在案例中教师出现茫然很正常,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求知欲,不要立即制止比赛进行,也不要去强调前滚翻的动作变形,不要顾及摔倒学生而停止比赛,而是让学生在比赛中去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对课堂中比赛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和点拨,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提供的游戏方法:各队站在起跑线后,采用站立式起跑,鸣出发信号后开始计时,各队排头的同学迅速做一个前滚翻后接加速跑20米绕过一个标志物跑回和第二名学生击掌,以此类推,最后一名同学超越终点开始计时,哪组耗时最短,哪组胜利。
二、趁热加工法
“水平四,初三年级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4——3课时,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积极性不高,笔者就采用个人比远的方法进行练习,以巩固提高学生对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能的掌握,学生听后兴致勃勃,一开始还有序地进行着,但是练习一会儿后,笔者看到一些男生为了求远,投掷实心球用单手抛、侧抛等方法,学习的动作技术完全抛于脑后了。投掷练习采用长时间单调、机械重复的方法,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情绪低落,如果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趁热打铁,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效果更好。 教师提供的参考游戏:如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掷线,线前3、4、5、6、7、8米处分别画6条平行线,规定掷过3米线者得一分、4米2分,依次类推,让学生发挥全力向远处掷出,积分多者为胜。
三、共同探讨法
一位教师首次运用球类项目三门球进课堂,学生对球类新颖项目非常感兴趣,开始部分师生互动非常好,可是到了准备部分,教师选用“赶猪崽”游戏作为游戏环节,每组规定用两个三门球(一个为棍棒,一个为小猪)完成,教学中选择游戏与教材内容不符,学生尝试不到比赛的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案例中教师肯定知道自己用了一个错误的游戏,这时不要惊慌,可以灵机一动对全班学生说:“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个游戏,但是老师还是选择,你们想老师这个游戏究竟错在哪里呢?”全班学生都说,没有在球场上进行激烈的比赛。”回答非常好!现在就跟老师一起去尝试,一起去探讨三门球带来的乐趣。教师提供参考游戏: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如以男队为例,上场队员女队员1名、男队员5名,共6名,女队员手持竹筐站在指定同心圆内(所谓公主圈),女队员不准踏出公主圈区域.游戏开始,裁判员手持三门球(所谓蔑鸡蛋)在中线组织甲乙两队跳球,当三门球抛向空中后,双方队员奋力争抢三门球后,迅速将球传递给前场同伴,并合理运用掩护、假动作和奔跑等方法将球投向本方公主圈区域,女队员果断用竹筐接住本队四面八方的投掷球,另一方则积极拦截、追赶、搂报和抢断等方法阻止对方进攻。至于规则裁判员可参考篮球、橄榄球、手球等球类项目的规则进行全场操控,在规定时间内,公主圈内接住投掷球的多少来定输赢,以得分多的队为胜队。
一、企业进行奥运营销的目的与意义
在社会主题为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国与国之间在体育赛场上的竞技比拼被越来越多的揉合进各种跨区域、跨民族的情感因素。而在奥运赛场中体现的拼搏奋斗的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像奥运会这种世界性的赛事,每一届都总是能把整个地球村的气氛提升很多,每一项运动都吸引着一批如痴如狂的迷恋者。而其中蕴涵着巨大商机的体育市场,企业是不会白白浪费掉的。借助体育、赞助奥运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营销目标,是企业进行奥运营销的目的所在,通过赞助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奥运营销最集中地体现了品牌推广手段的所有优越性,因而也最具魅力。
首先,奥运赞助的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奥运赞助实际上是一种软广告,但是由于广告并不单独出现,因而商业性及功利性不像硬功夫广告那么明显。其次,奥运赞助沟通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除了现场的观众,更有不计其数的媒体受众,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承包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奥运作为一项体育产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赞助奥运,进行体育营销的市场动作,其作用是普通广告所不能过到的。从这三点中可以看出,对与企业来说,实施其奥运营销的意义重大,并且不是短暂的,这将对公司长远的发展起来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体育营销学中有对赛事营销为企业带来的营销机遇做过研究。美国DeProduktieven营销传播公司总经理TonBil将借助赛事营销企业的内涵概括为SP:参与(Participation)、产品及品牌体验(productandBrandeXPerience)、促销(promotion)、调查研究(probing)和远景预期(Prospecting)。参与是指让企业顾客成为赛事观众,在赛事中,通过视像、语言、视觉等与企业真实互动。产品及品牌体验是指在赛事现场向观众分发样品,或让观众亲身体验,试用产品。促销包括在赛事通过“营造故事”吸引媒体报道,并借助赛事发放优惠券和发行奖券,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调查研究是指,在举行赛事的前、中、后开展调查研究,以确保赛事营销确实成为企业信息到达、渗透目标顾客群的有效手段。远景预期是指将赛事营销当作一种长期努力,并关注长期投资回报率。以上的五点是一个在理论上对体育赛事营销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做的一个概括。这项理论对与2008年北京奥运营销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奥运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企业,改变一个城市,乃至改变一个国家。”着名的投资集团—美国高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字显示: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使得中国GDP在7年间的增长率提高0.3%~0.5%。而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的最新调查发现,近80%的中国居民对赞助奥运会企业的好感有所增加,75%的居民会更愿意购买贴有奥运会标志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对于提升国内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销量来说,奥运营销是一张非常有价值的牌。当然,北京奥运为中国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企业的奥运营销和常规营销一样,也是危机四伏,充满挑战,因此企业要做好接受挑战,化解风险的准备。
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策略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人文奥运”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和谐发展。北京奥运会是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的盛会,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生活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现的盛会,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和爱”的和谐统一盛会。“科技奥运”,将把现代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其内涵就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广泛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基于北京奥运理念与中国文化底蕴之上的奥运营销是独特的。中国企业应把北京奥运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洽的结合,创造让世人瞩目的中国奥运营销,提升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形象,而且也向世界宣扬了带有神秘东方文化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国家形象。
四、中国企业奥运营销中的品牌建立
1.持之以恒,立体行销
企业对待奥运营销不能只是三分热度,应持之以恒。奥运会本身是有其时效递减性,四年一周期,其中奥运冠军、赛事也以4年为一个周期有所改变或更替,而观众对奥运会本身及奥运冠军的热情度和关注效应也会递减。但是这不能成为企业奥运营销中品牌的温度计,因为奥运营销中的品牌不是一次品牌传播活动,而是结合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品牌与文化、企业的营销战略的品牌战略活动,只有持之以恒,多角度推广,全方位立体行销,让品牌在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鲜明的旗帜,才能真正的在奥运的舞台中将企业的品牌发挥的淋漓尽致。
2.与奥运精神相融
奥运的宗旨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正是反映了崇尚一种公正性、正义性,反对暴力、药物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精神、文化具有其独特性。而当中国企业进行奥运营销时,必须认真分析自身企业文化、品牌特质和产品特点,找到企业品牌与奥运精神的结合点,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找准营销策划的切入点,来丰富营销内容,更好地表达品牌的内涵。
3.重视赞助风险,进行效果评估
中国企业在奥运营销中的经验不足,以及赞助营销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进行奥运赞助的风险性。不可抗力的不规则变化会影响到赞助本身,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的可能性增大。重视赞助过程中的风险,并对赞助效果、品牌传播效果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发现在奥运赞助中的品牌建立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正,对于初出摸索阶段的中国企业在奥运中的品牌建立起着很大的协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4-01
随着教育资金投入的逐渐加大,我们农村学校也实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了课堂。无可厚非,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从当前情况看,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可是在体育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却是少之又少。如何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一名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行备课和学习
网络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体育学科应借助于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这种独特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来认真备课。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网络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我利用网络选择性地下载一些体育教案,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这些教案进行分析、加工,取其优点,拿来利用。这样既节省了办公时间,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众所周知,体育课虽然以学生活动为主,但是动作技术讲解和体育基础知识学习是不可缺少的。有时,我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Internet下载一些教学课件,像Flash、PowerPoint等动画课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得到了更形象、更直观的表象。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前备课时,通过网络下载了“立定跳远”的Flash,然后利用电脑的储存功能,把它储存起来,预备在教学时用。而且这个Flash有完整动作演示和分解动作演示,并且这个Flash带有比较活跃激情的音乐。在教学时,学生看了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习热情,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通过讲解和示范而教学的单调方式,并一改过去学生对动作技术不感兴趣的现象。
游戏活动是体育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可是同一种游戏学生做得次数多了,也会失去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经常做一些比较新颖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除去自己创编外,还经常从网络上搜集。然后从其中挑选比较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来丰富体育课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例如,《挑西瓜》、《编花篮》等游戏就是我从网络中找到的。学生玩得很高兴,教学效果很好。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走出课堂,走进网络,在网络中吸取一些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认真备好课为下一步上好课做准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观赏高水平的赛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我经常利用体育内堂课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精彩的体育赛事。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时,我为学生播放了有姚明参加的NBA比赛场面。这既激发了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样为了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我采取了相同的措施。学生们由兴趣向志趣发展。但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让学生观看现场直播,于是我就把这些比赛通过网络下载到电脑中,利用电脑的储存功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播放给学生。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我经常带领学生通过“土豆网”走进有张卫平老师主讲的《篮球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动作技术。
三、借助于信息技术,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3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及生理卫生、运动保健的知识和要求;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惯。
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理论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和改进:
一、注意体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师不仅要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要注重平时体育资料的积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体育教师只有能够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立足课本,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抓住学生的普遍性。
1、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生理上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机能和身体生长发育的知识。
2、结合实践课的教学,有机地渗透相应的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
3、结合实际,传授基础知识,做到学有所用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和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以及学生爱好的体育项目,积极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
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不能凭兴趣出发,还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正确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各个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能够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科学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也体现出教师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高低。
1、根据教学内容,搜集参考资料,精心编写教案
按教材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教案的讲解与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数据及事例,补充到教案里去,以增加课的趣味性。另外备课还要考虑到上课时遇到的突发事件,例如学生可能会问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不认真听讲等现象,这些都要准备考虑充分。
2、准备好必要的教学工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授课中应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体教结合的最高境界是形成全体师生自然而然的习惯和贯穿全部学校教育的文化自觉。因此,体教结合要落到实处,首先必须通过制度的规范和引领,约束教学行为,落实目标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闵行三中体教结合规划》、《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等顶层设计和落实规程。我校还根据自身特点,确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制定了《班主任、体育教师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质量规定》、《闵行三中体育工作职责及奖惩实施方案》、《闵行=三中运动员管理条例》、《女子足球队、女子曲棍子球队奖励办法》、《足球、曲棍球五年规划》、《竞技体育输送奖、成果奖实施办法》、《体育特长招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我们还努力把体教结合的要求细化,落实到具体的体育项目中。如女子足球和女子曲棍球,要做到“三结合”: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夺标与培养人才相结合,足球、曲棍球队伍建设和发挥足球、曲棍球效应相结合,努力实现体育育人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非常重视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体育教学和体教结合的三化、四抓、五有、六定制度:
三化:课余训练经常化,打球普及化,体育竞赛传统化。
四抓:德、智、体、美一起抓,班级、年级、校级一起抓,全面普及与提高一起抓。
五有:有体育工作计划,有传统项目工作档案,有训练教案和手册,有各类竞赛记册,有运动员学习和训练跟踪表。
六定:为完备足球、曲棍球训练、教学档案,课余训练,做到定教练、定时间、定目标、定场地、定运动员、定奖励制度。
为保证这些规章制度和各项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闵行三中推进体教结合监控”小组和由师生代表组成的“闵行三中落实体教结合评价”小组,把两个小组的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体系和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机制中。
二、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彰显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
我校一直把体育活动的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多年努力的基础上,女子足球、女子曲棍球渐成规模,展示了巨大魅力,形成了我校的优势品牌。
首先,我们花大力气抓好宣传工作,鼓励更多同学了解足球、曲棍球,热爱足球、曲棍球,积极投入到绿茵场中,营造人人会踢球、人人爱看球、人人会评球的良好氛围。其次,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建立了“横向抓普及,纵向抓提高”的策略,建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代表队的多层次的运动队,最大限度地抓好普及。同时也培养了具有较高竞赛实力、可以代表学校形象的代表队。
近年来,我校先后被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女子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009年11月被上海市教委、体育局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上海市布点学校,同年12月被上海市体育局命名为上海市女子曲棍球二线优秀运动队。学校女子曲棍球队一直包揽上海市运动会、上海市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联赛、二线运动队测试赛初、高中组冠军,2009年、2010年获得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u-15组亚军,女子足球队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夺得上海市校园足球联赛第三名,2011年全国“木兰杯”青少年足球比赛第四名。我校还先后向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上海市女子曲棍球队、江苏省女子足球队、上海市女子足球二队、浙江西湖青年女子足球队、闵行区少体校、高等院校输送了36名运动员。
三、以体育科研为动力,促进体教结合科学化
体教结合是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尊重科学,努力找出其中的规律。因此我们坚持以科研促训练、促比赛、促成果,促进体教结合科学化。
在深刻挖掘体育项目中的文化内涵方面,我校早在20世纪末就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探索。市级课题“开展女子足球运动对女中学生整体素质影响的探索”,紧密追踪我校女子足球发展足迹,并积极汲取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较全面地总结了女子足球对女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影响。探讨了足球运动对她们品质、意志、作风的综合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女子足球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策略和文化渗透的方略。该课题已被收入上海市教委“绿叶计划”丛书,受到广大体育教师和教育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历届初、高中毕业生中,体育生升学比率较高,显示了我校在培养运动员上的一贯优势,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出许多高文化、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四、以举办赛事为载体,凝聚体教结合的精神力量
本世纪以来,我校已举办全国、市级以上体育赛事二十多项,其中全国级的3次,华东地区5次。市级的每年至少3次,校际比赛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赛事的举办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因为每项赛事的举办都要进行全校总动员,从赛事的策划、组织到服务,这不仅是对学校凝聚力、组织能力、服务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全校师生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检验。
2010年暑假,我校承办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时值盛夏,骄阳似火。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六支球队来沪参赛。由于当时上海正举办世博会,宾馆床位非常紧张。小队员们只能住学生宿舍,而我校学生宿舍只有100多张床位,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学校一面组织师生做好接待的准备T作,一面联系兄弟学校的学生宿舍。比赛开始了,场内小队员们斗志昂扬,投入了激烈的厮杀。场外志愿者队伍不仅要及时准备降温用品如毛巾、饮料等,还要及时引导队员们进入场地、及时就餐、及时休息。整个赛事持续10天,从赛事的组织、食宿的安排到安全的保障、医卫的服务,还有不同赛队之间的交流。我校都安排得周到缜密。服务非常热情。赛事结束后,小队员们都恋恋不舍,不少人流下了泪水。通过赛事的锻炼,我校师生在尽情欣赏了体育运动之美的同时。也显著增强了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和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127—02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高校都建立了体育网站,随着全国体育精品课的建设,体育网站所承载的教学资源也日渐丰富。网络技术的成熟为交互式网络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目前,在利用体育网络平台进行体育教学时,大多只注重了体育知识的传授、技术的介绍、精彩比赛的欣赏,而忽视了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及时沟通的平台。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其教学资源的建设除了要体现体育的基本内容外,更应侧重于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助学平台和规范化的体育课程信息化管理。那么,怎样去开发一个优质体育网络资源?去更好服务于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根据我多年的实践与学习,大体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开发。
一、通过展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电子教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预知性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教案等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练习的方法、手段等往往处于被动的你教我练状态。而网络课程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有机会预知将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这些教学要素的展示过程中,要制定根据不同兴趣和个体差异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各得其所。
二、通过提供各类视听教材、声像文字资料,让学习的多元化
生动的动画、直观的视频、丰富的内容、大量的信息是体育网络课程的一大的特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结合这些亮点与体育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借鉴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多元化。
三、通过开辟师生讨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从注重教师的“教”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为这种学习提供了保障,通过网上自学、网上自练、网上自评、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欣赏等网络助学平台的建立,尤其是通过开辟师生讨论平台(BBS留言板),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带着满意回。既可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又能弥补体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同时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通过拓展相关信息来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体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活动性课程,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开设内容的一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对所选择内容的了解可能是全方位的,同时教师也因为教学时数的限制,其讲授的广度和深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网络资源应该提供的大量信息、如科学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科学的膳食等等健康知识;以及网络所提供的共享平台(网站链接 体育赛事),拓展了信息的来源,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五、拓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功能,加快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在开发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要充分拓展网络的功能,加快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开设网上选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网上体育理论考试,让学生多次浏览相关的体育理论再进行上网考试,缓解了学校教学场地的使用。是《指导纲要》为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而提出的,三个自主的实现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支撑。同时网上选课、网上考试的实现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查询与网上评教、体育课程的信息反馈与沟通等创造了条件。
六、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
正是由于体育网络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因而体育网络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加上各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有关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的竞赛,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使得体育网络资源重复投资开发和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体育网络资源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建设精品和优质,避免简单重复。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产生了革命性变化。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地表现出来,可以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想象中学习和掌握。同时,利用网络互动功能,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加强学生与老师的适时交流,相互促进,还可以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与监控。
事实证明,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起源于瑞典的定向运动最初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近年来作为一项体育赛事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定向运动竞赛规则为运用手中的地图和指北针按照顺序到达指定地点,用时最少者为胜。这项运动对场地要求并不严格,公园、森林、郊区、校园都是很好的运动场地。
1 我国公体课教学情况
公体课作为大学生两个学年的必修课,单纯的跑、跳、游戏等不能满足他们四个学期体育锻炼的求知欲,也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终身体育的爱好。因此,在公共体育课的发展中分项教学逐步产生。分项教学即开设各种不同的体育专项运动,如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由学生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
2 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2.1学生自主锻炼,提高上课兴趣
定向运动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手中的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就是教学目标。要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自己去选择路线,寻找每一个点并返回到起始点。在锻炼过程中,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起到了规范的作用。
2.2提高个人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定向运动中,学生带着对找到每一个点的期待和能最快到达终点的压力出发,做到冷静分析路线、快速奔跑到位。定向运动的比赛路线通常较长,而且也不一定是平坦的道路,这就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在集体的项目中,所有队员到点打卡才能计算成绩,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队感和集体荣誉感。
2.3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场地是室外或是野外,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学生,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随时随地的应变能力;在遇到了各种紧急的状况时较快做出反应,这是其他项目所不能锻炼的。其次,定向运动没有固定的道路,只有精确的地图,学生需要发散思维去选择最短、最容易走的赛道,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2.4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一些天气和场地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学生要克服自己的负面心理,通过加强自我调控能力来保持正常的心态去判断路线和方向。这样勇于挑战自我的竞赛精神,塑造了学生果断、冷静、善于分析、勇于挑战以及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3 公共课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3.1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对定向运动是通过一些学术论文和教材了解到的,因此在组织学生练习和比赛这种实践教学中缺经验。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地调整教案,让教学更科学化、合理化。积极参加各种定向运动比赛的工作,汲取比赛中先进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这项运动。
3.2校园作为场地
在场地方面,各高校中有教学楼、图书馆等各自独立的建筑物;有供学生乘凉休息的花园、凉亭和人工湖等。这些不同地形不同功能的地点也增加了学生寻找指定地点的难度。学校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学生不了解校园,在校内开展定向运动使学生在三点一线之外能发现学校的美,更了解学校热爱学校。随着高校的发展,校园面积不断增大,有山有水还有大面积的植被,这就更方便了定向运动的开展。
3.3所用器械简单
在公体课中由见习的学生在各点上做纸质记录不必在各点设置电子打卡机。指北针也不用专业户外的指北针,校园中各个路标上都标有南北、东西,即使指北针出现问题也可以凭借路标判断正确的方向。教学所用的地图由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绘制和提供。学生只需穿适合运动的衣服即可。
3.4运动安全性
在校园中进行定向运动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学生的安全。首先,不出校门避免了各种穿越交通路段和各种社会人员的接触,给学生一个纯净的运动环境,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其次,学校中建筑本身就考虑过学生来回往来的安全性。校园中的道路都比较平整,花园也会有专人修葺,对刚刚接触定向运动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地形也会让学生更快地树立起信心。
4 结语
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公体课开展定向运动是科学、合理的。定向运动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坚韧优秀的品质。我们并不以竞赛训练的模式来进行定向运动的教学,而是要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爱好、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出发,使体育教学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中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核心。
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点技术、技能和素养。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幼儿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则是在幼儿园体育教育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体育观、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入职后能否较好地承担起幼儿园体育教学。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是儿童成长的最佳途径,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概念与结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需要让学生具备幼儿体育教学能力。幼儿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以幼儿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幼儿体育观、幼儿体育知识、幼儿体育教学技能。
2.1幼儿教师身体素质
幼儿教师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素质与运动素质两个方面,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健康素质是指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身体状态;运动素质则是在健康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够适应从事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这是从事幼儿体育教育教学的前提。
2.2幼儿体育观
幼儿体育观是指体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价值的根本看法的总和。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必须把健康放在首位,而在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中,体育居于首位,运动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儿童生来就是好动的,对幼儿来说,运动好比吃饭。
2.3幼儿体育知识
幼儿教师所具备的体育教育教学知识主要包括幼儿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幼儿体育锻炼常识三方面。幼儿生理卫生常识主要涉及到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 能够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体育锻炼以及体育卫生保健;体育人文知识则要求幼儿教师了解和掌握当地民俗体育、体育资源等,同时具备对重要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幼儿体育锻炼常识,如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前应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对发现不适合参与体育运动的要格外注意,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与安全指导,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卫生等。
2.4幼儿体育教学技能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幼儿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早操、远足及短途旅行、体育节等形式。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水平关系到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核心,主要包括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幼儿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和幼儿体育游戏创设、支持与推进的能力三个方面。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培养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教师,所以在入职前的学校学习中必须与这一目标相适应。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为准绳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也必须以这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
现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之以前,往往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但是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课、健美操、排球、武术等正式的体育活动,课余时间也可以开展跳绳、踢毽子、拔河等趣味活动项目,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短途旅行、体(下转第91页)(上接第87页)育节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维护学生自身的健康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开展幼儿体育教学的能力。
3.2更新学生的幼儿体育观
观念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主要侧重于三层意思,即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经历后的思想上的一种总结。幼儿体育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主要特指学生对体育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的认知的总和。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幼儿园见习、观摩幼儿园体育活动、体育理论课的学习等形式,给予学生丰富的素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更新学生的幼儿体育观。
3.3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幼儿体育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幼儿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幼儿体育锻炼常识。幼儿生理卫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这一门专业理论课,获得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特点与规律,但是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课本,所以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有意识地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体育人文知识则需要中职体育教师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国家体育赛事,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人文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体育人文知识;体育锻炼常识是指体育锻炼卫生、安全等,中职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结合幼儿园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包括思想理论的正确认识、文化水平的丰富充实和身体健康的达标程度。但是出于偏僻农村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重视不足;因此,发展提高的速度受到影响;现在就农村初级中学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提出一些改变策略,仅供同行参考并与同行交流。
一是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当代伟人曾经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就说明了体育锻炼与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理论也认为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内容中,一要以运动为主导,二要以健康为目的;社会底层的呼声更是亲身经历的经验:身体是生存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从事更好的工作,而好的身体来自于运动、来自于锻炼,最终来自于高度重视。在全国性的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的今天,体育锻炼的最初意识应由学校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学,体育锻炼是绝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缺少了,我们的经验和教学素质就不会提高,也就不能提高,也就不会全面提高;我们可以这样讲:体育健儿是从小开始锻炼的,是要经历十多年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努力得到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年龄,也是加强体育锻炼的最佳时刻,应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是课改理论的重要意义领悟不够
新课程改革理论对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制定专门标准和要求,是对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对这次改革理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全面掌握,明白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相互之间的必要关系、必要作用和必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不能偏废的,更不能置之不理;因此,只有三样并举才能够全面发展;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关联性,一线体育教师要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纲领,结合实际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本学校实际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按照初级中学学生年龄阶段探讨教学、总结经验,要改变过去那种“体育不在升学考试范围之内”、“体育不影响绩效工资”、“体育没有多大出息”等等陈旧思想、狭隘意识和单纯理念,要从培养体育人才造就体育精英的长远意识去思考,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课程、热爱体育锻炼、从而热爱自己的身体、从而参与体育运动,要克服资金不足、器材不全、认识不明的缺陷,要对学生的健康负责、对教学的效果负责、对新课程改革的作用负责。
三是对自身职业的教学工作尽责不强
身为教师要在走进教育教学的第一步,确立终生从教、搞教育、搞好教育的坚定信念、崇高思想和宽阔境界;要热爱本职工作、要热爱学校、要热爱学生、要尽职尽责、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要明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要求,既要做到教学的统一性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特长,营造教学氛围和良好环境。
根据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诸多弊端,思考改变的策略,实现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首先是吃透课标、熟悉教册、研究学情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实践和发展,给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是让每一个教师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册的熟悉程度上,教师必须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立足本土为原则灵活多样改变教学目的、方法和思路,重视探讨、总结和研究教学以后的效果,准确把握教册、教案、参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能够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和喜爱兴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关注个体、提高整体、找出区别、全面发展。
其次是改变观念、明析意义、热爱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其本质就是改变过去陈旧的、不适应时展的教学方法,而核心是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指的是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指导工作行为),原来的观念不能改变就进入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状态和境界。其实体育教学也就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它是世界体育强国的荣誉的来源,是一种热爱自己身体、热爱社会制度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政治高度——因为一个人热爱自己的身体想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就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热爱社会制度就会想到以健康的体魄为社会创造财富、热爱伟大的祖国就能够想着以体育特长为国争光;作为体育职业的体育教师,热爱职业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够热爱学生、热爱学校,会为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最好是适时探讨、总结经验、不断学习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97-01
1 研究目的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主导是教师。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学的主导是体育老师。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是体育教学水平低的根本因素。
本文通过相关实践和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系统。
2 建立四维综合评价系统数学模型
2.1 评价系统模型和权重分配
依据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结合长期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成果,以其四大要素:教学编排设计、课堂讲授能力、课外活动辅导、体育科研论文构成一级指标;依其16项因子组成二级指标;再依其各要素和各因子在价值评判中的作用和贡献份额,权衡其轻重,斟酌其系数,确定其权重。
2.2 4-D评价系统综合评判量表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分别制定出四大教学要素的综合评判量表。
2.2.1 教学编排设计能力综合评判量表
教学编排设计 它包含四大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最根本的理论和技术要求。
2.2.2 课堂讲授能力综合评判量表
课堂教授能力 是教师理论素质尤其是体育技战术传授、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测试手段应用等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
2.2.3 课外活动辅导综合评判量表
课外活动辅导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的补充,更是某些课目、运动项目和专项技术技能的深化和提高。
2.2.4 体育科研论文综合评判量表
科研学术论文 这是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科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和深入的理论升华。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完整最全面最真实的体现。
2.3 评判量表的操作方法
在每学期进数学工作总结和教师教学工作述职时,将上述综合素质评判量表分发给每位教师。依据量表内容要求,每位教师逐表逐项进行认真负责地填写和计算。再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统分。
3 建立四维综合评价系统的评判因素集
3.1 总评判集
总评判集U={UA,UB,UC,UD}
={教学编排设计,课堂教授能力,课外活动辅导,科研学术论文}
其中:UA={UA1,UA2,UA3,UA4,UA5}
={教学理论研究, 理论讲稿编写,教案文稿编写,理论新知吸纳}
UB={UB1,UB2,UB3,UB4,UB5,}
={理论新课讲授,四维课程讲授,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测试}
UC={UC1,UC2,UC3,UC4,UC5}
={课外活动辅导,代表队之训练,运动会之参与,大型体育赛事}
UD={UD1,UD2,UD3,UD4,UD5}
={发表学术论文,发表科普文章,科研课题论证,体育报道通讯}
3.2 权重分配集
M={MA,MB,MC,MD}={0.3, 0.4, 0.2, 0.1}
其中∶MA={MA1,MA2,MA3,MA4,}={0.3,0.3,0.2,0.2}
MB={MB1,MB2,MB3,MB4,}={0.2, 0.3,0.3,0.2}
MC={MC1,MC2,MC3,MC4,}={0.2, 0.4,0.3,0.1}
MD={MD1,MD2,MD3,MD4,}={0.4,0.3,0.2,0.1}
3.3 评判集
评例假定∶某教师年度教学述职,对其结合素质考核各量表经全体老师和评判专家小组认真评判后,所获得的评判集形式为V∶
V={VA,VB,VC,VD}
={教学编排设计,课堂教授能力,课外活动辅导,科研学术论文 }
3.4 评判矩阵
举例假定:在对某老师(一班级某同学)的“课堂教授能力”(“心理健康”)进行评定时,仅其“四维课程讲授”(心理状态调适能力)这一因子的评判而言,老师(同学)们对该老师(生)的评判情况如下∶
评判等级优 良 中 差 劣
占参评教师 %10 30 40 20 15
所得评价0.100.300.400.20 0.15
如此,其他3项所得评价是
{0.15,0.35,0.35,0.25,0.10},
{0.15,0.30,0.40,0.20,0.15},
{0.20,0.40,0.35,0.15,0.10}。
根据所定权重分配,可写成R1∶
R1={0.20,0.30,0.30,0.20}
0.10,0.30,0.40,0.20,0.15
0.15,0.35,0.35,0.25,0.10
0.15,0.30,0.40,0.20,0.15
0.20,0.40,0.35,0.15,0.10
计算其模糊矩阵,得R2=(0.20,0.30,0.30,0.30,0.15)
归一化,得R3=(0.16,0.24,0.24,0.24, 0.15)
将这个统计结果百分化后,说明:教师们对该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
有16 %的教师评其为优,
有24 %的教师评其为良,
有24 %的教师评其为中,
有24 %的教师评其为差,
有15 %的教师评其为劣,
我们再用加权平均法, 按预定方案给每个等级分别赋值V(90,80,70,60,50)。
V和R3之乘积,为其综合评价分值W1,则,
W1=R3×V
=(0.16,0.24,0.24,0.24,0.12)
90
80
70
60
50
=70.80
根据一级指标权重MB,再计算其W1之权重值W2,则,
W2=W1×MB
=70.80×0.40
=28.32
W2即为该教师的“课堂教授能力”的最终得分。
依此可得出该教师的“教学编排设计”、“课外活动辅导”、“科研学术论文”等3项的最终得分。这4 项之合,即为该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评分的总成绩。
2010年8月12日~18日,我赴内蒙观摩全国(华北区)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同行的还有我市一名参赛教师。开幕式上,感触最深的是河北师范大学潘教授的发言,“我是来学习一线的教师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是怎样推进的。”我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学习的,其间共观摩了26位老师的说课、11位老师的讲课。我市参赛选手取得说课一等奖的好成绩。最后,潘教授对说课和讲课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概括地说就是“课堂中渗透着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讨,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普遍提高;学生动手、交流明显增多,课堂探究气氛浓烈;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对本次优质课评比的整体印象
说课的整体水平较高,说课教师均能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等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问题教学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讲课的水平差距较大,各地教师们对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已很好解决,但在操作层面的水平参差不齐。从参赛选手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理念新,驾驭课堂的水平高,对课改理解深入;少数省区教师的教学较为传统,对课改的理解流于形式,认识有待提高。
二、对如何确立教学目标的思考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在本次优质课评比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基本都做到了具体、详实,突出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没有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具体的词汇进行描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重视学生继续发展的能力保证,体现教师“授人以渔”,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和成长(过程与方法)的主人,也重视学生继续发展的动力保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态度,追求科学、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价值观)。
三、对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思考
情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而精心设计的,是与重难点知识相关的,与学生生活最接近的真实事件、故事、实验等。创设课堂情景的原则是:(1)真实性,即课堂情景越真实、越可信,情景创设得就越好。(2)针对性,即创设的情景必须与本堂课所学的主干知识密切相联。(3)简洁性,创设的情景内容不必太多,少而精。(4)主体性,即情景中要重点突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5)驱动性,课堂教学情景的驱动性越强,就越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6)全程性,即教学情景不是上课一开始引入新课就行了,而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北京四中刘银老师从世界杯、F1汽车大赛、奥运会三大世界体育赛事引入了氯乙烷,并围绕氯乙烷制备展开了烷烃和烯烃的教学,创设的情景真实、学生喜欢,而且情景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四、对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化学课上的探究是教师预设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类似科学家的探究,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是老师预设好的,而科学家的探究则没有预设。我们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是,并不是一提探究性学习就是实验探究,没有实验也能够探究,比如对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疑问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等都属于探究性学习。河北沧州王宁老师设置的探究活动“减缓电石和水反应速率”,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亲自操作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但有的教师滥用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时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或一节课设置三、四个问题进行探究,使每个问题的探究流于形式。我认为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探究,有的问题传授要比探究好,探究性学习只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传授和探究都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一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就是探究、自主、合作学习,而忽略传授这种最直接、最主要的、最快捷的教学方式。
五、对课堂教学内容主线设计的思考
一堂好课要有一条明朗的主线来贯穿,即课堂教学的主线明朗,逻辑关系清晰。其二,教学内容主线要连续顺畅,贯穿全课。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隔离成互不相关的片段。第三,课堂主线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偏离主干知识内容。如果偏离了课堂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那就谈不上是好课。河北邯郸一中的刘亚婷老师的说课——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氨,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知识主线、情景主线、情感主线,连续、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对学生活动设计的思考
1.原则。(1)学生活动要围绕主干知识展开;(2)学生活动要体现课堂主线逻辑关系的需要;(3)要学生真活动。
2.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做演示实验一定会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教师一定要正确引领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观察实验现象上面来,不能只强调规范而忽视实验目的,否则就会得不偿失。(2)学生板书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的板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产生新的素材,正确的规范的板书可以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不规范的或者错误的板书则可引以为戒。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学法要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能强求一致。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练习目标,完成某一任务或学习某个技术动作时。可以先不教,不提出过多要求和统一标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验掌握该动作的合理步骤、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创造、运用,而不是机械模仿教师规定不变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如:投篮教学,先让学生尝试各种各样的投篮方法,大概有7~8种之多,然后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动作。教师再把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巡回指导,这时就发现,学生能运用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如:讨论法、比赛法、观察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法,自己选择、自主练习法、互相帮助法,以及创造性地学习方法等等。
二、具体作法
1_确定研究对象
对我校高二五个班学生进行实验。
2.研究内容
学习方法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3.确定研究方式
(1)问卷调查法:于2012年9月中旬进行了模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学习方法;95%的学生认为体育学科不需要什么学法,只要会玩就行;80%的学生被动发言,甚至不发言,只有10%的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向教师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学生们对于学习方法了解得少,教师启发和引导得少。
(2)文献资料法:主要查阅有关文献,最新研究动态,优秀教师教案和心得体会。
(3)访谈法:和有关专家、学者、广大一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交流探讨。
(4)观察法: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一些学习方法,并作记录。
(5)比较法: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6)数据统计法:对学生实验前后在身体形态、体能指标等方面测试,进行平均数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备课,心中有学生,上课,眼中有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堂成为他们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人际交往的大舞台,成功的欢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在一次调查中,95%的学生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2.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由于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式,对体育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活动有一种追求,有一种渴望,并从体育活动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因此,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不需要教师的监督,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运用频率很高,且效果较好。对体育锻炼习惯,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学生交谈、早操考评以及观察等方法,其中96%的学生认为早操对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很有必要,表示一定要坚持早锻炼,90%的学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3.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过去,我们是赶着学生上跑道,逼着学生上单杠,学生最喜欢的课型是自由活动,最头痛的问题是学技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地学习情境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很自然的。在实验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量力而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正确处理“放”与“收”的关系。在“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和理解掌握运动技术的结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开动思维,解决问题,也允许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用化、趣味化。在“收”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加强学法指导,由于教师把练习的时间、空间、权利下放给学生,学生是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现自我,自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也就容易了。
4.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我们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对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初步形成,学生们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承受抗挫折的能力,是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他们需要体育,热爱体育。这主要表现在:①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参与性强;②人人都积极参与大课间及课外体育活动;③能够带动周边学生和家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④同学和同学之间,教师和同学之间经常交流、评价某些体育赛事;⑤通过媒体了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⑤经常参加社会体育活动。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创造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时,学生能够发挥小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练习方法上进行创新,开始时有1人跪在垫子上,后来有2人、3人,甚至4人,其他同学进行练习。再后来,有同学提出钻铁圈,还有的同学提出进行3人甚至多人同步练习,看哪组的协同能力强,动作做得整齐、统一。在器材上,学生也进行创新和改造,如过独木桥,没有体操凳,学生就提出用凳子代替。再如跳绳,不仅仅用做各种跳法练习,而且能摆成圆圈,进行单双脚跳;摆图案、组宇、进行接力赛;拧成一个小团,当做轻物扔,发展上肢力量。通过学生的改造,一种器材发挥了多种功能。在准备活动中,学生一改传统的跑圈活动法,而是在一定的场地内,在音乐的伴奏下,分成小组,由组长带领大家做各种练习,如自创游戏,健美操,在跑动中做动作等,学以致用。
四、建议
1.学习方法要根据学生、课的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场地、器材等来选择,应做到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强硬套用某种学习方法。